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碧桂园股债双杀 近期工地安全事故频发

7月30日周一,碧桂园港股盘前跌近4%,目前股价股价跌幅扩大至6%,跌至12.34港元。同时,碧桂园2025年到期的美元债创三周来最大跌幅。



近期,碧桂园全国多处工地出现安全事故,就在上周五,因安徽六安工地活动板房坍塌事件影响,碧桂园宣布所有项目停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


全国范围停工整改


26日晚间23时40分许,受特殊天气影响,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碧桂园·城市之光项目工地发生围墙和活动板房坍塌。经当地有关部门紧急救援后,共有16人被救出送至医院救治,有6人因抢救无效死亡、1人伤情危急、2人伤势较重,其他人员生命体征平稳。


针对2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城市之光项目工地活动板房坍塌事故一事,碧桂园向公众发布说明,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单位立即停工,彻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碧桂园方面表示,本次所有施工单位只有在整改完毕,经验收复查合格后,方可复工。


27日晚间,碧桂园方面又发布声明称,针对近期发生的工地安全事件,已通知所有施工合作单位立即停工,彻底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包含工程红线以外的施工队临时设施,都纳入本次排查整改范围。


据介绍,此次停工整顿的对象包括所有与碧桂园合作的施工单位,包含土建总包单位、精装修总包单位、桩基,各专业分包单位。


碧桂园表示,针对近期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频发,对施工现场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状况,公司将特别要求各施工单位对以下方面内容重点排查整改:临时活动板房、临时设施、施工塔吊、施工电梯、施工外脚手架,以及防洪排水设施,并要求对防台风及恶劣气候预防方案进行再次全面疏理和学习、交底。


此外,碧桂园还要求第三方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排查整改活动全程监管,对整改结果进行复查验收。对排查整改工作敷衍塞责的监理单位,列入黑名单,不再合作。


近期安全事故频发


此次碧桂园六安项目事故距离上次碧桂园建筑工地发生伤亡事故仅一个月。6月24日下午16时40分许,上海市一个碧桂园小区在建工地发生事故,导致一死九伤。


除此之外,在最近4个月内,碧桂园项目还发生了数次建筑事故:


4月7日,广西崇左碧桂园项目二期一工地发生坍塌,致1死1伤;


7月2日,河南省安阳市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火灾;


7月12日,杭州萧山碧桂园前宸府项目发生基坑坍塌;


7月19日,河南省浙川碧桂园工地发生火灾。

“高周转”策略备受质疑


以“高周转”著称的碧桂园,近年来业绩也看涨。2017年碧桂园合同销售5508亿元人民币,跃居行业第一。2018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4124.9亿元,同比增长42.8%,位列全国房企榜首,堪称“宇宙级”房企。


在新鲜出炉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碧桂园集团以335.7亿美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353位,比去年提升114位。


但“高周转”加快工程进度和资金回笼速度的同时,也引起了质疑。中国经济网表示,碧桂园一些做法,如“摘牌当天即出图”,一度被指有“萝卜快了不洗泥”之嫌。


此外,也有多家媒体将追求高周转视为安全事故的始作俑者,认为工程进度快,难免不出问题。


叫停“全覆盖”战略,力保现金流


碧桂园在内部小范围内通知:自6月11日起,暂缓投资拿地、工程款进度支付至第四季度,如有特殊情况需区域总裁请示。


多位碧桂园内部人士的消息称,全覆盖”战略在内部已明确叫停,暂不对外宣扬。该战略是指在三四五线城市所有的县城、甚至是发达镇区均需有碧桂园的项目。


在融资政策和监管收紧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商在这个夏季感到了阵阵凉意,各大房企正拼尽全力,力保现金流。

传ARM同意收购美国一数据分析公司:布局物联网

知情人士披露,软银集团(SoftBank)旗下英国电脑芯片设计子公司ARM已同意收购美数据分析公司Treasure data。

知情人士表示,Treasure Data可能会在此次交易中获得约6亿美元资金。但由于交易尚未公开,这些知情人士要求保持匿名。ARM发言人拒绝置评。Treasure Data的一位代表也没有立即回复记者的置评请求。


此次收购是ARM进军物联网领域的重要举措。今年6月份,该公司宣布收购Stream Technologies公司,这是一家总部位于英国格拉斯哥的公司,旨在改进物联网设备的连接性能。


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 Son)表示,该公司有意投资于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机器人技术和骑乘共享等领域。软银2016年斥资320亿美元收购了位于英国剑桥的ARM。


软银去年完成了约340亿美元的交易,并正通过其近1000亿美元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投资于科技公司。


Treasure Data公司在2016年末筹集了2500万美元资金,并得到了包括Sierra Ventures和SBI(软银前子公司)在内的投资者的支持。


总部位于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的Treasure Data公司开发的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营销和其他用途的数据,比如处理来自产品发布时数据激增情况,或同步传感器上的信息。


Treasure Data的产品被汽车、零售、物联网和娱乐业使用,该公司表示,其客户数据平台可以帮助用户与“Netflix、亚马逊和Facebook等数据巨头”竞争。

钱太多的科技巨头不再抠门:大举并购+囤积土地

科技公司近年来忽然成为了企业世界最大的投资者,该行业正在从一个囤积利润的时代转向一个再投资的时代。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惯常的描述科技产业历史的方法是围绕产品周期。20世纪90年代是个人电脑时代;接着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然后是移动时代;而现在人工智能正在步步逼近。但还可以从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科技行业:它正在从一个囤积利润的时代转向一个再投资的时代。


以一个粗略的支出标准为例:市值最高的五家美国科技公司的占地面积。十年前,如果你把它们占用的土地加起来,你会发现总面积是纽约中央公园面积的1.5倍。如今,随着它们持续不断地展开投资,它们的总占地面积已经增加了10倍,即6亿平方英尺(约合5500万平方米),大致相当于整个曼哈顿的面积。这种利润再分配的转变可谓令人震撼。


亚马逊占据了当中五分之二的空间——相当于占据纽约中央车站以南的所有地方。早在1998年,它的老板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就给他的股东们传达了一个不同的信息:它的商业模式是“偏好现金、资本效率型”的。直到最近,这种轻资产的方式在中国也很流行。去年年底,阿里巴巴的市值与中国最大的700家工业企业的总市值相当,但它的资产规模只有后者的12%。投资者青睐于科技公司利用微小的资产负债表创造巨额利润的能力,但经济学家对此感到担忧。两年前,前美国财长、著名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担心科技行业可能会抑制总体投资。因为数字颠覆者会削弱传统公司的投资信心,它们自己也很少花钱。这是他所称的“长期经济停滞”的更广泛问题的一部分。


但在过去的两年里,科技公司们显然已经不再吝啬。贝佐斯的亚马逊去年的资本支出高达250亿美元(包括租赁支出),使其成为全球支出第四高的企业,排在拥有17.2万公里管道的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前面。与公司的核算相比,美国的国民经济核算对投资的定义更为宽泛,纳入了研发和内容创造。按照这一定义,美国十大科技公司的总投资在五年内增长了两倍,达到1600亿美元。如果把并购和入股小公司的交易计算在内,这一数字则攀升至2150亿美元。在这一数字中,五分之二用于无形资产,三分之一用于实体工厂,其余用于交易。总的来说,这些公司现在和其他上市公司一样有进行再投资的倾向。


大手笔再投资的不只是科技巨头。过去3年,中国智能手机公司小米资本支出达到20亿美元。联合办公空间初创公司WeWork在2017年在实体资产上投资了10亿美元。在美国,如果把所有的公司(包括公众公司和私营公司)都计算在内,据估计科技行业占整个经济投资的五分之一,至少占投资绝对增长的一半。


投资繁荣的四个原因


这种繁荣有四个原因。首先,科技公司正在代表其他的公司开展经营活动。非科技公司没有建设数据中心,而是从亚马逊AWS和微软等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那里租赁数据容量。AWS每年投资90亿美元,与传统汽车巨头通用汽车规模相当。其次,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界限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中国消费者既喜欢访问电子商务网站又喜欢逛实体店,因此当地的科技公司正在纷纷建立零售商店。阿里巴巴有一家名为盒马生鲜的连锁店。亚马逊去年斥巨资收购了全食超市(Whole Foods)。随着科技公司不断地将触角伸向传统经济,它的影响力也变得越来越大。Alphabet包括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的“其他押注部门”(other bets)包含逾20亿美元的实物资产。


第三个趋势是,科技公司正在寻求获取技术和数据。2016年,微软以240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职业社交网络LinkedIn。中国企业热衷于在初创企业中持有非控股股权。过去5年里,阿里巴巴和腾讯已合计投资了210亿美元,二者因而在中国创投领域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投资热潮的最终成因有可能是完全缺乏纪律性。其中一个警告信号是,闪电般地展开一连串的资产投资活动。据报道,苹果的加州新总部耗资50亿美元,完成门把手的设计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对投资者而言,科技公司的转变让人捉摸不透。投资很少就能收获利润的垄断企业很有价值。如果他们能将那些利润用于再投资并取得高额回报的话,那么它们会变得更具价值。但风险在于缺乏业务重点。以十大科技公司为例,它们每一美元的固定资产能产生5美元的销售额,仅达到十年前的一半。公司业务越多样化,投资回报可能就越平庸。壳牌公司(Shell)和英特尔等长期的大型投资者深谙资本配置之道。Facebook则是反面例子。该社交网络巨头的年度投资(包括研发)在5年里已从30亿美元增加至140亿美元。从它对用户隐私的处理方式来看,不难想象其幕后的投资决策是多么地草率。


科技公司转变的利与弊


对经济发展而言,科技公司的转变有诸多的好处。据路透社报道,苹果的新总部创造了至少13000个全职建筑岗位。大型科技公司的存款在经济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再上升。以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亚马逊、苹果、Facebook、微软和Netflix为例,它们的自由现金流(它们在投资后剩下的现金)在美国GDP中所占的比重略有下降,约为0.6%。福特和沃尔玛等一些蓝筹公司也在大力投资新技术,以对抗来自科技公司的冲击。发生于1998-2001年的上一次科技热潮造成了网络容量的过剩,但最终提高了生产率。


从长远来看,不好的地方在于,科技巨头的再投资越多,它们的规模就会越大,从而加剧本已显而易见的反垄断问题。从短期来看,要注意的是,已经存在泡沫的科技繁荣可能会破灭,资本支出的突然削减可能会对经济造成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为严重的伤害。科技行业已经成为美国新闻周期、政治周期和股市走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它或许也对投资周期有着重大的影响力。

京津冀协同再出行动计划,京雄高速力争年底前开工

北京市7月30日出台《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8-2020年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高质量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任务,更加注重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发展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匹配的高精尖产业,推动京津冀整体竞争力持续提升。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8-2020年行动计划延续了上一轮行动计划中需要持续推进的事项,又增加了新工作新内容。主要考虑着眼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着眼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构建,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北京“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挥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牵引作用,着力引导功能疏解和提升。


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


上述负责人介绍,2018-2020年行动计划聚焦核心任务,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


具体来说,北京市将加快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退出步伐,到2020年再退出1000家左右一般制造业企业,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基本完成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新校区建设,稳步推进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


与此同时,强化两翼联动,即全方位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开局起步,高水平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市将支持雄安新区高水平建设3所学校和1所综合医院,抓好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京雄城际等建设;建成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有序推进行政办公区二期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副中心由行政办公区建设为主向城市功能建设为主转变,全面增强城市副中心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


在交通网络方面,行动计划显示,以形成京津石中心城区与新城、卫星城之间“1小时通勤圈”、京津保唐“1小时交通圈”为目标,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络化交通格局。北京市将建成京张高铁、京沈客专等国家干线铁路,加快建设京唐城际、京滨城际等城际铁路,建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飞行区、场内市政交通工程以及新机场外围“五纵两横”综合交通网络。


2018年时间过半任务超半


2018年是迈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期目标的起步之年。目前,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各项任务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超半。非首都功能疏解扎实有序推进,北京新的“两翼”联动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一体化交通网络加快构建。


第一财经从北京市发改委获悉,今年1~6月,北京市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903件,累计达1.95万件;上半年已关停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473家,疏解提升市场112家、物流中心15个,建设和规范提升基本便民商业网点742个;部分学校和医院疏解稳步推进。


与此同时,涉及北京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实现全线贯通,市域内3条国家高速公路“断头路”全部消除。


下半年,北京市将推动三环内区域性专业市场疏解取得明显进展,加快北京城市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等新校区建设,开工建设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加快推动规划土地、财税价格等措施落地,构建完整疏解政策体系。


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方面,北京市将启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完善支持雄安新区卫生事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并适时签署,加快启动4所医疗机构对口帮扶工作。积极推动京雄高速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前具备开工条件。


在城市副中心建设方面,将建成行政办公区一期工程及配套设施,有序推进二期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项目建设,有序拉开城市框架。继续推动人大附中、首儿所通州校(院)区等项目建设。推动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地区整合规划出台。


在产业对接协作方面,巩固提升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张承生态功能区、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4+N”产业合作格局。加快石家庄(正定)中关村集成电路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

两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产业链持续受益

7月29日9时4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33、34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9、10颗组网卫星。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建成由18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


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电力、民政、气象、渔业、测绘市政管网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各类国产北斗终端产品推广应用已累计超过4000万台/套,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套。2017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已达到2550亿元,较2016年增长20.4%,同比增幅已连续7年保持20%以上,其中北斗对产业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达到80%。


随着中国卫星导航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北斗系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北斗全产业链均得到了全面发展,并已初具规模。到2020年北斗导航系统建成时,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有望达到4000亿元以上,市场规模巨大。产业链上的企业将持续受益,A股市场相关上市公司北斗星通(002151.SZ)、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电子(600879.SH)和海格通信(002465.SZ)等值得关注。

疫苗事件进行时 长春长生董事长高俊芳被提请批捕

7月29日晚间,长春市公安局长春新区分局官方微信公号—长春新区公安发布消息:目前,公安机关已经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提请批准逮捕。


此前,7月23日下午15时,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依据吉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涉嫌违法犯罪案件迅速立案调查,将主要涉案人员公司董事长高某芳(女)和4名公司高管带至公安机关依法审查。


7月27日,曾有律师表示,长春长生生物改制时,高俊芳作为长春高新的董事、副董事长,同时担任长春长生生物的董事长和总经理,是长春长生生物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长春长生生物改制过程中,存在利用职务便利,有意隐瞒、压低公司业绩,并将长春长生生物的股权低价转让给自己的嫌疑,该上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存在诸多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的重大嫌疑。


长春新区公安最新消息显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79条规定,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以涉嫌生产、销售劣药罪,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某芳等18名犯罪嫌疑人向检察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目前,案件审理工作正在进行中。


不过,对于长春长生生物十多年前的改制疑点,目前尚无全面详细的调查结果公开。


上述律师曾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日后如果有关事实查证属实,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私分国有资产罪】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高俊芳及有关直接责任人将可能被认定为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依法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


但该律师还表示,上述情况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进一步调查,目前下结论为时尚早。


据悉,7月15日,国家药监局曾发布通告,表示在对长春长生进行飞行检查时发现该企业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所有涉事批次产品尚未出厂和上市销售。


同时,长春长生公司百白破联合疫苗(批号为201605014-01)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现已查明基本销往山东;武汉生物公司百白破疫苗(批号为201607050-2),效价指标不符合规定。


经调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该批次疫苗共计252600支,全部销往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该批次疫苗共计400520支,销往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0520支,销往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10000支。

作价23亿元 联美控股购入高铁广告商兆讯传媒

在酝酿单独上市或被其他公司收购六年未果后,中国领先的高铁广告商兆讯传媒广告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兆讯传媒),将以23亿元的价格,纳入联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600167.SH,下称:联美控股)囊中,成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


2018年7月29日,联美控股公布了这一交易案。值得一提的是,兆讯传媒、联美控股,实际控制人均属于广东潮州的苏氏家族,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均为苏壮强。此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成立于2007年9月的兆讯传媒,为一家主要在高铁站里运营视频广告的广告商。截至2018年6月底,已签约铁路客运站476个,正式运营的铁路客运站303个。2017年,其实现营业收入3.38亿元,净利润1.25亿元;2018年1-6个月,营业收入1.55亿元、净利润0.51亿元。兆讯传媒原股东承诺,2018年至2020年,其将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50亿元、1.875亿元、2.3438亿元。


联美控股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从行业普遍情况及过往经验看,兆讯传媒的广告营收有季节性因素,一般而言,上半年的营收、净利润等只占到全年的30%左右。


公开信息显示,至迟从2012年开始,兆讯传媒就有IPO单独上市的计划,2013年即有借壳联美传媒的消息传出;2017年6月,东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出了兆讯传媒接受其IPO上市辅导的公告。在此之前的2014年,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万好万家(600576.SH,现名:祥源文化)一度宣布将收购兆讯传媒,结果也无疾而终。


收购方联美控股主营业务为城市供暖及蒸汽的运营商,2017年其实现营业收入23.76亿元、净利润9.22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11.2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16.24%、31.98%、9.45%。


联美控股的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拥有较为充足的现金,截至2017年年底,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超过50亿元。


7月29日,联美控股亦宣布,将以2万美元的价格,将其全资子公司联美量子(香港)有限公司(下称:联美香港)100%的股权,出售给联众新能源有限公司;后者还将代联美香港公司偿还3600万美元的借款。按当日汇率折算,也即总价约为2.45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