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三年来首次八连涨! 中国9月外储略高于预期

华尔街见闻10月9日——9日,央行发布9月中国外汇储备数据。9月,中国外汇储备环比增加169.83亿美元,为31085.1亿美元,前值30915.3亿美元。为2014年6月以来首次八连涨。

中国9月外汇储备黄金5924万盎司,价值7.6亿美元,较上月略有下滑;21994.76亿SDR,前值21873.14亿SDR。


在岸人民币创两周新高

延续今天上午的涨势,外储数据公布后,人民币小幅持续走强。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6285,为9月25日以来官方收盘新高,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盘价涨185点,较上一交易日夜盘收盘涨243点。


离岸人民币今日也在盘中创下9月27日以来的新高。


申万:四季度外储压力增加

申万宏源宏观认为,虽然外储实现了八连涨,但四季度外储压力会出现增加。

汇兑损益贡献转负。9月份美元指数探底回升,小幅上升0.49%,汇兑损益因素对外储的贡献自今年2月份以来首次转负,约-41亿美元。整体来看,剔除汇兑损益的扰动,实际外储增加约211亿美元。

人民币汇率将区间波动。我们在9月初即指出,人民币短期大涨不能过度乐观。随着人民币补涨需求得到释放,而美国经济有望保持相对强劲,特朗普税改大概率也将取得进展,预计后续美元仍有一定升值空间,人民币呈双向波动才是未来的常态。

四季度外储压力将增加。随着汇兑损益对外储的拉动减弱甚至转负、人民币进入区间波动以及临近年底,外储预计将再次承压。但鉴于企业债务重组已基本完成,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已被打破,市场对待汇率波动将更加理性,外储出现暴跌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苹果发布Face ID白皮书,一文消掉你的所有疑虑

自iPhone X发布以来,这款设备在受到支持者热捧的同时,其Face ID功能也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甚至也包括质疑之声。

尽管苹果软件高级副总裁Craig Federighi已经正式或公开解释了Face ID的主要功能,但仍然有一些人担心Face ID可能存在隐私安全隐患,比如美国参议院隐私委员会负责人Al Franken,而希望苹果公司出具更为官方和详尽的关于Face ID工作原理的报告。

基于这一要求,苹果此前也已做出允诺,将在iPhone X 的11月3日正式开售之前,发布有关Face ID隐私和安全等事务的详细报告。

就在近日,苹果终于正式发布Face ID白皮书。这份白皮书详细解释了Face ID 如何工作,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工作,如何设置,以及一些可以导致Face ID 被禁用的操作等内容。


该白皮书列出了可能导致Face ID验证失败或失效的几个要点:

  • 这台设备刚刚启动或重启。

  • 这款设备的解锁时间超过了48个小时。

  • 在过去的6个半天里,密码还没有被用来解锁设备。在过去的4小时内,该设备还没有解锁。

  • 该设备已经收到一个远程锁定命令。

  • 在五次匹配一张脸不成功之后。

  • 在启动电源/紧急呼救信号后,同时保持音量键和侧按钮按下2秒

同时,白皮书还提到,Face ID 会根据外观的变化进行调整。比如,用户的容貌发生重大变化,如长胡子突然消失、发型发生重大变化,苹果会要求用户提供密码。一旦身份得到确认,手机还会相应地更新存储的面部数据。

而对于大家都关心的隐私安全问题,白皮书提到,Face ID 就像 Touch ID 一样会受到专门的安全区域保护,并使用多年建立的安全协议来处理所有设备。

与此同时,白皮书还详细地解释了 TrueDepth (原深感摄像头系统)相机和 iPhone X 的 A11 仿生处理器是如何协同工作,以达到准确识别人脸,避免欺骗。以下是二者的具体分工:

  • 为了对抗数字和物理欺骗,TrueDepth 相机随机选取 2D 图像和深度地图的序列,并投射出特定于设备的随机模式。

  • 而A11 仿生芯片的神经引擎的一部分,会在安全的保护区域内,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数学表达式,并将其与已登记的面部数据进行比对。


以下是苹果发布的Face ID白皮书全文:

我们的很多数字生活记录都储存在 iPhone 上,保护这些信息的安全非常重要。与 Touch ID 利用指纹技术实现认证的变革一样,面容 ID 利用面部识别技术改变了认证的方式。面容 ID 利用最新的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和多项先进技术,能够准确地映射您面部的几何结构,从而提供安全直观的认证方法。

您只需看一眼,面容 ID 就能安全地解锁您的 iPhone X。您可以利用这项技术来授权 iTunes Store、App Store、iBooks Store 中的购买操作和 Apple Pay 的付款操作。开发人员也可以让您使用面容 ID 来登录他们的应用。当前支持 Touch ID 的应用会自动支持面容 ID。

先进技术

用于实现面容 ID 的技术是我们迄今为止开发出的一些最先进的硬件和软件。原深感摄像头会通过投射并分析 30,000 多个不可见的点来捕获准确的面部数据,进而创建您面部的深度图;另外它还会捕获您面部的红外图像。A11 仿生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有一部分安全存放于 Secure Enclave 中,它会将深度图和红外图像转换为数学表示形式,然后再将这个表示形式与注册的面部数据进行对比。

面容 ID 会自动适应您的外观变化,如化妆或长出面部毛发。如果您的外观出现了更为显著的变化(如剃掉了络腮胡),面容 ID 会先让您使用密码来验证身份,然后再更新您的面部数据。在您穿戴帽子、围巾、眼镜、隐形眼镜和各种太阳眼镜时,面容 ID 可以正常工作。此外,它在室内、室外,甚至全黑环境中也能正常工作。

要开始使用面容 ID,您需要先注册自己的面部。您可以在初始设置过程中完成这一操作,也可在稍后前往“设置”>“面容 ID 与密码”中完成这一操作。使用面容 ID 解锁 iPhone X 时,您只需看一眼即可。面容 ID 需要使用原深感摄像头扫描您的面部,您可以将 iPhone X 平放在某个表面上,也可以自然地握持着手机。原深感摄像头的视野范围与用前置摄像头进行拍照或 FaceTime 通话时的视野范围相似。当设备距离面部不超过一臂远(距离面部 25—50 厘米)时,面容 ID 的工作性能最佳。

在抬起以唤醒 iPhone X,轻点以唤醒屏幕,或有通知传入而唤醒屏幕等情况下,原深感摄像头会智能激活。每次您解锁 iPhone X 时,原深感摄像头都会采集准确的深度数据和红外图像来对您进行识别。系统会将这些信息与储存的数学表示形式进行匹配,以完成认证。

安全保护措施

安全性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保证我们设备上的信息安全无虑。我们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来保护您的信息,就和我们针对 Touch ID 采取的保护措施一样。面容 ID 利用原深感摄像头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的认证解决方案。面容 ID 数据(包括您面部的各种数学表示形式)会被加密,并由仅供 Secure Enclave 使用的密钥加以保护。

人群中任意一个人看向您的 iPhone X 并使用面容 ID 解锁设备的概率大概为 1/1,000,000(而 Touch ID 为 1/50,000)。作为一项额外的保护措施,面容 ID 只允许匹配尝试失败五次,之后便需要输入密码。这一统计概率值对于部分人群有所不同,其中包括双胞胎、和您长得很像的兄弟姐妹,以及未满 13 周岁的儿童,因为他们可能还未完全形成明显的面部特征。如果您对这一技术存有疑虑,建议您使用密码进行认证。

面容 ID 会匹配深度信息,而这些信息在打印件或 2D 数字照片中无法找到。它在设计中采用了复杂的反欺诈神经网络,可防范利用面具或其他技术进行的欺诈。面容 ID 甚至还具备面部动作感知能力。它能够识别您的眼睛有没有睁开并看向设备。这样,其他人就更难在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在您睡着时)解锁您的 iPhone 了。

要使用面容 ID,您必须在 iPhone 上设置密码。在以下情况下,您必须输入密码以完成额外安全验证:

设备刚刚开机或重新启动。

设备处于锁定状态已超过 48 小时。

在过去的六天半内没有使用密码解锁过设备,且在过去的 4 小时内没有通过面容 ID 解锁过设备。

设备收到了远程锁定命令。

面部匹配尝试失败五次后。

在同时按住任一音量按钮和侧边按钮 2 秒钟以关机/发起 SOS 紧急联络之后。

如果您的设备丢失或被盗,您可以使用“查找我的 iPhone”丢失模式,以防止他人利用面容 ID 解锁您的设备。

隐私

Apple 非常重视保护隐私。面容 ID 数据(包括您面部的各种数学表示形式)会通过 Secure Enclave 进行加密并得到保护。这些数据会在您使用面容 ID 的过程中(包括认证成功时)不断得到优化和更新,以改进您的体验。如果面容 ID 检测到了相近的匹配项,但客户随后又通过输入密码解锁了设备,它也会更新这些数据。

面容 ID 数据不会离开设备,也永远不会备份到 iCloud 或其他任意位置。只有当您希望将面容 ID 诊断数据提供给 AppleCare 以获取支持时,这些信息才会从您的设备传输出去。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数据也不会自动发送给 Apple;您可以先查看并批准诊断数据,然后再发送。

选择注册使用面容 ID 后,您可以控制它的使用方式,也可以随时停用它。例如,如果您不想使用面容 ID 来解锁自己的 iPhone,请打开“设置”>“面容 ID 与密码”>“使用面容 ID”,然后停用“iPhone 解锁”。要停用面容 ID,请打开“设置”>“面容 ID 与密码”,然后轻点“重设面容 ID”。这样做会删除您设备中的面容 ID 数据,包括您面部的各种数学表示形式。如果您选择使用“查找我的 iPhone”或通过抹掉所有内容和设置来抹掉或还原您的设备,所有面容 ID 数据都会被删除。

即使您没有注册使用面容 ID,原深感摄像头仍会智能激活,以支持面部动作感知功能,例如在您没有看向 iPhone 时调暗显示屏,或是在您看向设备时调低提醒音量。例如,在您使用 Safari 时,设备会检查以确定您有没有看向设备;如果没有,则关闭屏幕。如果您不想使用这些功能,可打开“设置”>“通用”>“辅助功能”,然后停用“面部动作感知功能”。

在受支持的应用中,您可以启用面容 ID 认证功能。系统只会通知相关应用认证有没有成功。应用无法访问与已注册的面部关联的面容 ID 数据。

安全性

iPhone 和原深感摄像头系统都经过全面测试,符合国际安全标准。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非常安全。由于输出很低,这个系统不会对眼睛或皮肤造成任何伤害。在维修或拆解设备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坏红外发射器,所以您的 iPhone 应始终由 Apple 或授权服务提供商进行检修,这一点至关重要。原深感摄像头系统具备篡改检测功能。如果检测到篡改,这个系统可能会出于安全原因而被停用。

在通过某些类型的摄像头查看时,您可能会注意到原深感摄像头会发光。这是正常现象,因为部分摄像头或许能够检测到红外光。有人可能还注意到,在很暗的房间内查看时,原深感摄像头会发出微光。在极黑的环境中,这是正常现象。

辅助功能

辅助功能是 Apple 产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活动不便的用户可在注册期间选择“辅助功能选项”,这样用户无需充分转动头部,即可捕捉不同角度的数据;而且,仍能做到安全使用,不过您在看向 iPhone X 时动作要更为一致。

面容 ID 还配备相应的辅助功能,可为盲人或视力不佳者提供支持。如果您不希望面容 ID 要求您睁开眼睛看向 iPhone X,可打开“设置”>“通用”>“辅助功能”,然后停用“需要注视以启用面容 ID”。如果您在初始设置过程中启用了 VoiceOver,则这个功能会自动停用。

中国最文艺十大火车站 品味老火车的怀旧时光(二)

中秋阖家邀明月美食不缺席 12种应季传统美食不可辜负(七)

金准数据 人工智能汽车驾驶行业报告


大多数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始承诺,到2020年,至少半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上路。麦肯锡最新发布的报告告诉你,全自动驾驶汽车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自动驾驶概念车型NIO EVE

0. 自动驾驶的五个等级

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可能得先明确“自动”一词的含义。

“自动”其实指的是一个范围。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SAE)制定的标准,将汽车的自动程度分为五级:

  • Level 0:无自动化;

  • Level 1:驾驶员辅助。单个辅助驾驶系统能根据驾驶环境信息,以特定模式或者转向,或者执行加速、减速等操作,其他操作都由人类驾驶员完成;

  • Level 2:一个或多个辅助驾驶系统能根据驾驶环境信息,以特定模式同时转向或者加速减速操作,其他操作都由人类驾驶员完成;

  • Level 3:有条件自动化。一个自动化驾驶系统,能在动态驾驶中,全面承担驾驶任务,但在系统提出接管请求时,需要人类司机作出回应;

  • Level 4:高度自动化。即使在系统提出接管请求时,人类司机不能回应,这类系统也能在动态驾驶中全面承担驾驶任务;

  • Level 5:完全自动化。自己开车,在任何道路、任何环境状况下都不需要人类司机的介入。

虽然这两套标准划分的等级数不同,但最高等级描绘的场景均是“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的驾驶操作”,也就是我们定义的完全自动驾驶。

明确了自动驾驶的定义,我们来看看从目前状况到全自动驾驶之间,还有哪些槛。

1. ADAS面临的困境

自动驾驶功能的尝试,开始于高级辅助驾驶系统(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也就是常说的ADAS。处理复杂的路况及保证驾驶安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完成这项任务,ADAS需要包含很多小分支,比如紧急制动、备用摄像机、自适应巡航控制和自动泊车等。

1)ADAS兼具前景+钱景

行业监管部门也开始要求在每辆车中纳入其中的一些功能。在全球范围内,ADAS系统的数量(例如夜视和盲点检测)从2014年的9000万辆增加到2016年的约1.4亿辆,仅两年就上升了50%。到2016年,ADAS总共创造了约150亿美元的市场。

ADAS系统近几年的需求增长、热点功能及增长率

从这张数据图可以看到,用户需求最强的是自适应前灯照明系统,其次是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和距离提醒系统。而环绕视图成为近两年增长最快的用户需求。

辅助驾驶系统的走俏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上面所说的用户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是系统价格的下降。麦肯锡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对于配置不同的ADAS系统,司机愿意额外花费500至2500美元来购买。

ADAS看来要将“前景”和“钱景”具于一身了。

2)ADAS面临的挑战

辅助驾驶功能无疑会带来运输新时代,但行业仍需克服一些挑战才能实现自动驾驶。ADAS解决方案可以减轻驾驶的负担,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司机过于信任新系统,可能会造成额外的安全事故。

这也不是凭空担忧。回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安全气囊进入主流市场时,一些司机与乘客开始停止佩戴安全带,因此导致了额外的伤害和死亡。

同样,ADAS可能使司机过分依赖这个程序,可怕的是,目前的ADAS系统还并不完善。比如,系统并不能有效识别静止的物体,司机很有可能撞上前面静止等红灯的车辆或是其他路边静物。很多早期使用者意识不到ADAS是如此的局限。

此外,由于半自动驾驶汽车的司机可能会在驾驶中进行阅读、发消息等其他活动,因此当需要他们重新掌控自驾车时需要一段时间熟悉路况调整驾驶 。有证据表明,司机离开驾驶的时间越长,重新适应的时间就越长。

这就给自动驾驶汽车公司提供了新的难题,或许他们需要开发更好的人机界面降低这个隐患,而不是造成更多的事故。

2. 从辅助驾驶到全自动驾驶

1)五年后,自动驾驶会达到里什么水平?

高度自动化水平的实现离我们也没几年时间了,接下来的五年可能会出现SAE标准中的L4型车辆,也就是高度自动化水平——由无人驾驶系统完成所有操作,人类驾驶员不一定需要对所有系统请求做出应答。

辅助系统需要经过严密的测试才能最终投产,虽然工程师已经开始着手测试系统性能,但验证它可能需要数十年的时间。一是由于系统需要适应大量不同的路况,二是要保证在不同情况下的安全性。之所以达不到L5,就在于五年后我们不能保证系统能搞定任何环境设施和特征。

2)全自动驾驶?十年内看不到

鉴于目前的发展趋势,未来十年之内达不到全自动驾驶水平。

现在,硬件的发展水平已经快要满足自动驾驶的需求了,CPU和GPU也可以提供足够的计算力。所以,实现L5级别无人车的障碍,主要是开发所需的软件系统。

在上面麦肯锡报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动驾驶汽车的传感器需要包含许多功能,如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雷达、摄像头、雷达、红外传感器、朝圣传感器、专用短程通讯DSRC、惯性导航系统INS、预先构建地图、测距传感器等。

3)直面系统软件问题

对于软件系统来说,以下三个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无人车需要一个更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也需要更好地协调与其他无人车之间的关系。

其次,需要建立更好的无人车决策机制,让它们学会协调多种情景,执行不同的任务。

最后,我们还呼吁建立一个故障安全机制,在无人驾驶系统失效时也不会让乘客陷于危险之中。

这三个问题对现在的无人车系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也需要用冗长的时间进行测试。

3. 全面自动驾驶需要解决的问题

无人车在上路之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不少。自驾系统需要考虑的要素有很多,包括分析、决策、定位、感知等方面的因素。

1)自驾系统三要素

在所有这些要素中,感知、地图构建和定位是最受研究人员关注的。

感知的目标是以最少的测试和里程实现可靠的感知水平。依靠雷达、声纳和相机感知环境中的其他车辆和物体。

而地图构建的两大方向又包括构建高清全景地图和构建特征地图。前者是为了使车辆沿着目标线路行进,后者使为了通过道路特征得以导航。

定位是通过识别车辆在其环境中的确切位置,有效决定去哪里该如何导航的关键步骤。这个也不难理解,目前手机上的各种地图一般均有定位功能。

2)决策系统

上述的必要因素如同人体内的器官,具备了这些器官人类得以生存,无人车具备了上述的要素也就具备了自动驾驶的能力——但是,人类还需要一个大脑指导行动,无人车当然也需要一个决策系统确定最终的行进路线。

全自动驾驶汽车可以为每一英里的旅行做出成千上万种决定,这种行为就叫做决策。目前构建决策系统可以有三种方法:

一是构建神经网络;

二是基于规则的决策,程序员需要输入进所有的if-then规则的组合;

三是混合决策法,程序员通过引入特定的神经网络来解决由集中的神经网络连接的单个进程,从而解决神经网络固有的复杂性,之后用规则进行补充。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种,混合统计法是当今最流行的一种决策方法。

3)测试和验证

自驾测试是公认的冗长的过程。工程师要把开发的无人车暴露在不同的路况下完成数万英里的行驶里程,来确定系统是否在按照安全的预期运行。这个“数万英里”的里程绝对不是好跑的——研究表明,无人车需要跑出2.75英里才能保证95%的决策正确率,而95%的概率离上路水平还远远不够。所以我们推测,假设无人车可以上路,大概需要跑出数十亿英里数。

为了更直观地表明这个概念,我们来做一道算数题。假设有100辆无人车每天24小时不停运行,每年365天,平均时速25英里,那么,需要十多年的时间才能跑完2.75亿英里。

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虚拟的模拟环境,将现实世界的路测与虚拟模型结合,通过构建不同情况的模拟算法来证明无人车在不同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决定。

这种测试方法不仅降低了检测成本,更是大大节约了检测时间。

4. 让无人车来得更快一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无人车的研究时间非常之久。但其实也不是不能将这些时间压缩。

无人车企业需要意识到,单枪匹马研究无人车的所有部件是耗时且极具挑战性的。因此,无人车公司找到了不同的合作伙伴分担手头的工作。转向研究综合系统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但是车企需要额外注意保证驾驶的安全性能。


保监会长假前夕五亮黄牌 惩治乱象持续加码

中国证券网10月9日——在治理保险业乱象方面,保监会持续加码。延续上半年“严”监管思路,9月30日,保监会一日连开罚单,涉及五家保险公司违规经营问题,涵盖电销网销违规、产品报备违规、编制虚假资料和私设分支机构等问题。其中,对一家公司采取行政处罚。

保监会开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是针对永安财险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和编制提供虚假资料行为。具体来看,永安财险未经保险监管部门批准设立营业部。该营业部具有固定办公场所并配备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配备出单设备,刻制公章,对外开展保险业务经营活动,从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累计实现保费2962.02万元。

除了私设分支机构外,据查,永安财险在2015年至2016年7月期间,新渠道业务部虚假列支车船使用费和公杂费,合计86.84万元,用于向2494名续保客户发放加油卡、电话卡、车载应急物品等礼品。

依据《保险法》规定,保监会对永安财险涉嫌违法一案进行了调查、审理,并依法向当事人告知了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不过,永安财险及时任总经理蒋明提出申辩表示,总公司营业部属于董事会批准设立的内设部门,营业部搬迁分职场未及时报告,属于工作疏忽等。

保监会表示,经复核,永安财险营业部具有相对固定的场所和人员,面向不特定对象推销车险保单,长期从事保险业务经营活动,持续时间超过1年,构成未经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的违法行为。此外,永安财险在保险机构“两个加强、两个遏制”回头看自查期间是否因过失未向保险监管部门报告虚列费用行为,与该行为本身的违法性不直接相关,依照有关法律规定不构成免除处罚的理由。为此,保监会对永安财险、蒋明分别罚款56万元和14万元。


同日,保监会还发出四张监管函,其中三张针对电销网销乱象,对象分别为平安人寿、泰康人寿、阳光人寿。据介绍,保监会去年下半年对上述三家保险公司开展了现场检查。检查发现,平安人寿和阳光人寿存在电话销售内控管理不完善、互联网销售页面展示不规范等问题;泰康人寿存在电话销售和互联网销售内控管理不完善、电话销售系统存在漏洞等问题。

为此,保监会要求上述三家公司全面整改,如制订详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进程和完成时限,在今年10月31日前将整改方案书面上报保监会,11月30日前书面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同时要求各公司剖析原因,强化责任追究,对违法违规问题责任人严肃问责。

保监会下发的另一张监管函则是针对东海航运保险产品报备不合规问题。监管函显示,该公司以航运责任险类注册并开展业务的航运运费保险条款属于信用保证保险产品,超出保监会批准的该公司业务范围。

保监会要求东海航运保险应立即停止开展航运运费保险新业务,撤销航运运费保险产品注册,并妥善做好存续业务的后续工作。同时,对现有保险产品和业务进行全面自查和认真整改,于今年10月底前书面上报整改落实情况,全面排查违规问题和风险隐患,杜绝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今日76只个股突破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