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数字敦煌与莫高精神:用数字技术讲述“敦煌故事”

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在5号数字文化馆的“梦圆敦煌——数字艺术创意体验展”展位,“我为敦煌上色”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前来体验。桌上放着各种画笔、颜料与调色工具,一人一蒲团,体验者可尽情享受在纸本或是泥胚上描摹填色的乐趣,在这闹中取静的展览空间里勾勒敦煌之美。而另一边,“数字敦煌”的项目负责人丁小胜此刻正忙着在现场耐心地向观众介绍项目的一些目前发展情况。



图为“梦圆敦煌——数字艺术创意体验展”展位。

从图文到影像,再到现场即兴创作,展览通过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展示、敦煌艺术创作课程体验和数字敦煌文化衍生品销售相结合的全新模式,呈现敦煌石窟艺术之美。而就在前几天,以“丝路敦煌·幸福生存”为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展刚刚在上海中心展览馆开幕,现场观众可通过展品跨越丝路文明等各个历史时期,清晰地了解丝路文明的发展脉络。


坚守莫高精神 用数字技术讲述“敦煌故事”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敦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樊锦诗首次提出“数字敦煌”概念,利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永久地、高保真地保存敦煌壁画彩塑的珍贵资料,为人们在千百年后仍可以领略敦煌莫高窟的神韵提供了可能。2016年5月1日,“数字敦煌”资源库正式上线,敦煌研究院首次通过“互联网+”的形式向全球免费共享敦煌石窟30个精品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图像及全景漫游。从地处西北的“神坛庙堂”瞬间走向海内外,全世界的观众可以足不出户走近敦煌石窟,通过“数字敦煌”项目,置身4430平方米的虚拟空间,跨越10个朝代,在瑰丽传奇文明的穿越之中。感受千年敦煌壁画和塑像的魅力与荣光。


丁小胜介绍,截止目前为止,“数字敦煌”项目工程已完成28身彩塑三维重建,采集198个数字化洞窟,数字化图像处理90个洞窟,高清图形采集精度达到300dpi。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敦煌文物保护与时俱进的成果显现,更是一代代“莫高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据了解,数字敦煌现核心团队共计90余人,他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一起。“这些核心工作人员全都是我们自己培养的,敦煌研究院对年轻人的培养是不遗余力的。他们不畏艰苦、刻苦钻研,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真正做到‘莫高精神’”丁小胜如是说。



图为“梦圆敦煌——数字艺术创意体验展”展位。


开放数据库全球共享 让敦煌不再遥远


“我们做了很多数字采集工作之后,获得了很多成果,包括很多数据。后来当这些数据被投入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社会的需求原来极大,比如学术研究、考古、美术临摹、文物保护、弘扬宣传、展览展示、高校教育、收藏等,包括一系列产品的衍生和开发等,秉承敦煌研究院一直以来‘开门办院’的传统,在2015年,我们的院长就决定把莫高窟30个洞窟的空间信息全部向公众开发,从此以后,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人们不去敦煌就能够感受到敦煌的石窟艺术”丁小胜谈到,为了让敦煌真正走进大众生活,敦煌研究院根据不同主题,通过挖掘,整理等手段,借助类似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深圳文博会等这样的展览盛世,通过公共服务与高效巡讲,同时借助海外文化传播等方式,不断对内、对外弘扬、传播敦煌传统文化与艺术。


而在2017年的“第二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召开之际,“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正式上线正式启动,据悉,这是敦煌研究院继2016年发布“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之后,进一步开创性地推进数字资源全球共享模式。


除此之外,丁小胜介绍到,“数字敦煌”每年都会有新的内容出现,“今后我们会加入检索,会有专题库,怎么让人用最快捷的方法去拿到这些数据,去应用这些数据,这是我们的目的。数字化让敦煌艺术走向大众,走出莫高窟,让敦煌艺术不再遥远,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活化敦煌 文创只是一小部分


本届文博会上,敦煌研究院除了带来了跟往年一样的“一带一路画敦煌”系列涂色书之外,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还发现了一块一尺见方的泥胚典藏涂色画文创产品。据悉,与其敦煌文创系列产品一样,泥胚涂色画创造性地利用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成果,通过提取和加工壁画图像,设计出适合于大众体验的线描稿。它通过结合矿物颜料和敦煌土,参照古代壁画的绘制方法匠心打造,以最接近原始壁画的材质和绘画方法让人领略敦煌石窟艺术之美。


“我们在做文化衍生的时候,很多人希望可以把敦煌最高端、最抽象的文化呈现给大家,但事实上对大众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愉快、更加轻松的文化形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剥离这种复杂的、抽象的部分,让人去更愉快地接受、体验,然后获得一种认知,这是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在丁小胜看来,在某种程度上,文化的化繁就简,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反而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不同的文化生态。包括这次我们来到深圳文博会,我们也在试图寻找一种方式,让大家在这样一个喧嚣的展示场馆里平静下来,通过坐下来拿起画笔,在一笔一划的描摹中感受古代画工的心态,我觉得这种释放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敦煌文创,宛若文保领域文创衍生开发的一股清流,“敦煌出品 必属精品”这样高的评价亦是实至名归。所谓的“慢工出细活”,敦煌文创开发的节奏也是稳步进行,“因为敦煌文化和其他机构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佛教美术内容是不允许被调侃、恶搞的,萌化、卡通化和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是不相符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在敦煌艺术文化与大众美学生活之间寻找可以延展的一个平衡点”丁小胜如是说。


在2017年12月底,敦煌研究院与敦煌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腾讯将从新技术与泛娱乐文化生态两个维度与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研究成果与文化服务模式等两个领域相结合,在AR/VR、云计算、智慧旅游、游戏、动漫、音乐六大模块深度合作,让更多人体验到敦煌之美。此外,企鹅优品也将在2018年上线敦煌文创馆,推广具有敦煌特色的文创商品,未来还将联合设计师基于敦煌IP开发文创产品。


而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见证,敦煌凝聚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粹。丁小胜认为,时至今日,作为丝路重要的文化节点,敦煌在“一带一路”的位置和地位非常重要,如何让一个文物“活”起来,敦煌文博会的成功举办就是最好的证明。


数字文化的未来期许:大众更多互动 业界更多合作


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最终会促成事物概念的不断壮大,展现方式的逐渐多元,但也或许会使我们迷失了我们借助技术手段所要追求的东西。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数字化?“数字化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因为它要跟科技紧密结合,所以科技的发展对数字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力,但数字化到一定程度后是要有文化的。所以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吴建认为,数字化的核心内容是以学术为基础,技术为手段,艺术为目的。因为它最终呈现的是一种视觉艺术,只不过是我们应用一种途径去对它进行还原,而技术是要建立在学术的基础上去呈现的。”丁小胜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这样谈到。


“樊锦诗院长提出数字化的八个字:永久保存,有序利用。未来我们可以根据社会发展与需求,来制定出一套与时代相匹配的运营模式。”丁小胜接着谈到,未来我们希望将来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开放的文化信息交流平台,开拓多样化的数字信息交互形式,让大家可以更加有效地参与互动。首先从语言传播系统上,上线英文版本,将解决更广范围受众的传播问题;其次通过搭建不同类别的专题,让更多的人能够从库里轻松获取自己感兴趣的资源;再者希望通过一种良性的产业化运营方式,在资源提供和社会对接方面,通过版权服务和更加优化的商务发展模式来实现数字化更好的发展。

中国年耗数以万亿计电容电阻,高端产品均来自日本

一部手机有几百个电容和几百个电阻,占了电子元件的大半。


中国是最大的基础电子元件市场,一年消耗的电阻和电容,数以万亿计。而最好的消费级电容和电阻,来自日本。


中国年耗数以万亿计电容电阻,高端产品均来自日本


村田制作生产的“积层陶瓷电容器”(最右侧)。

电容和电阻,是电子工业的黄金配角。电容市场一年200多亿美元,电阻也有百亿美元量级。市场的“头号玩家”是日本,占据一半以上份额,以村田、TDK等企业为代表;台湾地区位居次席;而中国大陆的产品多属于中低端。


“不能简单说我们不如别人,”电子工程师、瑞迪航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武晔卿说,“在军用级别,国产电阻电容是能满足需求的;一些特殊的定制电阻,国内公司也能生产。我们比起日本有差距的,是在消费级的、大批量生产的元件上。”


手机、电脑、家用电器、汽车……消费类电子行业是电容电阻的最大用户。“这一领域,所谓高端的电容电阻,最重要的是同一个批次应该尽量一致。”武晔卿说,“日本这方面做得最好,国内企业差距大。”


武晔卿说,国内企业相当于“什么菜都会炒,但不保证每次炒出来是一个味儿”。


基础电子元件一批次可生产百万件,一致性对质量控制极端重要。比如某个电容不达标,可能会让手机充电更慢,因此手机各大品牌只采购大厂商的电容电阻。


“工艺、材料、质量管控上,国内企业相对薄弱。”武晔卿说,“有一些‘Know How(小窍门)’没掌握。”


煎饼不难做,但人家做得更平整


MLC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是个典型,它是消费电子行业用量最大的基础元件,也是日本企业的强项。目前日本的MLCC产品可以做到1000层,中国产品在300层左右。


“MLCC就像千层酥,只不过小得多。”业内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说。MLCC米粒大小,是一个内有电极的陶瓷块儿,是几百层陶瓷和几百层金属叠压起来的。电容的原理是两电极夹一层绝缘介质,以储存电荷。介质层越薄,电容数值越大。


张光华说,制作MLCC有点像摊煎饼:陶瓷粉末浆,被刮刀摊平成厚度约1微米的涂层,再敷上去一层金属粉末浆,这就是陶瓷介质贴上了电极。之后,一大张薄膜被叠压、烘干、烧成瓷。


“烙千层的煎饼,很难平整。”张光华说,“各家水平不一样,要是‘煎饼’裂了一道缝,电容数值就不够大。”


很多环节影响质量:陶瓷浆和电极浆不配套,干燥时就会“起皮”;烘干太快出裂纹,烘干不彻底也会导致瑕疵;烧瓷要暴露于特殊气体;冷却太快会开裂……


张光华说,哪一环节不到位,产品就可能大比例不达标。客户要求是一百万个MLCC只允许一个不合格。


另外,MLCC很脆弱,同一种规格的产品,大品牌可能细节更优秀,更不易机械损坏。


日本企业定位高端


生产电容的企业,一般也生产电阻和电感等“被动元件”。工艺有相通之处。如消费电子产品用量最大的电阻:薄膜电阻,只有牙签头大小,以陶瓷为基底镀膜制造,工艺稍不精细,指标大打折扣。


材料是中国电子元件企业的短板:陶瓷浆涉及钛酸钡和氧化钛诸多陶瓷材料,还混合了有机胶等等,电极浆则混合了镍粉、铜粉和树脂等等,配方都需要钻研。质量最高的陶瓷浆和电极浆产自日本公司。日本巨头如村田和京瓷,从做材料起家,后来才制造电子元件。


武晔卿说,二战后日本专注民用电子,电子产业集聚,有利于村田这类材料企业延伸业务。“就好像生产面粉的厂子,自己也开了拉面店。”


数十年坚持基础研发的日本巨头,始终瞩目高端。去年底到现在,基础电子元件持续疯涨,武晔卿说,原因是日本几家巨头停产了利润率见薄的产品,集中精力于高端市场。


根据业界估计,随着手机更轻薄和频段更多,体积小性能好的元件用量会大大上升,iPhone使用的MLCC是手机中最多的,最新的iPhone要用上千颗。电脑和电视的用量比手机只大不小。


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使用的电容和电阻更多,且元件质量要求苛刻,因为冲击、温度、粉尘和腐蚀等条件更恶劣,且不能有安全隐患。车用元件市场大,但技术门槛很高,未来可能会继续被日本巨头把持。

富士康IPO拟募资273亿不变 战略配售30%且大面积锁股

5月14日(周一),富士康正式披露《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说明书》、股票发行安排及初步询价公告。此次IPO拟募资总额约272.5亿元,与此前披露的募集金额一致。


富士康拟发行约19.7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全部为公开发行新股,不设老股转让。网下、网上申购时间为5月24日,中签号公布日为5月28日。中金公司担任发行保荐人,股票简称“工业富联”。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康此次新股发行的方式颇具创新性:这次发行非常罕见地启动了战略配售。


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为5.9亿股,约占发行总数量的30%,最终战略配售数量与初始战略配售数量的差额将根据“回拨机制”的原则进行回拨。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数量为9.65亿股,约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70%;网上初始发行数量为4.14亿股,约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30%。


在战略投资者获配的股票中,50%的股份锁定期为12个月,50%的股份锁定期为18个月。其中,为体现与公司的战略合作意向,部分投资者可自愿延长其全部股份锁定期至不低于36个月。


此次网下发行中的70%将锁定12个月,只要参与网下申购的投资者无选择权是否锁定,必须认可该条件。该措施既维护上市后二级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又引导投资者真正进行价值投资,认同公司的投资价值。这也是许久未有的情形。


最终网下、网上发行合计数量为本次发行总数量扣除最终战略配售数量,网上最终发行数量及网下最终发行数量将根据网上网下回拨情况确定。


初步统计,此次富士康战略配售锁定5.91亿股,网下配售有70%的股份要锁定12个月,大概有6.76亿股要锁定(回拨机制启动前);二者相加总锁定股份数为12.67亿股,占总发行股份数的64%。


业内人士表示,富士康启动战略配售有三方面积极意义。一是大大减少对市场资金的占有,减少对市场的冲击;二是更有利于公司未来上市后二级市场的维稳,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三是让更多人享受到“独角兽”优质、稀缺资源的红利。


有评论称,富士康创新的发行方式,或为后续独角兽们发新股或CDR(中国存托凭证)提供借鉴,也是减少市场冲击的非常有效方式。


上周五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称,当日核准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不过,公告未披露募资额。这是IPO重启以来未曾出现过的情况。这在当时引发市场猜测富士康募资规模或将缩水。


此前,有券商预计,富士康本次IPO将发行19.6953亿股,预计发行价在13.84元左右,对应发行市盈率为17.18倍。按此估算,富士康估值高达2731亿元。


截至2017年末,富士康共有员工近27万人。报告期内,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2,728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3,545.44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14%;净利润从2015年的143.50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162.2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6.32%。

总理参观丰田 投资人的“内心戏”

这个周末朋友圈业界新闻刷屏最多的是总理参观了丰田工厂,“脸色凝重”,但如何才是投资人“内心戏”的正确打开方式呢?



“内心戏一”:“总理脸色凝重,终于看到了真正的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原来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都是骗补啊。”


对于这类内心戏,我们想说的是:想太多了!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位置,但是也不能妄自菲薄;尤其对于新能源汽车,虽然我们不能说全球绝对领先,但还是要有基本自信的。我们看看下面三点,就能有正确的判断了。


1、丰田的燃料电池Mirai是2014年底上市的,已经上市3年多的时间,最多的时候每年全球也就是卖出去2000辆左右,其中还有很多是其他车企的研发购买。相比之下,2017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已经超过50万辆。


2、丰田在2017年底调整了自身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从原来只有“混合动力+燃料电池”转向了“混合动力+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的全面电动化,预计2030年实现550万辆电动汽车销售,其中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450万辆,纯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100万辆。所以,燃料电池也已经不是丰田追求的唯一。


3、丰田在华合作伙伴广汽集团今年将向广汽丰田输出新能源汽车车型,在合资公司体系内生产、销售。由此也可以证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肯定不差。


PS:2014年底丰田全球首辆量产的Mirai燃料电池车的车主是安倍。也许从某种程度上,安倍是丰田燃料电池车的代言人。


“内心戏二”:“总理都专门去看丰田燃料电池车了,燃料电池接下来肯定有大机会。”


客观的说,在目前市场缺乏热点的情况下,这个不排除成为大家炒燃料电池主题的一个催化剂。


下面,聊下我们对于燃料电池这个产业的理解,非常欢迎交流,因为这个也是我们在不断重点学习的一个领域。


格局:从国家对于燃料电池发展格局的角度上,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首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只有三类: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其次,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加速退出的情况下,燃料电池补贴是基本不退坡的。


场景:从终极技术路线看,燃料电池是最为清洁的,但是从现实可预计的10-30年周期看,未来可能出现的是乘用车领域主要还是以插电式、纯电动的锂电为主,而在商用车领域,尤其是重卡物流这类使用场景下,燃料电池将有非常大的应用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潍柴会投巨资和博世共同开发燃料电池技术,打算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维持。


阶段:从发展阶段的角度看,我们觉得现在的燃料电池,比较类似2010年前后的纯电动,在推广十城千辆,甚至更早一点的阶段。虽然看不到产业链哪家公司单独依托燃料电池业务带来的业绩爆发,但是从主题投资的角度来看,每年总还是有那么一次。


“内心戏三”:“中日关系转暖了,是不是日系车在中国要逆袭哈。”


这个是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哈。毕竟这个是时隔八年,中国总理的再次访日,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起码可以证明的是中日关系的回暖,对于日系车的市场份额提升是锦上添花。


2012年钓鱼岛事件之后,日系车在华市场份额跌入低点,此后的五年,依托强大的产品力,尤其在本田的SUV战队(广本的缤智、东本的HRV;广本的冠道、东本的URV)、全新雅阁,丰田的TNGA架构(全新凯美瑞、C-HR)、经久不衰汉兰达的带领下,市场份额持续回升,还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此时中日关系的回暖,将给日系车锦上添花,叠加本田、丰田在中国的产能扩张,或许真的进入到了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都具备的甜蜜窗口期。


对应的标的,当仁不让是广汽集团(H)。公司年初至今下跌超过20%,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于公司产品线布局完成,业绩增速放缓,进口关税降低,合资股比放开等担忧。我们认为,公司自主品牌虽然产品线布全了,GS4由于上市时间长,面临中期改款;但是GS8、GM8依然将在7座车产品中享受红利;而且与爱信成立合资公司,也彻底解决变速箱问题。合资方面,丰田全新凯美瑞供不应求,CHR是下一个爆款;本田的产品(全新雅阁、缤智、冠道)持续热销;广汽三菱(欧蓝德、Eclipse Cross)和广菲克(真7座的大指挥官)也在向好。


总结来看,当前的广汽集团(H)仅对应2018年6倍PE,给了一个非常好的价格,虽然有各种各种的担忧,但是公司确实从产品力的角度看,还是将持续好于行业,实现双位数以上的复合增长是大概率事件。同时,中日关系的回暖,也给公司市场份额提升锦上添花。目前的价格,真心是性价比很高。

中兴危机现转机 5G板块大涨 富士康板块高开高走

9万亿美元的行业受到冲击:汇丰完成首笔基于区块链的贸易金融服务

英国报道称,汇丰完成了全球首笔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金融服务。


汇丰称,依赖区块链技术为美国粮商嘉吉开具了信用证,显示目前的平台已经可以进行商业应用。信用证是一种主要的结算方式,广泛应用于国际贸易中。


区块链技术被汇丰成功地应用到贸易结算中,对现存的国际贸易融资将会是重要的冲击。目前国际贸易的金融交易中仍存在大量的纸质文件,单笔交易的耗时可能也要长达数日。


无纸化并提高效率后,上述手续可能会被精简到数个小时以内。英国报道称,这会对9万亿美元规模的贸易金融行业构成巨大的冲击。


这也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打开了新的大门。作为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在虚拟货币以外的其他应用始终相对有限。


周五跌超7%后,比特币在过去的周末里小幅回升,截至发文报8688美元。



汇丰为嘉吉上周一笔阿根廷到马来西亚的大豆交易提供了这笔区块链贸易金融的尝试。


汇丰贸易融资业务负责人Vivek Ramachandran称,这一技术已经做好商业化应用的准备,下一步是鼓励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相关协议中来。银行、航运公司、港口和海关也要在该技术广泛推开之前就引入相关技术,他希望在未来五年,能实现多数交易关联方都采取相同的区块链平台和标准。


汇丰是最早参与到区块链项目的金融公司之一。过去两年间,汇丰都在探索区块链技术的金融应用。


今年2月,汇丰高级创意经理Joshua Kroeker 称,已有信心进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实时交易。


Vivek Ramachandran称,未来几年,汇丰将显著减少传统的贸易金融活动。汇丰去年在贸易金融方面的收入达到25.2亿美元,是全球该行业规模最大的银行之一。

中国央行续作1560亿元MLF 发放801亿元PSL

5月14日周一,央行续作156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期限均为一年期,利率3.3%持平上次。


中国央行同时发放了801亿元人民币抵押补充贷款(PSL)。PSL也是央行进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工具之一,央行今日继续暂停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为连续第二日未进行操作。


央行在上周五的公告中提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


上周六MLF到期规模3925亿元顺延至今日,不过央行指出,4月25日部分金融机构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MLF 9000亿元后,5月剩余的MLF到期量为1560亿元。


央行在今年年初实施了普惠性定向降准,4月18日再度宣布,自25日起对部分金融机构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置换MLF。


央行上一次进行PSL操作是在去年5月10日,当时发放了476亿元PSL。自2016年5月起,央行每月月初对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放特定投向的PSL。


PSL通常被用于支持棚户区改造,也被认为是2017年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的重要支撑。


周五发布的央行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关于下一步的货币政策,央行仍称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但新增了“注重引导预期”的描述,删除了四季度对流动性的“削峰填谷”描述,并称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运行变化。


分析观点认为,央行淡化对“金融监管”的浓墨重彩,关注点转向经济增长,更多地强调货币政策需要考虑经济变化。结合此前政治局会议、资管新规、中财委等其他部门的一系列微调,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下,中国国内已经开始做出宏观政策层面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