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金准人工智能 2018全球量子计算机领域研发概况

前言

量子计算机有望以现有超级计算机数百万倍的速度进行复杂计算。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通用量子计算机一旦实现,将对通信安全、导航、成像以及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等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影响,带来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极大变革。

近年来,世界科技强国开始高度重视量子计算研究,纷纷发布自己的量子信息科技战略,旨在抢占下一轮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争取早日实现“量子优势”(又称量子霸权)。当前,量子计算研究进入爆发期,并开始出现了实际应用。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从论文产出、专利产出、量子芯片开发等角度入手,考察2018年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研发概况。

一、量子计算发展概况

1.1量子计算是什么?

量子计算机依赖出现在自然界的量子力学现象――基本上是物质的两种重要状态,名为叠加(superposition)和纠缠(entanglement)。物质的这些状态被用于计算时,有望提升我们对复杂数据集执行计算的能力。

这里的重要区别在于量子计算机不同于传统计算机,而传统计算机是依赖晶体管的二进制数字电子计算机。

1.2量子计算的发展

前期发展:量子计算由1994年,在贝尔实验室中的数学家提出,相对于传统的电子计算机,利用量子计算可以更短的时候内做更多的事情。自此以后,新的量子算法陆续被提出来,然而研发量子计算器的重任落在了科学研发的身上。

发展前景:量子计算发挥作用的前提是量子计算的物理实现,即量子计算机的构建。虽然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原则上已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但技术上的实现却遇到严重的困难。无论是量子并行计算还是量子模拟计算,本质上都是利用了量子相干性,但在实际系统中量子相干性很难保持。此外,量子的纠缠状态也很容易崩溃,且粒子数目越多,实现纠缠状态就越困难。要制造出实用的量子计算机,就必须使更多的粒子实现纠缠状态。

量子计算技术的研发领域:在目前量子计算机还未进入实际应用的情况下,量子计算 的研究重点包括:计算的物理实现:提高量子体系中相干操控的能力,实现更多的量子纠缠状态;

1.3量子计算研发遇到的问题

研究新的量子算法:目前还有很多经典算法无法解决的难题,研究新的能解决这些难题的量子算法是一个重要方向;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增强现有量子算法的实用性和扩展现有量子算法的应用范围。目前摆在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在具有可扩展的量子体系当中相干操控的能力。

量子计算机依赖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来加快解决复杂计算这一过程。这些计算通常包括看似数量不可估量的变量,应用广泛,从高级基因组学到金融等行业,不一而足。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量子计算想要获得发展并开花结果,我们必须让全世界能够去使用和了解它,量子计算技术一旦成熟,对各行各业的帮助是巨大的。

 

二、世界主要国家量子计算战略

2.1美国

美国是最早将量子信息技术列为国防与安全研发计划的国家。早在2002年,美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就制定了《量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规划》,并于2004年发布2.0版,给出了量子计算发展的主要步骤和时间表。2008年,DARPA斥巨资启动名为“微型曼哈顿计划”的半导体量子芯片研究计划,甚至将量子计算研究列为与原子弹研制同等重要的高度。

近年来,随着中国等新兴国家在量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快速进步,美国愈发重视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2016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推进量子信息科学:国家的挑战与机遇》报告,认为量子计算能有效推动化学、材料科学和粒子物理的发展,未来有望颠覆人工智能等诸多科学领域。2018年6月,美国众议院科学委员会高票通过《国家量子倡议法案》,计划在10年内拨给能源部、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国家科学基金12.75亿美元,全力推动量子科学发展。

2.2欧盟

作为量子理论的发源地,欧洲高度重视量子信息技术对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投入众多资源大力发展相关技术。2005年,欧盟发布《欧洲研究与发展框架计划》(第七框架计划)并提出专门用于发展量子信息技术的《欧洲量子科学技术》计划和《欧洲量子信息处理与通信》计划,成为继欧洲核子中心、航天技术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国际合作。

2016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量子宣言》,计划斥资10欧元推动量子技术期间计划,旨在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量子工业,确保欧洲在未来全球产业蓝图中的领导地位。量子技术旗舰计划聚焦在量子通信、量子传感器、量子模拟器和量子计算机4个细分领域,分别开展短中长期研究。

2.3英国

一直以来,英国高度重视量子信息科学的基础研究,基于前期研究成果近年来正逐步向基础研究和商业应用并重转变。2015年,英国政府发布了《量子技术国家战略》《英国量子技术路线图》,将量子技术发展提升至影响未来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地位。“路线图”给出量子计算机、量子传感器和量子通信在内的每项量子技术可能的商业化时间和发展路线图。

2016年12月,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量子技术报告《量子技术:时代机会》,提出建立一个政府、产业、学界之间的量子技术共同体,使英国能在未来的量子技术市场中抢占世界领先地位,实质性地提高英国产业的价值。

此外,金准人工智能专家了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科技强国均发布了自己的“量子信息科学发展计划”。目前,日本、韩国、新加坡将研究重点放在量子通信上,在量子计算研发上均有所涉猎。

 

三、全球量子计算研究水平

3.1论文产出情况

本文借鉴qurope.eu对量子计算的定义,制订如下论文检索策略:TS =((Quantum NEAR/2 (comput* OR algorithm* OR simulat* OR error* )) OR (“Quantum Circuit” OR “Quantum cellular automata” OR “Quantum Turing machine” OR “Quantum register”)) AND 文献类型: (Article) 。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1988-2008年的论文数据,作为计量分析的数据基础,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10日。

20世纪90年代,全球量子计算领域研究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各国开始在量子信息领域投入科研经费。此后,量子算法Shor算法和Grover算法、量子电路基本逻辑门相继被提出,量子纠错研究开始兴起,推动量子计算进入可工程化阶段。1990-2017年期间,量子计算领域论文年平均增长量超过10%。

全球量子计算论文数量发表趋势

SCI论文总量上看,美国以8492篇的总量稳居第一梯队,数量超过第二、三名之和,占全球量子计算论文发表总量的31%。中国、德国分别以4573篇、3325篇的总量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全球论文占比均超过10%,位列第二梯队。英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发表的论文数量均超过1000篇,位列第三梯队。

各国量子计算论文发表数量排行

从顶尖科研机构上看,全球论文发表数量前20的量子计算研究机构中,中国占据3席,分别为中国科学院(第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七)和清华大学(第十七)。相比之下,美国顶尖的量子计算研究机构多达7个,欧盟境内的顶尖研究机构多达6个。此外,俄罗斯、加拿大和新加坡各占据1席。

科研机构量子计算论文发表数量排行

从顶尖学者上看,中国籍或华人科学家占据了论文发表数量前20名榜单的近一半,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论文数量高居榜首(见图7)。华人科学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贡献占比不断攀升,这不仅推动了国内量子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提升了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顶级专家量子计算论文发表数量排行

上述结果表明,中国在量子计算科研水平上处于领先行列,不乏顶尖科研机构和顶尖科学家。但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我国整体研究实力仍存在一定差距,论文发表总量和顶尖科研机构数量只有前两者的一半。

3.2专利产出情况

本文采用如下策略进行专利产出情况搜集:TA = (quantum AND comput*)。其中TA代表标题/摘要,comput*代表computer、computation或computing。过滤条件是:联合专利分类(CPC)为G06N99/002(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的叠加、相关性、脱散、缠结、非定域性、远距传物来进行信息处理)。在Patsnap数据库中检索1999-2008年的论文数据,作为计量分析的数据基础,检索时间为2018年9月10日。

从申请趋势上看,近20年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申请经历了2个高潮,分别为2002年和2015年。第一次量子计算机研发高潮起始于1998年,麻省理工学院Neil Gershenfeld和IBM公司Isaac Chuang合作开发出基于核磁共振方案的首个量子计算机原型。1998-2004年,全球量子计算专利申请为快速增长期,2005-2013年该领域专利申请进入衰退期。第二次量子计算机研发高潮起始于2014年,标志性事件是谷歌着手研究基于超导的量子计算机。2015年,全球量子计算专利申请量超过100件,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全球量子计算专利申请趋势

从各国申请数量上看,美国以600余件的总量高居榜首。日本专利申请数量为171件,仅为美国的1/3左右。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韩国和新加坡位列其后,数量均不超过60个,不及美国的1/10。

各国量子计算专利申请趋势

从申请人排名上看,美国D-WAVE公司一枝独秀,其专利申请量是第二名微软公司的3倍多。美国公司和日本公司占据了该榜单的绝大部分,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则无一上榜。

企业量子计算专利申请量排行

与论文产出情况相比,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产出远远落后于美国,与日本相比也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日本量子计算领域的专利申请人基本都是科技巨头,这表明美国、日本推动量子计算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资本与科技企业。相比之下,我国量子计算研发的动力不足,社会性资本无法支撑量子计算的商业化发展。

、全球量子计算芯片研发概况

量子计算芯片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其发展水平也代表了量子计算机的进展情况。目前,研究量子计算的载体较多,包括超导约瑟夫森结、半导体量子点、离子阱、金刚石色心、拓扑绝缘体以及量子光学芯片等。

资料来源:《Nature》期刊

4.1超导量子芯片方案

利用超导量子器件实现量子计算是当前量子计算的主流方案之一。目前,从相干时间、集成度、保真度(99.9%以上)三项指标上看,超导量子比特的研究进展最为迅速。此前,英特尔、IBM、谷歌所公布的最新进展均是基于超量子芯片方案。2018年3月,谷歌推出72量子比特的Bristlecone量子处理器,正是该领域的最新成果。

4.2半导体量子芯片方案

与超导量子芯片方案相比,半导体量子计算的保真度不足,但半导体量子点具有可容错和可拓展两大优势,能够与现有半导体芯片工艺完全兼容,因此得到了研究机构和业界的广泛关注。2014年,新南威尔士大学获得了退相干时间高达120微秒、保真度达到99.6%的自旋量子比特;2017年,日本理化研究所在硅锗系统上获得了退相干时间达到20微秒、保真度超过99.9%的量子比特。目前,英特尔、Silicon Quantum Computing等公司都投入巨资研发相关技术。

4.3离子阱量子芯片方案

与前两者相比,离子阱量子计算的量子比特品质高,但其可扩展性差,且体积庞大,小型化尚需时日。目前,离子阱量子芯片是量子计算领域进展最快的物理系统之一。2016年,马里兰大学研制出可编程的5量子比特离子阱计算机,2017年成立Ion Q公司并研制出32离子比特量子计算机原型机。

4.4拓扑量子芯片方案

该方案基于受拓扑保护的量子比特,原则上不会有耗散问题,因此在比特集成方面有更好的优势。目前,拓扑保护的量子态——马约拉纳零模——已经在实验上实现。未来的研究热点将是探索更多的理论和实验方案,实现拓扑量子比特,单比特和两比特量子门读取和操作。微软在该领域布局已超过10年,未来有望率先实现拓扑量子计算机,并一举获得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

总结

当前,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量子计算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步,其对国防军事、生物制药、新材料研发等诸多领域的颠覆性影响已开始显现。量子计算技术的潜力引起了美、中、欧、日、俄等国的高度重视,科技巨头也在加速布局量子芯片的研发。

与美欧相比,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整体研发实力上,存在较大差距。其中,我国的基础科研能力仅次于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但专利产出明显弱于美国、日本,与欧盟整体相比也存在差距。此外,在量子芯片开发上,我国还存在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等问题。

虽然量子计算离实用化仍存在很长距离,但量子计算对我国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应借鉴英美等国经验,科学研判量子计算技术的商用化时间,制定合理的量子计算商用路线图,推动龙头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合作、产学研协同攻关,并在量子计算机架构的标准上早日获得话语权。


百胜中国盘中跌超18% 媒体称中投参与的中资财团放弃收购

传出中资财团放弃收购的消息后,中国最大餐饮上市企业百胜中国股价大跌。


美东时间11日本周二,纽交所上市的百胜中国股价大幅低开逾13%,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8%,接近跌破30美元,最终收跌13.35%,将近一年半以来首次收于32美元下方。


自2016年10月独立在纽交所上市以来,截至本周一收盘,百胜中国股价不到两年内累涨逾50%,但今年以来累跌逾9%。本周二收盘后,百胜中国今年跌幅超过20%。



当天美股盘前,彭博社报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中国风投高瓴资本、中投和私募股权公司KKR参与的中资财团放弃了收购百胜中国的努力。在初次提议遭到拒绝后,决定不再继续寻求收购。


知情者透露,上述中资财团认为,自接触百胜中国有意收购以来,该公司的业务状况恶化,限制了进一步洽购的空间,而且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持续恶化,他们还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的风险会给收购增加难度。


华尔街见闻曾提到,上月末百胜中国股价就因收购的消息大幅波动。


今年8月28日华尔街日报消息称,高瓴资本为首的一批投资者提出,以每股46美元、估值超过170亿美元共同收购百胜中国,但遭到拒绝。此收购价较百胜中国前一交易日的收盘溢价逾28%。


上述消息传出后,8月28日当天,百胜中国美股盘中短暂暂停交易,恢复交易后,股价一度升破40美元,涨至40.19美元,创约两个月新高日内涨幅超过12%,最终收涨3.86%。


百胜中国原属百胜集团(Yum! Brands ),2016年被拆分后,在中国市场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和塔可贝尔三个品牌的独家运营和授权经营权,并完全拥有东方既白和小肥羊连锁餐厅。


百胜中国过去四年年收入增速不到1%,旗下“摇钱树”肯德基二季度同店销售额意外持平,必胜客更是萎缩了4%。其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战略投资者,一个能帮助公司制定正确二三线城市销售策略的重量级中国餐饮或房地产“后盾”,这或许是其拒绝溢价收购的原因。

金准人工智能 全球新智能物流创企地图

前言

数字化衍生出了新零售、新技术、新制造、新金融、新能源等变革性命题。作为多个领域的支撑环节,供应链和物流行业,包括销售过程中的渠道运输和快递,以及供应链中的原材料运输、存储和配送,迎来了新的要求。

许多供应链和物流企业已经停滞了几十年,现在,这个行业终于开始拥抱数字化了。一大批瞄准货运、食品供应链跟踪、最后一英里交付等领域的创企正在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新的血液。

本文提出新兴供应链和物流创企地图,结合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市场观察,盘点供应链和物流产业的革新。

一、传统物流的高成本痛点

作为快递大国,我国对全球包裹快递量的增长贡献率超过了50%。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了解到,随着业务规模的壮大,我国已经有7家企业陆续上市,7家年收超300亿元,快递业科技创新(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自动化)、绿色发展(新能源货运车)和国际化业务亦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新物流应运而生。

现有的供应链和物流系统运行效率低下,产业面临着多个现实问题:快递车辆通行难,快件集散、分拣等基础设施薄弱,末端网点法律地位不明晰,快递加盟等经营秩序需进一步规范,有关服务规则不够明确,寄递渠道安全压力较大……

 

国务院颁布《快递暂行条例》

金准数据显示,我国货运车辆空驶率达30%左右,仓库闲置率平均为15%,有些地方高达30%。我国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在GDP中的占比为15.5%,发达国家物流费用占GDP约10%(一说8%,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物流效率不如人家)。

 

我国是物流大国

物流行业长期存在的高成本痛点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意味着新制造、新零售的毛利率受限。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中国是制造业大国,物流业不仅要自己发展,还应该成为制造业的利润担当。如果没有现代物流效率的提升,也就不可能有新零售、新制造。

对此,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冷链快递、互联网+物流、零担货运等以二次信息革命为背景的新兴技术装备和商业模式得到了政策层和资本界的支持,阿里更是在2016年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扬言要把中国的物流成本降至GDP的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的意见

新物流除了引进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传统的“经验备货”、“快递发货”思维转变为“数据备货”,优化硬件资源配置效率,更意味着供应链渠道,或者说价值链的重组。

新生的物流平台将融合把大数据、全局化、柔性化的解决方案,整合传统物流公司。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未来的5至8年中国物流界将面临一天处理十亿个包裹的挑战,到时现有的物流公司将会有一半会被淘汰。

当然,除了新物流本身带来的附加价值,阿里整合全产业,给创企疯狂砸钱的“激进”物流策略还源自其网络购物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零售业务进一步扩张的需求。

二、新物流创企地图

如上所述,新物流平台是大佬们玩连横合纵的游戏,但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已然给双创人员提供了充足的表现空间。

 

根据目标市场,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将新物流创企分为13类,包括数字货运(Digital Freight Shipping)、传感器与打标(Sensors & Asset Tagging)、仓储管理(Inventory Management)、区块链(Blockchain)、食品供应链(Food Supply Chain)、供应链与物流分析(Supply Chain & Logistics Analytics)、货运市场与车队管理(Trucking Marketplace & Fleet Management)、入库(Warehousing)、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电子商务物流(E-Commerce Logistics)、自主运输(Autonomous Trucking)、“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和无人机(Last-Mile AV & Drones)、“最后一公里”送达服务(Last-Mile Delivery Services)。

2.1数字货运

 

数字货运代表性企业:iContainers

做数字货运的创企主要瞄准货物运输环节,特别是远洋运输(跨境运输),旨在通过数据和软件技术管理(发货)端到(收货)端的货运流程,提供线上订单追踪,从而取代传统的货运代理。代表性企业包括Flexport和iContainers。此外,数字货运领域还包括Freightos这样瞄准在线货运报价市场的创企。

2.2传感器与打标

 

传感器与打标代表性企业:C3IoT

此类创企为物流公司开发芯片、传感器和RFID技术,代表性企业包括 C3IoT(总募资已达2.43亿美元)。 C3IoT 利用了人工智能软件和物联网技术来追踪物流公司的资产,如车辆等。

2.3仓储管理

储管理代表性企业:Nextail Labs

物流数字化使得大数据技术、软件和分析技术得到了新的应用,即仓储管理。此类代表性创企如Nextail Labs,瞄准逆向物流,优化了在快速时尚领域的零售商的库存分配。

2.4区块链

 

区块链代表性企业:ShipChain

基于区块链(分布式记账技术)的新物流创企为供应链带来了更大的可见性和安全性。该类代表性创企如ShipChain,旨在为更大的供应链生态系统提供安全的运输智能合同,通过追踪商品历史来帮助零售商提高供应链透明度。

2.5食品供应链

 

食品供应链代表性企业:Apeel Sciences

瞄准食品供应链的创企除了需要优化货运流程实现降本增效之外,更重要的是关注货物保质期、保持其外观和营养成分等。此类创企的代表性企业包括Apeel Sciences(1.1亿美元),使用植物提取物来制造不可见的、无味的涂料,延长了新鲜农产品的保质期。

2.6供应链与物流分析

 

供应链与物流分析代表性企业:ClearMetal

除了货运成本和安全性,新物流创企利用人工智能对服务可靠性等进行分析,此类代表性企业如ClearMetal(1200万美元),追踪全球订单发货情况,进行到货延误分析,为客户规避相关风险。

2.7货运市场与车队管理

货运市场与车队管理代表性企业:Cargomatic

货运流程碎片化也是传统物流高成本的主要原因之一,瞄准货运市场与车队管理的新物流创企,如Cargomatic(4700万美元)平台允许运输商和货运公司实时连接货运卡车,从而实现更为全局化的资源规划。

2.8入库

入库代表性企业:Commonsense Robotics

瞄准入库环节的创企专注于微现实(micro-fulfillment),代表性创企如Commonsense Robotics(2600万美元),其主要研发成果是在微型物流中心运作的机器,即可以放置在密集的城市地区的小型仓库的,能够实现更高效的最后一英里交付的机器人产品。

2.9企业资源规划

企业资源规划代表性企业:Infor

此类创企帮助公司将采购、生产等环节的资源配置成本进行可视化,代表性企业包括Infor(26亿美元)

2.10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代表性企业:ShipBob

此类创企为小型、中型和企业级的电子商务企业提供物流和运输解决方案,主要增长点在于新零售的全链路价值重塑,代表性企业包括ShipBob和Bringg。

2.11自主运输

自主运输代表性企业:Kodiak Robotics

尽管优步(Uber)最近关闭了自动驾驶卡车业务,但自动驾驶卡车创业公司仍在持续吸引客户和投资。最近,自动驾驶的长途货运初创公司Kodiak Robotics从包括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CRV在内的知名投资者那里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2.12“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和无人机

“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和无人机代表性企业:Udelv和Zipline

顾名思义,此类创企利用地面自动化车辆(AV)和无人机(Drone)技术为“最后一公里”的货物交付带来更大的效率,代表性企业包括Udelv(无人车)和Zipline(无人机)。

2.13“最后一公里”送达服务

最后一公里”送达服务代表性企业:Deliv

此类创企即面向零售商提供最后一英里送货服务的公司,通常是本地化的车队和送货员组成的团队,常见卖点为同城当日达,代表性企业包括Postmates和Deliv。

总结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除了大型电商的业务“侵略”,新物流还诞生于以下几个重要背景。一方面,我国贸易全球化(一带一路)的扩张需要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物流系统实现更高的竞争力,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主流解决方案;另一方面,新制造、新零售的概念本质上是传统产业由粗放型成长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需要二次信息革命相关技术对货运全流程进行降本增效,刺激经济增长;此外,特殊货运(食品)需求、本地化市场竞争、汽车电动化趋势等亦为创企提供了更为细化的生存空间。

时尚眼镜LOHO完成近1亿美元C轮融资 大钲资本投资

2018年9月10日,中国领先的时尚眼镜品牌LOHO和大钲资本联合宣布,LOHO已于近日完成近1亿美元的C轮融资,由大钲资本投资。本轮融资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供应链建设和品牌推广。


LOHO是一家专注“互联网+时尚”的眼镜企业,成立于2012年。LOHO是中国配镜电商第一品牌,并在全国拥有400多家直营品牌店,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重庆、成都、长沙等100多个城市和核心商区的购物中心商业体。LOHO眼镜此前已完成三轮融资,早期投资机构包括祥峰投资、KTB投资和红杉资本等。



LOHO创始人、CEO黄心仲表示:“LOHO正处在快速扩张的关键期,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公司的品牌推广和供应链建设等,我们将加大投入在眼镜品类的研发上,包括用户体验,借助资本的力量,帮助公司更快更好发展。”


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运营模式和眼镜时尚潮流的倡导者两大标签。LOHO眼镜同时拥有线上商城以及线下众多的门店,消费者通过线上商城查询门店、预约,通过其线下门店完成验光以及获得配镜方案。


消费者心目中认为眼镜是传统、暴利的行业,LOHO首创的M2C直销模式,依托其高效的供应链系统,将高品质的产品通过自有渠道直接送达给消费者,真正把眼镜做到高性价比,终结了传统眼镜的暴利。产品从设计到上市,只需20天左右,每周更新,引领眼镜的时尚化配饰化。LOHO把所有的店员都打造成“时尚”潮人,其线下门店一般配备3-4名“搭配师”既是专业的验光师也是时尚潮流的搭配手。LOHO的今后目标是“让地球人拥有四副LOHO眼镜”,研发的商品包括光学眼镜,太阳镜,儿童眼镜,运动镜,各种功能型眼镜和美瞳等品类,覆盖各种人群在不同场景下使用。



大钲资本执行董事刘绍强表示:“眼镜是一个市场规模近千亿的刚需品类,目前市场格局还高度分散。随着年轻一代消费客群兴起,近几年眼镜品类的时尚化、配饰化趋势已经形成,能够抓住这个趋势的优秀公司有机会迅速崛起。LOHO团队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把握、加上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结合其在新零售领域的超前布局,使得LOHO迅速成长为国内眼镜行业的领导品牌。”


大钲资本(Centurium Capital)是一家领先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公司,由前华平亚太区总裁、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黎辉先生创立,专注于中国消费及医疗行业领域内的投资机会。大钲资本一期美元基金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主要投资人全部为全球知名机构投资人,包括养老金、主权财富基金、家族基金以及母基金等。基金的投资策略为对企业进行控股或重要少数股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力,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及提高运营效率。


LOHO眼镜是大钲资本继领投瑞幸咖啡后对消费升级领域的再一次重要投资布局。


LOHO天使投资人、祥峰投资执行合伙人徐颖表示,LOHO是祥峰天使期投资的消费品牌代表,我们坚信眼镜行业需要线下强体验,需要线上和线下融合才能完成体验闭环。从2013年投资至今,我们见证了LOHO从初创阶段到拥有完备的供应链和线上体系以及线下数百家直营店的时尚眼镜品牌,并拓展到配饰、美妆等其他相关颜值品类,而且在社交零售和技术赋能上也有超前的布局,我们期待LOHO在资本助力下进一步夯实颜值经济的时尚品牌领先地位。除了LOHO,祥峰在时尚消费领域有诸多投资布局,如NEIWAI内衣、高跟73hours、YOHO有货等,我们相信,随着90后、95后人群成为新一代消费主体,具有核心IP属性的新品牌会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非遗创业:感兴趣的青年多 能留下的少

韦详龙


顾少波

“小时候家里用的床单、衣服、背袋都是用我们当地的手工布做的,很有质感,每样东西可以用很久,三五年都不会坏。”老家的布艺承载着布依族青年韦祥龙的童年记忆,“可是后来这些东西就越来越少了。”


大学时,韦祥龙在四川美术学院读室内设计,在一次走访中,他被一条晾在外面的间色裙所吸引,“非常华丽”。他一路追寻找到裙主人,却被告知,这条裙子只是在一个人去世时才穿。这让韦祥龙感到震惊和无奈。


毕业后,韦祥龙工作一年就辞职了,开始全身心投入非遗传承和创业中。在2012年的除夕夜,韦祥龙拿着仅有的2000元买了布料,自己做成十几个电脑包,“我们那儿有个习俗,除夕是不能动剪刀的。我因此还被家里人说了好半天”。


完工后,韦祥龙把电脑包发布到网店,一周即告售罄,营业额达6000多元。他意识到,传统技艺并非没有市场。随后,他创办“吾土吾生”民艺工坊,涉及布依族手工色织土布、布依族枫香染、水族马尾绣三大类,以融入现代设计的日常实用产品为载体,“让民艺回归日常”。


都去穿“快消品”,谁来关注传统手工技艺


韦祥龙的家乡位于黔南山区,人口不过300万,手工艺发达,但因交通闭塞鲜被外人知晓。在他开始传承创业前,这项技艺已经断代,“过去布依族人都是穿手工编织的衣服,花色也都是扎染和枫香染。但现在大家慢慢丢弃了这样的习惯,只有在重大节日或祭祀时才会再穿上这些布制衣服。”


“市场上很容易买到机器织的床单,价位也就是100多元,但是人力成本一涨再涨,手工制品动辄八九百甚至上千元。” 韦祥龙说,“大家都去穿流水线生产的快消品服装了,谁还会来关注传统手工技艺?”


重庆市非遗石鸡坨土陶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刘海龙,12岁成为学徒,日夜与土陶为伴。他也曾遭遇长达8年的“萧条期”,“土陶器具制作周期比较长,需求量小,现在大家更喜欢好看的时尚用品”。


绍兴上虞是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发源地,古窑址上的碎瓷片是顾少波儿时的玩具。他把花纹各异的青瓷片收集起来,闲时把玩,尝试描绘上面的图案。2010年,顾少波放弃五星级酒店的厨师工作,回家乡开办“顾氏越窑青瓷研究所”。他说,“顾氏”还有“故事”之意,要借青瓷去讲述背后的故事。


顾少波说:“古老的东西跟现代的东西放在一起,人们更愿意买后者。因为现代工艺品色彩鲜艳,充满创意。比起背后深藏文化的手工制品,年轻人更愿意去买好玩有创意的东西。”


2015年,文化部(现为文化和旅游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的通知》,正式在全国范围实施研培计划,委托有关高校、设计企业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的教育培训。


研培计划通过组织非遗传承人群的研修、研习、培训,帮助非遗传承人群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提高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促进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促进就业增收。


2017年,顾少波成为研培计划第3期学员,刘海龙也在这一年再次走进校园,在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2018年,韦祥龙参加了浙江理工大学织锦技艺传承及创意设计研修班为期一个月的学习。


非遗要发展,融入日常还得跨界融合


在韦祥龙看来,非遗与文创结合,融入日常生活,是让非遗生存发展下去的良策,“你不可能只卖给本民族的人,那样只会越来越萎缩。我的理想是让更多人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通过我的设计,把它变成各个场景都可以用的产品。”


目前,“吾土吾生”在探索复原布依族手工技艺的基础上,还研发日常用得着的产品,手包、茶旅、丝巾……甚至在航空公司的空乘服上,都有布依族染织的印记。


刘海龙在苏州工艺美院老师们的指导下,开始尝试制作工艺性更强的茶具、摆件和装饰品,一个碗过去卖5元,现在好的能卖上百元。通过各类展售活动和平台推荐,收入从过去的50元一天,一跃到在重庆非遗博览会上接到了近10万元的订单,而且回头客不断。


仅融入日常生活还不够,“非遗创业中,创新才是最关键的。”顾少波谈起他的创业经说,“我们要做出新鲜的东西吸引人的眼球,先让人被吸引,再去了解文化。”从创业之初,顾少波就定位于“新越窑”,不能只满足于仿制博物馆里的东西,而且倡导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加入新元素。


比如,用传统原料结合现代造型,或者将越窑和其他窑口的元素相结合,“我们做一个碗,外面的颜色是青色,碗内颜色可以是白的,要是花瓶就可以用渐变色……这些都可以结合”。当然,创新也伴随失败的风险,有些颜色和器型怎么搭配都别扭,初期经常会有这种失败的尝试。


长期琢磨越窑,让顾少波练就了事事从越窑出发的思维模式。今年“七夕”前夕,他新开发了一套情人节瓷器,两组碗筷,筷架呈鸳鸯状,小小两只并排而坐。“古代器具常会借用动物形象,鸳鸯和羊都是比较常见的大型摆饰,我将它缩小可以作成筷架、文具等,寓意很好,也很受顾客欢迎”。


为了寻求创新灵感,顾少波经常漫山遍野地跑,一方面积累碎瓷片上的古老图案,另一方面去实地学习其他窑口的烧制技巧。在参加研培计划时,顾少波受到“跨界联合”的启发:“我们尝试与别的行业结合,这样会有更多的思路。瓷器和木雕的结合,瓷器在文具方面的使用,都是可以探索的方向。”


20个学生报名,5个参加实习,但未满一个月就全都离开了


非遗创业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顾少波透露,现在他一年的营业额稳定在800万元左右,旗下有一家研究所和一家公司。不仅如此,伴随而来的还有社会效益。


“当地有很多四五十岁的妇女没有工作,留在家里。我当时就想,如果我有一个工厂,集中有手艺的人,不会的人也可以培训。这样一来,我可以做设计,她们也能就业。”韦祥龙说,“我就这样想的,所以就做了。”


不过,对于非遗创业者来说,还有很多难题亟待解决,最关键的还是人的问题。


一项技艺的传承,离不开新鲜血液的涌入。“国家出台很多政策,鼓励非遗创业,政府部门也会经常下乡来了解情况,想尽办法帮助我们发展。政府有时候聘请我们去培训新人,但这从商业角度上来说,真正留下来的人太少,总体来说性价比不高。”韦祥龙说。


顾少波也遇到了培训上的尴尬。当地政府在职教中心开设了越窑青瓷专业,邀请顾少波每周给学生们上课。20个报名学生的课堂反馈很好,但奇怪的是,结课后却只有5个人来参加实习,而且实习未满一个月就全都离开了。


“我问他们原因,是因为报这个专业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觉得看不到前景。做非遗这一块的没有大企业,他们觉得那还不如去学数控机械等专业有前途。”顾少波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非遗创业未成体系,“招不到人,感兴趣的很多,没几个年轻人愿意拿它做事业。”


非遗的创业之路,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去探索和检验。而它的意义,就像为韦祥龙说的:“不仅是一个经济发展问题,它是所有中国人的灵魂归宿。”

Altaba将出售所有雅虎日本股票,融资43亿美元

奔驰全电动无人驾驶概念车:更换车身实现多功能

9月11日消息,据TechCrunch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日前分享了自己的城市交通愿景,即未来人们和货物将如何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移动。这款名为Vision Urbanetic的全电动无人驾驶概念车可以“变形”,从看上去像烤面包机的货柜车变成甲壳虫式的载人车辆。

Vision Urbanetic加入了梅赛德斯-奔驰过去两年推出的“Fugly自主车辆”概念车行列。但这不是重点,忽略其火辣的外表,Vision Urbanetic展示出奔驰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未来发展方向。梅赛德斯-奔驰将其描述为“一种革命性的移动概念,远远超出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现有理念。”


无人驾驶和电动汽车可能会成为未来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们可能显著降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成本。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的概念车加入这一行列意义重大,但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决定让它成为“怪咖”之王。


梅赛德斯-奔驰设想的模块化自主平台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的车身,这种设想并不独特。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汽车制造商们正越来越多地向通用动力总成平台靠拢,为其部分量产型车辆提供模块化平台。不同之处在于,这些车辆的车身可以在移动中心由工作人员快速更换。


梅赛德斯-奔驰在新闻稿中称:“作为整体系统解决方案的一部分,Vision Urbanetic旨在帮助解决未来城市挑战,并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这款概念车基于无人驾驶电动底盘,它可以为人们移动或货物运输提供不同的可更换车身。”


该公司表示,底层平台整合了所有的驾驶功能,这意味着自动底盘可以在没有车身的情况下顺利到达下一个工作地点。载人车身最多可容纳12名乘客,而货舱容量为353立方英尺(约为10立方米),可分为两层,最多可运送10个EPAL货盘。



这一想法提出了新的物流和基础设施挑战,任何计划部署商用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公司也将面临类似的挑战。如果这一设想成为现实,梅赛德斯-奔驰需要在城市中心附近设置枢纽,Vision Urbanetic车辆可以在这里安置、维护和充电。根据当时的需要,这也是身体类型被替换的地方。


梅赛德斯-奔驰似乎已经考虑过这些计划的细节。该公司表示,车身可以自动或手动更换,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该公司还概述了一个动态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捕获和处理数据,以确定需要哪种车辆,以及位置。例如,它可以识别聚集在某个区域的人群,或者捕捉到当地音乐会即将结束的信息,然后在该区域部署更多的无人驾驶出租车。


梅赛德斯-奔驰表示,这些车辆还可以在工厂或机场等受限区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