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智美体育北体文化产业集团签约 共拓"百城千馆"

7月5日下午,“体·智兴邦”——北京体育文化产业集团与智美体育集团战略合作发布会,于北京隆重举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领导、各地体育局代表、众多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以及全国70多家知名媒体,出席了发布会。



北体集团和智美体育双方宣布启动战略合作,共同投资智美体育场馆运营(深圳)有限公司。这一举措标志着中国体育产业的两家龙头企业,从此将致力于在国内一线城市进行综合性场馆布局和运营,并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整合,实现资本与品牌方面的无缝对接,拓展“千馆计划”!预计到2022年,由北体集团主导并发起的“千馆计划”,将在国内实现数以千计的场馆覆盖目标,以此构建中国体育设施建设运维的核心模式,服务于8000万-1亿的中产阶级体育消费人口。


智美体育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任文表示,此次与北体集团达成战略合作的智美体育场馆运营(深圳)有限公司,未来将以自有IP赛事活动、青少年培训、运动康复与营养、体育营销、体育消费商品及衍生品销售形成人群聚集,通过大数据分析为运动人口提供各类增值服务,构建线上引导+线下场景结合、场馆智能化+内容丰富化结合、优势培训+长效管理结合的体育服务多业态消费场景,成为全民运动健康服务平台。让运动成为国人生活方式,让智美场馆成为中国各地健康新地标。


北体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学恒在会上表示,此次北体集团选择携手智美体育,强强联合,未来双方将在打造线上、线下智能化场馆运动健康平台的方向上努力。北体集团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通过投资、建设和运营的完整模式,在北京、浙江、山西等省市地区,建立起了“千馆计划”的第一批标准化场馆。刘学恒同时表示,北体集团携手智美体育打造的全民健身智能化场馆,未来将呈现出一种新的场馆运营模式——从管理、体验、硬件设施等方面,彰显着科技感、未来感和前沿性。


今年二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智美体育集团共同发起了“智慧城市全民健身发展联盟”,其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为理事长单位,智美体育集团为副理事长及秘书长单位,联盟成员均为中国智慧城市、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和专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从中国体育产业宏观经济改革发展的角度,从“智慧城市全民健身发展联盟”的需求出发,同与会嘉宾分享了此次战略合作的影响与意义。


众所周知,构建一个智能化的体育场馆新模式,还要有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共建市场、共谋未来。在北体集团与智美体育构建的新智能场馆生态圈中,大数据将如何被引入并使用?新的智能化场馆将如何规划设计、建设并运营?带着这样的问题,本次发布会,特地请到了智能化体育场馆及体育公园的建设方、运营方、设计规划方等各方权威人士,并开启了一场精彩的圆桌对话。


未来,北体集团和智美体育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凝心协力、携手同行,共同肩负起体育产业健康民众、造福社会的重大使命和责任,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一份赤诚力量!

为什么商品评价需要应用区块链技术?

1.我们真的依赖购物“好评榜”吗?

58%的消费者每周至少浏览一次购物评价,可以说好评率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不容低估。研究显示,93%的消费者表明,他们阅读到的推荐购买信息会影响他们最终的购买决定。

可以说,当今时代在线购物平台风靡,人们已无需亲眼审视商品即可通过网络购买,而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评论(好评)要比商店的推销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但这样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并非所有的购物网站和网站上的评论都具备同等地位。既然有人信任这些平台,这就意味着该平台会受到人为有意操控。也可以理解为,恶意刷好评。根据同一调查,过去一年中,每五人就有四人阅读过虚假评论,84%的人承认很难辨别好评的真假与否。


2.为什么存在伪造评论?

有时,是因为有人花钱雇人伪造评论。

创业公司及那些受到真实客户差评影响的公司,有时选择雇用评论人撰写令人耳目一新的评论。这样有助于创造出一种假象:创业公司拥有一群支持者,而评级很差的公司也能通过这种方式人为提升声誉。

尽管不少商家致力于创造消除虚假评论的软件,零售商也采取了各种措施试图删除虚假评论,但伪造评论的做法仍然大肆流行。

部分原因在于,评论人无需证明其已经购买了产品即可做出评论 - 某些情况下,评论人甚至不需要提供其姓名或账户等信息提交评论。那么,这种现象应该如何治理?

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在确保保密性的情况下追踪消费者的购买情况,只允许其为购买的产品做出评论,同时也起到防止人们撰写多个帖子的作用。因为商家可以借助防篡改数据库查证用户的购物历史,确认评论人是否确实购买过该产品。

阅读推荐评论时要注意的警告标志主要有以下两种:出现不寻常的连续多个五星评论以及评论言语模糊,模糊语言实际上表明评论者从未真正关注过其评论的产品。而真正的评论人则会提供详细信息支持其评论。


3.产品排名不可信?

如果一网站的产品排名是根据产品收到的评论而制作出的,那么你就得小心谨慎了。一位多年为各餐馆撰写虚假评论的新闻记者,就揭露了网站如何被操纵的经过。他创建了一家假餐厅,使其在TripAdvisor榜上有名:具体操作是,放上配有高端“食物”的照片,但这些食物实际上由漂白剂和剃须泡沫制成。之后,他要求朋友们留下关于这个虚拟餐厅的好评,而这个场地实际上仅仅是他在伦敦居住的一个棚子而已。最终,该餐厅排名飙升至全市第一,虽然其从未为公众提供过一次食物。


4. 为产品发表评论的大V靠谱吗?

一些知名的YouTuber视频博主会靠评论化妆品、游戏或任意商品获取上百万订阅量...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如他们的评论一样。 尽管这些明星的评论似乎不偏不倚,但无数调查显示,公司为推广产品付给这些明星宣传费——或者他们同自己的粉丝分享各种产品,以此获得部分销售提成。多数情况下,明星们不会向他人透露这种利益关系,因此,年轻和易受影响的观众不会意识到某些产品的好评与实际并不一致。

这一问题令人担忧,因为YouTube影响了18%的购物者。英国,51%的18至30岁的成年人透露说他们曾购买过某位明星评论过的产品。


5. 只有好评存在虚假现象吗?

事实远非如此。

在游戏制作领域,有个著名的现象是“评论炸弹”,这种做法是集中给某些开发者的游戏差评。有时候,会损害刚刚发布了首款游戏的初创公司的声誉。

以Campo Santo公司为例,该公司曾发布了《看火人》游戏。Youtube游戏主播PewDiePie在一个视频中使用了种族歧视的言论,该公司以版权为由,勒令该名网络红人将其制作的相关视频下架。Steam游戏平台上留下了大量负面评论,结果是该网站已开始屏蔽“评论炸弹”留言。

餐馆也经常被负面评论淹没。某个美国面包店拒绝为同性恋夫妇烘焙结婚蛋糕,这一颇受争议的做法登上头条后,该面包店收到多条一星评论的轰炸。 最近,一家餐厅在开张前遭受了一系列恶意评论。原因是餐厅主人的丈夫在NBA总冠军赛中的表现惹恼了一些篮球迷。


6. 问题频出,区块链能做什么?

区块链可以帮助公众建立对网评的信任。

该技术有可能大大减少带有某些幕后动机的评价——因为这类评价误导了顾客,诱导顾客将辛苦赚来的钱花在一些不合格的商品或不达标的服务上。

像UUNIO这样的区块链平台誓言要开创“不受外部影响或互动”干扰的书写评论区。它的目标是:聚合有关“世上一切事物”的评论,无论用户给出好评或差评—UUNIO都会以赠与UNNIO虚拟加密货币作为奖励。

魏少军谈AI芯片热潮和架构创新 透露清华Thinker芯片将独立融资

“AI芯片是AI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关键阶段,不管有什么好的AI算法,要想最终得到应用,都必然通过芯片来实现。”


作为清华大学微电子所所长、芯片行业顶级大牛,魏少军断言,芯片是实现人工智能的当然载体。


如此,也造成了目前芯片行业格外躁动和火热,不管是巨头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不管是传统制造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AI芯片行业。


AI时代,芯片的架构创新是不可回避的课题


随着市场对芯片计算能力的需求提高,芯片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与之而来的是芯片制造成本也随着涨高。有业内人士称,如今设计制造一颗10nm芯片的成本要几千万美元,就算目前寒武纪、深鉴科技等专门做AI芯片的企业,即使采用28nm的芯片工艺,前期从投入到流片的成本都要超过400万美元。也就是说,单一品类的芯片出货量没有百万级很难收回成本。


魏少军同时向网易智能表示,要想让AI芯片能够在使用中变得更”聪明“,架构创新就是它面临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AI算法目前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芯片公司都希望找到能够适应所有算法的结构,“高能效通用的深度学习引擎是AI芯片的必备特征。”


基于此,魏少军列出了AI芯片应该具备的几个基本要素:


1、可编程性,适应算法的演进和应用的多样性;

2、架构的动态可变性,适应不同的算法并实现高效计算;

3、高效的架构变换能力,<10 Clock cycle,低开销、低延迟;

4、高计算效率,避免使用指令这类低效率的架构;

5、高能量效率,~10 TOPS/W;

6、低成本,能够进入家电和消费类电子;

7、体积小,能够装载在移动设备上;

8、应用开发方便,不需要芯片设计方面的知识。


根据以上要素判断,目前的CPU+SW、CPU+GPU、CPU+FPGA、CPU+ASIC的作法都不是理想的架构。


与此同时,魏少军在现场从软硬件可以编程性维度将现在的AI芯片方案做了划分:



第一个方案就是CPU、DSP等处理器,芯片硬件可编程性很弱,软件可编程性强,芯片运行需要软件。这类芯片虽然具备通用性、高灵活性,但是成本高、价格贵,能量效率和计算效率不高,而且被行业寡头垄断。


第二种方案是ASIC、SoC等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软硬件可编程性都很弱,虽然价格便宜、能量效率和计算效率很高,但是专用芯片不具备灵活性,一旦制造完成硬件就不可更改。


第三种方案是FPGA、EPLD等可编程逻辑器件,这种芯片硬件可编程性强,软件可编程性很弱。虽然硬件可编程,但是静态编程,一旦配置完毕就不可更改,逻辑不可复制,而且成本高昂、芯片研发周期长,能量效率和计算效率低。


第四种方案是RCP、CGRA等软件定义芯片(SdC),软件、硬件均可编程,芯片功能随软件变化而变化,而且具备通用和高灵活性,未来扩大用量就可以降低成本。


提出软件定义芯片,Thinker芯片课题组将融资并成立公司


软件定义芯片是魏少军带领的清华微电子所提出的全新芯片架构定义,实现了让芯片根据软件进行适应与调整。基于这种架构,清华微电子所相关课题组研发出了全新的Thinker系列芯片,使用了可重构计算芯片架构。在这个架构中,Thinker可以根据控制单元的要求配置计算单元阵列并执行,也可以根据软件的要求将划分后的任务送到数据通道执行。而且,不同于冯诺依曼等效架构,可重构计算模式为函数化的硬件架构。


目前,Thinker系列芯片已经推出了面向通用神经网络计算的Thinker 1代,面向极低功耗神经网路计算的Thinker 2,以及面向极低功耗语音应用的Thinker S。之前有媒体还报道称,Thinker芯片的功耗非常低,只需要7号AA电池就能运行一年。



魏少军还向网易智能透露,Thinker芯片的研发课题组目前正在融资,着手成立新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但是对于融资额度,魏少军表示不方便透露。


给国内造芯企业建议:光靠钱是砸不出来的,一定要开放


对于目前中国企业布局芯片,魏少军表示支持,但是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做芯片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经验,光靠钱是砸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开放,不要封闭。”魏少军同时表示,“如果是互联网巨头公司做芯片,我还要加一条建议,他们已经大到足以影响行业发展,所以在关键技术上要起到引领作用,能够有更大的雄心,肩负起社会责任。”


在谈到目前的AI芯片发展时,魏少军表示,现在的AI芯片市场被过度炒作。“目前,国内芯片的很多领域都存在问题,他们都在吹牛,有人还提出超越英特尔,我反对这样的说法。”


“英伟达当年做GPU就知道人工智能吗?我想未必,只是最后发现GPU用在人工智能上面很好用,才逐渐做起来。”魏少军认为,科研成果是很少能过计划出来的,都是遇到市场机会做出来的。“科技研究很多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AI芯片能否独立存在?还不知道,但是做语音芯片不要自欺欺人


“我们现在还不清楚AI芯片有没有独立存在的可能性,如果有,我们就能够有机会创造出与英特尔一样伟大的公司。”魏少军坦言,“但是这个问题现在没有答案。”


谈到国内很多创业公司开始做语音芯片的时候,魏少军这样评论说,语音芯片到底要干嘛?要实现什么样的功能?这个首先要搞清楚。”比如说,你要进行语义理解的识别,这个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技术;但是你只是想做一个简单的语音命令识别,不一定用到人工智能技术,现在其他技术完全够用。“


在魏少军看来,做语音芯片一定要看应用场景,目前很多场景下并不需要用到人工智能技术或者专门的语音芯片。“现在做人工智能,就一定会用到大量的计算,功耗一定更大,有时候得不偿失。不要杀鸡用牛刀,更不要自欺欺人。”魏少军说到。


魏少军最后表示,AI技术虽然正在不断进步,但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单个事务的训练和推理上,要让AI真的可以像人类一样同时做出多个判断和决定,算法研究还需要有更伟大的突破。“人的决策是多元的,但现在机器决策是单一的,现在是IA(增强智能)的时代。”


瑞信:全球风险情绪逼近“恐慌区域”

“我们的风险偏好指标已经接近恐慌区域,”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在研报中敲响了警钟。


对于投资者而言,今年上半年显然是相当糟糕的:标普500指数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巨震后差点抹去所有涨幅,所幸在科技股的帮助下惊险守住了上涨;特朗普政府向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四处“开枪”,引得贸易战的狼烟四散而起,新兴市场汇市一片肃杀;基准美债收益率突破3%这一重要心理关口……


而在瑞信看来,这还不是最具灾难性的情景。经济学家James Sweeney表示,在度过了上半年之后,投资者们目前正处于一种近乎休克的状态:


我们的风险偏好指标已经接近恐慌区域,而股票和债券指标均已步入恐慌区域。未来几个月风险偏好指标低于负3的可能性很大,那将是我们所定义的恐慌区间。


缘何如此?James Sweeney解释称:


投资者的恐慌可以归结于贸易争端、意大利预算案、美联储收紧政策、新兴市场动荡。欧洲经济数据也令人失望。与此同时,很多投资者声称信贷息差扩大以及曲线扁平化预示着周期的结束。

瑞信的统计显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投资者情绪恐慌通常伴随着疲弱的工业增长势头,自从1990年以来,只有两次工业增长势头在比现在快的时候市场情绪陷入了恐慌,那是在2002年6月和2011年8月。


目前,全球工业增长并没有处于“恐慌”范围内,这表明,有些远远超过经济层面的东西让投资者和交易员们感到情绪不安。


预期支配实际行动:全球贸易增长今年已经大幅放缓

对于贸易形势的预期,早在实际措施落地之前,就已经重挫了全球贸易。


6月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的新出口指数降至50.5,为近两年来的新低。自今年1月攀至54.2的峰值以来,该分项指数一直在下挫,目前勉强维持在50的荣枯线上方。


6月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跌至去年7月以来的低点53,商业信心更是创下19个月以来的低点。



在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统计的30个国家中,6月有5个国家制造业PMI在荣枯线下方。华尔街日报援引加拿大研究公司BCA Research分析师观点称,全球贸易萎缩,首当其冲的就是制造业,而亚洲的新兴国家是典例。


韩国制造业PMI今年3月以来,已经连续四个月维持在萎缩区间。



“亚洲的出口贸易和亚洲的收入之间有着巨大的相关性,你可以把这扩展到全球贸易和全球营收。”摩根大通资管亚洲首席市场策略师Tai Hui称,消费者电子等行业已经受到影响。


即使是小幅关税也会影响商贸信心,该策略师还提到,在一体化的全球供应链中施加关税可能是自毁式的行动,有可能会传导到美国消费者。


如果前期的预期进一步成为现实,各方在贸易纠纷中都不肯让步,全球经济蒙受的损失会越来越大,而身处矛盾中心的国家更是如此。英国央行行长卡尼周四也提到,如果美国对所有贸易伙伴都将关税提高10%,美国的GDP可能会损失2.5%。


另一方面,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马骏称,其研究团队测算显示,500亿美元规模的贸易战会使中国的GDP增速放缓0.2个百分点;目前这一规模的贸易战对经济、行业和企业的影响基本上已经被消化,有些甚至被过度解读了。

5G商用进入下半场: 英特尔能否实现“弯道超车”?

日前,MWCS(世界移动大会·上海)落下帷幕,5G成为绝对的主角,英特尔、华为、爱立信、以及运营商们纷纷披露5G部署进程。2019年,基于5G芯片的商用终端就会面世,包括英特尔的全互联PC、华为的5G手机等。


而预商用脚步的推进,离不开今年6月3GPP正式确立的5G全球统一标准(Release 15)。在英特尔院士兼英特尔无线技术与标准首席技术专家吴耕看来:“5G的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个产业从Release 16开始聚焦于物联网,从新应用、新产业合作对5G进一步推进。所以现在对整个产业来说,既是一个值得庆贺的里程碑,同时也是下一步工作的开始。”


从标准的发布时间表来看,Release 15主要针对eMBB(增强移动宽带)和URLLC(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的应用需求,Release 16计划于2019年9月完成,将支持eMBB、URLLC、mMTC(海量物联网)等各类场景。


吴耕进一步阐述道:“目前的标准能够覆盖基本的要求,比如说在Data Rate上,在低延时上初步的要求达到了,但是Release 16是要对超高可靠度和低延时上做进一步的推进。比如说工业应用,它对可靠度的定义是可依赖和可用性,而3GPP现在基本是以空中接口的错误率作为定义的。所以说有一些产业之间还是在商榷之中。”当下,英特尔早已着手Release 16的布局,同时也面临挑战。


抢滩5G商用


对于英特尔而言,事实上在移动端领域长期面临困境,虽然一直在寻求更大的突破,但和其在PC领域当年的行业地位依然不可同日而语。英特尔在移动端的败退,大的背景是其所在的PC联盟的整体败退,比如微软在移动端的毫无建树。如果说PC时代是属于微软+英特尔,那么移动时代至少到目前为止是谷歌Android+高通。在失去了整个4G时代之后,英特尔亟待5G来获得新的市场空间。


一项新的重大技术变革需要经过漫长的产业化过程才能呈现最终的产品形态。即便到5G真正商业化,也就是等终端用户用上5G手机,目前来看至少还需要1-2年的时间。但事实上,为了实现5G的终端产品,前期的技术准备工作非常庞大和复杂。


在目前5G标准已经完全确定下来的情况下,5G基带芯片是争夺的焦点之一,这是5G产业产品化的前站堡垒。在5G方面希望有所突破的英特尔推出了自己的5G基带芯片。另一方面,在终端产品化方面,英特尔依然希望在C端市场再振旗鼓,急切地推出全互联PC,让电脑也可以像手机一样实现移动上网,而不需要依赖固定的wifi。


先来看高通和英特尔都争相发布的5G基带芯片。Strategy Analytics手机元件技术研究服务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2017年基带芯片市场份额追踪:英特尔,海思半导体和三星LSI出货量呈两位数增长》显示,高通占据了53%的份额,拿下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而英特尔虽然增长强劲,目前依然只排在第六位。英特尔对这一块业务的野心显然不至于此,因此其在5G领域非常早就进行布局。


在2017年11月,英特尔发布了支持5G新空口(5G NR)的多模商用调制解调器XMM 8000系列,首个5G基带型号定为XMM 8060。同年,高通宣布成功基于一款面向移动终端的5G调制解调器芯片组实现5G数据连接。英特尔宣称XMM 8000系列比高通5G Modem 更先进的是,其不仅支持28GHz毫米波频段,而且还同时支持6GHz及以下波段,是全球首个同时支持毫米波及sub-6GHz无线的5G Modem。


5G波段主要分为两个技术方向,分别是 Sub-6GHz 以及mmWave(毫米波)。其中Sub-6GHz 基础设施将继续利用2.5-2.7GHz,以及增加3.3-3.8GHz和4.4-5GHz,顾名思义就是利用6GHz以下的带宽资源。国内目前工信部采用了Sub-6GHz方案,去年11月工信部就正式宣布规划3300-3600MHz、4800-5000MHz频段作为5G系统的工作频段,其中3300-3400MHz频段原则上限室内使用。包括华为在内的厂商都将全面支持该方案的波段。事实上,就目前5G商用而言,Sub-6Hz技术相对更成熟,英特尔推出支持Sub-6GHz的芯片也显然考虑支持中国市场。


在商用芯片的量产方面,英特尔中国区通信技术政策和标准总监邹宁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我们在标准制定的时候,很早就开始了技术试验。尤其在中国,我们连续参加了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技术试验。近日我们和华为也结束了基于NSA全协议栈的互联互通试验。这些技术试验都是为了我们真正的商用产品做准备。我们现在的芯片已经在紧锣密鼓的研发当中,预计在2019年年中提供基于我们5G芯片的商用终端设备。”


下半场任务“艰巨”


除了根据Release 15继续试验之外,英特尔也在探索下一步的技术发展趋势和场景。目前来看,在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中,eMBB基本完成,相对应的智能手机终端即将开始升级。但是在超高可靠低延时通信、物联网等方面,诸多场景诉求并没有完全覆盖。


在吴耕看来,5G的第二个阶段,基本上是要实现5G对各个产业的应用,特别是能够支撑工业4.0,和生活方方面面的具体应用。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家居、制造业、虚拟现实、在线医疗等等。他告诉记者:“对以人为本的网路支持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现在主要是物联网的支持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另外就是在Release 16的时候也要和产业一起研究,就是关于52.6GHz之上频谱的利用,因为我们在第一阶段的时候,实际上是聚焦在6GHz之下和52.6GHz之下。”


具体到物联网的发展,英特尔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把设备连接上网,NB-IoT和Cat M1均在此列;第二个阶段是连接上网的终端不断地提升智能化和计算能力,从而进一步普及,达到海量化;第三个阶段,面对海量的终端,人工管理已经不现实,就需要人工智能、5G等技术来处理大数据,进行协调管理。


因此,可以看到5G发挥更大的效应还需要产业积淀。吴耕谈道:“目前NB-IoT相对来说是低速的广覆盖,所以它基本上满足大规模连接的场景,它的终端是趋向于低端化的。它的优势是它比较符合现在运营商的商业模式。换句话说,我用很少数目的基站可以提供大规模广余的覆盖。但是NB-IoT还有Cat M1,这些都是一个起点,5G对整个物联网终端的支持也处于起点。到下一步随着高频的引入,随着应用的高端化,比如说更加智能的终端,它对通信的要求也会提升,它的网络要一步一步地向更高密度的网来演进。这个时候空中接口的需求是5G NR(新空口)要解决的。”


这意味着,要实现5G对物联网的支持,还需要网络构成的进化。因为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引入,网络除了通信的功能外,还聚集了海量的数据,也需要拥有计算、存储能力。所以,吴耕也多次强调:“从5G开始,一直到6G、7G、8G,实际上网络是通信、计算、存储、控制之间进一步的升级和融合。”


在网络进化的过程中,切片化是伴随着5G的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横切片和纵切片来支持不同的应用场景。吴耕解释道:“切片技术基本上都是虚拟化技术,虚拟化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技术了,纵切片是运营商把它的网络纵的切成几片,分别对应一个应用,而横切片更多是为了能够让边缘云和终端共同通信,共同运算,等于是通信和运算的一体化。”


例如智能眼镜的增强现实功能,需要很强的运算能力,但是眼镜本身体积小、运算能力弱,我们通过眼镜看见的内容不会是在终端存储,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背后的网络存储、计算、通信等能力。而这项切片化技术就可以更好地构建网络,使终端的功能不再局限于本身的硬件水平。


他还指出,5G NR就是一个可以切片化的空中接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要特别关注的,是它的前向兼容性。以前的设计,空中接口都是后兼容性或是不兼容。前兼容性是增加新的空中接口切片,达到未来所不知道的应用场景,而且整体的空中接口仍然是互相兼容的。网络切片,实际上纵切片已经能够实现,在下一步,我们会增加加入横切片,使得大数据、人工智能、通信整体合为一体。”


吴耕表示,随着应用的演化,网络引入更多的数据化,英特尔也在考虑在互联网之外需不需要加新的网络形式,数据中心的网络、移动终端云和超密集小小区能解决我们的需求。随着边缘云的横切换,今天的基站都是固定的,以后的基站会变成移动化。而且,当网络变得更小的时候,我们今天设计小基站的是不是有更好的办法去设计,这都是下一步的研究课题。

小米香港IPO获9.5倍超额认购 净筹资约240亿港元

小米集团6日在港交所公告,将香港IPO价格定在每股17港元,净筹资239.75亿港元;共收到约10.35亿股认购申请,相当于超额认购约9.5倍。


小米还公布7位基石投资者持股:国开装备产业投资基金认购3047万股发售股份、天海投资(600751,股吧)有限公司认购1385万股发售股份、中国移动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认购4616万股发售股份、CICFH Entertainment Opportunity SPC — CICFH InnovativeTrend Fund I SP认购8824万股发售股份、 CMC Concord认购1294万股发售股份、Grantwell Fund LP认购14544000股发售股份、Qualcomm Asia Pacific Pte. Ltd。认购4617万股发售股份。合共认购2.52亿股发售股份,占全球发售完成后已发行发售股份约11.58%。


公告称,预期B类股份将于7月9日上午9点开始在联交所主板买卖,以每手200股为单位进行买卖,股份代号为1810。


7月4日,港交所曾发布公告称,7月9日小米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后,小米股份将纳入认可卖空指定证券名单,小米期货和期权也将于7月9日推出。小米股票期货的持仓限额为任何一个合约月份未平仓合约均不得超过5000张。小米股票期权的持仓限额为任何一个市场方向内所有月份未平仓合约合计均不得超过50000张。


机构大户7月3日已在场外买卖小米股份。不过,大市气氛不振,小米于大户暗盘成交价仅16.15港元,较招股价17港元低5%,交易额达28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