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欧盟巨额碳罚单近在咫尺,马自达加速电动化进程

全球燃效法规对汽车制造商而言正变得越来越不“友好”——尤其是对那些专注于优化内燃机而在电动化步伐上较慢的企业。


马自达就是一个典型。


但无论对于技术有多深的执念,汽车制造商也必须向法规“低头”。


日前,马自达CEO丸本明(Akira Marumoto)表示,正在加快马自达内部电气化战略的推进速度。因为如果不这么做,欧盟的碳排放罚单近在眼前。


为了尽快实现自身并不擅长的产品电动化,马自达已经与丰田展开合作。


但即便如此,丸本明仍然表示:“独特的内燃机技术依旧是马自达的品牌标识。”


而对于如何应对欧洲监管部门或将开出的潜在罚单,丸本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马自达在欧洲最头疼的问题就是要满足2021年达到95g/km的平均碳排放标准,而根据JATO Dynamics的测算,2018年马自达的碳排放水平还高达135.2g/km。


丸本明对此解释:“有两个原因。首先我们在欧洲最畅销的车型为CX-5,这是一台搭载2.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车型。其次,我们的CX-2和CX-3柴油车型的销量在减少。”


CX-5的平均碳排放量为128-150g/km。在欧洲WLTP工况的标准要求下,2020年车企平均油耗需要减少到114.9g/km。作为过渡期,2020年欧洲售卖汽车的车企要有90%的车辆达到上述要求,2021年必须完全满足。


根据IHS Markit的预测,那些没有达标的车企在2020年将面临每台车624欧元的罚款,到2021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814欧元。


由于上述法规的存在,近期菲亚特则计划向特斯拉购买“碳排放额度”,金额超过1亿欧元——但相比欧盟巨额罚款,这个数字不值一提。


分析机构评论称,对于马自达这样体量不大的汽车制造商,如果遭遇欧盟罚款,那么将会大幅影响其营收,从而对公司的研发产生负面影响,拖累技术进步的节奏,并越发落后于法规,形成恶性循环。


丸本明透露,目前正在和丰田合作开发电动车。不过,明年即将上市的首款电动车将采用马自达自身开发的平台。“或许我们会采用转子发动机来充当发电机,为电池充电,形成一个增程式架构。”丸本明透露。


马自达动力总成开发总工程师广濑一郎将这套系统称为“XEV”。顾名思义,在该架构下,车辆可以是中混、强混、甚至纯电动。


2020年对马自达而言将是能否满足碳排放法规的关键年。好消息是,马自达最新公布的Skyactiv-X动力总成将拥有更高的燃效和更低的碳排放——低于100g/km。


据丸本明透露,Skyactiv-X技术对于Crossover和SUV车型是最佳的选择。上述两种车辆类型占据了马自达全球销量的6成。“我们仍然梦想将转子发动机用于直接驱动车辆,而不是作为‘增程器’,但现实并不允许。”丸本明说。

Uber将在纽约推出直升机服务,从曼哈顿“打飞的”去机场

据《纽约时报》报道,Uber正在纽约测试直升机服务。测试航班从华尔街附近的曼哈顿直升机场起飞,目的地为肯尼迪国际机场。


这项产品被命名为Uber Copter,乘客最早可于7月9日在纽约享受到这项服务,从曼哈顿到肯尼迪国际机场,航程总时长为8分钟左右,飞行平均价格为每人200至225美元,每架直升机最多可容纳5名乘客。Uber航空业务负责人Eric Allison表示,这项业务将为乘客节省大量时间,未来Uber直升机业务也将扩展至更多城市。


去机场的乘客首先将被接送至曼哈顿的停机坪,并乘直升机到肯尼迪机场的直升机停机坪,随后Uber将开车将他们送往指定航站楼,从机场返程至曼哈顿的程序一样。每个航班上都有两名飞行员,乘客将在起飞前播放90秒的安全视频。由于空间有限,乘客只允许携带一个手提包和一件重量不超过40磅的手提行李。


目前,从曼哈顿到肯尼迪国际机场,乘车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而在交通高峰时段,可以持续两个多小时。地铁和铁路则需要50到75分钟。Uber承诺,使用Uber Copter地面交通+空中交通的总时长不超过30分钟。


Uber Copter将在周一至周五晚高峰时段运营,乘客可以即时或者提前至多5天预订直升机服务。预订成功的乘客将收到含有登机牌的Uber邮件。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Uber Copter推出后,将首先对白金会员和钻石会员开放,这是该公司忠诚度奖励计划的前两级会员。


除了Uber外,目前一家名为Blade Urban Air Mobility Inc.的初创公司已经在纽约提供一键叫直升机的服务。该公司目前每周6天提供从曼哈顿到三个机场的定期航班,价格最低为195美元。


豪华旅游平台Virtuoso的服务与航空运营总经理Steve Wooster认为,UberCopter和Blade存在一定机会。“在高峰时段,UberBlack(高端网约车)可能要花费200美元到肯尼迪国际机场,所以这些直升机在价格和时间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在首次公开募股之时,Uber不断强调其对各种交通方式的投资。除了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约车公司外,它还运营自动驾驶汽车,电动自行车,滑板车以及现在的直升机。


自上月IPO后,Uber股价一直没有起色,持续低于发行价。此后Uber一直尝试多方面调整。除了即将上线的直升机业务,本月8日,UberCOO(首席运营官)和CMO(首席营销官)双双离职。Uber首席执行官Dara Khosrowshahi在内部邮件中透露,自己现在有能力更多参与到网约车平台与餐饮外卖平台这两大核心业务的日常运营中,因此不再需要COO一职,Harford自己也决定离开;而鉴于营销、公关和政策团队被合并为一个团队,由传播和公共政策高级副总裁Jill Hazelbaker领导,首席营销官Messina因此也决定离职。


此外,鉴于今年一季度亏损超过10亿美元,Uber首席财务官Nelson Chai表示,为了降低成本、减少亏损,将削减客户促销活动,第二季度营销费用占收入的比例应该会下降。


截止当地时间6月9日收盘时,Uber股价有所回升,达到为44.16美元,与发行价相差不到1美元。

科技巨头“腹背受敌”: 反垄断阴影下将被征收数字税

在6月9日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G20财长同意,将在2020年之前编制共同规则,以填补脸书等全球科技巨头为减少企业税所利用的漏洞。


根据会议后发布的公告,目前如何向科技巨头征税的细节尚未确定,但将会通过修订联系和利润分配规则、全球反税基侵蚀提案等“两大支柱”来逐步完善。


财长们在G20公报指出,“我们欢迎最近在解决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赞同这项雄心勃勃的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支柱方案。”


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在会议后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目前我们有两个支柱,我觉得我们需要同时支撑着两个支柱”,“这些建议(目前)仍然有点模糊,但他们正在逐步形成。”


如果税收的漏洞得以填补,将会让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面临税收负担增加,在美国也开始对大型科技公司进行反垄断调查的背景下,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正腹背受敌。截至记者发稿,谷歌等公司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进一步提问予以回复。


科技巨头将面临税收挫折


G20的部长们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欢迎最近在应对数字化带来的税收挑战方面取得的进展,并赞同由两支柱方法组成的雄心勃勃的工作计划”,“我们将加倍努力,以达成基于共识的解决方案,并在2020年之前提交最终报告。”


修订联系和利润分配规则、全球反税基侵蚀提案便是财长们所依赖的“两大支柱”。简单说,即使公司在某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实体业务,该国仍将根据一家公司的服务或商品的销售地对公司征税,如果在前述情况下,该公司仍能通过离岸避税天堂或低税率国家或地区实现避税,那么各国可以应用全球最低税率,从而实现变相取消“避税天堂”。


法国和英国等欧洲国家一直强烈支持对大型科技公司征收“数字税”,正如法国财政部长勒梅尔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言,我们有一种基于数字活动的新经济模式,基于大量数据的销售和交换以及使用,但目前对这种新的经济模式没有公平的征税。


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如何对数字跨国公司征税也未达成共识。包括英国、法国等国家则选择出台了本国针对数字化服务的税款。英国在2018年末时推出“数字服务税”,对符合标准的公司,以公司在英国的营业收入为税基,征收2%的税。法国则在2019年5月通过一项草案,对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公司征收3%的数字税,法国预计这项新税收将会在2019年产生4亿欧元的税收收入。


由于英国和法国的“数字税”针对的目标都是营业收入而非利润,这使得该税种存在双重征税的风险。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在本次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表示,美国对法国和英国提出的两项现行税收存在重大担忧,欧洲的税收迫使我们需要处理这个问题。


尽管目前对于新税收的规则的形式和范围仍然存在争议,但G20的财长们认为,除了改革之外别无选择。姆努钦也表示,“听起来我们有一个强烈的共识,所以现在我们需要达成共识,(并)将此转化为协议。”


勒梅尔和英国财政大臣哈蒙德则表示,如果一旦有达成一致的G20方案,就会废除本国的数字税。


“我看到各方在这个问题上合作的高度意愿,这是一年前很少有人能预料到的,”欧盟经济事务专员莫斯科维奇对财长们的共识也表示赞赏,他表示,“我们真的相信,科技巨头——不仅是GAFA(指代谷歌、亚马逊、Facebook和苹果)——必须在创造价值和利润的地方缴纳公平的税款。”


避税,科技巨头的腾挪术


实际上早在2012年,苹果、亚马逊和谷歌等科技巨头公司就曾因避税丑闻引发众怒,这让当年的G20峰会上一个重要议题便是,推进跨国企业必须缴纳“应缴税额”。这也推进了之后BEPS(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经合组织(OECD)的定义,BEPS指利用税收规则中的差距和不匹配,人为地将利润转移到低税或无税地点的避税策略。但BEPS未能触及问题的根源——公司仍能够利用低税率的司法管辖区的优势,将利润转移到任何他们想要的地方,实现避税。


而大型科技公司主要通过在全球范围内销售其产品和服务来获得利润,其中大多数的利润则在于各类的IP(知识产权)。在人为地将IP的中间法律所有权定位在爱尔兰、荷兰、卢森堡和瑞士等有利于避税的司法管辖区,跨国科技巨头公司可以避免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缴纳版税。


这使得即便是BEPS出炉后,问题仍然不断发生。谷歌在2017年通过一家荷兰空壳公司将227亿美元转移到了百慕大,同年,Facebook在英国只缴纳了74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6552万元)的企业税,尽管该公司在英国收入高达13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5亿元)。


以谷歌为例,它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通过在线“拍卖”和混合销售广告空间,在经过爱尔兰子公司、荷兰子公司和百慕大子公司的几次腾挪后,谷歌在英国实际缴纳的税负非常低。


“无论是跨国科技巨头绝大多数利润是否真的来自IP,还是最终支付给百慕大公司的与英国销售相关的特许权使用费,是否超出了英国所得税的现行范围都存在争议”,英国智库税务观察主管George Turner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BEPS行动要点的第一点便是指在向数字经济征税,但当BEPS拟议的改革终于达成时,对数字经济如何征税却成为各国无法达成的一个领域,让行动一直被推迟。


根据税务观察的研究,苹果、谷歌、Facebook、思科和微软2017年在英国营收大约为234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072亿元),产生的利润大致在66亿英镑,根据英国现行税率计算,税收负担为12.6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11.6亿元),但实际上这些公司在英国综合税负约为1.91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6.9亿元)。


George Turner表示,尽管多年来世界各国政府一直在讨论,要采取行动来打击跨国公司的避税措施,但大型科技公司仍然照常营业,只是时不时地缴纳“谷歌税”等惩罚性税率——相比其营收而言,九牛一毛。


GAFA麻烦不断


GAFA等科技巨头在美国的“失宠”,或许是姆努钦能够在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达成共识的原因。近期,包括Facebook在内的四大科技公司已被美国竞争监管机构着手调查。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近期宣布,将对美国是否需要收紧反垄断法,以应对科技巨头展开调查。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目前谷歌等科技巨头在主业具有优势地位的情况下,还采取类似搭售或强制捆绑等方式拓展其他业务,进而损害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这也是谷歌等公司近几年在欧盟不断被诉讼、罚款的主要原因。


而美国内部对这些科技巨头的垄断行为似乎也积怨已久。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罗默就撰文称,对大型科技公司征税就能够改变它们。


保罗·罗默提议对Facebook、谷歌等公司运营的关键,即定向数字广告的销售收入征税。因为目前反托拉斯法案主要针对的是价格欺诈的危害,而不是这些平台造成的其他危害,利用税收法惩罚科技公司是一种策略优势。


在其他分析者看来,尽管对科技巨头全球征税已在G20上达成共识,但如何具体实施,会是一个难题。


英国亚当·斯密研究所研究员Tim Worstall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国际税收体系实际上是建立在对经济活动附加值征税的理念之上,像英国和法国等对科技公司收入计税的方法虽然未违背当地法律,但也存在争议。


“目前欧洲在不断上涨巨额科技税,而特朗普也在解决这个问题。”,Tim Worstall说。


这也使得在本次G20上对数字公司如何征税给出了各种方案。一种方法是计算数字公司的“非常规”利润,另一种方法是使用现有的利润计算方法,然后将部分利润重新分配到不同的国家,第三种可能性是为在任何给定国家的营销和分销指定“基线利润”。此外,新系统还需要一套规则来决定一家数字公司何时真正参与国民经济。


哈蒙德表示,全球税收规则仍应以企业创造价值的地点为依据,而不应仅仅以销售地点为依据。


“我们需要确保改革后的国际税收体系,能够继续奖励那些创造有吸引力商业环境的国家。”哈蒙德说。

Salesforce百亿美元收购逻辑:牺牲利润换增长

10日当天,科技行业最大的新闻莫过于提供企业云服务的公司Salesforce斥资157亿美元收购数据可视化分析公司Tableau。这是Salesforce历史上金额最高的一笔收购,其收购价格相比Tableau上周五收盘价格整整高出了42%,足以看出Salesforce对于Tableau收购的势在必得。


从双方各自的业务构成来看,Salesforce与Tableau无疑有着很多的业务协同:Salesforce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客户关系,提升业务质量,Tableau则擅长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让企业更好地发掘市场机会并作出相应决策,双方甚至在各自的客户群体上都有着很大程度上的重合。不难预想的是,未来Salesforce整合了Tableau的服务后,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数据分析服务,提升原有服务的价值。


尽管从业务发展上来看,这看似是一桩顺理成章的收购,但能够以近50%的溢价达成最终交易协议值得进一步深究。事实上,对于Salesforce来说,不仅需要付出高价收购的代价,同时整合Tableau后,还会在短期给其财务业绩带来一定的拖累。


在过去的一年中,Tableau的业绩并不亮眼,其营收增速在2018年年中达到超过30%近年来峰值后,便显现出明显的营收增速放缓迹象,截至最近的今年第一季度,营收增速已下降至14.7%,与此同时,自2015年以来,Tableau便再也没有实现过年度正盈利,2018年全年亏损达到2.77亿美元。在并不优秀的财务业绩下,Tableau在资本市场上也并没有获得追捧,今年以来股价一直徘徊在每股125美元附近。


Salesforce在收购消息公布的当天也表示,如果收购顺利完成,将在2020年为公司营收新增约4亿美元,但与此同时,调整后的每股净利润将减少37-39美分。


从短期财务回报来看,Salesforce对财务状况并不十分理想的Tableau的收购,并不能对短期业绩带来明显提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拖累了公司的净利润,因而这一桩收购,从Salesforce的角度来看,更多的是战略上的考量。


就在收购消息公布5天前,Salesforce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财报,尽管最终财报数据良好,营收、利润均高于市场此前预期,但Salesforce增长的疲态已经进一步显现:从2017年以来,Salesforce的季度收入同比增速从近30%的高位,逐步下滑至目前24%的水平。在该季度财报中,Salesforce指出,未来市场营销费用占总收入的比例仍将维持在45%左右的高位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公司仍在寻求不断扩大客户数量、向现有客户出售更多产品以及继续建立品牌识别度。


在收购消息公布后的电话会上,Salesforce首席执行官Marc Benioff表示,公司正在不断扩张自己能够提供给客户的产品种类,对于客户来说,希望能够在Salesforce获得更多的能够将他们的业务运营更加现代化的工具和服务,而Tableau将是Salesforce能够提供更多业务转型服务的关键资产。


Salesforce引述全球数据公司的研究数据称,全球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术和服务方面的花费到2021年将达到1.8万亿美元。


由此可见,增长对于现阶段的Salesforce来说,仍然是业务发展的第一要务,因而收购在数据可视化分析领域拥有着领先地位的Tableau也就不难理解了,Salesforce是在用牺牲一部分短期利润的行为来换取增长,增加了Tableau的服务以后,能够让Salesforce 吸引到更多客户群体,同时也将对现有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从长期来看,将有利于Salesforce的业务规模扩张。


尽管收购溢价高达42%,但考虑到目前Salesforce的股价处在近期相对高位,且通过全股票形式收购,在不挤占现金流的情况下,也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收购溢价。

科创板受理企业增至119家,上市委首秀3家获得“通关”

科创板开闸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申报企业发行上市审核进入新阶段,科创板上市委的审议工作于上周三正式启动。


6月5日,科创板第一次审议会议顺利召开,首批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苏州天准三家企业均获“放行”,只待证监会最终的批文核发。而在6月11日、13日和17日,又将有三批共8家申报企业接受上市委审议。


随着开板的临近,上交所第一届科创板公开发行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自律委)日前召开了2019年度第三次工作会议,分析研判了科创板开板初期企业发行业务可能面临的来自境内外市场环境、企业集中发行、各方参与主体业务和技术准备不足等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对网下打新门槛、长线资金中签股份锁定、战略配售、新股配售经纪佣金标准等内容作出了倡议。


具体包括:一是充分发挥中长线资金作用,压实主体责任。建议除科创主题封闭运作基金与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外,其他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持有市值门槛不低于6000万元,安排不低于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70%优先向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等6类中长线资金对象配售。


二是简化发行上市操作,保障安全运行。建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低于8000万股且预计募集资金总额不足15亿元的企业通过初步询价直接确定发行价格,不采用超额配售选择权等。


三是合理确定新股配售经纪佣金标准,形成良性竞争。建议对战略投资者和网下投资者收取的经纪佣金费率由承销商在0.08%至0.5%的区间内自主确定,推动形成行业惯例,避免恶性竞争。


对比规则文件后不难发现,倡议书中的要求比现行规则更加严格,对于保障科创板股票发行与承销工作平稳有序,形成良好稳定预期具有正面效果。


另据界面记者统计,截至6月10日,上交所新受理6家企业上市申请,已受理企业总数达到119家,新问询企业30家,已问询企业101家。


6家新受理企业分别是广州瑞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洁特生物过滤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兴欣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其中,成都秦川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四川省首家受理企业。而无锡德林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保荐机构申港证券也是第一次登上科创板平台。


从企业注册地上看,新受理企业大部分来自一线城市,其中广东省有两家企业,有三家分别来自江浙沪,仅有一家秦川物联来自四川。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浙江五省企业数分别为26、20、18、17、11家,占总企业数的7成。


从保荐机构上看,保荐企业数量前4的依旧是“三中一华”。中信建投以15家排在榜首,中信证券、华泰联合证券、中金公司保荐企业数量均为9家并驾齐驱。


从企业所属行业来看,新受理的6家企业分属“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25家仍位列单行业企业数量之首。“专用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念息技术服务业”“医药制造业”分别以23、21、15家数量位居2至4位。



港交所曝丑闻:前高层涉贪 曾“放水”30多家企业IPO

在去年登上全球股市IPO“募资王”的港交所,刚刚曝光出重大丑闻。


香港《苹果日报》昨日报道称,多名消息人士透露,某位曾负责新股IPO审批的港交所前高层,联同保荐人及律师行涉嫌“不当审批”及向个别申请人“放水”,协助不完全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通过审批,涉及超过30宗上市申请,包括已上市的建筑股及餐饮股。


报道提到,接近港交所的消息人士称,港交所接获投诉后已展开内部调查,发现“不当审批”长达最少2年,涉及至少30宗上市申请,部分已因此成功上市。港交所已将怀疑涉事的2家律师行及至少3家保荐人列入监察名单,而上述涉事高层此前则以家庭为由离职,目前“其办公室重门深锁,私人物品亦被禁止带走,情况并不寻常。”


报道还提到,上述高层于2013年加入港交所,其管理一个由70名员工组成的团队,负责监管新上市公司申请,包括发布指引、制定政策和审核招股说明书。其“放水”审批新股时要求逾千万报酬,事件正在调查阶段。


港交所去年成为全球股市IPO“募资王”,全年募资超过350亿美元,排世界第一。但截至年底,港股当年上市新股70%以上处于破发状态,募资少于一亿美元的公司平均在交易一个月后下跌6.2%,创2008年来最差表现,港交所也一度被称为新股“屠宰场”。


在去年上半年港股IPO的98家公司中,有45家在上市首日便惨遭破发,首日破发率高达61%。8月之后,新股首日破发率更是“节节高升”。8、9月港股共有22只新股上市,17只上市首日便破发,首日破发率高达77.2%。


香港资深投行人士温天纳的当时评论称,在港上市的新经济公司频频破发,主要原因在于新股定价偏高。此外,港股投资者主要是机构,而散户投资者较少,机构偏理性的策略,使得港股市场对被粉饰过的商业故事较为理性。


关于上述IPO审核放水事件,《苹果日报》报道称主要集中在建筑股及餐饮股。统计显示,2013至2018年有逾百家建筑股上市,而其中有超过三成已卖壳。报道称,换言之,建筑股上市的目的,有部分只是为了成为壳公司而IPO,部分集资金额仅千余、二千万,令外界质疑上市真正目的。


上周四是港股端午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港交所当日收涨0.72%,今年累计上涨12%。

微软在E3上发布了60款游戏,未来玩游戏的设备将有更多选择

E3正式展还未开始,微软就给大展开了一个头。


在将近2小时的微软E3展前发布会上,微软公布了60款游戏,其中包括14款第一方游戏,数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峰值。其中30多个游戏将会在发售当日加入Xbox Game Pass。


硬件方面,微软推出了全新的Xbox精英无线手柄2,而一直传闻的新一代Xbox主机也在展前发布会上得到了更多官方曝光。当然,这么一个“画饼”的发布会上,少不了微软对于未来游戏的规划:Project xCloud将于今年10月进行封测,明年年底发售下一代Xbox主机。


60款游戏,类型不一


在各种游戏的预告片里,除了游戏本身的元素之外,也加入了其它元素。


乐高与多款游戏进行了合作,同时加入乐高版本。例如《地平线4》拥有了乐高扩展包;星球大战也有了乐高版本,包含9部电影的剧情。


Xbox游戏工作室主管Matt Booty宣布了新成员的加入——Double Fine工作室将加入Xbox工作室。并同时发布了新游戏《脑航员2》,发售后将加入XGP阵容。


另一个让全场欢呼的游戏是《赛博朋克2077》,在现场播放的预告片结尾,出现了美国影星基努里维斯的面孔。随后基努里维斯来到了现场,并同时宣布了这款游戏将在明年4月16日正式与大家见面。



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小哥说:“我一定会等,不管等多久都等。”


PC也拥有了Xbox Game Pass


此次发布会上,微软正式宣布了Xbox Game Pass的更新。


其一是Xbox Game Pass for PC,目前已经上架Windows 10的Microsoft Store。此外,订阅了PC版Xbox Game Pass后,通过 Microsoft Store购买Xbox Game Pass所包含游戏时,用户拥有8折优惠。


其二是Xbox Game Pass Ultimate,包含PC版XGP、主机版XGP 以及 Xbox金会员。价格为每个月14.99美元。第一个月只需要1美元。并且在加入了Ultimate之后,用户目前所剩余的XGP、金会员合计天数将会转换为Ultimate的天数。



Xbox精英无线手柄2


为了帮助玩家更好地享受游戏的乐趣,微软公布新一代Xbox精英无线手柄2。


该手柄有超过30个新改进,包括添加蓝牙支持,可以调节的摇杆、更短的键程以及3种预设模式等等。同时它拥有40小时的续航时间。目前Xbox精英手柄2已可在微软商店预购,十一月正式上市,售价为179.99美元。


微软称,这款手柄预计将于今年年底在国区发售。


游戏主机的未来


微软认为“when everybody plays,we all win”,因此微软一直将“play anywhere”当做目标,大方向有两种。一种是通过更高性能的主机完成,另一种则是云游戏串联各种设备。


如同此前传闻一样,微软在展前发布会上透露了更多关于新一代Xbox游戏主机的信息。


这个代号为“Scarlett”的新主机,将使用一款与AMD定制的处理器、新一代的SSD固态硬盘、高带宽GDDR6内存。次时代新主机的性能将比Xbox One X强4倍以上,并搭载了Zen2/Navi技术,支持8K120帧和实时光追技术,同时游戏载入时间将明显减少。


微软称这将是他们打造的史上最强大的主机,“Scarlett”预计最快将于2020年的12月底与大家见面。届时《光环:无限》将与其一起发售。


云游戏服务方面,微软于去年已经正式公布了“Project xCloud”计划,将游戏开发者带到了项目当中。而在今年的E3展前发布会上,微软Xbox部门负责人Phil Spencer宣布,今年10月份,游戏玩家将可以使用Project xCloud,通过“主机串流”的新控制器,把自己的Xbox主机变成服务器,而玩家将能够在任何地方读取自己的游戏存档。


在微软的计划中,真正的游戏世界不能束缚于主机硬件,它应该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够接入的另一个世界。玩家可以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