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值得深玩的以色列(四)

值得深玩的以色列(三)

房地产税明年或进入立法程序:将按照估值方式征收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业内人士认为,从需求侧角度看,房地产税或是长效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年或进入立法程序


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表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此前在全国人大常委会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中,也将房地产税法列入预备及研究论证项目。“预计2018年房地产税有望进入立法程序。”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表示。


朱海斌认为,与过去两三年相比,目前整个房地产市场库存量明显下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是正式启动房地产税立法程序较为良好的时机。


“政策规定力争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2020年完成‘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改革任务。”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房地产税的推进要以立法为前提,短期不会征收,但预计到2020年会有很多实质性的征收措施出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等人大宣布一审才正式开始立法程序。”


以评估值方式征收

严跃进表示,评估值的征收方式实际上是对房屋持有环节的征税。在持有环节中,会基于房屋的原值和现有价值,以及房地产市场所处的环境、周边同类房产的价值等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得出相应的纳税份额。换言之,评估值越大征收越多,评估值越小征收越少,符合持有环节征税的原理。


“将会有一套具体的、专业化的评估方法。”贾康表示,房地产税与正在征收的房产税不一样,现在的房产税是针对经营性的房产,不涉及住房。只有上海和重庆两地的试点涉及一些增量和高端存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此前也表示,无论是宏观调控还是地区平衡,房地产税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税种。另外,房地产税是对资产征税,会打击投机性的房屋囤积,不会影响老百姓(61.830, 0.64, 1.05%)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税的征收对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财政部表态房产税意味着什么?业内认为短期不会征收

财政部部长肖捷的90个字再度引起各界对房地产税的热议。昨日,肖捷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及推动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


按房屋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


肖捷撰文表示,按照“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实施。他同时提出,对工商业房地产和个人住房按照评估值征收房地产税,适当降低建设、交易环节税费负担,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房地产税制度。


实际上,肖捷提到的房地产税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介绍,一切与房地产经济运行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税都属于房地产税,包括房地产业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备受关注的“房产税”也是房地产税的组成部分之一。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分析表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当前对于房地产税的开征思路更加清晰,很多实质性的问题也得到了明确,标志着房地产税的改革正在加快。


严跃进表示,肖捷所说的“评估值的征收方式”,是对房屋持有环节的征税,会基于房屋的原值和现有价值,以及考虑到房地产市场所处的环境、周边同类房产的价值等进行系统评估,进而可以得出相应的纳税份额。“类似做法也是比较公平的做法,换而言之,评估值大征收越多,评估值小征收越小,符合持有环节征税的原理。”


张大伟也表示,从趋势看,房地产税按照评估值征收,就是明确了存量收取,将对所有持有物业收取,这就要求各城市建立评估体系,目前看,即使在一线城市,虽然评估体系已经有了,但实际价格与市场价差距悬殊。


房地产税有了明确时间表


不过,肖捷在文中提及,要“立法先行、充分授权、分步推进”,并且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力争在2019年完成全部立法程序,2020年完成“落实税收法定原则”的改革任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短期内中国不会征收房地产税,但是预计到了2020年会有很多实质性的征收措施出现。


张大伟认为,随着楼市调控继续深入,房地产税等长效机制的推进在逐渐加速,整体看,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走势将逐渐平稳。“从房地产税未来的预期影响看,房住不炒依然是这一政策的目标。”


严跃进表示,从住房角度看,考虑到刚需置换和异地居住等因素,需进一步明确征税范围。对持有三套以上住房的“炒房者”,征税的可能性较大。

成立6年估值超50亿美元 Magic Leap首款产品终于亮相了

12月21日消息,在刚刚上线的新版网站上,“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开发企业Magic Leap终于公布了一副智能眼镜Magic Leap One,这也是Magic Leap成立以来终端产品的第一次亮相,该产品将于2018年开始发货。


从其官网公布的图片来看,这款产品包含三个部分,一个 AR 眼镜,一个手柄和一个电池。


该款产品的售价目前仍未公布,但该公司希望在2017年底前推出一款售价高达1000美元的初始设备。


公开资料显示,Magic Leap是由机器人专家Rony Abovitz于2011年创立的,旨在打造一副眼镜,有朝一日可以取代智能手机和PC。该眼镜将利用高级计算机和摄像头,来将图像整合到真实的世界之中。


为此,Magic Leap不仅开发了硬件和软件,还开发了全新的光学组件和处理器,以及在耳机上运行的应用程序。


Magic Leap可谓是最神秘的创业公司之一。因为它迄今为止没有发布任何产品,也很少透露技术原理。仅凭在视频网站上发布了几段产品效果视频,就获得了近20亿美元融资,其中不乏谷歌、摩根大通、阿里巴巴、淡马锡等知名企业和机构。


该公司的估值目前仍无法确认。但根据10月11日公司提交给美国特拉华州的文件显示,其授权售出超3700万股股票,每股27美元。CB Insights称其估值将超50亿美元,堪称全球估值最高的私营增强现实公司。



Magic Leap One六大技术特征:

在Magic Leap官网,公司也从六个方面对这款产品的技术特点进行了说明:

  • 数字光场

Magic Leap One的数字光场技术能发射出不同景深的光线,并与自然光无缝结合,来生成与现实物体共存的仿真数字影像,从而解决观看虚拟影像时产生的眩晕感。


  • 视觉感知

Magic Leap One上强大的传感套件可检测物体表面、平面和物体,从而对物理环境进行三维重建。系统将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使得虚拟物体不仅仅与真实环境融合,还能与之交互。


  • 持久显示

Magic Leap的视觉感知及室内绘图技术能够完成复制你所在的物理环境,探测并定位墙壁的准确位置,各种平面,以及其他类型的物理目标。虚拟的光场物体与与物理世界的物体毫无二致,你可以把它们摆放在任何地方。


  • 声场音效

声场音效会模拟真实世界的声音,包括声音的距离和强度。这让你能准确知道声音从哪儿来。


  • 高性能芯片

集成处理器可处理高保真、游戏级别的图形图像,其性能可达到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性能。不管是编辑3D模型,还是体验第一人称射击游戏,Magic Leap One 光场显示可呈现复杂的细节画面。


  • 下一代交互界面

我们生活在一个3D,而非平面的世界。我们的交互界面包括多种输入模式,如语音、手势、头部姿势和眼球追踪。这些输入方式将打破那些常用交互方式,提供更自然、更直观的方式来与技术进行交互。

综合以上六大特点,Magic Leap One将从光线、声音、图片性能等方面把AR所视内容和真实世界的物体差距缩到最小,最大程度还原场景,以此来提升用户体感。


如今,“增强现实”技术已备受追捧。除了Magic Leap以外,苹果、微软、谷歌和Facebook等科技巨头都在研究这一技术。就连苹果CEO蒂姆dian库克(Tim Cook)也曾表示,由于底层技术的“巨大挑战”,AR在短期内可能会比眼镜更普及。


被外界给予厚望的Magic Leap能否在未来的巨头混战中突出重围只能交给时间来检验。

李嘉诚再度抛售香港资产:20亿港元卖掉一处购物中心


李嘉诚又一次抛售了位于香港的物业。


根据12月20日香港联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李嘉诚麾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置富产业信托,正以20亿港元(2.56亿美元)出售香港一座购物中心。


此次置富产业信托出售的资产是和富荟所有权益,和富荟为北角“和富中心”的购物中心及下层地库。买家为Farsight Investment。


公告显示,置富产业信托于2012年以6.5亿港元收购了这处物业,此次交易预计使其获利9.21亿港元。出售事项的所得款项用作一般企业用途及营运资金。


公告称,买方应付及将促成的应付代价为经调整资产价值,即收购价值20亿港元加上或减去最终成交帐目中目标公司于成交时的净流动资产或负债。该收购价值较评估价值的溢价约88.5%。


李嘉诚抛售香港物业的举动早已不令人感到意外,近年来,频频报出其出售内地和香港的物业的消息。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8月以来,李嘉诚卖掉的内地及香港资产总计已逾千亿港元。


而仅就近半年来,几乎每隔一到两个月,就会有一则李嘉诚出售香港资产的消息:

2017年7月底,李嘉诚以145亿港币出售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


2017年9月,李嘉诚表示将出售两宗分别于1993年和1998年买入的位于“世界最贵街道”的地块,此次交易获利约19.3亿港元;


而近期抛售的交易额度最大的香港资产莫过于中环中心。2017年11月1日,李嘉诚名下长实集团将宣布以402亿港元转让中环中心。中环中心于1998年落成,位于香港繁华地区皇后大道,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同时也是香港著名的摩天大楼之一,高度达到346米,可以尽览海景,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地标建筑。


再抛售内地和香港资产的同时,李嘉诚家族则同时加大了再欧洲的投资步伐。今年7月,长实系旗下多家公司曾“组团”以414亿港元价格收购欧洲能源管理供应公司——ista Luxemburg GmbH及其附属公司;11月3日,仅仅在长实集团宣布转让中环中心两天之后,李嘉诚家族旗下盈大地产又宣布接手英国伦敦的一个水再生项目。

如何看懂阿里腾讯新零售对局?

近来,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纷纷进驻新零售领域,新零售再次引发人们关注。


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新零售战略究竟有何异同?两大巨头的布局逻辑在哪里?


金准数据许荣聪团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解析两大巨头的“新零售之战”。


宏观:阿里中心化 腾讯去中心

金准数据认为,电商领域已经形成了阿里和腾讯两大阵营对战的格局。阿里系(淘宝、天猫、聚划算)依然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腾讯则通过入股京东的方式对京东进行扶持,使之成为市场占有率第二的平台。而目前的新零售之战也将战火蔓延到了线下,不论是高鑫还是永辉,都必须在阿里和腾讯之间站队。


从宏观来说,阿里和腾讯生态链布局几乎涉及互联网各个领域,电视布局策略上存在一定差异。


阿里的核心优势在电商零售领域,但是,在电商增速放缓的大环境下,阿里的新零售战略则是加速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金准数据认为:阿里的战略是中心化战略,自己做生态圈的核心,通过做大平台来支撑前端入口。


阿里是希望自己成为生态圈的核心,通过做大平台来支撑无数个小前端、通过多元的生态体系赋予企业能量。在这个前端布局上,阿里已经覆盖了电商、 金融、 企业服务、 流量分发、 O2O、娱乐等各个互联网场景。


腾讯依靠QQ和微信两大入口做大做强,其业务更为多元,战略上显示出去中心化的特征:

腾讯则强调自己要做生态圈的地基,选择更有效率的企业进行合作,而非直接参与竞争,给予相关企业所需要的资源,以赋能连接起所有场景。




中观:双方对局才刚刚开始

金准数据认为,新零售的主导者不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互联网巨头,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和腾讯。


今年以来,两大巨头在线下零售的布局明显加速。


阿里内部通过盒马、银泰、零售通等项目进行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零售改造方法论探索,集团外部通过入股等方式拿下三江购物、联华超市、新华都、高鑫零售等多个超市上市企业,积累零售资源并开始进行一些改造落地的尝试(如以淘鲜达为依托对三江门店进行改造探索,和三江、新华都等联营特定区域的盒马鲜生)。


腾讯系的京东则在2017年7月提出“无界零售”概念,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进行了新通路百万便利店计划以及无人零售的一些布局。同时腾讯系的美团、每日优鲜等其他力量也在特定细分领域加入新零售战局。而腾讯入股永辉标志着腾讯正式走到新零售前台,也将本轮新零售浪潮推入一个新的阶段。




金准数据认为,目前,在新零售的各个领域,双方的对局已经全面铺开。


首先是创新型生鲜超市。金准数据认为,盒马鲜生、超级物种等是新零售的先锋和样板。盒马鲜生探索出了店仓一体化线上线下结合的新型模式并基本跑通;超级物种则跑出了“生鲜+餐饮”的模式,同时借助永辉强大的生鲜供应链优势,成为盒马鲜生的强大对手。



接下来两大巨头的竞争场在主打社区的小业态超市、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杂货店以及体验式专业连锁店、无人零售等方面,两大巨头也已经开始了布局。



2017年最火热的新零售领域莫过于超市,金准数据认为:

究其原因,一是资本背景层面,超市类企业多以民企、外企为主,股权层面运作更加灵活。 二是从自身资源角度,超市售卖商品多为快消、生鲜,具有单价低、频次高等特点,有较高的流量价值,能够作为大数据应用的着力点;另外超市类企业在供应链等领域深耕多年,有较强运营壁垒,也能给互联网尤其是电商企业带来良好的协同作用。 三是从方法论探索层面,阿里超市改造方法论探索项目盒马鲜生启动较早(2016.1),目前在大店模式下已基本跑通,有一定方法论输出改造的能力,因此今年阿里频繁入手超市类资产,而腾讯系主要表现在对现有超市布局关系的进一步稳固(腾讯跨过京东入股永辉,永辉增持中百)。


百货领域虽然步伐慢于超市,但已经开始逐步落地。


从微观层面来看,两家互联网巨头对新零售的布局思路显示出明显的区别。


阿里目前是有自己的试验田进行不同领域、不同业态的方法论改造的探索的而腾讯系没有, 在阿里的计划中这些方法论的项目未来应该会主导各自领域入股企业的新零售改造。


未来阿里会是阿里系零售企业业务重构的主角,阿里对改造的方法、内容等有较大的话语权,而且这些阿里系内的零售商有可能会进一步进行数据、资源等共享并由阿里进行统筹管理,形成一个以阿里为中心的体系。


腾讯是基于自己现有的技术、 流量资源等向零售企业进行赋能输出,改造仍以零售商为主导。腾讯的零售体系构想中腾讯只是作为一个流量和技术输出者,给零售商的改造提供更先进的工具,而如何改怎么改主要还是零售商自己说了算, 腾讯的零售体系可能是一个弱连接弱边界的去中心化体系。



微观:从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看两大巨头的布局

首先,从定位上来说,盒马鲜生专注于社区的餐桌经济,门店顾客以周边居民为主;超级物种的定位则以商圈的流动人群为主,选址在核心商圈,和餐饮连锁更为类似。


支付方式上来看,盒马鲜生几乎强制性以APP支付,而超级物种的支付方式更为多远,线上线下均可支付。


盒马鲜生更重视探索,在一年时间中,盒马鲜生还孕育出盒马集市、便利店F2等业态,未来则将推出无人店和餐饮店。相比而言,超级物种更重视从不断迭代中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目前,超级物种工坊数量种类愈发丰富,布局结构、用户体验也逐步优化,基于工坊进行合伙人制度探索与推广提升人效。


未来,金准数据认为,盒马鲜生依然会是阿里不断探索新零售的先锋,盈利还不是首要任务;但是超级物种一方面要贡献盈利,同时还要实现和腾讯的对接,实现“智慧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