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人工智能(AI)已经成为流行趋势,并且在不断升温。当前市场上已经出现无数AI应用,从获取更好的搜索结果到诊断复杂病情等。开发人员和工程师们也在整合自己的资源,以尽可能开发出最好的AI算法,并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新的行业,推动机器学习达到极限。
到2025年,AI市场价值有望达到368亿美元,而且随着通用AI的能力越来越接近人类,它还会持续快速增长。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不再仅限于AI产业。事实上,随着AI日益增长的需求,有数十个次级技术产业正在出现或增长。如果你在寻找有前途的投资领域,或者支持AI的全新职业道路,它们都值得考虑。
处理能力
AI算法通常同时依赖多个运动部件,这就对处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IBM的超级电脑沃特森为例,它于2011年在智力游戏中战胜了人类冠军。沃特森有90个相互关联的IBM Power 750服务器为其提供支持,每个服务器都配置3.5 GHz的POWER7 8核处理器,每个核都是4线程。总的来说,它的RAM相当于16TB,即使是最先进的游戏PC,RAM也仅为64GB。而且不要忘了,那还是沃特森6年前的配置,现在它肯定变得更为先进。
作为回应,像英伟达这样的芯片加工企业也正争先恐后地加入进来,尝试生产专门支持深度学习算法的处理器。英伟达近日宣布推出特斯拉V100芯片,它的功率更小,功能更为强大,可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多支持。前谷歌(微博)员工也创办了名为Groq的初创企业,希望开发出更好的芯片以支持机器学习。
数据存储
接下来,AI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存储。这些机器学习算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学习,以便于它们能够成功地学会被训练的东西。依然以沃特森为例,它可以评估维基百科的所有文本。而谷歌旗下子公司DeepMind开发的智能程序,甚至在围棋比赛中击败人类世界冠军。无人驾驶汽车将收集周围的环境数据,以便将人类更安全、更舒适地送到目的地。据估计,每辆无人驾驶汽车每天产生的数据可达4TB。
我们需要一种廉价、可靠的方法来存储数据。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已经出现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存储方式,但技术学家们正努力推动创造更好的储存方法。例如,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发明了一种方法,将数据存储在五个维度(而不是两个)中,将它们嵌入玻璃中,可以永久地持续下去。找到一种方法利用先进的AI推出新的技术,可能会帮助创造出更多有利可图的经济机会。
安全和伦理
我们正在接近超级智能的时代,该假设认为届时AI变得比人类创造者更聪明。但由此也产生许多相关的伦理问题(共存问题),从界定意识的问题到分配权利的社会反响问题等,其中有许多是由哲学家尼克·博斯特罗姆(Nick Bostrom)提出的,行业领袖如伊隆·马斯克(Elon Musk)、比尔·盖茨(Bill Gates)以及科学家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等都对此感到担忧。
这场竞争中不仅要看谁能开发出AI,而且还要看谁能制定出安全措施、伦理标准以及政治框架,以便让AI的存在不会危及到我们的生活方式(或我们的未来)。这包括加强网络安全,模拟不同的方法来控制AI,并找出最好的开源框架以确保整个世界都能以平等的、负责任的方式使用这些功能强大的工具。
AI正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他们想要建造那些能让我们进入下一个人类伟大时代的机器。然而,我们不能忘记次级技术产业的重要性,它需要AI,同时也能支持AI。只有这样,AI才能以惊人的速度继续增长
自古以来,人类就力图根据认识水平和当时的技术条件,企图用机器来代替人的部分脑力劳动,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公元850年,古希腊就有制造机
机器人是典型的人工智能应用图册
器人帮助人们劳动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公元前900多年,也有歌舞机器人传说的记载,这说明古代人就有人工智能的幻想。随着历史的发展,到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年间,西班牙的神学家和逻辑学家Romen Luee试图制造能解决各种问题的通用逻辑机。十七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和数学家B.Pascal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会演算的机械加法器并获得实际应用。随后德国数学家和哲学家G.W.Leibniz在这台加法器的基础上发展并制成了进行全部四则运算的计算器。十九世纪英国数学和力学家C.Babbage致力于差分机和分析机的研究,虽因条件限制未能完全实现,但其设计思想不愧为当时人工智能最高成就。
进入21世纪后,人工智能相继出现若干开创性的工作。1936年,年仅24岁的英国数学家A.M.Turing在他的一篇"理想计算机"的论文中,就提出了著名的图林机模型,1945年他进一步论述了电子数字计算机设计思想,1950年他又在"计算机能思维吗?"一文中提出了机器能够思维的论述,可以说这些都是图灵为人工智能所作的杰出贡献。1946年美国科学家J.W.Mauchly等人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还有同一时代美国数学家N.Wiener控制论的创立,美国数学家C.E.Shannon信息论的创立,英国生物学家W.R.Ashby所设计的脑等,这一切都为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作了理论和实验工具的巨大贡献。
1956年美国的几位心理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信息论学家在Dartmonth大学召开了会议,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学科,现在普遍认为人工智能学科是这时建立的,到现在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的发展先后经历了“认知模拟”,“语意信息理解”,“专家系统”等阶段。
从1956年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算起,40多年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成为一门广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学。总的说来,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这台机器能够象人一样思考。如果希望做出一台能够思考的机器,那就必须知道什么是思考,更进一步讲就是什么是智慧。什么样的机器才是智慧的呢?科学家已经作出了汽车,火车,飞机,收音机等等,它们模仿我们身体器官的功能,但是能不能模仿人类大脑的功能呢?到目前为止,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个装在我们天灵盖里面的东西是由数十亿个神经细胞组成的器官,我们对这个东西知之甚少,模仿它或许是天下最困难的事情了。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拟人类思维的工具,在以后的岁月中,无数科学家为这个目标努力着。现在人工智能已经不再是几个科学家的专利了,全世界几乎所有大学的计算机系都有人在研究这门学科,学习计算机的大学生也必须学习这样一门课程,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现在计算机似乎已经变得十分聪明了。例如,1997年5月,IBM公司研制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洛夫(Kasparov)。大家或许不会注意到,在一些地方计算机帮助人进行其它原来只属于人类的工作,计算机以它的高速和准确为人类发挥着它的作用。人工智能始终是计算机科学的前沿学科,计算机编程语言和其它计算机软件都因为有了人工智能的进展而得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