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2018全球人工智能产品应用博览会开幕

第十四届文博会开幕 展示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5月10日,琳琅满目的中国非遗传承项目、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充满设计感的文创产品、新奇有趣的文化“黑科技”……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0日在深圳开幕,将在5天时间里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集中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本届文博会主会场设有文化产业综合馆、时尚设计馆、影视动漫游戏馆、新闻出版馆、数字文化馆、艺术品馆、一带一路·国际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工艺美术馆等9个展馆;参展单位2308个,比上届增加6个;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国外参展单位130个,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


此外,本届文博会在深圳各区设立了67家分会场,其间将在主会场和分会场举办论坛、签约、推介会、对接洽谈等500多项活动。


据介绍,本届文博会将呈现四大亮点:一是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展现国家级展会的责任担当;二是深化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三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文化活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四是进一步提升质量型、内涵式办展水平,提升文博会引领产业高端发展作用。


其中,本届文博会将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综合运用图文、数据、视频、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集中呈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另外,主会场和分会场将举办系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庆祝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配套活动及相关文化活动。

谷歌2018开发者大会:AI“贯穿一切”,在这里读懂谷歌和人类未来

美国当地时间5月8日,谷歌I/O 2018开发者大会在美国加州山景城拉开帷幕。


在本届大会上,人工智能成为贯穿全场的主题。谷歌不仅发布了新一代为机器学习定制的芯片TPU(张量处理器)、结合了AI技术的Android P系统,还升级了不少AI应用。


TPU3.0芯片性能大幅提升


谷歌在本届I/O大会上发布了TPU 3.0芯片,谷歌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表示,TPU 3.0性能是上一代产品TPU 2.0的8倍,达到100 petaflops,“这些芯片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第一次在数据中心用上了冷却液。”


TPU被称为张量处理器,是专为谷歌的深度学习框架TensorFlow而设计的芯片。谷歌在2016年的I/O大会上首次公布了TPU。在此之前,谷歌已将该芯片用于Google 街景服务、 DeepMind的AlphaGo 等产品。


Waymo CEO上台介绍谷歌自动驾驶取得的新进展时,专门强调Waymo自动驾驶系统使用TPU后,性能提高了15倍。



花样AI应用


可以打电话的Google助手


在本届开发者大会上亮相的新一代Google助手,吸引了众多粉丝的目光。


新一代Google助手采用了DeepMind的Wavenet技术,可以提供6种“人声”,音色十分逼真。


更令人称赞的功能是Google助手已经可以像人类一样打电话。在发布会现场,Google助手模拟人类打电话到美发沙龙预约服务,与工作人员对话,机器的音色、讲话逻辑已十分逼近人类,甚至难以分辨哪个是人类、哪个是机器。可以预计,未来更多公司、门店开业用Google助手来接听客服电话,这将省去不少人力成本。


谷歌透露,目前全球已有5亿台设备接入了Google助手,支持30多种语言,进入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更智能的Google Photos


在AI帮助下,新版谷歌相册可以自动识别图片是否需要补光,自动转为PDF,还能将黑白照片转为彩色效果。


它还能识别和归类婚礼等活动的照片,通过Smart Actions功能圈出好友,方便分享。



照片灰色背景由Google Photos智能P图完成


Google News:结合AI技术后,Google News可以精准判断用户感兴趣的新闻,不断更新。打开Google News的时候,用户可以看到5条重要新闻的摘要以及更多精选内容。这些内容会随着用户浏览记录而发生筛选、调整。这一功能类似与目前国内新闻媒体的“大数据推荐”机制。


Gmail:新版Gmail增加了“SmartCompose”(智能组合)功能,通过学习用户的语言习惯,推荐常用可能的短语。该功能可以帮助用户补足语句内容,快速写完一封邮件。



谷歌地图:新一代谷歌地图做了不少路线和商户地点优化,还为用户增加了“For You”兴趣点推荐、“Your Match”新事物匹配。


新一代Android P系统:整合AI与机器学习


今年是Android系统问世十周年,谷歌在2018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了新一代Android P系统。


Android P系统的最大亮点是整合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首先,Android P可以用AI技术优化电池管理,加入了“自适应电池(Adaptive Battery)”功能。该功能随时监控用户的电量消耗情况,会自动关闭无用的后台应用,同时根据使用习惯调整屏幕的亮度,并且减少CPU 30%的负担。


此外,Android P中加入了Acitons和Slices功能,这是一种改进版的人机交互形式,在Android P中输入搜索词汇,如果涉及到手机上的应用,就会自动出现该应用的相关功能。比如输入Lyft,会在搜索结果中看到一个应用程序slice,用户可以直接在该页面点开应用。


谷歌表示,测试版的Android P目前已经开放下载,它将支持全面屏手机,首批支持Android P系统官方认证的手机厂商包括中国的小米、一加、vivo和OPPO。


无人驾驶新进展


在本届I/O上,谷歌还介绍了无人驾驶领域取得的新成果。


Waymo的CEO表示,Waymo是世界唯一一个有在公共道路上路的Fully Selfdriving Car的公司,目前其无人驾驶试验测试里程已经达到600万英里,无人驾驶系统对于行人的判断错误率下降了100倍。他还指出:


深度学习将帮助汽车逐步走向终极的5级自动驾驶等级,这是无人驾驶的终极梦想,这也意味着我们的汽车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实现全自动操作。


谷歌AI:2C战略渐次清晰


今年9月,谷歌成立将满20周年,经过20年的发展,谷歌已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成长为业务庞杂的Alphabet帝国,目前,谷歌在互联网服务、数字广告、数字媒体娱乐、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都占据了头部位置。



图:Alphabet帝国版图 


此次开发者大会,进一步表明了谷歌“All in AI”的决心,不同于微软AI主要瞄准to B的企业市场,谷歌的人工智能则是聚焦to C的消费市场。


从微软近日举行的开发者大会来看,其AI产品已深度整合到自己的Azure云平台和Windows平台上,包括了Azure AI和Windows ML。Azure AI意在向企业用户领域推广自己的“云+生产力+AI”的全套服务,大会提到的华为小米内嵌的智能翻译、大疆无人机等升级版IoT,都是微软AI在企业市场具体使用场景的体现。


而谷歌的AI产品则是融合到自己的互联网服务和Android平台上,面向消费者市场。数据显示,Android月活设备在2017年就已突破20亿部,海量用户基数是谷歌发展AI的主要竞争优势,他们不仅可以直接转化为消费市场客户,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使用数据,满足深度学习的训练需求,进一步优化谷歌的各类AI产品。

彰显“文化+”新精彩

5月10日至14日,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将在深圳举办。截至目前,本届文博会主会场共设9个展馆,另有67个分会场。主展馆将有2308家政府组团、企业和机构参展,比上届增加6个;全国各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文博会作为我国惟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文博会将围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主题,围绕深入宣传“一带一路”倡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综合运用展品、图文、数据、视频、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集中展示我国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同时拟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呈现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和文艺精品创作取得的重大成就。


龙头引领,打造文化产业风向标


据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叶建强介绍,本届文博会将第九次实现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第五次实现广东省21个地市全部参展。在本届文博会的1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中,将集中展示各省市区在文化产业重点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以及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成就。展商结构和质量进一步优化,更注重参展企业和产品的文化内涵、档次品质,加大对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和数字创意产业等新型业态内容的展示力度,加强主展馆与各分会场的有效互动,增强展示交易实效,突出市场机制作用。


为充分发挥文博会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检阅台、风向标和探索器的作用,引领带动中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本届文博会进一步增加了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尤其是央企和“国字号”企业,包括华强方特、中国电影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华侨城等28家文化类上市企业,山东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广东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等13家文化30强企业,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黑龙江(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等32家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示范基地。


为进一步强化高端引领作用,本届文博会主展馆还将举办各类论坛、推介会、讲座等配套活动,多个国家部委、机构、行业协会将就文化合作、文化出版、政策解读、文化传承等领域举办系列活动,国家统计局还将在文博会上发布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权威统计数据,等等。


突出“文化+”,展示产业融合成果


重视突出“文化+”内涵是本届文博会一大亮点。据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局长、文博会组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钱强介绍,本届文博会将通过促进文化与数字文化、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的深度融合,集中展示新业态,培育文化产业新动能,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以2号馆为例,原“时尚文化馆”变更设置为“时尚设计馆”,广州斑点文化、深圳市前海手绘科技文化有限公司、非遗生活文化有限公司等来自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包装设计等领域的企业将带来现代、时尚和创意的设计精品,充分挖掘文化消费力和市场价值创新。该馆还将特设个人创意展区,组织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哈尔滨设计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全国9所知名设计类高校参展,集中展示具有明晰知识产权及良好市场前景的大学生优秀创意设计作品、个人创意发明专利项目等。


在展示文化数字产业融合方面,5号馆则将原“文化科技馆”变更设置为“数字文化馆”,通过设置数字文化馆,充分展示我国文化与数字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成果,将重点展示包括VR(虚拟现实)、全息成像设备及软件等内容,积极推介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内容产品付费模式,将广泛用户基础转化为有效消费需求。


传承创新,展示传统文化风采


大力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是文博会一直以来的重头戏之一。作为每年人气和交易“双旺”的8号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今年组织了136家全国各地非遗中心、非遗项目发展企业及机构参展,文房四宝、中华名瓷名窑等都将集体亮相,同时邀请了风投机构参与可产业化非遗项目的引进、开发、营销,助力非遗项目与资本市场、消费市场的对接。


不仅如此,本届文博会的各分会场将举办多种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2013文化创客园分会场将与深圳市粤剧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互联网+粤剧、时尚产业+粤剧、新媒体+粤剧等,弘扬和推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打造民族文化IP。中丝园分会场将举办非遗文化展,将皮影、木偶、京剧、变脸、刺绣、木雕、剪纸等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展示给观众。


民族特色文化亦将在本届文博会上集中展示。欢乐海岸分会场则将联合云南世博、文投等多家文化企业,共同举办“遇见整个云南”2018华侨城欢乐海岸文化艺术展,以及云南特色非遗展览、族源文化分享会、民族手工绘画等活动,将云南特有的传统文化带进深圳。

汉富资本任劲:现在更关注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的突破

“我们从不追风口。”汉富资本CEO任劲认为,人的精力可能都是有限的,汉富更希望投资自己能够看得更清楚的一些行业和领域。

而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以及是否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是任劲最关注的地方。因此,对于近日火热的区块链项目,任劲对网易科技表示,自己并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去关注。他解释,“不是说这些就不重要,只是我们关注和投资的重点不同。”

汉富资本重点关注消费升级、TMT、大健康、高端制造等领域,已经投出数个市值超过十亿美金的独角兽与上市公司。比如柔宇科技、优客工场、唱吧、蔚来汽车、奇虎360等。”

更关注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的突破

中国经济的过去的成长主要是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和巨大的市场,现在到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时间点,任劲认为,在转型过程中间,中国的一些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已经缩小了跟其他国家的差距,现在全球市值最大公司前十中已经有两家中国科技企业就是很好的证明。“应该说我们未来的经济成长的引擎和动力就在于技术的进步,而人工智能在交通出行、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主要依靠的是三个方面,一、强大的计算能力,二、复杂的算法,三、大数据。

而中国人口的基数比较大,市场比较大,近期也涌现了一些比较领先的科技企业,同时积累了庞大的数据,因此,人工智能领域还有投资的机会,但任劲对网易科技表示,现在基础架构方面的投资潮已经过去,现在更关注的是怎么样在应用领域的突破,“我想在这个方面的话可能存在着一些机会,创造出一些世界级企业的机会。”

对于核心技术领域的投资,任劲认为更多还得依靠政府的规划。“一旦认清了我们的薄弱环节或某些技术、产品方面与先进国家有差距,就会持续的投入和研发,长此以往,可能五年十年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不同的场景。”

对于近期中美市场的冲突否会影响中国未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话题,任劲认为物万事分两个方面看,短期内可能对个别企业,对行业会有影响。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让我们更加认清所处的环境和经济科技发展浪潮中所处的位置,能够更大程度的激发去赶超发达市场的决心和热情。

回归A股:母国市场更具吸引力

据媒体报道,在美股上市的阿里巴巴、百度和京东三家互联网公司最快将于今年6月以CDR方式回归A股。届时,三家公司将成为第一批回归A股的巨头。同时,在美国和香港市场上市的不少企业也提出了回归国内资本市场的计划。

“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特点,企业应该基于自身做出合理的选择。“任松对网易科技分析了美股、港股、A股的,在他看来:

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要求企业有收入,还要有明确的盈利水平和利润,达到这些要求才能上市;

美国市场可能更鼓励创新,因为相对于银行来说,资本市场更多是给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机会,银行会偏向成熟企业,而资本市场会更宽容一点。美国给创新企业提供的支持可能是最多的,所以很多的企业都到纳斯达克或者纽交所去上市;

香港也是比较成熟的市场,过去也有很多中国企业去香港上市,一方面香港市场机构投资人比较多,它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某些行业的限制,导致很多企业在国内无法上市。如房地产企业想上市只能去海外,香港是最佳的选择;

但由于中国在2005年做了股权分置的改革,激发了整个市场的热情和活力,也有许多企业选择在国内上市,如银行,保险公司、能源公司或通讯公司等,“现在之所以还有一些企业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初创时期不能满足国内的上市条件。“任劲表示,香港的交易所、证监会,中国的证监会或者是沪深的交易所现在也都意识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实际上更多的是依赖于母国的市场。因此,如果能在母国的资本市场上市对企业的发展和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可能会更强,所以监管机构也协商做一些变通,做一些规则的调整。

最近,港交所针对生物科技企业以及同股不同权企业在港上市修改规则,中国股份转让市场与香港创业板之间也基本达成谅解备忘录,鼓励双方去挂牌和上市,任劲对此消息感到很欣喜。他表示,这对于两方市场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将来上市这个渠道如果能够打通,在上市这个环节上,企业也会拥有更多的选择。“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开放。”

企业选择上市地点需要考虑很多方面,任劲对此总结了五大方面,一是上市的周期会有多长,二是信息披露的要求,三是再融资是不是方便,四是上市的费用负担有多重,还有最重要的是估值,即企业在哪个交易所上市估值更高。“我想中国的市场可能在估值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大资管新规弥了补监管套利的漏洞

4月27日晚,央行、证监会、银监会、外管局联合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这也意味着牵动行业的“大资管新规”终于尘埃落定。

从最近一段时间来看,金融监管就有收紧的趋势,任劲认为,这跟中国经济发展是相关联的。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有长足持续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间也积累了一些风险,尤其是最近的“影子银行”,以及脱实向虚造成金融体系的自循环。这种杠杆负债的高负债给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稳健发展带来了隐患。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过去主要是靠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和产品,但这些可能还不足以覆盖整个社会的金融需求。


在这种背景下,很多资管业务的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监管套利的行为,即谁都管不着的这些领域,所以这样的话风险就逐渐的会积累。因此,本次出台这个统一的监管政策、指标和规章制度,任劲认为,可以及时弥补这方面的漏洞。

而对于其中的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怎么样去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在此基础上追求最好的投资回报,是任劲认为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他认为,这就要求资产管理公司准确把握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了解未来哪些行业能够持续长久的发展,有巨大增长空间。然后在在这些行业里面选择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因此只有拥有核心竞争力和行业门槛,才能保持持续增长。“我们会做出一些筛选,从而把最好的产品提供给我们的客户,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好的回报。”

“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

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揭晓典礼暨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峰会2018年5月3日在北京举行,10位文化产业界杰出人士荣获"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殊荣。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在典礼上致辞。


荣获"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是:中国华录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陈润生,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CEO成湘均,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建川实业集团董事长、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印象"系列、"又见"系列、"只有"系列演出总导演、总编剧王潮歌,电影《战狼2》制片人、知名演员吴京,中国保利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徐念沙,辽宁出版集团董事长杨建军,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周茂非(按姓氏拼音排序)。


此外,陈少杰,段先念,高素梅,龚宇,黄进清,姬长文,寇雅玲,李维,刘子力,苏志勇,孙爱东,王天一,吴文辉,徐宝华,许泽玮,余建军,张诚,张学智,张娴,邹进等20人(按姓氏拼音排序)获得提名奖。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是光明日报社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活动。经过6年的锤炼和打磨,现已成为文化领域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品牌,社会参与度和认可度逐步提升。第六届推选活动自2017年11月启动以来,经过初选和复选两轮专家评委评议并参考微信投票结果,最终产生了10位"2017中国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和20位提名奖获得者。


揭晓典礼后,与会专家在第六届中国文化产业主题峰会上就"文化+互联网新趋势""文化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怎样弘扬传统文化"等热点进行了主题发言。

互联网助力纪录片发展 “纪录+”成文化产业新增长点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等联合编写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日前发布。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视频产业的迅速发展,新媒体给纪录片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纪录+”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


新媒体成中国纪录片第三大市场主体


《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39.53亿元,年生产总值为6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15%。按体量大小排列,中国纪录片主要投资者依次是电视台、民营公司、新媒体机构和国家机构。电视台、民营公司和新媒体都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新媒体涨幅最高,达到50%。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机构的生产投入和收入首度超过国家机构,新媒体已经晋升为中国纪录片第三大市场主体,2017年共投入大约6亿元,占整个行业生产投入的15%。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的加入,加速了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升级。“纪录片行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分支,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容。可以说纪录片市场化是产业化的基础,没有市场的产业,就如同一条干涸的河流。”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张同道说。


中国纪录片产业化进程开启于2010年年底,标志性事件是《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和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这两个事件,使纪录片产业发展具备了两大前提条件——政府支持和行业内分工协作。


产业化进程启动近10年来,中国纪录片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涉及纪录片创意、制作、市场推广、播放全流程,形成了多种产业主体分工明确、协作互补的产业格局。制作过程的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精细,调研环节越来越被重视。然而,中国纪录片一贯以定制市场为主、委托制作市场为辅的市场格局,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的发展,节目交易市场一直非常单薄,衍生市场的发展也相对滞后。


有专家认为,虽然纪录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培育了一定规模的观众和市场,但限制行业发展的因素却也一直存在:和故事片、电视剧相比,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工业化程度依然较低,表现为产品生产标准含混,目前只有一些大项目实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小项目和常规电视栏目仍维持着作坊式生产。这种现象既影响扩大生产规模,也影响节目品质、市场销售和传播效果。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17年单集纪录片节目最高售价仅为5万元,免费赠播甚至是行业内普遍现象。而与之相较,不少电视剧的单集售价已经达到数百万元。


“中国纪录片产业亟待升级,其中一条重要途径就是繁荣节目交易市场。当纪录片的价值在产品价格中得到体现,并让收益反哺内容创造与制作,行业才能蓬勃持续发展。”张同道说。


“纪录+”拓宽行业外延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5.79亿,较2016年底增加3437万,占网民总体的75%。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能力明显提升,付费比例为42.9%,比2016年增长7.4%,且用户满意度达到55.8%。网络视频用户及其付费能力的增长,为互联网与纪录片行业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加速器。


网络平台加大对自制节目的投入,也在2017年表现得尤其明显。以腾讯为例,腾讯视频在2017年成立了“企鹅影视纪录片工作室”,旨在进行投资和创作。同在腾讯旗下的新闻内容出品部也制作了更偏向栏目类、更关注现实题材的纪录片节目。在当前纪录片受众相对比较固化的情况下,各网络平台纷纷采取了“泛纪录化”的策略——不把“纪录片”这个概念窄化,而是拓宽其领域。


张同道认为,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版权经济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纪录片也可能本身不被当作商品出售,只是作为一个版权生长点,或者只是被作为营销环节中的一环,这也正是市场属性极强的网络平台最为擅长的。“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概念对纪录片进行界定。纪录片被扩展成一种纪实工具,纪录片平台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盈利模式也日趋多元,因此衍生出了不可预测的市场空间。”张同道说。


举例来说,爱奇艺近年来投资了电影《芳华》,随后还制作了与这部作品相关的纪录片。纪录片既是对核心内容产品版权衍生的开发,增加了网络平台的收益渠道,也提升了内容品牌的传播力和市场价值。与此同时,不少网络平台也围绕着某些热门剧集进行纪录片的开发,针对正在进行中的网剧项目,也有目的地进行了同步纪录片制作。


“有的经营者把纪录片当作其他节目类型和产品的孵化器,从而形成品牌节目矩阵,拓宽了纪实产业的边界,数倍于传统纪录片产业规模的‘纪实+’产业群逐渐出现,广义上的纪录片在食品、旅游、电商、娱乐、教育、博物馆、公益等不同行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纪录产品版权和纪实品牌的升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说。


虽然网络平台的进入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但行业中的问题也较为明显。《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8)》显示:2017年网络平台与一些纪录片出品方进行了版权购买交易和分账,虽然分账整体收益较2016年有所增长,但总体来说,网络平台的纪录片收入情况与各大视频平台和出品方的预想比起来还是有不小差距。


规模化、标准化亟待建立


有专家谈道,目前,体量较大的网络视频平台对纪录片都比较重视,因为纪录片虽然尚未盈利,但能稳定吸引住一部分观众,而且是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受众。纪录片也能够让平台自身的节目种类更齐全,彰显平台品牌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优质内容就成了各平台追逐的资源,但遗憾的是,通常的反馈都是优质内容的相对匮乏。


爱奇艺相关负责人认为,自制节目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行业中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项目投资势必考虑投资回报,而究竟什么内容回报率高,只能从项目上来具体分析,但目前项目操作模式仍不够成熟,一些引起巨大关注的作品,如《寻找手艺》等,反而是最初不被看好的作品,这导致投资制作方在选择项目时往往更加趋于保守。”该负责人谈道,正因如此,促进了多家媒体积极布局,以求制作出优质的内容,在数量和类型上都能有较大突破。


“专业化的生产,不同于传统手工作坊的分工协作,有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才能算是产业。”张同道说,“但目前各平台都尚未形成一套能够推行的工业流程,也没有开发出一套可复制的行业标准,无论是制片模式、运营模式,还是商业模式,都仍需要积累经验和更多的实际操作,以形成一个具有示范效应和价值效应的成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