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时尚娱乐
文章列表

忠于自我 PANDORA 2017春夏系列 献给都市女性的密语箴言

为庆祝2017春夏系列的发布,PANDORA隆重推出了“DO”这一全新的多方位品牌宣传活动,以鼓励广大女性忠于内心,自信地展现出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内心信念。

PANDORA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Minna Philipson解释道:“30多年来,PANDORA始终倡导女性追求真我,展现个性风格,并以同样的目标作为品牌的发展之源。竭尽全力地和现代女性一起探索更好的自己。今年春天,我们通过“DO”这一倡导自由、追寻真我的品牌活动以及新系列珠宝,鼓励消费者和PANDORA一起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自1982年创立以来,PANDORA始终坚持在行业内发挥积极的示范作用。PANDORA从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供应链等各个生产环节以及最重要的员工健康与快乐着手。 持之以恒地以自觉自发的环保意识和行为准则,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并倡导可持续发展。

PANDORA珠宝鼓励都市女性自信地展现出自己的专属风格,享受生活,唤醒对生活的新体验。“2017春夏系列与时尚女性一样缤纷夺目,风格鲜明。每一款珠宝都极具意义,谈及品牌的根源、设计美学和始终坚持的行为准则,都让女性能自豪的欣赏与佩戴。女性选择佩戴的珠宝即表达了她们自己的风格。” PANDORA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创意官Stephen Fairchild表示。

不仅如此,PANDORA一直关注生态环境和坚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也吸引着拥有同样信念的现代女性,以“DO”品牌宣传活动为契机,说出她们的观点,勇敢实践信念! PANDORA珠宝已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风格的体现,更代表了一些“更大”的理念。 “DO”也将激励女性展现真实的自我,探寻生命的意义。

“DO”品牌宣传活动以多元化席卷各个平台,围绕多位海外励志女性为宣传重点:如全美超模新秀大赛选手,同时也是知名女性企业家的Mamé Adjei等。 这些活力四射的女性为其他年轻女性提供指引,鼓励她们推进人道主义工作或引领各行各业。她们将“DO”的精髓体现得淋漓尽致:带着独特的PANDORA珠宝自信地追逐梦想、展现真我。

PANDORA珠宝在今天推出了一条活力十足的电视宣传片,突出了佩戴珠宝不仅是造型风格的体现,更代表着女性忠于自我的信念,为“DO”赋予更丰富的情感意义。该电视宣传片将通过多方位的平台同步放送,赞美每位忠于自我、绽放美丽的女性并为她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积极力量。

PANDORA 2017春季新品已于3月16日在中国各大店铺、官方网上商城、天猫旗舰店同步发售。

TADASHI SHOJI 2017 早春系列“浪漫南法风情”

秒高铁的磁悬浮,还能做什么?

中国高铁通车里程突破2万公里,不过因为各种原因,运营时速一直受到很大限制,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都在跑300公里,设计时速300公里的都在跑250公里

据央视报道,位于北京怀柔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速列车动模型实验室透露,未来五年,国家先进轨道交通专项将重点研制出时速400公里的高铁列车和时速600公里的磁浮列车,在不久的将来它们或将投入运行。

磁悬浮原理已经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发现了吗?↓↓↓


磁悬浮桌

着眼于未来,设计灵感来自于表磁悬浮列车磁的技术的使用,以一个相同的悬浮原理和一个功能设计出了未来的餐桌。

使用的电磁悬架系统中,以上的钢板,就走而连接到该表的电磁铁被定向朝向从下面的板。

用户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调整磁场强度的和改变表格的高度。


磁悬浮滑板

一款名为 Slide 的悬浮滑板已经由雷克萨斯制造出来了,据称,这是一款真正可用的悬浮滑板。

雷克萨斯悬浮滑板采用磁悬浮技术实现非凡的无摩擦运动。液氮冷却超导体和永磁体的结合,让雷克萨斯向不可能说不。

这款滑板类似于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靠的是轨道的磁力和车辆的磁力,两者形成磁的斥力,使列车悬浮在空中。

而雷克萨斯虽然没有为这款HoverBoard滑板搭建轨道。

但是在悬浮滑板内置了超导体,通过超导体与磁性地面产生作用力而使得滑板悬浮空中。

空中盆栽

来自日本的Hoshinchu 团队利用磁悬浮技术设计了这款可以漂浮的盆栽。

盆栽的盆与植物被分为两部分,都是特别定制,泥土中含有磁石,利用磁场相斥原理使植物悬浮,在半空中还可以原地打转,看起来优雅又有趣。


磁悬浮水晶灯

这款磁悬浮水晶灯在晚上点亮后有种梦幻的感觉。由亦乐创新团队设计的这款灯由两部分组成:灯体、底座,灯体采用镂空设计。底座由实木打造,底座上的开关可以控制球体的通电。

在点亮后,灯光就可以透过空隙释放光束,照在屋子内就像是满天星,在关闭的状态下,由于水晶球采用了无线供电技术,灯体也可以悬浮,材料采用聚乙烯材料模仿水晶,耐磨防摔。


悬浮咖啡桌

看到这款活动的咖啡桌了吗,像个巨型魔方,那些小的魔方块都相互排斥,像是悬浮起来了似的。

不过在不用力推动的情况下,这款咖啡桌还是相当稳固的。这些木块里面都镶有磁铁,木块之间通过细铁丝连接,磁铁的排斥将木块向外推,铁丝将其向内拉拢,所以就会被易推动。

丹麦不只有童话,这里的米其林餐厅世界第一,世界尽头的仙境小岛还未有人知!

很多人去北欧四国,常常把丹麦作为旅行的中转站,看过了冰岛的冰川、芬兰的极光、瑞典的森林,留给丹麦的印象似乎只有儿时的童话故事。其实,丹麦这座迷人古老的国家,绝不只有童话,它值得你停下脚步慢慢感受。

很多人去北欧四国,常常把丹麦作为旅行的中转站。


看过了冰岛的冰川、芬兰的极光、瑞典的森林,留给丹麦的印象似乎只有儿时的童话故事。其实,丹麦这座迷人古老的国家,绝不只有童话,它值得你停下脚步慢慢感受。

在这里你可以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丹麦45%的上班族都骑自行车上班,走在街头,入镜率最高的就是随意停放在墙角的自行车。

在这里你可以找一家咖啡馆坐下,看看丹麦当地的爸妈是怎么遛娃,把孩子放在门外晒太阳喝咖啡的。

在这里你可以享受到全北欧最赞的美食,没有满汉全席般的奢华宴席,一块鲜嫩多汁的烤鳕鱼,就足以给味蕾留下无限回味。

在这里你可以探访世界尽头的仙境小岛,丹麦有两个处迷人的海外属地,其中一处还入选《国家地理》2016年最佳目的地,在这里随手一拍,便是大片!

在这里你还可以尽情的买到设计好物,丹麦从来不缺好设计,不论是ECCO的一双鞋、HAY的一盏灯、还是Illums Bolighu里的百年陶瓷器,都值得你带回家。

在自行车王国,骑行大街小巷


悠悠的穿过文艺复兴时期的摩登建筑



丹麦,它是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度,当你抵达这个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你才发现,原来幸福就是骑着自行车去上班,随处可以吃到米其林美食,在日落黄昏后喝一杯嘉士伯啤酒的生活点滴。

▶在哥本哈根,骑自行车穿梭街头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文化堪称举世闻名,也正式被命名为世界上的“自行车之都”。在这座城市,骑行是融入当地人骨髓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有机会来哥本哈根,不如入乡随俗骑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哥本哈根的大街小巷,徜徉于古今建筑之中。


||新港 - 攥着一瓶啤酒在码头歇个脚

新港是最能品味到哥本哈根风情的地方了,岸边色彩丰富的老物、鳞次栉比的啤酒屋和餐厅、运河里竖着桅杆的各种木船、每个角落都能听到街头艺人用黑管演奏的久石让的天空之城,别有一番风味。在Vaffelbageren里喝一杯丹麦最有名的嘉士伯啤酒,花一两百人民币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牛排并且欣赏新港日落。


||圆塔 - 俯瞰全城迷人风景

兰多圆塔建于1637年-1642年间,由克里斯钦四世下令建造,这里是欣赏哥本哈根老城的最佳观景点。塔内有一条独特的螺旋走廊,全长209米,围绕着中空的圆塔七圈半,直通34.8米高的圆塔塔顶。

在圆塔制高点,你可以把古老的拉丁区尽收眼底。五彩屋顶的老建筑、高耸的教堂、远处海边代表着现代工业的大烟囱,在蓝天的映衬下,像极了一幅中世纪的彩色油画。


▶在欧登塞,探访安徒生的故乡


欧登塞,丹麦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汽车一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小城欧登塞,这里著名的安徒生故乡。城里随处可见成片的传统丹麦风格的低矮木制建筑,是一座极具风情的小城镇。


||海军军营老房 - 在黄色复古的联排小屋前拍张照

海军军营老房最特色的就是这些联排房屋最突出的特色是其颜色和样式的无限重复。 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授权将海军军营老房用于安置丹麦的航海业从业人员及其家属。最早由国王建造的一座房屋位于 Sankt Pauls Gade 大街 24 号,这座房屋内建有 Nyboder 海军军营老房纪念堂。


||安徒生故居博物馆 - 重回19世纪的童话之乡

安徒生博物馆于1908年开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家博物馆之一。博物馆门前两条街区完整的保存了安徒生时代的风貌,石路红顶彩墙,整齐排列,走近博物馆,就仿佛将时间拉回了19世纪的童话之乡一般。进入博物馆,能看到馆内以时间为主线,展示了安徒生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仿真景象,还有他大量的原著作手稿以及鲜为人知的设计作品,在这里你可以静静重温童年时期的美好。

备受青睐的功能性空间之「滑动门」

艺术家用卵石描述叙利亚战争苦难,无比震撼!

他的家书意外成为《朗读者》开播以来最重磅催泪弹,于是他开的中国最美免费书店再次刷爆朋友圈!

最近,董卿主持的《朗读者》也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刷爆了朋友圈。像它的名字一样,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就是传播文字,而人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结合在一起,就是节目的初心。

去年年底,综艺节目迎来了一股清流,终于不再是当红流量小生们主导的千篇一律的真人秀,从《见字如面》开始,国人开始发现比起在微信上信息满天飞的嘘寒问暖,前辈们一封手写的信更能连接起来人们渐行渐远的心。

最近,董卿主持的《朗读者》也掀起了全民阅读的热潮,刷爆了朋友圈。像它的名字一样,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朗读就是传播文字,而人是展现生命,将值得尊敬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结合在一起,就是节目的初心。


通过那些久违的片段,唤醒大家心里久违的感动,每一段文字后的流泪或微笑,思考或对照,都是对人生的一次感悟和学习。

看到上周的第三期,已经觉得它不像一个简单的节目了。它拥有了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在别人朗读的故事里,遇见了自己的人生。


而《朗读者》开播以来最重磅的一枚催泪弹,应该就是第三期里作家麦家给儿子的一封信。《朗读者》现场,麦家更是几次哽咽,聆听者董卿也泪光闪烁,台下的“90后”、“00后”直接哭了.....


那是一种很熟悉的感觉,像极了自己的父亲——那样的小心翼翼,那样的笨拙,却有那般真挚。

就连董卿也说在这期节目当中,最让她感动的是麦家。曾经叛逆的他,如今面对叛逆的儿子,选择了理解和宽容。


有人说,如果一个男人在自己的父亲那里没有体验到真正的父爱,那么在孩子身上他将有机会体验什么是真正的父爱。一个人往往要等到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体会父母深沉的爱。


这样的一位大作家,也曾经是一个叛逆的儿子。因为父亲的毒打,他对父亲怀有长达几十年的憎恨。17岁时故意离家,要远远地离开父亲。整整十多年,麦家写信的抬头只写母亲,不写父亲。每次回家给母亲买很多东西,从穿的到用的、吃的,只给父亲买一包烟、一袋糖……在35岁之前,麦家一直把父亲当仇人看待。


而这一切在他做了父亲后,才真正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爱。养儿方知报母恩,对父亲的理解不也同样如此吗?

小飞君有幸采访到了麦老师,问他在节目播出后,儿子的反应是什么?


他说儿子只有三个字:好肉麻。


听到以后我笑了,这不就是我们吗?听到父母表达的爱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但其实一切都已经在不言中了。

也许在《朗读者》之前,你们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麦家,可你们却一定都看过由他的书改编的电影。

电影《风声》、《听风者》,电视剧《暗算》、《解密》、《风语》等,这些“麦式谍战剧片”无不风光无限,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谍战影视狂潮,令众多谍战迷欲罢不能。


他还是首位被英国“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中国当代作家,其出版文字连起来能绕地球数十圈。


那段被歧视、孤立的童年时光里


日记就是他唯一的朋友


可是风光无限的大作家背后却是并不一帆风帆的童年,而他的成就,也正是源于这样的童年。


麦家的故乡,是杭州郊县富阳一个名叫蒋家村的村子。


从有记忆开始,他的一家是被人看不起的。爷爷是基督徒,外公是地主,父亲是右派加“反革命”,政治地位在村子里低到泥土里。他的童年是被周围人、被整个社会抛弃的。读书时常常逃学,去了学校,没有人跟他玩,老师、同学都歧视他、欺负他。孤独是他童年的底色。

为了驱散孤独,他自己发明了一个“朋友”——写日记。从13岁开始写日记,“我写日记其实是一种生理需要。人天生有一种交流的欲望,我跟谁交流?没人瞧得起我,我没朋友,没玩伴,有话没地方说,只有跟日记说。我对它倾诉我受到的委屈,对某一个人的憎恨。我被谁奚落了,我不能当面骂他,但我可以在日记本里骂他。日记本成了我的垃圾桶,所有苦水都被倒进去。”


1986年,麦家无意中读到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了后觉得太像我的日记了!小说里那种情绪,主人公霍尔顿对成人世界的仇恨和反抗,以及那种少年人自叙的口吻,和我的日记有很多相通的东西。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我像发现了新大陆,我对自己说,那我来试试看吧。”就这样,一个小说家开始了最初的创作。


“你说我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我想就从写日记开始的。”

1988年,麦家发表的第一篇小说《变调》,就取材于日记本。这小说投稿时题目叫《私人笔记本》。那时,他已经写了三十六本“笔记本”,这里藏着他的仇恨、苦痛,也藏着他敏感的心,飞翔的翅膀。

《风声》《暗算》等小说不断被改编成影视剧


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谍战剧之父


都说前有金庸,后有麦家。


前者开创了一个功夫片时代,后者撬动了一个谍战剧年代。


2005年,小说《暗算》改编成电视剧播出后,轰动一时,掀起中国当代谍战影视狂潮。

从《暗算》开始,中国的屏幕和银幕上充满了电波声,布满了“潜伏者”。可以说,如今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看过谍战剧、谍战片,每年有上百亿的资金在围着“谍战”撕杀、搏利。谍战成了一个产业,成了一个金矿。而在这支队伍里,麦家的身影既是最初的,也是最大的,他被誉为“谍战之父”,子孙满堂。

“我今天有这么大的名声,影视确实立了很大功劳。比方说,《暗算》的书到现在一共也就卖了一百多万册,但看过电视剧的人有多少?可能有几亿人吧。这也给你提供了一种写作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别人对你的赞同,他可能没读过你的书,但是他看过电视剧、电影。哪一天他和你不期而遇,他会对你投出钦佩的目光,说出一些赞美的话。”麦家说,“写作是一件非常虚无的事,一个人每天坐在一个房间里,长年累月地坐在那儿,面壁苦思,他的虚荣心到哪里去满足?就是从读者身上去满足。对我来说最开心的事,肯定是哪个读者说我昨天看了你的书一夜没睡着,我为哪个人物的死在哭。”那时,他是最高兴的。

茅盾文学奖的授奖词这样写道: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若一种被痛楚浸满的文字,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麦家说自己写得很累,因为写的都是有缺陷的天才。“缺陷我是有的,但天才没有。我要把自己吊起来,把脚尖踮起来,才能够着一个天才的内心,想象他们对人对事的可能有的反应。”

说麦家,其实最该说的不是《暗算》,而是《解密》。这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前后创作11年时间,遭遇17次退稿。这些不可思议的数字里藏的是故事,是辛酸,是汗水,也是运气和收获。


“那是一九九一年七月的一天,当时我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是马上面临毕业离校的一天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为即将离校忙碌,我却发神经似的坐下来,准备写一个大东西。这就是《解密》的最初。”麦家说,“十一年已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我全部青春,半部人生。老实说,它让我受尽折磨。它是一个‘作女’,让我尝够了痛不欲生的滋味。这部小说发表时也就是二十万字,而我删掉的字数至少是四个二十万,因为我在不断地推翻、重写、修改、润色。其中有三次是彻底推翻重写,局部的修修改改至少有几十次。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如今,《解密》被翻译成33个语种,被世界各国顶级出版社出版,成为国际畅销书。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以“终于,出现了一部伟大的中文小说”为封面导读,称赞该书是“35年以来最伟大的中文小说”,并将它评为“2014年度国际十大虚构作品”。

只读书不卖书、甚至给年轻作家免费提供食宿


这家爆红全国的书店引得人不远千里来膜拜

在巴黎的一次旅行,让麦家遇到了心中的那个书店。


莎士比亚书店,位于巴黎圣母院对面,书店主人乔治.惠特曼独辟蹊径,将其变成了一个文学聚集地。

这里更像一个图书馆,书堆间还有床铺,成了文人聚会, 甚至临时栖居地。


莎士比亚书店自由、纯粹的读书氛围,深深吸引了麦家。他知道,这就是他想要开的书店。

经过一年多的筹备,盘桓心中许久的想法终于兑现:这家书店在西溪创意产业园落成了。叫做——麦家理想谷。


这里和莎士比亚书店一样,免费读书,免费提供咖啡茶饮,同时还有两间客房,向入选“客居创作人”的年轻人提供免费的写作条件。


总之,不论你是谁,来这里不需要带钱包,只要带一颗文艺心,爱文学,爱读书。似乎有点假,但这是真的:这里没有任何经营,只有心心相印。

由麦家老师亲手打造的理想谷就同他的文学作品一样,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密码重重、出人意料。


这座不起眼的红砖小二层,掩映在一片幽绿的竹林之后。没有庄严、气派的大门,只是一个小小的院落围着,院门也小小的,坐落在院墙左侧,且前有一段矮墙遮挡着,让人不由得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来。

小巧的院子里,有树有花、有桌有椅,还有拙扑的石磨、轻缓的流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错落有致,诗意盎然。

进了书店也是瞬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就好像一座原始森林中的小书谷,绿植老藤爬满了墙,甚至还有一颗大树立在中央。


这里都是地毯,穿着鞋套进入,所以你可以坐在书店的任何一个角落读书,包括靠在树边。

每个台阶都摞着厚厚一叠书,没有沙发坐的时候,这儿就是最佳席位。


麦家老师说:“我们把书店做成这样,就是希望大家穿过小竹林、翻过小铁门、经过小水车,然后找到这样一个理想谷。”


这样通过去寻找才能体会的意境,和读书是一个道理。一本好书不是看完了就能立马得到东西,要思考一下,理会一般,书里传达的道理才能真正被吸收。

店里有好几面书墙,近8000册图书,全是麦家老师精心挑选四处买来的。列夫·托尔斯泰文集、卢梭文集、钱锺书文集、博尔赫斯文集……应有尽有。书架上陈列的一些书,还有麦家亲笔所写的推荐语。前来读书的人可以省却一些选书的烦恼,少走许多弯路。

很特别的是,这里的书只供阅读,不卖哦!来的人也不叫顾客,都唤作书友。

茶水和咖啡全都是免费自助。一切像在熟悉的老朋友家那样自在。是不是很特别?而且为了有一个纯粹的阅读空间,所以这里没!有!wifi!


有时候发现这样大小的空间刚刚好,大家都凑在一起看书,也没人玩手机,氛围特别棒~

房间一侧,有一座黑色的楼梯,通往二楼,客居写作者的卧房就设在二楼。


如果你投递的作品能被谷主麦家认可,就会收到理想谷的邀请函,享受谷中三个月的免费食宿,还有机会与麦家交流讨论文学创作。


安心无忧地进行创作,是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的梦想。而麦家理想谷,让他们的梦想不再奢望。


麦家老师曾说,“每个文学青年,刚开始写作的时候都很孤独,也很艰辛。写出来的东西不知是好是坏,也不知投到哪里,我自己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在没有所谓功成名就的时候,希望能帮助他们。”

藏在阅读区后面,还有一间小房间,同样也都是人人可以进去读书,提供了桌子,可以写作或者做一些摘抄。


小飞君到访的那天,阳光很足,推门而入的时候,彩色的坐垫散落在地毯上,尘埃在阳光中飞舞,窗台上的每株植物都蓬勃生长……简直就像家一样舒适~

来这里的读者,大多都是非常热爱理想谷。有专程从北京过来,7天的行程在理想谷呆了6天的姑娘,也有只能匆匆停留杭州,但依旧特意赶来看一眼的小哥哥……所以笔记本上、墙上、书柜上的空白处,都贴满了书画、明信片、便利贴,还有一些读者的长篇感言。

如果你运气好,也会偶遇到在院子里修剪花草的麦家老师,攀谈上几句。


麦老师偶尔也会邀请一些作家来理想谷与读者见面。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莫言等等,都曾在这里与读者分享读书的乐趣。

理想谷中一切书、茶水、甚至作家的食宿都免费,唯一在书店里可能会花钱的,就是摆放在进门处的爱心捐赠这项公益活动。

这一小块区域的书,是可供购买的,但是全部书款,都是用于捐赠,书店不会拿一份钱。


麦老师希望让更多人去传递爱。据统计,去年有1621名读者参与到爱心捐赠活动中,少则十元几十元,多则几百几千,他们把这些捐款捐给乡村贫困孩子、抗战老兵、有急难的家庭等,帮助了很多人。

大家传递着爱,都其乐无穷。

“读书就是回家”,这句出自麦家之口的话在书店院里的很多小黑板上都能看到,温暖着每一个进进出出的读书人。


很多人会觉得奇怪,理想谷没有任何收益,还要花费房租、书费、管理人员成本、维修等等,是很亏本的事。但在在麦老师看来,他不在乎外界怎么评价他的这种行为,也并不担心理想谷未来的状况。他认为理想谷就是他养的一只宠物,“说好听一点,我这叫有情怀,文学给了我那么多,我应该拿出来一些还给文学。其实,别人怎么说我都不在乎,我就是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钱存在银行里是个数字,开个理想谷,就是拥抱理想。”


现在这个快消时代,很多作家发展成了编剧不再执笔,而人们也更愿意看单篇的自媒体文章多于纸质书,但一味迷恋这些浅阅读,是很难变得有深度和有力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