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时尚娱乐
文章列表

老酒新瓶 新款iPad亮点有点暗

提起iPad可谓无人不晓,作为苹果三件套之一,2010年到2012年以iPad命名的产品推出了四款,之后又有了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三个系列的细分产品,以至于iPad成为苹果平板的统称。苹果似乎利用这一点,在命名不久前发布的新一代9.7寸产品时省去了Air一词,用iPad的这个最大众化的称谓,代表这款通用性最强的产品,与主打专业性iPad Pro和主打便携性的iPad mini鼎足而三,一目了然。

NO.1 设计




新款iPad的整体设计一如既往,细节之处小小变化。其侧面没有像Air2那样进行抛光处理,而是采用了和背壳一样的磨砂材质,没有拉低颜值,可能整体性更好。由于没有采用Air2那样的三合一全层压屏幕,新款iPad的厚度增加了1.4毫米,使用Air2的保护套则没有妨碍。其重量437克,比Air2增加了32克,室内使用影响不大。


NO.2 硬件




屏幕方面,新款iPad采用2048× 1536分辨率,264PPI的Retina显示屏,和Air2是一致的,但没有采用Air2将屏幕玻璃、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结合在一起的全层压技术,也没有Air2的抗反射图层,在阳光下有些刺眼,除此之外,其显示效果保持了苹果的高水准。处理器方面,其采用的64位A9芯片性能介于Air2的A8X和iPad Pro的A9X芯片之间,高于iPhone 6s上采用的A9芯片,运行图像密集型游戏不成问题。摄像头方面和Air2一样,都是800万像素后置加200万像素前置,没有Pro的True Tone 闪光灯。电池方面也同Air2一样。


NO.3 系统




这方面毋庸多言,它采用苹果自家的IOS10系统,有着强大可靠的应用商店。没有安卓产品的碎片化、应用良莠不齐的缺点。其内置应用功能全面、同步方便,也是国内安卓产品不具备的。尤其是丰富的学习类APP,对于学生朋友是个很好的选择。


NO.4 价格




目前可以买到有的有32G和128G的WIFI版,前者售价2668元,比Air2的上市价3588元低900元,128G售价3398元,比Air2低1600元。反映了苹果用这款配置中规中矩的产品打开大众市场的决心。对于大多数只是玩玩游戏、看看视频的用户,这款产品非常匹配。如果你不是从事设计或者经常将平板带来带去,可以果断入手这款产品。

国货精造 华为P10品质对标苹果三星

相比老款P9,这款华为P10在设计、处理器和拍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当然价格也是不菲,直接对标苹果、三星。

NO.1 外观




P10外观上褪去华为有些老气的商务风格,变得更加简约时尚。它没有采用P9棱角分明的设计,边缘处理得圆润光滑,具有浓浓的苹果风,这不仅使机身显得苗条,手感也得到提升。P9的指纹区后置,多少有些违和感,P10则回归主流,把它和虚拟导航键合并,与机身浑然一体。后壳没有再采用三段式设计,而是一体化成型,金属钻雕工艺加工出流光溢彩的纹理。草木绿、钻雕蓝等新配色的加入使得P10成为一款高颜值而又个性十足的作品。


NO.2 硬件




这款手机采用华为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麒麟960八核处理器。同P9的麒麟955相比,CPU能效提升15%,图形处理性能提升180%,GPU能效提升20%,与高通的旗舰产品骁龙821相当。存储方面,4G LPDDR4运存保证流畅,机身存储有64G和128G两种可选,不用担心空间不够。拍照方面该机特别突出,后置采用新一代莱卡双镜头,2000万像素黑白镜头捕捉细节,1200万像素彩色镜头还原真实色彩,两倍双摄变焦配色光学防抖保证拍摄质量。前置也是莱卡镜头,像素800万,具有专业人像摄影算法,智能广角、智能补光、智能肤质优化,让自拍更炫更省心。此外,该机屏幕、电池等方面也都达到旗舰水准。


NO.3 系统




以前的EMUI同国内的其他优秀定制系统相比有一定不足,但华为已经迎头赶上。P10的EMUI5.1具有实时碎片整理、自动内存压缩、自动内存回收等功能,配合高性能CPU,避免安卓越跑越慢的弊病。UI主题为巴黎美学研究所设计,同手机的色调一致,精美耐看。该系统也支持华为支付功能,指纹一键支付非常方便。


NO.4 价格




华为的技术和市场方面已经取得用户认可,没有再走低价竞争路线。这款手机价格水涨船高,64G版本为3788元,128G版本达到4288元。还有配置更高的P10 Plus,屏幕为2560×1440的5.5寸,运存达到6G,其64G版为4388元,128G达到4888元,256G达到5588元。

6万起叫价 曲面游戏本宏碁Predator 21X开卖

4月份有很多PC游戏都上市了,所以为了能让消费者好好体验这些游戏,宏碁Predator 21X,在年初CES上发布的顶级游戏本终于开卖,售价高达6万元。

NO.1曲面屏




在年初的CES 2017上,宏碁发布了今年的新产品——Predator 21X。最受关注的是他的屏幕,采用的是21英寸的曲面显示屏,屏幕曲率为2000r,其中r代表的是半径,半径越小则弯曲的程度越大,所以这款比较本的屏幕是货真价实的曲面屏,而且这个曲度被称为是显示器领域的最佳曲率,这个屏幕可以让消费者感受到更好的游戏视角和体验,屏幕的分辨率为2560×1080。


NO.2配置




除了很拉风的曲面屏外,还有很多配置也是属于高档次。此款笔记本配置的处理器是最新的第七代酷睿i系列,显卡搭载了两块英伟达GTX 1080(SLI技术),最高支持4TB的固态硬盘存储和64GB的内存。对于游戏本来说除了超高的配置保证游戏过程中不死机、不卡顿外,还需要一定量的散热装置,保证内部高配置的正常运行。Predator 21X有5个冷却风扇,如此多的散热孔,对内部高配置提供了更好的保障。Predator 21X的键盘也是一个不错的卖点。键盘是内置的机械Cherry-MX键盘,每个按键都有独立的RGB灯,而且将其翻转后可以变成触摸板。还有一些小技术也可以提高我们的使用体验,例如Tobii眼球追踪技术、4.2声道音响系统等。其中显示器下方的Tobii眼球追踪系统,可以在游戏操作中用眼睛配合完成各种任务。使用方式也很简便。只要盯住屏幕,使眼球的运动和画面视角同步即可,特备是在射击类游戏中,大大降低了鼠标的使用频率,也解放了双手,可以让双手的重心都放在操作上。


NO.3价格及其他




上面我们对Predator 21X的各种内部配置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出整体的硬件配置十分强悍,都让人眼前一亮,其价格和配置一样也让我们眼前一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可能是眼前一惊。这款笔记本最低配置的售价是9000美元,折合人民币62080元,高配置的产品价格就是不一般。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慎重再慎重。除了超高的配置和超高的价格,这款笔记本还是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很重,而且外形比较大。这款笔记本重量达8公斤,如果只是放在家里使用还好,一旦出行时带着就像是负重出行,没有专业训练的使用者还是不建议背着到处行走的。



Luminoodle:别致照明方案随时随地点亮眼界

杯中窥景的惬意下午茶

如何优雅、克制、有效地跟人讨论小程序(且说人话)

如果直到今天你还没弄懂小程序,看这一篇就够了。

首先咱们来用“我本来可以______,但万万没想到______。” 造一个句子......住嘴!我们彼此都心里有数。


09年房价暴涨,第一次让很多人尝到了透彻的后悔滋味;10年新浪微博兴起,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认为小米就是得益于微博的红利而发家;13年底开始玩儿微信公众号的那一批人,有不少已经成为内容创业者......对于“本应属于自己”的成功、别人赚到的真金白银、转瞬消逝的机会,人们追悔莫及的感受越深刻,对下一场可能出现的“蓝海”越狂热。


有微信之父张小龙加持的小程序,似乎是最靠谱的,下一个蓄势待发的风口。


从1月9日微信正式发布到今天,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天。人们已经不像第一天那样充满新奇的狂热,各种评测和分析满天飞,但如果现在别人问起你对小程序的看法,再给出什么“小程序就是快,不占内存”的观点就是真的有点尴尬了。


所以你可以把下面的文章当成小程序上线四天以来的阶段总结,也可以将它当成一个“如何像个行内人一样聊小程序(且人话)”的简明教程。


Q:请用人话来说明“小程序”小在哪里,为啥能这快?


我们最初对于小程序的设定,几乎全都来自于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中的演讲,他认为,“一个好的软件应该让用户用完就走”,在未来,人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可以更简单,所有的应用都能集成在微信一个 APP 里,不占空间,不需要繁琐的注册步骤,用完即走。


但这其中是什么原理?我们采访了“番茄土豆”的联合创始人小明,他从开发者的角度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小程序之所以“小”的原理,以及小程序究竟为什么被当做一种变革。如果你直到今天都还没能对小程序了解个大概,听他的解释就够了——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说,开发一个原生应用实际上是非常痛苦的。你需要解决各种兼容性的问题,和极端环境下的情况。但微信已经帮你做好了框架代码,还把地图,支付能力开放给开发者。你可以利用高兼容的接口来实现一个不需要考虑兼容性的程序。所以开发过程可以很快,加载也不需要耗费很多流量,这也是小程序“快”的原理。


小程序的开发过程和 HTML5几乎是一样的,但 HTML5并不是新鲜玩意儿,早在很久之前就有大公司做云应用或者轻应用平台,本质上就是利用 HTML5的一些特性,提供类似原生应用的体验。但为什么它们没有取得小程序这样的关注?


微信的一家独大是一个方面,但 UC 早早就有一亿用户了,为什么它没能做起来?更重要的原因是——体验还是不够好,用户宁愿麻烦地上网或者打开 APP。加上5、6年前网速差,技术不成熟,打开过程很费劲。


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微信终于超越了 HTML5本身。这种感觉类似生产一个商品,它能卖出去的价格终于高出它的成本,这就变成一个生意了,如果它的成本不能产生利润,这就不可行,要么你把成本降下来,要么把体验升上去。但微信两边都在改善,体验变好了,开发和使用成本都降低了,导致模式一下子可行了。”


Q:小程序不能做什么?


我们的关注点似乎都在“小程序能做什么?”上面,但是“小程序不能做什么?”才是一切讨论的前提。以笼子做比喻,你先得知道这个笼子有多大,才能决定自己可以跳什么舞。


微信早早地用一系列“不”告知开发者:不做商店,不能订阅,不能转发朋友圈,不能识别二维码进入,不能有外链......但这具体会造成什么影响?


首先是小程序的体积,微信限制开发者只能上传1M 以内的代码,这意味着功能强大健全的 APP 式应用在小程序上无法实现,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小程序对比原生 APP“少了点什么”的原因,滴滴出行只保留了快车,去哪儿只保留了最基本的查询预订功能,豆瓣只出了一个“豆瓣评分”........一方面是开发者“轻”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微信的游戏规则。


其次是对于某一类小程序的影响。小明在一开始本想复制另一个“番茄土豆”小程序,但是很快,他发现这并不可行。与系统提醒相比,微信内提醒太受限了——“如果是一个系统 APP,我们可以弹窗提醒,可以震动,这些都是用户需求的一部分,但微信并不支持。比如在 iOS 中,微信息屏后小程序运行就中止了......效率应用必须可靠,我设置了提醒,你必须提醒我,否则我就会不信任你了。这非常重要。” 他转向了另一个小程序“小小票儿”的开发,这是一个活动购票平台,开发过程用了8天,在第一天就获得了1.5万应用。


“否则真的就实现了‘用完即走,一去不复返’的理念,APP 也被卸载了......这就非常尴尬了。”



Q:做了微信不支持的事情,究竟会发生什么尴尬事儿?


对于只想着赶上第一波热闹的开发者来说,把 APP 复制到小程序中,似乎既赚流量也不困难嘛。


但是……冷静一下,由于微信的诸多限制,并不是所有功能都能在小程序中实现,比如“番茄闹钟”这个小程序,这是一个“工作25min,休息5min ”的效率软件,第24分59秒和29分59秒的提醒才是最重要的,而微信并不支持后台运行,换句话说,一旦屏幕黑屏,计时随之终止。热度迅速上升的“小睡眠”(提供睡眠音乐)也有同样的问题——拜托,谁会亮着屏幕睡觉啊?


Q:开口闭口小程序的那帮子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一个很熟悉技术圈的创业公司合伙人告诉我们,在以他的朋友圈为样本的讨论中,那些拿到内测资格的从业者都不是那些在1月9号小程序正式推出之后嚷嚷声儿最大的。仔细想想确实如此,既然已经有产品了,为什么还要讨论“小程序到底能干什么呢?”而且大部分人说的东西几乎都不在点上。


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热烈地讨论?因为对于很多媒体和商户来说,这几年微信的任何大动作都会成为他们的“政治任务”——意味着必须弄出点儿水花来。再加上小程序的技术门槛低、程序员圈和媒体圈信息不对等、个人发声的平台遍地都是,才让你觉得好像“所有人都在讨论它”。而事实上,正如“差评”说的,你进入任何一个以讨论小程序为名义的群之后,只会收到一堆推广自己公众号的二维码。


Q:花多长时间做一个小程序才会显得比较酷?


去年9月下旬,当张小龙刚刚对外宣布微信要做小程序的时候,有一个大约100人左右的内测名单,大部分都是有服务性质的商户。而开放公测大概是两个月前的事情,大多数你现在能够看到的媒体号做的小程序,都是在公测阶段诞生的。


据程序员们说,做一个小程序的技术门槛非常低,一个成熟的技术团队只要4天左右的时间就能做出一个完整的前端和后台。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也做了小程序,又恰好超出了这个时间,最好还是不要告诉别人“实际上你们花费了两个月”。



Q:小程序发布的四天时间里,谁是最大的赢家?


虽然有点儿尴尬,但一个大家公认的赢家大概是轻芒阅读。


“早鸟”们的确尝到了好处,比如仅有的两家阅读类小程序——好奇心日报和轻芒阅读,随着小程序一同发布,使用量在第一日便到达了峰值。特别对于轻芒阅读而言,这家正式推出不足一个月的轻阅读应用,利用小程序正当风口的机会为自己搭了一个广告位——凡是和小程序相关的报道、评测、榜单几乎都有它的名字。以致科技媒体 Pingwest 忍不住吐槽“提醒一下轻芒的同学们,算上小程序,你们已经在手机上开发了三个软件了,该适可而止了。”


我们把这句评论抄送了轻芒阅读的联合创始人范怀宇。据他说,朋友早已把这句评论截屏给了他,但他们的野心当然不止于此。“无论从小程序还是 APP找到我们,都是我们的用户,当下还是用户积累的阶段。”——乘上这一趟东风,实在来得简单粗暴而有效。


Q:小程序发布的四天时间里,有哪些关于它的新闻已经变成旧闻了?


比如这个——“小程序不支持模糊搜索”。


输入“京东”没有显示搜索结果,输入“京东购物”才会显示小程序;你搜不着“今日头条”,但你能找到“今日头条 lite”,据说是因为微信要限制搜索,防止搜索被滥用,防止一些希望获取微信流量的人钻空子。


很快,我们就发现腾讯自家应用的小程序似乎已经提前交卷了——



以“滴滴出行”为例,一开始,你需要完整输入“滴滴出行 didi”才能显示搜索结果,少一个字母都不行,但是到了今天,输入“滴滴”就已经能够找到了。


但是摩拜单车同学,你要加油啊——



此外,原本被张小龙“明令禁止”的社交小程序也出现了,而且开放了直播功能,所以关于小程序的预测,结论真不能下得太早。


Q:如何用充满诗意的文字描述人与小程序之间的关系?


Pingwest 联合创始人骆轶航主动奉上了优秀答卷。


“微信希望人们在物理的世界里,在城市的高楼、街道和广场,在地铁的车厢和商场区的咖啡馆,在24小时的便利店和餐厅,在足球场的嘶声呐喊和夜店里的缠绵低语中,发现“小程序”在那个特定的场景中存在的意义,并且在这些场景在人生中不断重复的时刻,调取人们关于不同小程序的不同意识和本能,让人们一次次地使用它。”


Q:小程序真的让复杂的操作变简单了吗?


在多数情况下变简单了——除非你使用好奇心日报的小程序 QDaily、美团外卖+、或者猫眼电影,因为它们和原生的 APP 简直别无二致。程序员GG上手的时候一定很开心,因为产品经理给的指示是:“照着咱家的 APP 抄。一模一样。”


如果你碰上了一辆摩拜单车想要骑走,直接掏出微信小程序扫扫码就可以解锁;如果你习惯于使用微信帐号和支付解决订票问题,轻量化的携程、去哪儿、艺龙能够帮你瞬间解决问题;如果你习惯于靠豆瓣打分来决定看什么电影,那么功能单一化的豆瓣评分是你的好朋友。以上小程序的设计都遵循着简单的设计逻辑,剔除了五花八门的交互,不会一次性地吃掉你200M的手机内存,或者点爆你还没退货的 Note 7。


张小龙的“简单“、“性冷淡”算是达到了,可产品的功能性也有点冷淡。大众点评+ 只允许你看三条评论,剩下的还是得回到 APP 里解决。至于极简到像是行为艺术的小程序。且究竟是谁,又是在何种场景下有这种查看时间的需求呢?



Q:为什么说小程序对公号狗没什么太大帮助?


因为小程序“去中心化”,试图解决订阅号大量信息堆积,打扰用户的问题。对于新媒体来说,小程序这种“静静从你生命中消失”的特征并没有什么用处,反而常常被微信聊天误伤。


比如,当你扫码打开蜻蜓 FM 的小程序“青蜻蜓”,满屏幕寻找到自己要听的东西后,“滋滋滋”收到了一条消息,你妈问你晚饭吃的啥——结果,由于没有把小程序置顶,节目断掉了。



你可能会问,小程序读文章并不会被误伤?而我们的回答是:既然小程序里的文章不允许分享,为什么不直接放在订阅号里呢?


Q:我听老板说要靠小程序导流量,还要搞“病毒式传播”,这个靠谱吗?


第一件事,把这篇文章转给你的老板。再不行,考虑一下年前赶紧辞职回家?


除了某些大公司公关稿一般的“我们的小程序用户在稳定攀升”之外,大多数小程序作者都报告小程序在发布的第一天为他们带来了大量的轻度用户——只有一个头像一个昵称。他们的停留时间大多少于原生 APP,而有的用户进来参观一番之后,就再也没进来第二次。而在此后的几天里,小程序用户的增长遭遇了下降。


至于“病毒式传播”——教你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加入500个讨论小程序的群,不厌其烦地把自己的小程序(什么都干不了,只有公司 LOGO 和日历功能)分享出去,然后每个群发100个面值0.01元的红包。最后记得找老板报销,名头是“市场推广”。


Q:小程序不会抢了苹果 AppStore 和支付宝的生意吗?他们两家怎么看?


苹果一如既往地克制,它几乎不接受公开采访,这次也一样。


至于支付宝已经按捺不住了。支付宝官方已经证实,他们从9月已经开始研发类似小程序的应用,会提供入口和商店,目前已经有不少的 O2O、电商等平台受邀接入支付宝小程序参与内测。



这不仅是小程序的生态环境,也是我们的国情。

不一样的迷彩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