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互助行业又迎保险大咖,弘康人寿总经理张科将加盟腾讯系公司轻松筹

互助平台正成为保险“老将”们的新选择。


界面新闻独家获悉,继原安心保险总裁钟诚之后,弘康人寿总经理张科也将加盟腾讯系互助平台公司轻松筹。


据接近轻松筹人士透露,目前张科已经在弘康人寿走离职相关流程。不过截至界面新闻发稿,轻松筹方面和张科本人未对此消息进行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张科,1974年4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北美精算师FSA,现任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任麦肯锡公司上海分公司金融保险业务管理咨询顾问、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阳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规划总监等职务。


2016年4月12日,张科开始担任弘康人寿总经理一职。2017年5月12日起兼任公司首席风险官。2012年至今历任弘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精算师、副总经理、总经理。


作为中小保险公司的弘康人寿更像一家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战略自其成立以来就是核心战略,精算出身的张科也一直致力于健康险的产品创新,曾主导了“弘康小白重大疾病保险”、“弘康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C款”等一系列产品设计和创新。


去年5月,张科曾在公开发言中表示,“目前,整个寿险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没有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看问题,我们没有真正满足老百姓的需求,所以导致了很多人的保障是不够的。因此,保险行业要加大产品的创新,真正去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这期间,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空间巨大。”


而在此之前,原安心保险总裁钟诚已加盟轻松筹。


4月18日,轻松筹旗下的互联网保险销售平台轻松保推出了和运动健康相关的新产品“年轻保”系列,钟诚首次以轻松筹健康保险事业群CEO的身份亮相在公众面前。


作为保险圈的“老将”,钟诚有着资深的从业经验。公开资料显示,钟诚曾历任中国人保集团业务发展部总经理、中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太平科技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筹备组组长等职位。


保险大咖们为何舍弃传统保险阵地,相继投身互助平台?


在业内人士看来,互助计划作为传统保险产品的有效补充,具有低门槛、自场景、高频互动和高转化的主要特点,也是互联网巨头们争相竞逐的“高地”。已经更名的相互宝在真正连接起保险和流量上打了一个“样儿”,这也是保险业务在互联网平台里能够焕发新生的一个途径。近三年来,网络互助经历了风口、冰点到洗牌重新出发的各个阶段。


当然,网络互助也存在诸多潜在风险,对整体规则的设置、会员的运营以及关于理赔的争端解决都是对互助平台运营能力的新挑战。


据了解,轻松筹旗下有大病救助、轻松互助、轻松e保、轻松公益、轻松健康五大板块。据轻松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轻松筹体系在全球183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总数已经冲破5.5亿,共帮助超过253万个家庭,筹集善款总额超过255亿。旗下的轻松互助截至2018年10月,已有超过6000万会员加入,累计帮助超过1306位大病会员获得互助金,累计划拨互助金总额超过2.66亿元。


2017年年初,轻松筹完成2800万美元C轮融资,IDG资本旗下成长期基金领投、腾讯、德同资本、同道资本、道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埃夫特筹备上市

安徽证监局网站近期披露的一份文件显示,今年初,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埃夫特)与国信证券签订了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协议。这家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由此正式启动了登陆国内资本市场的计划。


对于最终登陆哪一资本平台,埃夫特暂未透露。


成立于2007年的埃夫特,脱胎于奇瑞的设备部门,后者是一家总部同样位于安徽芜湖的汽车生产商。


经历七年的机器人自主研发后,埃夫特从2014年起接连在海外出手,并购了四家意大利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这些公司在所处行业都有超过20年的历史。截至去年底,这四家新并入的企业在全球共有13家子公司,分布于意大利、德国、波兰、法国和巴西等地。


这项自主研发加海外并购的“双轮驱动”战略,改变了埃夫特的发展轨迹,它借此完成了产业垂直整合,即从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再到下游的系统集成。依靠海外公司的背书,埃夫特得以开拓其在国外的机器人市场,也从而跻身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的第一梯队。


埃夫特此前曾公开提及,海外收购补强了公司在多个细分应用领域的技术实力,同时提升了营收规模和利润水平。在连续并购启动前,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年销量为目前的约三分之一。


目前,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年产能为1万台套,并在建设下一代智能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为1.2亿元,已于今年2月开工。


传统工业机器人被认为缺少学习和思考能力,下一代智能机器人将会拥有自己的“大脑”。埃夫特的新项目完工后,预计每年可生产200套下一代智能机器人系统及装备。


埃夫特最早的海外并购对象是喷涂机器人及解决方案提供商CMA,随后收购的EVOLUT公司则擅长于金属表面处理,第三宗并购指向了产业链上游的控制系统生产商ROBOX。并购结束后,埃夫特先后与三家公司在国内成立合资企业,将制造功能转移至国内以降低成本,并消化吸收海外技术开拓市场,与海外形成协同。


埃夫特的最新一宗并购在2017年落地,它收购了WFC的全部股权,该公司为汽车、轨道交通和航空行业的客户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公开报道显示,此收购的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


为完成这笔并购,埃夫特在当年进行了新一轮融资,基石资本和鼎晖投资旗下的基金成为了公司第二和第四大股东。埃夫特的第一大股东仍为芜湖市国资委和美的集团(000333.SZ)组建的合资企业。美的集团在2016年入股埃夫特,持有这家工业机器人公司约12%的股份。

专访奔驰销售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电动时代下服务体系正在发生变革

对于奔驰而言,随着电动化大潮的来临以及与合资方的相互信赖日益加深,中国市场的地位正逐渐从“重要”变成“首要”。



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GLB概念车全球首发;全新梅赛德斯-AMG A 35 L 4MATIC全球首发,并将成为首款在中国制造的AMG车型;首款纯电动车型全新EQC纯电SUV中国首发,它将成为中型SUV细分市场中首款国产纯电动豪华车型。



此外,梅赛德斯-奔驰S 560 e L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2021年计划登陆中国市场的另一款纯电动SUV EQB进一步扩充了奔驰的新能源产品序列。


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则在多个场合中强调:“未来几年内,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在全球推出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我们致力于将大多数纯电动车型实现国产。”


作为首款国产纯电动车,EQC是在戴姆勒提出的“瞰思未来(C.A.S.E)”战略,和北汽提出的“全面新能源化”两个共同目标一致的战略基础上,在双方的合资企业推出的第一款纯电动车。车展首日,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奔驰展台上表示:“EQC的出现代表着中国电动豪华车领域即将跨入新里程,也标志着中德合作开启了新纪元。”



年底即将上市的EQC会给奔驰的营销体系带来什么变化?电动车车主的需求和燃油车车主有何不同?奔驰在电动化时代下的客户服务策略有何改变?


带着这些问题,界面新闻在上海车展上对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进行了专访。


在产品层面,“通过EQC,未来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客户、了解新能源车,尤其是电动车在中国市场上将以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模式满足客户的需求。”张焱表示。



针对电动化产品,奔驰将打造“新的”经销商网络。“这个‘新’不是指另外找经销商,我们现有的经销商在覆盖率、网点布局上都是非常合理的,且经销商的运营理念、运营模式经过多年的提升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张焱表示:“但是作为电动车来说,销售体系必然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个‘新’是新在概念上、理念上、服务上,相比现有的模式会有非常大的提升。”


在诸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奔驰会建立梅赛德斯-奔驰EQ体验站,这些线下的EQ体验站主要会选在城市的中心商圈建设。“EQ体验站里可以做品牌展示、销售、客户沟通以及客户互动。”张焱介绍道。


在服务领域,将来奔驰会尝试在网上采用直接触达客户的方式,让客户的需求、好奇心更加容易地和品牌、产品、服务联系起来。在张焱看来,这样的试点会对后续的产品和后续的网络建设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具体到如何服务好电动车客户,张焱谈到了以下两个方面:


在购买电动车时,客户最关心的是续航里程和充电方式,“我们在全新的‘Mercedes me奔驰充电’服务的体系下,逐步涵盖从家用智能充电墙盒、公共充电桩、城市热点地区代客充电服务、道路救援充电服务以及梅赛德斯-奔驰专属充电站等几乎全部电动车使用场景,力图为用户带来全面的无忧体验。”


另一方面,奔驰的产品本身也具备一些专属功能。例如全新的MBUX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可为客户提供线路优化规划,帮助客户解决从A点到B点过程中的行驶和充电问题。


“其实这对经销商网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怎么为电动车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应该是EQC除了作为一款产品外,对经销商体系以及服务理念上的非常重要的意义。”张焱说。


在外界看来,以电动车为唯一产品种类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们或许对这类用户的服务理念更为先进。张焱认为:“他们的服务模式的确给传统汽车业带来了启迪,但奔驰在这方面也从未落后。”


他举例说:“比如说某些企业在店里设置了厨房和咖啡厅,实际上在我们的4S店里,包括Mercedes me体验店也在做这样的尝试。这说明,在行业里如何服务好客户,有很多接触点是共通的。”眼下,奔驰已经在北京、上海的中心商圈内开设了Mercedes me体验店。据透露,中国内地第三家Mercedes me体验店将于本月底落户成都。



实际上,奔驰从去年已经开始实施“2020网络升级计划”。张焱透露,新的网络升级计划在过去几年的“品质网络”、“智能网络”基础上推出了新的“智慧网络”。“所谓智慧网络是以客户的需求为先,通过我们对客户的理解,从而智能、智慧化各个客户接触点的感受,然后分析得出客户的核心诉求,再通过服务给予客户满意的服务。其实我觉得新势力造车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在不断发掘、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他说。


EQC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使得奔驰和合作方北汽集团在电动化领域展开了更深入的合作。例如,EQC除了国产以外,其动力电池使用的电芯也由中国生产。“除了我们现在不断扩大的北京奔驰产能和产品之外,2019年双方已经共同投入50亿元人民币,进行奔驰纯电动车型及动力电池的国产化”,张焱补充道:“2018年2月,股东双方还宣布共同投资超过119亿元人民币,在北京顺义建设北京奔驰新的生产基地,以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车的需求。在我看来,国产电芯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从双方的共同投资和产品投入以及未来的产品规划来看,大家可以期待未来我们有更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出现。”


张焱对EQC在华的市场表现给予了积极预期。“EQC进入中国市场能更好地诠释股东双方对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的期待,而中国是最大的汽车市场和最有创意的市场。”他说。

A股发审新态势:IPO过会率回暖了,“即审即发”时代更近了

新一届发审委开工一月有余,市场都深切感受到了IPO市场的显著变化。


自3月12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履任以来,IPO审核通过率已回升至近90%,一个半月的审核过程中仅有两家企业被否。另一方面,通过发审会的企业不少在10日内就拿到IPO批文。A股IPO“即审即发”和通过率回暖的新态势已经显现。


“即审即发”新趋势


市场总是不经意会将主板与新生的科创板放在一起比较。


自3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闸以来,已有89家企业向上交所递交了申请并获得受理,期间还出现了首家红筹企业发行CDR的申请。而反观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主板市场,同时期内选择申报IPO的企业不过20家,上交所自年初至今更是仅受理了8家企业的IPO申请。


科创板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聚拢企业的速度上,监管反馈的效率也相当惊人。目前被问询的科创板申报企业,多数均在申报材料受理后5个工作日即拿到问询函,最长也不过10个工作日。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曾感叹,“(科创板)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中,已有3家在5个工作日内收到问询函。而2009年创业板首批受理的企业,20天后才发出反馈意见,当前发行部IPO反馈意见大约需要一个月左右时间。相比之下,科创板效率之高,史无前例。”


在此前举办的保荐代表科创板培训班上,监管层也对科创板IPO审核时间给出了明确预期,即上交所审核不超过3个月、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回复不超过3个月、中止审核期限不超过3个月,合计不超过9个月。相比主板市场冗长的IPO排队时间,初生牛犊的科创板咄咄逼人。


不过,自3月12日第十八届发审委履新后,主板市场IPO审核也展现出新的动能。


3月22日,本届发审委“首秀”通过的企业四川天味食品,在过会后仅仅10天就拿到了IPO批文。之后,本届发审委第二家过会企业——德方纳米获得批文的时间也仅用了10天。由这两家企业开始,IPO“即审即发”步入常态化。


据界面新闻记者统计,截至4月22日,证监会共核发了18家企业IPO批文,其中11家为3月12日以来新过会企业,获得批文的最长时间也不超过1个月。另一方面,本届发审委在4月4日前审核过会的企业也已全部拿到IPO批文。


“即审即发”的背后,是IPO过会企业存量的减少。目前,2019年至今过会企业存量消化已基本完成。而据Wind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通过发审会且尚未获得证监会IPO批文的企业中,2018年过会的企业有4家,2018年以前过会的企业有5家。


“近期可以明显感受到企业过会后拿到IPO批文的时间缩短,近几批批文中全是2019年过会的企业,这也说明2019年之前过会的企业存量已经消化的差不多了,剩下多数都存在一定问题。”北京某中型券商分析师表示,这种情况下,IPO进入“即审即发”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市场上也不乏“科创板倒逼主板审核速度加快”的言论。


“虽说主板与科创板并不是明确的竞争关系,但实际上企业一定会在两者之间权衡,科创板高效的审核速度也令主板承压”。北京某中字头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部分企业在采访中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相比上市排队时间较长的主板市场,科创板可以说兼具快速上市和知名度的优势。主板从去年开始加高的上市门槛,也令需要时间发展业绩的企业更倾向选择科创板上市。


从目前已向科创板递交申请材料的89家企业中也可以看出,谋求主板挂牌又半路“改道”的公司不在少数。


无论科创板影响多寡,2019年新一届发审委履任后的IPO市场确已逐步向“即审即发”方向迈进,已有市场人士开始将近期的主板IPO状况与2017年的创业板相提并论。


发审通过率“回温”


因IPO常态化对排队存量企业的消化,2017年的创业板市场也曾达到目前“即审即发”的节奏。但与当年发审通过率出现下跌所不同的是,近期的主板市场IPO通过率在显著“回暖”。


第十八届发审委自3月上任以来,共召开了10次关于IPO首发企业的发审会,合计审核了19家企业。其中仅有2家未通过发审会,通过率高达89%,这与上一届被称为“史上最严”发审委54%的惨淡过会率形成鲜明对比。


为何发审委换届后IPO通过率就出现了逆转?实际上现阶段发审委的“铁面”态势和主板高企的上市门槛并未改变。


2018年一季度,监管层给出“主八创五”的窗口指导,要求券商保荐机构准备IPO现场检查工作。IPO在审企业近三年净利润合计需超过1个亿,且最后一年超过5000万,不达标的企业将被迫撤材料或现场检查。所谓“主八创五”指的是,IPO新申报的企业,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净利润超过8000万,创业板不低于5000万。


而在今年发审过会的企业样本中,拟挂牌主板企业去年净利润均已达到亿元水平,谋求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净利润也在5000万以上,IPO隐性门槛并未降低。


不过,也正是因为从未放松的监管要求,间接引发了本轮IPO审核通过率的回升。


在严监管背景下,2018年IPO被否率猛然拉高。wind数据显示,去年185家首发上会企业中,被否的就有59家,通过率仅为60%创下历年新低。另有2家暂缓表决,13家取消审核。


另一方面,慑于发审环节的高压态势,IPO排队企业回撤材料的案例也在去年达到高峰。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共有199家企业撤回申请材料终止审查,总数甚至高于全部上会公司的总和。相比之下,2017年虽然也有146家企业上会前撤回材料,但当年上会企业总数已超过2018年一倍多,为466家。


199家公司撤回申报材料也无疑有效缓解了IPO堰塞湖问题。截至4月22日证监会公布的最新信息,IPO待审企业数量已降至266家,而2017年底排队上市的企业还尚存484家。


“就像海绵一样,去年严格的发审门槛‘挤出’了相对劣质的企业,留下来的优质公司通过率自然会变高”。华东某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近期发审通过率提高并不是猛然转变,事实上,在上一届发审委履职后期,IPO通过率已经小幅回温。


经历了去年IPO市场的“动荡”行情后,券商中介机构在上报企业材料时也更加谨慎。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监管并未撤销“主八创五”的上市门槛,保荐机构也一直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适度拔高门槛。


“从保荐通过率考虑,券商也会选择具有十成、甚至十二成把握的企业上报”。上述券商投行人员称。


上会企业或撤回或被否、保荐券商上报更为谨慎。经过上一届发审委的努力,IPO排队企业质量无论在存量还是增量上,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此时本届发审委任下IPO通过率回暖也就不难解释了。

迅雷区块链业务“迷途”

区块链曾经把迅雷送上巅峰,现在却可能成为这家公司的麻烦。


区块链的出现让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迷失已久的迅雷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这家公司决定All in区块链,进而深耕云计算市场。


“迅雷本质就是一个P2P技术起家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公司,从基因上讲,迅雷做共享计算才更有机会比别人成功”,迅雷CEO陈磊曾经表示,和其他企业B2C的路径不同,迅雷希望借助区块链技术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C2B路径。


沿着这一思路,自2017年起,迅雷先后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私人云盘“玩客云”,以及为广大企业提供边缘计算、函数计算、CDN业务的云计算解决方案的“星域云”。在这套体系里,玩客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上百万用户使用的玩客云、赚钱宝(迅雷开发的另一种私人云盘)形成了覆盖全国各地的上百万个共享节点,为星域云提供了廉价的计算成本。


对迅雷来说,维持玩客云的运转是一件成本低廉的事情,只需要按照每天每台机器贡献的工作量提供奖励“链克”即可,链克可以兑换成“视频网站会员”、鼠标等虚拟物品或者实物。


然而在一年之后,这一看似完美的链条逐渐产生了裂痕。玩客云产币量下降、链克本身的价值缩水、矿机损耗加剧,让越来越多的用户产生不满并退出,即使一些拥有成百上千台机器的大矿主也顶不住压力,加入维权的行列中。


一位行业人士认为,玩客云面临的问题不是简简单单的用户维权的问题,由上百万个玩客云组成的用户网络也是迅雷区块链和云计算业务的发展基础。当越来越多的玩客云开始关机的时候,迅雷的区块链业务根基可能面临动摇。危机正在蔓延。


玩客云闹剧


几个月前,颜东亚(化名)和其他几个人一起组建了一个维权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群后来竟然涌入了500多人,“玩客云遇到大麻烦了”,他说。


“玩了一年半,亏了20万”,颜东亚自嘲,即便对他这样一个IT工作者来说,20万也不是一个小数,然而和别人比起来,他的这点亏损根本不算什么,“亏损上百万的都很多”,而这些人大多是矿主。


事实上,用户们对玩客云的不满已经不是一两天了,在微博、qq群、微信群等社交网络上类似的情绪发酵已久。


引起众多用户不满的主要原因是玩客云产出的“链克”价值不断下降。交易网站显示,从去年11月份至今,链克的交易价格从一块钱跌到了三、四毛钱。由于玩客云本身产币量不高,每天也就产一两个币,算了算电费、网费、机器的成本之后,很多人觉得不划算。


当卖链克越来越没有赚头之后,很多人打算将链克兑换成虚拟物品或者实物,但是渐渐地,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开始涨价,而且经常没货。比如,原来几个链克就可以兑换成的迅雷会员月卡现在需要几十个链克,50元的京东e卡点击兑换后显示系统正在服务升级。兑换之后很多商家发货也较慢,“在链克商城兑换的鼠标,已经三天了一直显示未发货”。一位用户表示,在玩客云的论坛上,一个提交商城订单问题的帖子回复多达17页。


迅雷提供给全天候科技的回应中提到,迅雷已经于2018年9月向链享云公司售让链克、链克商城和链克口袋等业务。迅雷仅保留迅雷链、迅雷链开放平台、迅雷链文件系统(TCFS)等底层技术业务,以及玩客云和基于玩客云网络的共享计算业务。


“链克商城的价格是入驻商家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和调整的,正常会有一些正常的波动。”迅雷回应称,具体情况需要咨询链享云公司。


与此同时,有一些用户反映由于使用玩客云每天上传下载量过大,造成了硬盘的损坏,有人称自己已经坏了四、五块硬盘。


由于出现种种的问题,不少用户希望退出挖矿,将玩客云作为个人的NAS设备使用,存储一些文件,但要退出的话,“客服要求手持玩客云和身份证的照片才行”。另一位玩客云的用户宋一飞(化名)对此表示不满,“把我们当成罪犯?”


对此,迅雷解释称,此举的目的是防止恶意退出其他人的设备:“为确保玩客云和申请退出玩客奖励计划的申请人是一致的,并可留存准确的身份信息供相关部门需要时查验。”


对很多用户们而言,玩客云今日的遭遇是他们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仅仅在一年多之前,情况还是完全不一样。


玩客云是2017年迅雷旗下网心科技推出的私人云盘,但是它的功能又不止于此。按照一些用户的说法,这是一台“矿机”。挖矿的办法简单粗暴——只要24小时开机贡献出带宽即可,你上传的网速越快,获得的“链克”(原名玩客币)就越多。


“玩客币是基于‘玩客云’智能硬件,依托共享经济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资产。”按照官方的说法,作为奖励,链克可以兑换成爱奇艺会员卡、京东E卡等200多种商品。


作为一款能够赚钱的私人云盘,玩客云在预售阶段就喊出了“躺着就能赚钱”的口号,由此吸引来的狂热的用户甚至让淘宝众筹的页面一度瘫痪,筹集金额从原来的10万元,变成了一千多万。

六周内3笔投资:Airbnb又投资了奢华公寓短租商Lyric

Airbnb近日领投了总部位于旧金山的小型豪华公寓租赁公司Lyric的1.6亿美元融资,其他投资方包括Tishman Speyer、RXR Realty、Obvious Ventures、SineWave、Dick Costolo、Adam Bain和其他地产合作伙伴,以及现有投资者Barry Sternlicht、NEA、SignalFire、FifthWall和Tusk Ventures。


这是Airbnb最近六周来的第三笔投资,有助其在上市之前加强其产品供应。


Airbnb最近刚确认了对OYO的投资,同时也刚完成对HotelTonight的收购。


早在去年底就有外媒消息称,Airbnb计划领投旧金山初创公司Lyric Hospitality的7500万美元融资。


Lyric将高级公寓改造成客房,全天候为商务旅客提供清洁服务以及24小时在线支持。其商旅客户有的寻求短租,有的则需要长达200天的长租住宿。


对于Airbnb来说,此次投资的意义似乎并不重大,因为Lyric在美国仅仅拥有380个套房;但是,Airbnb看重的可能是Lyric想要“改变短租行业尤其则城市地区的负面形象”的理念。


在接受采访时,Lyric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ndrew Kitchell说:“我们善于配合当局的监管”,他表示Lyric在其运营的13个城市是完全符合法律规范的。


Airbnb于2008年成立于旧金山,通过说服数百万当地居民向陌生游客出租房屋改变了人们旅游的方式,但是,Airbnb同时也深受纽约、巴黎等一些主要市场的城市管理规定所制约。


Kitchell认为,如今的房地产公司和建筑业主都对短租服务供应商缺乏信任。“我们希望改变外界对于Airbnb和短期租赁的错误看法”,他说。


Lyric是第一家在奥斯汀和纳什维尔获得短租业务许可证的公司。 Kitchell表示,Lyric是唯一一家在奥兰多合法经营短期租赁并与20家美国顶级房地产公司建立合作关系的公司。


2018年10月,Airbnb估值约为310亿美元,并在不断扩大房源为IPO做准备。Airbnb希望摆脱不遵守法规的创业公司形象,成为一个帮助旅客预订机票、住宿和目的地体验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过去一年,Airbnb一直在不断扩张业务范围:


2018年12月,Airbnb收购了法国礼宾服务和物业管理公司Luckey Homes;1月份,Airbnb收购了丹麦会场预订初创公司Gaest进军办公空间领域;3月初,Airbnb收购了酒店预订平台HotelTonight;4月初,Airbnb确认投资印度OYO酒店,外界猜作价在1.5亿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


这些投资巩固了其地位,同时也使得其非标住宿房源达到600万,高于Booking集团的570万。


获得Airbnb投资之后,Lyric融资总额将会达到1.75亿美元。此轮融资将会用于将其房源拓展到2,000套,并投资专利技术和数据平台。


Lyric的竞争对手包括:美国精品度假租赁公司Sonder,去年8月获得了8500万美元的融资,迄今融资总额约1.35亿美元;公寓式酒店Domio,去年10月获得了1200万美元融资;以及近日获得250万美元融资的Locale。


Airbnb选择投资了Lyric,是否会相对地疏远了Sonder、Stay Alfred、Domio、The Guid等更大的合作伙伴?


Skift援引消息人士观点称,Airbnb对Lyric的投资并不意味着独家合作性质,Lyric仍然可以在Airbnb以及其他的短租平台上做库存展示,而Airbnb也仍然会和Lyric的同行合作,Airbnb也可能后续投资其他家类似的公司。


咨询公司AJL Consulting的CEO Simon Lehmann则认为,这种发展并非可持续的模式,“要么成为交易平台、要么深度钻研价值主张以拥有自主的技术和物业管理方案并锁定库存”。包括Lehmann在内的不少业界观察人士都认为,两者只能择其一,不可能兼之。

中国正制定软件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文件,去年软件产业收入6.3万亿

4月18日,中国电子学会软件定义推进委员会启动会暨学术论坛在北京举行。会议上,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今年2月份,中国起草了一份关于软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这一软件产业顶层设计将在今年上半年出台。2018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企业数量3.78万家,然而,中国软件企业“既不大也不强”,国家投入不足、产用脱节、生态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解决。


上述会议上,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在致辞中指出,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十八大以来,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全面跃升,正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据其介绍,2018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以上企业数量3.78万家。


但是,他强调,中国的软件产业“既不大也不强”,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大概占全球5%左右,甚至低于日本,而美国的软件产业则占全球的25.6%。有报告显示,在全球的信息产业中,软件和硬件所占比例是55比45,而中国统计的则是29比71。


此外,他指出,中国软件产业还存在着国家投入不足、产用脱节、生态薄弱、人才短缺等问题。他指出,目前中国软件人才缺口大概在500万—1000万的水平。



会议上,21世纪经济报道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中央高层对软件技术的进步和软件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今年2月份,中国起草了一份关于软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这一软件产业顶层设计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出台。


当天启动的软件定义推进委员会是面向产学研用合作的开放平台,委员会将通过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攻关、标准规范制定、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快推动中国软件定义技术发展并实现成果转化和产业应用。谢少锋指出,下一步,中国将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施关键软件技术的重大工程,推动应用普及,优化产业环境,抓住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将软件产业做大做强,而软件定义推进委员会为此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