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中国领衔 亚洲VC融资规模首次超过北美

二季度全球风投资金分布

二季度,亚洲公司获得193亿美元风投资金,首次超过美国。

CB Insights和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在过去的三个月里,流向亚洲的风投资金是一季度的两倍有多。同期北美吸引了184亿美元风投

其中,流向中国的资金成为了拉动亚洲风投的重要推手。滴滴出行的55亿美元融资是全球二季度最大的一笔交易,二季度,风投规模前五的交易,被投方全部来自亚洲,中国占了三家。

亚洲近八个季度的风投规模与交易数目

超过10亿美元的风投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多见,在亚洲更是如此(中国可能是个例外)。不过,近几个季度里,印度、新加坡甚至印尼等地的互联网消费行业以及科技初创公司,涌现了数个如此大规模的风投交易。


除去滴滴惊人的55亿美元以外,二季度,印度支付公司PayTM、“印尼Uber”Go-Jek、饿了么和今日头条都在二季度获得了10亿美元上的风投。

二季度风投资金的转向显示,这些亚洲公司的吸引力,正在逐渐跟上硅谷。

今年二季度规模前五的风投交易

而美国方面,对独角兽公司的热情也有所回归。二季度,北美地区风投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达到了32笔,仅次于2015年三季度。2015年正是创业市场最为火热的时期,大量投资者涌入。

不过,尽管投资者似乎开始重新青睐独角兽公司,此前的一些类似投资依然深陷迷雾。Snap作为第一个上市的“大型独角兽”,周一股价跌破发行价;而昔日手环之王Jawbone,正在进行破产清算。

全球大型风投交易数目(1亿美元以上)

中国6月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新增贷款和社融走高

在共享经济火热的今天,一家运营共享办公空间业务的科技公司——Wework迅速崛起。

美国媒体报道称,Wework在最新一轮融资中融到了7.6亿美元,估值达到200亿美元。调研公司CB Insights数据显示,Wework已成为全球估值排名第五的初创科技公司。


Wework创办于2010年,主要面向许多创业者、小型企业提供共享的办公场所和其他后勤服务,但它的客户也包括通用汽车、IBM、Spotify以及Salesforce等大型公司。

如今,Wework已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的49座城市,拥有156个共享办公地,服务12万名客户。

据国际金融报消息,WeWork进入中国市场有一年时间,共有六家办公场所投入运营,还有两家将很快投入运营。目前WeWork中国市场拥有超过3000名会员,预计年底会拥有超过一万名会员。

今年3月,日本软银集团曾经向Wework投资3亿美元,随后公司估值升至170亿美元,股价也从51.81美元升至57.90美元。6月30日,向特拉华州州务卿公开提交的文件显示,WeWork以每股57.90美元发行了1320万股新优先股。


除了软银,Wework此前还吸引了高盛集团、基准资本、联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资等知名投资公司成为其股东。

今后,Wework有望继续高速推进其国际化扩张之路。

媒体报道称,本周,Wework与包括三菱地产在内的日本地产公司进行了商谈,将在软银老家——日本东京新开多达20家办公场所,这也使日本成为Wework在亚洲布局业务的“重点”区域。

追随美联储行动!加拿大央行七年来首次加息

加拿大央行如市场预期决定加息25个基点,为2010年以来首次加息,成为跟随美联储进入加息轨道的第一家主要央行。加元对美元盘中涨约1.6%,创逾一年新高。

加拿大央行决议声明认为,当前前景保证加拿大央行撤除部分货币刺激措施。撤除宽松得益于美国财政刺激的前景有望推动加拿大经济增长。声明称,近期数据令加拿大央行对经济增长将继续高于潜在水平更有信心。未来数据将指引未来利率调整。


对于近期国内通胀疲软,加拿大央行和美联储一样,认为这“大部分是暂时的”。其指出通胀率对货币政策反应滞后,现在加息适宜。加拿大央行预计,通胀率到明年年中会“接近”2%,此前预计会在明年4月接近这一央行目标水平。

公布加息的同时,加拿大央行将今年的GDP增速预期由2.6%上调至2.8%,将明年GDP增速预期由1.9%升至2%,预计今年第二季度过剩产能介于0%-1%,将在今年年底消除产能过剩。

加拿大央行声明乐观看待经济前景,预计经济扩张速度将继续超过经济潜力,经济将在未来几个季度温和扩张。若干来源显示,需求增速更加均衡。

加拿大央行行长Poloz会后表示,需要仔细衡量调高利率对经济的影响,他提到了国内家庭债务累积,认为经济对利率上升可能比以往更敏感。


Poloz说,货币政策仍高度取决于数据,关键指标仍是薪资通胀。此次加息将仅仅影响未来18到24个月的通胀率。加拿大央行将培养持续扩张的方式管理加息过程,避免未来不得不踩刹车。

此前市场普遍预计加拿大央行将决定七年来首次加息。加息决定公布后,美元对加元跌幅扩大,北京时间7月12日22点左右跌近0.5%。加拿大基准股指S&P/TSX指数自日内高位回落。

北京时间7月13日0点50分左右, 美元兑加元跌幅扩大,日内跌约1.6%,刷新去年6月9日以来低点至1.2697。加拿大两年期国债收益率涨幅扩大,刷新2013年10月以来高位至1.198%。


贝莱德(BlackRock)的加拿大首席投资策略师Kurt Reiman认为,经济走强更有可能推升加拿大上市企业盈利,盈利更有可能上修、而不是下修。他建议,若油价持续企稳于较低水平,则买入加拿大能源股;鉴于在全球经济走强形势下银行持有大范围地域性风险敞口,建议买入加拿大金融股。


加拿大央行行长波罗茨此前明确释放此次会议将加息的信号。加元最近曾创近一年新高,美元兑加元上周五最低跌至1.2860。本周二美元对加元上涨0.2%,至1.2918,接近10个月低位。

周三稍早公布的美联储主席耶伦听证会证词显示,耶伦认为通胀是经济前景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进一步加息的空间不大。耶伦证词公布后,美元指数先明显走低,一度跌0.2%,而后反弹,北京时间22点左右涨0.18%。


加息既有挑战也有必要

虽然加拿大央行看好经济增长,但美国媒体经济学家Yamarone指出,加拿大还有许多会明显影响经济的负面因素,包括:

国际油价看来难以涨至50美元/桶;加拿大地区房产泡沫;国内家庭负债接近创纪录高位;穆迪最近下调了加拿大六大银行评级;可能出现美加边境的保护主义政策;国内一些省份采取限制性的财政政策;一些地区讨论立法规定最低时薪涨到15加元。

而加拿大央行也有应该加息的理由。英国《金融时报》总结分析师观点称,加息有以下三点考量:

  • 加拿大央行决策者热切盼望货币政策的定位实现CPI通胀回升的前景。
  • 他们希望通过加息减少金融市场动荡的可能性,加息可助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 他们希望更接近美联储的政策,避免加元对美元汇率大起大落。

耶伦可能不会连任美联储主席

美联储主席耶伦可能只会干完这届任期,不会再干一届。她本人罕见地公开透露了这一信号。

耶伦的任期将于明年2月3日结束。本周三在众议院作证期间,她表示“绝对”有意做完这届任期。在众议员质询期间,一位议员问,假如得到特朗普提名,耶伦会不会对再干四年持开放态度。耶伦答:“我真的还没进一步考虑这个问题。”

而后,另一位议员以不同方式问了同样的问题:有没有预计这是她最后一次在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面前出现?耶伦回答:“很可能是。(It may well be.)”

这是特朗普上台后耶伦罕见地直面会不会连任的问题。特朗普当选以来耶伦的去留就成为外界关注的一大焦点。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曾猛烈抨击美联储的超低利率政策,说它粉饰奥巴马政府的政绩,还说要找人取代和奥巴马同为民主党人的耶伦。就任后特朗普态度大转变,今年4月他说“确实喜欢低利率政策”,不反对耶伦明年连任。

虽然迄今为止,特朗普都未明确表态会不会提名耶伦连任,但最近媒体频频传出特朗普寻找耶伦替代者的消息。

今年6月,《华尔街日报》消息称,白宫开始寻找下届美联储主席人选,前高盛总裁、现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的Gary Cohn将主持这一行动。

昨日华尔街见闻又援引美国政经媒体Politico消息称,特朗普越来越不可能提名耶伦为下届美联储主席,白宫、财政部和国会山的知情者都说,如果Cohn决定要这个职位,他很可能会得到它。

本周三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Sanders称,Cohn已经“明确”表态喜欢目前的工作。而美国众议院共和党议员Zeldin猜测,明年美联储将迎来新一任主席,他认为Cohn将“非常适合”掌管美联储。

Cohn曾是高盛名副其实的二把手,曾带领高盛战胜次贷危机。他主张自由贸易,他可以说是一个务实的全球主义者,对特朗普的保护主义有所缓和作用。

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加普曾评论,Cohn至少比另一位高盛系人士、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师Steve Bannon更有水平。

《华尔街日报》指出,按照传统,首次当选的美国总统会让现任美联储主席连任,上一次未让美联储主席连任的情况出现在1978年。


耶伦证词偏鸽 风险资产上扬 

本周三的国会作证证词显示,耶伦对通胀表示担忧,认为通胀是经济前景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而利率无需进一步升高太多即可达到中性状态。这意味着加息空间不大。

高盛认为,从预计中性利率仍处低位的表述看,耶伦的政策长期展望略倾向鸽派。证词中耶伦提到,经济环境需要时美联储会动用资产负债表这种工具,这让高盛对美联储今年9月可能启动缩表更有信心。


耶伦的证词公布后,美元指数和黄金上演“过山车”走势先跌后涨;美债收益率下挫、价格走高;美股高开,道指盘中创新高。

在作证期间的问答环节,耶伦重申了2%是美联储对称性的通胀目标,并不是上限。如果核心通胀持续低于2%,可能重新调整货币政策。市场解读为美联储今年9月不会加息,美国风险资产普遍走扬。

中国6月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 新增贷款和社融走高

继5月增速跌入个位数后,中国6月M2增速继续放缓,再创历史新低,为连续第五个月放缓。


中国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63.13万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1.02万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2个和9.6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6.6%。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326亿元:

中国6月M2货币供应同比 9.4%,续创纪录新低,预期 9.5%,前值 9.6%。

中国6月M1货币供应同比15.0%,预期15.9%,前值17.0%。

中国6月M0货币供应同比6.6%,预期6.8%,前值7.3%。

数据公布前,多数分析机构持相对悲观预期,认为当月M2同比增速仍将维持个位数。严厉的金融监管导致的信贷增速回落、股权投资下行是造成6月M2增速持续走低的主要因素。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可能是新常态,市场不必过度解读。 
 
数据还显示,中国6月社会融资规模 17800亿,预期 15000亿,前值由 10600亿修正为 10625亿;中国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5400亿,预期 13000亿,前值 11100亿。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称,6月贷款增加较多,超出市场预期,一方面表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表外融资转表内对信贷的拉动。另外,M2增速继续回落,符合此前预期,尽管贷款多增,但预计非信贷类资产投放增速下降明显,对M2增速构成拖累。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未来M2增速回升面临不小的压力。


上半年新增人民币贷款近8万亿元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7.97万亿元,同比多增4362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952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2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4.43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64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21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1.59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2487亿元。上半年外币贷款增加469亿美元,同比多增921亿美元。

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07万亿元,同比少增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9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45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4164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03万亿元。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801亿美元,同比多增513亿美元。

2017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36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21万亿元,同比多增7288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473亿元,同比多增4260亿元;委托贷款增加5988亿元,同比少增4477亿元;信托贷款增加1.31万亿元,同比多增1.03万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5696亿元,同比多增1.85万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3708亿元,同比多减2.14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4702亿元,同比少1321亿元。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7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283亿元。

6月汽车销量增速转正的背后:购置税影响消退、需求回升

在经历了今年年初的低迷行情后,6月份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回暖。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6月汽车销量同比+4.5%至217万辆,乘用车销量同比+2.3%至183.18 万辆,一改之前两个月的疲软态势。4月和5月中国汽车销量分别同比下降2.2%和0.1%。


华尔街日报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6月乘用车销量增长,表明年初车辆购置税上调政策产生的影响已经消退。新政规定,从2017年1月1日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从5%调整为7.5%。在车辆购置税上调前的几个月,购车需求曾一度上升,但在新政生效后出现回落。

如今,乘用车库销比数据显示,购车需求再度回升。东方证券分析师姜雪晴在研报中指出,持续约4 个月去库存后,4、5、6 三个月乘用车库存系数持续下降,预计3 季度乘用车需求有望季度环比回升,乘用车销量有望扭转2 季度同比下滑趋势。


除了汽车销量增速转正,6月新能源汽车大幅增长同样值得关注。

中汽协数据显示,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5万辆和5.9万辆,同比分别增加43.4%和33%,环比上月分别增加19.7%和14.4%。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量分别为5.4万辆和4.8万辆,插电混动汽车产销量均为1.1万辆。商用车产销量环比增长分别达到130%和149%。

姜雪晴指出,随着新能源商用车需求释放,预计3 季度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继续环比增长。

而政策方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有望延长也对新能源汽车销售有利。


中汽协副秘书长许艳华昨日在中汽协行业信息发布会上表示,中汽协有关延长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建议,已经递交给有关部委,正在审议当中,通过可能性很大。中汽协建议,将现有购置税减免期从2017年底,一直延至2025年。

许艳华还指出,目前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一揽子计划,中汽协相关建议的批复生效暂无明确时间表,但通过的可能性很大。

央行: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稳固,抑制地产泡沫见成效

针对6月M2增速再创历史新低,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表示,只要实体经济的合理融资需求得到满足,M2增速放缓可能是新常态,市场不必过度解读。她还称,抑制地产泡沫见成效。

阮健弘指出,基数效应拉低6月M2增速约0.15个百分点。若考虑基数效应,6月末M2增速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对于社融数据,阮健弘称,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多增,存量比较适度,说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稳固的。
 
她还表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呈现五个特征:
其一,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同比增加较多;其二,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比增加较多;其三,委托贷款同比少增4000余亿元;其四,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债券融资减少很多,但是近期债券市场融资已经有所恢复;此外,股票融资少于上年同期。
阮健弘表示,下一步将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

央行今日公布数据显示,6月M2货币供应同比增长9.4%,再创历史新低,为连续第五个月放缓;6月社会融资规模 17800亿,预期 15000亿,前值由 10600亿修正为 10625亿。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66.92万亿元;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15400亿,预期 13000亿,前值 11100亿。


央行:抑制地产泡沫见成效

谈及房地产,阮健弘表示,相关数据表明,“房地产信贷增长势头回落,个人住房贷款抵借比率和期限均有所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泡沫,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央行数据显示,6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增速回落,同比增长24.2%,增速比上年末回落2.8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地产贷款增加3.04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38.1%,比上年全年占比低6.7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抵借比率降低至59.3%,比上年12月低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