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香港楼市连续8个月创历史新高 但有个隐忧你不可不察……

自去年11月突破2015年9月的历史高位后,香港住宅楼价逾今已连续八个月创出新高,超过东京、上海、北京、纽约、新加坡,在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北欧小国摩纳哥。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连涨15个月,且连续第八个月创出新高,但环比升幅已经有所收敛。

以1999年香港房价作为基准(100),6月全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报336.1,较5月调整后数字333.8升0.69%,但比5月1.21%的按月升幅有所减缓。今年上半年,香港整体楼价累积升幅达9.3%。

同时,香港房屋租金上涨之势则更加凶猛。6月份私人住宅租金指数环比上涨1.05%,与5月份1.11%的调整后数字相近,不见放缓态势。


香港房市走牛的重要推手:当下低利率市场

香港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牛有三个重要推手:1、房屋供应增长的速度无法满足港人需求;2、长期的低利率环境为炒房客提供了弹药;3、看好香港房市的内地资金大量涌入。

由于借贷成本低廉,且首付比例较内地要低,炒房客可以以较高的杠杆在香港买房。放眼全球,楼市火爆的加拿大与美国已经纷纷开启加息模式,以抑制楼市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香港金管局已经跟随美联储自去年年底以来加息三次,但在国际资本与内地资本纷纷涌入香港,市场流动性极为充裕的情况下,调控效果甚微,市场利率几乎毫无上升之势。

同时,为了防控由房地产引起的金融风险,香港金管局5月下旬宣布推出第八轮逆周期措施,并进一步收紧非首次置业人士的按揭。然而从6月份的楼价指数看,由于市场利率仍然处于非常低廉的水平,政府的干预措施并未对楼价有明显的压抑作用。


隔夜HIBOR突然飙高

然而,金管局三次加息都无法推高的香港市场利率近日发生了突变。隔夜HIBOR在今天突然飙高至0.71407%,创2008年以来最高。而在上周五,这个数字仅为0.11264%。

如果隔夜HIBOR持续保持在高位,说明市场资金量紧张,香港长期市场利率也会随之上升,从而对房价造成冲击。


不过,引发这次HIBOR飙涨的原因可能是短端资金需求突增。今天早上,和记电讯宣布以19亿美元售出香港固网资产,汇丰则表示将回购不超过20亿美元的股票。

工银国际研究部副主管涂振声表示,受到短端资金需求带动,比如I Squared Capital收购和记电讯以及汇丰宣布股票回购,隔夜HIBOR突然拉升,隔夜SHIBOR飙涨。但是,由于整体港元资金仍属充裕,料短端资金利率很快将回落。


ING经济学家Iris Pang也表示,港元隔夜资金成本上升源于汇丰宣布股票回购,但这不代表资金流出香港,因为港元汇率仍稳定。

然而,结合当下香港节节攀升的楼市,香港市场利率的每一次异动都不免让人心中生出疑惑,产生隐忧。在一个年轻人因高房价而不得不“流行”蜗居的城市里,没人知道香港资金究竟何时会收紧,香港高企的房价会何时涨到头。

腾讯再创历史新高 市值一度突破3万亿港元!

人工智能彻底改变战争中步兵角色

美国军队中的一些思想先驱正在描绘一种新型步兵。未来的战斗中,人类可能完全不用出场,至少能与战场保持一定的距离。

 

U.S. Army Training and Doctrine Command(TRADOC)副司令肖恩·麦克法兰中将(Sean B. MacFarland)在第三届年度“疯狂科学家”(Mad Scientist)大会上发表了讲话。大会由乔治城大学和 TRADOC 合作举办。


麦克法兰强调,美国的对手如俄罗斯正在将现有技术投入新的应用,例如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网络攻击,其中伴随着部队部署及战场战术的改变。


但是,与近期及之后几十年将出现的携带供给和武器的装卸部队中的自主化机器(autonomous machine)相比,这些类型的演习只不过是孩子的游戏。


会议上,放映了一份俄罗斯录像,展示着无人驾驶坦克巡视城市,摧毁其他坦克和建筑物,并杀死狙击手。


专家们表示,人工智能在战斗中的出现将彻底改变步兵的性质。


麦克法兰说:“我们正在面对战争史的根本性变化。”


许多专家认为,步兵将转变成为一种战场协调员的角色。士兵或海军陆战队领导人将通过抬头显示(heads-up display,很像战斗机飞行员看到的那种单机显示)接收大量数据,使用这些信息来指挥多个直接和间接的武器系统,并用独立的无人机来侦察战场。


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决定是否开火。国防咨询公司Context LLC 总裁杰弗里·贝克尔(Jeffrey Becker)说,人类提供的是“上下文”,即关于“所以怎么样”的问题,或者如何打这一仗的问题。


贝克尔说,那个士兵或海军陆战队员将不断思考:“为什么他在那里,他部队的目的是什么?”


该会议旨在每年都提出问题——例如自主化机器在战争中使用的伦理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如脑科学研究如何增强战斗人员战斗力,因为TRADOC 和学术界都在开发面向“多域战斗”(multi-domainbattle)的方式。“多域战斗”(multi-domainbattle)将是下一波战争的特征,指海、空、陆地与网络和太空战场相结合。


一些专家说,未来步兵中的人类必须寻求功能增强,无论是化学方法还是用神经植入物,以加速他们的思考和反应,以处理所有信息,做出闪电般的决定。


其他人认为,人类将会远离子弹横飞的作战现场,执行更精细的工作,或者转入特种作战部队,而不再像以前一样,携带着重型武器翻山越岭或进行巷战。


人的角色将是在体能最充分的状态下进入战斗,而不是在战斗开始前就在崎岖的地形上背着超过80 磅的装备把体能消耗殆尽。要实现这些功能,设备会变轻,运输将会更加一体化,机器人将更加频繁地承载负荷,生物反馈系统将不断监控部队的状态。


除了这些部队之外,还有一些机器可以使用定向能量射线来使对手的系统瘫痪,机器猎豹能够在任何地形上以 40mph 的速度攻击敌人。


但还有一些人,如美国陆军通信电子研究与开发工程中心的电子工程师(U.S. ArmyCommunications-Electronics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Center)Radhika Roy 表示,随着战争演化为人工智能系统之间的战斗,系统还需要学习如何自己做出决策。


更快的战斗节奏会越来越多地将人类推出决策环。” Roy 说。


许多人认为会议讨论的设备和方法存在严重的伦理问题。但是,贝克尔并不会用温柔的目光审视美国的对手,他说:“他们会把自动化系统投放战场,他们会做出我们不会做的事情。”

退欧阴霾下的英国:二季度GDP初值符合预期 经济增长明显放缓

MSCI警告A股公司:停牌超过50天将从指数剔除 一年禁入

MSCI警告称,停牌超过50天的公司将从新兴市场指数中剔除,且至少在未来12个月间都不会再次纳入。

路透7月31日的报道提到,MSCI亚太区研究主管谢征傧称,中国有太多停牌股票,是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例外。MSCI正在密切监测将于明年加入新兴市场指数的222只中国上市A股。


今年6月20日,A股第四次闯关MSCI终获成功。MSCI宣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 ACWI全球指数,初始纳入222只大盘A股,并基于5%的纳入因子。

当时MSCI CEO表示,5%的权重较低,未来有可能进一步提高,取决于停牌监管、投资上限、法律法规限制等因素。

谢征傧对路透提到的12个月的禁入规则仅限于中国。在其他市场中,如果因为长期停牌而被移出指数,只要公司股票重新开始交易,就立刻重获纳入的审核。


任性停牌何时休?

上周,新华社发布评论,直指A股上市公司“一言不合就停牌”。

随意停牌是A股顽疾,也影响了A股国际化。去年4月MSCI就是否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展开的第二轮意见征询中,可能引发流动性问题的自愿停牌制度受到国际机构投资者的质疑。

A股成功闯关MSCI的222只个股中,格力电器、万科A等赫赫有名的中国“白马股”却因曾长期停牌而无缘标的名单。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此前在做客《央视财经评论》时称,原本谈下来加入MSCI的A股是230只,但因为停牌因素,所以减少了一些。


监管不断出台新规改进停牌乱象

2016年,沪深交易所同步出台新规,规范上市公司停复牌行为,证监会也修改了《关于加强与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相关股票异常交易监管的暂行规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若干问题的规定》等规范性文件。

上周五,证监会也在例行发布会上再次对停牌表态。证监会称,去年沪深两市日均停牌226家,同比下降二成,停牌时间大幅缩短,超过90%的重大资产重组停牌时间控制在3个月内,基本稳定市场预期。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常德鹏表示,将不断完善上市公司停复牌制度,强化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停复牌的一线监管,在保障停复牌功能顺畅发挥的同时,引导上市公司审慎行使停牌权利,维护市场交易的连续性和流动性。

沪港深基金的“荣耀”半年:近半拥抱腾讯

似乎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腾讯控股(0700.HK)的上涨之势。

自7月20日突破300港元股价大关以来,腾讯控股不断延续向上之势,7月27日,其股价再度大涨2.46%冲至308.40港元,再创历史新高。这背后,重仓腾讯控股的一众沪港深基金也因此赚得盆满钵盈。

然而,沪港深基金业绩分化的现象依然严重,甚至进一步加剧,首尾差异已经超过了50%,而这背后很大原因在于,“风格漂移”的情况仍然存在。尤其对于新规前发行的这批老沪港深基金而言,究竟是否“名副其实”,更需要投资者从仓位高低和重仓股情况来把握。


减持腾讯已开始

记者统计了名字中带有“沪港深”、“沪港通”、“港股通”等相关字样的67只沪港深相关基金今年二季报的重仓持股情况,其中,有30只基金重仓持有腾讯控股,合计持股市值达26.82亿元,腾讯控股也无悬念地蝉联沪港深基金第一大重仓股之位。

沪上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大家对腾讯的看好态度是比较一致的,虽然股价一路攀升,但从腾讯的业绩表现来看,确实能支撑其股价的上涨,不过在这个价位继续加仓的人很少。”


从持仓变动来看,确实存在上述基金经理提到的情况,二季度选择加仓腾讯控股的仅有嘉实沪港深精选一只,共加仓了50万股;此外,有8只基金属于新进,其中嘉实沪港深回报买入了65万股,其余7只合计买入39.65万股。

而减持方面,包括工银瑞信沪港深、广发沪港深新机遇、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在内的多只基金二季度都对腾讯控股进行了部分减仓,减持数量在43万股到68万股之间。

上述沪上基金经理表示,“毕竟腾讯的股价已经涨了很多,基金经理可能会出于落袋为安的考虑减持,也可能由于控制仓位而减持。”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沪港深基金取得不错收益的同时,赎回的情况却愈发明显,今年二季度有近8成基金遭遇净赎回。

根据天相投顾数据显示,景顺沪港深精选在二季度净赎回份额达到10.27亿份,赎回比例高达15.16%,是遭遇净赎回份额最多的一只沪港深基金。

对此,深圳一位沪港深基金经理表示,“由于相关基金的收益也水涨船高,因此可能刺激了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基金兑现收益。“


不过,并非所有绩优基金都遭遇了净赎回。部分业绩涨幅居于前列的基金在二季度就受到了资金的继续追捧,展现了强大的吸金能力。

例如,嘉实沪港深精选获得了7.73亿份净申购、东方红沪港深获得3.05亿份净申购、广发沪港深精选获得1.9亿份净申购,净申购份额居于前列。


名不副实?

受益于重仓个股的良好走势,不少沪港深基金都取得了可观的收益。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上述67只基金中有65只今年以来取得正收益,整体平均涨幅为13.54%。但这一涨幅远低于同期恒生指数23.36%的涨幅,这背后在于不同沪港深基金的收益分化。


具体来看,有18只沪港深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在20%以上,11只跑赢恒生指数。其中,表现最突出的东方红睿华沪港深,今年以来净值涨幅高达32.18%;紧随其后的是东方红沪港深和嘉实沪港深精选,涨幅分别为31.46%和31.05%。此外,广发沪港深新起点和东方红睿轩沪港深的涨幅均在30%左右。

而净值涨幅在10%以下的基金多达25只,其中业绩排名垫底的分别为宝盈医疗健康沪港深和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基金,这两只基金是仅有的两只取得负收益的基金,净值跌幅分别为-8.06%和-20.38%。

从上述两只基金的重仓股情况来看,属于典型的“风格漂移”型沪港深产品,重仓股清一色全为沪深股票,难觅一只港股。


今年6月,监管层正式下发港股通新规,旨在对一些“风格漂移”的所谓沪港深基金进行监管,但对于原有的沪港深基金而言,只需在基金合同中新增风险提示即可,因此7月以来已经有多只基金批量修改基金合同。例如前述宝盈国家安全战略沪港深就于7月12日在基金合同中新增了特别风险揭示,表示“存在不对港股进行投资的可能”。

对此,北京一位基金分析人士指出,“若投资者想通过沪港深基金投资港股,必须要去研究这些基金的季报,因为对于老沪港深基金而言,只要修改了合同还是可以不投资港股的。有些基金公司当时纯粹是用沪港深这个名号发产品,港股投研实力不足,最终压根没有投港股,因此对于新规前发行的这批老沪港深产品要认清楚。”


事实上,即便是在沪港深基金领域布局最卖力的前海开源基金公司,也存在部分沪港深基金“名不副实”的情况。

对比前海开源旗下的一系列沪港深产品来看,真正布局港股市场的基金普遍仓位较高,且业绩表现均不错,例如今年二季末有6只前海开源沪港深基金仓位在90%以上,其中仓位高达94.7%的前海开源沪港深蓝筹今年以来业绩涨幅达到24.31%,前十大重仓股均为港股,属于真真切切的沪港深基金。

但与此同时,前海开源还有7只沪港深产品仓位在50%以下,包括前海开源沪港深新硬件A、前海开源沪港深核心资源A等,这两只的前十大重仓均全为沪深股票,并无对港股的投资,今年以来净值涨幅仅为3.21%和4.42%。

当然,即便是百分百重仓了港股市场的纯沪港深基金,同样存在业绩不佳的情况,而这背后更考验的是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和所在基金公司的综合投资能力。


【AI让芯片业洗牌】苹果、微软和谷歌挤入赛道,英特尔、英伟达、高通、AMD几家欢乐几家愁

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加上移动端的比例大幅增加,这些因素都在改写半导体行业的“社会等级”。这种秩序的重组,观察起来将十分有趣。


在这一新的社会秩序中,新的工作方式(比如AI)正在迫使客户设计自己的处理器。半导体行业占统治地位的公司(比如英特尔)的统治力可能会被削弱。


ARM成为数据数据中心。旧的挑战者,比如AMD,将基于GPU宣告回归,虽然这是英伟达统治的领域。此外,不要忘记物联网,这是另一个市场趋势,可能会为高通带来巨大利益。


英特尔的CEO Brian Krzanich 在公司第二季度的强势表现后总结道:“在我们的各个业务线上,我们继续看到了激烈的竞争。这是我们参与的有吸引力的市场的真相。竞争让我们更强大,我们也为此做好了准备”,他说。


让我们来看看正在发生什么:


  • 苹果、微软和谷歌都在开发自己的芯片,以应对人工智能和其他的工作需要。其目标是在不用前往云端寻找答案的前提下处理算法。在向英特尔及英伟达等巨头挑战的新兴 AI 芯片产业中,谷歌和微软的尝试最引人瞩目,苹果的努力也不容忽视。苹果多年来为其移动设备设计专属的处理器,同时外界普遍认为他们正在研发一款芯片以加强苹果手机的人工智能应用。


  • 无数初创公司都在尝试研发自己的深度学习芯片,例如参与 TPU 研发的前谷歌工程师创立的 Groq。“如英特尔和英伟达这样的企业始终在推销他们一直在售的产品”,专注于半导体产业分析的 Linley Group 的创立者 Linley Gwennap 这样认为:“但是这些领先的云计算公司及初创企业在研发方面进展迅速,因为他们同时看到了他们自身计算中心和广阔市场中的需求”。


  • 大数据和AI工作流以及高性能计算和分析越来越多地围绕GPU 展开。这一趋势已经让英伟达成为关键的企业玩家,同时也为AMD带来了新生。英伟达的股票疯狂上涨。


  • 英特尔正在从PC转向数据中心和物联网。事实上,英特尔以其CPU而闻名,但也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芯片巨头购买的Altera让它拥有了可编程的定制处理器。这些可编程芯片也用于AI和其他新颖的工作流中。英特尔处理器在许多情况下也为云提供商提供支持,但英特尔遭到的冲击肯定是最大的。


  • 高通过去的几个月过得并不顺心。因为受到苹果和其他公司的诉讼,其授权模式受到抨击。就在几年前,高通经常被视为下一个英特尔。高通在移动设备方面占主导地位,并拥有自动驾驶和服务器业。


  • AMD可以看成是制衡英特尔和英伟达的力量。数据中心喜欢二级供应商,AMD有着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AMD的在台式机和服务器上的努力也可能会影响到英特尔。


  • ARM 在手机端成名,但是它也可能会成为服务器提供商的威胁。ARM是大多数主要手机处理器的知识产权所有者,在物联网领域,它也有可能会成为主要的玩家。


我们可以继续列举更多,但是趋势已经十分清晰:英特尔和高通曾经的统治的世界已经被AI、分析、大数据和新的工作任务需求分解。处理器的世界秩序现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AI驱动的处理器竞争激烈,半导体的世界秩序正在被颠覆


 以下是对几家主要公司的观察:

 

1. 英伟达



不管需要处理的任务如何变化,这家公司的基础最为稳固。 英伟达很早就看到了GPU在数据中心的潜力,并进行了一些大的企业级的投注。不管 Nvidia GPU是用于云计算还是数据中心,这家公司都已经做了很好的卡位。


2. AMD

这家公司第二季度实现了稳固的增长,但是利润甚微。AMD的CEO Lisa Su 在讲话时,谈到了价值市场,这是AMD传统的领地。但是她花了很多的时间在谈论数据中心的潜力:

 

我们在GPU计算和 Radeon Instinct 的投入正在持续蓄能。6月,我们推出了第一个基于Vega的Radeon Instinct数据中心产品。这些新的GPU加速器将会显著地提升性能和效率,并且降低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工作的部署难度。我们还展示了由AMD的EPYC SoC和4款Radeon Instinct MI25加速器驱动的服务器,它们共同提供100 teraflops的突破性表现。


Su补充说,服务器制造商,承包制造商和云提供商对EPYC有很高的兴趣。竞争的点在于:英特尔和英伟达有规模和定价能力,更有竞争力的AMD越有可能会有更大的玩家的回应。Su说AMD依然充满信心。


“显然,我们将会继续看到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市场,有人会说,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已经有一点的回落。但是我们队自己的产品感觉良好并不是因为今天它表现很好,而是看到了它们在接下来18-24个月中,它们会处于什么地位。所以我们将非常重视确保我们在产品信息上保持领先。”


为什么AMD重要?强大的AMD意味着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市场的强大二级供应商。竞争会降低成本。



3. 高通



虽然重点是移动设备,但请不要忘记,高通将通过收购将恩智浦投入使用。而这一现实意味着高通将成为一个物联网和连网的汽车玩家。毫不奇怪地,英特尔也在关注这些市场。 对恩智浦的收购预计将在2017年底之前完成,这将为高通公司提供约300亿美元的年收入和一些新的市场。高通与恩智浦的结合将成为物联网市场的一股力量。换句话说,高通的足迹将远远超出无线,Snapdragon和即将到来的5G转型。此外,高通预计到今年年底将为数据中心运送处理器。


3. 英特尔


关于英特尔的未来会走向何方的辩论正在进行中。英特尔在数据中心拥有主导地位,并具有一些具有潜力的新市场,但转向并行计算和物联网可能会遭遇困难。 因为受到Nvidia,AMD和ARM的竞争压力,Jefferies分析师Mark Lipacis本月早些时候降级了英特尔股票评级。英特尔买下Mobileye,其真正的目的可能是要挫败英特尔的汽车与云端和数据中心连接的努力。

 

Lipacis 说:“我们认为计算正面临向平行模式的构造转变。我们的现场调查显示,英特尔的至强/至强PHI平台在新的并行工作任务下与英伟达相比处于不利地位,我们预计在传统工作任务中,Cavium 的 ThunderX 和 AMD 的EPYC也会抢占市场份额。”

就其本身而言,英特尔正在尽其所能证明怀疑者是错误的。英特尔第二季度报告显示,数据中心集团营收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9%,物联网销售额为7.2亿美元,同比增长26%。


英特尔拥有的一张外卡是:无论处理器制造商获得哪些收益,英特尔的制造技术都可以变成现金流。

Lipacis认为,微软对数据中心ARM的支持是一个分水岭,英特尔将因面临多个竞争对手而失去一些数据中心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