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企业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 PE行业进入泡沫区域?

越来越多的大规模杠杆收购涌现,PE市场正处黄金时代,泡沫一词似乎已被人们遗忘。


今年黑石集团宣布将领衔财团以170亿美元收购汤森路透集团旗下的金融和风险部门多数股权,同时荷兰涂料商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宣布出售其特种化学品部门,全球各大私募争相以100亿欧元收购。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的平均收购规模已经创出历史新高达6.75亿美元。


这不禁让人想起巴菲特年度致股东信中的那句话:“在并购上我们遵循一条简单的原则:别人越大胆,我们就越谨慎。”


市场收购杠杆倍数创历史新高


据Bain&Co公司的数据显示,市场的收购杠杆倍数已经远超2008年次贷危机的规模,并在2017年第三季度创下了历史新高11.2倍。

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相比起2007年次贷危机的环境,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争论现在全球收购是否存在泡沫,原因像是收购价格上涨,急速并购扩张,收购条款更激进。


“我认为我们现在处于泡沫领域,”北欧私人股本公司FSN Capital的创始人Frode Strand-Nielsen说到。


英国咨询公司Preqin的统计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全球私募股权的季度募集规模和平均单笔募集规模不断屡创新高。从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增长经历了一个触底反弹过程。


在退出与回报方面,根据Bain&Co与Preqin的数据显示,2016年并购退出资金规模接近3280亿美元,比上一年度下滑23%,自2014年以来并购退出的资金规模就呈逐步下滑态势。从这一方面来看,太多的资金积累在一级市场,但获得高回报并退出的项目越来越少,不仅仅是泡沫,风险也在上升。


巴菲特:“别人越大胆,我们就越谨慎。”


对于2017年风生水起的全球并购,巴菲特却称他找不到合适的收购对象,因为价格都太贵了。


在今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指出,在寻找独立运营的公司收购时,主要看中以下特质:长期的竞争力,高水平的管理,有形资产的良好回报,诱人的内在增长机会,以及合理的价格。但2017年全年,伯克希尔哈撒韦遍览所有项目,却因为满足不了最后一个条件,对并购望而却步。


他称:“CEO们每次做收购决策时,他们从来不会缺少合理性论证。手下们会欢呼雀跃,因为并购之后他们管理的业务会增加,薪酬福利也水涨船高。投行们也鼎力支持,以期从交易中抽取佣金。如果收购对象的历史表现不堪入目,那么一定会有巨大的‘协同效应’。总之,表格一定要做得好看。”


信中也再次提到了那句警世老话:“在并购上我们遵循一条简单的原则:别人越大胆,我们就越谨慎。”



推动区块链标准化 工信部筹建区块链标委会

区块链的标准化一向滞后于技术发展,但全球各地都在逐渐推行区块链标准的制定。


工信部官网12日消息称,近期,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研究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此举为尽快推动形成完备的区块链标准体系。工信部在公告中提到,下一步将加快推动上述标委会成立,更好的服务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


标准化是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的关键里程碑。上海金融信息行业协会此前提到,标准化制定不是容易的事,它需要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


标准化和多样化其实是把双刃剑。如果标准介入过早,可能会造成行业以及公众受制于不合适的解决方案,扼杀创新。但如果太晚,可能会错过将技术效益最大化的机遇。

此前,在工信部信软司和国标委工业二部的指导下,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发布了《区块链 参考架构》(2017年5月)、《区块链 数据格式规范》(2018年1月)两项标准。


工信部公告全文如下:


近期,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就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事宜开展专题研究。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万维网联盟(W3C)等国际标准化机构纷纷启动区块链标准化工作。ISO成立了专注于区块链领域的技术委员会TC 307(区块链与分布式记账技术技术委员会),开展基础、身份认证、智能合约等重点方向的标准化工作。我国以参与国(P成员)身份参加相关标准化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


为尽快推动形成完备的区块链标准体系,做好ISO/TC 307技术对口工作,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指导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提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方案。下一步,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将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加快推动标委会成立,更好的服务区块链技术产业发展。

全球时尚博主身价排行,90后基本包揽前十

1. 受欧洲恐怖袭击等安全问题影响,Chanel去年全年净利润大跌35%

据法国媒体Le Monde最新消息,Chanel最新递交的去年财报显示,销售额较上一财年下滑9%至56.7亿美元,营业利润同比下跌20%至12.8亿美元。Chanel在报告中表示,其业绩下滑主要受去年欧洲,特别是法国地区恐怖袭击频发导致旅游业疲软和消费者购物欲望低迷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Chanel连续两年销售额与利润录得下滑。在截至2015年12月31日的财年内,Chanel营业利润下滑23%至16亿美元,总销售额下滑17%达62.4亿美元。占据Chanel很大部份利润的的化妆品与香水业务2015年销售额为26亿欧元,同比下降 21%。可见Chanel也开始受全球奢侈品需求放缓带来的影响。


2. The Weeknd XO x PUMA Parallel联名鞋款内地发售信息公布

加拿大歌手The Weeknd早前宣布将以个人品牌XO的名义和PUMA合作,从不同的设计理念出发,推出三大主题的街头时尚单品,其中就包括他作为品牌全球大使的首双球鞋设计PUMA Parallel。据悉这双PUMA x XO Parallel鞋款将于8月24日起,在PUMA专卖店、PUMA 官网和以下指定店铺发售,售价为人民币1899元,之后还将陆续发售包括鞋款、服装和配饰等单品。据悉,中国消费者可前往北京的DEAL和SOULGOODS、上海的DOE和UNIK SH选购。


3. Stüssy复刻经典印花T-Shirt系列

Stüssy在Dover Street Market London 经典T-Shirt回顾展之后又有新动作,与出版商IDEA合作推出了一本多达240页的书籍,当中囊括品牌众多从未公开的宝贵图像资料。与此同时,Stüssy也选择在DSM复刻一系列经典 T-Shirt,重现极具代表性的“Charlie Don’t Surf”、8 Ball及骰子等印花设计。此外,Stüssy还借此与DSM带来了两件全新联名T-Shirt。Stüssy回顾展8月25日正式Dover Street Market London开幕之际,T-Shirt 系列也将于全球DSM上架。


4. BLACKBARRETT by Neil Barrett 2017 秋冬系列Lookbook

英国时装品牌 Neil Barrett 近日发布了旗下副线 BLACKBARRETT 的 2017 秋冬系列Lookbook。延续了 BLACKBARRETT 一贯运动服饰与高端时尚并存的风格,新系列以黑、白、灰等适宜全季节穿着的颜色为主,加入 Neil Barrett 最为拿手的条纹图样以及几何印花,推出运动短裤、卫衣、帽衫、背心等一系列设计精良、用料舒适的高端运动风装备。该系列现已上架 SSENSE,喜欢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5. 全球时尚博主身价前十排行榜公布,基本都是 90 后

最近,意大利时尚媒体MF Fashion就根据博主们在社交平台上每发布一次产品及相关品牌讯息所接受的平均赞助费得出了全球时尚博主身价前十排行榜,有趣的是,这些博主几乎都是 90 后。排名第一的是美籍伊拉克裔美妆博主Huda Kattan,平均赞助费用为 1.56 万欧元。而被称为全球最会赚钱的意大利时尚博主Chiara Ferragni仅排名第六,平均赞助费用约 1.04 万欧元。


6. Gap集团第二季度业绩超过预期,净利润大涨

据Gap集团发布的第二季度财报,Gap集团的营业额同比下降了0.6%,至72.39 亿美元,净利润大增了64.2%,至4.14 亿美元。此次增长主要由旗下品牌Old Navy 推动,该品牌增长了5%。但Gap、Banana Republic 的销售额分别下降了 1%、5%。

八八归“O” Android 走了一个轮回

NO.1剩余电池电量

我们现在用的Android手机中,会在状态栏显示电池电量,但是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池和大概的电池剩余量,无法看到数字化,精确化的电量情况,所以新版的Android O系统中会增添电池电量指示器的选项,我们会在状态栏中了解我们电池的剩余情况,及时,准时的充电,保持手机的正常使用。

NO.2优化总体应用性能和电池续航时间

新版的Android系统会对手机的整体应用能力进行优化,同时对于我们一直头痛的电池续航能力和续航时间,进行仔细的分析,同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NO.3通知显示

在新版的Android O系统中,我们可以直接按压应用图标,然后浏览通知消息的内容,无需在打开应用程序,这样既节省时间也降低后台程序的耗电。

NO.4“设置”

在Android O系统中“设置”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比之前的更加有规律,更加的直观,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体验。

NO.5画中画

Google更加注重多任务处理场景中的流畅性,这些要求在Android O中也清晰的体现出来。画中画模式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流畅操作体验,在看电影的同时也可以查看日历、搜索信息,而电影的屏幕会缩小成悬浮窗口。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手机和时间,无需退出电影视频。

NO.6应用通知

有的时候打开手机或者打开网络可以听到手机持续几十秒的消息通知,瞬间感到压力山大,所以新款Android系统非常的贴心,可以暂时关闭个别应用的通知。

庐州城下 逐光而居

平稳式布局体现出客厅的气势,阳光穿透落地窗,随意简约,尽显波光灵动之美。少许原木色点缀其中,简约中富含无穷韵味,营造出低调、静雅的氛围。大面积百叶元素呈现一种秩序美,同时又连贯餐厅、庭院、卧室。沙发灵活多变,可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入座沙发,大理石背景墙映入眼帘,其华美天然的纹理宛如一幅水墨画。

百叶元素由客厅延伸至餐厅,顺应立面拓展至吊顶。沉稳厚重的深咖啡色,搭配色系相近的餐椅,散发着柔和光泽的吊灯悬于餐桌之上,营造出典雅轻松的用餐氛围。

地下一层家庭室,绿植将整个空间动线划分为通道及活动区。蓝色家私及古铜质感书架相映成趣,彼此穿透,给空间赋予雅致、轻松的色彩。活动区书架采用金属冲孔板和发光体,清晰明快的线条增添整体视觉冲击力。

水吧区与家庭室相连通。圆形软饰地毯有效缓解空间的单调,同时又呼应蓝色家私。午后阳光撒入,景色对应空间,弥漫生机一片,设计师完美调动感官和视觉,将空间的张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长辈房的设计严谨而舒适,通过尺度的把握来表现稳重。床头两幅黑白色氤氲而成的挂画又和花艺形成互动,整体空间简洁却又不失质感与趣味。

活动室则采用适宜的跳跃色来主导空间,时尚又不失温馨。立面百叶元素让内部与外部空间形成一体呼应,配合自然光线映入,实现与人、空间与自然和谐统一。推拉门划分次卧,让空间在视觉上变得松弛有度,呈现出自由的气质。    衣帽间,简明合理划分空间,兼具现代感和实用性。

主卧立面及吊顶的百叶元素与客厅餐厅立面和谐统一。水墨纹路地毯与自然光线融合,产生极富韵律的光影效果,令空间低调、怡心。在赋予空间沉稳大气的同时,现代人追求的舒适静谧也在这里得到满足。

几何线条合理划分卫生间,功能与美学转化为精致的细节,给人低调舒适的体验。大面积镜面的运用,强化空间透视的立体感与层次感。浴缸位置抬高,视野开阔,沐浴其中亦可远观庭院景观。

科学家称火星卫星引力作用下正在解体:或形成“火星环”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指出,火星的两颗卫星正在引力作用下解体,将来或形成土星一样的环状结构。

2013年抵达火星轨道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卫星(简称MAVEN)提供的数据显示,来自火卫一和火卫二的尘埃已经开始围绕火星旋转了。再过几千万年,这两颗卫星或将被火星彻底摧毁,化为齑粉。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物理研究实验室的加耶什·帕巴里(Jayesh Pabari)和同事认为,虽然大多数尘埃都属于行星际尘埃,但其中约0.6%来自火卫一和火卫二。该团队观察到,这些尘埃颗粒位于火星上方150至1000公里处。他们分析了MAVEN卫星记录的尘埃数据,并分析了击中火星及其卫星的陨石数量。陨石撞击产生的较小尘粒通常会被太阳风吹走,但火星尘埃环中的尘粒却能抵达火星大气上部,说明一部分尘埃来自火卫一和火卫二。


“除行星际尘埃之外,一段时间过后,尘埃环中体积较大的颗粒也能降落到火星表面。”帕巴里博士在论文中写道,“在接下来的两千万至七千万年间,火星引力将不断把火卫一向自己拉拢,破坏火卫一的结构。等到火卫一真正解体时,其所含物质已经所剩无几了。”

和月球不同,火卫一和火卫二在引力作用下,正不断靠近火星。受到火星的吸引,火卫一表面形成了100至200米宽、10至30米高的波纹。组成火卫一的物质质量较轻,因此其解体在所难免。这一过程很接近土星环的形成方式。 2015年,数学家对土星环中均匀分布的冰粒和碎砾展开了分析,认为它们是通过“多次灾难性撞击”形成的。

科学家认为,体积较大的颗粒通常相撞速度较慢,反过来则导致体积较小的颗粒以高速相撞。这些颗粒不断聚合、解体,最终达到了稳定的平衡状态。研究人员指出,这一结论还可以解释天王星、木星、海王星以及遥远的小行星2060和10199周围的环状结构。

如果写作机器人比记者更会写,为什么要排斥它?

IP热潮是近几年全球影视剧行业的流行趋势,从成就多个当红小鲜肉的《古剑奇谭》到现在圈粉无数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由游戏或者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虽饱受原著党的诟病,可依然阻挡不住网络点击量和关注度的节节攀高。愈有争议愈火,愈有骂声愈强,成了当下娱乐生活的一种特有现象。

不过,当套路不断的网络文学及其衍生的情节雷同的影视剧逐渐产生一种审美疲劳,届时又会诞生何种主流娱乐呢?而这些所谓的IP文化是否会成为人工智能取代人力的一个目标呢?毕竟人工智能写小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虽说不像阿法狗狂虐围棋国手那样高调,可人工智能陆续登入新闻报业已经说明这一趋势势不可挡。未来你或许真的分不清哪些文章出自人类,哪些小说出自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威胁以及对行业的重塑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这个过程绝非一蹴而就。通过Joe Keohan对写作机器人预示着新闻界怎样未来一题的思考,可以窥探人工智能对一个传统行业的影响。Joe Keohan曾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杂志等报业担任编辑,并任Thrillist的特色编辑,获得过波士顿杂志“美国城市和地区杂志”奖,在业内颇具盛名。本文来源:wired,文章略有改动,原标题:《What News-Writing Bots Mean for the Future of Journalis》,以下是编译全文:

写作机器人让思暮气沉沉的新闻界有了想象力

去年11月份爱荷华州举行第四次国会选区选举,当共和党人Steve King击败民主党竞争者Kim Weaver时,华盛顿邮报迅速报道了竞选结果,内容涉及获胜一方和往后的选举趋势。文章这样写道:共和党派继续保持控制权,在绝对优势情况下只丧失了一小部分席位。

这份急报一贯符合了早报记者逻辑清晰和灵活自如的文笔特征。不过现在有了一个最关键的不同:这篇文章出自Heliograf之手,一个去年首次亮相于华盛顿邮报官方网站的机器人,被誉为目前新闻界最负有经验的人工智能。

自从贝索斯在2013年收购了华盛顿邮报以后,以人工智能为写作动力而制作刊物就获得初步发展。除此之外,一些拥有自动化内容产出系统的公司,比如Narrative Science和Automated Insights,已经有能力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写出简单的新闻,就像体育运动迷和证券分析师所熟悉的那类文章。

但是华盛顿邮报的战略分析师看到了人工智能系统的另一种潜力,认为它们可以写出解释性的、更有洞察力的文章。甚至,Jeremy Gilbert还希望系统能够培养一种人类和机器之间无缝配合的相互作用机制,Gilbert于2014年以战略行动总监的身份进入华盛顿邮报。他曾说,我们最感兴趣的是看到未来几年人工智能能否自动编造故事。

经过几个月的研究,Heliograf于去年首次公之于众。最早的版本被用来在里约奥运会上参与新闻撰写和报道,随后拥有更为强劲编译能力的升级版很快被引进,用来报导这次选举的情况。

它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员工为这些事件创造出叙述性模本,包括解释各种各样潜在结果的关键词(比如共和党继续“保留控制权”或者民主党“重夺掌控权”),然后将Heliograf连接到结构化数据。由于此次报导的是选举,所以数据来自选举投票记录网站 VoteSmart.org.。随后Heliograf通过识别相关数据,找到模板中与之相匹配的关键词进行融合,最后根据不同的发布平台写出不同版本的文字。

这个程序也可以通过Slack提醒记者它从数据中发现的异常现象,比如,他们可以调查高于预测数目的利润情况,Gilbert认为这是获得独家新闻的一种技巧。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是“打假”的一把好手。

早在2012年年末,《华盛顿邮报》就启动了名为“truth teller(吐真者)”的实时新闻核查项目。它能全程记录新闻报道中的文字、语音等信息,随后与“打假”数据库进行对比,一旦发现异常便会发出警报。在2013年的美国众议院的辩论环节,它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Kevin McCarthy声称给富人加税将会损失70万岗位,而在此之前这一论调其实不知真伪,但却被政客们多次使用。华盛顿邮报便利用“truth teller”立刻在数据库中检索到该报上Glenn Kessler的反驳文章。

总之,自动写作机器人其实带给新闻界更多的想象力。

人工智能可以解放新闻记者繁琐的劳动力

华盛顿邮报研发人工智能项目的主要目的其实是双重的。

第一,增加阅读量。取代小部分人工写作面向大量受众群体的模式,Heliograf可以针对很多小众读者进行大量的自动化写作,比如本地特色或者某些细分商业项目等主题。就像这次爱荷华州第四次选举,虽然有部分读者,但这种报道的阅读量并不高,这说明当地新闻正挣扎着寻求出路,或许华盛顿邮报这种模式可以带来改变。

考虑到应用效果的反馈,相比2012年11月,人工智能代替四个员工进行了25个小时的编辑工作,有关选举结果的一小部分内容还需要人力动手解决。而在2016年11月,Heliograf在基本没有人员干涉的情况下创造了超过500篇文章,关键是还带动了超过500,000次点击量(只有月初时有了短暂的下降)。

Gilbert表示,华盛顿邮报的下一步就是利用最新的Heliograf使机器制造和人工写作的文章同时保持增长趋势。

华盛顿邮报的首席信息官和副总裁Shailesh Prakash曾说过,这就是贝索斯的应有尽有商店的概念。但是这种增长只存在于你迫切需要机器帮助的时候,比如一个公司没能力雇佣这么多人力,否则就会破产。Prakash 和Gilbert都曾重点强调了,自动写作机器人并不是为弱化记者作用而存在。这就涉及到Heliograf的第二个应用目的:使新闻编辑更加有效率。

据悉,Automated Insights公司开发的软件 WordSmith,只要导入最新的数据,1 分钟最快可以生成 2000 篇报道。而美联社每个季度约要撰写的300篇业绩报道,使用自动化技术在同样的时间内就可以生成4400篇业绩短稿,所用时间比人工写缩短90%以上。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取代类似持续性投票新闻和实时选举结果这样的苦差事,Heliograf将记者从他们不得不集中精神跟进的新闻中解放出来,从而投入真正需要人力思考的工作中。Gilbert认为,如果我们派遣像Dan Balz这样的专栏作家去写一个只需模板就能填充内容的文章,那就是一种犯罪,也是在浪费他的时间。

对人工智能,华盛顿邮报的态度依然保持乐观,但是华盛顿-巴尔的摩新闻协会在《华盛顿邮报》分部的联席主席Fredrick Kunkle表示,我们理应警惕这些技术会不会取代人类,不过目前来说它看起来只能接管一些简单且枯燥乏味的工作。

写作机器人取代记者为时过早,但这是潮流走向

警惕人工智能对记者的冲击其实有理可据,毕竟它对新闻界的作用不会仅仅停留在创造简单文章上。举个例子来讲,如果有人在星期四分享了一篇星期二的文章,与此同时文章描述的事情发生了变化,Heliograf将会自动更新事件进展。

Gilbert还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在重组文章方面的潜力,假如搜集信息的记者所写的报道内容离散、结构混乱,分不清事件描述和结果分析,这时就可以让人工智能发挥聚合功能。除此之外,Prakash还认为Heliograf可以超越仅作为枯燥乏味的体力劳动代替者,未来它肯定可以做一些更深入的工作,比如搜索网页了解人们在讨论什么,检查邮报是否及时更新了最新事件,如果没有提醒编辑或者直接自动生成一篇文章。也就是说这些工作都极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由人工智能来完成。

同时,据瑞典学者的一项研究显示,大多数读者无法分辨自动写作软件和记者撰写的某些报道,换句话说即使记者撰写的文章质量略高于人工智能,读者因为无法区分,记者的部分价值也就不会显现,这就会变相地削弱其作用。而且有软件公司负责人预测,在5年之内机器人所撰写的文章就能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并称将来90%新闻稿由机器人撰写,这对新闻工作者甚至是普通的撰稿人来说无疑是不利的。

但是,潮流走向并不会顾虑牺牲者的利益,当新闻编辑部不断争抢日益减少的资源,考虑一个人工智能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的新闻界未来,不是一件坏事。尤其是对华盛顿邮报和其他主流新闻机构来讲,它们都希望获得新的收益途径,据报道华盛顿邮报正在商讨将内容管理系统授予潜在客户,比如Tronc(一个拥有芝加哥论坛报、洛杉矶时报的论坛出版集团)和几十个地区报业。

不过说机器人抢记者饭碗还为时过早,甚至有些杞人忧天。毕竟新闻或者小说属于具有极强感情色彩的文学作品,如果未来真的完全充斥着人工智能创造的文章,只能说明,要么时代已经发展到强人工智能阶段,一个算法可以在短时间内产生既符合人类情感宣泄又具有深度意义的文学作品,要么就是社会已经沦为冷冰冰的机器时代,人类不需要人文关怀的精神食粮。只是前者过分遥远,届时恐怕我们生存的形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文化作品又岂会停留在现在的发展水平上?而后者只可能说明我们的社会发展方向已经跑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