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为什么说CHANEL创意总监Karl是这个时代的奇迹?

在时尚界奉献超过七十年,行业最著名以及最受尊敬的设计师Karl Lagerfeld,于2019年2月19日逝世,享年85岁。对许多人而言,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而从此,CHANEL的秀后,再也不会有这样一位传奇的人前来谢幕了。

Karl Lagerfeld,时尚圈的人都叫他为老佛爷。他的造型很有辨识度,永远都是一身笔挺的黑西装和一副黑色墨镜示人,从不在没戴墨镜的情况下出镜。

除了CHANEL的创意总监,他还是Fendi设计师,以及拥有自己的同名品牌,每年要设计十几场时装秀——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时尚圈。

在设计师“轮番坐班”的当今时尚圈,Karl Lagerfeld可谓是设计师里最为坚守的一位,因为他在CHANEL创意总监的位置上一坐就是36年。

用他自己在个人纪录片《孤独的时尚大帝》里的话说就是:“我接手CHANEL的时候,CHANEL是个睡美人。甚至称不上美人,她睡到都打鼾了。”

这是什么意思呢?那我们就从Karl Lagerfeld踏入时尚圈开始说起吧:

没吃过什么苦 为时尚圈而生

Karl Lagerfeld在1933年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14岁时搬到了巴黎学会了绘画。后来专攻时装设计,1954年就赢得了国际羊毛大赛的大衣奖,小有名气的他开始在高级时装屋Balmain担任学徒和助理。

后来因为业务能力出众,在1958年被当时的高级时装屋Jean Patou挖去做了设计师。随后老佛爷就开启了顺风顺水的时尚圈道路,成为了一名自由设计师。先是成为了Chloé的设计师,罗马老牌时装屋Fendi也加入他的客户名单,经典的双F标志就出自他的手下。


CHANEL的第二位设计师Philippe Guibourge在1979年的作品

而真正的传奇要从他接手CHANEL开始。1971年,CHANEL的创始人Coco Chanel逝世,仅仅是从1978到1983年,就连换了3位设计师,但没有激起任何水花,给大家的印象只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法国老牌,销量也不尽人意。

1983年,CHANEL公司的董事长Alain Wertheimer请Karl Lagerfeld担任设计总监,这在当时的时尚圈引起了轰动,大家都认为,他并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因为当时老佛爷对于高定时装的态度是这样的:“我认为它们是50年代老古董。”这跟当时的大部分时装人的观念恰恰相反。


CHANEL Haute Couture, 1983

后来,Karl Lagerfeld在CHANEL的第一次亮相就让批评者们闭上了嘴。《纽约时报》的时装记者当时是这么描述这场高定处女秀的:“在不打乱CHANEL精神的前提下,他设法使服装变得更有活力。”


老佛爷将菱格和软呢等经典元素重塑,改变了廓形和长度,加入更多的华丽配饰,让CHANEL再次成为上流社会女人们的流行风向标。

后来的故事大家也知道了,CHANEL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品牌之一,一直到今天,它都是女人们心中优雅和奢侈的代表。

即使做到今天的成就,老佛爷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也只会说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我没吃过什么苦,甚至不是那种会苦读的人。但我工作起来很认真,我知道我该怎么做。”




去年开罚单1504张、罚款逾2亿元,保险业监管惩处力度空前

监管罚单既可反映行业监管风向,也被企业视为前车之鉴。2018年,各类保险机构被监管开具了多少张罚单,违规之处通常在哪些方面?


上证报记者独家获悉,根据相关方面统计,2018年,银保监会系统共依法对保险业的1122家次机构作出1504家次行政处罚,查处违规行为1591项次,处罚1919人次,罚款约2.414亿元。同时,撤销任职资格44人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38家次,禁入保险业1人次,责令停业整顿1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5家次,没收违法所得20.72万元,责令一定时期不得再申请某项行政许可4家次。


力度空前的惩处折射出保险业“打扫屋子再请客”的监管思路,严惩重处将成为保险业市场乱象治理的常态。


财险公司被罚最多


对保险业乱象“亮剑”,监管部门坚持不回避、不遮掩,市场整治毫不手软。


处罚情况显示,2018年,银保监会系统共对保险业出具罚单1504张,其中江苏、广东、福建、宁波、湖南、云南、浙江等地监管机构处罚较多,罚单数均超过50张;唐山、烟台、温州和西藏等地监管机构处罚较少,罚单数均为5张以下。


从被处罚机构类型来看,2018年,处罚主要集中在财产险、人身险和保险代理公司。在被处罚的1122家次机构中,财产险公司417家次,占比37.17%;人身险公司237家次,占比21.12%;保险代理公司263家次,占比23.44%;保险经纪公司75家次,占比6.68%;保险公估公司78家次,占比6.95%;兼业代理机构50家次(其中银保渠道33家次),占比4.46%;业外机构2家,占比0.18%。此外,还有25位个人代理和1位业外人员受到处罚。


在2018年被处罚的法人保险公司中,财产险公司共有40家。从处罚次数看,人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等被处罚次数较多,均超过30家次。从处罚金额看,也是上述这几家被处罚金额较大,均在600万元以上。


人身险公司共有39家。从处罚次数看,国寿寿险、人保人寿、泰康人寿、平安人寿、阳光人寿等被处罚次数较多,均在10家次以上。从被处罚金额看,国寿寿险、人保人寿、阳光人寿、华夏人寿、人保健康、平安人寿等被处罚金额较大,均在200万元以上。


一般来说,处罚次数和处罚金额的数量规模,与各保险公司相对应的市场份额不无关系。


数十项违规行为曝光


细数被罚原因,数十项违规行为集中曝光,一些行为看似新表现,实则是老问题。


涉及财产险公司的违规行为主要有:编制造或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给予或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虚列费用;利用保险中介机构套取费用;未按照规定报送、保管、提供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条款费率等。


人身险公司的违规行为包括:欺骗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虚列费用;给予或承诺给予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未按照规定报送、保管、提供报告、报表、文件、资料;未经批准变更分支机构营业场所或撤销分支机构;对投保人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等。


9类处罚措施 累计罚款逾2亿元


针对这些违规行为,2018年保险行业的行政处罚措施主要有:警告、罚款、撤销任职资格、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责令停业整顿、禁入保险业、吊销业务许可证、责令一定时期不得再申请某项行政许可和没收违法所得等九类。


相比以往措施种类来看,监管处罚力度有所加大。比如,不只是停止接受新业务,还有停业整顿和一定时期不得再申请某项行政许可。


具体来看,警告2304次,其中个人1843次,机构461次;累计罚款24140.08万元,其中机构18380.23万元,个人5759.85万元;撤销高管任职资格44人次;责令停止接受新业务38家次;禁入保险业1人次;责令停业整顿1家次;吊销业务许可证5家次;没收违法所得20.72万元;责令一定时期不得再申请某项行政许可4家次。

独角兽遭遇“估值杀”,未来或仍有3成下降空间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最近的日子不好过。


他掌控的全球最大科技产业风险投资机构软银愿景基金的两大主要股东正心生不满。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和阿布扎比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Mubadala)对于软银愿景基金展开的一些对外投资不满意,认为给出的价格太高。


随着去年独角兽接连败走麦城,资金对于独角兽的热度开始降温,毕马威首席市场执行官周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使目前独角兽的估值仍然较高,可能仍有20%到30%的回撤空间。”


科技独角兽跌幅近半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和阿布扎比穆巴达拉基金对软银愿景基金不满主要集中在三点:一是投资价格太高,二是软银集团通过软银愿景伤害股东的利益,三是软银愿景管理风格不适当。


两家基金的担忧不无道理。从去年开始,一些新经济独角兽的估值出现泡沫破裂迹象。去年一度被称为独角兽上市元年,明星企业争相赴港上市,其中包括小米集团、美团点评等“当红炸子鸡”。不过潮水退去后,才发现谁是裸泳者,仅仅数月过去,这些新经济独角兽股价下滑严重,估值严重缩水,上市前的独角兽在上市后有变成“毒角兽”的可能。


小米集团顶着高科技的光环去年在港股上市,也是29年来香港股市首家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的上市公司,一时风光无限。虽然小米的掌门人雷军称,要让首日买入小米集团的投资者赚一倍,但是市场对其反应冷淡。其间股价最低甚至击穿10港元,至9.44港元,目前市价仅为11.38港元,不仅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16.8港元,也低于其发行价17港元。


而另一只独角兽美团点评,2月21日的股价是58.55港元,远远低于其发行价69港元。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不完全统计,去年香港市场上市的10只科技独角兽,平均跌幅达到45.5%。


2018年香港交易所击败纽交所,夺得全球交易所IPO融资额冠军,超过200家公司在港IPO,集资总额逾2800亿港元。


德勤数据显示,按照融资规模来看,2018年全球集资额前五名的公司,分别为软银公司(1652亿港元)、中国铁塔(588亿港元)、小米集团(426亿港元)、西门子医疗(390亿港元)以及美团点评(331亿港元)。上述五家公司,港交所独揽三家——中国铁塔、小米以及美团。2018年全年,港交所IPO的集资额2866亿港元,位居全球交易所之首。这三家公司,贡献了全年香港IPO集资额的70%以上。另外的30%的集资额被206家公司瓜分。


“新经济独角兽概念炒得有点‘糊’,降温是迟早的事情,我认为未来估值还有下降的空间,应该在2到3成左右。”周骏对记者表示。


新经济投资降温


周骏认为,新经济独角兽之所以出现这一波“估值杀”行情,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部分所谓的独角兽本身存在泡沫,对于投资资金形成了伤害。最典型的案例是OFO走下神坛,去年以近乎崩盘的方式跌入溃败的边缘。OFO的创始人戴威也被当成老赖,被法院作出了“限制消费令”,不得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不能在星级宾馆等场合消费,不能买房买车旅游等。这让一些风投资金损失惨重,盲目追高自食苦果。


其次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面临下滑风险。“最令市场担忧的是不确定性,一旦市场认为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亢奋的情绪就会冷却,观望成为资金最常做的事。”周骏表示。


投资冷却首先体现在基石投资者身上。基石投资人一直是港股的特色之一,每次大型IPO,基石投资人名单都备受市场关注。2018年上半年、2017年上市的所谓“新经济”公司曾经大受基石投资人欢迎,包括李嘉诚在内的香港大家族资本、大型PE、产业巨头等,都曾拿出真金白银力挺这些所谓的“独角兽”。不过随着多只“独角兽”变“毒角兽”,2018年下半年开始基石投资人的踪影难觅。


硅谷投资者、Social Capital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amath Palihapitiya最近警告说,风投们在很多方面创造了一种危险的高风险的“庞氏骗局”和“奇怪的庞氏泡沫”,使得“初创公司估值大幅度膨胀”。

MWC亮点前瞻:厂商纷纷“秀肌肉”,全球冲刺5G时代

5G这个词已经火了很久了,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但今年,或将是它真正的转折年。


作为移动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展会,一年一度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将于2月25日到28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而在MWC期间,甚至在展会前数日,无论是通信、芯片还是手机终端厂商,均在摩拳擦掌,集中发布5G机型及相关产品。


在MWC预沟通会上,华为发布了巴龙5000调制解调器,能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5G多种网络制式。


“在本次MWC展会期间,爱立信会发布9种新型基站,能够满足运营商的不同需求。”2月21日,在MWC2019预沟通会上,爱立信东北亚区首席市场官张至伟向记者介绍道。记者同时了解到,爱立信也会展出增强型5G平台、全场景蜂窝物联网解决方案等产品,全力秀出自己的5G“肌肉”。


“几乎所有品牌都将发布支持5G的机型,华为已经发布5G基站、终端芯片。”在谈及今年MWC创新亮点时,国盛证券电子行业研究团队表示,“预计今年5G将覆盖各品牌旗舰机型,明年5G产业从基站到终端都将迎来高速增长。”


5G时代真的要来了吗?今年的MWC期间,有哪些厂商的5G动作值得关注?


5G手机集体亮相


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5G网络的峰值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十GB,比4G速度高数百倍。在成熟的5G网络中,极致的速度体验是毫无争议的。


这也让5G手机在用户心中留下了一丝期待。“近期不准备换手机了,想等大部分厂商的5G手机出来之后,再比较着看看。”1月底,有用户在谈及换机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从研究数据来看,5G手机的增长空间也是可期的。根据Strategy Analytics预测,5G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20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15亿,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1%。


“中国4G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2014年初为10%,仅用了两年左右市场份额就达到90%,我们认为5G采用率也将和4G类似,在中国会迅速提升。”国盛证券电子行业研究团队指出。


因此,MWC期间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亮出大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将有包括华为、OPPO、三星、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借助MWC首次发布或展出支持5G的手机。


据华为透露的消息,2月24日,华为5G可折叠手机新品将正式亮相。该手机将搭载麒麟980处理器,并采用巴龙5000芯片,这也是华为首款5G终端芯片。有评论认为,这款折叠屏手机将打响今年华为在5G终端方面的头枪。


小米此前介绍,将于今年第一季度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晓龙855版的小米MIX 3,能够支持5G网络,该款手机也很有可能会在展会亮相。此外,有传闻称,LG在MWC期间将发布V50 ThinQ手机,该机型将会搭载5G技术,将是LG发布的首款5G智能手机。一加OnePlus则于近日宣布,即将在MWC 2019上展示其首款兼容5G的智能手机的原型。


作为昔日MWC会场主角,三星则在美国当地时间2月20日于旧金山发布了最新的Galaxy S10系列,其中囊括了Galaxy S10的5G版本。该手机屏幕为6.7英寸,将在今年二季度发售,不过价格尚未公布。


“在MWC2019召开之前,三星和华为两大智能手机厂商相继发布提供5G网络支持的折叠屏智能手机产品。”长城国瑞证券电子行业研究团队指出,“对于创新和增长乏力的智能手机产业来说,5G、折叠屏、混合光学变焦摄像头等新技术应用于智能手机产品,是激活智能手机换机市场、增加产业链上下游投资的关键。”


基础设施紧随


5G终端已经先行,相关基础设施的脚步也没有落下。


在MWC预沟通会上,华为发布了巴龙5000调制解调器,能在单芯片内实现2G、3G、4G、5G多种网络制式,降低多模间数据交换产生的时延和功耗,还可以支持多种产品形态,除智能手机之外,包括家庭宽带终端、车载终端和5G模组等均可搭载。


高通在大会前夕发布了包括第二代5G商用芯片骁龙X55、5G射频前端解决方案、端到端OTA 5G测试网络,并透露将在MWC期间进行5G新空口技术演示。英特尔亦将与华为公开展示首个5G新空口互操作演示。


所谓空口,指的是移动终端到基站之间的连接协议,是移动通信标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3G时代的空口核心技术是CDMA,4G的空口核心技术是OFDM。高通及英特尔此次展示的空口技术标准由3GPP制定。


爱立信则升级5G平台,发布双模5G云化核心网、5G新空口虚拟化软件、动态编程解决方案等新产品。其中,双模5G云化核心网是云原生的解决方案,可实现自动化容量管理及高效稳健运营,5G新空口虚拟化软件可管理大批用户的数据流量,动态编程解决方案则引入了网络切片自动化功能,包括创建、测试和部署网络切片,以便运营商快速推出5G服务。


根据《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预计到2024年,移动数据流量将增长5倍,届时将有25%的移动数据流量经由5G网络传输。爱立信方面表示,为了满足这一数据流量增长需求并应对5G用例的发展,爱立信于2017年初推出了5G平台,如今的升级使爱立信5G平台更加动态与灵活,从而帮助运营商平滑地实现网络演进,并大规模部署5G业务。


“今年预计5G设备整体出货量会放大,商用数量也会放大。”张志伟指出。不过他也坦言,关于行业“解渴度”方面仍“不好说”,也许明年会有更为爆发性的表现。

金准商业 军工复合材料产业链深度研究报告

前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用量已成为衡量军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复合材料的兴起丰富了现代材料家族。尤其是具备高强度、高模量、低比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出现,使其成为各类军民装备重要的候选材料之一。

军工复合材料对国防科技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是国防力量强弱的一种表征。作为武器装备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军工复合材料是决定武器装备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拓展武器装备新功能,取得和保持武器装备竞争优势的原动力。

金准商业认为,军工发展大势所趋,军工新材料作为军工产业链的上游领域,不仅利润相对丰厚,对中下游产业的发展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一、军工复材产业链投资价值分析

我国军工复材产业目前正处于成长期,金准商业认为未来整体盈利水平有望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军工复材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突破国外封锁的过程,是国家近年重点支持、鼓励发展的产业之一。我国军用复材技术发展多年,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未来伴随着这些专项计划的逐步实施,有望进一步加快复合材料的技术提升以及应用推广。

2016和2017两年受军改及国企改革影响军工行业企业收入及利润整体增速不高,2018年军工上游企业业绩增速较高,或预示下游军工行业需求快速增长。

复合材料在新一代武器装备中的应用比例提升明显,伴随着下游军工产业发展以及改革落地,军工复材需求有望快速增长。

军工复材行业壁垒较高,行业内企业普遍毛利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


军品定价机制改革以及军民融合政策的逐步推进,可能会加大军工复材行业竞争,降低毛利率水平,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会保持优势。未来军工复材行业竞争有可能会加强,行业毛利率水平有可能会逐步下降,但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仍会保持优势。

二、复材性能优异,在国内外国防领域应用越来越多

2.1复材技术与武器装备发展相辅相成,我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复合材料是指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或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通过复合工艺组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能保留原有组分材料的主要特色,又通过材料设计使各组分的性能互相补充并彼此关联与协同,从而获得原组分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能。

复材早期主要作为功能件应用于武器装备,目前已经能够用做主承力结构件。

伴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对减重、隐身、耐冲击、耐高温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材料越来越难以满足多项要求,复材成为军事装备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应用水平也已成为衡量武器装备发展的先进性标准之一。

总的来看,复材技术与装备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即复材制备与应用技术发展推动了装备升级,装备不断发展也倒逼了复材技术不断进步。随着国内外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能力逐步上升,成本进一步下降,未来复合材料在武器装备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提升。

美国与日本是较早开展复材制备与应用的国家,技术较成熟,在武器装备与民用航空中应用比例较高。

随着国内装备不断发展,复材制备技术的逐步成熟,装备中复材应用比例也在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与国外仍存在差距,未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2国外军机复材应用比例较高,国内相比仍有较大应用空间

复材在战斗机上应用比例逐步提升,且已经能够用作主承力结构件

随着增强材料、基体以及复材制备技术发展,复合材料在军用飞机上的用量逐步提升,据2006 年发表的《飞机结构用先进复合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文献,2000 年以后世界先进军机上复合材料的用量占全机结构重量的20%~50%不等。复材在国外军用战斗机上的应用经历了“小受力件→次承力件→主承力件→起落架应用”4 个阶段,从初期只能应用于受力较小的部件,发展到目前已经能够应用于主承力结构件以及起落架上。

1. 第一阶段,主要用在舱门、口盖、整流以及襟副翼、方向舵等受力比较小的部件上。

2. 第二阶段,复合材料开始应用于军机的垂直尾翼、水平尾翼的壁板等次承力结构件上,这一阶段复材应用比例可达5%。

3. 第三阶段,复合材料逐步应用在军机的机翼、机身等主要承力结构上,复材应用比例达20%~50%。

4. 第四阶段:复合材料在起落架上的应用,由于在起落架上的应用是替代钢件而不是铝件,因此进一步提升了减重空间。

我国四代机之前,复材的应用范围仅限于尾翼、鸭翼等次承力结构上,用量占比不到10%,四代机复合材料用量有了明显突破,复材用量达到整机结构件的20%左右。

2.3直升机机体和桨叶使用复材比例较高

复材在直升机上的使用,促进了直升机技术的飞跃,机体结构复合材料用量现已成为衡量新一代直升机技术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复材在国外直升机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部分机型复材占机体结构重量比达50%以上,甚至产生了全复合材料机体直升机(NH-90直升机),复材占比高达95%。

我国直升机复材应用研究较早,目前国内在研和在役直升机均大量使用复材。

2.4无人机应用复材比例较高,普遍高于有人战斗机

为了尽可能减重,无人机大量应用了复材,且用量普遍高于有人战斗机,一般在60%~80%之间。无人机具有低成本、轻结构、高机动、大过载、长航程、高隐身的鲜明技术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对减重有迫切的需求,复合材料的出现使无人机的减重要求得以实现。据2013 年发表的《先进复合材料在军用无人机上的应用动向》文献,各种无人机上复合材料的用量较大,普遍要高于有人机,一般在60%~80%之间,有的甚至全结构均使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无人机机体上的应用发展经历了从整流罩,到承载小的部件,例如飞机翼面的前缘、后缘壁板,到翼面的操纵面或操纵面的后缘等次承力结构,以及到主承力结构,进而到翼面盒段、翼身融合等整体一体化成型的发展历程。

复合材料在我国多型无人机上也获得了较大应用。哈飞与北航联合设计的BZK-005 型远程无人侦察机机身受力骨架采用常规铝合金铆接结构,蒙皮及整流罩采用玻璃纤维、碳纤维、纸蜂窝等复材,机翼由全复合材料构成。“翔龙”无人机侦察机大量采用了复合材料,机身上曲线连续而光滑,机身尾部背鳍上装有复合材料发动机舱,使得其雷达散射截面积大约为1m2,具有较好的隐身性能。“翼龙-1D”是中国新一代改良型多用途无人机,机身结构采用了全复合材料。

2.5民航客机复材应用比例不断提升,国内C919 应用复材占比达12%

民机既强调安全性也强调经济性,对结构减重同样有迫切的需求,复材用量也在不断提升,应用占结构材料质量比可达50%。

国产民用飞机复材用量与波音、空客的先进飞机相比差距较大。国产主线客机C919 先进复合材料在其机体结构用量达到12%,其机翼构成以碳纤维复合材料为主,铝锂合金、钛合金为辅,后机身和平垂尾等使用了T800 级碳纤维复合材料,襟翼和雷达罩使用了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舱门和客货舱地板使用了芳纶蜂窝材料,航空发动机使用了碳纤维复材及陶瓷基复材,复合材料的使用使C919 减重7%以上。

2.6复材在航天装备上主要用于减重和防热

航天装备如导弹、火箭、高超声速飞行器等一般飞行速度较高,飞行过程表面温度高,对防热要求较高。导弹在大气飞行速度很高(接近或者远超过声速),此时由于导弹气动加热,其表面蒙皮及弹头温度会快速升高。根据驻点温度计算公式,假设导弹环境温度为220K,金准商业初步计算了不同飞行速度下导弹蒙皮的温度,可以看出当导弹飞行速度达4~10 马赫时,表面温度范围可达445~3173°C,随着马赫数的提高,表面温度急剧上升,普通的铝合金甚至钛合金都难以满足要求,例如,美国改进型超音速海麻雀导弹在发射后8~10 秒,弹体蒙皮温度可达371°C,这种环境下2024 铝合金强度会降低90%,难以满足要求。因此,对于高速飞行的航天装备,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及复材来实现防热,如美国X-47B 高超声速飞行器使用了碳/陶瓷复合材料用来防热,耐温可达1700°C。

航天装备对重量要求也较严格,采用先进复材能够实现减重,对增大射程、提高精度意义显著。据《先进聚合物基结构复合材料在导弹和航天中的应用》文献,战略导弹弹头和上面级发动机质量每减少1kg,可使洲际导弹射程增大20km,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就采用玻璃钢取代超高强度钢成功缠绕制备了“北极星”潜地导弹发动机壳体,使得导弹射程增加了27%。

2.7战术及战略导弹

复材在战术弹上通常应用于弹体、弹翼、尾翼、雷达罩、进气道等位置。美国早期的“战斧”巡航导弹使用了较多的复合材料部件,如头锥、雷达罩、尾翼、进气道等,但性能一般,当时其它战术导弹大多仍以金属材料为主。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多种战术弹的固体发动机壳体和部分弹体蒙皮开始使用复合材料,例如,美国新一代空面巡航导弹ACMI58- JASSM,在“战斧”巡航导弹的基础上为了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减轻弹体重量,不仅弹翼、尾翼、进气道采用复合材料,整个弹身全部舱段都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全弹减重了30%,成本降低50%。我国在亚音速岸舰、舰舰导弹天线罩上采用了复合材料,以环氧复合材料为蒙皮,聚氨酯泡沫为芯层。

2.8运载火箭

运载火箭应用先进复合材料的主要部件是固体发动机(固体助推器和上面级发动机)壳体、箭体级间段、箭上卫星支架、有效载荷支架上以及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飞行器蒙皮等。近年我国已经在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特别是上面级结构中广泛采用复材,有效地减轻了上面级结构质量,对提高运载火箭发射有效载荷的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例如,在“开拓者-1”小型运载火箭的第四级发动机采用了高性能碳纤维壳体;长征火箭(CZ-2C、CZ-2E、CZ-3A)的卫星接口支架和有效载荷支架(前后端框、环框、壳段、弹簧支架、井字形梁) 采用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材。

2.9卫星

目前卫星的主要结构部件(太阳能电池阵、有效载荷、本体结构、桁架)都普遍采用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卫星使用复合材料对减轻质量的作用非常明显,一般说来,每减轻1kg 卫星质量,就可使发射质量减轻100kg,因此卫星上应用复材较为广泛,尤其是高模碳纤维的应用较多。1993 年发射的9 颗Intelsat-7 卫星中,先进复合材料已占其结构质量的50%。我国卫星从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起,复合材料结构件用量迅速增加,使得卫星结构质量不断减轻。

2.10复材在舰船领域的应用

复合材料质量轻、可设计性高、抗腐蚀性强,是未来追求更大有效负载、更强综合隐身能力、更低全寿期费用舰船装备的最佳材料选择之一。复合材料普遍质量轻、强度高,比强度高于船体钢和铝合金等传统造船结构材料,可有效提高舰船的稳定性、航速及运载能力; 易于制成流线型及其它复杂形状;耐腐蚀性能优于传统金属材料;能通过增强内部构件在阻尼振动下的稳定性而减少噪音的产生;可减少雷达反射截面达到隐身效果;非磁性,不容易被鱼雷和水雷探测到;能很大程度上降低舰艇的热学特征;能根据需要改变基体和增强体来达到特定的目标。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的这些特性,使复合材料成为理想的船用材料。

复合材料在舰艇中的应用起步较晚,但用复合材料替代部分金属材料已经成为未来舰艇发展趋势,复材在舰艇上的应用也从非承力结构件向次承力结构件和主承力结构件演变。

复合材料在国内外民用船舶领域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复合材料是中小型船艇,特别是高速艇、高性能艇最合适的结构材料,在国内外民船领域,诸如游艇、渔船、救生艇、交通艇和高性能船艇等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2.11复材在陆军装备中的应用

复材在坦克与装甲车辆上的应用主要包括装甲及行动系统,目的是降低重量和提高抗打击性能。复材在坦克装甲车辆上的应用始于20 世纪70 年代,苏联T-64A 是最早使用复材装甲的主战坦克,现今由玻纤、凯芙拉、碳纤维等作为增强材料研制出的复材装甲与同等防护级别的金属材料装甲相比,复材的使用可以使车体和炮塔结构的综合性能提高30%~50%,重量减轻40%~45%。在行动系统,如坦克履带、负重轮、托带轮、扭力轴等方面,复材充分发挥了减重效果。如美军25t 轻型坦克装甲战车采用的陶瓷增强铝基复材履带使坦克总重量减轻1 吨;M113 型坦克战车中使用的玻纤/环氧基复材的负重轮,不仅比传统材料减重30%,还能极大程度地减少地雷爆炸带来的损害。M60 坦克中采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材替代钢制扭力轴减重达65%以上。坦克发动机用活塞头、活塞连杆、调速齿轮、推进杆体等金属部件,采用树脂基复材制造将比传统的金属构件减重30%以上。

复材在火炮上主要应用于炮管,目的是减重以提高机动性。

复材在轻武器上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减重。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树脂基复合材料逐步取代了传统金属材料,用于制备枪械的弹匣、套筒、发射机座、瞄准器、刺刀座、扳机、连发阻铁等部件口。如20 世纪70 年代苏联的AR-24 突击步枪,就采用了玻纤增强酚醛复合材料制造弹匣,比金属弹匣轻28.5%;美国M60 型7.62mm 通用机枪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弹链,质量比金属弹链轻30%。此后,为了进一步减轻重量,提高精度和耐久性,碳纤维/环氧基复合材料制造的复材枪管问世,如德国采用缠绕成型方法在陶瓷内管上缠绕金属丝增强环氧树脂成型机枪枪管。

三、碳纤维:军用需求旺盛,未来增长潜力较大

3.1按原材料不同分为三种,其中PAN 基碳纤维占据主流

碳纤维性能优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国防领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材料,是由片状石墨微晶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轻质、高比强度、高比刚度、抗疲劳、耐腐蚀、便于大面积整体成形等优点,以及独特的可设计性,广泛应用于国防领域,为武器装备的轻量化、高性能化、长寿命等发挥了关键作用,其用量也已成为武器装备先进性的标志之一。

碳纤维按原材料的不同主要分为粘胶基、沥青基和聚丙烯腈基(PAN)碳纤维三类,其中PAN基碳纤维占据主流。

3.2 PAN 基碳纤维

PAN基碳纤维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PAN 原丝制备、预氧化、碳化、后处理四个阶段。

3.3沥青基碳纤维

沥青基碳纤维是航空航天工业不可缺少的工程材料。沥青基碳纤维的研究开发始于20 世纪50 年代末期,60 年代初由日本群马大学研制成功,60 年代末在日本吴羽化工工业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沥青基碳纤维虽然抗压强度及加工性能逊于PAN 基碳纤维,但具有优良的传热性能、导电性能、高模量和极低的热膨胀系数,使其在军工及航天领域发挥着独特作用。沥青基碳纤维的制备一般包括原料调制、缩聚反应、纺丝和碳化等流程,合成碳纤维的关键步骤是前驱体的缩聚反应和碳纤维的高温碳化反应。

3.4粘胶基碳纤维

粘胶基碳纤维生产成本高,且整体性能指标比PAN基碳纤维差,因此应用有限。粘胶基碳纤维是以粘胶纤维为原料,在低温热处理后,于非氧化气氛中进行800°C以上的高温热处理,最终制得以碳为主要成分的纤维材料。生产粘胶基碳纤维的工艺流程较长、工艺条件苛刻、炭化收率较低、不适合大批量生产、成本高,同时粘胶基碳纤维的整体性能指标比PAN 基碳纤维要差,因此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3.5 PAN基碳纤维按力学性能不同分为三类,在国防领域应用各有侧重

按力学性能不同,可将碳纤维分为高强型碳纤维、高模型碳纤维以及高强高模型碳纤维。

以东丽公司的产品为例,其主要生产三大系列碳纤维,即高强T 系列、高模M 系列、以及兼备高强高模的MJ 系列,其中高强型包括T300、T600、T700、T800 和T1000;高模型炭纤维主要有M30、M40 和M46,市场流通的高模炭纤维主要是M40;高强高模型的炭纤维主要有M46J、M50J、M55J、M60J 和M65J 等。

不同类型碳纤维在国防领域均有应用,但应用重点不同,高强型主要用于航空领域,高模型主要用于航天领域。

日美PAN 基碳纤维技术及产业化处于领先地位

日本东丽公司是全球碳纤维产业执牛耳者。美国PAN基碳纤维产业化落后于日本,但仍具有较强实力。

碳纤维市场行业集中度高,日本三家企业产能占全球总产能近一半。据《2017 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统计,2017 年,全球碳纤维理论产能为14.71 万吨,其中日本三家企业产能合计7.02 万吨,占比47.72%,具备绝对的领先优势。中国大陆2017 年理论产能为2.6 万吨。

我国PAN 基碳纤维研发起步不晚,但目前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碳纤维研发起步不晚,但徘徊较久。在“一条龙”项目牵引下,国产碳纤维技术发展迅速,威海拓展率先实现高强型碳纤维产业化,高强中模、高强高模碳纤维也先后研发成功。目前国内已经能够规模化生产T300级、T700级、T800级碳纤维,具备国产替代能力,并已经研制成功T1000、T1100级高强中模碳纤维和M55J、M60J高强高模碳纤维。

2017年国内碳纤维理论总产能达2.6万吨/年,但销量/产能较低,高端应用较少。中国现有20 余家PAN 基碳纤维生产企业和6 家碳纤维研究单位,已建成的碳纤维产能达2.6 万吨/年,在建的生产线建成后将达到10 万吨/年以上。据赛奥碳纤维统计,2017 年国内碳纤维企业销量大约7400 吨,销量/产能仅28%,显著低于全球平均的57.2%,且产品在高端领域应用偏少,导致国内碳纤维企业盈利能力较差。

3.6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国防领域应用广泛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应用较广,已用于承力结构件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有机合成树脂为基体,高性能碳纤维为填充物复合而成的复合材料,具备轻质高强、耐高温、耐腐蚀、热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能够满足航空航天结构件的使用要求,在卫星、火箭、军用飞机、民用飞机上均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四、碳化硅纤维:打破封锁实现量产,有望开启下游广阔空间

4.1碳化硅纤维按耐温性能可分为三代

航空航天和尖端武器的发展对高温结构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型航空航天器与尖端武器热端部件,要求材料具有优异的比强度、比模量、抗冲击性以及极端环境下的耐高温能力。金属及合金材料已难以满足新的要求,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CMC)具有高强轻质、抗冲刷、抗腐蚀、耐高温等优异性能,能够满足新装备的使用要求。CMC 要求增强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抗蠕变和耐腐蚀等特点。

碳化硅纤维是高性能复材理想的增强纤维材料。常见的复合材料增强纤维包括有机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氧化物陶瓷纤维及以碳化硅为代表的非氧化物陶瓷纤维。有机纤维因耐热温度不超过500°C而不能用于高性能CMC,普通玻璃纤维因熔点或软化点低于700°C 而同样无法在高性能CMC 中应用;碳纤维虽然在情性气氛下耐温性能可高达2800°C,但在氧化气氛下高于450°C时会发生严重降级,抗氧化性能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氧化环境中的应用;氧化铝、氧化锆以及玄武岩等氧化物陶瓷纤维的耐热温度均不超过1200°C,同时其密度大、热膨胀系数高等不足均限制了其应用;SiC 纤维作为目前发展最成熟且己实现商品化的非氧化物陶瓷纤维,具有耐高温、抗氧化、较高的抗拉强度、良好的抗蠕变等优异性能,并且与陶瓷基体相容性良好,同时SiC 纤维集结构、防热、吸波等功能于一身,是一种理想的高性能复合材料增强纤维。

SiC纤维及其制品性能优异,属于关键战略材料,国外长期对国内实行严密的技术封锁。

SiC纤维发展至今已有三代,其中第三代碳化硅纤维耐温性能最好。

4.2先驱体转化法是目前工业化制备SiC 纤维的主要方法

先驱体转化法是目前比较成熟且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方法,是国内外工业化制备SiC纤维的主要方法。

4.3日本率先开展研究,我国与美德同期起步,但进展同比落后

日本最先开展SiC纤维的科研及生产。美德等国在日本的工艺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也实现了产业化。国防科大是国内最早开展先驱体转化法制备SiC纤维、含钛SiC纤维的单位,技术实力较强。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及中南大学目前也突破了第三代SiC纤维制备技术。

日本企业是全球SiC 纤维主要生产厂家,国内工业化生产处于起步阶段

国外三代SiC纤维均已实现产业化,日本NipponCarbon公司和UbeIndustries公司是国际市场最主要的SiC纤维生产厂家,总产量占到全球的80%左右。

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逐渐成熟,促进产品应用

SiC纤维能够编织成织物,也可以与金属、树脂、陶瓷等进行复合制备成复材,在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应用潜力大。连续SiC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SiCf/SiC)制备技术已经趋于成熟,部分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到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上。

目前主要用于制备高温结构复材、高温隐身材料和先进核能材料

美日等国已在高端装备中开始使用SiC纤维及SiC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制备高温结构复材、高温隐身材料和先进核能材料。SiC纤维制备的高温结构材料主要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包括发动机的热端部件(主要用于燃烧室和涡轮)及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等。

4.4国产纤维量产及复材制备技术逐渐成熟,有望开启下游广阔市场空间

我国已开展发动机用SiC纤维复材研究,实现了发动机的减重。据2017 年7 月1 号《解放军报》报道,某民企采用连续碳化硅纤维材料制作某型号发动机喷口调节片,将耐高温性能提高了150 度,重量减轻了8 公斤。金准商业认为,未来伴随着国产发动机的批产上量,以及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制推进,对SiC纤维及其复材的需求将会逐步提升。

五、石英纤维: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带动需求快速上升

石英纤维是指二氧化硅含量达99.95%以上,丝径在1~15 微米的特种玻璃纤维,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能长期在1050°C以下使用,短期最高使用温度达1200°C,软化温度为1700°C,耐温性仅次于碳纤维。石英纤维有着卓越的电绝缘性,并且介电性能随着温度变化较小。石英纤维在高频和700°C以下工作区域内,能保持最低而稳定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这些优异的性能使之成为多种航空、航天飞行器关键部位的结构增强、透波、隔热材料。

生产连续石英纤维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棒拉丝法、熔融拉丝法和溶胶凝胶法,其中工业生产主要以棒拉丝法为主。棒拉丝法一般是由纯的天然水晶提炼加工成熔融石英玻璃棒拉制而成。拉制完成后制备成不同的石英产品,如无捻粗纱、有捻纱(包括单股和合股纱)、纤维布、纤维套管、短切纤维、纤维棉、纤维毡和纤维砖等。

石英纤维是高性能机载雷达罩常用的增强纤维之一

机载雷达的发展使其天线罩对力学性能和透波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而决定此两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制备天线罩用的复合材料。石英纤维透波性能较好,适用于高性能机载雷达罩,在美国F-15、F-22等战斗机中获得了应用。

石英纤维在导弹天线罩中应用广泛,国内外仍在不断改进提升

石英纤维是国外高马赫数导弹天线罩最常用的耐高温透波陶瓷纤维,但仍有性能限制,国内外均在不断改进。石英纤维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用于中高马赫导弹天线罩的透波增强纤维。

石英纤维可应用于航天器作为热防护材料

陶瓷纤维刚性隔热瓦是美国航天飞机最主要的热防护材料,在X-37、X-51等新型高超声速飞行器中也有应用。

刚性隔热瓦发展至今已有4 代,石英纤维均是重要的增强纤维。

结语

中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复合材料在飞机结构上应用的研究,70年代中期研制成功了复合材料战斗机进气道壁板,1985年带有复合材料垂尾的战斗机成功首飞,1995年成功研制带有整体油箱的复合材料机翼。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在役军机均在不同部件上采用了复合材料。目前国内形成了以环氧、双马和聚酰亚胺为主要集体的复合材料体系,以热熔预浸制造技术和热压罐成形技术为主的复合材料成型技术体系。我国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已经初步满足主承力结构的要求,结构——功能一体化工作尚在预研,低成本技术仍然比较薄弱。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现役飞机上的应用包括前机身、垂尾、平尾、副翼、方向舵、鸭翼、腹鳍、机翼隔板、各种口盖等。在直升机上的应用主要包括旋翼、垂尾、机身和尾桨等。

在新一代军机上,复合材料主要应用在机翼、鸭翼、尾翼、垂尾、中机身壁板、腹鳍、武器舱门等,用量达到结构重量的19%。 大型运输机运20的复合材料用量在10%左右,主要用在垂尾、平尾、方向舵、升降舵、襟翼、副翼、蒸馏张等。 新一代直升机的复合材料用量在34%左右,主要有斜梁、平尾、整流罩、蒙皮、尾梁、中机身侧壁板等,部分承力结构对复合材料的使用使得复合材料的应用规模有了本质改变。

金准商业预计随着相关复合材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的突破,未来国产军机中复合材料用量将提高到25%左右,减重效率由20%提高到30%,在机翼、机身等主承力结构上更多的采用复合材料,减重的同时将充分发挥复合材料耐腐蚀、隐身、保形天线等优势。



“扎”心了:Facebook早期投资人罗杰·麦纳密著书抨击互联网产业乱象

罗杰·麦纳密(Roger McNamee)是一名美国基金经理、风险投资人,曾投资过艺电(EA)、Sybace、棕榈(Palm Inc)和脸书等知名企业。2004年,他与波诺及其他一些人共同创立了Elevation Partners这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他日前出版了《“扎”心了:警惕脸书灾难》(Zucked: Waking Up to the Facebook Catastrophe,书名zucked有双关语成分,由脸书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名字而来,又与fucked谐音,意为“真是见鬼了”——译注)一书。

问题:你与脸书有怎样的过往?

罗杰·麦纳密:自1982年以来我就在做科技领域的投资,直至最近都对技术保持乐观。我初见马克·扎克伯格是在2006年,他那时22岁,而我已经50岁了。甚至于在当时我就已经认为,脸书将与那时的谷歌一样成功,乃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且这种成功还不是一般级别的。他打破了历史上两大曾对以网络为基础的公司构成制约的教条:首先他要求真实的身份,其次他提供了对隐私的真正控制。

我认为这代表着一项相当惊人的成功。所以我面见了他,在他开口前我就告诉他说,我怕有人抢先下手买了你的公司,他们会为此支付10亿美元,并且人人都会劝你接受这笔买卖。我向他表示,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的梦想,那我希望你能给他们一个否定的答复,总之你自己看着办。结果表明,他来见我的理由正好就是有一家公司打算以10亿美元收购脸书,且人人都劝他接受。

他打算物色一个首席运营官,我向他推荐了雪莉·桑德伯格,并说服了她与马克会面。他接着说服了她加入公司,并组建起一支团队。

问题:你第一次意识到事情正朝不利的方向变化是在什么时候?

罗杰·麦纳密:2016年1月,我注意到有大量与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的选战相关的虚假脸书社群。他们传播的东西基本是不准确的,且有厌女嫌疑,属于虚假信息。

一个月之后,我看到有报道说脸书驱赶了一家公司,理由是其使用广告工具来收集对“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运动感兴趣者的信息,并将之售予公安部门。这是对公民权利的严重侵犯,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最后,我找到了马克和雪莉,给他们写了一份意见书,在里面我提出:算法和商业模式都出了系统性的问题,纵容了不法分子伤害无辜民众。他们很有礼貌地回应了我,但表示在他们看来我所观察到的只是个案,且他们已经着手进行了处理。

正是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下决心要亲自去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我找到了谷歌的设计伦理学家崔斯坦·哈里斯,他有一个名为“大脑劫持”(brain hacking)的概念,发明此概念是为了刻画互联网平台所使用的规劝性(persuasive)技术,此技术令平台可以塑造其产品用户的心智习性。这些习性久而久之将令人上瘾,进而使用户较易受到操纵。

灵光一闪之下,我当即就看清了它对美国选举以及英国退欧所发挥的潜在影响力。

《“扎”心了》

问题:这本书是否是那些努力的集大成?

罗杰·麦纳密:不,这不过是第二步。这种状态维持了好一阵,随后来了个大爆发,《观察家报》和卡罗尔·卡德瓦拉德把剑桥分析的内幕抖了出来,这几乎改变了一切。

我们早已敲响警钟,但真正击中每个人痛处的还是隐私问题,它改变了一切。

此时我开始写这本书,理念很简单:你能做的无非就是召集一支小团队并且四处与其它小团体会面。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拓宽信息渠道的办法。我试图做的,就是用我个人的故事去帮助人们理解发生了什么,这样的话,当新闻接二连三地涌来的时候,他们也能有自己的解读。

我的基本思路是,这不是个科技故事。也不是个商业故事。这是每个人的故事。我们正面临一场灾难,并且我们未必能找到合适的词藻来形容它,因为脸书和谷歌所创造的商业模式是某种我们之前不曾见过的东西。

商家透过操纵注意力来诱使你在他们的服务上花费更多时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对社会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商业模式。它对使用者的精神健康相当不利。它对民主极为有害。它彻底摧毁了隐私感,且压制了美国的企业家才能,因为这些公司从本质上讲是这样的:它们在某一时刻看中了某个产业,随后就把它搅乱,但毁掉旧事物以后又未能提供价值相等的替代品。

问题:脸书内部人士对这本书作何反应?

罗杰·麦纳密:最让我惊讶的一件事是,2017年2月以来没有一个脸书的人跟我联系过。自2000年以来我就与雪莉熟识,她可能属于你能遇见的执行官里面最有政治头脑、才能特别超群的那一拨。我注意到他们对批评基本不加回应,这种做法有些令人震惊。面对批评时的封闭心态对他们有百害而无一利。

各方面的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系统性的,牵涉到一套对投资者十分有利但却伤害了其他所有人的商业模式。若看不见息事宁人对公司来说并非长久之策,他们将会付出极大的代价,因为这样会令世界各国政府在无可奈何之下实行高压管控。

问题:问题到底是出在脸书身上,还是出在马克·扎克伯格身上?

罗杰·麦纳密:问题远远超出了脸书本身。它牵涉到整个互联网平台产业,马克只是诸多参与者中的两大成功案例之一。

某种文化模式从2003年左右开始侵染硅谷——正好是脸书和领英开张的时间点——并且它有一条特定的来路。

1950年至2003年间,硅谷起先专注于空间项目,之后则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为主。这些东西所营造的文化乃是高度理想化的:用技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为技术使用者赋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史蒂夫·乔布斯曾有一著名论断,即他的电脑是人类头脑的自行车(bicycles for the mind)。

谷歌和脸书的问题在于,他们试图在许多生命的核心活动中取代人类。思考一下他们对人工智能所做的一切,不难发现有三个与之相关的、特别能赚钱的市场:摆脱白领工作;告诉人们如何透过过滤气泡(filter bubbles,贬义词,指算法推荐之下高度同质化的信息推送有混淆视听之嫌——译注)来思考——那就是脸书所做的;最后则是通过推荐引擎来告诉人们应该享受和消费些什么。

任何企图列举足以塑造我们之所是的东西的清单,都难免包含上述三大要素。我们的工作、我们所相信的东西以及我们所享受的,乃是使我们成其为人的组成部分。取消它们并将之托付给一台电脑,在我看来不啻是滑向了“人类头脑的自行车”的反面。

脸书总部所在地

问题:你是否有构想过某种版本的历史,在其中我们不至于落到这一境地?

罗杰·麦纳密:脸书一路成长而来的那种文化具有高度的自由至上主义(libertarian)色彩,它的首个投资人皮特·泰尔就服膺这一哲学,其它一些人称“PayPal黑帮”(2002年PayPal被eBay收购后,一群理念相近的老员工依旧保持紧密联系并以该昵称自诩,皮特·泰尔是其魁首之一——译注)的成员也是如此。

这群人几乎是白手起家并且亲手把公司一步一步拉扯大的。他们的眼光很独到,经营公司的理念具有革命性,且获得了相当的成功。挑战就在于,他们和前几代的硅谷人有着很不一样的哲学。他们认为乱局(disruption)是完全合理的,理由是你除了对自己负责以外并不需要为其他任何人负责,鉴于此,你也不需要为自身行为所引致的一系列后果负责。

这套哲学在他们的公司里几乎深入骨髓,其理念是你可以有一个目标——就脸书而言,是以一个网络连接整个世界——且这个目标极具重要性,足以为一切通达它的必要手段作辩护。

问题:你曾经说英国退欧是一声警钟。此话怎讲?

罗杰·麦纳密:我留意到了一种自己之前从未见到过的不对称性,广告竟然能起如此大的作用。为了控制注意力,你会想要诉诸崔斯坦·哈里斯所谓的“蜥蜴大脑”(the lizard brain),即那些煽动愤怒和恐惧的东西、一些本质上可以营造一种奖赏感的东西。一旦你把这些东西加入到广告里,那将对民主造成极大的实质性损害。转眼间,中立的中间派观点在脸书上没什么人注意了,极端的、充满情绪的观点则无处不在。

有证据表明,在美国,特朗普选举团队花费的每一美元所带来的信息传达有效性(effective reach per dollar)比希拉里团队要高出17倍,这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就英国退欧而言,鉴于其结果令人震惊,我不得不扪心自问:脸书在其中是否有扮演什么角色?显然,脸书向来都是选举宣传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清楚的一点是,在前一种情况下(指特朗普团队的宣传),你获得的是高度情绪化的信息,在后一情况下(指希拉里团队的宣传)则是中立的信息。这是对该问题的最好测试。我没有具体的数据,因此也不知道答案。但我脑海中浮现的假设结合我在其它方面之所见的脉络,确实令我有警钟长鸣之感。

问题:在没有强制力的情况下,你是否看见脸书在这些问题上做出了改变?

罗杰·麦纳密:崔斯坦和我都尽力以一种让人可以接受的方式,把自己的见解传达给脸书里的人。在这个过程持续进行了两年之后,我对脸书里究竟有没有人具备在其内部掀起那些变革的能力表示怀疑。

我担心的是,如今我们可能处在一个仅有外部压力才能促成变革的关头上,这也是我为什么强调使用这些产品的人们所需要扮演的角色,他们可以撤回部分或全部的注意力,并对政府里的政策制定者发出自己的声音,迫使其实施规制性的改革。

问题:扎克伯格曾主张,脸书的弊端就是互联网本身的弊端。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

罗杰·麦纳密:不对。chutzpah(源自希伯来语,没有确切的汉译,形容一种介于厚颜无耻和不拘小节之间的尴尬状态,没有贬义——译注)这个词有一个古老的定义:一个杀了自家父母的孩子以自己是孤儿为由乞求法庭开恩。这就是我们眼下谈到的东西。互联网之所以是这般样貌,无非是因为谷歌和脸书把它打造成了这个样子。拜马克所赐,脸书依照其自身的那套标准来看乃是异常成功的,但我们也不应忘记,那套标准只不过是脸书自家的。


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申请终止挂牌,3月7日将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2月20日,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833581)(以下简称长城华冠)发布关于拟申请公司股票终止挂牌对异议股东权益保护措施的公告,拟申请公司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即新三板)终止挂牌。上述议案尚需提交公司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


长城华冠上述公告显示,为保护异议股东权益,公司承诺将在一定期限内对异议股东所持公司股份进行回购,并按照不低于异议股东取得公司股份时的成本价格收购异议股东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具体价格以双方协商确定为准。随后,长城华冠再发公告,宣布将于3月7日上午10时召开201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据了解,终止挂牌即为退出新三板,原因可能有企业运营出现问题或者违规,或不按时披露业绩也会被强制摘牌。


长城华冠董事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做出上述决定,是考虑到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在战略规划上公司要做出一些调整,此外在资本市场层面还会在做一些筹划。”


该负责人表示,长城华冠当前的业务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并未受此事影响。此外长城华冠旗下汽车品牌前途汽车的研发、生产工作也未因此受到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长城华冠于2015年下半年登陆国内新三板主要从事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设计,新能源乘用车及核心零部件(电池系统、电控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根据长城华冠2017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8亿元,同比增长35.46%;净亏损2.26亿元,相较上年亏损的9844.28万元,幅度进一步扩大。


值得一提的是,前途汽车为长城华冠旗下汽车品牌,是第三家获得国家发改委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资质和第六家获得工信部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前途汽车首款量产车型K50已于2018年8月上市。前途汽车董事长陆群曾对外透露,前途汽车前期资金投入主要源于其母公司长城华冠。


上述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今年上海车展期间,前途汽车将发布一款全新概念车。“公司将加大对前途汽车的研发工作,后续还会有新车发布计划。”


陆群去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透露,前途汽车未来计划打造高中低三个平台,将在五年内累计开发6-7款车型,覆盖经济实用型、B 级车、SUV及 44、45 座高端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