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一行两会设正负面清单 严管金融机构股东

4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7号,以下简称《意见》)。


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表示,“部分非金融企业忽视自身主营业务发展,盲目向金融业扩张,助长了脱实向虚和杠杆率高企。一些非金融企业以非自有资金进行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导致金融机构没有获得真正能够抵御风险的资本。还有少数非金融企业不当干预金融机构经营,将金融机构作为‘提款机’,使得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风险交叉传递。”


为此,前述《意见》要求对金融机构的不同类型股东实施差异化监管:对一般性财务投资,不作过多限制;对于主要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进行严格规范。同时,强化金融机构控股股东的资质要求,从“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明确金融机构控股股东的具体条件,加强金融机构股权质押、转让和拍卖管理。


《意见》还充分考虑市场影响,按照“新老划断”原则,积极稳妥组织实施。


某民营银行负责人4月27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全民金融化的现象的确值得关注,相对于实体行业的微利,金融企业给人的感觉是资金量大、来钱更快,但其中的风险也更大,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股东特别是民营的股东管理,现在正当其时。”


控股股东“正负面清单”


在加强股东管理方面,一行两会的要求中明确了准入要求。


《意见》对金融机构的不同类型股东实施差异化监管,主要规范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或控股股东,通过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方式,强化股东资质要求。


从正面清单看,金融机构的主要股东和控股股东应当核心主业突出、资本实力雄厚、公司治理规范、股权结构清晰、管理能力达标、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和杠杆水平适度,制定合理明晰的投资金融业的商业计划,并且控股股东原则上还要满足连续3年盈利、净资产不低于总资产40%等要求。


从负面清单看,非金融企业脱离主业需要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风险管控薄弱、进行高杠杆投资、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的,不得成为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对所投资金融机构经营失败或重大违规行为负有重大责任的非金融企业,在一定期限内不得再成为金融机构的控股股东。此外,还加强了对金融机构股权质押、转让和拍卖的管理,避免非金融企业违规恶意质押、转让所持有金融机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带头遵守。“国有企业投资金融机构应当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股东的资金来源,监管部门也进行了规范,要求必须真实合法。要求以自有资金出资,不得以委托资金、负债资金、“名股实债”等非自有资金投资金融机构,不得虚假注资、循环注资和抽逃资本,不得以理财资金、投资基金或其他金融产品等形式成为金融机构主要股东或控股股东。禁止以代持、违规关联等形式持有金融机构股权。


一家城商行人士也表示,“对金融牌照有觊觎之心的人很多,还有的甚至抱着空手套白狼的心态来的。但是金融机构的注册资本要求必须是实缴,而且是自有资金,就有人通过套取金融机构资金,经过多个通道转一圈又回来购买金融机构股权。”


严禁大股东滥用控制权


为了防止金融机构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意见中还要求建立“防火墙”和加强关联交易管理。


在股权架构方面,要求“简明、清晰”,简化投资层级,提高组织架构透明度。并且明确“企业与所控股金融机构之间不得交叉持股”。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机制,强化董事会决策机制,避免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滥用控制权。


《意见》也要求金融监督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和监管企业与所投资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交易。企业成为金融机构主要股东或控股股东时,应当向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提交与关联方外其他股东无关联关系、不进行不当关联交易的承诺函。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准确识别关联方,在资金用途、投资比例、事项报送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切实依法合规,防止利益输送和风险转移。严禁通过授信、担保、资产购买和转让等方式开展不当关联交易,不得通过多层嵌套等手段隐匿关联交易和资金真实去向,不得通过“抽屉协议”“阴阳合同”等形式规避监管。


为了防止大股东干预金融机构经营,意见中还要求,股东“不得直接或变相套取、挪用、挤占金融机构及其客户资金”。金融机构应当坚持独立自主经营,不受不当干预。


在风险防范方面,控股股东应当建立健全实业板块与金融板块的法人、资金、财务、交易、信息、人员等相互隔离的“防火墙”制度。有效规范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共同营销、信息共享,以及共用营业设施、营业场所和操作系统等行为。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金融业对外开放有风险 但能管理好

注重剪裁却又没有束缚感的衬衫

导航时间飞越地平线 格拉苏蒂原创议员世界时腕表

轻松掌握世界各地时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腕表搭载精致的时区机械装置,2015年首次亮相以来,提供了真正的无国界走时精准度。2018年,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苏蒂原创再度谱写出成功故事的续篇——新款Senator Cosmopolite 议员世界时腕表身披精钢外衣和极简主义设计面世。对于经常旅行或需保持国际联系的人们,这款腕表可谓理想伙伴,同时对于钟爱德国著名制表艺术的朋友而言,这款腕表同样不可或缺。

简练风格 轻装前行


该机械杰作起源显而易见:通过Glashütte Original 格拉苏蒂原创的清晰风格,对“国际大都会”进行最新诠释,并展现特别现代的外观和感觉。深蓝色和白色构成主要印象,并搭配提供视觉亮点的黑色细节设计。清晰的设计也让读取个性化显示成为一种乐趣。


44毫米精钢表壳搭配磨砂和精致抛光修饰表面。深蓝色印刷阿拉伯分钟数字和蓝色镶饰与哑光白色漆面表盘相互映衬。6点钟位置小秒针和4点钟位置大日历让蓝色中央分针和时针更加完美。12点钟位置的独立本地时间显示搭配特别实用的昼夜显示器和动力储存指示器。两个辅助表盘由纤细亮银色圆环围绕。


8点钟位置,两个窄小显示窗口紧贴表盘曲线,而且通过三种颜色之一以IATA国际机场代码显示目的地,并分别显示夏令时和标准时间。在9点钟位置,布置有新设计的昼夜显示器,通过小太阳和古老的夜空进行显示。腕表外观优雅,搭配带插针式表扣或折叠表扣的深蓝色路易斯安那鳄鱼皮表带,再添完美。

时区跨越 尽在掌握


Senator Cosmopolite 议员世界时腕表显示屏经过特别设计,旨在确保出色的易读性,而背后机械装置非常复杂。在开发过程中,格拉苏蒂工程师为该产品系列既扩充了复杂功能又增添了现代感,同时特别注重其易用性。


通过Senator Cosmopolite 议员世界时腕表,佩带者可同时设置两个时区的时间,从而再无需费力思考跨区时间。时区环提供了当前正在使用的36个世界时区的选项。其中每个时区均通过代表相关时区国际机场的IATA官方位置代码进行显示。


并非所有时区均以一小时为单位的时间间隔偏离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参考时间:因此,显示整小时偏差的24个时区使用黑色IATA代码表示;另外九个半小时偏差的时区以蓝色显示,而其余三个IATA代码以红色显示。通过8点钟位置的两个窗口,佩带者可以设置夏季时间和标准时间 (夏令时 - DST /标准时间 - STD);昼夜显示简单易读,针对本地和目的地提供更多信息。在旅行时,机芯复杂机构会进行必要的日期向前或者向后调节。


显示设置十分简单:本地时间可通过2点钟的表冠进行设置,而当前时区可通过8点钟位置表冠进行选择。向东旅行时 (时间提前),顺时针旋转4点钟位置表冠,直至目的地时区IATA代码出现在对应DST或STD窗口。如果向西旅行 (时间延后),则逆时针旋转表冠。在两种情况下,中央时针和分针以15分钟的步幅向前或向后移动,以便在DST或STD窗口中显示目的地时区的IATA代码。


之后,旅行者无需进行更多更改:中央时针和分针将指示目的地的正确时间,并通过9点钟位置正确的昼夜显示和目的地正确日期进一步提升时显准确性。在设置目的地时间时,如果时间已过午夜,则大日历会根据具体情况显示向后或向前的相应日期变化。

卓越机芯  精准抵达


智能机械装置隐藏于4赫兹自制机芯Caliber 89-02中,通过偏心自动陀提供能量。动力储存至少72小时。该调节系统具有鹅颈发条,无需调校器,通过摆轮上的四个小螺丝便可进行调节,从而确保高水平的速率精准度。该自动上链机芯配经典的格拉苏蒂四分之三夹板,并搭配精致修饰表面和众多细节设计,可通过防反射蓝宝石水晶玻璃表底盖欣赏。




全球时尚投资新趋势:球鞋也能像股票一样交易!

去年,美国三大球鞋交易平台StockX、GOAT、StadiumGoods接连获得融资。


以创办于2016年 2月的全球首个球鞋交易平台StockX为例,该平台的呈现形式和商品交易方式类似于股票交易所:登记的产品先进行投标拍卖,然后卖给出价最高的投标人。StockX 在每次运动鞋交易中会收取9.5%的佣金。截至今年1月,StockX 平台已有超过4.5万双球鞋在实时交易。


与证券交易一样,各类不同的限量版或者值得收藏的运动鞋的价格随着消费者的偏好而波动,价格大多为数百或数千美元。


尽管球鞋交易这门生意在中国尚未普及开来,但也已成为投资圈普遍看好的趋势。


2017年,海外在大时尚领域的股权投资案例有236起,总金额91亿美元(约合572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中国则有272起,总金额116亿元人民币,主要分布在天使轮和A轮。


除了街头潮牌和球鞋文化成为热点,余燕称,当前全球时尚投资最抢眼的趋势是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在国际品牌投资上举动频繁。


继收购意大利奢侈男装品牌Raffaele Caruso控股股权后,今年2月,复星国际又宣布完成对法国经典奢侈品牌Lanvin多数股权的收购。此外,山东如意集团、七匹狼、歌力思、刚泰集团等多家中企也在国际时尚圈频频出手扫货。


单品牌公司也正在向多品牌集团演化。比如COACH集团在去年5月宣布以24亿美元收购美国轻奢品牌Kate Spade,该集团也更名为Tapestry(中文意为“挂毯”),而Michael Kors则以8.96亿英镑收购了英国奢侈鞋履品牌Jimmy Choo。


此外,全球时尚投资圈也有一些其他的趋势,比如新兴设计师品牌和互联网原生品牌正逐渐走向成熟,时尚零售渠道日趋多元化,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模式不断出现,科技力量也在驱动时尚创新,譬如AR和人工智能,等等。

最会穿的人是不会忘了用腕表来装饰自己的!

金准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重塑生态圈


前言

本文中金准人工智能专家探讨了中国发展无人驾驶的市场潜力,以及行业竞争格局可能面临的变化,并对生态圈内各大企业如何顺应行业趋势、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提供思路和建议,帮助利益相关者决定发展方向与制胜策略。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并且拥有世界领先的L4技术以及相关应用。中国特有的汽车业态、无人驾驶价值链上的部分封锁、高质量初创公司的涌现、再加上人才和资本的推波助澜,这一切都将助推中国未来L4产业中各方话语权的再平衡。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中国本土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价值,体现于其在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车联网等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因此产生的溢出效应……

一、L4级无人驾驶将从东方升起

无需紧盯路况,私家车车主每天在上班路上可以边喝茶边看报。无需人工干预,公交车每天有条不紊地将百万人次乘客送达城市另一端。无需中途停靠或长途驾驶员,干线卡车就能够将成千上万的包裹更快送达国家的另一端。这一切都极可能首先在中国实现,实现的时间预计在2025-2028年。

2017年,起步较晚的中国无人驾驶行业在L2和L3领域仍然全面落后于欧洲和美国,但是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相信这一格局会在L4时代被打破。首先,中国政府加快在顶层设计上为无人驾驶技术研发、商业化应用、标准制定和法规完善提供制度性保障。在国家规划层面,2018年1月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这是首个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战略层面的纲领性文件,对当前智能汽车发展的问题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向。公告提出到2020年,中国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中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市场化应用;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路网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信息安全体系全面形成,而且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能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了解到,在此之前,《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将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提升至国家战略;中汽协出台的《“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也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给出了具体路线图:到2020年具有驾驶辅助功能(相当于L1)的智能网联汽车当年新车渗透率达到50%,有条件自动化(相当于L2)的汽车新车渗透率达到10%。我们预测,未来“十四五”、“十五五”规划中,上述比例会逐渐稳步上升,技术和法规成熟后L4也将会尽快被纳入国家规划。

法规层面,北京率先于2017年年底出台了国内首部地方性的自动驾驶路测法规,填补了长期以来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测试的法律空白,并在亦庄设定了首条自动驾驶测试专用道。上海也于3月将首批两张无人驾驶开放道路测试牌照颁布给上汽和蔚来汽车;广州、深圳等城市也在积极开展路测示范点,推动相关法规出台。

其次,中国无人驾驶市场潜在需求极大。这不仅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乘用车市场,同时中国消费者对于无人驾驶汽车展现出了相对更高的接受度,这意味着面向个人消费者的市场前景广阔。中国目前已形成极具规模的移动出行和物流产业,相关的无人驾驶2B端需求也将在L4阶段迎来爆发,帮助企业降低用人成本。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智慧城市”的推广和普及也将增加对无人驾驶汽车的需求。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测,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国一定会孕育出一批拥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无人驾驶企业。近几年,国内科技公司加大在无人驾驶领域的研发力度,并频频在算法、激光雷达等软硬件核心领域崭露头角,他们以中国实力雄厚的资本市场为支撑,力争在无人驾驶领域,特别是L4级别,实现弯道超车。例如,初创企业禾赛科技在2016年10月宣布已成功研发出相对低成本的32线激光雷达,打破美国激光雷达传感器制造商Velodyne长期以来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而激光雷达的量产被认为是L4商业化的关键前提。另一家在自动驾驶领域受到关注的企业为AI初创公司商汤科技,该公司的估值预计在2017年底C轮融资后(公司成立仅3年之后)达到30-50亿美元,其增长态势毫不逊色于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的行业内翘楚企业Mobileye。国际领先的美国芯片厂商高通于前不久宣布和商汤科技达成合作,后者的机器学习算法将被整合进高通的骁龙TM处理器上,双方将推动AI算法在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和商业化。同时,商汤科技近日也获得了本田汽车在无人驾驶AI研发业务的大单,显示这些企业已逐步实现商业化。

综上,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并且拥有世界领先的L4技术以及相关应用。金准人工智能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L4级别无人驾驶新车年销量将超过50万辆,约占全球年销量的24%,相应的L4市场规模将达到23亿美元。我们对于各个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销量及相应的市场规模的预测如图1所示。

 

二、话语权的再平衡

 

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是金字塔型——整车厂位处顶端,紧随其后的是各级别供应商,话语权有限。但在L4时代,整车厂的主导地位将受到严峻挑战,零部件厂商、互联网巨头、算法公司、芯片制造商、传感器供应商等企业无不加快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商业化步伐,并期望通过占据技术制高点来打破汽车产业的生态平衡。

L2和L3时代,整车厂和ABCD 4 等一级供应商仍将继续占主导地位,图商、激光雷达厂商、车联网通讯运营商等企业在无人驾驶上的应用有限,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竞争格局。但进入L4时代后,汽车产业将不可避免地迎来话语权的再平衡——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价值链将会在L4时代趋向扁平化,一些非一级供应商的角色将不再局限于供货给上游供应商,他们可直接与整车厂开展合作。甚至,直接从传统的2B业务转向2C业务,同终端用户直接发展关系,包括数据获取以及产品销售(如OTA业务)。

L4应用端,客户结构将变得更加多元化。本土的移动出行公司、物流公司以及“智慧城市”相关企业都将成为L4技术的主要买家。在L4技术端,中国企业也在不断挑战ABCD的主导地位,包括百度和阿里巴巴在内的中国科技巨头决心成为无人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并在软件算法、高精度地图、云服务、数据服务等领域积极布局。例如百度在今年年初联同禾赛科技,推出Pandora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为自动驾驶研发机构提供软硬件及AI在内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阿里巴巴入股的高德地图则已经完成全中国所有高速公路的高精度地图采集。另一方面,本土无人驾驶技术初创公司正逐渐缩小同国外厂商在算法和激光雷达等核心领域的实力差距,尤其是随着激光雷达量产的提速,这些企业在性价比和产能供应上将拥有明显优势。

总体而言,中国特有的汽车业态、无人驾驶价值链上的部分封锁、高质量初创公司的涌现、再加上人才和资本的推波助澜,这一切都将助推中国未来L4产业中各方话语权的再平衡。

三、为变革做准备

“合作大于竞争”已成为业界对于L4时代无人驾驶生态圈的共识,这意味着没有一家企业能够包办一切,并在这个新的生态圈中独善其身。

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是汽车工业一次新的革命,将推动汽车工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对汽车工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服务模式、全球布局和竞争格局都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场汽车新工业革命即将到来汽车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催生了无人驾驶汽车。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融合正在向汽车工业领域全面渗透,除了谷歌、苹果、百度、阿里等互联网公司正在加速布局智能汽车领域之外,福特、宝马、奔驰、大众等传统汽车厂商也在积极拥抱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研发自动驾驶技术,以无人驾驶汽车为代表的智能汽车革命正在蓄势待发,许多公司相关产品已经处在了大规模商业化的前夜,一场汽车新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整车厂、一级供应商以及中国本土企业应当采取行动。整车厂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产品设计生产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发整合能力。整车厂需制定清晰的长远发展计划,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相较于规模较小、定位低端的整车企业,大型整车厂更有机会成为无人驾驶的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而算法就是重中之重。近期,一些整车厂也通过收购、投资等手段增强自身算法竞争力。战略联盟和初创企业孵化也是主要手段,尤其在L4技术和应用还不成熟的阶段,低风险、非强制性非义务性的合作是一个更为合适的方式。

一级供应商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价值在于成为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并继续扮演其在无人驾驶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一级供应商面对的变化是革命性的,传统的零配件集成业务的重要性将在L4时代被大大削弱,他们必须迅速转型成为全套解决方案提供商从而保持其强大的业界话语权。同样的,算法(以及相关的硬件电子控制单元)将成为必争之地,一级供应商同样需要将增强自身算法能力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越早具备足够的算法和电子控制单元集成能力,就越容易得到实力较弱的自主品牌整车厂的青睐。由于算法会在路测数据基础上不断演进,企业越早开始算法相关的路测数据积累,越有望在2030年拥有一套不可取代的安全高效的算法。短期内,一级供应商可以寻求合适的中方整车厂作为其合作伙伴,尝试L2/L3在中国市场的商业化落地,这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收入和消费者的认可。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建议一级供应商尽早行动,德国大陆集团已于2017年10月联手中国联通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各持股50%,共同布局智能交通系统和车联网领域。

1.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加速了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

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加速了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化。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汽车产业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万物互联、泛在感知、海量信息、高速计算、智能分析等信息资源和信息能力让汽车有了自我观察、思考、判断和控制能力,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成为了未来汽车发展的标配。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将对汽车工业产生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不仅是汽车发展的技术革命,更会对汽车工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服务模式、全球布局和竞争格局产生强烈地震效应,推动汽车产业全面升级换代,引发产业组织模式创新,重塑原有区域布局和竞争格局。能否抓住无人驾驶汽车发展机遇,事关我国在新一轮汽车工业革命之中能否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汽车工业发展主导权。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现状和问题产业链多个环节核心关键技术基础薄弱。无人驾驶最为关键的技术在于提高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对道路情况的全方位感知和反馈控制能力,然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存在多项技术薄弱状况:一是道路场景信息感知和识别能力弱,特别是复杂场景下对道路标识、交通信号、周围物体等感知精准不高,受天气、光照、视角等因素影响较大。二是信息快速并行处理能力弱,道路环境、交通信号、路径导航、车辆控制等信息智能化协同处理速度慢,难以满足高速驾驶环境下信息处理速度要求。三是缺乏高精准度数字化控制技术,难以满足道路实际行车环境需求,数字化、软件化、毫秒级、毫米级反馈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应用水平低。

目前,汽车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导航、车内娱乐、远程控制等简单应用,而信息技术与车辆驾驶控制系统本身融合较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汽车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道路行驶等领域融合程度较低,尤其在车辆驾驶控制、交通状况识别、行车道路规划、行车安全保障等方面,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信息技术对汽车研发设计、驾驶控制等变革创新作用尚未发挥。

2.中国本土企业在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车联网的主导地位和溢出效应

中国本土企业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价值,体现于其在高精度地图、云服务、车联网等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以及因此产生的溢出效应,比如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实惠更贴心的体验,以及给跨国公司合作伙伴带来(相比单独干)更低风险的利益回报。本土企业在扩大主场优势的同时,也可以将触角涉及欧美市场,并致力于成为相关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大唐和华为已经在全球范围引领车联网LTE-V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的研发。2017年2月,华为在欧洲与德国博世和英国沃达丰共同测试基于蜂窝通讯技术的LTE-V车联网通讯标准。相关联的本土企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无人驾驶汽车发展对策和建议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加强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研究,提高汽车场景感知、信息处理和反馈控制能力。一是加强激光测距、近景观察、车载雷达、GPS高精度定位、三维位置感知、位置超声传感、交通标志和信号解析等信息感知技术研究,提高感知精度和灵敏度。二是加强信息快速并行分析处理技术研究,构建汽车场景智能感知分析模型,提高对场景信息的快速分析和识别能力。三是加强高精度控制技术研究,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车辆控制系统融合,推进数字化、软件化和网络化控制,提高敏捷控制和精准控制能力。深化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化互联网等相关信息技术在汽车驾驶控制、车内娱乐、自动导航、行车安全等领域全方位融合应用。

有大型资本背书的本土互联网企业可以重点关注智能互联解决方案。互联网三巨头在图商、定位服务商和车载操作系统等相关领域拥有较高的渗透率,体现其对L4和车联网商业化的乐观预期。

本土无人驾驶技术初创企业则拥有强大的人才和资本吸引力。而对于车队管理和移动出行服务提供商而言,其在L4时代的优势是掌握一手的消费者数据,发掘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将帮助他们在生态圈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将会是庞大且错综复杂的,各利益相关方需要尽早制定明晰的战略定位,并高度关注外部情况,特别是法规变化所带来的潜在影响。同时开展更多生态圈内协同合作,扩大自身的“朋友圈”。

3.培育和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圈

培育和壮大产业发展生态圈。加快构建无人驾驶产业生态圈,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推进统一、开放、标准的车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生态圈,充分利用众包众创力量做大做强车载信息服务。二是整合产学研资源,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雷达探测、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信号处理等方面学科优势,加强无人驾驶场景感知和识别等基础技术攻关研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国内自主可控水平。三是推进驾驶控制、车载信息、路径导航、安全保障等全链条汽车信息服务开放式发展,构建无人驾驶技术开放信息服务平台,降低无人驾驶系统开发成本,提高用户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构建自动驾驶系统的能力。

总结

无人驾驶市场前景可期。随着中国政府顶层设计的推动,以及市场需求的发展潜力,中国极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无人驾驶市场,并拥有世界领先的L4技术及相关应用。

汽车行业各方话语权再平衡。传统自上而下的价值链将会在L4时代趋向扁平化,整车厂的主导地位会受到严峻挑战,价值链上各方话语权将面临再平衡。

企业需要在变革中明确自身定位。在新的生态圈中,各利益相关方都需要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制定清晰合理的发展战略,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格局。

合作大于竞争,企业需要谋求协同合作的伙伴。在无人驾驶生态圈中,企业之间的联合已成为共识,没有一个单一的企业能凭借自身能力取得成功,企业需要通过协同合作方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国无人驾驶市场将会是庞大且错综复杂的,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各利益相关方需要深入剖析自身优势,尽早制定明晰的战略定位,同时开展更多生态圈内协同合作,扩大自身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