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文章列表

明星中概股走势分化:趣头条一度涨超20% 蔚来汽车、拼多多下挫

中概三大妖股再度来势汹涌,不过走势有所分化。


美股盘前,趣头条走势震荡,一度涨超20%,市值一度达55亿美元,目前涨幅收窄至12.7%。



不过,趣头条的大涨行情并未延续到近日备受关注的另两只中概股:蔚来汽车和拼多多。


美股盘前,蔚来汽车跌超5%,现跌幅收窄至1.2%。



美股盘前,拼多多跌超4%。



上周,这三只中概股的集体暴涨让市场惊诧不已。


上周四,蔚来汽车盘中一度涨超90%,接近13美元,市值最高突破130亿美元;最终收涨75%,收报11.60美元,较IPO发行价上涨85%,较昨日最低点上涨超116%,在中概股中涨幅居首。


同日,在高盛给予其买入评级和华尔街最高目标价后,拼多多单日大涨30%,盘中首次突破30美元关口,为上市以来首次,市值最高约330亿美元。从9月10日至13日,拼多多累计涨幅逾50%,市值已超过360和网易,位列中国互联网科技企业第六;与京东市值差距缩小至70亿美元,体量更是相当于大约两个新浪微博、近11个搜狗。


更“恐怖”的事情发生在趣头条身上。上周五,趣头条上市首日大涨128%,盘中五次触及熔断,最高涨幅超190%,市值最高超过58亿美元。根据彭博数据,打败了Zscaler,收创今年美股IPO规模超过500万美元股票的最大首日涨幅。


回想年初,爱奇艺、虎牙、哔哩哔哩三家视频公司势如破竹,单月翻倍,两个月涨幅超150%,令全市场震惊。不过,在后续3个月的时间内,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接近尾声的情况下,这些中概股们纷纷面临腰斩。


再看过去两年,微博和陌陌也曾被称为中概妖股。不过,这两家二线互联网巨头,通过实在的业绩增长和运营,把股价和基本面的价值成功结合,最终保住了胜利果实。


华尔街见闻会员专属文章《中概妖股的另一个江湖》中表示,中概股得以如此高涨,除了主力的私募基金以外,分析师群体是“炒”中概股的重要力量。由于国内政策监管的原因,数以千计的分析师群体并无法直接将研究能力变现。但是中概股不同,它属于离岸市场,同时又具备在国内的经营实体,分析师研究行业和公司的便利性及优势远胜海外投资机构。同时,分析师又具备大量的买方客户群体,非常方便地在大量人群之间传播观念和观点,并且影响部分中概股的定价。


不过,对于这些明星中概股的未来走向,上述文章表示,蔚来和拼多多不会是中概最后的妖股,它们甚至连妖股的幅度都会是排名后列的——因为京东和特斯拉的存在,对于它们的市值和估值存在一定的牵引,并且做空机制的存在也会让多头有所忌惮。

抖音反超快手 短视频“双雄”接下来拼什么?

宏观经济整体疲弱的背景下,能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行业可谓凤毛麟角,也正是因为稀缺,这样的行业被市场捧为掌上明珠,近年成长迅猛的短视频正是如此。短视频行业之所以精彩,不单在于它的逆流而上,还有它上演两强相争的大戏。


抖音月活数据反超 快手交出龙头交椅


9月9日,兴业证券丁婉贝团队发布了短视频行业深度报告,报告中指出:


抖音、快手7月MAU分别为2.63亿、2.59亿,环比增长13.3%、3.3%,增幅在行业规模top10中分列第2、第3。抖音首次实现用户规模的反超。

MAU是月活跃用户的缩写,这个数字越大,说明使用应用的人数越多。对短视频公司而言,活跃用户是公司存在的基石,短视频企业的商业化运作都要建立在有足够多的用户基础之上。同时,这也是衡量一家短视频公司行业地位的直接参考指标。


今年7月抖音MAU用户反超快手,标志着短视频行业老大老二的地位发生转换。



从艾瑞资讯提供的短视频行业8月份独立设备数来看,抖音以微弱优势领先快手,两者构成的第一梯队则以近翻倍的体量甩开由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组成的第二梯队。



从近一年短视频行业MAU分布来看,抖音后来居上,今年7月一举超越快手,拨得头筹。


抖音用户数喜人 变现路上在追赶


抖音成立于2016年9月,以音乐舞蹈类的视频内容起家,目标群体定位于一二线青年,随着短视频风口来临,活跃用户爆发式增长,仅在2018年春节期间,抖音的日活跃用户数就由不到4000万上升到了接近7000万。


今年6月,抖音公布国内日活达到1.5亿,月活达到3亿。7月16日晚,首次对外公布自己的全球月活跃用户数据,称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


抖音要从一个用户数量庞大的公司向一个赚钱能力强的公司转变,流量变现是重要一步。而井喷的用户数为后续推动商业化运作提供了可能。抖音也确实踏上了变现的道路。


今年7月,抖音宣布上线星图平台。从全天候科技那里得知,在8月2日,抖音广告助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宣布抖音认证MCN/星图服务商合作及认证计划正式开启。抖音认证MCN机构,主要负责达人资源储备与达人运营,在商业项目中配合星图服务商公司协调达人,促进订单的完成。满足资质要求的机构可以通过相应申请通道提交申请,经过审核认证后可以入驻星图平台接单。同时,也招募星图服务商,主要负责视频的内容策划、执行拍摄、后期制作,以及线上活动发起等。第一轮星图平台签约了4家机构作为官方服务商,负责达人广告的接单和运营。同时有21家抖音认证MCN机构入驻。

微博开辟网络达人变现模式之后,快手、陌陌、美拍、映客纷纷上线广告平台,抖音作为后来者,正在追赶。


快手摩拳擦掌剑指IPO


相比抖音的定位,快手的用户群体明显下沉,定位于三四线,草根化气息更浓重。快手虽然在MAU上被抖音反超,但近期也是动作频频。


在今年6月,快手在官方声明中确认全资收购A站,并表示未来,A站将保持独立品牌、维持独立运营、保持原有团队、独立发展。而A站是是中国大陆的弹幕式视频分享网站之一,被快手视为向长视频领域渗透的切口。


时隔一个月之后,快手推出首款拍摄眼镜,据全天候科技文章称,该眼镜最大的卖点在于打通了快手短视频,可快速生成视频内容。虽然这是快手首次推出硬件设备,但拍照眼镜的设计并非首创。


不论是收购A站,还是做硬件,快手都试图把业务极力向外扩张,为它IPO上市铺路。视频行业IPO热潮袭来,映客、斗鱼、虎牙、哔哩哔哩、爱奇艺等视频类网站纷纷踏上了IPO之路,快手也有望加入其中。据悉,快手在今年4月已完成E+轮融资,腾讯再次追加4亿美金。本次融资完成之后,快手估值200亿美元。


一片战场和两个方向


未来短视频增速会逐步放缓,行业进入成熟期,内容建设将是玩家的桥头堡,而社交或是下一个发力点。根据兴业证券丁婉贝团队的报告:


算法推荐和MCN机构的兴起为短视频走向内容精品化奠定了基础。未来短视频社交仍是类似微博的陌生人社交体系,但与之相比更为下沉。短视频行业在度过用户红利期后,要明确定位、垄断头部用户、扶持中部力量,逐渐完善其以内容生产者为中心的社交体系。

为了获取给多的粮草和弹药,短视频行业拥有最多流量的两家公司,一个忙着变现,另一个忙着上市。抖音和快手在同一片战场上朝着不同的两个方向在发力,到底哪一条路会更先抵达未来,这出好戏刚开场。

华兴资本更新招股书:今起公开招股 最高集资额29.58亿港元

9月14日,华兴资本更新招股书,确定今日(9月14日)上午9时起至9月19日中午12时正式公开发售,全球共发售8500万股,其中国际配售部分占90%(约7650.7万股),剩余10%为香港公开发售部分;每股最高发售价为34.80港元,最高集资额29.58亿港元。



更新的招股书显示,如果按照34.8港元/股发售价计算,华兴资本市值将达191亿港元(约合24.34亿美元)。



此次募集的资金,40%将用于进一步扩展投资投行业务,20%用于进一步扩展投资管理业务,20%用于发展私人财富管理业务,10%投资于所有业务的科技发展,最后10%用于一般公司用途。


华兴资本IPO共引入三名基石投资者:蚂蚁金服将通过支付宝认购5000万美元,雪湖资本认购5000万美元,两者认购份额分别占发售股份14.52%;列支敦士登私人银行LGT认购2500万美元,占发售股份7.26%。三家基石投资人的认购份额已经超过1/3。



不过,在昨日(9月1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华兴资本管理层回应媒体提问时表示,蚂蚁金服的投资是一个简单的在IPO过程中发生的财务投资,没有附带任何战略条件。


华兴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包凡也坦言:“我们肯定会看未来的互联网业务,如果要做好互联网业务,我觉得有几点,一个是需要流量支持;第二,需要技术的支持;第三,需要对金融业务的理解、产品能力。后面这一点我们自己做没有问题,前面两点我们很愿意寻求跟合作伙伴共同提供解决方案。具体跟谁合作、怎么合作,这些事都是在探讨当中。”


华兴资本计划于2018年9月14日起公开发售,9月20日定价,并于9月26日或之前在《南华早报(英文)》及《香港经济日报(中文)》公布发售价、国际发售踊跃程度、香港发售的申请数量及香港公开发售的股份分配基准,9月27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



趣头条IPO最终定价7美元 对应市值约21亿美元

9月14日,接近趣头条的人士向全天候科技透露,趣头条首次公开发行(IPO)定价为7美元/ADS,不含绿鞋发行120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拟融资8400万美元,由此推算,对应市值约21亿美元。最终定价相当于2019年P/S(市销率)的1.83倍和2020年P/E(市盈率)的14.6倍。


不过,趣头条这一发行规模较原计划低。根据此前提交的招股书,该公司计划以7.00-9.00美元/ADS的价格,在美国IPO发行1600万份ADS,其中包括3757.28万股A类普通股和3424.84万股B类普通股;如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权,本次IPO将共发行1840万股ADS。以此计算,趣头条本次IPO最高可融资1.288亿美元。


美国东部时间8月17日,趣头条首次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第一版招股书,有意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代码为“QTT”,花旗集团、德意志银行、招商证券(香港)和瑞士银行为承销商。


招股书显示,趣头条2017年营收为5.17亿人民币(合7810万美元),约为2016年营收(5800万元人民币)的9倍。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公司营收为7.178亿元人民币(合1.085亿美元),而2017年同期为1.073亿元人民币(合1620万美元),增长迅速。


虽然营收增长迅猛,但到目前为止,趣头条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且亏损持续扩大。2016年,趣头条净亏损为1090万元人民币(合160万美元),2017年净亏损9480万元人民币(合1430万美元);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前6个月,趣头条净亏损为5.144亿元人民币(合7770万美元),较2017年同期的2870万元人民币(合430万美元)净亏损暴增1692%。


在9月12日更新的招股书中,公司联合创始人及执行董事长谭思亮持有的总表决权已上升至73.2%。预计趣头条将于9月14日在纳斯达克挂牌交易。

传丰田欲和中国共享油电混合技术 已与吉利谈判

9月1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丰田汽车正准备向中国汽车制造商共享普锐斯(Prius)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细节,以期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上赶超竞争对手。


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希望丰田分享其油电混合技术,以帮助中国汽车厂商实现更严格的排放目标。丰田将此视为进军中国市场的重要机会,已就向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授权其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展开了深入谈判。


政府层面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将有利于丰田提高在华汽车销量。多年来,丰田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欧洲和日本市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迄今为止,中国则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纯电动汽车上,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来推广此类汽车。


不过,中国开始逐步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视为一种减排手段,并最终实现纯电力汽车的未来。这也是中国实现环保目标、减少对进口石油依赖计划的一部分。


落后的大众

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普及,可能有助于丰田追赶销量领先的大众汽车和通用汽车。去年,这两家公司在中国的汽车销量都超过了400万辆。在丰田售出的130万辆汽车中,大约10%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该公司希望2020年就将这一比例提高到30%以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丰田高管说,没有掌握混合动力技术的数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要求丰田与他们合作,该公司正在考虑其中的几家。这位高管表示,丰田应能在今年内正式宣布其合作伙伴。


知情人士说,丰田正在就分享其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进行谈判,并通过电池供应商湖南科力远新能源有限公司(Hunan Corun New Energy Co.)将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授权给吉利和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使用。科力远与吉利合作密切,吉利今年在中国的销量跃升至第三位,首次超过所有的日本竞争对手。而科力远股价上涨1.6%。


性能的优化

东京Sawakami资产管理公司的汽车分析师Tatsuo Yoshida指出,“油电混合动力是一个如此复杂的系统,不单是简单地进行复制。丰田还需要教会合作伙伴如何优化油电混合动力系统的性能。”


丰田发言人说,丰田对合作伙伴持开放态度,这也适用于电气化技术领域。她说,与吉利就混合动力技术的合作谈判就是基于这一政策,不过目前还没有最终敲定。吉利的一位代表拒绝置评。


更快地推广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可能有助于中国汽车制造商遵守将于2020年生效的企业平均燃油消耗新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通常比纯电动汽车更便宜,而且消费者不会对汽车的续航里程感到焦虑,这可能会吸引那些还没有准备好从燃油汽车转向纯电动汽车的汽车用户。


中国与丰田合作

中国和丰田的关系不断发展。丰田章男表示,中国政府希望丰田在绿色技术方面与中国进行合作,该公司建议中国发展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而不仅仅是专注于纯电动汽车。


由于预计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丰田正通过起与科力远成立的合资企业Corun PEVE汽车电池有限公司(Corun PEVE Automotive battery Co.)扩大混合动力系统电池的生产。到2020年,该合资企业的年产量将翻一番,达到每年约21万个电池组。其中一名知情人士说,两家公司还在讨论之后将这一数字再增加一倍以上,达到每年生产48万个电池组。


“对丰田来说,关键是让每个人都使用它的混合动力系统,使其成为事实上的标准,”SBI证券公司驻东京的汽车分析师远藤浩二指出,“与吉利这样的公司分享技术,对丰田来说是一个转变。丰田此前与吉利没有合作关系。”

支付宝已和银联、网联达成合作:开展支付清算业务

9月13日,记者从多位接近银联和支付宝人士处核实,银联和支付宝已低调开展支付清算业务合作。


“双方都很低调,没有宣传。”多位知情人士称。


从支付机构“断直连”工作大局来看,支付巨头支付宝、财付通均与银联、网联平台开展清算业务合作,意义重大。


“随着财付通和支付宝相继对接银联和网联两大清算机构,这两大巨头的‘断直连’工作有望顺利推进。两大支付巨头业务量大、业务模式复杂,对于行业的‘断直连’工作的推进,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称。


薛洪言还称,“断直连”后,夯实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基础设施,也为备付金集中存管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应该着重推动统一的费率、统一的二维码标准等行业标准化工作;同时,就第三方支付业务模式创新、基于集中化支付数据的增值化服务等,也可以提上日程。


为了断开支付机构和银行的直连关系,2017年8月,央行支付司“209号文”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同年12月,央行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涉及跨行交易时,应当通过人民银行跨行清算系统或者具备合法资质的清算机构处理,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


薛洪言认为,从“断直连”实践中看,监管默许支付机构同时接入网联和银联平台,且并未对二者的分工进行明确界定。在当前的行业环境下,支付机构同时接入两家清算机构是理性的选择。


早在今年4月初,财付通已经接入银联、网联,正式开展微信支付条码支付业务合作,并开始切量工作。


但支付宝的过程较为曲折。4月27日,有消息称支付宝接入银联,当日晚间,银联声明间接否认此事;5月11日,网联和支付宝同时公告开展条码支付业务合作,但后来,网联又删除公告,不过,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支付宝已经接入网联。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合作突出清算机构提供支付条码支付业务转接清算服务。


央行《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显示,条码支付业务是指银行、支付机构应用条码技术,实现收付款人之间货币资金转移的业务活动;条码支付业务包括付款扫码和收款扫码。


北京一家支付机构人士说,一方面,这是《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支付宝、财付通条码支付业务受众广,应用场景多。“在第三方支付业态中,条码支付占比最大,增速最快,条码支付的‘断直连’解决了,第三方支付的‘断直连’也接近大功告成了。”薛洪言称。


不过,目前支付机构“断直连”工作已经延期。大多数支付机构均选择同时接入银联、网联平台,正在开展切量工作,实现完全“断直连”任重道远,但已可期。

延续隔夜疯狂 蔚来汽车概念股爆发 腾讯开盘涨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