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科创板系统建设冲刺,103家券商下周启动专项测试

上交所近日向各家证券公司下发了《关于开展科创板业务专项测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显示,上交所、中国结算将联合103家券商、31家银行、15家基金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等自4月1日起至4月26日安排在全天候测试环境下开展专项测试。


通知显示,测试方案分为三阶段:4月1日至4月10日启动第一轮测试;4月11日至4月19日启动第二轮测试;此外,上交所将预留一周的时间用于各类补充场景测试。测试将模拟19个完整交易日的交易和结算,包括科创板股票的初始发行登记、上市交易、各类公司行为、清算交收等。


测试内容主要包括新股发行网上及网下申购、科创板新股上市后的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盘后固定价格交易,融资融券交易、股票的停复牌验证、退市摘牌,上市公司的送股、配股、增发等。值得一提的是,为检验新股申购整体是否不受影响,除测试科创板新股发行,上交所还将特别安排普通A股与科创板新股同步发行的测试安排。


具备经纪业务资格的103家证券公司都将参与此次专项测试,既有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大型证券公司,联储证券、华菁证券、金元证券等中小券商也包含在内。


除了券商,基金及托管银行也在近期做了系统改造,并将参与本次专项测试。此次参测银行包括31家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银行,如四大行、招行、交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等,4家QFII托管行汇丰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及花旗银行也在列。


此外,易方达基金、富国基金、华夏基金等15家基金以及东方资管、西部证券资管、日信资管以及全国社保基金也将参与本次专项测试。


上交所表示,此轮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科创板相关业务开展后各方技术和业务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券商资深人士表示,其所在公司已完成结算、交易、风控等交易相关的系统建设,随时可接入交易系统的系统进行联调测试。4月的测试都是在仿真环境下举行的,接下来,在5月份,上交所还将组织多次全网测试及通关测试。

海航急售文思海辉,印度不计代价要拿下中国最大IT外包公司

海航旗下文思海辉出售案有了新进展。


3月26日,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海航旗下的IT外包服务商文思海辉(Pactera)的出售谈判已经进入第三轮竞购阶段。在第二轮竞购中,包括中国银联、神州数码、梧桐树资本、东软集团及Advent International(美国)、Tech Mahindra(印度)共六家中外机构参与其中。


本轮竞购十分激烈,各方给出的报价在5-7亿美元之间。本轮谈判启动于2018年年底,谈判预计在今年4月底之前结束。


在2018年10月,根据路透社消息,包括蚂蚁金服在内的共计30余家中外机构参与首轮竞标。


文思海辉经过多轮转让收购,负债率已经达到50%左右。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很难给出有竞争力的报价,也难以通过重组收购的方式实现并购。海航集团拥有文思海辉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时它从黑石集团手上以6.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


过去两年文思海辉在融资方面遭遇困难,显示出海航集团过去500亿美元收购狂潮所积累沉重债务的不利影响。自2018年1月以来,海航已出售或已同意出售价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全球资产。文思海辉是海航旗下所剩不多的可出售资产之一。


文思海辉这家公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95年,其前身是文思信息(1995年北京创立)和海辉软件(1996年大连创立),这两家公司都是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2012年8月11日,文思信息与海辉软件宣布合并。2013年10月17日,文思海辉被黑石集团以6.25亿美元收购。2016年,文思海辉再次被卖给海航。


资本变动带来的高负债率并没有影响文思海辉的业绩表现。其在中国北京、杭州、南京、大连、长沙、武汉、香港、深圳等地共有18个交付中心,美国和欧洲地区有4个 ,另有7个在其他国家,是中国拥有最广泛交付和销售布局的服务商。


文思海辉的业务主要分为4个板块:中国金融服务业务板块(BG2)、中国高科技及其他非金融行业服务业务板块(BG3)、亚太服务(包含日本、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业务板块(BG9)和欧美服务业务板块(BG1)。


中国金融业务群(BG2)服务客户包括银保监会、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中、农、工、建等国有银行;以及保险、证券等其他核心金融客户。


据2018年底的消息显示,海航还曾考虑将文思海辉旗下金融业务分拆出去,单独打包上市,但并无下文。


除了拥有核心客户群外,文思海辉成为争先竞购的优质资产还有多重因素。在当今背景下,IT服务业作为基础设施提供商,基础业务扎实,抛掉热门概念业务稳定,其风险相对较小。服务达到一定规模后,文思海辉专注于服务大客户。从文思海辉的业务看,它早已经脱离了单纯的IT服务外包概念,纯外包业务占比降到一半左右。


文思海辉正在向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咨询、流程化业务转型。


从整体行业趋势看,中国公司对IT基础设施的投入正在逐步加大。企业上云已成共识。在这方面中国甚至有反超欧美的趋势。在这个风口上,帮助企业提高IT化率的服务公司也处于上升的势头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竞购方中,除了中资机构外,还有两家外资机构。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其中印度公司Tech Mahindra提供了有竞争力的报价,试图为其进入中国市场做准备。


不过,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做好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工作的通知》、《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等系列法规规章明确了金融领域的信息数据安全和外包业务的安全评估要求。


由于文思海辉的客户涵盖我国主要境内银行、核心保险机构、BAT、两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等行业龙头企业,并掌握了这些企业的关键业务信息系统、源代码、数据采集等核心安全领域。从信息安全角度考虑,境外投资者能否顺利完成竞购仍然存疑。

华为P30系列手机发布,10倍混合变焦,顶配售价1249欧

北京时间3月26日晚9点,华为在法国巴黎正式发布了华为P30和华为P30 Pro。

没有任何拖泥带水,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上台回顾了一下P系列手机的历史之后,直接将P30 Pro带到了所有人面前。


外观上,华为P30系列手机均提供五种颜色,分别为赤茶橘、天空之境、珠光贝母、亮黑色和更新的极光色。华为称其后盖采用了9层纳米级光学渐变色工艺。


华为P30和P30 Pro机身各有不同。


华为P30采用了水滴屏设计,6.1英寸OLED屏幕,支持IP53防水防尘等级,背面为曲面玻璃。机身三围149.1mm* 71.36mm* 7.57mm,重约165g。

华为P30 Pro同样是水滴屏设计,但采用了6.47英寸曲面OLED屏,防水防尘等级达到了IP68。机身三围158mm* 73.4mm* 8,41mm,重约192g。

二者屏幕分辨率均为2340*1080,19.5:9屏幕比例。


相比较普通水滴屏手机把听筒放在边框,华为此次采用了新的磁悬发声屏技术,以屏幕代替听筒发声,增强机身一体性。


华为此次在拍照上再一次超越了自己,华为P30 Pro的DxOMark综合得分达到了112分,超越了此前华为Mate20 Pro和P20 Pro保持的109分。目前DxOMark得分榜上前三名都是华为手机。

华为P30搭载了三颗摄像头,分别为4000万像素主摄(f/1.8),1600万像素超广角摄像头(f/2.2)和800万像素长焦镜头(f/2.4,OIS),支持AIS防抖。其中主摄创新性地加入了1/1.7英寸RYYB传感器,相比较传统的RGGB传感器,进光度提高40%。


而P30 Pro则搭载了四颗摄像头,分别为4000万像素超感光主摄(f/1.6,OIS)、2000万像素超广角镜头(f/2.2)、800万像素超级变焦镜头(f/3.4,OIS)和华为ToF摄像头,也支持AIS防抖。其ISO最高可达409600,能在极其昏暗的环境下拍摄照片。

华为直接在发布会现场熄灭了所有的灯光,以演示P30 Pro的暗光拍摄效果。


由于采用了潜望式结构,华为P30 Pro的变焦镜头可实现5倍光学变焦,10倍混合变焦以及50倍数码变焦。

配置方面,华为P30/P30 Pro均采用了华为麒麟980芯片,支持双NPU。P30电池为3650mAh,支持22.5W华为快充;P30 Pro电池为4200mAh,支持40W华为超级快充,两者均可以支持反向无线充电,最大输出电流可达5V/1A。


价格方面,P30提供一种配置,6GB+128GB售价799欧元,约合人民币6056元,P30 Pro提供三种配置,8GB+128GB/8GB+256GB/8GB+512GB,售价分别为999欧元/1099欧元/1249欧元,约合人民币7572元/8330元/9467元。今日起在当地开售。


华为在现场还带来了另一产品线的更新,HUAWEI WATCH GT迎来了升级,此次有46mm活力款和42mm雅致款,分别支持两周和一周超长续航,并新增铁人三项运动模式。活力款新增橙色和墨绿色,雅致款则有黑白两色。

价格方面,42mm售价229欧元,约合人民币1735元,46mm售价249欧元,约合人民币1888元。


此外华为与韩国GENTLE MONSTER合作推出了智能太阳镜,预计今年七月份上市。

山东首家A股上市农商行来了!IPO历经坎坷的青岛农商行登陆深交所

历时29个月,青岛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青岛农商行”)(002958.SZ)终于成功登陆深交所,成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农商行。也是继紫金银行、青岛银行、西安银行之后,今年年内A股上市的第四家银行。


3月26日,青岛农商行挂牌上市,每股发行价格为3.96元,市盈率10.74倍。今日开盘报4.75元,涨幅19.95%,后股价快速升至5.7元,涨幅43.94%,触及首日涨幅上限,其他三家年内上市银行也均在上市首日大涨44%。


青岛农商行本次A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为5.56亿股,预计募集资金总额22亿元,预计募集资金净额21.52亿元。此次公开发行的股票数量不低于此次发行并上市后总股本的10%,且不超过发行后总股本的25%(含),A股发行后总股本不超过66.67亿股。青岛农商行发行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该行资本金,以提高资本充足水平,增强综合竞争力。


青岛农商行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


该行首次递交招股说明书是在2016年10月17日,在2018年1月更新招股书。但是,原定于同年7月的首发上会却被临时取消。据证监会7月2日公告,鉴于青岛农商行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核查,决定取消第二天对该公司发行申报文件的审核。


在经过四个多月的调整后,至2018年11月20日,青岛农商行才终于通过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并在2019年2月1日拿到了IPO批文。


青岛农商行成立于2012年6月,由青岛华丰农村合作银行、青岛城阳农村合作银行、青岛黄岛农村合作银行、青岛即墨农村合作银行等9家行社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以新设合并方式组建,是山东省内第一家在整合全市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的农村商业银行。


青岛农商银行的前十大股东分别为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股10%)、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青岛即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4%)、城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5%)、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4.5%)、巴龙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5%)、青岛全球财富中心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持股3%)、青岛国际商务中心有限公司(2.2%)、青岛天一仁和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1.94%)等。该行不存在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由青岛国信发展集团和青岛国际机场集团并列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都维持在10%,其他股东持股比例均未超过10%。


根据财报数据,截至2018年9月末,青岛农商银行资产总额为2748.86亿元,负债总额2551.97亿元。而根据最新的招股说明书,该行2018年营业收入为74.62亿元,同比增加22.75%;净利润为24.44亿元,同比增加14.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4.19亿元,同比增加13.25%。经营业绩总体呈上升趋势。


截至2018年末,该行吸收存款余额1926.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4%;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1369.7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1.81%。存、贷款规模增长较为稳健。


资产质量方面,青岛农商银行2018年末不良贷款率为1.57%,较2018年九月末减少0.14%,拨备覆盖率为290.05%,较2018年九月末提高16.34%。


在此之前,青岛农商银行的不良一直备受关注。


截至2014年年末、2015年年末、2016年年末、2017年6月末和2018年9月末,青岛农商行的不良率分别为2.40%、2.38%、2.01%、1.93%和1.71%,虽然呈逐年下降态势,但与其他上市银行的平均水平仍有相当差距。证监会也曾在该行的首发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提到,其不良贷款率高于已上市银行平均水平。


此外,青岛农商行自设立以来的不良贷款处置的受让方主要集中于青岛市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其中国信(青岛胶州)金融发展有限公司、青岛国信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国鑫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该行的关联方。


尤其是在2015至2017三年中,该行有不良贷款债权转让共计60.37亿元。其中,有3.81亿元为2015年和2016年转让给关联方青岛国信发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有1.09亿元为2016年转让给关联方国信(青岛胶州)金融发展有限公司;1.37亿元为2016年转让给关联方青岛国鑫财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发审委对关联方处置该行不良资产这一问题十分关注。会上曾提出询问,要求青岛农商银行就其自设立以来的不良贷款处置的受让方主要集中于关联方做出说明,包括贷款逾期率和贷款不良率下降的具体影响因素、不良贷款处置的背景、关联方受让的不良贷款回收率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合理性、向关联方转让债权的原因及合理性、通过关联方处置不良贷款是否符合行业惯例、是否存在关联方承接不良资产输送利益的情形、向关联方处置不良贷款对各期经营业绩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是否存在通过向关联方处置不良贷款变相降低信贷资产不良率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该行在招股说明书中着重提及贷款业务有集中度风险。


2015年至2018年第三季度前,该行向房地产业发放的公司类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和以房地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至2018年9月末,该行向房地产业贷款和垫款余额的比例高达20.10%,个人住房贷款占该行个人贷款和垫款的比率高达37.73%。


从各级资本充足率情况来看,青岛农商银行的资本充足指标逐年下滑,补充资本的需求较为强烈。


2015、2016、2017三年间,该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03%、12.89%、12.59%,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10.67%、10.5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0%、10.67%、10.50%,均逐年下降。截至2018年9月末,青岛农商银行资本充足指标再度下降:资本充足率12.60%,一级资本充足率10.6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62%。

OYO全资收购千屿Islands,酒店软品牌战局纷乱

日前,环球旅讯获悉,OYO已全资收购住宿品牌“千屿Islands”(以下简称千屿)。


企查查信息显示,3月20日,千屿母公司北京贝壳友家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东已变更为欧游(上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00%,最终受益人为OYO酒店合伙人兼CFO李维以及OYO TECHNOLOGY AND HOSPITALITY (CHINA) PTE. LTD.



与此同时,千屿内部的主要人员也发生了变化。创始人甘宜哲现已不再担任公司法人及CEO,公司法人变更为李维,李维还同时担任千屿的执行董事。


今年2月,环球旅讯在对李维进行独家专访后做出一个猜想:OYO已自称是东南亚最大、中国Top 3、全球增速最快的酒店集团,如果投资者愿意继续投钱,以OYO现有的规模,在中国采用投资并购的方式实现全酒店产业链及全品牌的布局,这不得不说将是一个极富戏剧性及冲击性的存在,并且将一举改变中国酒店集团现有的格局。


猜对了收购,但并没有押中最终标的。据环球旅讯了解,此次OYO收购千屿在内部亦引发了激烈讨论,但该收购最终获得OYO CEO 李泰熙和最大金主软银的点头。


千屿卖身


在住宿业,千屿算是小有名气。创始人甘宜哲也头顶90后连续创业者、北大毕业生、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创业学生等多个光环。


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千屿总是跟在“共享住宿品牌”之后,容易让人将其与Airbnb或斯维登等线上线下的短租民宿平台混淆。事实上,千屿整合的主要是现在OYO正在大规模收割的中小单体酒店市场。


根据官网介绍,北京贝壳友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8月,公司旗下拥有千屿S、千屿精选及千屿联盟三个品牌。其中千屿S专注于中端酒店、公寓的运营管理,千屿精选及千屿联盟致力于用模式创新与科技解决方案为单体存量酒店赋能,帮助业主实现品牌化、标准化、智能化。


目前,千屿进驻了十余座城市,在全国拥有近千家门店、数万间客房。


几乎所有存量整合的品牌都以输出运营管理、渠道管理、会员管理、智能系统为自身优势。千屿的故事也没有脱离这些范畴。


据了解,千屿的酒店的改造有一套简单的标准化方案,从签约到上线的周期为30-60天;在运营管理方面,千屿为酒店输出培训管人员,输出PMS系统,并在房态管理、保洁方面实现了部分智能化,为酒店提升服务效率和品质。


至于酒店所关心的流量,一方面千屿通过与美团、携程等OTA渠道,以及旅行社资源进行系统直连、品牌合作,另一方面也正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直客获取。


甘宜哲曾对36Kr表示,千屿的月均入住率在80%以上,付费会员整体复购达89%;合作的B端客户,三个月到半年内,单体酒店普遍收益提升15%以上。


虽然千屿所宣称的优势很互联网,但是千屿并没有像OYO一样彻底用上互联网“免费”那一套跑马圈地的逻辑。从官网的加盟条件来看,千屿走的依然是传统酒店的营收模式,加盟费、保证金、工程费、PMS系统费、中央预订费用等等一个不少。


从行业对千屿这一品牌的认知来看,该品牌一半的名气要归功于明星投资人。


在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千屿获得了4次融资,投资阵容包括滴滴创始投资人王刚、元璟资本、昆仲资本、真格基金、华创资本、高榕资本等等。官方甚至对外宣称创下住宿类创业公司融资、成长速度最快的行业记录。


目前,千屿的明星投资人已全数退出。业内人士向环球旅讯透露,千屿大约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OYO,这对于该公司及其投资人而言,已经是最好的结局。


OYO模式的整合即将拉开?


从OYO和千屿的小程序来看,目前双方的房源并没有打通整合,但这一步整合只是时间的问题。


OYO官网数据显示,目前OYO在中国已有超过6700家酒店、31万间客房。而在相关的报道里,OYO目前签约的酒店已超过7000家,加上千屿旗下酒店,短短一两年时间,OYO在中国已经从0到将近1万,进展不可谓神速。


OYO在中国的神速发展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早前环球旅讯已经有过采访分析,在此不作赘述。随着在下沉市场的占有率提升,OYO也需要一个新的故事来刺激市场。


环球旅讯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千屿被OYO收购之后,其品牌及团队将会保持独立运作,但OYO会助力该品牌进行扩张,特别是在发展中端酒店方面。


众所周之,OYO整合的酒店大多数为非标准的、老旧的中小酒店,虽说OYO酒店目前也有OYO尊享、OYO智享、OYO轻享等不同的品牌区分,但这种区隔明显度并不高,在行业及消费者心智里一直难以摆脱“低价、低质”的形象。


早前李维也向环球旅讯透露,OYO在2019年将会在房源品质上做进一步的提升,包括尝试为加盟酒店提供空间设计服务。


相比OYO,目前千屿旗下三个品牌的区隔较为明显,其中官方称为直营的中端品牌千屿S在携程上显示上海、乌镇各有一家门店。但从携程上,上海吴中路的千屿被标记为经济型酒店,其价格与经济型酒店亦相差无几。


同时,千屿在北京、上海均有酒店。OYO收购之后也可以弥补OYO在北京、上海没有一家酒店的空白。


此外,通过投资并购消灭竞争对手,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证明了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对于OYO来说,除了互补之外,模式相似的千屿曾是其潜在的竞争对手,如今收入囊中对OYO在中国发展也增加了一份安定感。


OYO在中国收购千屿之前,其在印度也先后收购竞争对手ZO rooms、服务式公寓品牌Novascotia Boutique Homes,并在2018年末传出正在洽谈收购竞争对手Treebo Hotels。


不可不提的是,自OYO在中国崛起以来,酒店集团及互联网巨头纷纷下海阻击。


不管是已经失败的去哪儿Q+,还是从美团点评剥离的轻住酒店;不管是华住旗下的由星程、海友、怡莱组成的一宿,还是华住联合IDG投资的H hotel;还有铂涛旗下的非繁酒店、首旅如家旗下的云系列酒店、尚美生活旗下的AAroom;等等品牌均希望在下沉的市场获得新的增长。


当下,OYO仍与时间赛跑,而它在中国的一众阻击者也并非活得自在。


但可以确信的是,OYO强大的融资能力和厚厚的钱包已经给所有的后来者立下了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OYO的高速增长已经也说明了,要在这个市场赢得竞争,前期高额的战略投入必不可少,但目前并没有数据来显示这份投入能换来多高的加盟商和用户忠诚度。资本压力下的整合大战在未来必然会拉开,这个未来可能没有想象的那么久远。      

苹果面临10年来最大转型:iPhone技穷,未来赌电视

3月2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即将进入暮年,iPhone为苹果提供的增长动力即将耗尽。为了超越帮助苹果成为全球巨擘的智能手机,其现任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正押注于一系列服务业务,该公司正面临着十多年来最大的转型。


库克多年酝酿的战略让苹果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并重新进入过去曾失败过的领域,尽管这些领域如今充满了风险和竞争。当苹果于美国当地时间周二举行发布会,推出流媒体视频服务和新闻订阅服务时,该公司将向其预定目标迈进一大步。苹果认为,这些服务能创造数十亿美元年收入,并加深iPhone用户与公司之间的联系。


在某种程度上,苹果在十年前推出应用程序业务的时候,帮助制造了自己今天的困境。当时,苹果的目标是让iPhone变得更强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Spotify到Netflix再到微信等应用和服务,对用户来说往往比运行它们的设备更重要。这使得消费者可以更长时间地保留手机,或者切换到价格较低的手机版本。


今年1月份,苹果宣称其假日购物季收入和利润出现十多年来首次下滑。而相比之下,苹果去年服务业务的收入增长了33%,达到近400亿美元,约占该公司2656亿美元总收入的15%。


苹果在视频领域的雄心是成为有线电视的颠覆者,将原创系列与其他网络的节目结合起来,创建可以覆盖全球100多个市场的全新娱乐服务。这是这家科技巨头重塑电视的最新尝试,近十年来,该公司一直试图实现这个目标,但收效甚微。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计划于周二公布其有关新原创电视节目的首段视频。苹果已经斥资10亿美元购买了几十个原创电视节目,希望能获得突破性的成功。此外,苹果已经与包括演员里斯·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和导演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在内的好莱坞明星达成了协议,他们已被邀请参加在苹果园区举行的发布活动。


苹果拒绝就本文置评。该公司还没有透露将对视频和新闻服务收取多少费用。负责这些项目的人士表示,苹果计划收取费用。但此前该公司曾表示,苹果将免费向苹果设备所有者提供这些服务。


苹果原创电视剧将在新的Apple TV应用程序中发布,工作人员称该应用为Netflix杀手。知情人士说,这将使人们更容易订阅Starz、Showtime和HBO等频道的节目。苹果一直在与这些频道谈判,希望以每月收取9.99美元费用向用户提供节目。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始终在谈判,希望将其新的电视应用引入多个平台,包括Roku和智能电视中。长期以来,苹果始终倾向于将其软件和服务局限于自己的设备上,因此这对苹果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举动。其中有些分销协议预计将于周二宣布。


在这次发布活动中,苹果计划展示经过改进的新闻应用程序,它可以访问200多种杂志(包括Bon Appétit、People和Glamour)以及报纸(包括《华尔街日报》)的付费版本。知情人士说,苹果计划对这项服务收取9.99美元月费,并认为优质的新闻内容可以提升其设备上的参与度。《纽约时报》早些时候报道了《华尔街日报》的参与情况。


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尔街日报》的大部分内容将通过苹果新闻订阅服务提供,尽管某些类型的报道(特别是普通新闻、政治和生活方式新闻)将会被展示,而商业和金融新闻不会被放在显著位置。知情人士表示,这笔交易将导致《华尔街日报》聘用更多专注于普通新闻报道的记者,以帮助为苹果产品提供素材。《华尔街日报》每月收取39美元费用提供订阅服务。


在发布新闻订阅服务之前,苹果于2018年收购了名为Texture的Netflix版新闻应用。据知情人士称,这笔交易使苹果拥有北美大多数主要杂志的版权至少持续5年,最长可达20年。这项协议规定,这家科技巨头与Hearst Magazines和Condé Nast等出版商之间对半平分收入


但这些条款激怒了苹果希望讨好的某些报纸,包括《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这两家报纸的月刊订阅费分别为15美元和10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没有参与苹果新应用的捆绑服务。


推送服务


21世纪初,当苹果最后一次陷入困境时,其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将公司推向移动设备领域,从而重塑了公司形象。iPod及其配套的iTunes服务重振了这家主要依赖Mac电脑销售的公司。随后的iPhone帮助苹果成为去年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首家美国上市科技公司。


库克是乔布斯的继任者,他正试图在智能手机时代即将进入暮年时取得类似的成就。库克从2017年底开始大力推行服务战略,当时苹果推出了10周年纪念版智能手机iPhone X。尽管价格大幅上涨至近1000美元有助于提高营收,但iPhone X的销量并不高,更高的价格让复杂、低成本的竞争对手设备更具吸引力。


2018年早些时候,库克曾发誓到2020年将苹果的服务业务收入翻一番。为此,他开始定期与服务部门会面。在每月会议上,库克不断地向相关团队提出详细的问题。据知情人士称,库克希望服务团队成员告诉他,哪些应用卖得好,有多少Apple Music用户坚持使用这项服务,以及有多少人注册iCloud存储,这项昂贵的服务需要花费数十亿美元在美国各地建立数据中心。


知情人士表示:“你不能对库克说:‘我没有这类信息,但我今晚就能提交。’你必须有自己的备份字典。”苹果最大的服务业务收入来源是通过其应用商店(App Store)销售其他公司的软件。该公司目前正与最受欢迎的两款应用Spotify和Netflix展开竞争,它从这些应用的销售或订阅收入中抽成30%。


Netflix最近不再允许用户在苹果设备上注册其服务,并表示不会参与苹果的视频订阅服务。Spotify本月在欧洲提起反垄断诉讼,声称苹果滥用了对应用商店的控制权,但苹果否认了这一点。苹果的音乐流媒体服务是其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建立自家订阅业务的尝试,它在全球拥有约5000万用户,但远远落后于Spotify的9600万用户。


苹果在全球使用的14亿部iPhone、iPad和Mac为其提供了强大的分销平台。然而,销售电子产品和服务业务可能会发生冲突。要想进入最大的视频服务市场,苹果必须在非苹果设备上提供视频服务,而这是苹果多年来一直不愿做的事情。此前iTunes等服务的成功被苹果地图和Siri带来的麻烦所抵消,尽管iTunes重新定义了音乐产业。


技术分析公司Consumer Intelligence Research Partners联合创始人迈克·莱文(Mike Levin)说:“苹果成立了自己的部门,生产漂亮的产品,并与三星和其他手机制造商竞争。然而现在,他们必须认真考虑那些参差不齐的服务和软件,并与许多截然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


库克曾表示,苹果仍保持着优势。今年1月,当苹果公布上季度业绩时,他对投资者说:“苹果的创新能力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也没有停下脚步。”尽管苹果的股价自1月初以来一直在上涨,但仍比10月份的峰值低20%,目前其市值为9008.5亿美元。


App抵制


乔布斯早在2001年创立iTunes时就预示了苹果服务业务的未来,他先是与主要唱片公司竞争,随后打造了第一个成功的数字音乐商店,歌曲售价仅为0.99美元。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时,乔布斯反对让其他公司销售iPhone应用,担心它们可能会降低性能或引入病毒。


不过随后,苹果的软件团队认识到,更多的应用可以使手机更具活力,因此他们做出了让步,并取得了成功。自2008年开业以来,苹果应用商店帮助开发者创造了超过1200亿美元收入。此外,它还带来了来自Spotify等对手的竞争,Spotify从2011年开始在美国销售订阅服务。


这场竞争促成了苹果最大的一笔交易,即2014年斥资30亿美元收购Beats Electronics,这样苹果就可以推出能与Spotify竞争的音乐流媒体服务。当时,苹果内部已经开始担心iPhone的未来。前员工说,随着库克将苹果推向新的零售商和市场,苹果销售的设备数量每年增长20%以上。但2014年,销售高管告诉同事,他们已经没有容易增长的途径了。


在发布之前的演示中,苹果音乐流媒体团队告诉库克,他们预计第一年将吸引1000多万名订户。据知情人士透露,库克当时称:“这个数字应该翻上一番。”这位知情人士还称,高管们最终轻松实现了这个目标,这让他们意识到库克对服务业务机遇的憧憬。


库克及其负责服务业务的副手艾迪·库伊(Eddy Cue)开始寻找其他订阅机会,视频成了当务之急。2012年,苹果在电影销售和租赁市场中的份额超过了50%。到2017年,这一比例已降至20%至35%之间。


知情人士说,苹果想要一种能击败Netflix的服务。在2015年说服沃尔特迪士尼公司和其他公司加入苹果流媒体电视服务的努力受挫后,苹果的高管们对其他选择展开了辩论,包括收购沃尔特迪士尼公司或Netflix,并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


激烈竞争


2017年,苹果从索尼电影电视公司聘请了两名知名高管,并授权他们拿下20多个原创节目交易。他们重新启动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Amblin Television的《惊异传奇》(Amazing Stories),拍摄了关于威瑟斯彭主演的早间脱口秀,并与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建立了合作关系。


苹果面临着来自资金充足对手的激烈竞争,同时也在追赶经验丰富的竞争对手。Netflix拥有1.39亿用户,预计今年将在内容上花费150亿美元。Netflix还提供了比苹果计划更多的内容库。迪斯尼有几十年制作热门节目和电影的经验,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自己的流媒体服务。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估计,到2025年,包括视频和音乐在内的苹果综合媒体捆绑服务可能带来超过220亿美元的收入。在此之前,苹果使用软件和服务来销售更多自家设备。今年1月,苹果宣布将在竞争对手三星生产的电视机上安装电视应用程序,让那些不一定拥有苹果硬件的人也可以使用。


苹果高管在与电视制造商的谈判中明确表示,要想与Netflix和其他公司竞争,苹果需要尽可能广泛的业务范围。去年,苹果宣布了与竞争对手亚马逊签署的类似协议,将苹果音乐带到Echo智能音箱上。苹果服务营销主管乔恩·吉塞尔曼(Jon Giselman)在与苹果合作伙伴举行的会议上说:“我们在苹果音乐上犯了个错误,认为我们可以自己去做,而且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赶上。但我们至今还没有实现这一目标。”


向新闻订阅领域进军可能会帮助苹果与Facebook抗衡,后者的新闻流(News Feed)已帮助Facebook成为全球月度智能手机活跃用户数最多的应用程序。这也是Facebook希望通过强调私人信息来扩大业务的支柱,许多人将此解读为成为微信这种超级应用的第一步。微信允许用户在任何移动操作系统上购物、订购食品、购买电影票和预订。


在库克每月的服务会议上,该公司加强了对那些有利于和威胁苹果的应用程序的监控。参与会议的人士说,该团队为首席执行官创建了发布雷达,以跟踪预计销售良好的应用程序,以及对苹果业务构成挑战的应用程序的其他指标,包括iTunes销量下降、苹果音乐订阅量增长等。


其他成功的订阅应用以比苹果最初预计的价格更低的费用提供了更多内容。亚马逊Prime会员每年支付119美元,可以获得免费视频内容和折扣音乐订阅。苹果服务业务团队内部的许多人希望,iPhone购买者也能获得类似的好处。库克和他的领导团队已经明确表示,即将推出的服务将带有价格标签。


这位知情人士说:“在想要成为一家服务企业和表现得像一家服务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矛盾,而苹果还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巨亏独角兽们的IPO试金石,Lyft计划本周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