•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IBM创建第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货运平台

马士基和IBM今天宣布成立合资企业,部署基于区块链的电子货运系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和实时追踪国际货物。


据这些公司称,新平台每年可以通过取代目前的EDI和纸质系统来节省全球航运业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可能会使集装箱在接收码头数周。


相关:区块链前5大问题


区块链将通过虚拟仪表板为所有参与方提供从制造商和托运人到港务局和政府机构的所有货物和运输信息的单一视图。根据北美马士基航运公司前任总裁兼新公司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怀特的说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不可变的分布式总账,也将提高安全性。



White说:“通过区块链,双重加密可以提高安全性。 “区块链的优势之一是人们可以拥有不变的记录和信任,如果文档中有任何变化,这对所有人都是显而易见的。”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账本的本地不变性还将为监管机构创建一个自动审计线索,这是业界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除了纸质法律文件外,国际航运业的大部分信息都通过电子数据交换(EDI)传播,这是一项具有60年历史的技术。 但是,一旦运输清单在新平台上转向基于API的技术,托运人和供应链中的其他人将获得更及时的信息和更好的可见性,White说。


在这个全面的12部分课程中学习从初级概念到高级设计模式的Java!


区块链技术将采用智能合约或自行执行的工作流程,这些工作流程由正在运输的货物和运输过程中需要的授权决定。


“关键在于你如何消除或最大限度地减少延误,以及如何缩短人们等待信息或文件以便货物有效移动的时间,”怀特说。例如,从肯尼亚蒙巴萨运到荷兰鹿特丹港的鳄梨等大型出口商品可能需要长达34天,其中两周涉及港口当局等待装运信息和政府文件批准。“运输过程中的文件必须从一个海关或监管机构转到另一个海关或监管机构,通常通过摩托车上的快递员进行。一旦他们签署了文件,他们就会被放在快递邮袋中,送到目的地那里的经纪人向荷兰海关介绍它,然后必须验证它是否是真正的原始证书。然后,最终它被清除并交付,“White说。


要评论这个故事,请访问Computerworld的Facebook页面


怀特引用了一个涉及30个港口和政府官员的鳄梨货运,以及100个人中的200件通讯。 “你可以想象,如果有任何一份文件被推迟,如果有关于有效性的问题,那么货物将被搁置,”他补充说。


虽然国际航运是一个每年4万亿美元的行业,并且80%的货物是通过远洋船运输的,但大部分物流都涉及到创建货物清单,跟踪货运,甚至是从海关和其他港口当局获取签证纸张处理。一个新的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电子分类帐可以通过取代当前的EDI和纸质系统来追踪货物并获得海关和港务局的批准,从而每年为航运业节省数十亿美元。


随着全球贸易生态系统的成本和规模持续变得更加复杂,所需的贸易文件处理和管理全球货物的成本预计将达到实际运输成本的五分之一。据世界经济论坛透露,通过透明的电子通讯减少国际供应链中的壁垒,全球贸易可能增长近15%,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


在过去的18个月中,总部设在丹麦的马士基一直在与包括杜邦,陶氏化学,利乐,休斯敦港口,鹿特丹港口社区系统Portbase,荷兰海关和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在内的多个客户试点区块链平台。马士基和IBM的新公司仍必须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届时其名称将会公布。但据White称,合作伙伴预计新的电子货运平台将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内普遍上市该平台建立在IBM的区块链技术上,该技术通过其云服务提供。


IBM公司Blockchain Solutions副总裁Ramesh Gopinath表示:“它必须基于开放标准和供应商中立的平台,因此所有其他使用它的航运公司都可以保持平等地位。” “这也是它与马士基和IBM分离的另一家公司的原因。”IBM和Maersk在运输平台上采用了其他基于云的开源技术,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分析,以帮助公司在内部边界数字化移动和跟踪货物。制造商,航运公司,货运代理商,港口和码头运营商,托运人和海关当局都将能够在许可的基础上访问平台的虚拟仪表板。


根据IBM区块链解决方案副总裁Ramesh Gopinath的说法,迄今为止,马士基全球集装箱量的18%已经进入区块链应用程序,这一数字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Gopinath表示:“港口码头非常有兴趣试图向上游获取信息,以了解货物何时到达,以确定泊位可用性和货场拥堵情况,以便货物更流畅地移动。与基于开放区块链的比特币不同的是,IBM和马士基的应用程序将集中管理或“许可”。 Gopinath表示,每个区块链参与者都有权访问受其个人需求限制的数据。通过合资,IBM和马士基将能够将电子货运服务商业化并扩展到更广泛的全球企业集团,其中许多企业已经表达了对这些能力的兴趣并正在探索使用新平台的方式。这些公司包括宝洁公司,该公司正在寻求简化其运营的复杂供应链;以及货运代理和物流公司Agility Logistics,希望能够提供改善的客户服务,包括清关经纪。


今年首次推出时,电子平台的前两个功能将是全球供应链和无纸贸易的数字化,使用户能够跨越国际或组织边界安全地提交,验证和批准文件。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将确保所有必需的批准都已到位,有助于加快审批速度并减少错误。


在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合资企业的解决方案预计将在六个月内上市,届时White表示他希望货物制造商,托运人,港口和其他第三方能够参与增加发票争议解决等新功能。“有很多跟踪和交易产品,但它们不一致,信息中存在差距,需要实时访问事件和文档是至关重要的,”White说。 “拥有不可变的共享审计线索非常重要,但更大的价值是在需要防止货物延误时获取信息和文件。”

资本抢滩区块链:泡沫还是技术?

随着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区块链作为转型的方向,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持续增加。根据同花顺概念板块统计,截至6月13日,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达80家。


除了上市公司之外,各路资本也蜂拥进入区块链行业。据工信部信息中心发布的《2018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涉及区块链公司股权投资事件数量为249起。从2016年开始,区块链领域的投资热度出现明显上升,投资事件达到60起,是2015年的五倍。2017年是近几年的区块链投资高峰期,投资事件数量接近100起。2018年第一季度,区块链领域的投资事件数量已达到68起。


在虚拟币热潮不断的同时,区块链也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落地虽难,发币热情高涨


资本抢滩区块链的过程中,国资系、风投系与上市系的身影隐现。IT桔子数据显示互联网创投市场上当41%获投项目聚焦区块链。而具有区块链概念的上市公司已达80家。


记者注意到,其实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关于区块链真实应用场景和监管已经引起了行业大多数人的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区块链与现实产业的结合、实现公链之间的连接与行业监管,都在等待全行业乃至监管层交出答卷。


据全球审计巨头德勤的报告显示,2017年,仅前6个月,在GitHub上新创建的区块链项目就达近25000个,与2016年全年的新建区块链项目量几乎持平。但是,目前阶段连主网上线的项目都寥若晨星,遑论具体落地的区块链应用。


“打个比方,没有主网的币是租别人的店面开店,上主网就是自己建一栋楼开店。”一名“币圈”人士对记者这样解释道,“但是除了主网上线问题,关于区块链能否走进生活,最至关重要的还是应用要落地。”


纸贵科技区块链架构师王昊近期表示,区块链现在最大的落地应用是数字货币,但是数字货币具有完全虚拟的特点,落地应用就需要与现实相结合。他直言:“如何将现实中的问题做信息化、数字化处理,使得他们在线上进行流转,是影响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很大难点。”


除了将从线下映射到线上的上链难点,还有目前区块链技术效率低也是引发落地难问题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区块链面对大规模的应用是非常吃力的,作为一个分布式账本,把账本分发到所有节点 ,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2016年8月2日Gartner研究副总裁兼院士级分析师Ray Valdes曾公开表示,比特币区块链是现在现实世界上唯一可用的一种作业系统级别,它的执行速度受限于每秒只能做7个交易,还有数10分钟的延迟确认。


TAC溯源链创始人王鹏飞对记者表示:“应用落地第一个说的是技术。像比特币、以太坊均没有很好的TPS(系统吞度量,即每秒系统处理的数量),这一问题是区块链首先要解决的。以太坊所拥有的智能合约(运行在计算机里面的,用于保证让参与方执行承诺的代码)是一个基本的保证。”


落地应用停滞不前,公有链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在市值排名前二十的数字货币中,公有链币种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如以太坊、EOS、NEO、量子链等等。投资者往往觉得,区块链基础设施项目发行的通证相对于其他更加安全。


6月6日下午,中国最大的比特币(BTC)、莱特币(LTC)、以太坊(ETH)、以太坊经典(ETC)交易平台火币网宣布火币公链项目启动,对于这一消息,业界判定为火币在向转化为公链的征途已经正式起航,未来火币也将走在逐步成为公有链币种的路上。


可是公链开发火热的同时,其中区块链真正能够落地的场景寥寥无几。据统计,目前以太坊上面的Dapps应用(分布式/去中心化应用)已经超过了1252个,换言之,目前市场上95%的应用链都是基于以太坊(ETH)平台所开发的,使用以太坊(ETH)的智能合约。


与悬而未决的落地难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区块链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ICO募资如日中天,发币热潮如烈火烹油,“往往应用未落实,就开始发币众筹圈钱的项目越来越多了。”一位业内人士这样对记者说道。


不乏可落地场景,但监管待同步


一个值得注意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行业人士已经开始聚焦于区块链应用的探索,一些区块链技术也开始找到了落地场景。


Goopal Group发起人、神州数字(08255.HK)CEO孙茳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块链应用落地有四个可实现场景,孙茳涛称它为“1+3”。“1”指的是金融科技领域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3”具体是以下几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信息确权,或者叫身份认证,在网络上通过技术建立信任关系,而非靠权威背书。第二个方向是物联网,因为物联网的P2P结构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P2P结构在网络架构上有天然大部分的重合。第三个方向是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包括图片、声音、视频及文字这四种可以彻底数据化的信息。其实,第三个方向最近已经有落地应用, 5月28日晚间,百度百科悄然上链,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保持百科历史版本准确存留。另外根据食品溯源需求,已有许多溯源链应运而生,如将于6月30日主网上线的溯源公链TAC。


虽然区块链应用场景随着人们的讨论越来越丰富,但是目前区块链行业乱象丛生,区块链各种噱头和博眼球的事情已经毫无底线,区块链和炒币往往跟一夜暴富联系在了一起。


关于区块链监管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今年的外滩峰会上,中国平安集团首席创新执行官屠德言就表示,国外比较前沿的公司,已经在逐步与当地监管单位沟通,希望提供一种实时技术,能够允许监管部门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尽管这一技术并未成熟,但双方已经在考虑相关逻辑的设计与贯穿。此外,中国的底层技术如何与国外几个核心的底层技术融合,也是监管层关注的问题。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表示,区块链目前的风险来自于几个方面,第一是技术研发本身的实现有风险;第二是区块链的技术应用有经营风险;第三是政策风险;第四是舆情风险。


针对这些风险,黄震表示:“在当前防风险成为第一要务的时候,必须要警惕我们并不能完全判断这些风险来源,在防风险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要借助一些新技术。区块链也是一种新技术,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理性反思等不断的迭代,才可能防范这个风险。”

个税法迎第7次大修:起征点调至每年6万元

高盛:民主党中期选举优势减弱 大胜可能减少

民主党在中期选举中的优势仍存,但已经有所减弱。


高盛分析美国11月中期选举近况认为,民主党的领先优势正在减少,中期选举中两党将更势均力敌。


在周一的报告中,高盛提到,市场隐含的预期显示,民主党仍有望夺得众议院多数席位,但共和党维持多数党地位的几率已经自两个月前的32%上升至44%。参议院方面,共和党维持多数的可能性从64%升至75%。


中期选举通常被视作对执政党的“期中考试”,从历史经验来看,执政党在中期选举中通常处于劣势。


RealClearPolitics综合统计的民调显示,目前民主党在2018中期选举中的领先优势为7个百分点,相比年初接近13个百分点的领先程度有明显缩窄。路透社统计的截至5月17日的民调甚至显示,共和党首次在中期选举中领跑民调。



高盛称,一些初选的结果也显示,民主党接近获得多数席位,但该党的领先优势在今年早些时候以来已经逐渐淡去。而且,高盛还进一步指出,随着选举日临近,两党之间的差距有可能会进一步缩窄。


特朗普作为总统在中期选举中的作用空前显著。共和党更像是“特朗普党”,特朗普的支持者意志之坚定,令共和党议员正在适应尽量利用“总统光环”来助选。同样地,红州的民主党议员也需要区分“捍卫民主党价值观”和“批判特朗普”之间的界限。


这意味着,如果在接下来的5个月时间里,如果贸易战施压美国经济、美朝关系改善不及预期,或是出现了其他任何执政方面的突变,都有可能让共和党在中期选举中承受额外的压力。


在中期选举前,还有24个州将举行初选。高盛提示,需要关注得克萨斯州、俄亥俄州的特别选举,以及华盛顿州、亚利桑那州、密苏里州的初选。


不过,中期选举对于金融市场的影响,不会像2016年的总统大选那样显著。高盛提到,在一个总统任期内,最重要的决策行动多数都在上任第一年,或是第二年早期出台。

呵护资金面 中国央行开展2000亿元MLF

央行今日进行2000亿元人民币左右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


今日MLF中标利率3.3%,与上次持平。


中国央行今日净投放500亿元,央行今晨实施了700亿元7天、200亿元14天、100亿元28天逆回购,加上今日有5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总计净投放500亿。


华泰宏观李超团队此前分析称,央行近期较为关注社融增速的下行,而降准将会成为最为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方式。


该团队称,5月社融新增规模较低,主要是信用风险事件增多,拖累企业直接融资,弱化了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的效果。信用问题将会成为央行未来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诱发因素之一。央行近期扩大MLF操作抵押品范围传递了增信低评级信用债的意图,预计货币政策将由稳健中性转向灵活适度。


兴业银行、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和兴业研究公司研究员何津津表示,央行6月仍将大概率跟随美联储加息,需要关注金融市场的波动可能对具体政策落地时间点的影响。预计年内仍会有降准操作,同时MLF操作仍会延续。


中国证券报曾在6月9日援引市场人士表示,“降准不是不降,时候未到”:央行扩大MLF担保品范围,释放针对债务风险维稳信号,流动性潜在投放空间扩大,但并不等于货币政策转向宽松。当前经济运行平稳,流动性较充裕,降准迫切性不强。


然而,三天之后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金融数据全线不及预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腰斩”,至7608亿元,远低于预期的13000亿及前值(15605亿)。新增人民币贷款11500亿,大幅低于预期和前值。


一些高层人士在上周的陆家嘴论坛上指出,当前的改革进度难以令人满意,出现金融监管“单兵突进”、“独木难支”的局面。


国君花长春团队分析称,当前政府的金融、财政方面政策框架、思路都比较清晰,货币政策边际略有放松,对冲宏观审慎收紧,财政政策总体上仍积极,思路是“堵后门、开前门”。但是,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配合,很难形成合力,甚至与政策意图相背离。因此,后续政策节奏调整不可避免。要么其它方面的改革跟上,要么金融监管的单兵突进的节奏会缓下来。

京东:"618促销"18天累计下单金额超1592亿元

京东于今日凌晨交出了618战报:从2018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累计下单金额达1592亿元,其中出库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37%;此外, 618期间,90%以上自营订单实现当日达或次日达。


京东方面表示,618期间,在微信平台和手机QQ平台上,京东累计上线了23种不同类型,近300个社交互动玩法,参与人次突破3.6亿;在京东到家平台上,618当日沃尔玛销售额达去年同期4倍,永辉超市销售额达去年同期5倍,步步高销售额环比达2.6倍,世纪联华销售额达去年同期7倍。


在6月18日上午,京东开启了首个全场景常态化配送运营,该运营囊括了小区配送、园区配送、快递员接驳等多种应用场景,还通过智慧配送站的多车型、多线路循环配送,探索全新调度运营模式;据京东方面资料显示,618期间,京东不同层级无人仓项目已达到27个,日订单处理能力同比增幅达1415%,日前在华北上线的行业首个自动化冷链分拣中心将产能提升至同等面积场地的2.5倍。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发表内部信表示,“在今后的十年,我们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将中国模式反向拓展到海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国。”

京东金融表示,在618期间,其白条活跃用户数达到去年同期的167%,京东金融为商户及用户提供的贷款支持金额为去年同期的348%。

京东定增获得谷歌5.5亿美元入股 称与CDR计划无关

正在如火如荼忙着618年中购物节的京东集团,在销售额等多个数据再创历史新高的同时,又爆出了资本市场上的重大利好。

6月18日,京东集团和谷歌宣布,京东将向谷歌定向增发27106948股新京东A类普通股,价格为每股20.29美元,折合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40.58美元,该价格为京东前10个交易日的交易量加权平均价格,总计融资约5.5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谷歌持有京东股份的比例为0.93%。据记者了解,这些股份的锁定期为一年,谷歌也没有进入京东集团董事会。谷歌方面称,目前还没有继续增加相应股份的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京东、阿里、百度、网易等在内的知名中概股公司,都是目前正加速推进的CDR的标的概念股。此番股权变动,对于CDR是否会有影响呢?


对此,京东方面表示,与谷歌的合作聚焦在为新兴市场提供更好的零售解决方案,这和未来任何潜在的京东在国内发行上市计划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此番引入的谷歌只是股权上的小股东,但对京东的业务走向国际却是大大的背书。


除了资本上的联姻之外,双方还表示,将探索合作开发零售解决方案,在包括东南亚、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多个地区提供有价值、个性化、流畅便捷的购物体验。京东将通过Google Shopping(谷歌购物)为全球多个地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商品。


而在业界看来,除了商品之外,京东其它的优势也都可以扩展到海外,包括供应链管理、采购和物流等。“"京东+谷歌",一个是完备的供应链服务能力,一个是技术能力和数亿遍布全球用户,这种联姻有助于实现线上线下的贯通,也是京东所提倡的"无界零售"在全球范围内的一次重要落地实践”,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


对于此次合作,双方都给予了厚望。京东集团首席战略官廖建文表示:“与谷歌的合作开启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使我们可以为全球消费者打造优质消费体验。这是全球零售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在京东迎来618全球年中购物节高潮之际,这次合作让我们掀开一个新的篇章。”


Google首席商务官Philipp Schindler表示:“我们非常高兴与京东合作,共同探索为全球零售生态提供下一代解决方案,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个性化、流畅便捷的购物体验,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以他们想要的方式进行购物。”


京东集团董事长刘强东在当日发表的致员工的信中表示:“未来我们将与谷歌一起围绕零售创新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共同开拓国际零售市场。这个合作也将正式标志着我们国际化战略的全面启航。未来,腾讯、沃尔玛、谷歌等战略投资者将与京东一起形成"无界零售"的生态联盟,并肩服务全球的消费者和品牌商,把大量中国优质的品牌和商品带向全球市场。”


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在腾讯、沃尔玛和谷歌等巨头在京东身上实现了资本“汇聚”后,全球零售巨头和互联网巨头正进一步明确在中国和全球的“站队”。京东2017年年报显示,腾讯、刘强东、沃尔玛分列京东前三大股东,刘强东拥有79.5%的投票权。


“今后的十年,我们的供应链服务也将大力输出到全球市场,两年前我们以物流为载体开始了在东南亚地区的布局,今年通过与谷歌的合作,我们也将继续开拓欧美和其它市场,将中国模式反向拓展到海外,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中国制造通全球、全球商品通中国”,刘强东表示,“做成全球供应链服务这件事情、成为一家真正的技术和创新驱动的国际化企业,是我们今后十年最大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