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网络直播,并非法外之地

 “大家知道饮酒处罚的标准是什么吗?……一旦端起酒杯,就要放下开车的钥匙……”2017年1月26日,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九,山东青岛市南交警成为“网红”,通过网络直播夜查酒驾,现场解说酒驾案例、普及交通安全法规、与网友在线交流提醒民众安全驾驶,用直播的形式增添守护平安的力量。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无直播不传播”成为常态,娱乐互动、新闻报道等领域中网络直播被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在国内提供互联网直播平台服务的企业超过300家,且数量还在增长。”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网络直播在丰富网络文化的同时,一些违背道德、违法违规的现象频繁出现:


   去年3月,网名为“雪梨枪”的网络女主播林某伙同他人录制淫秽视频吸引人气,并借此牟利,法院判决其构成制造、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


   2016年11月,四川凉山直播诈捐事件引发关注:某视频直播平台上的主播以慈善为名,在一些偏远山村,多次召集村民拍摄捐赠现金及物资视频,并以此吸引观众送主播礼物;等直播结束后,主播就把发给村民的钱收回来,观众们送给主播的礼物,却被主播兑换成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炮制伪慈善直播事件的主播获利数十万元,涉嫌诈骗,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目前网络直播通过网友打赏的方式获利,为了获取最大程度的关注,增加点击量,出奇招、抓眼球成了个别直播平台的“吸粉利器”。 “有的直播平台打擦边球,靠低级趣味博取眼球;有的传播违法违规内容;还有的平台违规开展新闻信息直播。”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然而,“眼球经济”的背后实际上是网络直播领域存在的法律风险。例如,色情、暴力等视频的传播则涉嫌刑事犯罪;在公众场所进行网络直播中可能侵犯公共安全利益或者他人隐私;此外,网络直播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一些主播直接把他人的作品拿来传播而不加任何说明……


   “网络直播中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要特别引起重视,网络主播有很多都是00后,由于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容易引发他人效仿。”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向记者介绍,还有一些直播视频针对残障人士的缺点进行嘲讽,造成社会恶劣影响;此外,网络直播中不少主播对产品进行夸大虚假宣传问题也很严重。


   “网络直播内容涉色情、低俗化等违规情况时有发生;网络直播平台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无资质经营网络直播平台的情况仍大量存在。”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滕立章认为,网络直播是新兴行业,配套的法律规范并不完善,缺乏对于网络直播行为规范的明确具体标准,缺乏可操作性及效果好的违规惩处机制;而且由于网络直播即时性传播的特性,使得监管难度较大。


   出台措施,规范直播


   网信办、文化部等部门推出实名认证、分类分级以及信用黑名单等措施


   2017年2月4日,北京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赴梨视频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经查,梨视频在未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资质情况下,通过开设原创栏目、自行采编视频、收集用户上传内容等方式大量发布所谓“独家”时政类视听新闻信息,被责令全面整改。


   针对网络直播领域存在的类似违规问题,网信办、文化部等部门于2016年密集出台相应措施,以实名认证、分类分级以及信用黑名单等制度给网络直播来了一场“大扫除”:


   2016年7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2016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应具有相应资质,不符合相关条件的机构和个人不能从事直播服务;2016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对直播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建立互联网直播发布者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措施。


   作为全程参与《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起草的一员,朱巍介绍《规定》强调了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直播的“双资质”制度,即直播平台和直播发布者都必须依法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同时,《规定》针对新闻信息服务直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程度等特点,明确了新闻信息直播及其互动内容的“先审后发”制度。这就最大限度地在新闻生产端口上保证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公众的知情权,从而最大程度地遏制了新闻侵权和虚假新闻的不良影响。


   朱巍认为创建网络直播信用治理模式是《规定》的一大亮点:“开创性地将网络主播的信用等级与平台对其的管理和服务直接挂钩。拥有越高信用等级的网络主播,就有可能获得越高的直播权限和收益,将信用变成了主播们竞争的砝码,让信用与商业利益挂钩;建立黑名单制度后,对纳入黑名单的主播将‘禁止重新注册账号’,并向省级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这样一来,‘黑名单主播’将不能肆意‘要挟’平台,让法治与诚信重新回归到直播市场。”

企业计划采用人工智能时需要注意的8点

我们现在拥有的所有的工具 – 包括大管道宽带连接,云服务,智能设备,超强大的服务器和新兴的物联网等等 - 将IT彻底变成了一个全新的高科技领域,不断推动着我们的文化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通过人工智能可以引入更多的功能,AI已经成为了可穿戴设备,汽车,生产力应用程序,军事,医疗保健,家庭娱乐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AI潮的涌现,企业机构有可能会对AI技术的精准评估产生干扰。企业想要使用人工智能解决具体的业务问题就需要仔细研究技术,以确保他们选择的AI系统是正确的,切不可盲目。


了解你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记住,你的目标是解决真正的商业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AI战略。您必须了解您的业务面临的挑战,您希望如何解决它们,是否有AI技术与过程相一致。


了解您的数据限制


专注于您的数据。 你可以有数据来支持推理或预测,但没有一个系统可以超越你提供的数据。


了解您的业务需求


了解您的需求,让他们推动技术解决方案。 而不是从问题开始,“我如何使用AI? 首先看看你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找到可以帮助的技术。


AI,机器学习:两种不同的东西


不要将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混淆。 大数据顾问伯纳德·马尔(Bernard Marr)说,“人工智能是机器能够以我们认为”智能“的方式执行任务的更广泛的概念,机器学习是当前AI应用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应该真正能够让机器访问数据,让他们自己学习。


适应您的工作流


了解您的系统将如何适应您的工作流程,以及谁将使用它。


AI仍然需要人类指导


AI将不会独立成功,因为它是“聪明的”。 它需要有人帮助它学习。 因此,当您获得人工智能技术时,您正在进入一个人机伙伴关系。


仔细观察支持技术


始终考虑您的系统如何进行内部和外部通信。 例如,如果您需要您的系统的输出是可审计的或提供其结论的,单独的机器学习可能不是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您可以考虑其他可追踪和可审计的AI技术,并自动解释分析决策,如高级自然语言生成。


与能解释AI的供应商合作


还记得皇帝的新衣服的故事吗?不要被告诉你他们的产品“太复杂”让你理解的供应商或技术专家所欺骗。 如果你看不到解决方案是如何工作的,那是因为供应商不能解释它,而不是因为你不能理解它。

春节手机用户消费25万TB流量 短信发的更少了

人工智能会使数十亿人成为“无用阶层”吗?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以色列历史学家赫拉利在新作《未来简史》中大胆预测了人类社会发展,被《泰晤士报》等多家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最近,赫拉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正在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比如驾驶汽车、诊断疾病。未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将被智能机器取代,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


笔者同意“人工智能技术在许多领域的表现将超过人类”这一观点,但不同意“数十亿人将成为‘无用阶层’”这一论断。赫拉利所说的“无用阶层”,其实是指“失业阶层”。


从历史上来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进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那么,是不是失业率越来越高呢?显然不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创造的就业机会也会越来越多。比如,钟表的出现虽然使更夫失业了,但从事钟表行业的人比以前的更夫多得多。


以美国为例,上世纪30年代初“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口只有1.2亿,失业率一度超过20%;现在美国人口有3.2亿,然而现在美国的失业率只有4.8%。以整个世界而言,200年前世界人口只有10亿,现在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比200年前大大提高了,能不能说现在的73亿人口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多余的?当然不能这样说。


在古代,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但仍然经常发生饥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人口比例越来越低,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不到2%,不但养活了美国人口,还有大量的农产品供出口。古代人恐怕想象不到,农业人口竟然能降到如此低的比例。


技术进步往往是解放劳动力而不是使劳动力成为多余,因此,劳动力从旧的产业不断转入新的产业。农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移到制造业;工业技术的进步,使大量的工人脱离了制造业,转移到第三产业。一个人不从事农业生产,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一定会失业,因为他还可以从事制造业或服务业。同样道理,一个人的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他还可以从事其他行业。


如果人类只满足于吃饱饭,那么全世界只需要一小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让全人类吃饱饭,这样现在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是“无用阶层”。但俗话说:“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为了满足人类各层次的需求,必然会有相应的行业被创造出来。


可以预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大量的人员将从事科学研究、创造发明、文化教育和艺术行业。尤其是,智能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和管理可望成为一大产业。未来社会,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将升级为智力劳动密集型产业。


机器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体力劳动,人工智能则代替了人类的一部分脑力劳动。人是万物之灵,是人创造了人工智能,而不是相反。人类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自暴自弃。

微信QQ笑而不语 WhatsApp将推出消息撤回功能

韦特大脑探究人工智能前沿动向

新年伊始,人工智能研究组织Partnership on AI或将迎来第五位巨头,那就是人工智能领域心心念念的苹果,据称其最新iPhone 8Siri语音助手也将借助AI来让其变得能更聪明。


由此,这一成立于20169月的非盈利组织即将组建起亚马逊、DeepMind /谷歌、FacebookIBM和微软以及苹果的五大AI巨头联盟



目前,五大巨头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哪些投资呢?韦特大脑近期做出如下汇总。

1Facebook或将建设全球最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

Facebook已经宣布建设全球最佳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计划,这一人工智能实验室似乎将成为智库机构,专注于解决科技行业在人工智能领域最大的挑战。而该公司也利用人工智能开发了个人助手“M”,未来的人工智能开发可能将包含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常规升级,以及将资源分配至人工智能实验室。



2.谷歌的收购狂潮

有消息称,近几年谷歌收购了11家人工智能公司,收购的一些技术被用于改善谷歌的搜索功能。其中最大一笔收购是谷歌于2014年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DeepMind,目前,谷歌团队正在推动DeepMind的技术突破极限。



3. 苹果秘而不宣却瞄准数字标记应用

苹果早在2011年就推出虚拟语音助手Siri,把人工智能技术推向消费者。但其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度却对外界一直秘而不宣。但与此同时,苹果也收购了多家小型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包括面向开发者和数据科学家的机器学习平台Turi,以及机器学习公司Tuplejump。苹果CEO库克最近表示,未来智能手机中的决定性技术就是人工智能。



4. 微软风投参与投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微软风投近期公布了一支专注于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的新基金。该基金的目标是通过改进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系统、信息安全,以及软件即服务等技术,帮助人工智能公司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此外,微软近期还启动了Project Oxford项目,这一人工智能系统能通过人脸、语音和情绪识别去理解人际互动。



5. IBM孤注一掷押宝沃森

IBM曾一度凭借沃森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领先。目前,IBM仍在继续对沃森的性能进行优化,而近期还与英伟达展开合作,使沃森的响应速度提升了1.7倍。据悉,沃森能在15秒时间里阅读4000万分文档,理解其中的语法和语境。



作为一款新型人工智能利器,韦特大脑不仅帮助人类在面对纷繁复杂,看似无序的各类轰炸式信息时,快速地分类、汇总、辨别,或者是做出推导和预判。同时,也在金准数据大数据库的强力支持下,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发展做出实时评估和分析。

五大巨头的投资方向给人工智能发展透露了怎样的信息?韦特大脑做出如下解读:

首先,未来3-5年,仍以服务智能为主。在人工智能既有技术的基础上,技术取得边际进步,比如算法突破,图像识别或自然语言处理,但是机器始终作为人的辅助。随着数据和场景的增加,人工智能创造的价值呈现指数增长。



其次,人工智能的未来属于可扩展的方法、搜索与学习。其中,可扩展性是及其重要的方向。监督学习和计算能力的可扩展性并不大,真正重要的是在普通的经验知识世界中学习的能力。

此外,生成模型与记忆网络在未来也将对人工智能领域产生影响。生成模型不同于分类,通过从高维的分布中采样,生成模型输出与训练样本类似的新样本。这也意味着,若生成模型的训练数据是脸部的图像集,那么训练后得到的模型也能输出类似于脸的合成图片。这无疑给无监督学习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另一方面,为了让人工智能系统像人类一样能够适应各式各样的环境,它们必须记住如何在未来的场景中应用这些技能。DeepMind团队的微神经计算机就结合了神经网络和记忆系统,以便于从复杂的数据结构中学习,学习各个独立模型之间的侧向关联,从这些已有的网络模型中提取有用的特征,用来完成新的任务。


小程序为何刚上线就遭冷落

2016年初,小程序概念被提出;2017年初,小程序正式上线。小程序无需下载,不占内存,用完即走,对一些内存小、只需使用基本功能的用户来说是利好。不过上线不久后,小程序的话题就遭到冷落。一些用户表示,小程序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都不高,小程序能否替代APP从而一统江湖,目前还是一个疑问。


现象


部分小程序已停止更新


小程序于今年1月9日上线,小程序的上线在当时引起一阵晒小程序的热潮,众多网友在网上分享自己使用小程序的体验。不过,时至今日,不论是在微信群还是朋友圈中分享小程序使用体验的网友已经不多。有网友表示,“已经把卸载的常用APP装回来了,小程序还是难以替代传统的APP。”


目前,部分小程序已经停止更新。1月15日,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在微信朋友圈的截图在网上流传,截图显示,罗振宇称“我们决定不做了。我们知道小程序是什么了。哈哈,但是不能说。”不过,具体为什么退出小程序及他所谓的“小程序是什么”都没有细说。此外,1月13日,有消息称监管层已紧急叫停开户、交易等金融类小程序,接到通知后多家金融企业的小程序已被迫暂停服务。北青报记者发现,列表中的一些金融类小程序已经变灰并显示“已暂停服务”,而在微信中搜索相关小程序,则显示“未搜索到相关小程序”。监管层表示,主要是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不过可以在公众号内进行的开户、交易等功能,为何到了小程序上就有了“网络安全”的隐患这一问题,监管层和腾讯方面都没有给出答案。


优势


小程序省内存还能直接用


无需下载APP耗费流量占用内存,直接在微信中调出使用,这是许多用户认为小程序最方便的地方。一些手机内存只有16G甚至8G的用户,并不愿意在手机中下载许多并不常用的APP,但偶尔需要使用时又觉得不太方便,小程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被看做是这类用户的福音。


小程序除了在内存方面比APP小,在缓存方面也优于APP。经过猎豹清理大师的测试,常用的几款APP应用占据的手机空间大小,与小程序占用的空间大小之间,最大相差了1452倍。以腾讯为例,腾讯视频小程序占用的缓存仅为0.11兆,而腾讯视频APP占用的手机空间为149兆,缓存为10.74兆,总共159.74兆,二者相差1450多倍。


而对比携程、艺龙、京东购物、大众点评等常用应用后,发现小程序的缓存大多在0.3兆以内,只有大众点评+的为近2兆,其APP对应的内存、缓存大多在150兆左右。从这个方面来看,小程序拥有绝对优势,在微信内就可以完成APP的部分功能,一些用户表示可以删除掉并不常用的那些APP了。


不足


小程序只拥有APP部分功能


小程序可谓是“程序APP的简化版”,也就是说,它并不能完全涵盖APP的全部内容。有开发者表示,微信对小程序的内存大小是有限制的,大概在1兆左右,因此只能保留最基础的内容。比如荔枝FM,在荔枝FM的小程序内,只有“热门”和“订阅”两个目录,用户只能在其中看到后台推荐的内容。而在荔枝FM的APP中,则有“直播”、“频道”、“推荐”、“订阅”四个目录,在“频道”内用户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按照分类寻找喜欢的广播内容。此外,在小程序内用户只能做最简单的“收听”动作,而不能完成个人设置、录音直播等功能。


对于手机内存小、只需要使用小程序基础功能的用户来说,无需下载APP,在小程序中完成相关动作即可;不过对于想要完整体验的用户来说,依然需要下载APP完成其他功能。


关注


部分小程序比APP还费流量


对于移动用户来说,使用APP时流量消耗的多少是自己比较关心的问题。那么看似不占内存的小程序和它们相对应的APP来说,是否一定消耗更少流量呢?猎豹清理大师对此进行了深度测评,结果发现部分同款小程序在两次加载时甚至比APP消耗的流量还多。


在对上述10款普及率高的主流应用作为样本对比后发现,在10款应用中,有5款第一次加载时APP比小程序耗费更多流量;有3款APP在两次加载耗费的流量都要小于小程序。比如,以摩拜单车为例,通过小程序测算,第一次加载了1兆,第二次加载0.70兆。而在摩拜单车APP中,第一次加载仅仅消耗了0.22兆流量,第二次更是下降到0.06兆的极限数值。


不过,也有5款小程序在两次加载的流量小于APP,包括携程酒店机票火车票、腾讯视频、京东购物、美团外卖+和今日头条lite。因此,看似“小”的小程序,在耗费流量方面并不是完全小于APP的。如果用户是因为“省流量”而选择小程序,则需要进一步比较。


分析


“轻应用”缘何没成市场主流


事实上,小程序这种“轻应用”的概念,实际上并不是首次被提出。此前,百度、360都提出过类似概念,H5也可以实现相似效果,不过,到目前为止都没有成为市场主流。那么此次的小程序能否超越它们而一统江湖呢?


2013年,360就率先推出轻应用。360轻应用包含10个种类,共有200多款应用。360轻应用基于360浏览器,用户需要首先安装360手机浏览器才可以使用轻应用。这与小程序较为相似,入口都是固定的APP。2014年,百度轻应用上线,轻应用无需下载,只需在任意浏览器中的“百度”中搜索,即搜即用,轻应用完全不占用手机内存空间,不影响手机内存。


不过,360和百度的轻应用都属于昙花一现,并没有成为主流,也没有替代用户下载APP的习惯。此后,又陆续有H5等形式出现,可以实现APP的部分功能。小程序是会重蹈这些轻应用的覆辙,还是能够超越这些轻应用形式从而一统江湖,尚需时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