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美图正式发布区块链白皮书

此前被曝进军区块链领域的美图,今天终于坐实了这一消息。


1月22日,美图正式发布区块链白皮书,希望通过为用户创建一个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身份通行证:美图智能通行证(MIP - Meitu Intelligent Passport),来连通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创造一个可信的区块链环境,实现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双赢。


通过美图智能通行证,一方面将让用户锚定在区块链上散落各应用的资产,为用户构建一个美图智能档案;另一方面,也让一些需要强验证的服务,如医疗和教育,利用区块链服务用户。

对于进军区块链领域的原因,美图方面表示,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使其成为一个匿名的去中心化网络。但在现实社会中具有巨大价值的服务如医疗和教育等,难以落地成为区块链应用。同时,由于用户的数据碎片化地散落在不同的应用和平台上,用户要在众多应用间调取数据很不方便,应用也无法调用足够的用户数据画像来提供服务。为此,美图基于沉淀多年的人脸影像技术和AI算法,在区块链平台上为用户创建了这个专属的美图智能通行证。


白皮书显示,美图区块链平台具备三大优势:

第一,美图拥有多年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技术积累,至今已获得超过100余项专利技术;

第二,美图拥有海量数据处理经验,其强大的计算能力可支持每天处理亿级全球用户照片;

第三,美图拥有超10亿用户以及围绕美图平台的大量第三方和开发者,这些为美图区块链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


针对业界关注的数据安全问题,美图表示,数据只属于用户,而不属于任何平台或第三方。在加密技术保障用户数据不暴露的前提下,其他机构可以使用差分隐私技术在不接触用户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AI算法的开发,创造更优质的产品服务于用户。


“举例来说,通过零知识证明、差分隐私、同态加密作为数据库底层技术方案,只有在用户同意授权的情况下,第三方机构才可以使用用户授权的部分数据提供服务,同时无法复制或泄漏用户的任何数据,并且这部分数据无法令第三方机构定位到个人隐私。”


其实,早在1月5日,美图就被曝出招聘区块链技术工程师的消息。当日美图公司股价大涨11.01%,收于12.3港元,市值站上526亿港元。近一个月来,美图股价也已涨超15%。

 

更早时候,美图董事长蔡文胜就涉足了相关领域,成为中国投资比特币、区块链的先驱。2013年,蔡文胜就投资了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近期OKCoin的海外站OKEX获得了数千万美元融资,蔡文胜仍是投资者之一。2017年10月,OKEX更宣布将逐步转型为区块链应用和开发公司。还有媒体报道称,蔡文胜在12月份的两次增持或许就与布局区块链技术有关。


不过,据36氪此前获悉,美图可以确定不会涉及ICO。另外,在区块链技术的布局上,美图的董事长个人和公司似乎有所分工,蔡文胜更多地是以个人的身份做早期投资。

 

基金2017年四季报披露:国家队基金大幅调仓

尤记得2017年11月下旬,A股市场开始了长达1月有余的调整。彼时,有部分业内人士指出,这轮调整主要是机构的调仓所致。


随着基金2017年四季报的逐步披露,一些机构的动向也渐次浮出水面。在诸多基金中,备受关注的“国家队基金”自然不得不提。那么,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四季度,这几只基金又有哪些新的动作呢?

四季度大幅调仓

5只“国家队基金”已有4只披露了2017年四季报。从这4只基金的仓位来看,较为明显的变化就在于,它们均选择了较低仓位运行,权益投资占比均未超过25%。


如果跟2017年三季度对比,这种低仓位的特征就更为明显了。其中,嘉实新机遇的调仓幅度最大,股票投资由三季度末的36.77%下降至四季度末的19.14%。


再从重仓股的情况来看,变化幅度更突出。其中,银行股变化最为明显,多家银行股被“国家队基金”抛出前十大;其次就是保险和医药,如新华保险(60.740, -2.33, -3.69%)、中国人寿(30.940, -0.22, -0.71%)、恒瑞医药(76.390, 2.03, 2.73%)、中国医药(22.610, 0.08, 0.36%)等;一些蓝筹个股,如格力电器(56.600, 5.15, 10.01%)、伊利股份(34.990, 1.38,4.11%)也遭到减持。


此外,作为A股第一高价股,南方消费活力虽仍持有贵州茅台(773.640,23.46, 3.13%),但持股数也从三季度末的243.39万股,降至四季度末的214.82万股。

喜欢“折腾”不见得是好事


从基金2017年季度报告的持仓对比来看,这4只“国家队基金”在2017年四季度的调仓动作明显,那它们在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又如何呢?


2017年四季度,比较能“折腾”的嘉实新机遇、易方达瑞惠,表现都比较一般——这种大进大出的调仓节奏,反而使得2只基金在四季度的表现,落后于同期业绩基准。另外,招商丰庆、南方消费活力虽然“折腾”的幅度小一点,整体表现也还算比较稳健,但其减持的银行股、地产股,在进入2018年以来明显强于大部分的新进个股。


此外,从基金经理展望2018年的观点来看,部分基金的表述也挺有意思,可以说是一边看好2018年一季度,却一边又在四季度末降低了仓位。


比如南方消费活力在四季报中先是指出,“鉴于利率冲击最大时期可能已经过去,且四季度风险偏好回落幅度较大并处于低位,因此2018年一季度权益市场大概率有绝对收益表现。”随后,又写道,“基于前述判断,2018年一季度本基金仍将继续维持中性仓位,结构上仍重点配置低估值蓝筹个股。”


另外,招商丰庆基金管理人在展望后市时,则是认为,“在当前宏观环境下,A股市场仍将维持震荡市、结构市的格局。”

 

明天系退出多起资本操作,旗下上市公司或成变壳公司

明天系多项资本运作中途撤出 旗下上市公司变壳公司

 

一则接着一则的资产出售消息,令资本大鳄明天系成为舆论焦点。

1月2日,明天系旗下港股上市公司恒投证券公告称,公司的九名股东拟将所持有29.94%的股份出售给中信国安(8.740, -0.03, -0.34%)集团,作价90亿元。这是继去年年底与华夏人寿310亿元交易失败后,与明天系关系密切的又一项重大交易,合计金额约400亿元。

2016年开始,明天系控制人肖建华频传风波。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明天系在多起资本操作中临时退出,涉及美都能源(5.470,0.08, 1.48%)、齐星铁塔等上市公司。

出售恒投证券股份,终止入主华夏人寿

2018年1月2日,明天系旗下恒投证券(即恒泰证券)公告称,公司的九名股东拟将所持有29.94%的股份出售给中信国安集团,作价90亿元人民币,双方已经签订框架协议。


截至2017年中,恒投证券第一大股东为华资实业(8.680, 0.27,3.21%)。华资实业为“明天系”众所周知的三驾马车(三大上市公司)之一。如交易顺利达成,中信国安将取代明天系成为恒投证券的新东家。


在恒投证券“易主他人”之前不久,明天系对华夏人寿的入主计划也正式宣告破灭。


2017年11月,原计划通过定增拿下华夏人寿51%股权的华资实业发布公告称,鉴于证券市场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综合考虑融资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化等因素,决定终止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并申请撤回申报材料。


在华资实业计划控股华夏人寿之前,华夏人寿被认为是“明天系”的隐秘成员之一。现任华夏人寿董事长李飞曾担任新时代证券监事长,而新时代证券正是早期明天系进行资本运作的主要平台;此外,监事牟艳丽、董事孙宝泉都曾有明天控股旗下公司工作经历。


当提及定增入主华夏人寿中途“停摆”一事,明天系内部人士也不明所以。


“做不下去了,公司高管还是决定停了吧。”2017年12月,华资实业某内部人士表示。


2015年,华资实业宣布,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对华夏人寿增资,增资完成后持股比例不超过51%。2016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华资实业非公开发行申请进行了审核并通过。


在华资实业对华夏人寿上述资本操作“遇挫”的同时,市场上关于明天系“处置资产”的说法开始不胫而走。据媒体报道,“明天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售旗下金融资产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肖建华频传风波

一年前的1月30日,有媒体报道称,大陆万亿级富豪肖建华在香港被控制。报道出现后,肖建华当天晚间在明天控股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表特别声明,否认传闻。然而,这两条声明如今均显示“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去年2月2日,明天控股再发声明,称明天控股及其子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一切运转正常,感谢社会各界朋友对肖建华及公司的关注与厚爱。

对于是否是因肖建华被控制传闻导致定增失败?华资实业上述内部人士指出,“高管层也没跟我们讲因为什么,就说停吧”。


自从20年前运作华资实业上市,肖建华曾短暂担任董事长一职,其后退居幕后,目前华资实业实际控制人为肖卫华,亦即肖建华弟弟。

当提及肖卫华是否有涉及调查一事,华资实业证券部人士予以否认,肖卫华是明天控股法人,是我们公司实际控制人,他和肖建华是两个人。“没有听见什么传闻”。


2017年11月25日,当向华资实业提出采访请求时,对方证券部人士予以婉拒,她表示,因为公司正处于敏感时期,因为这么大项目突然停止,市场波动很大。从监管部门到股民,一直对这个事还是挺关注的。


该人士称,现在从上到下、从明天控股到上市公司不接受任何采访。“今年形势挺紧张的,多种因素。”


当被问及是否明天系将出售现有金融投资业务,华资实业证券部人士11月25日明确否认,表示“只是华夏银行(9.670, -0.16, -1.63%)前些阵子出售了一部分。”


多项资本运作中途撤出

除了华夏人寿这样的巨额并购案外,明天系一年来的资本操作也似乎并不平稳。


2017年的两次资本操作中,明天系均“中途”退出。


2016年6月,位于肖建华家乡山东肥城的瑞福锂业实施增资,明天系旗下天安财险“突击入股”,总出资额40000万元取得18.18%的股权,此时距离后者被上市公司美都能源收购仅仅不到一个月。


然而,根据西水股份(26.130, -0.36, -1.36%)去年8月30日公布的天安财险2017年第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报告期内天安财险对瑞福锂业的持股由18.18%变为零。


瑞福锂业控制人为王明悦,其主要产业为山东明瑞化工集团,从地理上看与肖建华曾经手过的阿斯德几乎是隔壁相望,明瑞集团也是瑞福锂业的发起人。


一位阿斯德老员工说,明瑞和阿斯德也是有渊源的,明瑞最早是乡镇企业,后来变成国有,有一阵子效益不好,就被阿斯德托管了。那时候阿斯德还叫肥城化工厂。后来,明瑞又从阿斯德分离出来,接着被王明悦收购。


有消息称,明天系是在瑞福锂业等方面说服下退出。对此,王明悦表示,(明天系的)进出很正常。天安在上海的投资公司那边本身就有约定,随时就退。退出是他们的决定,不是我决定的。


从大环境来看,这一时期监管层对金融市场的态度趋于严厉。


2016年底,证监会主席发布对金融行业的严厉讲话,“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


在上市公司齐星铁塔收购北讯电信时,明天系旗下的天安财险也曾出现在定增对象中。


2015年7月,齐星铁塔发布定增方案,公司拟以6.16元/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23亿股,募集63亿元用于收购北讯电信100%股权等项目。其中天安财险认购金额4.3亿元,认购股份7000万股。


2017年4月,齐星铁塔定增完成,募集资金总额下降至50.31亿元,此时的定增上市报告书中已经没有了天安财险的身影。


上市公司变身壳公司?主营业务停滞


随着并购受挫,明天系旗下的元老级上市公司华资实业承压。


华资实业上市以来的主营业务一直是以甜菜为原料进行食糖加工为主企业,其后向金融投资大幅转型。


华资实业证券部人士指出,对于主营业务如何转型,目前还没有具体的结论。


“主营这块以前是甜菜加工为主,前几年市场不好就停掉了,现在是做精炼糖,属于国储糖,国家对这块管控、有政策,因此主营收入也不是很高。目前,公司业绩还是主要以投资收入为主,投资华夏银行、恒泰证券,做一些理财为主”,她表示。


不只是华资实业,作为明天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明天科技如今扣非业绩长期亏损,目前已经被戴帽,即ST明科(5.400, -0.01, -0.18%)。017年12月据悉ST明科脱胎于包头一化等化工企业,但如今化工主营业务已经停滞。


相比于华资实业和ST明科,作为天安财险控股方的西水股份业绩不错,其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24.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6340.41%。


在明天系员工看来,实体产业的停滞,与肖建华对金融投资更为重视有关。


华资实业多位中层员工声称,他们并未见过肖建华本人。一位见过肖建华的人士称,肖建华成为董事长后,就在任命大会上来了一次。他成了幕后人物,任何职位也不承担,留了个一位叫程东胜的高管来负责,他再任命糖厂(华资实业前身为包头糖厂)出身的人来具体管事。


包头一位接近包商银行的消息人士说,肖建华在包商银行持股虽少,包商银行每次定期中层干部开会,肖建华会专门回来主持会议,一直到前几年都是这样。


按照华资实业某中层人士的话说,对于明天系而言,旗下华资实业和明天科技两家公司仅剩其作为“壳”的价值。


 

明天系

释义

“明天系”是指市场对资本大鳄肖建华控制的数十家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的统称。名称起源于其上世纪90年代创立的以“明天”二字打头的企业。1999年9月20日,由肖建华妻子周虹文出任法定代表人的明天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成为此后肖建华资本运作的核心平台。


规模

明天控股在其官网介绍称,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股权投资的公司之一,总部设于北京,在上海、山东、内蒙古、辽宁、江苏、广东等十几个区域都建立了分支机构,如今已成为横跨金融、实业、地产、能源等多个领域,资产规模庞大的控股集团。


现状

从去年上半年开始,明天系在多起资本动作中中途“退出”,被外界解读为“战略收缩”

 

中铁建工被指“带病”骗取7亿建设项目或被废标

近日,中国中铁(8.680, 0.01, 0.12%)旗下的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建工”)被指私刻国家机关印章,伪造、变造公文和证件,提供虚假资料和发布虚假诚信承诺,骗取南京一重大项目投标资格,“带病”中标7亿多元的建设项目。


承诺信誓旦旦


却现造假“硬伤”


中铁建工此次招标的扬子科创中心三期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北新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45亿元。对于该招标,南京市建委此前曾表示,“将按相关政策谨慎推进,力求公平公正”。


2017年8月10日,南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公告:东南大学建筑设计院、中铁建工、亚厦装饰公司组成的投标联合体中标;中铁建工拟派项目经理为张全安。


此前,中铁建工在该交易中心做出诚信承诺:在南京市建设工程交易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库发布的相关信息均真实有效,提交的材料无任何伪造、修改、虚假成分;若违反本条承诺一旦查实,自愿退出所有正在南京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参加的投标项目。


中标结果公布后,有知情人士透露,中铁建工在此次投标过程中,存在多处造假行为,其中最明显的“硬伤”,是中铁建工上传至该交易中心的一份项目经理变更证明。


中铁建工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项目业绩,有一项是深圳市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施工总承包工程(以下简称“深圳南山项目”),于2008年10月20日中标,项目经理为赵金龙。



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显示“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局”向该交易中心出具的证明,内容是同意深圳南山项目负责人由赵金龙变更为张全安。这份证明的落款时间是2016年7月12日。


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显示,早在2011年5月,“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局”就已更名为“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该局随即发出启用新印章的通知:自2011年5月18日起,正式启用“深圳市南山区住房和建设局”印章,“深圳市南山区建设局”印章同时作废。


五年前就已作废的政府机关印章何以“神奇复活”?就此份变更项目经理证明文件的真伪,南山住建局表示:从未出具过此证明,落款印章明显属于伪造。


显然,这是一份涉嫌由中铁建工私刻国家机关公章伪造的证明文书。然而,疑点并非仅此一处。


该招标的评标方法中,项目经理参主持建设的重大项目业绩被设定为重要评标因素。调查发现,中铁建工在投标文件中填报的深圳南山项目,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也有“破绽”。


中铁建工提供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显示:2009年7月17日,该工程的项目经理由俞中仁变更为张全安。据了解,该项目中标项目经理为赵金龙,2010年4月27日,深圳南山项目申请变更项目经理,2010年5月13日,该局同意将项目经理变更为张全安。


单从时间上看,证件变更时间竟然在监管部门审批之前,中铁建工投标材料中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就存在重大疑点,涉嫌弄虚作假。


项目经理业绩存疑


被指“带病”竞标


专家介绍,项目经理是项目施工的核心角色,中铁建工在该投标文件中,深圳南山项目施工总承包工程作为“亮点”,意在为拟派项目经理张全安加分,从而在竞标中增加竞争力,并不惜冒险出具涉嫌造假的前述一纸证明。


中铁建工张全安在此前的施工中,被指严重违反国家规定,同时担任两个工程的项目经理,其此次竞标中所倚重的主要业绩含有“水分”。


深圳南山项目中标时间是2008年10月20日,竣工时间是2014年12月24日;中海油大厦施工总承包工程(以下简称“中海油大厦”)中标时间为2013年5月15日,竣工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种种证据显示,身为深圳南山项目经理的张全安,还兼任中海油大厦的项目经理。


2014年7月7日,中华铁道网刊发的一篇报道称,张全安“2013年6月出任深圳中海油大厦项目经理”。


2014年10月30日,深圳建筑业协会发出《关于表彰2014年度下半年深圳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优良工地奖的决定》,中铁建工负责施工的中海油大厦入选,项目经理为张全安。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深圳南山项目竣工前一年半,即该项目尚未完成主体工程,张全安违反规定同时担任了中海油大厦的项目经理。


国家建设主管部门出于对工程质量考虑,《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要求,注册建造师不得同时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上担任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也就是说,项目经理不得同时担任两个及以上建设工程的项目经理。

一知情人士说,张全安当时仅仅是深圳南山项目挂名的项目经理,实际项目经理另有他人,尽管张全安在此项目中做了一些工作,但不能全部视为其个人业绩。


《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投标人‘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中标无效”。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规定“以其他方式弄虚作假的行为”中,包括提供虚假业绩和虚假的项目负责人。


一位工程建设业界专家认为,中铁建工使用项目经理张全安的业绩参加本次投标,其业绩有造假嫌疑,本次中标结果应属无效。


中铁建工或被废标


被曝曾多次造假


就中铁建工招标中存在的问题,该项目的业主单位南京扬子科创公司董事长龙志军表示,已经在调查。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中串通投标和弄虚作假行为认定处理办法(试行)》第七条规定,投标文件中有与事实不符的承诺材料,提供虚假、引人误解的其他信息,属于投标人弄虚作假骗取中标的行为;第十条规定,投标人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其投标无效,已经中标的,中标无效。


南京市建设系统一位干部表示:“身为特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如果真是在建设项目招标中,出现如上述所称的造假行为,让人匪夷所思;一经查实,废标毋庸置疑。”


北京才良律师事务所李金平律师认为,这个案例中,中铁建工的某些做法让人不可思议,甚至涉嫌伪造证件,私刻国家机关印章参加竞标,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调查。


经调查发现,在此之前,在其他地区,中铁建工曾因造假等行为多次被监管部门处罚或通报。


2011年7月18日,中铁建工因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和印章,被东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记不良行为一次。


2017年3月20日,中铁建工在湖北建筑市场监督与诚信一体化工作平台上,进行企业、人员信息登记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被湖北省住建厅予以通报,并决定对其暂停办理信息登记申请事项。


2015年9月9日,中铁建工因投标活动中发生严重不诚信行为,被记入不良信用记录,并取消其在苏州工业园区参加招标项目的投标资格。


2016年4月29日,中铁建工因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被江苏省清欠办在全省通报批评,并被江苏省住建厅限制市场准入。


2016年7月7日,中铁建工被江苏省住建厅列入黑名单,不良行为事实是其在江苏从事建设活动期间违法违规,被该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查处,决定在省内11个地区暂停受理其资质资格核验申请。



谷歌CEO:AI将带来重大变革,学会拥抱变化

谷歌CEO Sundar Pichai昨日在接受MSNBC和Recode访问时提到,人工智能(AI)是“人类正在钻研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它比电和火都更重要。


Pichai称,人工智能“有潜力让我们看到一些即将到来的重大变革”,其中包括AI可以帮助解决气候变化的问题,或者治愈癌症。


谷歌一直是AI研究方面的领头羊。2016年,谷歌斥资超5亿美元收购人工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去年12月,谷歌还在北京设立了Goole AI中国中心,为亚洲地区首个类似项目。


在被反复追问AI对人类工作的影响时,Pichai称,科技的正负面影响总有平衡。


“看看类似放射科医师这样的工作。你可能不需要律师,有些人可能会为此高兴……你也有可能不再需要会计师。”不过Pichai 依然强调,人类可以对此忧心忡忡,但仍然需要拥抱技术的变化。


“历史证明,不进反退的国家往往无法适应变革。你得学会拥抱变化。”Pichai还补充解释到,人类学会了取火,但与此同时也要学着掌控火的缺点。


微软在此前发布的一本关于AI技术的书(The Future Comput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Role in society)中,也提到了工作的问题。微软总裁兼首席法律官Brad Smith对Axios称,未来可能所有人都需要学习数字领域的技术,但辍学依然不是一个好选择。


过去30年都不是从高中辍学的好时机,未来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有一件相对乐观的事情。会有很多、很多工作,不再需要4年的大学文凭。


相比过去,未来会有更多以数据能力、或是数据导向的工作。这看起来会更公平一些。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可能都要学习数字领域的新技术。


海航系个股集体大跌

人民日报海外版:证监会跟中国最精明的一群人斗了一整年

又是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来到了。过去这一年,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最有存在感的监管机构之一,中国证监会过得并不轻松。


其一,证监会的对手们是的的确确不可小觑。长期以来,证监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同中国最精明的一批人斗智斗勇。前有高中没毕业,却能与13家上市公司高管合谋,用400亿资金操纵股市,获利几十亿元的私募一哥——徐翔;后有只有大专学历,却能操纵上市公司炮制“1001项奇葩议案”,非法披露消息,操纵公司股价的神秘人物——鲜言。更别提,无数有着名校金融学背景,却只想着投机的投资人、交易员了。


其二,被骂被嘲,是证监会最基本的生存状态。有人靠着几张PPT在资本市场圈了钱然后跑到美国宣称要造车,证监会要被嘲;有人被爆从演艺圈跨界到投资界“空手套白狼”,企图用6000万撬动51倍杠杆收购影视公司,证监会要被怼;两市涨停之上,要骂证监会;跌停之下,也要骂证监会。证监会主席这个位置,更是个高危职业,动不动就被挂上网……毕竟,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还有什么事能比骂证监会更能宣泄情绪的呢?


话说回来,众口难调。中国人口基数大,近2亿股民,证监会要想不招人嫌弃,也是不容易的。正如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说法:“忠言逆耳利于行……证监会党委和我本人会因为某件事掉几根羽毛,但与保护投资者这一天大的事比,掉几个羽毛算什么呢,只要把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好,掉的几根羽毛还会长出来。”


客观来说,2017年一整年,证监会的确是卯足了劲儿,与各“资本大鳄”“野蛮人”“妖精”旷日鏖战,打出了一记精彩的战役。前两天,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的2017年证监稽查20起典型违法案例就是典型代表。而这其中的故事,情节之奇葩,主人公之腹黑,运作手法之复杂,哪怕是世界上脑洞最大的作家,也未必能写得出来。


不信?我们根据这20起案例做了梳理,一起来看看呗。


Story 1、 “1001项奇葩议案”


看到小标题,你一定很想知道那1001项议案到底有多奇葩吧?但是在这之前,我们得先来谈谈这段故事的“大男主”——鲜言。


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此人“神秘莫测”,网上信息寥寥,可信度也不高。比如,根据其执掌的公司多伦多股份的简介,他于2011年7月出任精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但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精九2011年11月15日才成立。这就是说,鲜言是在公司还未成立的时候就任职了?比较靠谱的说法是,鲜言曾经是北京一家律所的律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董事长”。


多伦多股份这家公司同样不简单,有过11次更名的历史:福建豪盛→ST豪盛→福建豪盛→利嘉股份→G利嘉→G多伦→多伦股份→匹凸匹→ST匹凸→*ST匹凸→岩石股份。


Anyway, 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鲜言的另一家公司慧球科技在去年年初,曾流出一份1001项临时股东大会的奇葩议案。有多奇葩呢?应该说,除了跟股东大会职权范围无关,跟其他都可能有关。比如:“关于坚持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议案”、“关于公司建立健全员工恋爱审批制度”、“关于调整双休日至礼拜一礼拜二的议案”、“关于第一大股东每年捐赠上市公司不少于100亿元现金的议案”、“关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以10000元每股进行全额回购议案”等。


这样公然挑衅上交所和证监会的行为自然不会被轻饶。经过一系列查证,鲜言最终被证监会开出34.69亿元罚单,并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由于证监会2016年全年的罚款金额才只有42.8亿,这一处罚也被媒体总结为“一个人承包了证监会一年罚单”。

[ ]


部分奇葩议案


Story2、频繁遭“变脸”的业绩


相较于鲜言这样公然挑衅,有些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则显得“聪明”许多。尽管,最终的结果常常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众所周知,对于上市公司来说,业绩就是命根子。一般业绩预期好,股票上涨;业绩预期一旦差,各个股东闻风而动、撤资减持也十分常见。那么,如果一家公司的大股东已经明确知道这家公司业绩会有大幅度下滑,自己手里握有的股票将面临暴跌,他会怎么办?


一家叫做山东墨龙的公司干了这么件事儿。2016年10月发布公告时,称第三季度盈利800万余元并预计全年盈利。但是到了2017年2月,却突然修正公告称,预计2016年全年亏损4.8亿至6.3亿元。短短2个月,业绩就相差了6亿元人民币。这背后玄机何在?


其实,就在业绩“变脸”之间,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恩荣及其子总经理张云山以大宗交易的方式抛售了3824万元。哦,原来是为自己套现创造条件啊……这波 “反手为云覆手为雨”的资本运作手段,你get到了吗?


不过,从现实情况来看,业绩并非影响股价的唯一因素,有时候,相较于实打实拼出来的业绩,一些所谓的“利好消息”对于投机者而言,可能更重要。毕竟,消息总有真有假,而这真真假假之间,可做文章的地方就多了去了。


一家叫做保利国际的公司,就曾在2015年1月至8月连续对外发布了5项对外投资公告,营造出公司捷报频传的氛围。只是这发公告的时候恨不得昭告天下,等到所有投资确定告吹了,他们却一个字都没跟投资人披露。问题是,没有投资哪来回报?没有回报哪来分红?没有分红投资人会察觉不到?最终怎样,你们懂的!


如此把投资人当傻子,把监管机构当透明,最终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根据证监会的文件,去年共处理这类案件64件,无一不给予了重罚。


Story3、内幕“加持”的交易


还有一种人,看起来吧,斯斯文文、眉清目秀的,职位不高,行事也很温和,你要去他账户查,很难查出什么大问题出来。但是,就是这种人,往往能利用身边的人作掩护,干出一些特别出格的大事儿出来,《人民的名义》中“小官巨贪”的赵德汉如是,现实生活中的冯小树、李一男、张健业亦如是。


被证监会顶格处以2.51亿罚款,并采取终身市场进入措施的冯小树就是一代表人物。冯小树,官不大,前深交所工作人员,股票发审委兼职委员,但他却利用职务之便,突击埋伏拟上市公司,以岳母、配偶之妹的名义违法持有、买卖多家公司的股票,获利金额达2.48亿元。


如出一辙的,还有华为原副总裁、时任北京牛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一男,从“华中数控”总裁处得知将有重大资产重组的内幕消息,随即用他们账户大量买入“华中数控”股票,并暗示其妹妹同期买入部分;时任太平洋资管公司权益投资部经理李雪,利用职务便利获取的股票交易等未公开信息,与其管理的保险投资组合账户趋同交易,涉及73只股票,累计成交金额7.66亿余元,非法获利428万余元。


最终,李一男被判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没收所得并处罚金700余万元,李雪则被处以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并处以500万元罚金。


“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每年老鼠仓、私募基金领域违约、‘短线坐庄’的奇葩案件都有不少”,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这些年的案件简直可以出一本资本市场的《一千零一夜》了”。以稽查部门为例,去年一年,单是受理各类违法违规有效线索就有625件,全年新增重大案件90起,同比增长一倍。


A股市场起步晚,相较于美股、欧股还不那么成熟,加之一直是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出现这类事件也是有原因的。可以预见的是,在接下来的A股市场,这类案件还会持续出现。对于证监会来说,要想“保护好投资者权益……长出新的羽毛”,恐怕还会有不少艰苦的战役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