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小米招股遇冷 迄今市场仅融资认购97亿港元

即使有李嘉诚、马云、马化腾等众多超级富豪“站台”,但散户们似乎对小米IPO丧失热情,当初疯抢阅文集团等新股的景象并未重演。


小米启动招股已有两天时间,却出现了富豪热情、散户冷淡的“冰火两重天”局面。据香港经济日报统计,目前券商对此宗IPO累计借出孖展(融资认购)97亿港元,相当于超额认购3.06倍,而市场普遍预期最终超额认购5至10倍,冻资约240亿港元。


在6月25日启动公开招股首日,小米获得45.52亿港元孖展认购,在港公开发售融资额23.98亿港元,超购仅约0.9倍,为自去年9月新经济新股热潮以来招股首日反应最冷淡的一支新股。


在小米公开招股之前就已显露出高净值客户与散户的认购分化。腾讯《一线》曾在22日报道,香港最大的中资券商之一为小米IPO预留了几百亿港元孖展额度,但截至当时认购意向不足10%,这种情况在大型IPO中属少见。


报道还称,之前上述券商为平安好医生、阅文的IPO预留了约300亿至400亿港元的孖展额度,结果散户反应热烈,孖展额度不够用,因此本次才为小米也预留了相似的孖展额度。


昨日短期港元HIBOR也大幅下降,其中7天、14天分别下降50、37个基点。


小米此次招股认购将于本周四(6月28日)截止。


为何比不过阅文等“前辈们”?


估值偏贵


依照第一财经在小米启动招股之前的报道,小米估值偏贵,且集资额非常大,加上目前利用孖展制度的成本偏高,预计小米的整个认购过程不会出现疯抢的局面。


从年初媒体传出的1000亿美元上限开始,小米的估值一路走低,先降到900亿,到降至800亿,招股前又进一步降低到550亿美元。短短六个月时间,估值已缩水三次。《财经》杂志称,即使是目前550亿美元的下限,也有投资人觉得贵了。


小米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雷军在之前的路演中避谈估值,只强调“小米有伟大理想,未来有很多赢利点”。他在香港的新股发布会上一直在强调公司创新的业务模式。


小米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周受资在香港四季酒店举行的新股发布会上称,小米从没说过自己值多少钱,小米不能评论自身估值,过去几个月都是市场自己炒作的。估值的核心是增长速度,以及增长天花板在什么地方,能否持续增长。


市况不稳 利率攀升


腾讯《一线》之前引述香港本地券商耀才证券国际行政总裁许绎彬的话称,近来港股市况不稳,香港银行同业拆息不断飙升,以及近期新股不论在销情及上市表现也不济,预计会影响新股孖展和整体认购的情况,建议投资者用现金小注认购。


小米此次募集金额最高达480亿港元。很多投资者担心一旦利用孖展制度可能会全部获派发,如果股价升幅不大,就会损失惨重,所以很多投资者都不敢借用孖展制度。


而此次小米IPO恰逢近期港元拆借利息频频攀升,1个月期HIBOR一度自2008年以来首次突破2%。利率上升等于增加了认购新股的成本。第一财经测算,如果投资者要用孖展打新,那么如果小米首日涨幅若低于4%就会赔钱。


新股破发导致情绪偏淡


近期同样在香港市场IPO的所谓“智能金融第一股”维信金科和“第三方支付第一股”汇付天下在上市首日出现破发,也引发了部分投资者看淡小米招股。

恒大投资FF的背后:许家印的算盘和贾跃亭的最后一搏

谁主FF?


6月25日,恒大健康公告称,恒大集团以67.46亿港元收购香港时颖公司100%股份,间接获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这意味着,恒大将用130亿人民币投资贾跃亭手中的重要资产FF汽车,当然,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对赌条件,FF必须在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这对FF来说并不容易。 


对于明年一季度能否实现量产的问题,恒大方面则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坐落于美国洛杉矶的汉福德工厂计划于 2018年年底完成量产准备,现已正式获得汉福德市工程许可开工建设并将全面开展生产线设备调试工作。


深陷乐视泥潭的融创董事长孙宏斌尚未上岸,恒大主席许家印又要为贾跃亭的汽车梦“买单”。


地产公司转型的急迫,让融创和恒大这两家房企先后投资贾跃亭和他背后的产业。进军互联网、新能源汽车、高科技、现代农业等领域,俨然已是大型房企的标配。


对恒大和许家印而言,投资FF并非因为贾跃亭本人,而是FF附着的产品、技术、团队,可以为恒大植入科技因子。


如何使得投资不踩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恒大不仅派驻了集团副主席、总裁夏海钧担任恒大与贾跃亭的合资公司Smart King的董事长,还与贾跃亭团队签署了对赌协议,以确保对合资公司的控制。


贾跃亭方面则有孤注一掷的意味。根据恒大健康公告,时颖公司持有Smart King的45%股份,每股股份配有1票投票权;在正常经营情况下,贾跃亭持有的33%股份,每股股份则配有10票投票权。


但若贾跃亭等人无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兑现首批电动车量产交付的承诺,即视为对恒大健康的违约情形。届时,贾跃亭将失去上述投票权。


许家印的科技梦


值得注意的是,恒大并非第一个投资Faraday Future(以下简称“FF”)的机构。此次恒大收购的时颖有限公司先于恒大在去年11月份便已进入,而恒大半年多后收购时颖,溢价6000万美元。


时颖与贾跃亭团队签署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Smart King,全资拥有FF。时颖承诺出资20亿美元,占Smart King45%股权,目前已付8亿美元,后续将由恒大继续支付12亿美元。


按此价格,恒大给予FF的估值约为45亿美元。恒大方面向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该估值是基于合资公司全部摊薄股本的45%之价值,在厘定合资公司股本45%的价值时,公司已考虑到FF集团由合资公司全资拥有,并且于厘定Faraday Future集团估值时已参考过其他新能源汽车公司的估值。


由此计算,恒大此次获得FF 45%股权,花费约130亿人民币。前有孙宏斌150亿投资乐视巨亏,许家印的这笔巨额支出,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恒大方面称,公司这笔投资并非投给贾跃亭本人,而是其背后的技术和团队。也是恒大进入新能源汽车、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一次关键布局。


在3月26日的恒大业绩会上,许家印首次提出积极探索高科技产业,逐步形成以民生地产为基础,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为两翼,高科技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4月初,恒大与中科院达成战略合作,标志着恒大正式进军高科技产业。恒大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1000亿,重点进入生命科学、航空航天、新能源、现代科技农业等领域。


根据恒大健康公告,FF创立于 2014年 5月,由Smart King公司全资拥有,是一家全球化互联网智能出行生态企业,旨在为用户提供新能源、智慧、互联及共享的产品与服务。


FF在美国建立核心研发团队,其首款高端车型 FF 91设计0-96公里加速时间为 2.39秒,最高续航里程 700公里,搭载多个前沿技术。


恒大方面表示,收购美国尖端技术须经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批,恒大此次成功收购美国FF,意味着中国企业将掌握全球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此外,FF已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设立研发中心,在广州等地筹建大型综合性研发及生产基地,通过本次收购,恒大可引进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有机会在高速成长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强大竞争力,占领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多元化。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恒大进军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与地产主业协同,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来反哺房地产业务的发展,通过产业园来拿地较为容易,并且价格不高。


孤注一掷的贾跃亭


在恒大入主FF之后,贾跃亭仍旧是外界最为关心的焦点。


根据恒大发布的公告,Smart King公司采取的是同股不同权的AB股架构,其中,以贾跃亭为代表的FF原股东持有的每股股票具有10票投票权,这也意味着,即便在恒大成为FF的最大股东后,贾跃亭仍然拥有绝对的投票权。


但是,向来喜欢押注的贾跃亭,这次也将其对FF的控制权押了出去。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贾跃亭与恒大签署了一份关于FF实际控制权的约束协议。


根据协议,如果FF无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兑现实现首批电动车的量产,即会被认为是FF原股东无法履行职责,其投票权也将回转到恒大手中。


由此看来,引入恒大成为战略投资者,更像是贾跃亭的孤注一掷。但记者采访了多位汽车领域的业内人士,他们均表示不看好FF的量产目标。


其中一位新创车企的创始人直言:“FF什么都没有,2018年底量产不可能,明年底都不可能。”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则向记者表示,业内对于量产的定义,通常是指能够大批量、规模化、保质量的生产,要是按照FF之前的产品规划,8亿美元完全不够。“国内有的新创车企一年光研发投入就达50亿元,FF除非继续拿到钱,不然想实现量产很难。”


“我们有信心,在公司和FF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能按照原定计划推进电动汽车的量产工作”。恒大有关人士称。


尽管外界对FF可能并不看好,但有了恒大接盘,对于FF和贾跃亭而言,也算是有了喘息的机会。


一位汽车领域长期观察人士认为,贾跃亭要想“翻身”,还面临两个难题,能否按照计划实现电动车量产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如何解决国内的信任破产问题。


今年6月,贾跃亭及其姐姐已经被列入了限制乘坐火车和飞机的名单。作为“失信人”,贾跃亭短期内几乎不可能回国,他曾说过,不回国是为了做好FF,因为一旦回国之后就没法再去美国。


可现在,FF的目标市场已经转向国内。一位FF相关负责人向媒体表示,FF未来将实行中美双主场,美国方面主要生产FF 91,而广州南沙基地则生产FF的后续车型。


FF在声明中表示,完成首轮融资后,FF将开启新征程。但是,有着一位暂时不敢回国的CEO,FF的发展能走多远还有待商榷。

中国5月工业企业利润延续快速增长,同比增21.1%

中国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1%,前值增长21.9%。其中,5月份增长21.1%,比4月份增速减缓0.8个百分点,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98.3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1-4月份加快1.5个百分点。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103.5亿元,同比增长28.7%;集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1亿元,增长4.4%;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119.8亿元,增长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39.1亿元,增长6.9%;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66.2亿元,增长10.6%。


1-5月份,采矿业实现利润总额2333.6亿元,同比增长41.6%;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3150.1亿元,增长13.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总额1814.6亿元,增长26.1%。


1-5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加,10个行业减少。主要行业利润情况如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8%,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6倍,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7.9%,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4.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倍,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9.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2%,汽车制造业增长0.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4.3%,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8%,纺织业下降0.1%,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1.5%。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发生主营业务成本36.3万亿元,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08.8万亿元,同比增长7.4%;负债合计61.6万亿元,增长6.3%;所有者权益合计47.2万亿元,增长8.8%;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6%;产成品存货41246.3亿元,增长7.3%。


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9元,同比减少0.31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费用为8.1元,同比减少0.04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96元,同比增加2.4元;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26.1万元,同比增加14万元;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6.6天,同比减少0.2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5.5天,同比持平。


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070.6亿元,同比增长21.1%,增速比4月份放缓0.8个百分点。


统计局解读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一是成本下降。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费用为92.59元,同比下降0.35元;其中,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4.49元,同比下降0.31元。二是杠杆率降低。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6%,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9.5%,同比降低1.5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去杠杆成效更为显著。


二、工业企业效益总体持续改善


一是产成品存货周转加快。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6.6天,同比减少0.2天。二是盈利能力明显增强。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同比提高0.35个百分点。


三、利润增长的来源主要是钢铁、建材和化工等原材料加工利用行业


1-5月份,新增利润较多的行业主要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增长1.1倍;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44.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7.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增长2.6倍;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7.8%。这五个行业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近70%。


四、价格上涨、成本下降助推5月份利润保持快速增长


尽管5月份工业利润增速比4月份略有回落,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除成本下降因素外,也得益于价格上涨。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4.1%,涨幅比4月份回升0.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3%,涨幅比4月份回升0.6个百分点。据初步测算,5月份价格变动对利润增长的拉动作用比4月份多4.3个百分点。

人民币短线急升逾百点!在岸、离岸汇率收复6.60

周三,人民币汇率维持单边下行走势。


早盘,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急速下行,接连跌破6.60、6.61,在岸触及6.6159。即期汇价创2017年12月17日以来新低,日内跌幅均超过200点。


接近午间,即期人民币汇率出现短线拉升,在岸、离岸均一度收复6.60关口。在岸人民币拉升约160点,回升至6.5999、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拉升200点,报6.5963。


离岸人民币已是连续第10日下挫,至少追平2016年以来最长连跌纪录。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下调389点,创2017年1月9日以来最大降幅,报6.5569,创2017年12月25日以来最低。


这是中间价连续第6日下调,累计跌幅达1334点。



美元指数周二全线上涨,昨日一度涨超0.5%,刷新最近四个交易日盘中高位至94.764,终结了四日连跌走势,过去四日累计下跌0.9%。


年初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升后跌,自6月14日以来下跌速度明显加快,且调整速度和幅度超过市场预期,累计贬值超过3.5%。


自6月14日至今,人民币兑美元汇价已下挫2.7%,幅度超过2015年8月汇改时近2%的一次性贬值。


无论在岸、离岸,亦或是中间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今年均已由涨转跌。


如何理解本轮人民币贬值?


有关专家称,人民币适度贬值合理,可为中国应对贸易局势留有余地,所以不是坏事。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外汇研究员王有鑫称,人民币汇率近期贬值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本轮人民币贬值主要是被动式的,是由美元指数强势上涨导致的。二是货币政策周期错位,中美无风险利差收窄。三是受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影响,我国贸易顺差收窄,经济增速下行担忧再起。


招商证券宏观谢亚轩团队认为,资本市场逐步开放的条件下,“猴性”外资的流出和流入会放大外汇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4月和5月外资通过陆股通不断流入是人民币走强的重要原因,同样,近期外资连续两周减持A股不仅可能影响股市,也已反映在汇率走势上。


区块链到底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日益火爆,想要了解和学习区块链的人越来越多。但对于没有任何金融和技术背景的来说,面对各种专业课程、书籍中的技术术语,总是看得似懂非懂、云里雾里。


今天,链讯百通就尝试用通俗的白话,来解释下什么是区块链,并解答下入门区块链时最常见的问题,让没有专业背景的人,也能快速读懂、了解区块链。


区块链到底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篇文章概述了所有!


一.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通俗一点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种全民参与记账的方式。


所有的系统背后都有一个数据库,我们可以把数据库看成就是一个大账本。那么,谁来记这个账本就变得很重要。


我们当前的情况就是中心化的记账方式,即谁的系统谁来记账。


比如:在淘宝中买东西,支付宝就是我们的“中心”。我们先把钱付给支付宝,支付宝告诉卖家我们已经付款了,卖家才给我们发货,而我们确认收货告知支付宝后,支付宝再把钱打给卖家。


支付宝的大账本不仅记录了我们买了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同时也记录了我们支付宝里还有多少钱等等。


区块链到底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篇文章概述了所有!


如果哪天支付宝服务器被黑客入侵了或者被陨石砸中了(虽然可能性很小),那我们支付宝里记录和财产就面临被篡改甚至直接化为乌有的危险。这也是中心化记账方式潜在的风险。


而在区块链分布式分布记账方式中,每个人都可以有机会参与记账。


在一定时间段内如果有任何数据变化,系统中每个人都可以来进行记账,系统会评判这段时间内记账最快最好的人,把他记录的内容写到账本,并将这段时间内账本内容发给系统内所有的其他人进行备份。这样,系统中每个人都了一本完整的账本。


这种方式,我们就称它为区块链技术。


二.区块链有什么优点


通过上文,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就显而易见了:


1、安全性极大提高


因为没有中心大账本,而是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同样的账本,摧毁单个人手中的账本不会对系统造成任何影响,账本记录无法被摧毁。


2、记录无法被篡改


同样因为所有人都记账,所以修改自己的账本没有意义,除非能控制系统中51%以上的人,否则系统会参考多数人的记录来判定什么才是真实结果。


3、解决中介信任问题


所有交易系统中每个人都有记录,互不认识、互不信任的人之间,不再需要中介担保机构也能放心交易,不用再担心有人抵赖,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4、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由于没有中心化的中介机构存在,不再有中间商赚差价、卡流程,所有东西都通过系统预先设定的程序自动运行,不仅能够大大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


三.区块链是比特币吗


区块链技术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比特币可以理解为区块链技术上产生的第一个应用。


早期,并没有人注意到区块链技术,但随着比特币的日益火爆,以及多年里在没有任何中心化机构运营和管理的情况下一直平稳运行,人们才留意到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并发现了这项技术的广阔应用前景。


之前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区块链技术像水,比特币像水里长出的鱼。我们不能说水就是鱼,因为水里除了鱼还能长出大闸蟹、小龙虾……


四.比特币说的“挖矿”是什么


其实,在看区块链原理时,不少人都有疑问:怎么能保证区块链系统中每次有数据变化时,都会有人争着去主动记账?这在比特币中就体现了出来:


比特币系统规定,抢到记账权的人会得到一定数量的比特币奖励!为了挣“比特币”,大家都争先恐后去记账。


比特币系统中采用了一种称为“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的机制,系统为了找出谁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每次会出一道算法极其复杂的数学题,只有最快解出这道题目的计算机才能进行记账,抢到记账权的计算机会也获得对应比特币的奖励。


这种抢记账权的过程也被称之为“挖矿”。


五.区块链项目都需要挖矿吗


并非所有的区块链项目都会采用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工作量证明”方式,这更多出现在早期的区块链项目中。如果采取其他的证明机制,如“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股份授权证明机制(Delegate Proof of Stake)”都是不需要采取这样的挖矿方式。


六.区块链有哪些种类


目前区块链有三种:


1、公有链


任何节点都是向任何人开放的,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这个区块链中进行计算,而且任何人都可以下载获得完整区块链数据(全部账本)。比特币就是最典型的公有链。


2、私有链


有些区块链的应用场景下,并不希望这个系统任何人都可以参与,任何人都可以查看所有数据,只有被许可的节点才可以参与并且查看所有数据,这种区块链结构我们称为私有链。


3、联盟链


联盟链是指有若干机构或组织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他们各自运行着一个或多个节点,之中的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取和发送交易,并且共同记录交易数据。R3组成的银行区块链联盟要构建的就是典型的联盟链。


七.区块链项目中一定需要出现某种币吗


不一定。


比特币本身是作为一种支付系统,所以需要有一个价值度量的工具,必须要有bitcoin出现。此外,为鼓励更多人贡献自己的计算机来为系统提供计算,也需要有bitcoin来进行奖励。


而在一些私有链的系统,可以设计专门的资产进行交易,每个节点都必须参与计算,这是每个节点责任也是权利,也不用考虑通过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们参与。在这样的系统里面,就可能不再需要设计某种币的存在。


区块链到底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篇文章概述了所有!


八.区块链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


区块链主要的优势是无需中介参与、过程高效透明且成本很低、数据高度安全。所以,在这三个方面有任意一个需求的行业都有机会使用区块链技术。


九.区块链和大数据有什么关系


区块链和大数据关系并不是很大。大数据主要的是对于海量数据进行管理,而区块链的核心是在没有中心化中介计入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所以区块链和大数据并不互相冲突,也不会取代,完全是面对不同场景情况下对于数据的不同解决方案。


区块链到底什么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这篇文章概述了所有!


十.区块链和云计算有什么关系


云计算通常定义为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但是提供云计算平台的往往是一个中心化机构。而区块链组成的网络一般是没有特定的机构,所以区块链更接近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定义,属于分布式计算的一种。


不过,区块链是能够实现云存储的,不同于目前中心化提供云存储空间,区块链有一些提供分布式的云存储方案。这样的项目包括Storj,Sia,Maidsafe。


十一.区块链是软件吗


区块链不是一种特定的软件,就像“数据库”这三个字表现的意思一样,它是一种特定技术的设计思想。可以用绝大多数语言来实现它,而且实现的方式也有许多种。而且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在快速发展中,相对而言,目前区块链技术设计思想还是比较简单的,也许在未来会变得愈加复杂。

登上区块链新大陆:到新加坡去!

6月9日晚上7:30,新加坡共和大厦5层,一出电梯口,热烈的气氛扑面而来。


这里是新加坡最知名的区块链孵化器BitTemple所在地。100多平米的大厅中央,一个欢迎仪式正在举行。创世资本CEO丰驰正在做一个简短的演讲,他带了三个项目入驻孵化器。


之后,区块链项目路演紧锣密鼓地进行。当晚有15个项目要在这里路演,每个项目只有5分钟时间。路演区的周围,塞满了创业者和投资人,大家三三两两热络地交流着。


网易科技记者挤到人群中,加拿大人Owen Ma礼貌地让出一块地方。他告诉网易科技,他从加拿大搬到了新加坡,因为新加坡政府对区块链的支持。他身边的一个朋友也把公司搬过来了,他们准备在新加坡经营公司。


现在,数不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区块链机构像丰驰和Owen Ma一样来到新加坡。像BitTemple这样的路演活动,几乎每天都有。


新加坡,这个位于东南亚的岛国,国土面积仅相当于北京五环内区域。可是现在,它看上去正成为全球区块链金融的中心、区块链的新大陆。


中国注册项目猛增


进入新加坡的区块链项目,是从2017年10月、11月左右开始猛增的。


新加坡区块链技术基金会会长朱红兵亲身经历了这个过程。朱红兵2000年移民新加坡,他是汉王当年的明星产品“汉王名片通”的开发者之一,移民之后与国内互联网圈仍然联系甚广。2017年9月之后,经他介绍在新加坡注册的区块链项目就有500—1000个。

这要归因于中国9月份的一次政策发布。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官网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央网信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商总局 银监会 证监会 保监会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ICO。当时正在中国呈指数级增长的ICO市场,应声而止。


可在隔海的新加坡,ICO却没有被“一刀切”。2017年8月1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即“新加坡央行”,简称MAS)数次发布声明表示,如果发行的数字货币是资本市场商品,有资本投资属性,就将根据证券期货法受到MAS的监管。但是只要和MAS注册发行货币的内容、经过相关的调查和许可,就可以进行ICO。


此后,大量中国的区块链项目蜂拥而至。


这些项目最初的需求就是两个:注册、合规。承接这些项目的,是在新加坡的各大会计事务所、财税咨询公司等有公司注册业务的机构。


当地专业人士称,在新加坡注册基金会特别简单,人都不用来新加坡,只要在线提交姓名、手机号等相关资料即可,注册门槛非常低,注册资本只要1新元,合人民币大约4.5元。再交上几万到十几万不等的人民币,等上两周多的时间,新加坡当地的专业机构就可以帮助搞定注册和合规的所有问题。


陈润飞担任董事的Ecovis新加坡盈科威信会计师事务所,经朋友介绍,帮不少中国项目在新加坡注册了基金会。中国内地很多知名的区块链项目,包括量子链、唯链、溯源链在内都是通过陈润飞的公司在新加坡注册了基金会。没做过任何市场推广,仅靠口碑和朋友推荐,到目前为止,盈科威信经手过的区块链基金会的注册就已经将近100个,其中90%都来自中国。现在这块业务还在稳步增长。


需求之旺盛,使得专门从事区块链项目注册和合规业务的公司开始出现。新加坡海天会计事务所总经理邱硕就和朋友筹备专门成立了一个公司——BITSG,专门从事此类业务。他们的业务同样增长很快,邱硕告诉网易科技:“这个增长的节奏是,原来是几个月有几家公司,后来是一个月有几家,现在是每周都有几家。”世界区块链大会(WBF)?三点钟新加坡峰会6月8号、9号两天在新加坡金沙大酒店举办。8号当天,从早上9:30进门,到下午5点多,邱硕和他的合伙人已经在会场中各找到了四五家有意向的公司。

新加坡当地区块链圈内人士称,根据他们的接触了解,目前从事区块链项目基金会注册、合规业务的公司,少说也有几十家、上百家。


入驻新加坡


一开始,这些项目只是在新加坡注册,业务开展还是在自己本来的国家。不过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真正进入新加坡运营。


在这里,有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亲自背书的项目Kyber Network(团队成员以马来西亚人为主),有被视作EOS的强劲对手的项目Zilliqa(团队成员主要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也有广受认可的新加坡本地公链项目Aelf。


诞生于中国国内的有全球化野心的行业头部公司也在纷纷把总部搬到新加坡。中国第一大数字货币钱包imToken就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初imToken将全球总部由中国国内迁至新加坡。世界上最大的加密货币挖矿芯片生产商比特大陆也在新加坡设了分支机构。中国国内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火币网,则早已在2017年10月就将全球业务总部搬到了新加坡,据网易科技了解,目前火币网在新加坡的团队已有30多人。


来到新加坡的区块链项目,大多集中在位于新加坡中部的CBD区域和克拉码头附近,这里是新加坡金融机构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克拉码头旁边的克拉码头中心大厦(The Clarke Quay Central),因为有诸多区块链公司入驻而闻名。


承接相当一部分创业公司入驻的是提供办公空间的孵化器。当地区块链领域的孵化器有10多个,最为知名的是科技寺(BitTemple)和优客工场(Ucommune)。


在科技寺位于新加坡共和大厦五层的办公区,现在已有超过400家企业入驻,整个共和大厦五层都是区块链项目。


而优客工场位于CBD区新达城的办公空间已有20多家企业入驻,全部都是区块链项目。新达城位于CBD区域,是中国共享办公领域独角兽优客工场在新加坡的第二个办公空间所在地。这个办公区本来定位在金融科技,可是优客工场新加坡总经理刘恩曦告诉网易科技,由于金融科技领域目前区块链的发展势头最为强劲,所以目前入驻的全部都是区块链项目。


还有更多的孵化器跃跃欲试,他们携带的资源堪称“豪华”。


“暴走恭亲王”龚鸣创办的全球区块链孵化器LongHash就是其中之一。今年4月,LongHash落地新加坡。龚鸣是国内币圈“大佬”,在中国区块链领域人脉甚广。


iTechBlack也是其中之一。iTechBlack是由iTechClub(互联网技术精英俱乐部)杭州分会创办,iTechClub成立于2006年,是国内最活跃的互联网CTO社群组织之一,被称为中国互联网技术精英的“黄埔军校”。iTechBlack业务拓展经理张荣光告诉网易科技,他们的孵化器准备招聘20—50位员工,计划6月份开业,同时在硅谷、菲律宾、越南、国内的成都、厦门都会同步设立分公司,主营区块链项目的孵化。目前,张荣光正穿梭在各种区块链活动现场,寻求可能的合作机会。


不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虽然很多区块链项目来到新加坡,但是很多项目并不把全部的团队放在新加坡,他们会选择把运营中心放在新加坡,而把研发团队放在周边国家,以节省成本,这顺便带火了周边国家的区块链产业。比如,Kyber Network的大约25人的研发团队就在越南,新加坡的运营中心只有10人左右。再比如,BJEX币君交易平台顾问Dexter.W告诉网易科技,有大批在新加坡运营的公司都把研发团队放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或者柔佛州的首府新山市,那里的人力成本比新加坡低得多。


金融服务生态渐起


越来越多的项目涌入新加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也进入新加坡。同时,围绕区块链项目的一整套金融服务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节点资本创始人杜均就正计划将节点资本总部搬到新加坡,目前公司注册已经完成,办公室已经准备好,正准备在新加坡招兵买马。



其实早在5月份,由火币生态、节点资本、BitTemple以及B+联合发起的世界最大区块链孵化中心在新加坡正式开幕。BitTemple本身亦有节点资本的投资。


“80%的区块链项目,基金会都在新加坡。”杜均解释节点资本要把总部搬到新加坡的原因,“我们如果不去,视野就太窄了。”


节点资本之外,更多中国顶尖的区块链投资机构都来到了新加坡。


一个月前,了得资本刚在新加坡设了分支机构。网易科技在6月9日的活动现场,遇到了刚入职了得资本的投资经理姚文驰和他的同事们,网易科技得知,目前了得资本的团队已经有10人左右。


中国区块链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投机构之一分布式资本体系也有一个投资机构在新加坡,名叫BlockAsset。


围绕被投资的区块链项目,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衍生出来。


新加坡Talenta咨询公司的业务就覆盖了从帮项目注册基金会、到发币、营销的全流程,是当地最大和最知名的区块链咨询公司之一。从2017年中至今,这个机构已经为将近200个项目提供过服务。在新加坡,提供ICO相关服务的公司大大小小约有几十家。


业务量大到供不应求。Talenta一年前刚运营的时候,因为业务太过繁忙而腾不出时间去完成公司注册,以至于公司是在业务开展后几个月才完成注册。Talenta联合创始人Edward告诉网易科技,Talenta起初的办公地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附近的一个科技园区,当时园区的共享办公室里每天加班的公司就两个:一个是Talenta的战略合作伙伴Zilliqa,另一个就是Talenta自己。即使是这样繁忙的程度,Edward告诉网易科技,为了保证服务质量,Talenta也只接了找上门来的1/10的项目。


同时,Talenta的服务已经非常的专门和细分:注册、合规、市场、媒体、社交媒体、撰写文案、选择交易所、发币、技术,其中每一块都有单独的部门来完成。


Talenta的项目覆盖世界各地。 Edward称,他们做过的项目当中,中国项目只占25%左右,更多的项目来自美国、印度、日本、韩国、柬埔寨、澳大利亚等地。在全球,叫“Talenta”的公司有很多,其中包括印尼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可是由于知名度提高带来的搜索飙升,现在Talenta在谷歌的自然排名在没做任何优化处理和广告投入的情况下已经已经从最开始的第三页跃升至第一页的第一位。


Talenta的律务总管Garrett原来在新加坡一家基金公司做国际商务,Talenta的100多个项目都从他手里过。很多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等现在都涉及区块链方面的业务。


还有大批的交易所正在成立。BJEX币君交易平台首席运营官Colin称,他能数得出名字的、在当地运营的交易所就有20多家。如果加上不在当地运营、仅在当地注册的交易所,有50—100家。竞争激烈,总部在新加坡的币君平台在东南亚多地设有办公室,主打本地运营优势。不过,拿到好项目才是关键。Colin现在正积极地与各孵化器接触,希望能快人一步接触到优质项目。


Colin和朱红兵称,每天都有大把的人在问他们:“怎么开交易所?”


朱红兵自己的区块链技术基金会,目前已有会员1000多人,由于看了太多项目,对看项目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朱红兵和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开发一套区块链项目的评级标准,希望能够规模化地运用到区块链项目的评级当中。未来,这个基金会还计划将业务延伸到区块链培训、孵化、投资等方面。


未来区块链金融中心?


在全球,区块链发展比较迅速的地方不止新加坡一地,还包括:美国硅谷、瑞士、德国、日本、韩国等,可是新加坡所具有的一些优势似乎正在帮助它超越其他地方。


首先是新加坡政府对区块链和ICO的开放态度,以及想要抓住区块链带来的发展机遇的强大动力。


在今年4月份的一个活动上,新加坡下届总理的有力竞争者、总理公署部长陈振声就公开表示,新加坡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但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而区块链这样的技术有机会为新加坡带来金融科技的长足进步,这样的机遇新加坡政府肯定会牢牢把握,以增强新加坡的核心竞争力。


在同一个活动上,MAS首席金融科技官Sopnedu Mohanty也表示,新加坡央行MAS将一如既往的鼓励区块链创新,对区块链保持开放包容的态度。MAS的沙盒监管机制(Regulatory Sand Box)欢迎所有的科技创新,并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帮助,目前沙盒内也正试验着大量的区块链方面的创新。并且特别指出,MAS将以鼓励技术发展和保护投资者作为核心,来制定相关法规。


其次是地理优势,新加坡位于东南亚,与亚洲国家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时差,这一点优势使它优于美国、瑞士和德国。新加坡向来是美国、欧洲与日本公司设立亚洲总部的首选地点。近年来,许多亚洲公司将新加坡选为进军全球市场的平台。而目前,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对区块链的发展都比较积极。中国也是区块链技术应用比较集中的地区,还有广阔的市场。


以节点资本为例。节点资本是中国投资区块链项目最多的机构之一,新加坡对于节点资本来说,也是一个重要“节点”。杜均称,节点资本投资的项目70%在亚洲,30%在美国硅谷。总部选在新加坡,可以兼顾华人地区,美国人也喜欢到新加坡来。同时,在新加坡也可以兼顾投后的工作——硅谷的项目希望通过新加坡在东南亚市场推广,东南亚的项目也希望通过新加坡走向全球。


再次是文化优势。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大多数人会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这对区块链发展活跃的两个大国——中国和美国来说都再好不过,语言上没有隔阂。这种“杂交”的优势,使它优于日本、韩国等地。陈润飞曾提及,许多公司为了寻求全球化发展,往往喜欢在新加坡招聘人才。这里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都有,很多公司都会在新加坡招聘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然后把他们派回自己的国家开拓业务。


新加坡良好的学术氛围也颇受好评。节点资本创始人杜均在向网易科技谈及把总部迁至新加坡的原因时也提到,新加坡的学术氛围较好,真正对区块链有研究并且敢于说话。


此外,网易科技发现,这里的人才储备也堪称一流。网易科技记者在世界区块链大会(WBF)?三点钟新加坡峰会现场遇到交易平台KKcoin商务总监王崇海和公链项目IOST东南亚业务拓展负责人徐阳,他们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毕业生,两人当年都是拿了新加坡政府全额奖学金来读书的。这个奖学金是新加坡政府为中国的留学生提供的,面向中国的一些示范中学开放申请。王崇海和徐阳告诉网易科技,进入区块链领域之后,他们发现新加坡这个圈子的人有相当一部分是从这个奖学金出来的。


再次是产业优势。这一点朱红兵颇有体会,他告诉网易科技,新加坡地方小,发展农业和制造业需要有土地,新加坡先天不足。所以新加坡倾向于发展占地小、又能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的产业,最典型的就是金融和科技。新加坡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全球主要的金融机构几乎都在新加坡设有分支机构。


20世纪90年代以后涌现的许多实证研究为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提供了有力支持。事实上,华尔街成为美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之一,华尔街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实现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华尔街本身也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成长为全球金融体系的中心。


在新加坡身后,是正在崛起的亚洲,其中包括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未来,区块链技术将与许多行业相结合,带来行业升级,同时它与金融的结合是如此紧密。


新加坡之于东南亚,之于区块链金融,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这样的中心?

摩根大通打造AI对公业务,每天智能转账规模可达5万亿美元

过去半年内,摩根大通已开始向客户介绍其新技术支持下的业务,这其中不乏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财务与金融主管将面对摩根大通AI机器人,解决他们公司的业务需求。当然,在摩根大通成为全球首个提供AI对公业务的银行之前,机器人要通过与客户的交流来学习和总结自己的行为。


以财务部门的AI服务为例,从Honeywell到Facebook,摩根大通可以为企业客户进行智能全球转账,每天交易量可达5万亿美元,从常规的工资转账、供应商汇款业务到数十亿美元企业并购的特殊业务。


AI使银行传统业务重拾了关注。花旗银行因技术入驻减少开支而获得对冲基金ValueAct的12亿美元投资。摩根大通估计,受益于技术改革,银行业收入将在2025年提高7%。


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多家美国大银行已经使用虚拟助手向数百万零售客户提供服务,而对公业务才刚刚起步,因为它需要更复杂的机器程序。例如开支票客户往往有很多账户(企业可以同时拥有10,000个以多种货币计的银行账户)而实际操作中,银行一般只向单个企业客户透露有限数量的企业账户信息,这些增加了程序的难度。


今年年初,摩根大通向投行客户推出了亚马逊的声控助手Alexa,辅助客户的研究工作。另外去年摩根大通的智能交易app推出后,客户已经使用了app进行大额交易,包括了一笔4亿美元的交易。


为了使服务不输花旗,摩根大通加速建立其虚拟助手业务的功能。据摩根大通企业财务业务技术改革负责人Jason Tiede,曾有客户提议银行提供更便捷的方式为企业追踪网络端口,为了响应需求,摩根大通将AI引擎建设外包给纽约一家初创公司Kasisto。


目前摩根大通还无意透露这项工程的具体花费,但表示每年技术预算的40%都是用于AI、机器人程序自动化和区块链研发中。Tiede表示,机器还需大量的经验学习才能满足客户需求,提供越来越成熟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