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较低点暴涨55%!比特币回到4600美元上方 几乎完全收复“黑色九月”失地

华尔街见闻10月9日——虽然中国韩国相继禁止了ICO,但是比特币的价格正在悄悄回升至历史新高。10月9日,比特币价格最高触及4612美元,为今年9月8日中国发布禁令以来的首次,几乎收复了此前的跌幅。

现在市场最关心的是,什么时候比特币会涨回至5000美元以上。学者Panos Mourdoukoutas 在福布斯撰文称,一共有4个催化剂可以让比特币的价格上涨。

  • 首先,中国对于比特币的禁令也许是暂时的。
  • 第二个催化剂则可能是金融危机。当金融危机席卷了几乎每一种资产类别之后,比特币将成为一种避险资产。一般每8至10年金融市场就会经历一次危机,现在距离上一次危机已经过去了8年,下一次金融危机也许正悄悄临近。
  • 第三个催化剂是区域性战争的发生。 
  • 最后一种就是华尔街主要机构对比特币的认可,这将提高投资者的意识,帮助比特币的需求跨越“临界点”。

事实上,华尔街大佬们对于比特币的辩论也正在越来越火热。


华尔街见闻文章指出,上周媒体爆出高盛考虑开展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交易、成为首家准备直接交易数字货币的华尔街巨头之后,高盛CEO贝兰克梵(Lloyd Blankfein)在Twitter发帖称还在考虑比特币,不支持也不排斥比特币。

美国科技亿万富翁马克·库班则认为,比特币以及区块链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式,并反驳了比特币不是真实的、没有内在价值的各种说法。

近日接受美国主流媒体采访时,库班表示,比特币就像投资者可以买卖的传统股票一样可:

我认为许多有价值的资产都是以供需为基础的。大多数股票并没有任何内在价值,没有真正的所有权,没有投票权,你只是拥有买卖这些股票的能力。这些股票就像是棒球卡这种收藏品一样,我认为比特币也是一样的。

可能震动原油市场的大事

华尔街见闻10月9日——虽然市场对特朗普的“大话”已经有了一定的“免疫力”,但是下周四特朗普的一场演讲,依然可能会引发全球油价的波动。

下周四,特朗普将就伊朗问题进行演讲,市场预计,特朗普可能会开始废除伊核协议、恢复对伊朗制裁的步骤。


美国RBC Capital Markets公司认为,如果美国恢复对伊朗制裁,油价可能出现暴涨。

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军界高官,讨论包括伊朗核协议在内的话题。会谈前,他告诉媒体记者,伊朗不符合伊核协议“精神”;会后,他在合影时又提醒记者,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特朗普定于12日就美方是否确认伊方履行了协议内容向国会作报告。多家媒体分析,特朗普5日的表态预示着他将就这一问题给出否定答案,继而将“球踢给国会”,让后者决定是否恢复此前中止的对伊制裁。

该公司的全球商品策略经理Helima Croft称:

市场将会关注美国恢复制裁的内容,例如要求原油进口国大幅减少从伊朗的原油进口量,并阻止外国公司对伊朗相关行业进行投资。

伊朗拥有10%的石油资源。伊朗亦拥有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的资源。据2016年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数据,伊朗的原油产量占全球的3%左右。

伊朗去年6月原油产量从先前的每日约290万桶增加至360万桶左右。但自那以后产量并未继续增长,徘徊在每日360-370万桶之间。根据伊朗政府的计划,原油产量应当维持在每日500万桶左右。

连续多年的制裁对伊朗原油生产打击不小。今年伊朗已经被伊拉克超越,其原油产量退居欧佩克成员第三位。

周五,WTI原油下跌2.95%,报收49.29美元/桶,终结了连续四周的油价上涨势头。这也是自今年3月10日以来原油的最大日跌幅,市场认为这主要是源于原油供给过剩。RBC认为,今年年底,美国原油价格将会维持在50美元/桶以下。


特朗普在竞选美国总统期间就曾多次抨击由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签署的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表示要予以废除或重新谈判。今年以来,美国以伊朗坚持试射弹道导弹为借口对伊朗不断施压,并相继出台延长制裁期限、限制伊朗人进入美国等措施。

伊朗方面一直坚称完全遵守协议。8月底,国际原子能机构再次发布报告,同样认定伊朗履行了伊核问题全面协议。

如果特朗普认定伊朗没有遵循协议,美国国会将在60天内决定是否恢复此前中止的对伊制裁,继而可能导致伊核协议的撕毁。新华社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协议的撕毁会引发军备竞赛、加剧中东地区紧张局势、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起到负面示范效应。

A股大涨沪指突破3400点 银行股领跑工行开盘涨4%

计算芯片革命来临?英伟达谷歌入局紧逼英特尔

随着神经网络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人们也越发地认识到神经网络所需的计算力近乎于无底洞 。如果说高校实验室和一般爱好者在耐心等待之外办法不多的话,大公司们要面对的则是“做还是不做”的问题。

英特尔、英伟达、微软、谷歌这几年为了“做”,都有哪些举动呢?纽约时报的这篇文章可以带我们看看这一变化的梗概。

现编译如下,有删改。

最近人们希望电脑能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电脑要跟人对话,要能认出人脸,也要能认出路边的小花,再过不久还要给人类开车。所有这些人工智能都需要极高的计算能力,即便当下最先进的电脑也没法随随便便完成。

为了能够满足高速增长的计算需求,一些科技巨头们现在正从生物学中寻找灵感。他们正在重新思考电脑的本质,然后建造更像人类大脑的机器:神经系统里要有一个中央脑干,然后把听、说这样的具体任务交给周围的大脑皮层去做。他们希望电脑也能这样。


新时代的萌芽

在连续几年的缓步发展以后,计算机终于又开始进化了,换上了新样子的计算机会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它们能够大大提高人工智能系统的运行速度,也许未来某一天“机器人可以统治世界”的梦想也可以成真。这种转换也会削弱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地位。从提供互联网服务的数据中心、手里的iPhone到VR头盔和无人机,所有科技产品的核心都是半导体芯片。随着新型芯片的时代来临,目前年产值三千亿美元的半导体工业很可能会完全变个样子。

现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的 John Hennessy 曾任斯坦福大学校长,1990年代他出版写过一本计算机设计的权威著作。“这是一场巨大的变革,”他说,“现在的这一套做法马上就要过时了,大家都想重新开发一套系统架构。”

现有的计算机架构也有过自己的好日子。在过去的接近五十年里,计算机的设计者们都围绕着一块单独的、全能的芯片设计整个系统。这个全能的芯片就是CPU,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里都有,往往来自英特尔;手机里有时候也有英特尔的CPU。英特尔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生厂商之一。

更复杂的系统在计算机工程师中间变得流行起来。以前可能所有的任务都要传到英特尔CPU中完成,现在的计算机则会把任务分成许多的小块,然后把它们交给外围的专用芯片完成,这些芯片结构比CPU简单、耗电也要更少。

谷歌的大型数据中心里的变化是对全行业未来走向的一个预兆。谷歌大多数的服务器里都还有一个CPU,但是现在有数不清的定制化芯片和它们共同工作,为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应用提供运算支持。

实实在在的需求推动了谷歌的这一变化。多年以来,谷歌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简直像是一个数据中心和线缆组成的帝国,从加利福尼亚一直扩张到芬兰和新加坡。然而,对这位谷歌的研究员来说,这样的网络还是太小了。

Jeff Dean 和谷歌为人工智能应用开发的TPU

Jeff Dean 是谷歌最出名、最受人尊敬的工程师之一。2011年他开始带领团队探索“神经网络”的想法。这种想法的核心是让计算机算法自己学习任务,然后可以用在很多的场合中,比如识别手机用户的语音输入,又或者是照片中的人脸。只花了几个月的时间,Jeff Dean 和他的团队就开发出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语音识别系统,它识别对话的准确率要比谷歌那时已有的系统高得多。但接下来也有一个麻烦,全世界运行谷歌的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已经超过了10亿部,假设这些手机用户们每天只用3分钟语音识别,根据 Jeff Dean 的计算,谷歌也需要把现有的数据中心容量翻一倍才能支持得了。

监控着谷歌“数据中心帝国”运行的是计算机科学家 Urs Hölzle,在一次开会的时候 Jeff Dean 就对他说:“我们需要再建立一个谷歌”,后来有参会者回忆道。但这个想法实现不了,Jeff Dean 就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自己造一种专门运行这种人工智能的芯片。

谷歌数据中心里的这个苗头已经扩散到了其它科技巨头的身上。在未来几年里,谷歌、苹果、三星等公司都会制造带有专用的AI芯片的手机。微软设计的这种芯片打算专门用在AR头盔上,然后谷歌、丰田等一大群造自动驾驶汽车的厂商也会需要类似的芯片。

这种研发专用芯片和新计算机架构的热潮,在美国国防部研究机构 DARPA 的前项目管理人员 Gill Pratt 看来可谓是人工智能界的“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他本人现在正在丰田从事无人车的研究。他已经感觉到,把不同的计算分散给数量众多的小面积、低功耗芯片的运行方式,会让机器更像人脑,这也让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不少。“在生物的大脑中,能源效率至关重要”,在近期的一次采访中,身处丰田在硅谷的新研究中心的 Gill 这样说。


地平线已经发生变化

硅基的计算机芯片有很多种。有的芯片可以存储数据,有的芯片可以完成玩具和电视机中的基本任务;也有的芯片可以运行计算机上的各种运算,它们大到能构造全球变暖模型的超级计算机用的芯片,小到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和手机上用的。

多年以来,计算机和类似的设备都是以CPU为核心运行的,CPU也是设备成本的大头。这一切都似乎不需要做什么改变。根据英特尔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提出的著名的摩尔定律,计算机芯片中晶体管数量每两年左右就会翻一番,几十年来计算机性能的提升就是按照摩尔定律一路稳定地发展了过来。而根据 IBM 研究员 Robert Dennard 提出的 Dennard 缩放定律,芯片性能提升的同时,它们消耗的能源却几乎维持不变。所以在以往的日子里一切都还好。

然而到了2010年,让晶体管数量再翻一倍花的时间比摩尔定律预测的更长了,Dennard 缩放定律也失效了,因为芯片设计人员们遇到了来自材质物理特性本身的限制。结果就是,如果想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只靠升级CPU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需要增加更多的计算机、消耗更多的空间和电力。

语音和语言团队负责人黄学东(左)和计算架构组的 Doug Burger 都是微软的专用芯片开发团队成员

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者们都在想办法延长摩尔定律的生命力,探索全新的芯片材料和芯片设计方法。但是微软研究员 Doug Burger 有了另一种想法:除了整个业界从1960年代以来都倚仗的CPU的稳步进化之外,为什么不试着探索专用芯片之路呢?

当时微软才刚刚开始用机器学习改进必应搜索,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方式改善搜索结果。虽然那时候的算法对硬件的要比后来风靡的神经网络低得多,但是芯片已经有点跟不上了。

Doug Burger 和他的团队做了很多不同的尝试,最终决定用了这种叫做“FPGA”(现场可编程矩阵门阵列)的芯片,它们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重新编程,适应新的任务。微软的Windows需要运行在英特尔的CPU上,但是CPU是不能重新编程的,一旦造出来,能做什么就固定了。有了FPGA,微软就可以改变芯片工作的方式。他们可以先对芯片编程,让它在特定的机器学习算法中表现非常好;然后可以重新编程,让它适合做逻辑运算。同一个芯片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表现。

大概2015年前后,微软开始应用这类芯片。到现在,几乎每一台微软的数据中心新增的服务器中都带有一块FPGA芯片,它们帮助呈现必应搜索的结果,以及支持着微软的云计算服务Azure。


给计算机装上耳朵

2016年秋天,另一组微软的研究员们做了和 Jeff Dean 的团队同样的工作,构建了一个比人类的平均水平还要高一点点的语音识别系统,也是通过神经网络。

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是黄学东,他是来自中国的语音识别专家。在介绍这项工作的论文发表之后没多久,他就约了他的好朋友、英伟达 CEO黄仁勋在 Palo Alto 吃了个饭。他们开了一瓶香槟庆祝。

黄学东和他的微软同事们就是靠着数量众多的英伟达 GPU训练出他们的语音识别系统的。没有继续使用英特尔的CPU。如果没有做这样的转换,他们很可能完成不了这项突破。“我们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达到了人类的水平”,黄学东说。“如果没有新计算架构的帮助,我们可能至少要花5年。”

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可以很大程度上自己学习,所以它们进化得比传统方法设计的系统快得多。以往的系统需要工程师们写下无数行代码,仔仔细细描述系统应该如何如何做。基于神经网络的系统就不需要这样。不过神经网络的问题就是,它需要无数次的试错。要构建一个单词识别达到人类水平的系统,研究者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反复训练它,对算法做精细的调节,以及不断优化训练数据。这个过程里需要尝试成百上千算个不同的算法,每个算法又需要运行上万、上亿次。这需要庞大的计算能力,如果微软这样的公司用一般的通用芯片来做这样的计算,这个过程花的时间就太久了,芯片可能支持不了这样高的负载,用掉的电也太多了。

所以,几个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借助英伟达的GPU训练自己的神经网络。GPU本来的设计只是为了用在游戏图形渲染中的,专用的设计让它们保持了CPU近似水平的功耗,但是在神经网络训练中的计算速度要比CPU高很多。现在GPU就和CPU联手负责计算机中的运算。

英伟达借着这个机会大举扩张,向美国以及全世界的科技公司销售了大量的GPU,中国公司的购买数量尤为惊人。英伟达季度营收中数据中心业务的部分,在过去的一年中翻了3倍,超过了4亿美元。

“有点像是互联网刚兴起的那时候就走对了路”,黄仁勋在最近的一个采访中说。换句话说,科技界的局势正在快速改变,英伟达正处在这场改变的中心。


创造专用芯片

GPU是各个公司训练神经网络的重要基石,不过这也只是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当神经网络训练完毕以后就可以开始执行任务,这时候需要的计算能力又有所不同。

比如,在训练好一个语音识别算法以后,微软会把它作为一个线上服务提供出来,然后它就可以开始识别人们讲给自己手机的指令。GPU在这种时候就没有那么高效了。所以很多公司现在都开始制造专门用于执行所学到的东西的芯片。

谷歌造了自己的专用芯片:TPU。英伟达也在造类似的芯片。微软在继续对 FPGA 芯片重新编程来让它们更适合运行神经网络,这些芯片来自英特尔收购的 Altera。

其它的公司也在后面追赶。专做智能手机用的ARM芯片的高通,以及数量客观的初创公司都在研发AI芯片,希望能在这个快速成长的市场中分一杯羹。根据科技调研公司 IDC 预计,到2021年,带有替代计算芯片的服务器将达到68亿美元的销售额,大致是整个服务器市场的十分之一。

Bart Sano 表示目前 TPU 也只是谷歌整个网络运营里的一小部分

Doug Burger 透露,在微软全球的服务器网络中,替代计算芯片只占了所有运营中很小的一部分。谷歌的网络软硬件研发工程副总裁 Bart Sano 表示谷歌的数据中心也是类似的状况。

英特尔实验室的主管 Mike Mayberry 已经向着替代计算芯片开始发起努力。可能是因为英特尔占据着数据中心市场90%的市场份额,从而也是传统芯片的最大的销售商。他说,如果对CPU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它们也可以应对新的任务而无需其它帮助。

不过这个硅片的新浪潮扩散得很快,英特尔的市场地位也越来越纠结。它一方面否认市场正在发生变化,但是又或多或少地转换着自己的业务避免掉队。2年前,英特尔花费了高达167亿美元收购了Altera,这家公司造的就是微软使用的FPGA。这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大的收购。去年,英特尔又收购了一家开发专门用于神经网络的公司 Nervana,据说又花了超过4亿美元。如今,在Nervana团队的领导下,英特尔也在开发一款专门用于神经网络训练和执行的芯片。


硅谷风投公司红杉资本的合伙人 Bill Coughran 在过去的接近10年中为谷歌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出谋划策,他的工作内容基本针对的就是英特尔。他表示,“他们都有大公司病,他们需要想清楚如何踏入这片新的、成长中的领域,而且还不损害他们的传统业务。”

当英特尔内部高管们讨论摩尔定律失效的状况时,他们内部的混乱连公司外的人都看得到。在近期一次纽约时报的采访中,Nervana创始人、现在已是英特尔高管的Naveen Rao表示,英特尔其实可以让摩尔定律“再坚持几年”。从官方口径上讲,英特尔的姿态是传统芯片的改善在未来10年都还可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英特尔实验室的主管 Mike Mayberry 则表示加一两块芯片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他说以前的电脑里就有单独的芯片来处理声音之类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趋势要比以前大多了,而且从新的层面上改变着这个市场。英特尔面前的竞争对手不仅有英伟达和高通的这样的芯片制造商,还有谷歌和微软这样一直以来都相当“软”的公司。谷歌已经在设计第二代的TPU芯片了。根据谷歌的说法,今年晚些时候,任何谷歌云计算服务的客户或者开发者都可以在新的TPU芯片上面运行他们自己的软件。

虽然目前这些事情都还只发生在消费者视野之外的大型数据中心里,但是这对整个IT工业体系产生广泛的影响恐怕只是时间问题。人们最期待的是,随着新型移动芯片的到来,手持设备也可以独立完成更多、更复杂的任务,不再需要把任务交给几百公里外的数据中心,无论是智能手机无需互联网也能识别语音指令,还是无人驾驶汽车可以用现在无法企及的速度和精度识别周边的世界。

换句话说,无人驾驶汽车少不了摄像头和雷达,但是同样少不了一颗好的大脑。

英特尔研发神经元芯片,模拟人脑自学习能效提升1000倍

英特尔的新芯片,具有超过 13 万个神经元

英特尔目前已经开始试验所谓的神经元芯片,试图更真实地模拟真正的大脑功能。

芯片巨头的研究实验室的新芯片被称为 Intel Loihi 测试芯片,由128 个计算核组成。每个核有1,024 个人造神经元,整个芯片上共有超过13 万个神经元和1.3 亿个突触连接。


基于神经元的数量,Loihi芯片比龙虾的简单大脑复杂一点。而人脑则由超过800 亿个神经元组成。换句话说,这个芯片要想匹配人脑的复杂程度,有很长的路要走。


和神经科学家所认为的大脑运作类似,Loihi芯片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脉冲(或spike)模式传输数据。


英特尔表示,芯片可以随时随地自适应和学习。目前最尖端的机器学习系统是依赖于深度学习,这需要巨大的计算机群来对巨型数据集进行训练。英特尔说,Loihi芯片不需要那样的大量训练,它能够“自学习”(self-learning)。


英特尔研究人员认为,该芯片可用于世界上那些需要即时学习的设备,比如需要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的无人机和无人车,又比如寻找失踪人口的摄像头,或根据交通状况自动调整的红绿灯。


英特尔表示,仿真神经元的spike特性将使这一芯片比传统芯片设计更有效率。

英特尔实验室高级首席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Narayan Srinivasa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脑不会像你想象的那样频繁沟通。这个芯片只有在spike出现时才消耗能量。”



能效达到传统AI芯片1000倍

由于测试芯片尚未准备就绪,英特尔将不会详细说明芯片的参数等情况。但他们模糊地表示,新芯片的能效是通常用于训练人工智能系统的芯片的1,000倍。


英特尔预计将在11月份收到第一个测试芯片。它将基于英特尔的14纳米工艺技术上。英特尔表示,计划在2018 年上半年开始向大学和研究者提供。

尽管还没有实际的芯片,但该公司已经对现有的使用FPGA 的硬件进行了有限的测试,这一芯片可以针对案例即时进行重新编程。使用FPGA,英特尔已经测试了路径规划等应用。


Srinivasa 表示,英特尔在过去三年一直在研究神经元计算,但绝不是第一个探索这个想法的公司。最值得注意的是,IBM Research多年来一直在研究一种叫做TrueNorth的神经元芯片,它同样试图利用尖峰神经元。TrueNorth芯片包含4,096个核心和540万个晶体管,而仅需要70毫瓦的功率。该芯片模拟了一百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突触- 这大大超过了英特尔的第一代Loihi测试芯片。TrueNorth可以模拟相当于蜜蜂的大脑。


负责TrueNorth项目的IBM首席科学家Dharmendra Modha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表示:“在当今无机硅技术的范围内,TrueNorth芯片尽可能接近大脑。


一些AI专家对IBM的做法表示怀疑。2014年,IBM发布TrueNorth,当时一篇文章中,早期的深度学习先驱者和FacebookAI研究小组负责人Yann LeCun写道,芯片在使用称为卷积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模型时,难以运行图像识别等任务。Srinivasa承认,英特尔的芯片也无法做好一些深度学习模式。


“我们利用时间,”Srinivasa说。“深度学习中缺乏这一点”。


无论英特尔的神经元芯片实验是否能适用其他地方,其亮点都突显了英特尔对超越传统中央处理器(或CPU)的兴趣,公司在PC和数据中心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现在随着AI的日益重要,英特尔正试图拥抱其他类型的芯片设计。在2015年,它以167亿美元收购了FPGA制造商Altera,去年以4亿美元收购了AI芯片启动Nervana。竞争对手的芯片制造商Nvidia目前以其图形处理器主导AI市场。


Srinivasa表示,三到五年间,Loihi芯片就会从研究实验室投入生产。

创业公司如何宣布融资,才能有效增加知名度并吸引人才?

吸引投资对任何一家创业公司都意义重大。这是业内专家充满信心投出的一票,也是公司准备扬帆起航的信号。这些对于未来合作伙伴、顾客、投资者都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融资还能增加公司的知名度,吸引顶尖人才和潜在收购者的注意力。增加知名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宣布融资。我曾成功帮助数百家公司了解这一过程。以下是我对宣布融资的一些介绍。

起草融资公告:

每个公司的融资公告都不相同,但大体上,都需要包括以下几点:


  • 新闻+事实:

  • 谁筹集资金?筹集了多少钱?谁是投资人?谁主投?公司现在处在第几轮融资?

  • 提及前几轮融资中的投资人。这表明了和之前投资者之间的持续关系和信心。

  • 号召一切潜在的投资者加入。

  • 公司背景介绍:

  • 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创始团队都有哪些人?将如何使用融到的资金(招聘、发展等)?

  • 投资人确认:

  • 来自投资人的引言是一种专家认可。通常情况下,投资人会说出投资原因。原因或许会包括:公司管理层能力,在市场上的潜力和重要性。在有多个投资者的情况下,引言将会优先给领投方。

  • 公司创始人或CEO的引言

  • 公司样板文件

融资公告将从新闻报道中获益。公司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向有兴趣的记者讲解:你是谁,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回顾近期成就。

近来,有太多报道融资的记者,以至于不必把融资消息和其他新闻进行“捆绑”。事实上,在单独发布一个融资公告之后,紧接着发布一个表现公司发展势头的公告,这种方式会更好。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建构你的故事,我建议你反向思维。你最想要的标题是什么?读者最需要知道哪些方面?需要什么视频图片?你也可以从同行业中其他公司的融资公告中获取灵感。可以从Marketwired,PRNewswire, BusinessWire等媒体服务商中搜索其他公司的公告。

确保报道:

发表融资公告的目的是媒体报道。你的媒体清单里应包括和你有关系的记者,他们跟踪报道你所处的行业,报道新融资。许多顶尖的商业和科技媒体都很重视融资报道。

这些媒体包括但不局限于: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福布斯、财富、TechCrunchRecode、VentureBeat、Business Insider、Buzzfeed、CNN、CNBC。像StrictlyVC、TermSheet、Mattermark、Pitchbook等新闻信会提供融资的综合报导。

重点:交稿时间

无论你采取哪种策略,最成功的公关都会给记者足够的时间去写稿。记得:提前联系记者,记得给他们很少的资料。等他们同意交稿日期时,再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资料和细节。

放大消息:

你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其他渠道来放大消息。例如推特、脸书、领英等。给内部员工、合作伙伴、顾客直接提供消息也可以帮助信息的传播。最后,还可以自己写博客,发在公司网站、领英、Medium等,这样也会有用。此外,还可以提供额外的背景介绍、内容介绍、以及一些引语。

是否独家?

在确定对外策略时,你可能会考虑广泛接触,为几位记者提供故事,或承诺给某位记者独家消息。“独家”意味着他将写一篇更深入全面的文章,以换取成为唯一获得信息和访问权限的记者。

选择“独家”通常会减少覆盖面的广度,但如果您的业务复杂且需要更为深度的解释,或者如果你希望有一个更深层“好故事”,那么详细的阐释可能有助于销售和招聘。

Tom Ford的男性唇膏你要不要试试?

1.    Tommy Hilfiger 伦敦秀场 用色彩重返90年代

美国时装品牌Tommy Hilfiger最喜欢玩色彩——从他们红蓝白的Logo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在2017的秋冬新作发布会上,Tommy Hilfiger更是将自家Logo的颜色和宽窄条纹结合了起来。高领毛衣和polo衫、派克外套、以及oversize毛衣的层层叠穿,时下热潮的90年代风格尽显无疑。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Tommy Hilfiger品牌的人气超模Gigi Hadid的合作已经到了第三季,这次Gigi带上了自家的妹妹和弟弟来为品牌撑场。名模Yolanda Hadid的基因果然强大,三姐弟在T台上可谓是气场十足。

2.    Tom Ford推出100支新唇膏 男女皆有份

Tom Ford一直非常反对用事物将性别进行分类,他认为在时尚的世界,性别的概念应该被模糊。于是,近日他推出了全新BOYS & GIRLS唇膏系列——50支黑管唇膏和50支白管唇膏,分别以对他具有启发性的50位BOYS和50位GIRLS的名字命名。

比如说热门色号的金属紫罗兰色的DRAKE,就是以加拿大著名说唱歌手以及Tom Ford的好朋友的名字命名的;另一款色号JAKE则是以他所执导的电影《夜行动物》中的男主角杰克吉伦哈尔(Jake Gyllenhaal)为灵感的。Tom Ford鼓励男士和女士们根据自己的造型随心搭配唇膏,因为这是种无性别概念的产品。

3.    谁都不想要的啤酒肚 竟然有了霹雳腰包

霹雳腰包在夏天的强势回归,不仅引起了Supreme等街头品牌的关注,还引来了一波恶搞。英国伦敦的设计师Albert Pukies设计了六款啤酒肚造型的霹雳腰包,命名为The Dadbag(老爸包),戴得自然的话,还真的有以假乱真的效果。

目前这款霹雳腰包还未上市,价格也暂时没有披露。希望得到一个啤酒肚的人,也许也并不会购入,只要吃吃吃就可以了。

4.    Nike为乔丹重现经典战袍

这个新赛季NBA球衣的合作品牌被Nike抢到了,Nike NBA Connected Jersey合作企划下,30队的新球衣已经悉数推出。于此同时,Nike还不忘为Michael Jordan制作了一款专属的公牛队的战袍。

这件球衣采用了新赛季的Nike Icon版型和样式,经典的红衣黑字,不知道会勾起多少球迷的回忆。关于NBA 30队的球衣,球迷版Swingman和球员版Authentic将会在9月29日正式发售,售价为110美金和200美金,而这件专属的乔丹战袍发售日则有待公布。

5.    Adidas Originals发售冬日版本NMD XR1

Adidas Original的NMD系列,融合了近几年来最受欢迎的Primekit编织鞋面和袜套式鞋身,人气十足。近日三叶草为NMD XR1鞋款推出了名为Winter的冬日版本,保留了两侧的支撑和后跟拼贴等细节,并有灰色和红色两个颜色可以选择。NMD XR1 Winter将于10月27日正式发售,定价150美元。

Adidas一直在探索球鞋的创新和革命,据称,今年他们已经超越了Jordan成为了美国球鞋界的第二品牌。当然这其中也有侃爷Kanye west的功劳,谁能不认识他和Adidas合作推出的椰子鞋(YEEZY Boost)呢?

6.    北欧户外MA-1 环保又温暖

瑞典的HAGLÖFS是建立于1914年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户外品牌,以北欧特色的性冷淡风格以及绝佳的保暖效果受到欧洲市场的欢迎。

2017的秋冬系列,HAGLÖFS推出了一款以MA-1为蓝本的ALMO JACKET。面料使用了自家传统的2L环保材料,保温填充材料则是QuadFusion,能够应对户外的天气,既防水又保暖。这款外套定价约为200英镑,且只在品牌专卖店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