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一则招聘广告引发的猜想:苹果正在自研5G技术?

4月27日,苹果发布了一条招聘启事,随后又被快速撤下。该招聘职位涉及5G领域关键技术,这也让人们关注到了苹果5G方面的布局和用心。


苹果公司曾于4月27日发布了一条毫米波IC设计工程师的招聘广告,但本周一又被撤下。该职位的首选是博士毕业生,其需要拥有完美的资历来领导苹果开发5G调制解调器的团队。但这个招聘启事三天后就被删除了,不过Glassdoor上的存档版本提到这个职位的职责。



此次招聘称,苹果似乎正在内部设计下一代5G网络,特别是为毫米波网络做准备,这将比目前的LTE带宽要快得多。苹果也在期待下一代无线技术到来后,控制这项关键技术,并减少对高通、英特尔等公司的依赖。


招聘启事暗示,未来这些芯片将被用于数以亿计的用户产品中,而目前拥有如此多用户的苹果公司产品就是iPhone。此前也有传言称,苹果将在2020年放弃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并在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上使用自己设计的芯片。在苹果试图控制iPhone和Mac的所有主要部件的过程中,5G芯片也是最优先考虑的事情。


高通此前曾提供所有让iPhone连网的调制解调器,但苹果和高通不和从来都不是秘密。在卷入一场与高通的专利诉讼后,在5G时代,苹果对于拥有自主生产的芯片似乎更为急切。但即使苹果不与高通打法律战,其也希望拥有自己的5G技术。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曾表示,苹果希望拥有其所有核心技术,包括高通公司生产的芯片。


苹果公司在5G方面的布局早就浮出水面。自去年5月以来,苹果在总部库帕蒂诺获得了测试毫米波技术的实验许可;去年,苹果也加入了5G技术的行业组织。


Business Insider援引专家的分析称,毫米波只是一种构成5G标准的技术,5G的标准还在最后定稿过程中。毫米波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实现非常高的数据速率,比当前的蜂窝网络带宽要大很多。


然而,毫米波技术也有缺点。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传播问题,在它们开始丢失信息之前,毫米波不能传播得很远。毫米波的另一个问题是,它需要设备和发射机之间清晰的视线。

Coach母公司第一季度收入大涨33%;Supreme成全球假货搜索最多的品牌

Coach母公司Tapestry 第三季度销售额大涨33%


Coach母公司Tapestry Inc昨日公布第三季度业绩数据,在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内,销售额大涨32.9%至13.2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95亿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4.8%至1.430亿美元,去年同期为1.222亿美元,毛利率为68.7%。


按品牌分,Coach的销售额增长6%至9.69亿美元,全球可比店面销售额增长3%,得益于全球电商渠道的强劲销售。Kate Spade销售额为2.69亿美元,全球可比销售额下降9%。Stuart Weitzman净销售额上涨5%至8400万美元。


Tapestry集团首席执行官Victor Luis表示,业绩增长主要受到核心品牌Coach推动,其北美地区的强劲表现,也反映出重启全球零售战略的成功。集团预计2018财年销售额将增长30%,达58亿美元至59亿美元之间。


Under Armour第一季度净亏损扩大至3020万美元


截至3月31日的三个月内,Under Armour收入同比增长5.9%至11.9亿美元,其中批发销售额同比增长1%至7.79亿美元,零售渠道销售额则同比大涨17%至3.52亿美元,占总收入的30%,净亏损则较去年同期的230万美元扩大至3020万美元。


按地域划分,集团在北美地区的收入相对平稳,在国际地区的销售额则录得24%的显著增长。财报发布后,Under Armour股价大跌6.73%至每股16.61美元,目前市值约为68亿美元。


LVMH老板表示:过去十年每个竞争对手都在模仿我们


据时尚商业快讯,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日前在接受外媒采访时表示,自己最喜欢的品牌是Christian Dior和Louis Vuitton,而这两个品牌的共同点是都基于一个人的成功创立。他还强调,上世纪90年代其成立奢侈品集团的做法并不被看好,但过去十年中每个竞争对手都在模仿LVMH,“我认为他们并不成功,但他们尝试了”。目前LVMH共拥有70个奢侈时尚品牌,去年收入录得426亿欧元。


Broadcast:播母公司第一财季营收达2.76亿


国内服装品牌Broadcast:播母公司日播时尚昨日公布2018年第一季度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4%至2.7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增长30.12%至1665万元。日播时尚董事会秘书靳耀鹏表示渠道拓展是集团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017年净增103家店铺达989家。2018年,日播时尚将加快建设新品牌,MUCHELL和broadcute品牌已于4月正式推向市场,多品牌运营和持续开店计划将保证未来的持续增长。


Champion母公司HanesBrands集团第一季度净利润大涨12.5%


在截至3月31日的季度内,HanesBrands集团销售额同比增长6.6%至14.7亿美元,净利润则同比大涨12.5%至7940万美元。其中,集团近期颇受年轻消费者喜爱的品牌Champion销售额同比增幅达22%。除Champion外,HanesBrands集团最近还收购了Alternative Apparel和Bras N Things等年轻品牌,以进一步巩固自身在千禧一代消费者中的地位。


始祖鸟母公司 Amer Sports 收购运动时尚品牌Peak Performance


旗下拥有 Arc’Teryx、Salomon、Wilson等知名品牌的芬兰体育用品集团 Amer Sports宣布以19亿丹麦克朗收购北欧运动时尚品牌 Peak Performance,卖方为丹麦时尚集团 IC Group。本次收购的交易方式为现金和银行贷款,预计完成时间为6月30日。Amer Sports 表示本次收购将进一步加强集团的休闲和街头服饰品类组合,并加速实现服装销售额超15亿欧元的长期目标。


优衣库聘请Popeye前主编Takahiro Kinoshita负责品牌创意推广


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集团最新发布的声明显示,集团已聘请男性时尚和文化杂志Popeye前主编Takahiro Kinoshita管理优衣库的整体创意传播。Takahiro Kinoshita上任后将负责监督管理优衣库品牌推广和产品设计创意等事务。迅销集团发言人表示,Takahiro Kinoshita将在东京的总部与优衣库的全球营销团队及创意总裁John Jay密切合作。


Topshop任命Johanna Lightfoot为销售主管


英国快时尚品牌Topshop任命Johanna Lightfoot为销售主管,她于去年从Ralph Lauren离职并加入该品牌。Johanna Lightfoot此前还在Burberry、DKNY等品牌工作,在时尚领域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Topshop近日在高层团队中不断加入拥有时尚奢侈品领域经历的成员,其去年任命Anthony Cuthbertson为全球设计总监,他曾在Just Cavalli、Mulberry和Victoria Beckham等品牌负责创意工作。


Supreme成全球假货搜索最多的品牌


根据外国市场调查公司 SEMrush 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Supreme 成为全球被搜索假冒产品最多的品牌,其次是 Michael Kors 和 Christian Louboutin。Supreme在全球时尚相关假货的搜索热度近两年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 2017 年 7 月至 10 月 Supreme 与 Louis Vuitton 合作系列发布期间,更录得 500% 的升幅。报告还显示,目前美国是对假冒商品最感兴趣的国家,其次是英国和德国。


针对每年焚烧几十吨新衣的H&M等快时尚品牌 法国将采取法律手段治理


法国总理菲利普近日公布了“反垃圾和反浪费”计划的详细内容,鼓励民众购买可回收利用的产品,从而减少废物垃圾的生成。此外,政府有意在2019年前提出禁止丢弃未出售新衣的规定,或将强制瑞典快时尚品牌H&M等服饰品牌向慈善团体捐赠衣物。法国媒体《费加罗》曾引述丹麦电视节目“X计划”报道称,H&M每年焚烧十几吨滞销衣物,而后者辩称此举是出于“安全”考虑。


Tiffany发布新任艺术总监Reed Krakoff负责的首个高级珠宝系列


美国奢侈珠宝品牌Tiffany & Co昨日发布由新任艺术总监Reed Krakoff设计的首个高级珠宝系列Paper Flowers,该系列采用铂金和钻制成,定价在2500美元到79万美元之间。Tiffany强调,Paper Flowers是其2009年推出钥匙系列后第二个高级珠宝系列。Reed Krakoff于2017年1月离开Coach 加入Tiffany,除珠宝产品外,还为品牌设计了一系列皮具和眼镜产品。


De Beers戴比尔斯推出名为GemFair的试点计划


经营原钻和加工的矿业集团De Beers戴比尔斯上个月推出了名为GemFair的试点计划,其中包括一个可以跟踪监视Sierra Leone地区钻石采购过程的应用程序。希望参加GemFair试点的矿工必须经过加拿大非盈利组织钻石发展计划DDI和针对GemFair商业模式的认证,戴比尔斯将向合格的矿工或矿场提供技术支持。


为吸引千禧一代和Z世代 康泰纳仕集团将押注视频类产品


《Vogue》杂志母公司康泰纳仕集团在周二举办的年度NewFronts展会上表示,集团将为千禧一代和Z世代强化其视频产品,并将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Wired频道,BonAppétit和GQ的频道则计划明年推出。康泰纳仕集团还透露,目前正在开发的数字化视频项目共有60个,大部分是针对现有品牌以及一系列新的广告产品,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微信小程序去年使用率增长600%


微信商业咨询公司 Walk the Chat报告显示2017年微信小程序使用率增长了600%,用户平均每天花50分钟使用小程序,其中只有3%的用户会在第一周后重复使用小程序。此外,87%的微信小程序用户每月的花费超过200元人民币以及目前大部分的用户为女性。

流年不利的绿光资本:4月下跌1.1% 年内巨亏15%

今年1月,绿光资本经历了近20年来最糟糕的月份;到了3月,这家对冲基金又展现了有史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每当市场认为跌入谷底的绿光资本理应触底反弹的时候,它却总能出乎人们意料,表现继续滑坡。


5月1日周二,绿光资本4月投资回报率下跌1.1%,年内亏损幅度扩大至14.9%。同期来看,标普500指数回报率则有0.4%。今年迄今,绿光资本股价已下跌近27%。



在早间的电话会议中,曾以做空贝尔斯登和雷曼大赚10亿美元出名的绿光资本创始人David Einhorn重申了对公司表现的失望。他表示,绿光做多美光科技、做空特斯拉所带来的收益几乎无法抵消投资通用汽车并做空奈飞所带来的亏损。今年第一季度,通用汽车股价下跌11.3%,而奈飞暴涨54%。


本周一,绿光资本公布财报,今年一季度每股亏损3.85美元,净投资亏损1.452亿美元。而去年四季度,绿光每股亏损仅有1.02美元,净投资亏损金额则为1620万美元。


在4月初发给投资者的季度报告上,绿光写明今年一季度整体亏损14%。其中前20大多仓股票亏损5.6%,前20大空仓股票亏损5.5%。当时,Einhorn对自己的投资组合做了总结,在第一季度中,他做多的股票组合整体下跌了6.5%,而做空的股票组合却整体上涨了11.6%。



一季度表现不佳,Einhorn在周二的电话会议上称,


这一季度的表现是公司有史以来最差表现之一。尽管绿光投资组合中的股票本季财报表现都相当亮眼,大多数头寸都显示出基本面与我们的投资理念相一致,但绿光所获得的收益依然无法抵消亏损。

与此同时,Einhorn仍旧看空奈飞。在它看来,奈飞在营销、技术和开发等方面的支出成功吸引更多用户前来订阅,但将用户转化为现金的能力不足,奈飞自由现金流情况正在恶化。


面对绿光资本的糟糕表现,金融博客Zero Hedge分析认为,除非有这两件事发生,否则绿光只会摔得更惨:


一是市场再度开始理性交易,绿光看空的科技股最终大跌;


二是绿光的合伙人们终于受够了,向绿光提出大规模的赎回申请。

金准人工智能 智能监控场景下的大规模并行化视频分析方法

前言

深度学习在图像识别、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面的精度不断提升,使得安防成为了深度学习快速落地的最清晰方向之一,而计算力的发展,使得大规模的并行计算成为了可能。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所借助双路Tesla P100 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基于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多路视频流的实时处理以及对大规模离线监控录像的高效分析,极大地加速了视频处理的运行效率。

一、智能监控领域的应用背景以及行业进展

目前来说,智能安防是智慧城市非常重要的一项组成部分。智能安防主要包括视频监控以及人脸识别这些已经落地的商业应用,此外,智能安防还和目前非常火爆的无人驾驶息息相关。

 

上图视频监控占整个安防行业的50%,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其他方面,包括实体防护、出口控制、防盗报警等几项应用也瓜分了安防市场50%的份额,而近年来,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从2011年的2773亿直接涨到了2017年的6540亿,每年都有15%到20%增长率,是非常具有应用场景的一个行业。

 

智能监控都要做些什么呢?传统的监控领域,仅仅是用监控设备去拍一些监控视频,然后由人来对视频中一些敏感的目标进行分析。而智能视频监控,旨在通过视觉模式识别技术,对监控视频中目标、行为、事件等对象来进行智能识别和分析。比如我需要检测监控场景里面都有哪些目标,其中有人还是车,再分析监控场景中目标的行为,对监控视频中的一些敏感事件进行检测等。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监控所用到的检测、识别、跟踪等技术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精度,大家可以看图中从上到下分别是人脸检测与识别、行人检测与跟踪、行人姿态估计、车辆检测、车型识别以及交互识别等几大主要领域,而视频监控需要把这些领域的技术融合起来,然后对监控视频做各个维度的分析。

二、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技术

基于深度学习的视频分析技术概括。下图大致把目前最核心的几个技术给列了出来:

 

首先是目标检测,这个不用介绍,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相信做过视觉的同行大都了解此领域。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是视觉技术中一个非常基础的任务,其目的就是跟踪场景中感兴趣的一些物体,包括常规的目标检测、人员检测以及车辆检测等等;

目标检测完成以后,需要针对每个检测到的目标来计算其运动轨迹,根据目标的数量以及摄像头的数量,可以分为单目标跟踪、多目标跟踪,单摄像头跟踪、跨摄像头跟踪等;

人脸识别又是另一个已经落地的商业应用,它主要是为了识别或验证场景中的人脸,包括人脸检测、关键点检测、属性分析、人脸比对以及检索等;

而行为识别是为了识别人体动作以及人与物体之间的交互,现在做行为识别比较简单一点的任务,就是在一段视频中去判断里面是否发生了某个动作,稍微难一点的是做行为检测,需要从一段很长的视频中去找出每个动作所发生的时间段;而更难一些的还要识别出动作的主体、客体以及交互的对象、动作的状态等;

还有一个应用领域是图像增强,也是最近进展比较快的。在我们监控到的视频中,它很容易受到环境和视频采集设备的影响。通常我们采集到的视频是不理想的,伴有噪音、运动模糊等,是需要进行视频方面的增强,比如做超分、去模糊、去抖动以及去雾、去雨雪之类的。

1.目标检测

目标检测需要把场景中所有感兴趣的目标逐个地给框出来,并识别出这个目标的类别,也是视频监控分析时所用到的第一步。

 

对于一个场景,常常需要把场景中的行人、车辆等目标挨个点出来,并且还需要把它们的边框准确的框出来,框出来以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再识别等任务。

 

目前检测领域主要分为两大方法:基于区域的检测算法和基于回归的检测算法。基于区域的检测方法,一般是通过两阶段的算法,分为区域候选阶段和区域检测阶段:区域候选阶段,就是通过候选框生成算法先从大图里面找到目标潜在的位置,比如传统的Selective Search、Edge Boxes和基于CNN的RPN方法;区域检测阶段,就是从区域候选阶段得到候选框后再去做进一步精细的分类和定位,目前主流的方法包括R-CNN以及R-CNN的各种改进版。

基于回归的检测方法是另一个流派,从YOLO开始,到之后的SSD做了进一步的定位优化,这种方法基本上采用的是单阶段直接回归检测框的思路。它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检测速度非常快,可以做到实时性,它的缺点是,相比基于区域的检测方法,其定位精度往往会差一些。

 

图是目前最流行的基于区域的Faster R-CNN检测算法的示意图。

 

完成检测以后,我们仅仅是知道场景中有哪些目标以及它们的位置,如果需要做进一步分析,需要知道每个目标的ID是多少,同时还需要跟踪每个目标的运动轨迹来确定视频里面每一帧目标所属的ID。金准人工智能专家目前做行人的tracking需要较好的ID特征,通常先用Person ReID任务的数据集训练一个网络,然后提取一个比较好的特征计算轨迹,常用的方法是Sort和Deep Sort。

2.人脸识别

接下来是人脸识别技术,相信大家也都是非常熟悉了。就是先检测人脸,然后定位出他的特征点,再进一步用特征点对其进行属性分析,之后再做人脸检索,关键点跟踪等等,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人脸比对,也是目前商业公司做得非常多的一个任务,现在精度已经做得非常高了,商用是完全没问题的。

 

目前人脸识别的研究进展主要是由工业界贡献。对于结构,在学术领域主要用主流的那几个,还有一些改loss的方法,比如center loss和sphere face。到工业界后,大家都有各自数据源,主要精力都用在一些工程化的调优上。

 

三、视频分析系统的组成及并行化方案设计

视频分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步,视频采集,把模拟视频转换成数字视频,再把数字视频文件进行保存;

第二步,视频解码,对原始的视频进行解压缩,再转化为可以被深度学习模型处理的图像序列;

第三步,视频分析,它是整个视频分析系统最核心的阶段,也是主要的算力所在,包括目标检测、特征提取、目标跟踪和特征存储等模块。

最后,视频检索,根据输入的待检索目标,进行特征比对以及轨迹匹配。

 

以行人监控视频分析为例,视频分析和视频检索阶段包括以上流程,首先是监控视频流的获取,采集到监控视频以后,需要对视频进行解码,解码之后再做一个转码,把它转成单帧图片的格式,然后对每一张图片进行行人检测,检测完后再根据检测得到的检测框从图片中提取行人特征,再根据提取得到的行人特征来计算行人的轨迹,当完成跟踪以后,可以把行人特征和轨迹进行结构化存储来便于之后的检索。

检索的时候,对一张待检索图片用同样的模型去提取行人特征,并在数据库里面进行特征比对,找到最相似的行为特征所对应的行人ID。从而可以根据之前视频分析得到的行人数据来找出所需要检测的行人对应的视频频段。

 

如果对视频分析系统各个算法模块的计算资源来进行划分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视频解码可以用CPU来做软解或者是用GPU来做硬解,而检测部分,GPU的计算主要在CNN的推理,NMS可以放在CPU上,也可以由GPU来算,对于行人特征提取,基本上全都是在GPU上来完成计算的,行人轨迹一般是需要在CPU上来计算,最后需要把计算得到的特征和轨迹存入数据库里面,这一块IO(输入/输出)占得比较多。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当视频监控数据非常大且手头计算资源又比较充裕的时候,可以把这些监控视频分析划分到不同的GPU上,通过数据并行的方法来进行并行加速。先给出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案——方案A:多路视频流的数据并行。视频解码、行人检测和特征提取这部分,对于每一段视频流来说都是独立的,可以把它直接进行分片,而对于行人轨迹的计算,由于可能存在跨摄像头的行人跟踪,所以需要把不同视频流之间的同一个行人的轨迹连起来,这部分需要放在CPU上来算,而且还需要等每一个视频流的行人特征提取完成之后,才把行人的一整条轨迹给计算出来,并把它存储到数据库里面。

 

方案B——并发流水线,像刚才数据并行方案,如果用进程实现的话,可以用一个GPU进程来处理一条并行链路,最后在CPU上做一个轨迹的计算。还有一种方案就是所有任务同时进行,这种是采用并发流水线的设计,这套系统里面所有的模块都是处于异步状态,调度模块的时候是通过任务槽的形式来进行,而模块之间的数据共享通过队列来实现。

比如设置了n个解码器来对n路视频进行解码,解码的结果可以直接把它放到一个帧队列里面,与此同时,检测器也随时从帧队列中去取解码得到的视频帧,直接进行检测,检测完后再把检测的结果放到检测框队列里面,而特征提取器也从检测框队列里面去取已经检测得到的检测框,最后去计算特征,这几个模块采用异步多进程的方法,通过进程复用队列来实现数据交换。

 

使用这种方案比较明显的一个优点是它对于每一块的调度是非常灵活的。比如有一段时间,视频里面出现的行人目标可能比较少,这时就可以把特征提取器设置少一点,把检测器设置相对多一些,从而可以实现资源最大化的利用。

 

这里用到了任务槽或者池化任务槽。就是将GPU资源池划分为任务槽,每个任务槽预置一个处于挂起状态的GPU任务,根据每个任务的算力需求以及任务在运行时的出错情况来动态更新任务状态。比如在上图中,以D开头的任务槽是用来放检测进程的;而F开头的任务槽是用来放特征提取进程的,可以给检测进程划分四个槽,给特征进程也划分四个槽,在默认的情况下,可以激活检测进程的三个槽,关闭一个槽,而特征进程,可以开启两个槽,关闭两个槽。这是因为检测通常对算力的需求会比特征提取的任务要高一些,比如检测一张图的时间要远远比提取一个patch的时间要多很多,所以会把更多的资源给到检测这一部分,如果遇到了一个密集场景,里面有非常密集的行人目标时,可以适当地关闭一些检测进程的槽,同时开启一些特征进程的槽。

这种方法还能够比较有效地应对一些出错的情况,比如像图中GPU 1上的 F11进程挂掉了,这时可以直接把F12打开,让F12进程去接替F11进程的工作,因为我们是采用队列来实现进程之间数据的通信,所以是非常灵活的,不存在进程只能处理分配给自己的数据的这种情况。

四、基于Tesla P100的视频分析加速平台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基于双路Tesla P100 GPU加速器搭建了视频分析并行加速平台,最多可以支持八路视频流的实时解析,意思是每片卡可以解析4路。Tesla P100加速器是NVIDIA Pascal架构的核心产品,其中的一个特点就是采用了HBM 2的CoWos技术来提高内存带宽,P100的带宽可以达到700GB/s 以上,相比于Maxwell架构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我们选取方案A,采用双路P100 加双路E5-2620v4的硬件平台来搭视频分析的加速平台。通过监控设备采集到的视频流会由P100硬解码模块解码成图片,然后输入到每一路检测器里面,P100主要是用来加速行人检测以及行人特征提取,而行人轨迹计算和轨迹特征存储则由CPU来处理。

 

上图主要说明了我们视频分析模块所用到的模型,框架是基于TensorFlow1.3实现;行人检测用的是SSD-MobileNet-V1版,在COCO 上pretrain(预训练)之后用内部的行人数据集来做了一下finetune;对于行人特征提取,我们自己做了一个8层的reid网络,然后在CUHK03 + Maket上做了一个pertrain(预训练);行人轨迹用的是比较流行的DeepSort方法,最后的结构化存储直接用SQLite来实现。

 

上图是行人检测模型SSD-MobileNet-V1在不同的芯片上的单帧计算时间,可以看到,我们用了P100加速卡后,相对于前代的K80卡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1路的单帧时间从80毫秒缩短到60毫秒,在检测任务上,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实质性需求。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1路到2路,大家可以看到单帧的计算时间基本上没有延长多少的,而经过3路和4路以后,它的计算时间显著提升,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现在用的SSD-MobileNet模型,它并没有把CUDA核心全都占满,所以我们只用一路的话,还有非常多资源能够赋予核心,一般做到4路仍能保证加速效率。

 

上图是一段时长为23分12秒的离线行人监控视频进行测试的结果,在检测和跟踪的时候,我们每秒采样6帧,累计采了8356帧,分别在K80和P100设备上进行测试。可以看到,用P100时,GPU计算时长得到了极大地缩短。使用两个GPU节点,每个GPU节点跑两个任务数时,可以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并行效果,有将近90%的加速效率。

 

图是几种不同加速平台之间加速比的对比。可以看到使用了双路P100以后,视频的处理时间缩短到了几个小时,同时也可以实时地进行监控数据分析。

五、P100视频硬解码加速与视频跳帧采样

 

这一部分是视频软解和视频硬解的介绍,我们这一次用到了P100的视频硬解码功能,上面这张图,P100是通过MVDEC来做视频硬解,它支持MPEG-2和H.264主流的视频格式。而相比于前一代,支持的分辨率也有非常显著的提升,从4K提升到了8K。

 

使用P100进行硬解码非常简单,可以直接使用FFMPEG库来用NVIDIA提供的H264 CUVID解码库来解码。

 

视频分析平台里面用到了很多工程上的trick。比如,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拍到的监控录像,有时候可能人流量非常的稀疏,有时候可能人流量非常的密集,对于不同的情况,计算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人流量稀疏的时间段,如上班前、下班后,如果是每一帧每一帧地检测,肯定会在这种空白帧计算上消耗很大的资源,对于此,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通常会通过跳帧来进行检测。

 

举个例子,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可以先把整段时间划分为若干个步长,同时保证每个步长是最小目标出现轨迹长度的一半,然后用这个步长进行跳帧检测。比如之前是对于每一帧都去检测,但现在可以隔上两三秒再去测一帧,直到检测到某一帧出现目标以后才开始进行辨识检测,等目标消失之后,再接着进行跳帧检测,这样可以非常大地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计算资源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场景上。

总结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网络通信技术、视频存储技术和视频编解码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实时化监控逐渐成为监控的发展目标。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智能视频监控在智慧公安、交通、反恐等应用场景下需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随着智能监控系统监控范围的扩大,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的负载迅速增大,因而,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的智能视频分析服务器集群系统设计成为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需求之一。智能监控旨在对监控视频中的物体、行为、事件等对象,通过检测、识别、跟踪等视觉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智能分析和判断,从而减少或取代人力的干预,所涵盖的技术包括对人脸、行人、车辆、标识等视觉对象识别和行为分析等,随着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规模视频分析技术的发展,采用GPU加速视频分析系统成为业内逐渐采用的技术方案。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研究所借助双路Tesla P100 GPU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基于大规模深度神经网络构建了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多路视频流的实时处理以及对大规模离线监控录像的高效分析,极大地加速了视频处理的运行效率。


全球首创,上海发布人工智能教材!00后要用新技能改变世界?

“无力,力不从心”——这是4月27日,围棋世界排名第一的柯洁再次输给人工智能(AI)以后发出的感叹。


在短短2、3年间,人工智能这个神秘学科突然闯入国人的生活。为了跟上时代节奏,很多人开始突击学习人工智能,甚至连许多早教课堂都专门开设这一学科,并且学费不菲。


近日,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在上海发布,这意味着我国将进入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时代。


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发布


4月28日,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在沪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三十五中、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各地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这是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标志着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踏入基础教育阶段。


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教授、商汤科技创始人汤晓鸥介绍: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


上海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也进一步确立上海打造国家级人工智能人才高地的战略目标;


这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联合推出,融合了产学研领域教研经验。新教材强调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在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据悉,上海市市西中学已经开始基于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并建设起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


实际上,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概念第一次提出是在达茅斯顿学术会议上:


人工智能是从计算机应用系统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制造出人造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及延生人类智能科学。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目前,我们已知的人工智能应用实例部分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 、视网膜识别、 虹膜识别 、专家系统 、智能搜索、 博弈等。


大学教育也在试点


除此之外,此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许涛透露,教育部正进一步建设完善中国高校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在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推动人工智智能一级学科建设。


John E.hopcroft表示,中国国内已经有高校开始设置人工智能的相关科系,我绝对认同这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对的举措。但接下来面临的挑战是怎么样有足够好的老师来做教学。


在4月28日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范海林介绍,教育部加快培养新兴领域紧缺急需人才,超前部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联合有关部委支持26所高校建设示范性微电子学院、支持7所高校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网络安全学院等。


201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审批设置了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工科专业;在备案专业中,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点250个,同比增加了近7倍,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点60个,同比增加了近2倍。


2017年,批准设置目录外新专业43个,其中93%以上为应用型本科专业。


范海林介绍,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进良好。2017年,221家企业发布项目15926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达36.9亿元,参与高校906所。目前,2018年第一批项目指南征集已经完成,346家企业发布项目14831项,提供经费和软硬件支持约35亿元。


发布会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田福元介绍,目前,绝大多数省份开展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改革,遴选出300多所高校开展试点。


许涛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可观的市场使得人工智能项目受到追捧,相关人才也备受关注。


人工智能人才稀缺


4月初,创新工场人工智能工程院副院长王咏刚表示,目前国内人工智能人才欠缺,企业需要AI人才,都愿意去其他公司高价挖,引发了激烈的人才争夺。


实际上,对于AI人才的争抢,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国内,而延伸到了国际领域。John E.Hopcroft表示,美国企业也几乎都有很大的AI人才缺口。有些美国企业甚至在中国、在印度、在其他国家都开始设置研发中心,而且在本地市场是以千级的人数做招聘。


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中中国占到51%,数量上已经超越美国。不过,在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内却只有5%左右,我国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超过500万。王咏刚表示,AI人才的缺乏,特别体现在AI高端人才、AI工程实践类人才上。国际人工智能协会(AAAI)27年间一共评选出208位院士中,中国籍仅占4席。


王咏刚介绍,目前中国的高端AI人才只占世界AI人才的5%,这和中国庞大的AI产业是不对称的。中国在AI理论研究、AI教育方面,距离世界前列还比较远,在理论和工程实践结合方面也比较远,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中国AI工程应用人才欠缺。


AI人才炙手可热,也助推薪资水平水涨船高。根据IDG资本发布的《2017年互联网准独角兽薪酬报告》显示,人工智能行业高级岗位薪酬高出整体水平55%,中级岗位高出90%,而初级岗位更是高达110%。企业对人工智能表现出来的狂热,甚至不惜百万年薪从相关方挖人,应届博士年薪在50万、硕士30万都是成为了正常水平。


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计,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增长到2030年将把全球GDP提升16万亿美元,其中半数来自中国。


对于近来的AI人才高薪,王咏刚认为,人才高薪是因为市场需求旺盛而供应不足造成的,这是典型的市场规律问题。未来有望改善,当AI人才质量提升、AI人才数量越来越多,薪酬一定会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中国4月财新制造业PMI高于预期 出口订单一年半来首现萎缩

库克:iPhone X并没有完蛋

iPhone X自从诞生之日起就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但苹果CEO库克周二在电话会上"力挺"这款十周年旗舰产品。


库克称,在上个季度,iPhone X每周都是iPhone系列的销量冠军。他表示,这是苹果公司自从推出大屏幕Plus机型以来,高端机型首次成为最畅销的产品。


“iPhone X是一款备受喜爱的产品,”库克说道。他打了个比方,称当下的情况就好比“你的球队赢得了超级碗比赛,但你可能希望他们能取得更高的分数。”


此前一直有传言称,由于需求疲弱,苹果打算在今年减少iPhone X产量。华尔街见闻曾提到,供应链消息称,苹果计划在2018年第二季度仅生产800万部iPhone X,较2017年第四季度的约2700万部大幅减少。


库克的最新表态或许将有助于缓解上述担忧。


苹果在美股周二盘后发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2018财年二季度),营收和盈利均好于预期,备受关注的iPhone手机销量偏离预期幅度不大,服务收入继续成为亮点。


其中当季营收611亿美元,同比增长16%,高于预期的609亿美元,处于此前官方季度指引600-620亿美元的中段;净收入138亿美元,同比增长25.5%;每股收益EPS为2.73美元,高于预期的2.64美元;营收、利润和每股盈利数据均为公司史上第二财季最佳。


但华尔街见闻主编精选分析指出,iPhone手机销售数据经不起推敲。一方面,一季度iPhone平均售价(ASP)为728美元,低于预期的740美元,也小于上一季度的796美元。


虽然iPhone手机增加了市场份额,但只能说明两点:第一,整体iPhone销量契合了全球智能手机销售下滑的大背景;第二,消费者还是更偏爱价格低一些的苹果手机。(更多分析详见:读要闻 | 别高兴太早,苹果一季报只是“看上去很美”)


库克在电话会中还表示,包括AirPods、Apple Watch和Beats耳机在内的可穿戴设备收入比去年增长了50%,这部分收入现在已经可以媲美一家财富300强公司的收入规模。


库克还对中美贸易关系表示了乐观态度,他认为中美两国是双赢互利的关系。


最新财报显示,苹果大中华区销售业绩好于预期。当季大中华区的同比增速高达21%,至130亿美元,增长幅度超过了苹果头两大市场:美国(涨17.4%)和欧洲(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