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首家城商行理财子公司开业,宁波银行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超50%

12月25日,宁波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宁银理财”)在宁波揭牌。


今年以来,已有9家理财子公司先后开业运营,均为国有行、股份行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是第10家开业的理财子公司,也是国内首家正式开业运营的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


据了解,宁银理财注册资本15亿元,主要从事发行公募、私募理财产品、理财顾问和咨询等资产管理相关业务。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在开业仪式上表示,设立银行理财子公司是国家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推动国内资产管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此次宁银理财的正式开业,意味着宁波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迈出了转型的重要一步。


据宁波银行方面披露,目前该行理财规模约2900亿元,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已超过50%,转型进度居市场前列。


根据银保监会批复,宁银理财董事长由宁波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杨丽担任,宁波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周轶群任宁银理财的董事兼总经理,唐荣汉任宁银理财独立董事,任思恩、王太翌和沈华斌任宁银理财副总经理,邹小帆任宁银理财审计部负责人。


杨丽在开业仪式上表示,宁银理财将继续发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在低风险、稳定回报领域的优势,以中低风险固收类产品为基石,延续活期、定开、封闭式齐头并进的布局思路,主打中低风险产品,同时逐步推出固收增强、FOF、挂钩型等投资权益、商品等不同市场的产品,努力打造“全产品、全市场”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以满足不同客户全方位的财富管理需求。


宁波银行称,资管业务通过“投研联动”,在充分了解资产价值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在研究支持方面,通过构建专业的信用分析体系、立体的信息资源网络以及定制化的信用评级系统,为大类资产配置提供支持。同时,结合多样化的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进行全面的风险管理调整和监测。


近期,理财子公司动作不断。12月20日,中国银保监会批准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东方汇理资管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出资比例为45%。银保监会表示,这是第一家在华设立的外方控股理财公司,是落实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措施,将有利于引进国际先进资管机构在经营理念、运营管理机制、资产组合管理、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经验,同时发挥中方股东在渠道、客户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对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入理解和投资能力等方面的长处,进一步丰富资管市场主体和产品种类,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服务需求。


同日,杭州银行发布公告称,浙江银保监局已批准该行全资子公司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杭银理财”)开业。这是继宁波银行理财子公司宁银理财之后,第二家获批开业的城商行理财子公司。杭银理财注册资本为10亿元,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此外,兴业银行全资理财子公司兴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业,南京银行与江苏银行获批筹建理财子公司。

特斯拉利好不断,却遭摩根士丹利看衰股价

特斯拉再次获得中国的银行给予的贷款支持。


日前,路透社消息称,特斯拉与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多家中国国内银行,达成数额约100亿元人民币(约14亿美元)的5年贷款协议。而是特斯拉上海工厂开工以来,中国的银行第3次向特斯拉提供的贷款支持。


新的贷款部分将用于偿还之前今年早些时候,中资银行向特斯拉提供的一项为期12个月、金额高达的35亿元贷款,该贷款将于2020年3月4日偿还,也就是“以贷还贷”。其余将用于特斯拉上海工厂和中国业务开展。


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厂如今已建设完毕,国产Model 3也已开始生产。上周有消息人士称,通过每天航拍上海工厂停车场新车数量变化,推算出其产能或许已经达到1200辆/周。


国产Model 3已经进入工信部发布的最新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在列,该车型将获得24750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


特斯拉首席执行官Elon Musk希望中国工厂可以为该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发展提供帮助。公开数据显示,特斯拉在中国的新车注册量在11月攀升至5597辆,这是今年从7月开始五个月来的最大值,而去年11月新车注册量仅为393辆。


与此同时,特斯拉股价近期飙升至新高,让空头损失惨重。


特斯拉股价周一上涨至419.22美元,收盘价创下历史新高,盘中股价甚至一度涨至422美元——甚至超过了Elon Musk原计划中以每股420美元的价格私有化退市的股价。


大摩知名分析师Adam Jonas在周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特斯拉目前的股价对一家汽车制造商来说被严重高估。他投资者最终将不再把特斯拉视为一家科技公司,并导致其市值暴跌至与传统汽车行业其他制造商相当的水平。


Adam Jonas甚至给出了特斯拉的股价预期,称其将会从420美元重新跌回每股250美元,预估中的数字将比当前下跌40%。


根据第三季度突破纪录的交付量和上海工厂产能爬升等利好消息来看,上述预测短期内或将较难实现。

亚马逊摄像头被黑客入侵,智能家居隐私问题引人忧虑

伴随着智能家居的火爆态势,频繁被爆出的隐私泄露问题也开始引发人们的担忧。


昨日,据《每日邮报》,亚马逊的智能音箱Alexa播放了“劝人自杀”的内容。报道称,当一位护理人员丹妮·莫瑞特试图问Alexa一些关于心脏的信息时,Alexa突然表示:“心跳是人体最糟糕的过程。人活着就是在加速自然资源的枯竭,人口会过剩的,这对地球是件坏事,所以心跳对地球不利,为了更好的地球,建议您用刀捅进你的心脏。”听起来十分吓人。


对此,亚马逊回应称,这只是一个设备bug。他们表示,Alexa可能是从维基百科中提取了一些恶意文本,目前这一故障已经被修复。


即使这可能只是一个有关AI太“笨”的故事,智能家居设备的问题依然让人觉得很不安——本月中旬,美国家庭中的一段监控视频引发了用户们的恐慌,同时引发媒体热议。在这段监控视频中,一个女孩的房间里忽然传出音乐声,等女孩回到房间的时候,屋内又出现了一个男子的声音,后者还自称是圣诞老人,与女孩打招呼并对话。


结果令人出乎意料:这一声音来自于房间里的亚马逊安全摄像头Ring,而摄像头被别人非法访问。Ring随后确认,此次事件的原因是黑客获取了用户的登陆信息。该女孩的父母在黑五期间为女儿购买了摄像头,本意是为了及时看护孩子,保证其在房间内的安全。


事实上,这个安全摄像头最近都不太“安全”。12月19日,据BuzzFeed报道,3672个Ring摄像头用户的登录信息遭遇泄露。入侵者得到了电子邮件和密码之后,可以获得用户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付款信息,包括他们的银行卡信息。可怕的是,入侵者还可以访问Ring的实时摄像机录像以及历史记录。


安全专家告诉BuzzFeed,被泄露数据的格式(包括用户名、密码、摄像机名称等)表明它们就是从公司数据库中提取的。但在Ring的声明中,他们否认了Ring存在数据泄露问题,他们认为,这些黑客行为是由第三方数据泄露导致的。


这个频频出事的Ring,正是亚马逊近两年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的一个重要部分。2018年2月,亚马逊宣布同意收购加州智能家居技术制造商Ring,其代表产品是带有摄像头的智能Wi-Fi门铃,提供安全系统与摄像头监控等产品。


此外,除了信息泄露,有关智能家居的数据隐私问题还存在于公司内部。今年10月,亚马逊被曝出人为“参与”AI,审核用户的家庭视频:知情人士称,数十名位于印度和罗马尼亚的亚马逊员工,负责检查亚马逊智能家庭安防摄像头Cloud Cam抓取的部分视频,以此来训练AI算法。检查员平均每人每天要标记约150条视频,每条视频长约20到30秒。


尽管为了让算法更加聪明而进行训练可以理解,但家庭视频被曝光在公司员工面前,有些让人难以接受。更多用户开始质疑物联网发展之下的隐私数据保护问题,制定相应的法规也变得尤为重要。


去年9月,加州成为全美国第一个拥有智能物联网设备安全法的州政府。该法案将于2020年元旦起正式实施,法案正式生效后,所有联网设备制造商都要在产品上配备安全设置,以防信息被修改和泄露。


该法案明确规定,联网设备必须符合以下设置的其中一种,一是如果装置使用默认密码,那么每个装置所配置的默认密码必须是独有的,二是在用户首次设定该装置时,必须提醒用户设定自己的密码。


尽管这项法案因为太过笼统、不够全面等受到一些人的诟病,但这终究是隐私保护的一个开端。当网络无孔不入,安全事项将会是下一个十年的重要命题。



亚马逊催生虚假评论水军公司:一条评论收116元人民币

亚马逊已经成为服务覆盖全世界的电子商务巨头,许多消费者通过亚马逊购买林林总总的商品,其他买家的评论也是他们做出是否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据外媒最新消息,亚马逊上的卖家正在从专业公司购买虚假评论,行业内已经出现了专业操作的虚假评论水军公司,每一条虚假评论的价格为15欧元(相当于116元人民币)。


据国外媒体报道,亚马逊上的虚假评论正在欺骗消费者购买伪劣商品。外媒的一项调查发现,这些热情洋溢的评估被流氓营销公司在灰色市场标价出售,这些水军公司使用一大群所谓的“测试人员”在网上发布四星和五星评论。


测试人员会得到少量的费用和购买他们必须推荐的产品的退款。一家名为AMZTigers的德国商品评论公司自称在英国雇佣了3000名商品测试员。


这家公司的网站宣称:“我们帮助你从真实的消费者那里获得经过验证的评论。我们在欧洲的6万多名产品测试人员快速可靠地撰写评论。”


一名员工对假扮成潜在客户的媒体记者表示,每一条评论收费15欧元,但是如果由客户来购买亚马逊的商品,则每一个评论的价格要便宜得多,“如果你不喜欢这些评论,我们可以更换测试人员。这不是真正合法的,但也不是真正不合法的,所以这就像是在灰色地带。”


她承认该公司面临亚马逊的法律行动。亚马逊过去已经删除了一些虚假商品评论。


这名员工称,商品评论是一个总是非常动态的主题。它总是在变化。她说,你夏天做的事情并不总是和冬天一样。


她补充说,越来越多的商家进行了委托,希望获得四星评论:“如果一切都像五星一样,评论非常好,那就有点可疑,所以当各种评级混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很好。”


AMZTigers公司的网站列出了许多可供客户使用的套餐,包括500次评论5000欧元(4250英镑),相当于每一个商品评论10欧元(8.50英镑)。客户向AMZTigers支付测试人员购买商品的费用,并为每次虚假评论支付单独费用。测试人员必须自己亲自购买产品,以确保评论被归类为“亚马逊验证购买”。他们后续会得到退款和少量费用。


英国竞争和市场管理局表示,电子商务网站的虚假商品评论是非法的,撰写或委托他人撰写这些评论可能会导致民事或刑事诉讼。据估计,每年数百亿美元的网络购物支出受到其他消费者评论内容的影响。


亚马逊表示,它对任何旨在误导或影响消费者的评论都制定了“零容忍政策”。它补充道:“我们不允许任何人把虚假评论作为一种促销形式。”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Which?”对2000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7%的购物者依靠其他买家的评论内容来决定是否购买某个商品。这家机构在10月份透露,数百万亚马逊购物者面临被可疑和虚假评论误导的风险。


这家机构表示,耳机、吸尘器、仪表盘摄像头和蓝牙音箱等产品在亚马逊上都有积极的用户点评和推荐,但是在该机构进行的商品质量测试中,一些商品表现很糟糕。


上述机构负责人亚当·弗伦奇说:“虚假的推荐评论已经成为一个高利润的全球产业。肆无忌惮的公司发现在包括亚马逊在内的热门网站上玩这个系统太容易了。”


上述人士表示,随着在线评论每年影响海量的网络购物交易,消费者不被误导至关重要,因此世界上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显然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打击造假者。


他表示,这加强了政府监管部门进一步干预的理由,以调查虚假评论是如何被用来操纵消费者的,并对未能解决这一问题的网站采取有力行动。


科技行业专家David Li表示,目前有“数百家,也许数千家”虚假评论公司。他说,网络卖家不得不为自己的排名而战,这催生了一个灰色行业,帮助卖家让自己的公司在网络卖场中名列前茅。


这位专家补充道:“只要亚马逊对产品进行排名,这项业务就会存在,问题也会一直存在。亚马逊需要做更多。他们需要调整算法,更好地锁定虚假评论者,并对他们进行惩罚。”


德国消费者组织联合会的律师黑科·敦克尔说,委托他人或写虚假评论在德国并不明显违法。但他表示,在没有足够透明度的情况下使用此类商品评价违反禁止不公平竞争的法律。


亚马逊表示,该公司努力保护商品评论的完整性,并在过去一年花费了数亿美元保护客户免受滥用、欺诈和其他形式不当行为的影响。

三星台积电争抢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宝座

半导体产业链主要包括设计、制造、封测三大环节,其中以制造环节的技术最为高精尖,如今最大的玩家当属台积电,紧随其后的就是三星。近日,三星在晶圆代工领域频频发力,急欲扩大半导体业务规模。


6月中旬,就有消息称三星从台积电抢来了高通骁龙865的订单,骁龙865将由三星生产,也有传言称英伟达的新一代GPU也将由台积电转向三星代工。原因就是三星想通过低价攻势抢夺订单。


从目前的市场份额来看,台积电依然占据着晶圆代工的半壁江山。拓墣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Q2季度全球TOP10晶圆代工厂榜单中,台积电以75.53亿美元的营收位居第一,市场份额达到了49.2%;三星以27.73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二,市场份额18%。


但是,三星野心很大。4月24日,三星电子宣布,将在2030年前,在包括代工服务在内的逻辑芯片业务上投资133兆韩元(约1158亿美元)。而逻辑芯片是台积电的强项,三星希望超越台积电,坐上全球第一大芯片代工厂的宝座。


对于三星的挑战,台积电内部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我们严阵以待。”


三星的野望


三星半导体产业一直都是其利润支柱和技术基石,从三星创立开始韩国就鼎立支持三星的发展,助力其进入存储芯片、CMOS图像传感器的全球第一梯队。尤其是在存储领域,三星在2018年位居全球营收排行榜第一位。


然而,当前存储芯片的行情却在下滑,从去年开始,内存市场就持续走低。同行的美光在去年第三财季中,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下滑。


集邦咨询半导体研究中心(DRAMeXchange)的调查显示,2019年Q1,由于市场供过于求,DRAM产业的大部分交易已改为月结价(Monthly Deals),价格也在2月份出现大幅下滑,季度降幅已从最初估计的25%调整至近30%,这将是自2011年以来单季最大跌幅。


面对变化的市场需求和贸易环境以及终端市场的天花板,三星也欲强化内存之外的半导体优势,扩大营收规模。


2005年,三星电子开始进入12英寸逻辑工艺晶圆代工领域,但直到2010年拿下苹果订单营收才开始好转,此前每年的代工收入还不到4亿美元。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之后,由于三星自身的工艺良率等问题,以及台积电的技术优势,苹果A系列订单又回到了台积电手中。


到了2017年,三星电子分拆出晶圆代工部门,让其独立发展,并进行巨额投资。至此,三星已经下决心让独立的晶圆代工部门和只专注代工的台积电正面竞争。它的政策也很激进,就是直接用低价的方式来抢夺客户。


据了解,今年三星宣布的133万亿韩元投资,将用于增强自己在芯片设计(System LSI)、芯片制造(Foundry)业务上的竞争力。这些投资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其中73万亿韩元用于韩国本土研发,60万亿韩元用于生产基础设施。


三星表示,这笔巨额投资将带领三星不仅仅稳居全球内存半导体行业领头羊,也将在2030年左右成为全球逻辑芯片的领导者。截至2018年底,三星电子晶圆代工产线主要有4条,包括4条12英寸和1条8英寸产线。


整体来看,由于行业需求下滑,不论台积电还是三星,2019年的营收都在下滑。但是由于三星的攻势,在整体份额上台积电微微下滑,2018年底,台积电的市场份额为50.8%,如今为49.2%,近几年台积电基本维持在50%以上的份额。但是,目前三星和台积电之间的体量、产能差距依旧很大。


台积电严阵以待


三星和台积电的争夺还在继续,但是在7nm工艺上,台积电已经率先量产。接下来,台积电明年就要量产6nm、5nm,另外3nm已在规划之中。4月18日,在台积电召开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中,台积电指出3nm技术已经进入全面开发的阶段。


按照三星此前的计划,三星于2018下半年投产7nm,同时5nm及以下的先进制程也在规划中。从最新制程量产的情况看,台积电还是领先于三星。


前述台积电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在台积电的发展历史中,有两个重要的转折点,其一是12英寸0.13微米的工艺时期,台积电研发成功,由此甩开联电,更上一层楼。


其二个节点就是28nm工艺,一举超越了其他的同行。当时28nm HKMG制程,在技术上有gete-first和gate-last之争,一开始台积电也先研究gete-first,但是之后发现存在问题,于是转向了gate-last。当外界得知台积电的变化后,台积电一度遭到质疑和否定,但最终事实证明gate-last才是适合的方向。


而台积电本身也在拓展业务,集邦咨询(TrendForce) 分析师陈彦尹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台积电在晶圆代工产业中产能最大,其产品线可以说几乎涵盖了大部分的产品,并没有局限于逻辑芯片,台积电未来也会持续深耕类似芯片,目前在南科新建的8英寸产能便是。”2018年12月,台积电总裁魏哲家首次透露在台南六厂旁新建一座8寸厂,以因应客户对特殊制程要求,这是继2003年上海松江8寸厂后,台积电新设8寸厂。


对于三星在晶圆代工上的竞争,他谈道:“自联电、格罗方德相继放弃先进制程市场后,台积电难以独食此一代工大饼,三星的存在对晶圆代工产业会是利大于弊,未来先进制程的大饼都会尽落于此双巨头。”


谈及三星争夺高通订单的情况,台积电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就算高通转移了一部分订单到三星,高通仍有大部分订单在台积电手中,影响并不大。台积电对自身技术实力、产能调节能力信心满满。


陈彦尹则认为:“先进制程的代工客户相对集中于智能手机、运算电脑上的高效能芯片,‘倘若’三星真取得高通订单,虽对台积电是一不小的打击。但也会容易驱使其他先进制程客户再次倾向台积电。”


事实上,不论是台积电还是三星,就地理位置而言,同在亚洲的技术俯冲带上,面对的地区市场小。如果说台积电、中国台湾地区是全球半导体的技术阀门,那么就亚洲来说,三星、韩国是半导体的另一扇门,交织在美国市场和中国市场之间。而三星和台积电的争夺战,也将影响新的半导体产业秩序。

苹果设计灵魂年底离职,苹果还会好吗?

“我们清楚地知道应该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是为苹果赚钱,而是尽我们所能做出最好的产品。因为如果能把产品做的足够好,这些产品就会对消费者有吸引力并且会畅销,这样我们就能赚钱了。”


这是 2016 年苹果的首席设计师 Jony Ive 接受美国著名访谈与脱口秀主持人 Charlie Rose 访谈时说过的一句话。


在那段采访里,Jony Ive 阐述了是什么造就了苹果,设计在苹果公司中的职责与地位,还提到了自己与乔布斯的关系。


今天,苹果官方发布公告,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将于今年晚些时候离开苹果,成立一家独立设计公司,苹果将成为该设计公司的客户。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另外一名目前同样在苹果的英国著名设计师 Marc Newson。


Jony Ive 和乔布斯一起打造了苹果一系列产品,被看作是乔布斯离去后苹果的灵魂所在。为苹果设计了 Apple Park(同时也帮助 Ive 设计了他家)的建筑师 Norman Foster 曾将 Ive 比喻为设计师中的诗人。



Jony Ive 今年 52岁,1992 年就已经加入苹果,其实在上大学时代,Jony Ive 就在设计方面初露头角,儿童时家庭以及后续教育的影响,使得 Jony 对比大多数设计师,更关注超过视觉设计更多的层面,比如自己想要的设计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设计会对使用体验有什么改善,这些都为 Jony Ive 在苹果成就的传奇打下了基础。


Jony Ive 初次遇到乔布斯时是在苹果比较艰难的时候,在那时苹果设计室的效率还比较低,做了很多原型设备,但很多设备最后没能发布。对产品设计的敏锐嗅觉让两人的友谊迅速升温。


Ive 有一次与乔布斯一起在意大利购物,两人同时走进一家小店,乔布斯拿起来一把小刀看了一会儿。Ive 马上注意到刀柄弧度上的细微变化,让这把小刀能反射出更漂亮的金属色,而这样的处理让刀柄有了石头一般的温润质感。往常 Ive 注意到这种变化是不会跟任何人说的,但他注意到乔布斯同样能够发现他所关注的设计细节,这让他感觉格外亲切。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可能只是零星记得 Jony Ive 作为苹果的设计灵魂,主导设计了苹果所有的硬件产品线: iPod、iPhone、Mac、iPad。但对于苹果来说,Ive 的贡献不是一般人想的那样,只是想出了 iPhone 应该长什么样子,iPhone 中的部件都是由 Ive 来决定,他和生产商们接触密切,以让 iPhone 的打造完全由他的思路进行。


至于 Jony 在苹果权利究竟有多大,在《Jony Ive,The Genius Behind Apple's Greatest Products》中略有展现:


几年前,Ive 曾告诉苹果的一个供应商的运营:“想象一下我有一大桶的钱,让你想拿多少就拿多少,前提是你必须把这个做出来”。


也就是说,只要是 Jony Ive 想要的,苹果倾尽全力也一定会去实现。当然,市场反馈也证明了,Jony Ive 在苹果的这么多年,似乎从未失手。乔布斯也曾经对外说过:在苹果,除了我以外,他比其它任何人都有权利,没有任何人能命令他该做什么,或者赶他走,这是我设立的规定。


Jony Ive 的成功和苹果风靡全球的极简设计风格,其实源于 Jony Ive 的性格特性,在打造 Mac 的时候,Ive 一直强调让计算机的操作变得非常简单的一个原因,是他一直都认不为自己是一个精通技术的人,因为他一直对计算机的复杂操作感到困惑。在大学的最后时光,他接触到了Mac电脑,并且被整个用户体验所吸引。在苹果的早期,他的很多设计都不被采纳,因为公司认为只会增加成本,直到乔布斯出现以后。


当然,近几年 Ive 在苹果内部的职位也经历过几次变动,2015 年 Ive 升任苹果的首席设计官,但在一个月后的 2015 年 7 月 1 日,他就从日常的管理岗位上退了下来,以苹果高级副总裁的身份主要负责 Apple Park 和全球 Apple Store 的设计工作。当然,Apple Park 是“乔布斯牵头的最后一个产品”,Jony Ive 在那时的“退居二线”,更像是为了完成乔布斯的愿望,为苹果自己打造一个值得骄傲的总部。


在 Apple Park 投入使用后,Ive 回归,苹果的设计团队重新直接向 Jony Ive 汇报,且 Ive 继续专注在设计。但不得不说的是,这几年 Ive 在苹果发布会上的存在感确实低得惊人,基本上只会出现在新品的宣传片中,作为产品首发亮相时的“第一讲解”。



当然,如今的苹果,也从当年还要与微软这样的巨头搏斗,颇具行反叛精神的的“Think Different”逐渐成长为当今的行业绝对领导者,向着“Be Better” 的方向转变,Jony Ive 也无需事无巨细,去修正每一个苹果硬件的细节,此时的离开创业,绝对不能说是苹果设计时代的终结。无论对于 Jony Ive 还是苹果,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对于苹果来说,接下来的几年内,每一款新品都要开始接受市面上“苹果彻底丧失灵魂”的市面质疑,并用更好的产品去作为回应,即使可能在过去的两三年,Jony Ive 对苹果的意义其实已经没有当年那么重要。


而对于 Jony Ive 来说,完成 Apple Park 后,其实他自己对于苹果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从设计苹果硬件到设计整个苹果,新的设计工作室会给他提供更多的设计方向,找到更多职业生涯后段的兴奋感。


至于同时和 Jony Ive 一同离开苹果建立工作室的 Marc Newson,同样是英国乃至世界上最知名的设计师,他 2014 年入职苹果,被 Jony Ive 称为最好的朋友。而 Marc Newson 留给苹果最好的礼物,应该是 Apple Watch 这款产品。Jony Ive 曾经说过乔布斯通常不戴手表,也没有真正谈论钟表,而 Marc Newson 则是设计师中的钟表专家。



而 Marc Newson 向来不是一个“安分”的设计大师,他早年间的作品绝不拘泥于一个产品品类,他的作品小至手表、器皿,大至家具、机舱规划, 都是兼具时尚和实用的跨界新突破。Nike 和 LV 都是他曾经的客户。2015 年 4 月以 240 万英镑被拍卖Lockheed躺椅,也让 Marc Newson 成为了目前作品最贵的在世设计师。


两位新的设计大师在年底重新出发,开始运营设计工作室,但还会继续为苹果做设计,只不过角色从苹果的员工变成了苹果的乙方。至于苹果,也会开始一个新的设计时代。

消费升级浪潮下华映资本的新变化:消费和技术领域投资不断加大

创投圈的热闹从未停止过。在被视为理性回归、拐点之年的2019年,投资人正在摩拳擦掌寻找新机会。


“不确定性依然是创投圈的大主题,价值投资是长久生存之道;清醒和坚定的价值观,是走下去的原点和支点。”在近日举办的华映资本十周年年会上,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季薇在公开演讲中说道。


华映资本的投资逻辑一直是技术升级和人群迭代。成立十年以来,这家投资机构长期关注TMT领域,累计管理规模超过60亿人民币,投资企业超过160家,包括Boss直聘、微盟等,覆盖文化、消费、金融、科技四大领域。


季薇在演讲中透露,在过去一年间,华映资本投资了20余个项目,节奏依然保持稳定,但结构却发生了变化:在消费和技术领域的投资比重变大了。


这与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不无关系。技术的革新促进了线上线下渠道和人才的升级,随着全国居民人均收入的提升和80/90后消费新贵入场,消费多元化成为投资者关注的一大趋势,也是季薇眼中未来必须抓住的机会之一。


华映对消费多元化趋势的研究是从人群为起点的。季薇认为,在存量人群上,仍应持续关注主流消费人群,针对垂直场景提供深度服务,同时关注垂直品类的新消费品牌、生活方式,包括健身、旅游、租赁、二手交易、教育、亲子等。


而增量人群方面,华映关注的是三个增长重点:


1、Z世代(1990-2010年出生):重点关注新人群在内容、潮流文化和国货新兴品牌的引领和垂直的兴趣社交品牌;


2、银发人群:重点关注旅游出行服务、娱乐、养生、科普类内容/服务平台和社交类电商平台;


3、下沉人群:重点关注社交电商、渠道品牌、十元店和知识付费。


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华映资本高级投资总监姜志峰同样分享了他对消费人群的看法。他认为,随着主流趋势的流量红利枯竭,一些此前未被关注的细分赛道开始被创业者挖掘。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消费升级下投资人将会更关注更垂直的人群,或者说大众更垂直的需求。


在华映资本年会上,几位分享嘉宾正好是可参考的例子: Chic原醉是一家专注女性成长的平台,为二三线城市、16-32岁的女性提供婚恋教学付费课程。平台创始人施旸认为,婚恋教学对这部分女性来说是一大刚需。另一家公司是专注于银发人群的东犁文化,这家公司打造了70万人规模的退休俱乐部,业务包括商品销售、旅游和中老年培训,未来还将开展婚介业务,致力于打造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平台。


姜志峰认为,以前中国的中老年人有非常固执的存钱习惯,但现在的新银发人群已经培养起了越来越强的消费动力。随着银发人群互联网渗透率和活跃度的快速提升,这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姜志峰同样建议投资人从供给端的角度寻找机会,比如,有哪些产品和服务的形态和生产方式是比较原始的,但创业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它的技术手段来优化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


他举的例子是熊猫精酿,一家华映资本在2018年投资的啤酒品牌。他告诉界面新闻记者,曾经消费者对啤酒的需求就是传统的工业啤酒,但如今的消费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开始追求更重更丰富的口味,另一方面也开始关注啤酒背后的品牌与文化,所传达的价值观。而熊猫精酿正是这样一家企业。


“流量和人群的迁徙,可以说是我近几年的核心投资逻辑”,姜曾供职于聚美优品,负责对外投资和并购。2015年,他发现年轻女性购买护肤品和化妆品的注意力已经从传统的欧美大牌往日韩的品牌迁移,最终把目光落在韩国美妆品牌it’s skin上。


来到华映后,姜志峰主导了深兰科技、关茶以及熊猫精酿三个项目的投资,这是在消费升级后,他观察到的消费人群需求的变化。在他看来,无论是从PC到移动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时期短视频与直播的兴起,变化是一直在发生的,只要有变化,也就有投资的机会。


变化也意味着新品牌有了更多突围的可能。


华映资本在去年发布的《“新兴消费品牌”升级趋势报告》中提到,多数现有的国产品牌都属于工业型企业,并不是真正的消费服务产业。除了白酒外,没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国际品牌。随着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向驱动消费升级,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品牌的黄金十年。


华映资本顾问合伙人孙玮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品饮料、生活方式、运动时尚和美妆这四个赛道极有可能在未来3-5年内诞生许多具有影响力的新品牌。以美妆为例,过去几年间像完美日记、玛丽黛佳这样的国产美妆护肤品牌迅速崛起,在过去,培养一个这样的品牌几乎要花上十年的时间。


回顾华映的投资轨迹会发现,华映主要围绕初创企业的A轮前后进行投资,孙玮认为这是投消费品的最合适时机。他认为消费品企业与互联网公司不同,对资金的需求没有那么饥渴,当它成长到一定的规模之后对资本的依赖也会变小,所以在中晚期介入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即便有机会介入,那时候估值已经很高了,所以投消费品宜早不宜迟。


但对于这类企业来说,资本进入的时间也不宜太早。孙玮的标准是至少有两三千万的销售额,能够看到消费者愿意为产品买单,只是规模尚小,这时资本适时进入可以起到放大的效应,帮助公司将产品迅速地推向消费者。


在判断项目是否可投时,孙玮最关注的是毛利和现金流。他认为,消费品企业毛利在50%以上为佳,只有足够高的毛利才能支撑品牌和内容方面的投入。在毛利高的同时,孙玮还同样看重健康的现金流,关注产品的复购率。一些复购率低的企业为了获客需要不停地投入,即便毛利达到六七十,但净利润仍然是零或负。


“中国消费品的每一条赛道都存在很高的天花板,即便是再小众的品牌都能做到至少五倍以上的销售,许多项目的瓶颈不在于赛道,而在于团队。”在孙玮看来,消费品投资从未有过风口,相比起关注哪条赛道更为火热,他始终会把创始人及其团队能力当作最重要的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