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哈利·波特》已完结12年,为何其周边依然层出不穷?

2001年11月,英国《Private Eye》杂志对《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改编的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引起的“波特热”进行了一番讽刺。该杂志捏造了一些荒诞的周边,颇带讽刺意味地对“哈利·波特土豆削皮器”“伏地魔带轮垃圾桶”“魁地奇图钉”这样的产品进行“推广”。


曾经的玩笑变成了事实。2018年,在逛Sainsbury's超市、Lakeland或WH Smith连锁店时,你都有可能碰到哈利·波特蛋杯和面包切片器组合(5英镑)。多个英国品牌推出了哈利·波特独家周边:Boots药妆推出了魔杖化妆刷(20英镑)和海德薇润唇膏(6英镑);Typo文具店推出了青绿色的魁地奇比赛大码拖鞋(15英镑);Primark商店的巨人海格圣诞装饰球(5英镑)是圣诞前夕该商店的主打商品。


可《哈利·波特》已完结12年,为何其周边依然层出不穷?


Boots的高级采购经理马克·海恩斯说:“哈利·波特受到很多顾客的喜爱,包括原著粉和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个故事和电影的粉丝。”海恩斯还提到其化妆品周边“一度”只能出现在“心愿单”里,但由于《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经久不衰”,该周边得以在去年推出。


当然,哈利·波特周边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玛莎百货早在本世纪初就推出了系列产品。但去年三月发生了变化,华纳兄弟发布新品牌WIZARDING WORLD™(魔法世界™)。这个品牌拿到了《哈利·波特》系列和J.K.罗琳新作《神奇动物》系列的授权,可以在这个新的保护伞下出售其周边产品(顺带一提,官方授权的变色伞价格是29.99英镑)。


官方批发商Cinereplicas的发言人说:“我们从顾客身上得知,他们不仅仅对《神奇动物》系列有旺盛的需求,而且对整个《哈利·波特》系列重新产生了兴趣。”Cinereplicas称曾经热衷于霍格沃茨围巾的顾客现在还想要“更多”,顾客群也非常“多样化”——巴黎高端百货老佛爷(Galeries Lafayette)最近就开设了哈利·波特主题快闪店。


Cinereplicas称:“随着哈利·波特世界回归,顾客追求的是‘施了魔法’的日用品:时尚的原版服饰、厨房用具、文具。”2018年,Cinereplicas推出了发饰、围脖和饼干模具——这些产品都很畅销。


《神奇动物》系列电影最后一部定档在2024年,魔法世界周边产品也随之不断推出。毋庸置疑,真正的伏地魔带轮垃圾桶很快就会面世。

3D打印机龙头MakerBot打算用这款新产品打开工业市场

沉积两年后,美国3D打印巨头MakerBot推出了新一代桌面打印设备。


1月8日,MakerBot在国内首次发布了一款名为Method的3D打印机。MakerBot称,这款产品的打印速度是普通桌面打印机的两倍,还融入了一些工业级3D打印机的常见功能,使其打印误差提升至不超过0.2毫米。


MakerBot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Nadav Goshen希望,这款设备能兼具工业级3D打印机的可靠性和桌面级3D打印机的易操作性。它在中国市场的零售价为69999元,拥有成本约是入门级工业3D打印机的三分之一。


桌面级和工业级3D打印机如果简单地用价格来区分的话,通常以1万美元为分水岭。


MakerBot提供的数据称,Method经历了超过22万小时的测试,意味着其使用寿命可达25年。目前,Method已在北美20家知名工业企业得到应用。


Goshen表示,该款打印机是公司全新开辟的产品线,它可以帮助公司完成战略转型。Method也是Goshen接手公司后发布的第一款3D打印设备,共经历了三年的研发。


Goshen于2017年1月履新,他逐渐将MakerBot的业务重心由消费领域转向教育和工业市场。此前,MakerBot经历了裁员及管理层重组等一系列事件,四年内曾换届四任CEO。


MakerBot成立于2009年。2013年,其被Stratasys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是一家为工业和大型制造业客户提供3D打印服务的公司。此后两年,全球3D打印机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到了2015年,市场增长开始放缓,MakerBot产品销量大幅下滑,甚至一度拉低了母公司的经营业绩。


上述情况在去年有所改观。MakerBot称,公司2018年在北美3D打印市场(售价2万美元以内产品)的份额为16%,较2017年上涨了4%。目前,MakerBot在全球已经售出了超过10万台3D打印设备,市场保有率约为一成。


Goshen表示,去年全球3D行业的营业收入约为68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三倍。


他认为,作为全球第三大的3D打印市场,中国今年在3D打印设备上预计将花费超过19亿美元。MakerBot在2013年进入了中国市场。


MakerBot亚太及日本地区总经理汪祥艮则称,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用户中,教育行业目前占到七成以上,在Method推出后,工业类客户的比例预计也会有所上升。

离境税开征,日本雁过拔毛引争议

日本终于干起了雁过拔毛的生意。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从今年1月7日起,日本政府向出境者每人征收1000日元的“国际观光旅客税”,俗称“离境税”。对于缺乏经济增长动力的日本来说,“拔毛”是常见操作,今年消费税也将上涨至10%。短期内税收的财政收效的确明显,但长期来看,纳税负担也可能成为这个第三大经济体沉重的脚镣。


500亿日元的蛋糕,让日本政府在吐槽声中依然推出了这个新税种。去年4月,日本国会参议院就通过了《国际观光旅客税》法案。日本政府预计,该税种每年可以创造约500亿日元的收入。根据该法案,自2019年1月7日起,从日本出境的旅客,只要年满2岁,并且入境日本超过24小时,无论国籍,都需要缴纳1000日元的“国际观光旅客税”,但机组或船务人员、过境旅客等不在征收之列。


这是继1992年的地价税之后,日本再次新设永久征收的国税。由于不限国籍,因此不止游客是被“拔毛”的对象,日本本国人在离境时也需要缴纳这1000日元。至于征税方式,根据规定,这一千日元不会被单独征收,而是将被计入机票或船票价格,由航空公司或船舶运营公司代收。


1000日元不算高,但积少总能成多,日本政府的小算盘为东京奥运会做好了准备。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从2017年夏季起,日本政府就开始讨论确保旅游财源的税制,并提出到了要举办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2020年,日本每年接待的访日游客将达到4000万人。为了接待好诸多的游客,日本必须拥有完善的旅游资源和更为强化的机场保安体制。


因此,离境税应运而生。“为实现舒适旅行而完善环境”、“提升体验型观光的满意度”和“加强有关日本魅力的宣传力度”等。日本政府解释称,新征得的税收将用于简化出入境手续,如加速机场出入境审查的脸部辨识系统,以及强化国立公园的观光资源等方面。


对于官方解释,民众并不买账。“是不是办东京奥运会的钱不够了,所以变着花样收税?”在社交网站上,日本民众议论纷纷。


纳税负担正是压在日本民众身上的大石。目前日本正处在“全面增税”阶段。自2018年起,日本个体的纳税负担将加重。2018年10月,日本时隔8年首次上调烟草税,以4年时间对纸卷式香烟每根增税3日元。2019年10月起,日本消费税税率正式提高至10%,用来补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上涨的社保、医疗支出。


增税的收入的确可观。烟草税在进行一系列调整之后,预计增税额将会达到约2400亿日元。据日本央行估算,上调2%消费税可增加约5.6万亿日元的财政收入。


“消费税上调是头等大事”,在新年致辞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承认,其上台6年以来经济成长,地方税收创新高,并称目前日本面临着老龄化的严重社会问题。事实上,老龄化已经让日本财政喘不过气,越来越多需要医疗和养老金的老年人口只能靠不断萎缩的劳动力支撑。


在日本经济漫长的复苏期中,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并不是一件好事。2018年第三季度,日本GDP同比萎缩2.5%,环比萎缩0.6%,超出预期;其中资本支出环比下降2.8%,严重超过经济学家的预期,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复苏和实现通胀目标的一大风险性因素。牛津经济研究院Stefan Angrick表示,这或许暗示了企业投资周期的见顶。与此同时,日本10月的家庭消费支出已经连续两个月下降,实际工资则出现连续3个月的负增长。

亚马逊要小心了,微软与零售公司结盟发力新零售

亚马逊的零售雄心要遭到一次强力回击了。


在本周,老牌美国零售连锁公司克罗格(Kroger)宣布,将利用微软云计算平台和物联网传感器,开发一套智能零售系统。


公开资料显示,克罗格是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零售品牌之一,由Bernard Kroger在1883年创建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创造了世界零售百年史上的若干个第一。2002年以501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财富》世界500强第56位,2003年以518亿美元的销售额排名第51位,成为继沃尔玛、家居仓储(HOME+DEPOT)公司之后的美国第三大零售集团。


新零售系统将实现克罗格所宣称的RaaS(零售即服务)目标,比如双方的首个合作成果——数字货架系统,采用的数字标签可以展示实时价格更新和产品信息——所有的改进都是为了让消费者更乐于来到线下购物。


对商店的员工而言,数字货架系统能够提供指引,让员工快速找到商品,提升取货的效率。另外,也能协助员工识别和解决商品缺货的问题,确保消费者能够在货架上找到商品。


克罗格还使用店内的摄像头与传感器同时追踪着商品与顾客,进行数据收集。按照彭博的说法,所有的数据将有助于克罗格更好地了解其客户的消费习惯和实时追踪各个门店的运营状态。


微软扮演的角色是提供后台的数据处理技术和AI能力,其云计算系统Azure将处理绝大部分数据。而克罗格代表的零售商们,绝对不愿意将这些数据交给亚马逊的云计算服务AWS并为之付费。


有显示屏的地方,广告也不会太远,克罗格计划在这些显示装置上针对购物者展示个性化的数字广告。未来,克罗格也可能希望将这套技术出售给其他零售商,从而为其带来额外的收入。


目前,这项合作正在俄亥俄州门罗和华盛顿州雷德蒙德两家克罗格门店试点,位置分别靠近两家公司总部所在地。


“我们的合作将把克罗格在食品杂货零售行业的世界级专业知识与微软云计算Azure和Azure AI的力量结合在一起。我们将共同为克罗格和世界各地其他零售商的数百万客户重新定义购物体验,为该行业的创新树立新的标准。”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表示。


随着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推广Amazon Go无人店,感受到威胁的老牌零售公司正激烈反弹,寻求对抗方法,其中就包括与微软等云计算公司进行合作。


对克罗格来说,这次与微软策略联盟,期待的就是能藉由微软的专业技术能力加速他们往数字转型的脚步。除了目标要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整体营运效率,最终在营收上也会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克罗格一直在与Nuro、Ocado和Walgreens等公司合作,以加快食品杂货配送和提货速度,并尝试使用数字工具来支持实体商店网络。


目前来看,没有零售野心的微软正成为零售公司可靠的选择,为后者的互联网和电商业务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零售公司提供数字化转型将为微软提供宝贵的零售经验,也有助于未来争取其他零售业客户。

IBM发布全球首台商用量子计算机

IBM日前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公开了其全球首台独立量子计算机“IBM Q System One”并在展会上展示模型,该公司称不排除有一天对外出售这一计算机产品的可能。


据媒体描述,CES所展示的的Q System One模型外表呈立方体形状,外部为半英寸厚的玻璃外壳,每侧约宽7.5英尺(约2.3米),由于没有安装遮蔽组件和保护壳,可观察到内部量子计算系统的各种冷却、电源系统和控制模块。同时因其内部复杂的散热管线和电子管,被媒体形容为"蒸汽朋克式吊灯"。


玻璃外壳允许IBM严格控制设备内部温度。这对量子芯片至关重要,量子芯片必须保持在10毫开左右或略高于绝对零度的温度,以用于测量电路上的电子。任何温度上的意外变化都会使系统失效,因此IBM采用此设计可减少量子计算机运行时出现错误的可能。



而搭载了更复杂的电源管理、冷却等系统的IBM Q System One量子计算机目前位于IBM纽约的实验室中,空间上占据了整个房间,这点类似早期的计算机。根据“IBM Q”量子系统战略和生态系统副总裁Bob Sutor的说法,这是一个功能齐全但在设计并不完美的产品。


量子计算是近年来科技行业最火的话题之一。量子计算机以量子力学原理为基础,与经典计算机完全不同。在经典计算中,信息以比特(bit)形式存储,每个比特在特定时刻只有0或1一个状态。而量子计算中,信息以量子比特(qubit)存储,量子比特是0和1的叠加态,既可以是0,也可以是1,就好比一枚旋转中的硬币,可以对外呈现正反两面。这使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完成两个比特才能完成的并行运算。当系统中有N个量子比特时,其所能包含的信息将呈指数级增长。


量子计算机利用次原子物理学的反直觉性能,信息单位量子比特(量子位)可以同时具有多种状态,而不是传统计算中只能简单表示0或1的比特。201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量子理论学家约翰·普雷斯基尔(John Preskill)曾提出“量子霸权”(Quantum Supremacy)概念,认为当人类可以操控超过50个量子比特时,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目前最好的经典计算机。


分析指出,量子计算具有转变行业价值链的巨大潜力,可以通过解决传统计算器无能为力的超级复杂问题,改变整个行业的面貌。量子计算机可在一些特定功能上取得上亿倍性能提升。超高速的运行能力,使得量子计算机在人工智能、分子模拟、金融建模等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在计算能力上,IBM表示IBM Q System One包含第四代的20量子比特计算单元,尚不及谷歌于去年发布的72个量子比特,但IBM称,对于该量子计算机,他们更重视整体可靠性,并减少由于量子的相干性,导致“退相干”(decoherence)效应而出现的运算错误。


对于该量子计算机未来的商业化应用问题,IBM研究院首席运营官Dario Gil解释称,IBM目前计划向客户出售这一系统的计算能力,而不是直接将它运送给客户使用。但IBM并不排除单独出售该量子计算系统的可能。

百度发布新版Apollo3.5自动驾驶系统,可支持复杂城市道路

2019年CES期间,自动驾驶成为关键词之一。百度所在的展厅位于North Hall,与一些传统整车厂商在一个展厅里。


美国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2点,百度正式公布了自动驾驶系统商业化解决方案Apollo Enterprise。同时,百度Apollo3.5发布,可支持复杂城市道路自动驾驶。


CES前夕,百度用自动驾驶车队从长沙运送了一个Apollo标识的包裹,乘坐飞机跨越太平洋后,于CES首日由当地无人货运车送达拉斯维加斯。至此百度Apollo实现干线物流、支线物流、终端物流等全物流场景覆盖,完成全球首次自动驾驶物流闭环。


百度总裁张亚勤博士表示,“Apollo Enterprise的发布,意味着在智能驾驶下一阶段的发展道路上,Apollo将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客户打造出量产解决方案。”


Apollo Enterprise可以帮助自动驾驶汽车实现更快速度的搭载与落地,涉及成本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来控制,并且从汽车功能安全到信息安全提供全面支持;另外,基于百度的AI技术实力,Apollo Enterprise将为客户提供最为领先的AI技术支撑。


据百度方面介绍,目前已经可以提供五大解决方案,支持客户实现量产落地。福特汽车、长城汽车、威马汽车也来到现场为百度站台。现场,威马汽车正式加入Apollo Enterprise,双方将在L3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L3高速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在2021年实现量产,预计未来搭载L3高速自动驾驶功能的威马汽车销量将达到数十万辆。


对于此次合作威马CEO沈晖表示:“ Apollo Enterprise解决方案将进一步推动威马的自动驾驶进程及量产落地速度,为中国消费者打造安全、高效的智慧出行体验。”


Apollo系统已经经过了多次迭代。2018年初,Apollo2.0问世,支持简单城市道路自动驾驶。一年后的今天,Apollo3.5发布,实现了支持包括市中心和住宅小区等在内的复杂城市道路。包含窄车道、无信号灯路口通行、借道错车行驶等多种路况。


据介绍,搭载了3.5最强版本的自动驾驶送货服务udelv——福特Transit城市箱式货运车将于2019年在硅谷投入运营。“Apollo3.5的技术大幅度缩短了我们的开发周期。udelv的使命是,通过自动驾驶车辆来重塑物流行业,百度Apollo让我们离实现这个使命更进了一步”udelv CEO Daniel Laury现场表示。


百度Apollo3.5版本开源代码近40万行,干预里程同比增长近10倍。另外,百度还发布了全球首个面向自动驾驶的高性能开源计算框架Apollo Cyber RT,可提升研发效率,自适应设计易于部署。


2018年12月28日,Apollo自动驾驶全场景车队在长沙高速上路,实现全球首例多车型高速场景自动驾驶。12月29日,百度Apollo在延崇高速公路上也成功部署了车路协同设备。截至目前,百度Apollo已经拥有了30多万行开源代码、130多家合作伙伴,获得12000多名开发者使用。


从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获悉,我国已为32家自动驾驶领域关联企业发放了101张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牌照,部分企业已经开展了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测试,且自动驾驶路测正向高质量阶段发展。


32家自动驾驶行业关联企业中,百度独占一半(超过50张)自动驾驶路测牌照,剩下的31家企业共有另一半牌照。


据悉,百度、红旗将于2019年年底前开发Level-4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原型, 计划在2020年大批量投产该无人驾驶汽车。

腾讯加速推动IPv6应用,年内完成QQ微信IPv6技术升级

根据联合国最新发布的人口统计,世界总人口数已达75亿左右,但第四版互联网连接协议(以下简称IPv4)能提供的有效IP地址仅有43亿个。当IPv4地址资源逐渐耗尽,下一代互联网连接协议的升级已成当务之急。在此情况下,互联网巨头公司均已采取行动,推动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升级进程。


1月7日,在腾讯云IPv6智联升级产品发布会上,腾讯全面展示了推进IPv6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规划。腾讯称,目前,腾讯网、腾讯游戏、腾讯视频、QQ浏览器等腾讯旗下核心产品已全面支持IPv6上线,QQ和微信也即将完成IPv6技术升级。2019年,腾讯将成为全球拥有最多IPv6用户的企业之一。


IPv6是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的缩写,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的下一代IP协议。


在技术上,IPv4用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使用32位地址,这意味着,最多只有4294967296个地址。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IPv4地址即将耗尽,现在已经有40多亿个设备在共享IP地址。


IPv6则增加了340万亿万亿万亿个(2的128次方)IP地址,这意味着甚至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其优点包括更大的地址空间、更小的路由表、增强的组播(Multicast)支持以及对流的控制(Flow Control)、加入了对自动配置(Auto Configuration)的支持、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等。


IPv6在国内应用仍处前期阶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标准所互联网中心主任田辉介绍,目前贯穿全国的IPv6纵横网络已基本就绪,全国5个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已完成IPv6升级改造和互联互通。截至2018年10月份,全国LTE IPv6的用户数已经达到了7.7亿。我国宽带用户接入数总共有8.4亿,其中就有3.4亿用户访问IPv6网络。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网络与IT技术研究所所长段晓东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IPv6使用国家,但在终端支持上存在差距,其中主要为市场因素,全面支持IPv6需要时间周期。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梅杰副处长在发布会上称,IPv6改造工作的前期重点是升级典型应用。推动用户量大、服务面广的门户、社交、视频、电商、搜索、游戏、应用商店及上线应用等网络服务和应用全面支持IPv6。


腾讯云副总裁陈平表示,IPv6是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要素,腾讯全生态体系都将积极拥抱IPv6,并会持续开放IPv6技术积累给产业生态,推动IPv6和产业互联网的协同发展。“实际上,中国是全球最需要IPv6的国家。第一是因为缺乏,第二是顶层设计的需要,第三是科技迅猛发展的倒逼。”陈平称。


陈平介绍,在IPv6技术推进上,腾讯在2018年腾讯全面拥抱IPv6,未来将帮助用户平滑迁移至IPv6网络。腾讯自2010年就成立IPv6工作组,在 QQ、微信、王者荣耀等业务上经过实战检验,IPv6 技术储备有坚实的基础,相继成为真正可以对外服务的IPv6应用。2011年qq.com IPv6上线,2013年QQ空间IPv6上线,2014年腾讯开放平台IPv6上线,2016年IPv6网络架构全新设计,2018年11月腾讯云IPv6部分产品上线,2018年12月腾讯视频/微信/音乐等IPv6架构开始全面接入。


IPv6推动也关系到国家下一代互联网上的技术雄心。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提出要用5-10年时间,形成下一代互联网自主技术体系和产业生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业应用网络,到2025年末,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


除腾讯以外,另一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也宣布全面拥抱IPv6。2018年1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已全面应用下一代互联网连接协议,淘宝、天猫、优酷以及高德地图等多个用户过亿的应用成为国内首批落地IPv6技术的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