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揭开史无前例的谜底 IPO上会6否5 究竟是为什么?

网易财经11月8日——昨晚,证监会公告的发审委第35、第36次会议的审核结果,创出了一个纪录:当天(11月7日)上会的6家拟IPO公司中,5家被否,仅一家成功过会。至此,第十七届发审委自9月底履职以来,已审核36家公司,除三家暂缓表决外,仅有20家过会,通过率降至56%;被否公司达13家,否决率升至36%。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前三季度,共有405家拟IPO公司上会,53家被否,否决率为13.09%。而在去年,否决率还不到10%。

昨日,除唯一过会的苏州春秋电子外,成都尼毕鲁、云南神农、山东玻纤、国金黄金、上海锦和商业均遭否决。其中,上海锦和商业还是二次上会再度折戟。

过会率的下降反映了审核趋严的现状。记者注意到,高利润不再是企业过会的“护身符”,新发审委关注的重点是业绩的真实性,以及持续盈利能力、内控管理水平和规范程度、募投项目合理性等核心问题。

毛利率异常凶多吉少

记者注意到,在近期上会审核的拟IPO公司中,毛利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上下波动不定的公司,大都凶多吉少。有市场人士认为,当各行各业的龙头公司已基本实现证券化,后续申请IPO的公司不大可能具备获得超高毛利率的基础。如表现异常,反而可能会牵出不少财务疑点。

此前,如11月1日被否的无锡普天铁心、10月31日被否的稳健医疗和森鹰窗业,还有10月18日被否的浙江双飞无油轴承,都存在毛利率水平明显高于同行业公司的情况。

而在昨日上会被否的公司中,毛利率异常也是个普遍问题。如云南神农,发审委重点关注了该公司猪肉制品销售价格、毛利率和业务数据差异等问题。报告期内,公司养殖业毛利率和相关业务数据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差异较大。其中,公司2014年、2015年度屠宰业务的猪副产品营业收入远高于猪肉制品营业收入,各期生猪屠宰总数远大于自宰数量。

国金黄金也是如此,该公司毛利率逐期上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毛利率均值。发审委提出,公司应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进入银行渠道的方式和优势,以及是否有重大依赖、该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如何。


严把合规性、独立性关口

综合来看,发审委对近期被否公司的询问主要集中在财务与会计、持续盈利能力、规范运作三方面。其中,财务与会计方面,以财务状况异常,或真实性存疑为主;持续盈利能力方面,发审委更看重公司的抗风险能力;规范运作方面,则主要关注关联方资金占用、公司独立性,是否有合格经营资质,以及其他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问题。

其中,企业规范运作与经营独立性也是重要关注点。

如11月1日被否的无锡普天铁心,该公司报告期内通过往来单位累计获取银行贷款1.84亿元,还为客户获取银行贷款、开具无真实交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发审委要求公司说明:上述行为是否存在利益输送、违法违规、影响销售真实性及收入确认准确性的情形。

在昨日被否企业中,成都尼毕鲁是一家游戏公司。发审委指出,公司报告期内存在未取得互联网出版许可证而从事游戏出版发行、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而从事网络游戏运营的行为。且公司主要收入来自于App Store和Google Play,但这两大平台均未对公司的业务收入进行函证。就此,发审委对该公司收入的可靠性存疑。

此外,发审委还对成都尼毕鲁游戏收入主要来自境外市场,有大量资金跨境流动的问题予以关注。主要问题有海外代理协议及分成比例合理性,单个玩家资金金额较大是否涉及洗钱、套汇或逃汇等,还有公司结售汇是否符合外汇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

至于山东玻纤,该公司在报告期内存在较大金额的无实际交易背景的关联方应收票据融资,向控股股东大规模拆入资金以及取得委托贷款的情形。发审委由此对公司是否财务独立、机构独立,是否具备独立面对市场的能力,以及相关内控制度是否健全且有效执行等均表示怀疑。

云南神农因现金交易引发的内控问题也被重点关注。报告期内,该公司现金销售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保荐机构未取得经销商的进销存数据。对此,发审委要求公司说明现金交易的真实性、必要性以及逐年上升的原因,现金交易的流程及相关内部控制措施,未来拟降低现金交易的相关措施等问题。

目前,新一届发审委已展现新的气象,既通盘考虑IPO企业的数量,更重视IPO企业的质量。而本周还有8家公司准备上会,结果如何,值得关注。

沪深300指数刷新逾两年新高 三维度掘金价值蓝筹股投资新机遇

证券日报11月8日——昨日,A股市场震荡上扬,沪深两市各类指数全线收红。上证指数重新收复3400点整数关口,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盘中双双刷新了逾两年新高。分析人士表示,目前,A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蓝筹行情正持续深化。当前市场整体风格正在向价值型行业龙头切换,建议投资者多关注有业绩支撑的大蓝筹。今日本版特从市场资金、业绩估值和机构评级等三方面梳理分析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蓝筹股的投资新机会,以飨读者。


    逾52亿元大单涌入10只个股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可交易的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11月份以来,共有107只个股呈现大单资金净流入态势,期间合计大单资金净流入122.98亿元。

    具体来看,11月份以来,36只成份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均超1亿元,科大讯飞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居首,达到78351.96万元,平安银行紧随其后,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65898.45万元,民生银行、中国石化、TCL集团等3只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均在5亿元以上,分别为:57434.48万元、52055.00万元、51260.92万元,此外,中国中铁(49451.48万元)、中国联通(47943.51万元)、宝钢股份(47222.70万元)、紫光国芯(41071.47万元)、南方航空(34494.58万元)等5只个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也较为显著,而上述10只龙头股期间累计大单资金净流入就达到52.52亿元。

    随着市场关注度升温,资金开始不断涌入,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股价表现也日趋走强。11月份以来,共有154只成份股实现上涨,紫光国芯、电广传媒、科大讯飞、中信国安、TCL集团、三安光电等6只个股期间累计涨幅均在10%以上,分别为:21.46%、12.52%、12.13%、11.40%、10.60%、10.18%,泸州老窖、大族激光、中国重工、复星医药、浪潮信息、石基信息、汇顶科技、奥飞娱乐、天茂集团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8%以上。

    有业内人士指出,三季报行情结束后,A股持续调整,沪指已完全回补国庆节之后的跳空缺口,在60日均线附近获得支撑,目前市场流动性并不紧张,且存在养老金入市预期,多重因素中线利好A股,预计股指调整结束后将继续上行。昨日,蓝筹股带动大盘继续上攻,上证50指数、上证180指数、沪深300指数等均创阶段新高。


    近八成公司年报预喜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在沪深300指数成份公司中,共有206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占比68.67%。其中,34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0%以上。

    具体来看,京东方A、首钢股份等两家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在10倍以上,分别为:4503.51%、1188.09%,中国铝业、三一重工、北方稀土、中国石油等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900%,此外,陕西煤业、西山煤电、包钢股份、中金岭南、徐工机械、兖州煤业、苏宁云商、铜陵有色等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增幅也较为显著。

    值得一提的是,在沪深300指数成份公司中,截至目前,已有74家公司披露年报业绩预告,其中,业绩预喜公司家数达到59家,占比79.73%。潍柴动力、大族激光、欧菲光、大秦铁路等4家公司预计年报净利润同比翻倍,分别为:166.00%、135.00%、120.00%、105.00%,中远海控、中信重工、中兴通讯等公司也有望实现年报业绩扭亏为盈。

    分析人士表示,在今年市场风格出现巨大变化的情况下,“大而美”的个股受到资金追捧,这些个股的业绩有保证、确定性强、估值较低。未来市场风格仍将是“追求业绩+以大为美”,大盘股会有不错的投资机会,部分业绩向好的个股也存在结构性机会。

    机构齐看好13只个股

    《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根据同花顺数据统计发现,最近1个月内,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中,共有245只个股获机构给予“买入”或“增持”等看好评级,其中,96只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在10家以上。

    具体来看,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在20家及以上的个股有13只,贵州茅台机构看好评级家数最多,达到31家,老板电器、伊利股份和中国国旅等3只个股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均为25家,其他机构看好评级家数在20家及以上的个股有:五粮液、恒瑞医药、分众传媒、碧水源、泸州老窖、万科A、华东医药、启迪桑德、汇川技术。

    备受市场关注的贵州茅台,最新收盘价为642.07元,中金公司多次调高该股目标价,最新预测目标价已达845元,国泰君安证券也对该股充满信心,预测目标价达到760元,申万宏源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则均给出750元的预测目标价。

    而在上述机构扎堆看好的13只个股中,泸州老窖月内累计涨幅最高,达到9.4%,国海证券预计公司2017年至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74元、2.23元、2.78元,对应当前股价市盈率分别为37倍、29倍、23倍。公司品牌基础深厚,营销体制改善,渠道持续扩张,聚焦五大单品,中高档酒收入快速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医药行业最严“抗霾令”来袭 部分企业已接到通知

证券日报11月8日——11月6日,工信部、环保部、卫计委、食药监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医药企业2017-2018年采暖季错峰生产的通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医药企业涉及原料药生产的VOCs排放工序,在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原则上实施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级政府批准。

    据《证券日报》了解,自11月3日北京等地发布空气污染橙色预警以来,“蓝天保卫战”便再度拉开序幕。一些原料药生产企业已经接到通知,启动二级响应,部分产品生产线错峰生产。

    卫计委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此事所涉及的药企主要是指环京地区,不涉及北京的药企。据媒体报道,北京的原料药生产厂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全部外迁。


    原料药企业成重点

    据了解,为推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1月初,工信部和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2+26”城市部分工业行业2017—2018年秋冬季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

    11月6日,工信部、环保部、卫计委、食药监总局又联合发布了针对医药行业的错峰生产通知。该《通知》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环境保护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督促企业结合原料药生产工艺和技术特点,制定原料药采暖季错峰生产具体措施,明确停产品种、停产时限、停产方式等内容,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停产。各地卫生计生部门要充分发挥省级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临床用药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短缺药品监测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品种、急(抢)救药品以及其他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等方面因素,对按规定原则上应实施错峰生产的原料药品种,提出供应保障的建议。

    据了解,“2+26”城市是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即北京、天津,河北省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沧州、衡水、邯郸、邢台,山西省太原、阳泉、长治、晋城,山东省济南、淄博、聊城、德州、滨州、济宁、菏泽,河南省郑州、新乡、鹤壁、安阳、焦作、濮阳、开封。

    在此之前,包括河南、河北、天津、山东等在内的多地已经出台了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实施方案。

    其中河南省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方案显示,在2017年11月15日至2018年3月15日期间,省内39家原料药生产医药企业和41家生产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农药企业的涉VOCs排放工序,原则上全部实施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淄博市发布的《关于印发淄博市2017年度工业企业冬季错峰生产调控措施实施方案的通知》显示,涉及原料药生产的医药企业VOCs排放工序实施停产。由于民生等需求存在特殊情况确需生产的,应于9月底前报省政府审批,未获得省政府批复的,一律实施停产措施。


    部分企业接到通知

    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环京津冀地区,包括山东省在内,A股的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包括天药股份、新华制药、金城医药、华北制药、常山药业等。

    近日,天津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启动二级应急响应措施。11月7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天药股份、常山药业。天药股份证券部相关人士介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并不受影响”。根据天气情况,公司的部分产品进行错峰生产。公司的产品较多,涉及限产的并不多。

    常山药业董秘办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未接到停产限产的通知。今年河北省实行的是一厂一政策,由于公司的产品生产不涉及污染排放,因此不在停产限产范围。

    11月3日,新华制药在回复投资者询问时称,公司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目前生产经营状况正常。

    不过淄博一家原料药生产企业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近日,淄博市发布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企业已经启动二级响应,开始限产。

三季度财报表现优秀 微博小幅收涨 新浪却逆势跌超6%

华尔街见闻11月8日——周二,新浪公司和微博共同公布三季度财报,其中,新浪三季度营收和运营利润均达到历史高点,微博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大增81%。因财报亮眼,微博盘前涨1.5%,但盘中一度大跌5%,其后跌幅收窄,最终微幅收涨0.07%,报99.28美元。


微博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大增81%

微博三季度净营收3.20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1%,超过预期的2.9亿-3亿美元。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1.01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

截至9月的月活跃用户数(MAUs)较上年同期净增约7900万,达到3.76亿月活跃用户数中92%为移动端用户。

根据财报,微博截至9月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较上年同期净增约3300万,达到1.65亿。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归属于微博的净利润为1.15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每股摊薄净盈利为51美分,上年同期为24美分。

营收方面,微博当季广告和营销营收2.76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

微博来自中小企业(SMEs)和大客户的营收总计为2.515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474亿美元。其他营收432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4%。

微博首席执行官王高飞称,微博在用户增长、用户活跃、用户变现上的业务循环正在逐步加强,这都为进一步扩大微博的商业化规模奠定了基础。

王高飞表示:“ 我们在扩大客户市场规模、提升系统营销效率和研发新广告模式三方面的突破,使得微博三季度来自中小企业、大客户和增值业务的营收以及利润均实现强劲增长。

微博预计,今年四季度净营收将达到3.55亿-3.65亿美元。

亮眼的三季报公布过后,微博盘前涨1.5%,但盘中一度大跌5%,其后跌幅收窄,最终微幅收涨0.07%,报99.28美元。


新浪三季度营收、运营利润达历史高点

新浪在三季度净营收同比增长61%,至4.431亿美元。

新浪非GAAP每股收益0.77美元,预期0.75美元;运营利润1.20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1%。

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56%,至3.640亿美元。非广告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92%,至7920万美元。

根据财报,新浪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营收较上年同期增长62%,至4.405亿美元。

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较上年同期增长157%,至1.450亿美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运营利润率为33%,超过上年同期的21%。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先生表示,新浪营业收入和运营利润均达到历史高点;门户广告业务在本季度恢复增长态势,得益于新浪移动端流量的增长和移动端盈利能力的提升。

So why the decline today? For one, note that SINA stock is still up nearly 70% so far in 2017, including a more-than-30% pop over the past six months thanks to two equally impressive quarterly reports in May and August. So it's not terribly surprising to see some investors taking profits off the table right now.

尽管财报表现亮眼,新浪今日却逆势大跌。到2017年为止,新浪股价迄今已经上涨近70%,其中由于5月和8月发布的财报异常亮眼,导致单单在过去的6个月中新浪股价就上涨超30%。虽然第三季度财报依然表现优秀,但是投资者现在可能已经见怪不怪,没有突破预期的惊喜了。

新浪今日盘中一度跌超10%,最终收跌6.39%,报103美元。


阅文集团大涨82% 股价突破100港元

私募资管业务压“通道”效果明显: 二、三季度累计缩水超11%

21世纪经济11月7日——去杠杆、防风险、降通道等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在私募行业亦是如此。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私募资管行业在去通道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在过去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累计降幅达10.6%,其中,“通道”业务下降更加显著,累计降幅达11.4%。在防范风险、加强监管方面持续发力,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最新一期的监管问答中,明确对存在违规发行、违规募集、虚假信披、类金融、失信人、高管失信或被罚及其他等五种情形的申请成为私募机构的法人登记申请,将不予办理登记手续。同时,在上述问答中强化了对律所等中介机构的约束,例如其所服务的3家及以上申请机构未获登记,该律所也将在该领域被“禁赛”长达三年;此外还将对不予通过的私募机构、原因及出具法律意见书的律所予以公示。


导读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30.19万亿元,在过去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累计降幅达10.6%。”洪磊表示,“其中, 通道 业务下降更加显著,累计降幅达11.4%。”

有关当前金融产品归属的界定难题被监管层指出。

在近日举办的并购基金年会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会长洪磊指出,金融产品属性、风险的模糊是当前最主要的金融风险之一。

在洪磊看来,由于资管行业上位法的长期缺失,以及《证券法》、《基金法》等对证券、基金外延定义的缺位,导致大量产品无法得到准确界定,进而酝酿了巨大的监管套利,导致金融风险无法被有效覆盖。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承诺式”定价背后的刚性兑付问题,或是带给金融产品的主要监管难题;而去年以来中基协所落实的“降杠杆”、“去通道”等工作也正是为缓释风险积聚而展开。

而据洪磊透露,今年第二、三季度中,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下称机构资管)业务规模和通道业务规模均出现明显下降;而据接近中基协人士透露,协会将进一步通过强化自律监管推动行业回归资管本源。


“模糊性”助长套利

金融产品的属性不明、风险不清或成为当下资管行业风险积聚的重要原因。

“受托财产法律属性不清晰,相关主体受托责任不明确,出现大量信贷业务与投资业务混同、违背委托人根本利益的现象, 刚性兑付 、 资金池 、 明股实债 、 明基实贷 等违背资产管理本质的产品大量存在。” 洪磊11月4日表示。

而以证监会及中基协负责监管的基金产品为例,洪磊称由于基金本质属于受托理财,因此必须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做到“组合投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以及“收益共享、风险自担”。

针对当前市场广泛存在的融资类固收型基金产品,洪磊则认为其是对基金产品本质的扭曲。

“将信托关系弱化为合同关系,将组合投资简化为单一投资,让保底保收益取代风险自担,短期看是尊重了市场意思自治,繁荣了市场”,洪磊表示,“长期上则必定模糊行业本质,侵蚀行业发展根基,也无法正确识别和防范行业风险。”

事实上,今年以来私募管理人专营等监管要求的提出,已然形成了对部分融资类基金的“挤出”。

“目前融资类的私募产品很难备案,特别是在明确管理人类型之后。”北京一家中小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一些私募也试图通过假股真债等方式进行变相融资,但也要接受严格的监管约束。”

而在洪磊看来,产品关系、风险归属的模糊所诱发的刚性兑付现象,仍然是积聚金融产品市场风险的重要表现。

“资产管理产品不能隐含 刚性兑付 ,因为资产管理机构不受资本充足率约束,就不能按负债模式运营”,洪磊表示,“否则就切断了投资风险的社会化分散功能,使 挤兑 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在资产管理领域成为可能。”

在业内人士看来,类似的刚兑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互金领域。

“网贷平台目前规范了信息披露、银行存管等一系列流程性的东西。”西部一家网贷平台负责人表示,“但互金平台依靠刚性兑付+信息利差的盈利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11月6日,华南一家互金平台人士表示,目前多家大型平台仍在试图强化合规工作,满足监管提出降低待收款规模的要求。

“虽然网贷平台不是资本金经营,但在刚性兑付的背景下,这也是一种 准降杠杆 方式。”一位接近监管层的互金平台负责人透露,“许多中小平台缺乏金融常识,把刚兑和保护投资人利益划等号,在目前打破刚兑有难度的情况下,压低规模则成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降风险手段。”


通道降速明显

在产品模糊性诱发套利行为的背后,监管层以降杠杆、压通道等手段预防化解金融风险的效果,也尤为市场所关切。

洪磊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主动降杠杆、压“通道”、防风险,积极回归本源,着力支持创新创业成为了中基协的主要工作方向。据其透露,在今年二、三两个季度内,通道业务的累计下降就超过了11%。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30.19万亿元,在过去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累计降幅达10.6%。”洪磊表示,“其中, 通道 业务下降更加显著,累计降幅达11.4%。”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洪磊未在讲话中明确统计口径,但这是监管层首次对外透露通道业务在固定期间内下降的幅度,而该降幅也超过了机构资管业务规模的整体降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最新的机构资管业务数据统计发现,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单一”类资管(含券商定向、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规模共21.26万亿,较3月底的23.96万亿下降达11.27%,与洪磊透露数据相接近。

不过和去年同期相比,单一资管的减少并不明显——去年同期,单一资管规模尚为21.54万亿元,一年减少约2800亿元,仅占总规模的1.3%。

有资管人士认为,委外等业务的兴起成为“通道”下滑趋势下单一资管规模并未明显降低的原因。

“受到影响更大的是基金子公司,券商的单一资管减少不明显,一方面可能是基金子公司的规模转向了券商,另一方面则是委外业务的兴起继承了原有的通道存量。”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负责人表示。

而在该负责人看来,由于去杠杆、压通道等措施仍将在一定时期展开,因此其对资管业务回归本源的促进作用仍将持续。

“去通道是治理影子银行的长期政策,特别是在设立金稳委之后,这种效果未来还将体现在数据上。”上述负责人认为。

136家上市房企负债逾6万亿元 平均每家负债445亿元

证券日报11月7日——2017年上市企业三季报披露已收官。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6.04万亿元,同比增加14038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3.21%。换言之,截至2017年9月底,A股平均每家上市房企负债达4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A股136家房企中,有36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接近26.5%。此外,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有51家,占比超过37.5%。

    国海证券分析师代鹏举认为,房地产是高杠杆行业,外部融资是否顺畅不但决定了房企是否能做大规模,也决定了房企的偿债能力。今年前三季度,地产债发行收缩,房企的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都有所下滑。

    但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15年以来,鉴于公司债成本较低,房企大规模发行公司债,这些债务还未进入集中还款期,预计明后年将是还债高峰期。

    16家房企负债过千亿元

    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136家上市房企的总资产总计为7.61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27.02%,与负债增长水平相差约3.8个百分点。此外,根据Wind资讯统计数据计算,截至2017年9月底,这136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79.45%,去年则为77.5%,同比增加1.95个百分点。

    在这136家上市房企中,总负债同比上升企业为87家,占比为64%。负债100亿元以下企业有69家,占比为51%;负债100亿元-300亿元企业有31家,占比为23%;负债300亿元-500亿元房企有9家,占比约为7%;负债500亿元-1000亿元企业有11家,占比约为8%;负债1000亿元以上房企16家,占比为11%。

    具体来看,万科、绿地控股和保利地产负债均超过5000亿元,分别为8506.57亿元、6850.2亿元和5057.1亿元。据《证券日报》记者计算,超过1000亿元以上的16家企业总负债为3.7万亿元,占136家房企总负债的比重约为60%。

    从资产负债率的情况来看,不同企业的资金状况良莠不齐。《证券日报》记者根据统计数据测算,截至2017年9月底,资产负债率大于80%房企占26%,在70%-80%之间占比为23%,60%-70%之间的占比为13%。资产负债率排在榜首的企业为*ST紫学,高达97.3%。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标杆房企负债率小幅攀升。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2017年9月底,绿地控股资产负债率为88.85%,万科A资产负债率为83.53%。

    但值得警惕的是,地产行业有息负债整体攀升。截至2017年9月底,136家上市房企带息负债总额为2.7万亿元,而2016年同期则为2万亿元,占当年负债总额的比重均为45%。


    负债居高不下

    事实上,据中原地产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50强房企拿地金额已经超过2万亿元。同时,今年房企的销售额将创下历史新高。显然,房企的快速扩张,主要是高杠杆模式运营带来的结果。

    对此,有业内人士称,房企加杠杆追求规模,周转能力是关键,因此多数房企都在加快周转率上倾注心血,比如缩短拿地到开盘的时间。正如一位房地产企业的高管所示,若不加快项目周转速度,每天醒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资金成本支出就会拖垮企业。

    但严跃进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前两年宽松的融资环境已经过去,去年11月份以来,房企融资环境收紧,去杠杆力度加大,加上今年调控政策全面加码,预计明后年偿债高峰期来临时,会有一些房企难以承受资金压力。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表外融资正流向地产行业。去年10月份以来,公司债发行窗口收紧,不少房企重启了永续债,ABS等表外融资渠道。长租公寓和物业是房企发行ABS产品的最好通道,提高资本流动性的同时,还可以提前回款,为企业提供资金,为下一步扩张提供助力。

    而目前来看,今年前三季度,房企负债率再创新高,板块资产负债率高达79%以上。其中,二线房企的净负债率和投资现金流出扩大幅度最大,可见其扩张较为激进。

    对于这些上市房企来说,加快销售,加快现金回流仍旧是做大规模的重要支撑力。毕竟,一旦企业周转能力受阻,销售回款率难以维持高位,偿债能力将失控。届时,过高的负债率就将成为压倒企业的稻草。

    对此,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向记者表示,从资金兑付压力来看,明年房企就将步入集中还款期。鉴于2016年房企集中加杠杆扩张,借贷资金平均周期为2年,因此,2018年资金到期集中兑付压力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