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大潮显然已经势不可挡,互联网科技公司、传统车企以及供应商等纷纷投入资金与人才加入这股浪潮,同时也充斥着竞合关系。
随着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研究团队数量迅速膨胀,该领域的人才也越来越稀缺。
如果你关注无人驾驶领域,肯定没有错过长时间以来,这些公司及团队间相互挖角的消息。国外有谷歌、特斯拉、Uber这样的玩家互通有无,国内有百度、乐视这样的公司眉来眼去。业内甚至还发生了因人才跳槽而引发的技术保密纠纷。
有媒体报道,截止2016年2月,全球数十家技术或汽车公司贴出的职位超过400个,其中,一大半职位偏向于软件工程与算法方向。
因此,不断向这些公司输送无人驾驶相关人才,成为一门有前景的事业,也是一门不错的生意。很多高校也开始开设人工智能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课程,比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同时,在线教育机构也在跟进这一热点。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谷歌无人车之父Sebastian Thrun创办的Udacity,其目的就是要成为无人驾驶人才市场的稳定“货源”。
雷锋网获悉,这家公司最近宣布,将通过开放原始码版权,将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模拟程序无偿开放给全球所有程序员。这就意味着,只要你具备一定的系统知识与资源,就可以在这个无人车模拟器中加载预存场景,为汽车软件的虚拟测试创建个性化轨道。
这个过程中,你可以通过实际的操作提升自己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的技能,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购买、改造一辆原型车用于测试无人驾驶技术。而且,囿于政策监管,无人驾驶汽车也不能随随便便就上路实测,如今多数国家和地区还不允许这类的测试。就算是在美国的加州,也需要申请测试牌照,不然结局将和Uber无人车一样“命途多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