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价格暴涨巨头垄断 这4人瓜分了全球60%的钴矿!

伴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消费量的飙升,钴的消费量在过去两年间呈几何级增长,钴属于小品种,总量不大,流动性差,比较集中,很容易被操控。

目前全球60%的钴产量掌握在这4个人手里,分别是嘉能可现任掌舵者伊凡·格拉森伯格、洛阳钼业(6.740, 0.16, 2.43%)(03993)董事长李朝春、欧亚资源董事长Alexander MACHKEVITCH、金川集团(02362)董事长王永前。

一、钴军突起

基于全球未来电动汽车确定性的爆发,目前市场上的钴资源已一钴难求。据中国有色金属网统计,2017年初以来,钴的价格涨幅最高达到75%;截至2017年10月30日,国内钴市场均价为446333元/吨,较去年初上涨64.80%。

目前全球已探明的钴资源储量共计500万吨,其中65%分布在非洲刚果,其余35%分布在世界其它地区。

500万吨中,储量第一位的是全球综合性的矿业巨头嘉能可,它的钴储量为250万吨。

第二位的是洛阳钼业,为铜、钼、钴等综合性大型资源供应商,其中钴资源储量为56万吨。

第三位的是金川国际,钴资源储量为45万吨(权益储量37万吨)。

二、寡头垄断

钴矿目前全球年产量大概10万吨,其中嘉能可2.8万吨,洛钼1.6万吨,欧亚资源0.7万吨,三家占比50%。

金川国际钴矿投产后每年能有1万吨产量,这意味着寡头产量占比可能持续提升至60%左右,未来钴的定价权全系于这4家企业及其掌舵者身上。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生产及交易巨头,嘉能可控制全球钴矿市场约30%产量,是全球最大的钴矿生产商。

2016年全年共产钴原料28300吨,占全球钴矿总产量的23%。有分析称,钴价每上升1美元,嘉能可就获得5500万美元的收益。

据了解,嘉能可钴矿的主要产能来自于非洲铜钴矿项目及两个镍钴项目。

其中,刚果(金)的Mutanda铜钴矿资源禀赋优异,储量大、品位高,是旗下最大钴矿且处于产能上升期,2015年钴产量16500吨,2016年1季度产量为4900吨,同比增长88%。Katanga铜钴矿品位也超过0.5%,资源禀赋条件好。两个镍钴项目钴产出稳定。

嘉能可国际化进入方式转变以兼并收购为主。近年来,嘉能可通过纵向和横向的并购投资,企业规模与产品种类不断扩大,有效实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不断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2013年,嘉能可完成对矿业巨头斯特拉塔(Xstrata)的并购,新公司的名称为嘉能可斯特拉塔,是全球最大的钴原料供应商。

2017年2月13日,嘉能可购买了Fleurette集团所持有31%的MUtanda Mining Sarl股权,以及该集团所持有的10.25%的Katanga Mining Limited股权。这意味着,嘉能可目前拥有Mutanda100%股权以及Katanga约86.33%股权,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身对全球钴资源的控制。

未来嘉能可是否愿意增产将成为决定钴金属供给的重要因素。

中国的洛阳钼业也是钴开发商之一。2016年,洛阳钼业斥资26.5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矿业巨头自由港麦克米伦公司位于刚果(金)的Tenke Fungurume铜钴矿56%股权,拥有了Tenke Fungurume矿区的开采权。

据悉,Tenke Fungurume矿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矿石品味最高的铜钴矿之一,全球市场占有率约为16%。

相关数据显示,Tenke拥有超过2800万吨铜和300万吨钴的资源量,2016年Tenke矿生产钴金属1.45万吨,居世界第二,洛阳钼业也因为钴价暴涨,迎来了新的行情。

欧亚资源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多元化自然资源集团,除了拥有Mukondo Mountain铜钴矿,控股的Camrose还拥有包括Kolwezi Tailings、Africo项目和Comide项目等几个中小铜钴矿,目前产能约6千多吨左右。

欧亚资源集团这几年的产量都很不稳定,始终维持在几千吨左右。

欧亚正在新建设的RTR项目为一尾矿项目,尾矿中拥有160万吨铜和36万吨钴资源量,铜和钴的品位分别为1.5%和0.3%。

如果RTR建设顺利,预计2018年底可以顺利投产,介时,RTR项目将拥有7万吨铜和1.4万吨钴的年产能力,将弥补一些嘉能可小矿停产造成的钴缺口。

金川国际是一家以铜、钴矿产品的开发与经营的全球供应商,是金川集团的上市子公司。

核心资产位于刚果(金)和赞比亚,拥有高品质的铜、钴的4家矿区共8座矿山,拥有铜资源储量450万吨,钴金属储量45万吨(其中权益储量37万吨)。

从公司公开信息发现,公司目前具有年产8万吨的铜与1万吨钴的生产能力,基于几个矿山的技术改造新增产能生产线都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预计下半年开始公司的产量将开始放量。

三、供需缺口大,钴价后续看涨

就全球市场而言,目前对钴的需求量依然巨大。据商品咨询公司CRU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对钴的供需缺口可能在900吨左右。

全球2020年新能源汽车三元电池对钴需求将达到3.56万吨金属当量,相比2015年增长10倍,整个钴的需求量将达到15万吨左右。

在过去的几年里,钴的传统供应商嘉能可、欧亚资源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产和减产现象。

此外,受童工事件影响以及挖掘条件限制,占全球钴供应50%的刚果金也关停手工矿,导致钴供应减少约1万吨。

据安信证券分析表示,2017-2018年全球钴矿产量回升速度有限,主要是现有主要矿山产能释放基本结束,加上未来新增矿山产能有限,以及目前主要钴矿企业“惜售”现象将加剧钴矿供给瓶颈。

能可对钴的供给有最大的话语权,不过嘉能可在2017年的生产指导中,铜、镍的产量均无明显变化,预计钴产量也将保持稳定。

预计,全球钴金属供给保持微幅变动,供给平衡在需求增长的推动下向紧缺发展,钴价后续看涨。



韩国将支持“正常”数字货币交易

韩国金融监督院(FSS)负责人Choe Heung-sik今日表示,对于数字货币的“正常交易”,韩国政府将予以支持。

Choe近期和来自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人士举行了会谈,他在会谈时也提到,如果数字货币投资者进行的是“正常交易”,韩国政府将会支持。

在年初韩国对数字货币交易的接连打压之下,报道称当地银行已不乐意为数字货币交易活动开设虚拟账户。不过Choe表示,韩国政府将会鼓励银行与数字货币交易所之间的交易与合作。

这和一个月前韩国政府的态度截然相反。1月11日,韩国司法部长朴相基称正筹备禁止数字加密货币交易所的相关法案,消息一出,数字货币全线暴跌。这立刻激怒了韩国不少“炒币”人士,在不到一周内有超过20万网民在网上请愿反对禁令。

面对汹涌的民意,韩国政府当时,对于关闭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提议,将在充分讨论之后再作决定。

到了上月底,韩国政府态度继续软化。韩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金东渊表示,韩国政府并没有关停数字货币交易的计划。“并没有禁止或压制数字货币市场的意向,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对交易所进行监管。”

虽然明确了不会关停数字货币交易,但韩国的确需要在该领域加快监管的实施。韩国的币圈投资者众多,4%的韩国公民都参与到了数字货币交易中,每天以韩元做结算的比特币交易量占全球约10-20%。


1月31日,韩国正式施行虚拟货币交易实名制,但除了Upbit、Bittsum、Coin One和Cobit几个平台之外,其他交易所均未获得银行提供的虚拟账户。


如果交易所不能使用虚拟账户,则该交易所的用户将无法用韩元入金、无法顺利地交易虚拟货币。


据CoinMarketCap平台报价,目前数字货币大多上涨。比特币在过去24小时的涨幅为6.5%,报11575美元,较1月低点几乎翻倍;以太币上涨0.59%至950美元;莱特币涨近9%至242美元。


OPEC称市场再平衡加速实现 油价持续走高

在经历上半月的持续下行之后,国际油价在过去一周重拾涨势。


截至目前WTI油价上涨0.45%,报61.83美元/桶,今日最高涨至62.64美元/桶,创两周新高;布伦特原油今日最高也涨至65.68美元/桶。

在油价本轮涨势背后,依然透露着产油国支持的力量。彭博今日援引知情人士称,OPEC与非OPEC联合技术委员会认为,原油供应的过剩正在以更快的速度缓解,市场的再平衡有望在今年二季度或者三季度就能实现。


在昨日,OPEC秘书长Mohammad Barkindo在日内瓦也提到,OPEC与合作伙伴就削减产量仍在共同努力,市场的再平衡获得了“巨大动能”。同日,阿联酋能源部长Suhail Al Mazrouei称,OPEC、俄罗斯以及其他产油国需求将合作延续到今年底。


Price Futures Group分析师Phil Flynn认为,对于OPEC来说,他们依然有意愿缩减油市供应,“OPEC的承诺以及当前的供应情况和强劲需求,将让市场得到良好的支撑。”


在全球原油供应上,国际能源署(IEA)在2月原油市场报告中称,世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的原油库存仅比五年均值高出5200万桶,较一年前的2.64亿桶大幅减少。报告称:


供应过剩如此显著缩小,减产协议取得成功近在咫尺。

\

部分分析师甚至更加乐观。据原油资讯网站oilprice.com报道,花旗和高盛均认为,全球原油供应过剩很可能已经完全消除,意味着OPEC苦苦追寻的油市再平衡已经实现。

索罗斯爱上区块链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成苹果第四大股东


中国除夕,辞旧迎新之际,“股神”巴菲特公布其最新持仓情况。这或许给各位朋友狗年的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根据美国相关法规,管理股票资产超过1亿美元的基金经理人,必须在每一季度末之后的45天内公布一份名为“13F表格”的文件,披露在过去一个季度内的持仓情况。


就在刚刚,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递交了自己的清单。那么,包括巴菲特在内的华尔街大鳄都买了些啥股票?让小编一一为你揭晓。


巴菲特又买苹果了!


持仓文件显示,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去年四季度大幅买入苹果公司股份,新买入3124万股后,“股神”手握的苹果公司股票已经高达1.65亿股,去年末价值近280亿美元。


虽然口口声声说对新科技股并不熟悉,但这已经不是巴菲特第一次大手笔买入苹果的股票了。去年三季度,他刚刚增持苹果公司390万股的股票。


在这份持仓文件被披露后,苹果股价在盘后交易中小幅上扬。巴菲特参与投资的这段时间,苹果股价虽然算不上亮眼,但也能说是稳扎稳打。


目前,苹果公司的大股东普遍来自大型机构,伯克希尔已经跃升成为第四大股东。

那么,其他华尔街大鳄对于苹果又是什么态度呢?可以说差异相当大。


瑞穗证券美国公司增持超过20万股,增持幅度超过1300%。Maverick资本公司的增持幅度为181%。但Capital Analysts等机构选择减持苹果股份,而Girard证券公司等业者甚至全数出清。


医药板块进入“股神”法眼,索罗斯爱上区块链


综合说来,巴菲特去年四季度的持仓变动如下:


新进一家以色列知名制药企业TEVA,买入1888万股,该公司股价在美股盘后交易中飙升超过8%。

增持的股票有:苹果、美国合众银行、纽约梅隆银行、孟山都。


抛售的股票有:富国银行、通用汽车。大幅抛售IBM。


其他华尔街大鳄也展现出对不同板块的偏好。


索罗斯清仓亚马逊、WPX能源公司,新买入247万股OverStock,这是一家在线购物平台涉足区块链项目。


鲍尔森买入200万股电信业者CenturyLink、80万股21世纪福克斯;抛售生技股Shire。


潘兴广场资本管理公司增持糖果生产商亿滋国际和运动品生产商耐克。


摩尔资本管理买入超过152万股微软股票以及5万股脸谱网,抛售8万股亚马逊及7.5万股VISA。


Point72资产管理买入时代华纳、21世纪福克斯及亚马逊,抛售脸谱网及杜邦。


绿光资本新买入海上钻井承包商Ensco、时代华纳及推特,抛售通用汽车。


老虎全球管理 增持脸谱网、字母表公司,抛售亚马逊、微软。


外资看好哪些中概股?


来自HoldingsChannel网站的数据显示,不少得以分享中国经济结构性变化的股票获得机构青睐。举几个例子:


中国人寿保险:

摩尔资本管理在去年四季度买进了70万股,总持仓达到210万股。高盛、花旗、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及贝莱德等国际知名机构均对其有持股。

新浪:

摩尔资本新买入16.75万股,花旗集团期末持股增至8.7万股。安联资产管理及瑞银资产管理美国公司等均不同程度增持。

阿里巴巴:

至少有40家机构对其持股翻倍,大手笔增持也不在少数。瑞银财富美国公司增持了超过50万股,花旗集团增持了超过18万股。

趣店:

老虎全球管理新买入33万股,贝莱德、高盛集团均有持股。

新东方:

去年四季度,七家机构增持幅度超过100%。老虎全球基金增持61.8万股,总持仓达到287万股。摩根大通增持41.8万股。

投行:美元/日元前景展望

周一(2月19日)亚市早盘,美元/日元震荡下跌,最低触及106.14。上周,美元/日元一路下挫,技术面来看下一支撑在105.00,然后是去年11月10日低位104.95。


消息面:日本政府正式提名黑田东彦出任下一个5年的任期。这意味着日本超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下去。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Taro Aso)此前表示,目前没有必要干预汇市,这实际上是对近期汇市走势的支持。


针对日元的后市前景,且看投行的最新观点……


荷兰国际集团表示,汇价继续下滑屡破新低,而且似乎正朝着100关口(这也是该行的年底目标)的方向发展。


野村证券指出,目前日元面临的市场环境与数十年前显著不同,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导致货币政策分化进一步扩大,中期内将利好日元交叉盘。


与此同时,当前周期的财政刺激政策将提升市场不确定性,令日元交叉盘更显震荡。


日本政府正式提名黑田东彦出任下一个5年任期,并提名支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学家田部昌澄担任他的两位副手之一,这可能是日本央行不会急于收缩其大规模刺激的一个迹象。


高盛称,日本政府再次任命黑田东彦为日本央行行长以及提名“再通胀学派”经济学家若田部昌澄为副行长,是政府释放的一个强有力信号,意味着其将继续实施当前包括收益率曲线控制在内的货币宽松政策。


不过巴克莱则认为,市场长期以来对日元作为避险货币的看法在近期受到挑战;市场仓位预示着美元兑日元(106.15, -0.1300, -0.12%)或有下行风险。


银华基金薄官辉:全球经济复苏 资本市场迎来新机会

2017年11月上证指数从3450点调整以来,证券市场走势比较纠结,担心的问题除了不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去杆杠”力度推升利率到什么程度外,还担心经济复苏动力的持续性的问题,并在这个问题上延伸出了到底是中国带动全球复苏还是美国带动全球复苏的问题。


个人认为,中国供给侧改革推动全球结束了大宗商品连续两年的持续下跌,避免全球经济滑入通缩的泥潭,是此轮经济复苏的第一发动机。


2014和2015年,以石油为代表的全球大宗商品持续下跌,虽然有各国货币政策的持续刺激,但是见效甚微并且高杠杆的后遗症开始逐渐显现。2016年中国“去产能”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登上历史舞台,以煤炭为例,2016年中国推动煤炭企业实施276个工作日,降低产量,减少供给;同时当年关停煤炭产能大约2.9亿吨。2017年继续推动煤炭行业去产能2亿吨以上,而且预计2018年还将继续去掉部分产能。


这些措施的执行逆转了煤炭价格下跌的趋势,并快速推动煤炭价格恢复到合理价格水平,配合地产去库存的措施提升了整个社会的需求,将煤炭价格稳定在目前水平上。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钢铁等行业上。中国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升和需求扩张,带动了全球能源价格和材料价格的止跌回升,提升了全球的总需求,避免了全球经济滑入通缩的恶果,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回升注入了第一波动力,全球经济正向循环开始。


欧美经济复苏正在接棒中国,成为全球复苏的第二波动力。先看欧洲,欧元区制造业PMI持续改善,12月创历史新高达60.6;GDP同比增速逐步抬升,并于3季度创近7年新高达2.6%。而美国复苏的步伐更稳固,从 2014年以来,劳动参与率稳定在63%,但是失业率已经从2014年的6.6%降低到目前的4%,而且劳动者的收入始终保持了较好的增速,居民收入的提高成为美国经济复苏最强劲的动力,而美联储的连续四次加息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美国复苏的成色。因此我们对欧美经济复苏接力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充满信心。


全球经济复苏持续,给2018年的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动力,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机会。首先,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将充分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带来的外需扩张,出口相关行业存在超预期的可能,相关行业上市公司最值得关注。


全球经济复苏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果在2017年上半年已经显现,2017年上半年,出口对GDP的贡献达到0.26个百分点,而2016年上半年却是-0.7个百分点。因为2017年国内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趋势强,经济内生动力也比较足,外需的贡献没有被重视,但是随着欧美经济增速逐渐被调高,出口部门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在2018年可能更大,而且对相关上市公司的带动可能超预期。


其次,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增强国际定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2016-2017年,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带动了煤炭、钢铁等价格上涨,助推全球定价产品价格上涨。而展望2018年,个人认为欧美经济复苏将再次强化石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定价产品的需求,助推这些产品的价格走高。以石油为例,石油是当今社会最基础的原材料和能源,可以说是“周期之母”,石油价格的上涨将激活整个产业链的投资和消费。中国国内相关有色和能源公司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受益。



最后,在全球复苏的过程中,中国优势企业正在享受融入全球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四十年中,中国的优势企业已经成长起来,不仅在国内竞争中胜出,而且拥有全球的竞争力。比如以海尔、美的、格力为代表的家电企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收购美国和日本家电企业,全球扩张输出产品、品牌和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中国产业链配套的完善,中国的高端制造业达到有全球竞争力的时间越来越短,比如融入苹果产业链的公司 ,他们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就走过了家电企业四十年所走过的道路,快速成长为全球制造的主角。


2018年中国将正式加入MSCI,虽然这些优秀制造业、消费品企业的价值经过了沪(深)港资金的部分重估,但是目前这些企业的估值仍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成长性,估值从PE来看仍然低于欧美市场的同类企业。我相信,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通过MSCI进入国内的资金将在考虑成长性的基础上给这些优势的企业再次定价。


比特币疯狂史:已成很low的市场 屡禁不止谁在背后?

过去的一年,对币圈这个围城内的人来说波涛汹涌,币圈外的看客却深觉波谲云诡。


“币圈一日,人间一年,”在一个加密货币投资群中,有人如此感慨道。


在过去的一年中,以中国为首的部分主要国家对比特币收缩监管,特别是中国监管者,直接砍断比特币交易所的源头,并打击场外交易;ICO(代币首次发行)年中突然潮起,一份草草写就的白皮书即可融资上亿元资金,对区块链一知半解的投机客涌入,而中国央行手起刀落,将ICO列为违法违规行为;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等传统交易场所对其甘之如醴,年底顺利推出比特币期货;但同样是年底,中国央行开始着手逐步清退比特币的生产线——深山中的矿场,大有为中国摘下“比特币挖矿第一大国”帽子之意。


而比特币价格,从年初高位8000元左右,到央行出手监管后跌至5000元,此后在没有任何实质性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暴涨到近2万美元(对,这里的货币单位是美元),一时间“一币一别墅”的说法甚嚣尘上,然而好景不长,比特币在年末又跌回了9000美元上下。


2017疯狂史


“从来没有在一年间见过这样的走势,也从来没有短期内经历这么多风波,”一位比特币及各类虚拟货币投资者表示。


他表示,印象中在2017年之前,比特币只有过两次剧烈波动。一次是中国央行在2013年12月联合五部委发布“289文”,把比特币定性为商品,不能用作支付手段,并把所有的金融体系和比特币划清界限,这对比特币影响很大,因为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不能再为比特币公司提供支持,所以震荡很大,价格一路下跌,接下来两年都是“熊市”。


另外一次则是币圈所谓“门头沟事件”——2014年2月当时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运营商Mt.Gox 宣布其交易平台的85万个比特币被盗一空。


2017年,是无法用只言片语解释的。


让我们回顾一下加密数字货币在过去的一年经历了什么:


2017年初,比特币暴涨至8000元人民币以上,1月6日,央行约谈京沪三大比特币交易所,要求自查并清理整顿。之后又进行了现场检查,剑指违规开展融资融币业务、未建立反洗钱内控制度等问题。


1月底2月初,各家交易所被要求收取交易费抑制投机,并暂停提币,成交量暴跌九成以上,中国开始让出比特币全球第一大市场,被日本超越。


3月,美国证交会拒绝首个比特币ETF上市申请,原因是其市场缺乏监管,且存在被操纵的可能性。


6月开始,韩国Bithumb交易所被盗,后来日本Coincheck交易所再次上演悲剧,比特币存储安全引起关注。


7月,比特币扩容之战愈演愈烈,价格随之震荡不止,比特大陆领衔的比特币现金BCC开始挖矿,自成门派。


8月,各类区块链创业公司横空出世,通过发行代币的方式融资,甚至出现了币圈名人李笑来没有白皮书却融资2亿美元的神话。当月下旬,上海工商部门叫停了一场沸反盈天的币圈峰会,这也是监管部门第一次介入ICO。


9月4日,谁也没想到央行如此坚决地叫停ICO,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称“ICO是非法公开融资行为”,并勒令各平台立即停止。各家平台开始退款,但具体如何定价引起了平台与购买者的多起踩踏事故。


9月14日,上海监管部门口头下令关停比特币交易平台,9月底全部停止交易,随后北京交易平台也宣布10月关停交易。


9月底,韩国效仿中国,全面禁止ICO,并严密监控虚拟货币交易。


10月,迅雷发行玩客币,后又更名为“链克”,在美股价大涨,但后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指为“变相ICO”。


10月底,在国内关闭交易所的火币网和OKCoin币行转身布局海外业务和场外交易。与此同时,国内部分交易者将目光转向香港和海外以实现监管套利。


12月,美国最大期权交易市场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在10日推出比特币期货产品,18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也推出此项期货。币圈开始宣扬收到主流金融系统认可。


11月到2018年1月,中国监管部门着手清退比特币挖矿业务,挖矿总量占据全球80%的中国,即将迎来一场新的风雨。


随着政策而波动的币价更是让人间充斥着悲喜故事。有人早年投资矿场,财务自由后功成身退;有人通过早期持有比特币买卖实现一夜暴富,反而转身成为比特币底层技术区块链的信徒;有人卖掉一线城市的房子,高位买入,不幸遇上价格拦腰折断。


从整改到叫停,中间经历了什么?


9月4日央行叫停ICO到9月中旬各家交易所接到监管通知暂停比特币交易,中间的10天左右非常微妙,对比特币的未来命运,存在着两种看法。一种是类似于ICO一样从中国“清理”出去,另一种,则坚信央行还是会以对待“商品”而非货币、资产的态度对待比特币,还有生存土壤。


9月10日,一位北京交易所的高管表示:“我们从年初开始,就有央行人员进驻现场检查,现在都半年多了。量化交易取消了,交易费用开始收取了,反洗钱制度嵌入了,KYC(认识你的用户)也做好了,都是按照监管要求照办的。如果要叫停我们,何必之前跟我们来回斡旋这么多次呢?关掉我们,只会让监管更不了解比特币的交易者,适得其反。”


这位高管坚持认为,监管部门的枪口只对ICO和比特币之外的“山寨币”,但从5天后的结果来看,他可能过度自信了。


“之所以年初到现在才关停交易所,是因为我们监管部门也存在疑虑和困惑。与ICO不同,我们难以将比特币交易定义为非法行为,事实上世界主流国家都没有这么绝对。但是虚拟货币价格快速上涨、波动剧烈,市场风险不断集聚,特别是以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为支持的违法犯罪活动层出不穷,潜藏较大金融和社会风险,所以才下决心关停交易所,”一位在东部沿海省市从事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的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表示,后来wannacry病毒出现并勒索比特币,还有一些国家和组织利用比特币从事暗黑活动,这些负面事件对监管部门的施策也有一定影响。


某些个人和组织持有比特币或通过比特币洗钱,的确让政府头疼。


去年维基解密创始人阿桑奇声称,他的公司自2010年开始投资比特币,6年间赚取了高达500倍的回报,而这一切要感谢美国政府。事实上,2011年,阿桑奇领导的“维基解密”宣布接受比特币作为捐款币种,使得这种原本小圈子内使用的虚拟货币第一次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当时的比特币价格,也就是1万个币买2份披萨。


更有甚者,通过比特币进行毒品交易。2015年2月,美国纽约当地法院判定,“丝绸之路”(Silk Road)网站允许买卖双方匿名交易大麻、致幻剂、兴奋剂等各种违禁药品,交易额超过两亿美元。“丝绸之路”被检方认为是一个黑市交易网络,创建于2011年初,利用的是黑暗网络匿名的特点,以及数字货币——比特币。


关停交易所并不意味着比特币在中国的历史就此终结。这个产业比想象中要庞大。


除了矿场和交易所,比特币行业也衍生了很多暴利的“送水”工种:在国内外交易所币价不对称时出现了倒卖套利的“搬砖工”;在国内交易所被关,出现了代人开海外账户交易的工种;在ICO国内被禁时,出现了帮国内投机者在海外购买各类数字货币的“代购员”。


利益相关方多了,就意味着清理绝非一朝一日之功。


10月底,随着中国最大的两家比特币交易所火币网和OKCoin币行暂停交易,数字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似乎偃旗息鼓。但眼看着比特币价格冲上7500美元,投机者们坐不住了。


一位国内比特币交易所管理人员表示,内地人想做场内交易,主要是通过一些香港交易所这个灰色地带去做,比如Bitfinex和OKEX。并且,香港部分交易所还可以人民币充值,“有很多注册在香港的平台的身份认证形同虚设,很多内地投资者通过香港平台进行场内交易,近期尤为火爆。”


不仅仅是比特币,其他ICO币种也可以由“国际搬运工”帮忙购买,通过微信群和QQ群寻找国内客户,投资后将收益分配给投资者,收取中间费用。一位“搬运工”拍着胸脯保证,“我的项目都是靠谱的区块链好项目,‘上车’之后必能翻倍。”


场外交易也并未停止,反而在关停场内交易后日益红火。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去年10月27日出炉的《比特币场外交易检测报告》,从交易规模可以发现,场外交易正是因为中国监管层的介入而开始“大爆发”的。2017年2月以前,BTC-CNY(比特币兑人民币)场外交易额相对较小。随着2月初国内主要比特币交易平台禁止提币,交易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自2017年6月国内主要交易平台开放提币以来,交易规模明显减少。随着9月初国内ICO和比特币交易的业务清理,场外交易再一次繁荣。从LocalBitcoin及Paxful两家海外平台交易数据来看,BTC-CNY场外交易量占其比特币场外交易总量的份额瞬间从5%左右上升至20%左右。


但恐怕这种“钻空子”行为也难以持久。中国《金融时报》近日报道称,针对境内外ICO和虚拟货币交易,中国监管部门将采取一些列监管措施,包括取缔相关商业存在,取缔、处置境内外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等。

比特币的基本面是什么?谁在支撑比特币交易和价格上浮?


币圈人士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真心信仰比特币及去中心化理论的网络极客,坚信比特币极有可能是未来货币的雏形。但是目前来看,完全去中心化的货币类似于“架空”各国央行,未来货币形态极富争议,难以构成比特币的基本面。另外一种币圈人士,是在价格飙涨之后跑步入场的,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则无奈高买低卖,倾家荡产。对于投机客而言,他们并不在意基本面究竟是什么。


总部在塞浦路斯外汇经济商FXTM富拓外汇的全球首席分析师Jameel Ahmad表示,比特币是这辈子见过的最具有投机性的东西,“2万美元到1万美元,1个月内涨一倍又跌完,这是任何基本面都支撑不了的,更多的是市场情绪在操控。”


他也坦言,去年8月份之前根本没想过要研究比特币,但是市场情绪推动比特币上了很多头条,目前比特币是货币,还是金融工具,还是资产很难定义,并且难以判断接下去的价格走势。

2017年年中开始,每家国际投行都被客户要求出具比特币相关报告并给出投资建议,大部分投行都是较为传统的面孔,比如摩根士丹利去年12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比特币的实际价值基本为零,因为几乎没有网络零售商能接受这种支付方式。


而投资界的“超神”存在——美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CEO、股神巴菲特在接受美国CNBC采访的时候表示,近期市场对比特币以及其他加密数字货币的狂热不会有好的结局。


不管有没有好结局,期货交易所们已经摩拳擦掌了。


如果比特币被压制,区块链呢?


其实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最早落地的产品,但是随着底层技术区块链的价值再发现,渐渐涌现出“币圈”和“链圈”两个群体。


币圈开比特币交易所,并上线各种新的ICO代币,热火朝天地参与交易中,不少人认为ICO能代替传统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链圈专注技术,想要从底层技术挖掘出一些实际应用,但被诟病的是时常出现项目难以落地的情况。


币圈和链圈天然格格不入,存在相互鄙视链,然而这两个圈子又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在监管压力下,区块链公司被误伤,在所难免。


“不要再问我比特币了,我现在专攻区块链,”一位区块链公司创始人曾表示。他曾经在显卡挖币时期囤积了很多比特币,在2015年之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此后对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感兴趣,于是成立了研究团队,还给监管部门提交过相关报告。但他眼中,比特币已经成了“很low的市场”,不值一提。


而一位出身IBM的某金融集团区块链项目总监表示,在识别区块链真假项目的时候,需要特别关注“币圈”人士,亦即炒作比特币和开发各种ICO代币的人士,“他们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假的,败坏区块链的名声。”


的确,在ICO监管落地的去年9月,有一家业内颇有声望的区块链公司在上海召开了一场会议,原本应当盛大召开的会议确举办得异常低调,原因是瓜田李下,需要避嫌,生怕监管部门找上门来。


2018年年初,原本低调的区块链突然成了股市的火热板块,然而真实落地项目寥寥无几,让人唏嘘。


然而区块链依旧是未来颇有前景的领域。据新华社消息,各国在围剿比特币“黑暗系”应用的同时,也在积极拥抱区块链技术。“股神”巴菲特旗下公司日前就加入交通运输联盟区块链组织,探索在行业中利用区块链技术。杭州将发展区块链技术首次写入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其地位居于量子技术之前,仅次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


“尽管ICO被叫停、虚拟货币交易有待规范,但区块链技术本身仍然值得鼓励。”中国人民银行原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则表示,应用场景多元化是区块链技术迅速发展的最大动力,强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障碍之间的矛盾,促使众多科技企业加快攻关。新一代区块链系统正在加密技术、高频交易、能耗等方面不断地进步。不过,区块链在中国发展迅猛,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在所难免,监管的及时介入是对区块链行业的呵护,能够让区块链行业更加稳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