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北京首个5G营业厅落地,我们去实地体验了一下网速

“下载高清视频只需几秒钟”,一直是5G网络的热门宣传点之一。但经过4G时代,我们应该清楚网速理论值与实际体验值有一定的出入。在当前的5G网络建设条件下,5G的网速究竟能达到多块?北京朝阳门落地了国内首个5G营业厅,用户只需要用4G手机连上营业厅的专用WiFi,便能感受到5G网络的速度。


界面新闻记者前往坐落于北京电信大楼下的5G营业厅进行了体验。



在营业厅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用最新的4G手机连上了名为“Chinatelecom-5G”的WiFi,使用处于该网络下的4G手机观看4K高清电影,拖动进度条后的加载速度相比普通4G网络有明显提升。


据工作人员介绍,在电脑上使用专门的测试软件,下载速率可维持在400-600Mbps之间。而由于手机与电脑的网络调制解调器的处理能力差异,普通4G手机则能达到150Mbps左右。不过经记者实际测试,该网络的平均下载速率可达400Mbps,上传速率为60Mbps左右。换算单位后,下载速率为50MB/s,上传速率为7.5MB/s。


作为对比,今年2月15日,工信部所属的宽带发展联盟发布了2018年第四季度《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报告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中国4G网络的平均速率为22.05Mbps。


目前5G营业厅提供的网速体验仅是试点,工作人员介绍说,当前营业厅范围已经覆盖了5G网络,再利用华为5G CPE(Consumer Premise Equipment,5G用户终端)将移动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因此用户只要用4G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设备接入该WiFi热点,便可以体验比4G网络快10倍的5G网络。


华为 5G CPE,将5G移动网信号转换为WiFi信号

虽然现在5G手机还未真正上市,5G网络也未正式商用,但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到5G网络的部署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继北京移动在5G移动网通过5G手机拨通第一个5G电话之后,今天中国联通宣布其用于5G友好体验的首批合作5G手机已经全部到位,包括OPPO、vivo、华为、小米、中兴、努比亚等品牌。而OPPO Reno也与联通联合在上海成功实现超过1300Mbps的连接速度。


不过整体来看,由于5G网络的建设相对繁琐,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要用上成熟的5G网络服务仍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且前期支持5G的移动芯片和基带都刚刚上市,加上5G相应的专利授权费用,5G手机价格仍会较高。消费者应当适度调整对于5G移动网络的预期。

金准产业研究 低轨通信卫星,开启6G通信时代,带动千亿规模市场

前言

“6G=5G+卫星网络”,卫星通信应用前景广阔

2017年11月,英国电信集团(BT)首席网络架构师Neil McRae对6G通信进行了展望,他认为6G将是“5G+卫星网络”,在5G的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来实现全球覆盖,并有望在2025年得到商用。

2018年11月,我国科技部拟将“与5G/6G融合的卫星通信技术研究与原理验证”课题,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中,说明我国也已经认识到卫星通信在未来通信领域的重要性,表明卫星通信将在5G/6G通信时代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低轨通信卫星概述

1.1卫星通信技术

卫星通信技术(Satellit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是一种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而进行的两个或多个终端之间的通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卫星移动通信的进步。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容量大、传输质量好、组网方便迅速、便于实现全球无缝链接等众多优点,被认为是建立全球个人通信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手段。

按照卫星轨道高度的不同,通信卫星可以分为低轨通信卫星(LEO)、中轨通信卫星(MEO)和高轨地球同步通信卫星(GEO)。LEO卫星轨道高度500km~2000km,MEO卫星轨道高度2000km~36000km,GEO卫星轨道高度为36000km。

低轨道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卫星的轨道高度低,使得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多个卫星组成的星座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频率复用更有效;另一方面蜂窝通信、多址、点波束、频率复用等技术也为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提供了技术保障。因此,LEO系统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卫星移动通信技术之一。


1.2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构成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空间段、用户段、地面段、公用及专用网络四部分等组成。在若干个轨道平面上布置多颗卫星,由通信链路将多个轨道平面上的卫星联结起来。整个星座如同结构上连成一体的大型平台,在地球表面形成蜂窝状服务小区,服务区内用户至少被一颗卫星覆盖,用户可以随时接入系统。低轨卫星通信可以在用户段直接与单一地面终端连接,也可以通过地面关口站与地面公共网络连接。


1.3低轨卫星通信应用时机已经成熟

1低轨通信卫星固有特点决定其更适合现代通信

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通信、电视转播等方面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它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如体积大、重量大,需要大型助推火箭,发射准备时间长,只有一个轨道面,可容纳卫星数量有限,不能覆盖极地地区,距离地球遥远,通信延迟长,波束覆盖区大,频谱利用率低,容量有限,终端发射功率大,不易小型化等。相对GEO卫星通信系统,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有诸多优势,对用户而言,通信时延缩短,数据传输率提高,终端重量、体积、发射功率与普通陆地移动通信终端相差无几,还可以与陆地通信系统兼容,真正做到全球无缝接入。对运营商而言,卫星体积小、重量轻,利用现代发射技术可以一箭双星/多星同时发射入轨,系统频谱利用率高,容量增大,因此,随着卫星制造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逐渐旺盛,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兴未艾。

2低轨通信卫星网络主要技术问题已得到有效解决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也存在固有的缺点,如需要卫星数量较多,由此带来地面控制、维护系统比较复杂,对通信而言,影响较大的问题是波束切换和星间切换。低轨卫星相对地球高速运动,使得终端在通信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切换到其他波束或卫星上才能继续通话,以铱星系统为例,其最小切换时间间隔10.3秒,平均切换时间间隔277.7秒。实现切换需要一系列信令操作过程,频繁的切换加重了系统的信令负荷。切换越频繁,切换失败的概率越大,铱星系统在运行初期的切换成功率只有85%,后来经过改进达到92~98%,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的切换掉话率不高于5×10的指标相比相差甚远。切换产生掉线的主要原因是切换发生时,早期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的带宽资源不能满足切换呼叫最低的带宽要求,但随着近二十年来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系统信号处理能力、通信带宽不断提升,从目前仍在运行的铱星二代、全球星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使用情况来看,困扰早期铱星系统的掉线率高等技术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为低轨卫星通信的普及应用扫清了障碍。

二、早期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生不逢时,不断升级换代

卫星移动通信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通信卫星较为简单,由于当时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移动终端小型化的技术也不成熟,因此,只能支持用于车辆和飞行器的通信,不能支持大量的小型终端用户。在随后的20年中,很多研究机构和大学对卫星移动通信信道开展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为了实现全球通信,以及对市场的乐观估计,相继有多个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被开发出来并投入运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是铱星系统(Iridium)和全球星系统(Global star)系统。

2.1铱星系统

1系统方案

铱星系统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一种利用低轨道卫星群实现全球卫星移动通信的方案。铱星系统的原始设计是由77颗小型卫星,均匀有序地分布于离地面785km上空的7个轨道平面上,通过微波链路形成全球连接网络。因为其与铱原子的外层电子分布状况有一定的类似,故取名为铱星系统,后期为减少投资规模,简化结构以及增强与其他LEO系统的竞争能力,摩托罗拉公司将其卫星数降低到66颗,轨道平面降至6个圆形极地轨道,每条极地轨道上的卫星仍为11颗,轨道高度改为765KM,卫星直径为1.2m,高度为2.3m,重量为386.2kg,寿命为5~8年。

2技术缺陷和成本过高导致破产

铱星系统耗资约50亿美元,1990年6月首次公布,1990年12月向美国FCC提出许可证申请,在1992年9月得到FCC的许可证。当时铱系统是设计方案中最为完整、具体,进展也很快,是十分有前景的方案,但系统仍存在不足,一是技术方面,受当时设备性能制约,系统切换掉话率高达15%,严重影响通话质量,并且数据传输速率仅有2.4kb/s,二是成本方面,与GSM等系统终端相比,暴露出业务收费高、有地区差异、手机价格高等问题,导致1998年底才投入运行,之后公司于2000年左右就宣告破产。

3新铱星公司

价值50亿美元的铱星系统被新的铱星公司(Iridium Satellite LLC)以2500万美元收购,并于2001年3月28日由新的铱卫星公司重新提供服务。他们在市场定位、经营策略、增加业务种类、增多用户层面、降低手机价格、增加终端种类以及推行与主要电信供应商合作的发展战略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并付之实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并且发射了补充卫星,2006年在轨卫星数达到78颗,为20多个国家提供紧急救援、机要通信等服务力。

4铱星二代系统

新铱星公司于2007年提出铱星二代(Iridium Next)计划,该计划同样由66颗卫星组成,此外还有6颗规定冗余卫星,以及9座地面冗余。铱星二代保持了与第一代同样的星座构型,主要是做了能力升级与一些新业务的拓展。Iridium Next的前70颗卫星原计划由SpaceX在2015年至2017年之间,通过7次Falcon9火箭发射,发射合同总价值4.92亿美元。最后两颗卫星将分别单独发射。目前,SpaceX已完成8次发射,将7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Iridium Next移动用户的最高数据速率可达128kbps,数据用户可达1.5Mbps,Ka频段固定站不低于8Mbps,Iridium Next主要瞄准IP宽带网络化和载荷能力的可扩展、可升级,这些能力使得它能够适应未来空间信息应用的复杂需求,但对于当前日益增多的移动互联网需求,尤其是5G通讯时代的来临,铱星二代系统数据传输能力仍显不足。


2.2全球星系统

1系统初期建设

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是美国LQSS(Loral Qualcomm Satellite Service)公司于1991

6月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出的低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根据计划,全球星系统计划在1997年底发射12~16颗卫星,并于1998年发射其他的卫星。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采用低成本、高可靠的系统设计,一个关口站只需要35万美元。手持机的价格只相当于目前广泛使用的蜂窝手机的价格,故其服务对象更适合为边远地区蜂窝电话用户、漫游用户、外国旅行者,以及希望低成本扩充通信的国家和政府通信网和专用网。按目前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合作伙伴的分布情况来看,它可以为33个国家提供服务。

2系统升级换代

为了适应移动终端对数据传输量不断提高的需求,全球星系统于2010年开始建设Globalstar-2系统,并随着2013年2月6日最后6颗星的成功发射,从而完成了由24颗卫星组成的低轨移动卫星通信星座的部署。Globalstar-2卫星质量为700kg,采用2片3联太阳能帆板,初始功率为2.2kW,末级功率为1.7kW。卫星轨道高度为1414km,轨道倾角52°。卫星采用简单、高效、可靠性强的“弯管式”转发器设计,提供的服务包括一键通与广播、先进的短报文能力(MSS)、移动视频、GEO定位、多频段与多模手机、GPS集成数据等。

Globalstar-2卫星系统推出了基于卫星的WiFi服务,也叫Sat-Fi。Sat-Fi路由器与卫星相连形成热点,用户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安装APP连接后就能上网,可以实现话音、邮件、短消息等业务,一台Sat-Fi设备最多允许8名用户同时接入,可提供最大发射功率为100mW,有效覆盖范围为约30.5m。


三、国外公司加紧布局新一带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000年左右,铱星系统、全球星系统都面临GSM手机强有力的竞争,在使用费用、终端成本、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难以普及,只能应用于紧急救援、海事通信、军用通信等特殊领域。但在20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了很大改观,航天科技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卫星研制、量产和发射的成本,而卫星通信资费的降低和数据传输速率的提升又催生出无时无刻的互联网接入和大数据需求,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低轨卫星通信的复兴也自然水到渠成。

3.1抢占30亿“未连接市场”,多家公司积极布局低轨卫星通信

Internet World Stats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意味着全球仍有一半(约30亿)的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连接。这些地面信息系统无法覆盖的地方,将是卫星通信有待开垦的一块新大陆。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太空互联网将会显现出更大的优势。

为打开这30亿“未连接市场”,Google、Facebook等都已提早布局。2010年初,谷歌联合汇丰银行与欧洲有线电视运营商Liberty Global发起“O3b计划”,O3b的原意是“Other3billion”,指的是目前仍旧不能够上网的30亿人,该计划进展迟缓,其项目团队重新组建了One Web公司。2015年,Google向SpaceX公司投资10亿美元,其目的之一便是打造太空互联网,同年SpaceX推出Star link项目,计划发射约12000颗卫星组建低轨卫星通信系统。

2017年Facebook成立子公司Point View Tech LLC,投入数百万美元研发实验卫星,该卫星名为Athena,将比Star link卫星网络传输数据速度快10倍。除了互联网巨头,包括波音、空客、三星等公司都正积极地开展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的研发工作。

2019年4月,亚马逊推出Kuiper项目,计划发射3236颗低轨通信卫星,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快速且低延迟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3.2 One Web系统1、基本情况

One Web吸引了空客、高通、维珍集团、波音和可口可乐等公司参与投资,软银也已经投资了15亿美元,公司目前已经累计获得34亿美元融资。

One Web的第一代低轨星座设计方案,包含648颗在轨卫星与234颗备份卫星,总数达882颗。这些卫星将被均匀放置在不同的极地轨道面上,距离地面1200km左右。卫星高速运动,不同卫星交替出现在上空,保障某区域的信号覆盖。公司正在考虑增加卫星数量,总数达到近2000颗。开始运行后,One Web星座不仅能覆盖美国,亦能覆盖全球还没有连接互联网的农村边远地区。One Web的目标是,到2022年初步建成低轨卫星互联网系统,到2027年建立健全的、覆盖全球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为每个移动终端提供约50Mbps速率的互联网接入服务。


2019年2月,One Web首批6颗互联网卫星成功升空,One Web将在2019年秋天开始发射更多卫星。最终,One Web计划将另外1000余颗卫星送入不同高度的太空中,该公司卫星总数有望达到1980颗。

“流水线”助力卫星批量化生产

为了尽快完成组网,One Web引入了汽车制造的概念,将卫星各系统模组化,在生产线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在此模式下,One Web“卫星工厂”每周能生产16颗卫星,年产量达到648颗卫星。批量化生产可以降低卫星的生产成本,2015年时设定的目标是使每颗通信卫星的造价降低至50万美元。

3.3 Star link系统1、规模宏大的“星链”计划

One Web主要竞争对手是马斯克的SpaceX公司。2015年,SpaceX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星链”(Star link)计划,计划部署12000颗卫星,其中第一阶段发射4425颗轨道高度1100~1300km的中轨道卫星,第二阶段发射7518颗高度不超过346km的低轨道卫星。SpaceX预计2025年最终完成12000颗卫星的部署,为地球上的用户提供至少1Gbps的宽带服务和最高可达23Gbps的超高速宽带网络,这一计划预计成本超过100亿美元。这些卫星均采用标准产品化设计,且用同一款火箭猎鹰9号发射。

目前围绕地球运行的现役卫星共有1400余颗,估计还有2600多颗卫星已经不再工作,只是漂浮在太空之中,加上这部分已经退役的卫星,人类已发射的卫星总数约为4000多颗。因此,SpaceX计划发射的通信卫星数量将超过人类已发射卫星总数。

SpaceX的第一阶段卫星发射计划分为两步,首先向1150km轨道高度发射1600颗卫星,然后再发射2825颗卫星并将它们分别安置在1110km、1130km、1275km和1325km这四个轨道高度上。4425颗卫星会在83个轨道平面上运行,能提供类似光纤的网络速度,且覆盖面积大大提升。此外,整套系统具有很大的弹性,可以针对特定的地区,动态地集中信号到需要的地方,从而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





卫星数量过多,计划面临调整

2018年2月22号,猎鹰9号搭载Star link的两颗低轨道试验卫星Microsat2-A/-B成功发射。其重型猎鹰火箭每次发射起步价是9000万美元,其最大有效载荷16.8吨,此次搭载的Microsat-2a和Microsat-2b小型互联网试验卫星的重量为386公斤(不包括太阳能电池板)。

以此计算,按照最理想的状态(不考虑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的重量和体积),重型猎鹰火箭每次发射最多可以携带43.5颗卫星(几乎是不可能的),要将12000颗类似的卫星部署完毕,重型猎鹰火箭需要发射276次左右,仅发射成本就接近250亿美元。

因此,SpaceX也在不断评估系统成本以及密集卫星群对于近地空间造成的影响。2018年11月,SpaceX拟对Star link计划作出修订,修订后,第一阶段待发射的卫星总数有可能减少至1584颗。

四、我国低轨通信卫星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

4.1世界各国轨道频谱资源竞争激烈

轨道和频谱是通信卫星能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单颗低轨卫星覆盖范围小,必须增加数量以实现全球覆盖,因此,面对有限的轨道、频谱资源,One WebSpaceX、亚马逊等行业巨头,以及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均加入了低轨通信卫星竞争阵营,纷纷推出自己的低轨通信卫星建造计划,甚至SpaceX的Star link计划卫星数量达到惊人的12000颗,未免有“跑马圈地”的意味,目前,国外已经公布的低轨通信卫星方案中,卫星总数量约为23892颗,卫星轨道高度主要集中在1000~1500km之间,频段主要集中在Ka、Ku和V频段,在轨道高度十分范围有限、频段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卫星轨道和频谱的竞争将愈加激烈。由于轨道和频谱在国际电信联盟的有效占有时间有限,不如期发射卫星,原有轨道和频谱将失效,因此,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计下一阶段各家公司将抢先发射卫星,以实际占有轨道和频谱,轨道和频谱的争夺将愈演愈烈。

4.2中国力量加入低轨通信卫星竞争阵营

1我国现有卫星通信移动宽带服务能力亟待加强我国目前的卫星通信系统主要有卫星广播通信、卫星宽带互联网和卫星移动通信三种类型。在卫星广播通信领域,主要建设发展中星、亚太系列通信广播卫星系统,在轨运行的民

用通信卫星约15颗,通信业务基本实现亚洲、欧洲、非洲、太平洋等区域覆盖,在全球卫星空间段运营服务商排名第六位。

在卫星宽带互联网领域,我国高通量宽带卫星发展刚刚起步,整体技术水平、系统容量和服务能力与国外先进卫星系统尚有差距。2017年发射的首颗高通量Ka宽带卫星“中星16号”,容量达到20Gbps,主要面向远程教育、医疗、机载和船舶通信、应急通信等领域的互联网接入,不能面向个人移动用户。

在卫星移动通信领域,2016年我国发射的“天通一号”01星是我国自主建设的首颗移动通信卫星,支持最低1.2Kbps电路域话音、最高分组域384Kbps的数据业务,移动宽带服务能力较为薄弱,与One Web50Mbps的数据接入能力相比有明显差距,难以满足当前地面移动通信宽带服务需求。

2低轨通信卫星网络建设提上日程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地形复杂。在面对偏远山区的自然村落时,与地面光缆相比,“从天上”解决成本更低,并且能够同时解决海上通信问题。2016年12月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也明确提及“通过移动蜂窝、光纤、低轨卫星等多种方式,完善边远地区及贫困地区的网络覆盖。”在此背景下,据新浪网报道,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两大集团都启动了各自的低轨通信项目“鸿雁”和“虹云”星座计划,航天两大集团成为了我国低轨通信卫星领域的“国家队”。

在民间投资方面,据《华尔街日报》报道,2018年底中国已有约80家太空技术初创企业投入这一领域,太空已成中国商界的“新边疆”。以银河航天为代表的民间资本低轨卫星公司,2018年连续完成A轮三次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晨兴资本、IDG资本、高榕资本、源码资本、君联资本等,公司估值已达到35亿元。按照银河航天徐鸣的估算,如果要让全球每一个角落都能联网,投入低轨道通信卫星的成本,有机会降到基站建设成本的1%。

4.3“鸿雁”系统

1方案组成

“鸿雁”全球卫星通信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提出,该系统将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具有全天候、全时段及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的实时双向通信能力,可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和综合信息服务。“鸿雁”星座首期投资约200亿元,是我国首个国家级的、投资规模最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商业航天项目,将实现“沟通连接万物、全球永不失联”。

项目创新运营高效的商业模式,聚集全社会资源,打造覆盖芯片、终端、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及人才培养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创新卫星及运载火箭规模化研制模式和流程,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将带动上下游超千亿元产值规模。

2首发星成功入轨

据新华网报道,2018年12月29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鸿雁”星座首颗试验星送入预定轨道。首发星是“鸿雁”星座的试验星,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制造,采用了该公司研制的CAST5高性价比微小卫星平台,该星具有L/Ka频段的通信载荷、导航增强载荷、航空监视载荷,可实现“鸿雁”星座关键技术在轨试验,同时研制了地面系统与终端,卫星入轨后可陆续开展卫星移动通信、物联网、热点信息广播、导航增强、航空监视等功能的试验验证,为后续的“鸿雁”星座的全面建设及运营提供有力支撑。

“鸿雁”星座还有一个重要应用就是提供航空数据业务,可支持飞机前舱的安全通信业务,为航空器追踪及应急处理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同时支持后舱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目前已与中国民航局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鸿雁”星座系统空管应用研究及机载宽带通信服务合作。

4.4“虹云”系统

1方案组成

“虹云”星座是中国航天科工大力推动商业航天发展的“五云一车”(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和飞行列车)项目之一,旨在构建覆盖全球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计划发射156颗卫星,它们在距离地面1000km的轨道上组网运行,以天基互联网接入能力为基础,融合低轨导航增强、多样化遥感,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构建一个星载宽带全球移动互联网络,实现网络无差别的全球覆盖。

整个“虹云”工程分为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18年底发射首星;第二阶段,“十三五”末即2020年底前,发射4颗业务试验星;第三阶段,到“十四五”中期即2023年左右,发射完成全部156颗卫星,初步完成天地融合系统建设,具备全面运营条件。

2首颗技术验证卫星“武汉”号顺利发射

据新浪网报道,2018年12月22日,“虹云”工程首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中国打造天基互联网也迈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该星由中国航天科工在武汉的国家航天产业基地生产,该基地将成为具备卫星批产能力的智能化卫星生产线,以支撑2022年左右整个星座卫星的批量生产,为“虹云”工程后续星座组网建设奠定基础。

“虹云”工程首星首次将毫米波相控阵技术应用于低轨宽带通信卫星,能够利用动态波束实现更加灵活的业务模式。除通信主载荷外,虹云工程首星还承载了光谱测温仪和3S(AIS/ADS-B/DCS)载荷,将实现高层大气温度探测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信息、飞机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信息和传感器数据信息采集(DCS),实现通、导、遥的信息一体化,可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环境、海事、空管等领域。

五、未来我国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规模将超千亿

5.1航天产业前景广阔,我国通信卫星产业增长迅速

1世界航天产业稳健发展

据欧洲咨询公司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航天产业总规模约为3353亿美元,卫星产业总规模约为2400亿美元,其中卫星通信产业的总体规模约为1485亿美元,同比上一年增长了3.6%,约占卫星产业收入的62%,占航天产业收入的44.3%,说明卫星通信产业是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通信卫星制造收入56亿美元,通信卫星发射收入19亿美元,通信卫星运营收入125亿美元,卫星通信服务收入1285亿美元。

根据美林银行的预测,航天业的规模将从2016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至2046年的超过2.7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其中相当一部分增长将源自新型低轨通信卫星。

2通信卫星是推动卫星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

传统卫星通信产业主要由政府驱动,主要是政府出资、政府使用,各类卫星通信系统属于国有的天基基础设施。然而,过去十年,商业航天产业吸引了超过13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1/5来自于投资公司和私营企业,其中半数以上都来自卫星通信产业。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期待的不仅仅是资本回报,更加看重充满希望的发展前景。

2011~2015年,各类应用卫星年均发射90余颗,其中通信卫星年均发射45颗。根据NSR的预测,2017~2022年,卫星发射数量将出现激增,年均发射数量高达219颗,其中通信卫星年均发射146颗,比过去3年发射的总和还多。经过2023~2025年3年的短暂调整之后,再次回到发射数量的高峰,与对地观测和其它应用卫星相比,在未来15年当中,推动卫星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仍然来自通信卫星。

3低轨卫星数量明显增加

根据SIA的数据,2017年低轨卫星数量同比增加10颗,是各类轨道卫星中数量增长最快的,说明低轨卫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卫星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4国内卫星通信市场增速高于国际平均水平

2019中国卫星通信设备市场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国内卫星通信市场规模亦呈逐年上升态势,从2008年的110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08.7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1.1%,其增长率明显高于美林银行对世界航天业总规模的预测,究其原因,一方面与通信卫星产业发展速度高于航天产业平均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与中国国内卫星通信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关。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上船只设备的更新及宽带卫星技术的进步,我国在海上宽带卫星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2019年中国海上宽带卫星通信行业发展现状和市场规模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91亿元,估计2018年行业市场规模为56.11亿元,同比增长22.2%,说明单一的海上窄带通话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海上通信对象的需求,海上宽带互联网通信服务需求在日益增强,这从一个侧面也说明,未来能够提供宽带互联网服务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有着广阔的应用市场。

5.26G=5G+卫星网络”,卫星助力开启通信新时代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移动卫星通信的发展,关于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相互融合的讨论与尝试就从未停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通信卫星采用基于统一的IP交换技术,实现与地面互联网的融合互通。在市场策略上,通信卫星星座摒弃了铱星系统建设运营初期独立建网、与地面移动通信相竞争的策略,转而与电信运营商开展合作,但当前的铱星二代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在数据传输方面远远落后于地面移动网络,无法满足用户日新月异的数据传输需求。

随着5G时代的即将到来,国际通信组织以及业内人士已经开始对6G时代进行展望,当前得到的共识是,5G/6G时代将是卫星通信与地面通信网络相融合从而真正实现全球通信,包括3GPP、ITU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专门工作组,我国科技部也开始着手开展卫星通信与5G/6G相融合的问题,卫星通信的时代即将开启。

1“6G=5G+卫星网络”概念已经提出

2017年11月,英国电信集团(BT)首席网络架构师Neil McRae对6G通信进行了展望,他认为5G将是基于异构多层的高速因特网,早期是“基本5G”(将在2020年左右进入商用),中期是“云计算+5G”,末期是“边缘计算+5G”;6G将是“5G+卫星网络(通信、遥测、导航)”,有望在2025年得到商用,利用“无线光纤”等技术实现超快宽带,并在5G的基础上集成卫星网络来实现全球覆盖,可以为6G用户提供网络定位标识、多媒体与互联网接入、天气信息等服务。

此外,2018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成立Network2030研究组(ITU-TFGonNetwork2030),该机构旨在探索面向2030年及以后的网络技术发展,包括保持向后兼容的网络新概念、新构架、新协议、新解决方案,以及支持现有的和新的应用。Network2030研究组主席,华为网络技术实验室首席科学家Richard Li就2030年以后的新互联网愿景进行了介绍,其中利用卫星实现空天一体化、全球覆盖是其中重要一项,并对Star linkOne Web等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介绍,说明卫星通信在未来通信、互联网领域的重要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同。

2我国已着手对与5G/6G融合的卫星通信技术开展研究

2018年11月,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宽带通信和新型网络”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提出的“专项总体目标”之一是“开展新型网络与高效传输全技术链研发,使我国成为B5G/6G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标准研发的全球引领者,在未来无线移动通信方面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其中“与5G/6G融合的卫星通信技术研究与原理验证”是重点项目之一,提及的卫星类型主要是GEO和LEO,GEO主要用于电视信号等广播类信号传输,LEO则应该主要是用于卫星移动通信,说明我国已经认识到卫星通信在5G/6G时代的重要性,并着手开始研究,以引领国际通信未来发展。

3低轨卫星通信与5G融合是近期发展趋势

随着5G技术的日益成熟,包括3GPP、ITU在内的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专门工作组着手研究卫星与5G的融合标准化问题,业内的部分企业与研究组织也投入到星地一体化的研究工作当中。

ITU的卫星与地面5G融合方案

针对卫星与地面5G融合的问题,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提出了星地5G融合的4种应用场景,包括中继到站、小区回传、动中通及混合多播场景,并提出支持这些场景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包括多播支持、智能路由支持、动态缓存管理及自适应流支持、延时、一致的服务质量、NFV(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网络功能虚拟化)/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兼容、商业模式的灵活性等。

3GPP的卫星与地面5G融合方案

3GPP在2017年底发布的技术报告22.822中,3GPP工作组SA1对与卫星相关的接入网协议及架构进行了评估,并计划进一步开展基于5G的接入研究。在这份报告中,定义了在5G中使用卫星接入的三大类用例,分别是连续服务、泛在服务和扩展服务,并讨论了新的及现有服务的需求,卫星终端特性的建立、配置与维护,以及在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间的切换等问题。

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面网络将始终是5G通信的主体,卫星通信将是对地面网络的有效补充,如铱星系统那样,企图用低轨星座完全取代地面基站,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依赖地面网络的卫星通讯系统或许在未来成为现实。

5G通信卫星与地面通信网络之间,存在一个竞争、互补以及融合的过程。我国5G时代的通信网络运营,既需要利用到移动、联通、电信的地面基础设施,也需要中国卫通、鑫诺卫星、亚太卫星,或者刚刚成立的东方红移动这样的卫星运营商来配合,国家也可能设立专门的天地一体化通信运营商,或者将其融合到传统运营商服务体系中。

5.3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规模将超千亿

1未来5年低轨通信卫星组网建设规模将超百亿

采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实现全球通信,所需卫星数量庞大,建设成本都在超百亿人民币规模。例如,铱星系统66颗卫星,耗资约50亿美元;Star link系统至少投入约100亿美元;日本LeoSat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共108颗卫星,耗资约36亿美元;我国“鸿雁”星座300颗卫星,首期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虹云”星座156颗卫星,按此推断投资也将超过100亿人民币。因此,如果按照现在的计划开展建设,未来5年间我国在低轨通信卫星组网建设上的投入将超过300亿人民币。

2低轨卫星通信全产业链市场规模将超千亿

根据美国卫星工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2017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2690亿美元,从卫星产业占比上来看,卫星制造业收入为155亿美元,占比约为6%;卫星发射产业收入46亿美元,占比约为2%;地面设备产业收入1198亿美元,占比约为45%;卫星服务产业收入1287亿美元,占比约为48%。由此可见,卫星制造、卫星发射所占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规模不足10%,前期投入卫星组网建设的费用,对整个产业链将带来超过10倍的产值规模。

根据前面估算,“鸿雁”和“虹云”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组网投费用入估计将超过300亿人民币,根据SIA的数据,对于卫星产业链,组网建设费用约占产业链总产值的7.5%,由此测算,后期地面设备投入将约为1784亿元,带来的卫星与地面服务产值将达到约1916亿元,因此,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总体产值将超过4000亿元。

卫星组网领域在低轨卫星通信产业链中,卫星组网包括卫星制造与卫星发射两部分,将是全产业链最先受益的部分。这部分主要参与者为航天科技集团下属航天一院、航天五院、航天八院和航天九院,以及航天科工集团下属航天二院,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与卫星制造、火箭发射直接相关的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电子(600879.SH),以及与卫星组网间接相关的航天发展(000547.SZ)、航天机电(600151.SH)等。

地面设备领域地面设备包括卫星地面接收站、移动卫星终端等,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计在低轨卫星通信建设初期,将类似3GPP提出的框架结构,即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利用地面网络,通过卫星信号地面接收站实现全球通信服务,小部分海上、偏远地区使用移动卫星终端直接与卫星实现通信,这部分用户类似目前天通卫星、天通手机的直连模式,华力创通(300045.SZ)、中兴通讯(000063.SZ)都已经开发了天通手机,具有前期优势,后期随着这部分市场的逐步壮大,其他厂商也将加入移动卫星终端的竞争中。

卫星与地面通讯服务领域三大传统运营商仍是地面通信的主体,东方红移动是首个明确开展低轨卫星通信服务运营的公司,公司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结语

低轨卫星通信应用时机已经成熟,成为投资热点

低轨卫星通信优势明显,应用阻碍得到解决。低轨通信卫星距离地面近、通信时延短、数据传输率高,移动终端重量、体积与个人移动设备相差无几,更适合大众普及。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析,随着现代移动通信和电子元器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制约早期低轨通信卫星系统的通话质量、数据传输速率和使用成本等问题迎刃而解,未来个人移动终端与卫星直连通话、上网已不是遥不可及,低轨卫星通信的应用时机已经成熟。

国外公司加紧布局。据Internet World Stats统计,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互联网普及率约为51.7%,意味着仍有约一半的人口未实现互联网连接,面对如此广阔市场,近年来波音、空客、亚马逊、Google、Facebook、SpaceX等高科技企业纷纷投资低轨卫星通信领域,提出了One Web、Star link等十余个低轨卫星通信系统方案,目标是实现全球互联网覆盖,若这些方案得以实施,未来五年内将有20000余颗低轨卫星进入太空。

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竞争将愈演愈烈。轨道和频谱是通信卫星能够正常运行的先决条件,国外公司纷纷推出规模庞大的低轨卫星系统方案以抢占有限的低轨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争取在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组网建设上占得先机,“跑马圈地”意图明显。

国内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提上日程,将开启千亿市场

面对国外发展迅猛的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国内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集团分别提出了“鸿雁”和“虹云”低轨卫星通信星座计划,将分别发射300颗和156颗低轨通信卫星组建太空通信网,两个系统计划将于2023年建设完成,目前两个系统的首颗实验星都已于2018年底试射成功。“鸿雁”和“虹云”系统首期组网建设投资估计约为300亿元,根据SIA的数据,卫星组网费用占整个卫星产业链产值的7.5%左右,由此测算,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计低轨卫星通信产业规模将达到约4000亿元,我国亦将进入低轨卫星通信时代。

卫星组网是低轨卫星通信系统建设的先行工程,与卫星制造、卫星发射直接相关的中国卫星(600118.SH)、航天电子(600879.SH)等将首先受益,因此,暂仅对这两个直接受益的公司进行分析。


Gucci母公司CEO将出资1亿欧元修复巴黎圣母院

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19时左右,法国巴黎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起火,塔尖于起火大约一小时后坍塌。目前火势已得到缓解,建筑主结构被挽救和保护下来,但屋顶的三分之二已被损毁。法国官方表示圣母院的起火原因尚不能确定,可能与正在进行的圣母院修缮工程有关。


据法新社报道,Gucci、Saint Laurent、Balenciaga等品牌母公司开云集团的主席兼CEO François-Henri Pinault将出资1亿欧元(约合7.58亿元人民币)重建巴黎圣母院。


开云集团在发给法新社的公告中表示,这笔费用途是“帮助完全重建巴黎圣母院必要的努力”,将由Pinault家族旗下公司Artemis支付。


巴黎圣母院起火,图为消防员在现场灭火 图片来源:东方IC


开云集团主席兼CEO François-Henri Pinault

长期以来,巴黎圣母院因为空气污染和酸雨受到了严重的侵蚀和损害,但由于修缮费用高昂,修复工程迟迟没有进行。圣母院公共关系处负责人Andr Finot曾于2017年对《欧洲时报》表示,两年的维修至少需要1亿欧元,三年的维修费则至少需要1.5亿欧元。2018年,法国国家决定为修复圣母院出资4000万欧元,圣母院则需另外寻找2000万欧元。但这次修复工程才进行到一半,圣母院的塔尖就已经因火坍塌了。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火灾发生后发表讲话,表示要重建圣母院。Pinault的1亿欧元或将暂时解决法国政府无力独自承担修缮费用的困境。


值得提到的是,这不是Pinault第一次在保护历史遗迹和文物方面有所动作。


2009年,Pinault家族曾在其所有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买下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2013年4月26日,Pinault与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司长段勇在北京会晤,并宣布将鼠首和兔首无偿归还中国。


Pinault 在当时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Pinault家族对归还兽首感到骄傲,并且没有寻求任何回报,“圆明园兽首是中国人民非常关注的事情,因为他们没有回到祖国……所以我们花了很大气力说服这两件文物的属有者卖给我们,然后再把他们捐赠给中国。”


Chanel在巴黎大皇宫举办2019秋冬大大秀 图片来源:Instagram

不少奢侈品集团也都有出资修缮历史古迹的传统。2018年2月12日,法国奢侈品集团Chanel宣布成为巴黎大皇宫修复与重建项目的唯一与长期赞助方,出资2500万欧元(约合1.90亿元人民币)翻新大皇宫。该项目将于2020年正式启动并于2024年完工。


位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的大皇宫是Chanel的“御用”秀场,品牌从2005年起便多次在此举办时装秀。作为赞助协议的一部分,Chanel希望保留在时装秀中使用大皇宫玻璃钢结构中殿的独家权利。


除此之外,奢侈品巨头LVMH旗下的意大利奢侈品牌FENDI也曾于2013年1月宣布,将出资218万欧元(约合1653万元人民元)独家资助意大利罗马特莱维喷泉修复计划,用于未来20个月的修复。特莱维喷泉其他著名的别称有“许愿泉”和“许愿池”。


FENDI在罗马许愿池举办2016秋冬高定大秀 图片来源:FENDI

许愿池修复完成后,FENDI于2016年在此举办了品牌90周年高定大秀。



LVMH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在国家悲剧发生之时,Arnault家族和LVMH集团希望表现出他们的团结,一起加入到重建巴黎圣母院的工作中,圣母院因其代表的遗产和其背后的法国团结精神,已经是法国的代表。”

LVMH集团旗下意大利奢侈品FENDI也曾于2013年出资修复218万欧元(约合1653万元人民元)意大利罗马的特莱维喷泉。



截至发稿前,已有LVMH集团和开云集团两家奢侈品集团宣布将捐款修复巴黎圣母院。


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公布入围片单 翟天临朱亚文持股公司注销

第43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公布入围片单


4月16日,第43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公布了入围片单。


开幕片确定为《谦虚的英雄 普乐卡短片剧场系列第一辑》,该动画电影由米林宏昌、百濑义行和山下明彦共同执导。入围剧情片竞赛单元的共有八部动画,其中包括黄家康和赵霁执导的《白蛇:缘起》、原惠一执导的《生日乐园》和汤浅政明执导的《若能与你乘风破浪》等。此外,入围该电影节的《玩具总动员4》和《人间失格》等动画还将进行世界首映。


《若能与你乘风破浪》海报

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创立于1960年,由戛纳国际电影节官方单元的“国际动画日”迁移到法国东部城市安纳西创立而成。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是动画界公认的最高标杆,有“动画奥斯卡”和“动画戛纳”之称。本届安纳西电影节将于6月10日至15日举行。


后附第43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入围片单。


翟天临朱亚文持股公司注销,原因系决议解散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北京势合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公司于4月12日注销,注销原因为决议解散。


翟天临、朱亚文、包贝尔等16人曾任股东,持股比例均为6.25%,认缴出资额均为15万。


全体投资人承诺书

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8月17日,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咨询、企业管理、餐饮管理、经济信息咨询、会议服务、礼仪服务。


第43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入围片单:


剧情片竞赛单元:


Salvador SimÓ 《布努埃尔之神龟迷宫》


Anca Damian 《玛罗娜的神奇故事》


安德斯·麦特森/索布约恩·克里斯托弗森 《花格忍者》


汤浅政明 《若能与你乘风破浪》


Lorenzo Mattotti 《西西里著名的熊群入侵》


樱木优平 《相对世界》


原惠一 《生日乐园》


黄家康/赵霁 《白蛇:缘起》


正反打竞赛单元:


Gints Zilbalodis 《离去》


渡边步 《海兽之子》


Carlos Gutiérrez 《亡灵节》


José Ignacio/Navarro Cox/Jorge Campusano/Sntiago O’ Ryan 《无家可归》


孙海鹏 《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


吴成允/李春白 《萌犬流浪记》


Félix Dufour-Laperrière 《新城》


Nicolas Blies/Stéphane Hueber-Blies/Denis Lambert 《零代价》


展映活动:


Lino DiSalvo 《摩比小子大电影》


开幕片:


米林宏昌/百濑义行/山下明彦 《谦虚的英雄 普乐卡短片剧场系列第一辑》


法国首映:


“梦工厂放映”


1.《雪人奇缘》加长片段


2.梦工厂2020年作品片花


3.短片《Marooned》


世界首映:


让-弗朗索瓦·拉吉奥/泽维尔·皮卡


伊藤智彦 《Hello World》


乔什·库雷 《玩具总动员4》


张志一/纪约姆·伊弗森 《动物特工局》


木崎文智 《人间失格》


《兔八哥动画短片集》


《海绵宝宝》特别活动

A股投资者总数已破1.5亿!3月新增投资者202.48万创近23月新高

券商三月业绩披露刚刚收官,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也于4月16日披露了最新的投资者数据。不出所料,在行情的带动下,投资者入市情绪依旧高涨,


2019年3月,A股整体上涨,沪深300指数上涨5.53%,日均股基成交额9284.83亿元,环比上升47.47%,同比上升82.75%。根据安信证券的测算,可比口径下,3月30家可比券商单月营收相比1月环比上升65.61%,净利润环比上升125.75%。


相对应的,中登公布的新增投资者数据则显示,3月份,新增投资者数量为202.48万,同比增加29.97%,创下2017年4月以来的新高。截至3月,投资者总数已达到约1.51亿,同比增加9.48%。



此前深交所公布的新增开户等数据亦能反映市场的活跃度。


深交所4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深市新增开户数299万,环比2月的143万增长109.1%;深市月交易户数到达2632万户,而1月交易户数仅1486万户;深市月成交额突破了10万亿,创下自2016年以来新高。


不过,尽管中登公司更新了月度数据,但“每周快报”栏目的披露状态依旧停留在2月18日至2月22日的当周数据。这一2月26日更新的数据显示,2月18日至2月22日市场新增投资者数31.61万,前值为20.66万,环比大涨53%,这也是2018年4月以来,首次单周开户数超过30万,创近一年新高。


投资者入市脚步不停,多数机构对后市也呈谨慎乐观的态度。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2019年股市风格将是2017年的延续。除了5G、芯片、生物医药、氢能源等关联行业或企业有望呈现高成长外,大部分过去被看好的成长性标的的回报率可能下降,故投资机会将收敛而非扩散。2019年之后,外因扰动因素减小,预期大市值股票又将回归上涨态势。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表示,3月金融等短期数据改善的刺激,以及后续减税降费、混改等市场化政策红利的释放之下,市场对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将从此前的一致悲观转为一致乐观,支撑行情上行。虽然过快上涨之后会出现震荡,但透支基本面后才会有像样调整,提防5、6月的调整风险。


安信证券策略团队则指出,综合考虑目前整体环境,预期市场短期仍会惯性上冲,但由于经济在短期反弹之后中期走势并不明朗,货币政策的宽松预期则可能阶段性受限,此后大概率会在新的平台维持震荡格局。综合考虑一季报、经济金融数据及预期、市场此前表现,增量资金,认为在当前环境下,前期涨幅较小的价值蓝筹股会有一轮补涨行情,这可能会造成指数上涨,但多数个股赚钱效应有限的局面。

雪佛龙为何要花330亿美元收购阿纳达科?该公司高管如此回应

美国油气巨头雪佛龙有限公司(Chevron Corporation,下称雪佛龙)正在拓展业务规模,近期市场动作不断。


“收购美国阿纳达科石油公司(Anadarko,下称阿纳达科)后,雪佛龙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原油生产商。”4月16日,雪佛龙润滑油大中华区总裁过保民在媒体见面会上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通过该收购扩大上游油气产量,是出于公司整体性业务规划需要,比如,雪佛龙增长的原油产量,将用于近期收购的美国炼厂中。


4月12日,雪佛龙宣布将作价330亿美元,以75%股票加25%现金的方式,收购全球最大独立石油公司之一的阿纳达科。这成为自2016年荷兰皇家壳牌集团(Shell Group of Companies,下称壳牌)斥资540亿美元收购英国天然气巨头BG Group以来,全球油气行业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


十天前的4月2日,雪佛龙宣布,以3.5亿美元收购巴西石油公司旗下的Pasadena炼油系统公司(PRSI)。该公司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东南部,日产量约为11.2万桶。


咨询公司Rystad Energy数据显示,收购阿纳达科后,雪佛龙全球油气产量将达到390万桶/日,超过壳牌,成为仅次于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Corporation)的全球第二大上市油气生产巨头。


这并不是雪佛龙历史上最大金额的收购。2000年,雪佛龙以450亿美元收购了当时美国第三大能源企业——德士古公司(Texaco),成立了雪佛龙·德士古公司,后在2005年又更名回雪佛龙。


“收购阿纳达科,主要提升了雪佛龙在全球能源行业中的地位,暂不会直接影响其在华的润滑油业务。”过保民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对于润滑油业务,过保民称,雪佛龙希望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不断增长,甚至成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的第一大市场。截至2018年底,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已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是雪佛龙润滑油业务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北美地区。


为了更好地集中发力中国润滑油市场,4月16日,雪佛龙将旗下子品牌“德乐”(Delo)及产品线与母品牌“雪佛龙”在中国市场进行了整合,新品牌统称为“雪佛龙·德乐”。


这是雪佛龙继2018年7月整合子品牌“加德士”(Caltex)及产品线后的又一动作。至此,雪佛龙全面合并了中国市场在乘用车和商用车两大领域的润滑油业务。


“与大多数润滑油品牌不同,雪佛龙润滑油业务的生产是真正一体化的,覆盖润滑油的炼制、推广和销售三大环节。”过保民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雪佛龙是全球范围内唯一一家拥有润滑油添加剂的石油公司,也是壳牌喜力和英国石油公司(BP)嘉实多等全球主要润滑油品牌的添加剂供应商。


中国“国六”柴油车标准的出台实施,成为雪佛龙拓展中国润滑油业务的机会。


1月4日,生态环境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指出,今年7月1日起,重点区域、珠三角地区、成渝地区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排放标准。


据雪佛龙介绍,其是全球最早生产复合柴油发动机油的国际石油巨头。1936年,雪佛龙推岀业界第一款实现百万英里(约合170万公里)的柴油机油。


润滑油主要用于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起润滑、辅助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新城答上交所“16问”:三四线存货占比高,一季度去化率仅三成

4月16日晚间,在被上交所问询后的第15天,新城控股(601155.SH)用一篇近三万字的公告回复了上交所“16问”。


尽管赶在了上交所规定的最后期限4月19日之前,却比新城控股董事长王振华在4月3日年度股东大会上所预估的回复时间,“迟到”了约一周。


去年,同样在4月份收到上交所问询函,华夏幸福只用了一周时间回复上交所的“18问”,相比之下新城也慢了一拍。


在“16问”中,上交所要求新城控股对利润调节、关联公司资金往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紧张、吾悦广场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毛利率下行等问题进行详细回复,补充披露相关信息。


面对这些疑问,新城控股在问询函回复公告开篇,首先向投资者进行了四大风险提示,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确定性风险、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动产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区域布局风险、资金和现金流风险。


其中新城控股透露,目前其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存货占比为61.44%,受调控政策持续影响,自2018年下半年至 2019年一季度,在三四城市房地产项目去化率同比已有所下降,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销售存在不确定性。


2019年一季度,新城控股新推18个房地产项目,新推项目的开盘当月平均去化率为54.45%。在考虑2019年初未售货值,新城今年一季度总可售货值去化率仅为30.75%。


同时,2016年度至2018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分别为 66.39 亿元、189.70 亿元及 358.91 亿元,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合计净流出分别为 6.10 亿元、102.41亿元及 161.96亿元,截至201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84.5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增高及较高的负债率水平将使公司持续发展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在上述四大风险提示之后,针对上交所的“16问”,新城控股进行了逐条“16答”。


上交所问询函的第一大方面质疑集中在利润构成上,包括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财务报表范围变动的投资收益占比较大、较高的资本化利息支出比重、较低的预期信用损失率和新会计准则的采用,都成为了新城控股2018年利润同比增长的主因。


针对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新城称其最主要的投资性房地产便是重资产模式下运营的“吾悦广场”。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城控股开业及储备的吾悦广场共计96座,其中采用重资产模式运营的吾悦广场共计89座,24座位于二线城市,65座位于三四线城市。


新城方面称,2018年度尽管一线城市商办土地市场热度有所下滑,但二线城市对于土地需求依然旺盛,三四线城市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关注度提升,商办用地市场略有升温,而其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2018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除受商业物业土地成交情况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实际租金收入、预计租金收入、租期收益率、开发利润率等因素的影响。截至2018年12月31日,新城控股的投资性房地产经戴德梁行有限公司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评估。


2018年度新城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到了28.09亿元,新城方面称这是公司选择公允价值模式核算投资性房地产所致,该等收益非生产经营活动的收入产生,选择成本法核算投资性房地产的房企则不会产生该类收益。


与其他同样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可比公司相比,新城在2018年度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高,新城称主要是该年度内公司在建及新开业的投资性房地产规模较大、数量较多所致。这一块能否持续增长则存在不确定性。


上交所关于利润调节质疑的第二点则是,新城将数家持股比例较低公司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合营企业转子公司,带来了6.77亿元投资收益,占2018年归母净利润的6.45%;与此同时,有多家持股比例超过50%的合(联)营企业却未被纳入合并报表。


新城方面的回应则是,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的公司,皆是因与合作方签订了《一致行动人协议》,新城一方拥有了合营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权。


不过新城在此处再度进行风险提示: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合、联营企业转为子公司分别产生0.46 亿元、2.62 亿元和6.77亿元收益,各自年度归母净利润均相应增加,该类收益非销售收入所产生的利润,系合、联营公司转为子公司时点时,对该等项目公司存货评估增值而产生的收益,并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若该等公司届时存货销售实现价值与转入时点的评估价值存在差异,将对公司经常性损益产生影响。


2018年,新城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的一部分项目已经结转,但却导致了公司归母净利润减少 2.92 亿元,即经常性损益减少 2.92 亿元。


此外,根据新城方面此次披露的信息,还有24家持股比例超过 50%的合(联)营企业未纳入合并报表,其中有22家在2018年度的净利润为负数,总计亏损总额为-8255万元。


新城表示,未将这些公司纳入合并报表的原因是,部分合作项目的其他股东持有的股权比例虽然低于50%,但部分合作方或项目原股东方亦希望参与合作项目的经营管理决策,新城与合作方一同参与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导致无法将该等房地产项目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在与关联方、合作方的资金往来方面,上交所发现,新城控股向其母公司新城发展控股(01030.HK)所借计息款项为22.22亿元,利率水平为8%,不仅高于贷款基准利率,而且也高于新城控股2018年度6.47%的平均融资成本,因此要求新城控股解释从间接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借款融资的必要性。


新城控股回复称,2018年度向非关联方借款的利率区间为 4.50%-10.54%,新城发展控股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给予公司的借款利率处于上述利率区间内,且上市公司向关联方借款具有无需抵押担保、资金使用灵活等优势,在同等条件下,其借款利率与外部借款利率相当,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行为。


针对吾悦广场毛利率下降问题,新城控股解释了几点原因,主要原因是其自2017年引入轻资产模式经营部分吾悦广场,轻资产模式由于承担租金成本且项目尚处于初期培育阶段收入较少,因此毛利率较低;此外,新开业吾悦广场数量增加,但开业初期租金较低导致毛利率偏低。


附:新城在回复问询函中发布的“风险提示”


1、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不确定性风险


2018 年度,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28.09亿元,其中年初已完工项目产生的收益为6.85亿,年度内新完工项目产生的收益为 14.64 亿元,年末在建项目产生的收益为6.60亿元。该类收益主要系公司按照公允价值模式核算投资性房地产而产生,并根据评估价值确定,计入非经常性损益,与生产经营活动收入无关。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余额为407.58亿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2.34%;公司 2018 年度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26.78%,主要系公司 2018 年度在建及新开业的吾悦广场投入较多、规模较大、数量较多所致。


未来公司投资吾悦广场的规模及数量能否持续增长存在不确定性,且吾悦广场评估价值受各项评估参数影响,因此公司未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亦存在不确定性。


2、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动产生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风险


2016 年度至 2018 年度,公司合、联营企业转为子公司分别产生 0.46 亿元、2.62 亿元和 6.77 亿元收益,各自年度归母净利润均相应增加。该类收益非销售收入所产生的利润,系合、联营公司转为子公司时点时,对该等项目公司存货评估增值而产生的收益,并计入非经常性损益。若该等公司届时存货销售实现价值与转入时点的评估价值存在差异,将对公司经常性损益产生影响。


此外,合、联营企业转子公司非公司单方面可控,其带来财务报表范围变动而产生的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在未来年度间或有较大差异。


3、公司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区域布局风险


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位于三、四线城市的存货占比为 61.44%。2018年度及2019年一季度,公司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合同销售额占比分别为 50.72%及 59.51%。受调控政策持续影响,自 2018 年下半年至 2019 年一季度,公司三、四城市房地产项目去化率同比有所下降。


鉴于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开发销售业务可能受当地人口增速及居民可支配收入整体相对偏低、购房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而波动较大,公司未来在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开发及销售存在不确定性。


4、公司资金和现金流风险


由于业务规模持续扩张,公司 2016 年度至 2018 年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流入分别为 66.39 亿元、189.70 亿元及 358.91 亿元;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合计净流出分别为 6.10 亿元、102.41 亿元及 161.96 亿元。截至 2018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84.57%,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增高及较高的负债率水平将使公司持续发展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用于开发运营支出以及新增土地储备。若公司现有项目受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形势等影响,无法实现足额的销售回款,将影响公司的运营开发支出以及偿还贷款,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5、本公告涉及内容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承诺,投资者应对此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


6、请投资者理性判断,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