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金庸作品的魅力和文学养分 思想淬炼与境界提升

金庸将武侠写成新经典,说明题材、类型限制不了有素养、有追求的作家。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不能因为创作的形式通俗、面向大众而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金庸逝世引发的众多缅怀与追忆,再次证明他的影响力之大。作为武侠小说大师巨匠,金庸作品虽然书写古代题材,却渗透着现代精神,不仅具有良好娱乐功能,而且具有深刻精湛的思想养分。因此,60多年来金庸小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传播,保持着长盛不衰的热度。今天,探讨金庸作品魅力之所在、汲取他留下的文学养分,是纪念金庸的一种有意义的方式。


思想饱满,通俗而不媚俗


金庸作品特别值得琢磨的一个特征是:它虽然产生在香港商业化环境中,却没有旧式武侠小说那种低级趣味和粗俗气息,相反,其主要作品都通俗而不媚俗,不仅有神奇的想象、迷人的故事,更具有高雅的格调、深邃的思想。像《天龙八部》通过萧峰之死所揭示的民族斗争尖锐年代造成的悲剧,包含多么巨大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容,艺术力量又是多么震撼人心!《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碧血剑》又以多么生动感人的小说笔墨,塑造或赞美了郭靖、袁崇焕这类为民众利益献身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弘扬中华民族的凛然正气!


武侠小说是娱乐的,是通俗文学,但金庸小说不是一般的通俗小说、一般的娱乐品,而是一种有思想的娱乐品。如金庸自己所说:“武侠小说本身是娱乐性的东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点人生哲理或个人的思想,通过小说可以表现一些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如果说严肃文学是“为人生”、通俗小说是“供人消遣”的话,金庸小说把这两方面统一了起来。他的小说武侠其表,世情其实,透过众多武林人物的描绘,深入写出历史和社会的人生百态,体现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内容和作者自身的真知灼见,活泼轻松有时又令人沉重,兴趣盎然又启人深思。鲁迅历来主张真正的文学要启人之蒙、有益人生,又要令人愉悦,给人艺术享受,金庸的小说观可说与鲁迅根本上是相通的。


在这个意义上说,金庸小说里的江湖世界其实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曲折反映。他对于正和邪、英雄和罪人,显然有自己的答案。在《射雕英雄传》将要收尾时,主人公郭靖说:“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这一富有深度的思想,通过武侠小说这种远离现实的形态呈现出来。


金庸将武侠写出新经典,这说明,题材、类型是限制不了作家的,真正杰出的作家、有文化素养的作家完全可以在某种固定的题材里写出了不起的作品来。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因为面向大众、形式通俗,就自降格调。通俗不等于庸俗,更不等于媚俗。“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作家之大者,未尝不如此。为国家、为民族、为百姓写作,真正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和百姓,端正立场,负责任、有见识,对时代和现实不回避,这一点我们应该向金庸学习。


萃取传统,注入现代精神


金庸小说蕴含着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广大读者的共同感觉。作者以写“义”为核心,寓文化于技击,借武技较量写出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又借传统文化学理来阐释武功修养乃至人生哲理,做到互为启发,相得益彰。作者调动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深广学养,使武侠小说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文化层次,显示出迷人的文化气息、丰厚的历史知识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与这种对传统文化的浸润、萃取相交织的,却是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这也是金庸小说超越于传统武侠小说、赢得一代一代新读者的地方。比如,对于旧式武侠小说“快意恩仇”的普遍观念,金庸小说从根本上是批评和否定的,他反对睚眦必报,反对滥杀无辜。《射雕英雄传》里郭靖报完国仇家恨之后的复杂心情就是证明。再有,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不能挣脱狭隘的民族观念束缚,也是考察作品有没有现代思想、现代精神的一个标志。金庸的民族平等、融合思想,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金庸小说里人生理想、道德观念也是焕然一新的。他虽然写古代,但是笔下主人公并不是行侠、报国、封荫做官的模式,人生理想也不是威福、子女、玉帛的封建价值观念,而是渗透着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的精神。金庸笔下的侠客多是至情至性之人,他们行侠仗义,反抗官府的黑暗腐败,反抗不合理的礼法习俗,具有浓重的个性色彩。


在个人和社会关系上,金庸主张为多数民众利益着想,赞美乔峰、郭靖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而在个人和个人的关系上,他主张尊重个性、保持独立的人格,同情和肯定上述一大批具有真性情的人物。这正代表了现代意识的两个重要方面,人总是既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同时又要保持独立的个体人格,两方面不可偏废。


金庸武侠小说核心思想之一就是 “义”。“义”是中国侠士之魂,也是金庸武侠小说之魂,是金庸小说最富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他所写的“义”,并不是无原则的哥儿们义气,而是与“正义”相联系,或者以“正义”为基础的。更为可贵的是,金庸在一系列小说中,还赋予“义”以新的内涵,把“义”提到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这一新的高度。金庸笔下最杰出的英雄人物,都是深明大义,自觉为群体、为民族、为大多数人利益而奋斗,乃至献出自己生命。这些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最高的人生观,也是金庸对武侠精神的新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金庸写“义”,笔下激荡着一股浩然之气,却又毫不给人单调之感。他敢于将人物感情放开来写,浓烈而又细腻,既写英雄气,也写儿女情,甚至以儿女情反衬英雄气,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跨越雅俗,铸就时代经典


所谓雅与俗,都是历史概念,不同时代有不同看法。在中国古代,诗文被认为是文学的正宗,小说戏曲则是所谓“鄙俗”的“小道”,不能进入文学大雅之堂,雅俗对峙发生在诗文与小说戏曲中间。到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将小说提升到“文学之最上乘”的高度。尤其到“五四”文学革命,新体白话小说占据文学中心地位,进入文学殿堂,连历史上那些有价值的小说也有幸得到重新评价,脱去“鄙俗”的帽子。但有一部分小说却享受不到这种幸运,那就是20世纪面对中国市民大众的通俗小说,它们仍被新文学家、文学史家摈斥于现代文学之外。于是,雅俗对峙转到了小说内部,表现为严肃小说、高雅小说和通俗小说、商品化小说之间的抗衡。


金庸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香港的出现,意味着长期困扰着人们的雅俗对峙问题,从实践上和认识上得到了较好的解决。金庸小说吸取“雅”“俗”两方经验又超越“雅”“俗”。他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同时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的经验去创作武侠小说,使他的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根本原因。


从历史上看,无论雅文学还是俗文学,都可能产生伟大作品。《水浒传》《红楼梦》当初也曾被封建士大夫看作鄙俗之书,直到现代才上升为文学史上的杰出经典。英国的狄更斯、司各特,法国的大仲马,在19世纪也都被认为是通俗小说作家。了解了这种状况,严肃文学家就没有理由看不起通俗文学,而通俗小说家也大可不必在严肃文学面前自惭形秽。严肃文学中,其实也有大量思想和艺术上比较平庸的作品。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作家自身素养的高低、体验的深浅和文学表现才能的优劣。


1918年,鲁迅特意把周瘦鹃的作品推荐到教育部,他认为这种看上去通俗的文学其实是有创造性、有深度的。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如此推崇白话通俗小说,可见其眼光和胸怀。现在,已经过去一百年了,我们更应该有文化上的包容胸怀。通俗还是高雅,与它的文学成就高低并不相关。我们一方面不能将通俗、高雅对立起来,不能将通俗简单等同于庸俗;另一方面,对于雅与俗也要仔细甄别讨论,积极汲取大众文化的养分,提升通俗,使之转化成有更高成就的精品。这种转化需要思想和艺术上的一再打磨淬炼,精益求精。不能因为自认是通俗文学,所以不负责任、马马虎虎,不下苦功夫,不肯付出艰辛努力,这是出不来成就的——在勤奋努力这条路上,不分通俗与高雅。

打造文化IP:使我们的文化符号充满魅力

针对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评价中的“唯流量论”、恶意炒作等不良现象,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发布了《面向高质量的发展:2017—2018年度IP评价报告》,首次从国家文化建设的角度评价和思考IP成长与培育,避免商业利益的过度影响。对于文化产业来说,此举有助于为IP建设树立路标,从而构建属于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


当下文化语境中,IP的概念,主要指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或文化形象。无论是商业博弈还是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对比,一定程度都包括IP之间的竞争。比如,好莱坞电影就是依靠塑造众多经典IP,吸引了全球数十亿观众。IP发展,已经成为打造世界级文化符号、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方法,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012年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从不到4万亿元攀升到10万亿元,高速发展态势良好,文化产业欣欣向荣。互联网给中国的文化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带来了巨大变化,培育了大量原创IP,塑造了一批文化符号。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大而不强,作品多而不精”的问题。而且,在什么是IP、如何评价IP等问题上同样存在混乱,如认为IP就是“流量”,在实际操作中购买“水军”或“刷流量”;还有一些人通过无底线炒作吸引眼球,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利于文化符号的打造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需聚焦高质量发展,重视IP建设,做大做强IP。


有鉴于此,此次北京文博会发布的评价报告从文化价值、产业价值两个角度构建了IP全面评价体系。结合IP定义和时代特点,在客观量化数据、可比较的基础上,以用户参与度、口碑评价、开放度等作为评价IP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价体系的引导,扭转粗放的产业增长方式。这一评价体系显示,具有传统文化或中国历史背景的IP优势比较明显,特别是《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传统文学IP,以及武侠经典IP,在排行榜前20名中占比约一半,证明经典传统文化具有相当持久的文化热度,以及历久弥新的文化价值。更加强调文化本身的价值,也将成为未来打造文化IP的重要导向。


互联网企业是中国IP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未来的国家文化符号建设需要依托互联网,引领中国文化IP走出去,将东方文化传播到全球,为世界文化产业作出中国贡献。从数据看,当下中国的文化IP“正在成长过程中”,尚未实现良好的多领域共生。中国的IP发展不能照搬国外模式,需要走自己的IP打造之路,构建自己的文化生产方式。大企业打造强势IP,已积累了更多可供长线发展的文化资产,使企业具有更强竞争力和生命力,也成为打造国家文化符号的重要力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文化IP建设为抓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打造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参与到主流文化建设,一大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文化产品已经诞生,期待更多的文化IP脱颖而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呈现中国力量。

振兴中国传统工艺 让年画重回春节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年节习俗,如今伴随对年画的保护与传承,年画新生开始备受关注。10月31日,“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年画领域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电商平台代表等汇聚一堂,共同启动“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



“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新闻发布会 


据悉,此次“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以“融入现代生活、弘扬当代价值”为理念,围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的12个年画制作技艺,将通过论坛对话、培训研修、考察采风、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活动,鼓励“新创作、新作品、新应用”,让年画艺术生动反映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更好更快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同时,此次活动将集中探索年画项目振兴的有效路径,为“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入选项目的振兴发挥示范作用,并为各地深入开展传统工艺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年画“卧莲有余”寓意连年有余、生活美满  


作为中国画的一种,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其题材内容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表达了民众对新年喜庆吉祥的美好祈盼。在历史长河中,年画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像天津杨柳青、河南开封朱仙镇、江苏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杨家埠、山东高密、四川绵竹、河北武强、陕西凤翔、广东佛山、山西临汾平阳(古临汾)、福建漳州、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等都久负盛名,各有千秋。在今年公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中,以杨柳青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为代表的12项年画绘制技艺均入选。



艺术家现场即兴创作


活动期间,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冯真分享了她与年画的故事,著名美术史论家薄松年则以“年画重回春节”为主题发表主题演讲。薄松年谈到,今天的年画创作要不断适应当代人的审美情趣,要深入生活,实现内容形式上的不断创新,同时要加强优秀作品的新媒体宣传力度,借助高校力量等培养、建立专业的传承人队伍。艺术家单应桂则围绕“新年画创作风向”一题发表自己多年从业感想,她同样表示,年画的内容创作要反映时代,追随时代。对于年画工作者而言,则要在强调传统民族造型的同时不忘回归生活,继而不断开发创作新年画,同时也要逐步解决画、刻、印分家此类事关行业良性发展的问题。


围绕游戏动漫、新零售、新渠道、新内容、国风造物等内容,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网易严选等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布“中国新年画行动”倡议书。未来各方力量将共同推进以年画为代表的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通过打造年画的场景概念和传播意向等方式营造“新年画、新年俗”的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氛围;倡导非遗传承人与艺术家创作新题材、绘制新时代,推动设计师与创作者发掘新元素、推出新产品,不断激发“新年画、新应用”的文化创作与文化创新活力;不断优化年画创作的队伍和环境,拓宽年画应用振兴的资源和渠道,全面拓展“新年画、新产业”的文化转化与文化发展模式。


值得说明的是,发布会结束后,百名设计师将于11月3日-6日汇聚“新年画创作营”。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师、美术师、插画师及曾参与“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的优秀学员将在绵竹木版年画的发祥地四川省绵竹市与中国年画泰斗和专家对话,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讲述年画故事,从经典年画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创想新年画的创作思路与拓展路径,用设计力量掀起年画创作新高潮。系列优秀创作营成果将经过筛选直接对接年画产品及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和制作,并于春节前夕投入市场,为2019年新春增添年味。2019年1月中旬,还将举办“中国年味”2019新年画艺术展,经典年画作品、新年画作品、年画衍生产品等活动成果在展览上集中展出。


   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国手艺网和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

中美文化投资论坛在纽约举行 腾讯“新文创”走向海外

“身处四大文明的发源地,腾讯在不断思考,如何释放互联网的技术和平台力量,连接更多的传统文化资源,让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数字化时代熠熠发光。”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28日在中美文化投资论坛上的一席话,引发在场听众一阵掌声。


美国外交政策协会主席、塞克勒艺术科学人文基金会主席吉利安·塞克勒直言:“我非常喜欢你们做的事情,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把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这项工作太重要了。”

10月28日,在纽约,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中美文化投资论坛上发言。


在这场聚焦数字时代下文化创新与合作的高层对话中,程武向中美两国学者及业界代表介绍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如何用科技手段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以腾讯与故宫博物院的合作为例,程武说,这是腾讯合作的第一个头部IP,“我们的想法非常一致,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挂在墙上被欣赏,它应该融入新的元素,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通过与故宫合作举行Next Idea(下一个创意)大赛,一批来自年轻人的创意孵化为一个个互联网上的爆款:让明朝皇帝朱棣跳舞的H5在朋友圈刷屏,用故宫门海(即消防水缸)创作的表情包一个月被使用了4000万次……在本月22日举行的故宫与腾讯三年合作成果分享会上,以“古画会唱歌”为主题的音乐创作大赛又掀起一股创意浪潮。

10月28日,在纽约,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右二)参加中美文化投资论坛上的讨论。


“故宫拿出了非常多的文化,包括《千里江山图》《墨梅图》等等,通过腾讯的平台展现给中国的年轻人,让他们吸取灵感,再用现代的音乐方式去演绎。”程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其中很典型的例子是,我们找了方文山来作词,根据当初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重新演绎了《丹青千里》这样一首歌,在腾讯这个平台上线24小时点击3400万,这是在传统领域中完全无法想象的。”


而在与另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敦煌的合作中,音乐、游戏、动漫等七大业务以及腾讯公益、腾讯地图、王者荣耀等11个产品都投入了这场融合创新。在上个月的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前,一场名为“古乐重生”的露天音乐会在敦煌奏响,年轻的音乐人们用箜篌、筚篥等古乐器和从敦煌洞窟里挖掘出的古乐谱创作新的飞天乐曲,吸引了全球1000多万用户通过网络收看。

10月28日,在纽约,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中美文化投资论坛上发言。


“这就是我们的‘新文创’战略,”程武说,“归纳来讲,是一种以IP构建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致力于连接多元的文化主体,打造出更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也在论坛上发表题为《新文创时代与文化遗产保护》的演讲说,近年来,“数字革命”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数字人文”成为全球性热门话题。在大数据和云技术驱动下,世界各国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正在和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大型网络公司联合起来,推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素材化和智能化,形成全新的数字文化资源平台。


今年4月,腾讯首次提出“新文创”概念,强调注重IP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的有机融合。此次在中美文化投资论坛上的亮相,是“新文创”战略首次作为中国文化创意模式的代表在海外推广,获得美国谷歌创意实验室、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前沿文化机构的广泛关注。


“在这个全面数字化的时代,像历史上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一样,数字化不仅是用技术实现迁移,也是在创造新的内容,”程武说,“腾讯的探索,不会停止。”


VR影视热潮褪去 IMAX关闭第三家VR中心

此前一部《头号玩家》的热映,曾再度引发业界对VR(虚拟现实)体验的热切期待,但从现实情况来看,VR行业显然已经暂时作别几年前的新鲜感,而逐渐迎来了冷却期。


日前,据相关外媒报道称,IMAX正继续缩小其在VR领域的投资,近日已再次关闭其在纽约的另一家VR中心。据了解,此番最新关闭的VR中心,位于纽约AMC Kips Bay多功能影院内,于2017年6月份开业,由12个VR吊舱组成,可为消费者提供多种VR游戏及体验。


在业界看来,IMAX在VR上的布局堪称领先。公开资料显示,其VR中心提供的体验包括《疾速追杀:编年史》、《星战:塔图因试炼》、《木乃伊》等影片,以及《Job Simulator》、《Tilt Brush》等游戏项目。


往前追溯,早在2017年1月份,IMAX就在洛杉矶开设了第一家VR体验中心,此后更是在多伦多、上海、东京、曼彻斯特等城市布局。根据彼时營MAX方面的表述,这或将是其大规模全球计划的第一步。


但是好景不长,今年6月份,IMAX宣布关闭其在纽约的一家VR中心;此后在7月份,再次关闭了其在上海的一家VR中心。至此,IMAX已关闭三家VR中心。而在此番位于Kips Bay的VR中心关闭之后,IMAX目前仍在运营中的VR中心仅剩4家。


在业界看来,此番调整事实上早已有迹可循。


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会议上,IMAX首席执行官Richard Gelfond曾针对VR业务表态称,“消费者的反馈非常积极,但就是没有营收”。据他表述,彼时7间营业的VR中心中,只有一间能满足公司的财务预期。同时,在该会议上,公司方面已经就关闭部分VR中心释放信号。


而根据最新消息显示,目前IMAX方面有高管明确表态称,没有继续在VR领域追加投资的计划。IMAX首席财务官Patrick McClymont在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向投资者表态称,“我们不是在寻找新的商业项目,而将关注核心业务,这也是明年的趋势”。


事实上,Richard Gelfond此前曾表示,“试点阶段的目标是想选择不同地区开始体验店,以便我们能够确定这个商业模式在哪些地方有效,哪些地方没戏。这真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目前来看,这一过程并不顺利。而除了关闭VR中心,公开资料显示,IMAX已经停止与谷歌合作的相关用于影院VR捕捉的高端相机项目。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私下向记者表示,随着院线票房收入增长出现停滞,希望借由新技术提振电影市场的想法被诸多公司所接纳。但在他看来,构建好的VR体验需要“内容、资金和传播程度”等多方面因素,但有别于前些年的热度,目前VR行业已经开始冷静。


他提到,目前来看,VR的发展还缺乏成熟的沉浸式叙事体系,仍未突破传统的电影思维。“很多VR作品并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这就导致观众并没有重复体验的必要”,他表示,“内容体验、全新的创意是关键“,不应试图以技术吸引用户,而是应该以内容取胜。

嘉御基金卫哲:投教育的三个关键——考试、考级、待就业

今年以来,大量资金涌向教育行业,仅上半年间,教育行业的投融资事件就达300余起。其中,尚德、精锐教育、安博教育、朴新教育、流利说等企业也纷纷上市。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保持在4%以上,2016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达31396亿元,并且今后还将加大财政教育投入,促进财政教育投入持续稳定增长。


资本、政府、技术等因素同步推动教育行业向好,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的问题得以缓解。


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曾表示:“互联网真正改变的是让优秀的教育家获得更好的回报,也让教育家的经验、知识、能力得到更大的传播”。10月29日,卫哲出席由苏州元禾控股旗下中国创业人才投资中心主办的2018金鸡湖创业大赛总决赛,再一次在采访中分享了嘉御基金针对教育行业的投资逻辑。


一、在抗周期的教育行业里,看好什么项目?


教育抗周期,甚至有点逆周期了。什么叫逆周期呢?就是经济越不好它变得更好。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由于经济不好,就业压力大,所以成人会更多的投资自己,包括我们看到就业压力最大的时候考研的人就会多了。


教育里面这三类是我们特别看好的:考试、考级、待就业,这三个当中具备一个,要么有考试驱动,要么有考级驱动,要么能够增加你的就业竞争力。


嘉御布局教育不是一年的事,我们布局快三年了。教育行业经常是我们投资的时候,这个企业已经完全不缺钱了,所以我说教育行业如果过5亿的营收还不赢利就相当于犯罪。



教育的核心,就是有组织化地成为一家技术驱动,教研驱动的公司。它必须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这个是需要大约一年大几千万投入的,没有这样的投入不会是一个好的教育机构。所以在营收5个亿的时候,教育如果做到10%左右的净利润率,大概有5000万利润用来再投入。所以我们经常开玩笑讲,到了5个亿以上的教育机构应该都不差钱了,更何况教育是预付费模式。教育是事前付费的模式,现金流特别好的行业,所以我们投的这些都是不差钱的企业。


二、为教育企业赋能,需要什么方法论?


嘉御的风格是在一个行业看懂、看好,还能帮上忙。比如说我们投财经类培训机构“高顿教育”,我们不仅帮它做To C,还帮它打开了To B,就是对企业培训的市场,把它几乎从一个线下机构逐渐变为线上收入超过60%的机构。


第二个例子,精锐教育,原来我们希望更多地帮助它做互联网营销,但企业真正需要的是线下人力资源的赋能。教育线下有机构的话更像一个连锁企业,如何复制连锁企业的经验是个考验。


第三个例子,小站英语,我们从投前到现在,把它的线上获客成本下降了80%,从1万元多降到2000元左右。


所以虽然每家企业都不差钱,但嘉御在别的行业的经验,在教育行业有很多可以复制发挥的作用。


所有教育企业都特别担心线上互联网营销获客成本高的问题。这里以小站英语为例,除了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营销负责人,优化营销。更重要的是打造自有流量,因为营销的优化空间有限。小站英语打造自有流量主要通过三件事来做——工具、资讯、社区,这是教育企业都应该来学习的。


第一,工具就是考托福、雅思的模拟考试,考试的单词字典。第二,由于针对出国留学人群,留学的动态,各个学校的信息都可以是资讯。第三,往往一群人一起去考试,有家长有学生,这可以成为社区。教育企业是非常容易把工具、资讯、社区都做好的,都做好以后就有机会建立一个自有流量。小站英语现在70%的销售不靠任何外部流量,靠自有流量。


三、现在大热的素质教育,嘉御这样看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我们觉得素质教育只要没有考试考级的话,有几个问题。


第一,你很难衡量这个教育机构本身的质量。从投资角度来说,谁都说我是最好的,但如果要拿出成绩来评判,很多机构又没又考试。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质量,待就业也能看出教育质量,所以我们帮助教育机构,通常可以帮助营销、组织、拓展,唯一不能做的是通过我们去帮助它提高教育质量。


第二,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大家对非刚性教育有可能会减少投入,无论是少儿还是成人的,会更关注刚性的需求。如果做素质教育就不能说跟经济是抗周期或者逆周期了,这个是有点顺着经济周期来的。


第三,无论是小孩,还是成人的素质教育,由于没有考级考试,续约因为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续费续约变得很不稳定,续费率通常会非常的低,甚至履约把课上完都是很大的问题,有点像你买张健身卡,你永远用不掉。


近几年,教育行业可谓热闹非凡,一大批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快速地诞生、成长、跑马圈地。同时,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教育行业正面临和展开着一场“升级”。


从大数据到人工智能,新技术不断出现,教育行业面临技术升级;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教育行业面临理念升级;从减负令到相应的政策法规,教育行业面临政策升级;从争抢一二线城市到下沉三四线城市,教育行业面临市场升级……未来教育还将有哪些可能?


11月2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教育行业创新峰会,将在上海举办,注重围绕教育产业的技术升级、理念升级两大方面,邀请行业人士一起探讨未来教育。

VR技术适合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文物展示等

VR,即Virtual Reality,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模拟产生一个具有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使用者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具有高想象性、高沉浸感、高交互性和高智能等特性。VR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文化旅游、动漫游戏、影视制作、文物展示等,而文化领域提出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的需求,也需要高科技手段去实现。


戴上VR体验设备,通过三维720°全景展示、人机自然交互、手势识别,你可以进入神秘的海昏侯墓,还可以点雁鱼灯、敲古编钟、盖刘贺印。


VR,还可以让你进入不能进入的敦煌洞窟,欣赏壁画上的仙女飞天起舞,甚至与仙女互动。


通过这种高科技,能够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10月19日,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在江西南昌开幕。虚拟现实技术,再度引发万众关注。


早在2016年,包括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等在内的数字创意产业,就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五大新支柱产业之一。这年底,中国动漫集团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优酷土豆成立沉浸式交互动漫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实验室致力于推进VR技术在文化旅游行业转化与应用,在人才培养、产品创作研发、宣传推介展示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作用,助力产业发展。


人才是VR产业的首要资源


据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日前发布的全球VR人才供需报告显示,中国VR人才需求量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2020年中国VR人才缺口至少80万。而创新创意人才是内容研发的核心所在,要实现VR技术在文化、旅游、文物等领域转化和应用,人才是关键,既包括技术人才,也包括内容创作人才,加快内容创作、创意人才的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实验室成立以来,把培养高端内容创作人才作为首要任务,重点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先进技术、研究国际前沿VR内容发展趋势、对中国经典文化有足够认同和认知、具备创造国际一流虚拟现实内容艺术潜质的高水平专业人才。通过研修班等项目,全国120名VR行业高级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内容创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任何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都不会是一蹴而就的,VR产业的发展也同样起起伏伏,有的学员一度很迷茫、很困惑。业界顶级专家、学者、企业家为大家解疑释惑、加油鼓劲,大家也找到了有同样追求的同行者,可以抱团发展。此外,通过参与举办2017中国国际文创产业峰会暨“一带一路”虚拟现实高峰论坛、2018世界VR产业大会VR+动漫论坛等和一些沙龙活动,为大家搭建了沟通、交流、碰撞的平台。这次世界VR产业大会前夕,实验室为南昌发展VR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将“VR创作人才培养”项目放在南昌举办,已有6个学员项目和江西的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助力地方产业发展。此次世界VR产业大会上,学员们的作品组成了《幻境中国》展,全面展示培训成果,吸引了大批观众体验。


平台是宣推VR的重要载体


在此次世界VR产业大会展览现场,一位头发斑白的大爷推着坐在轮椅上同样头发斑白的大娘体验VR产品的画面一时成为网红,感动了很多人。当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时,VR技术可以帮你身临其境般实现“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愿望。


借助VR技术对文化、旅游、文物等进行宣传展示推介是非常好的手段和形式,可以把带不走的文物古迹、大山名川、文化遗产带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让体验者跨越时间和空间,到无法抵达的地方,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恢弘和祖国万里山河的壮美。除了世界VR大会,实验室培训的人才还先后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动漫游戏展、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重要场合展示优秀产品、作品,接受市场、观众的检验。


融入科技的文化产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可以产生更好的宣传展示效果,增强中华文化和旅游的影响力。今年5月、6月,实验室组织中国传统文化、旅游风光、文物展示、动漫游戏等内容优秀作品组成“数字中国”展,参加“Nice-Choice丝路记忆海外文化巡展”,在瑞典、贝宁、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四国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吸引了当地观众踊跃体验,满足了他们在故宫里行走、到海昏侯大墓里探秘、参加中国春节民俗活动等愿望。


在毛里求斯展出时,“数字中国”展VR技术身临其境的感受让毛里求斯总统沃亚普里连连赞叹,表示希望与中方合作,用这一技术向世界推广毛里求斯的人文自然风光。


VR助推文旅、文物领域发展


VR与文化、旅游、文物等领域融合发展有着非常广阔的转化应用前景,文化、旅游、文物领域借助VR等科技手段,也可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VR技术在博物馆展示、旅游宣传、动漫游戏、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方面的应用,可极大提升文博展馆的可观赏性、生动性,更好地实现对文物的保护和利用。实验室正在助力全面助推高性能、高科技感、高体验性一体化的沉浸虚拟文化旅游生态产业,打造VR+文化、VR+旅游、VR+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示范项目。如“甲午海战VR”通过融入数字化交互动漫影视内容,能够再现1894年甲午海战时的壮烈场景,体验者可以穿越时空,化身战士奋勇杀敌,从而激发观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情怀。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VR能做的还有很多。为此,必须加大科技与文化、旅游、文物融合发展力度,发挥高新技术对内容创作、产品开发、模式创新的支撑作用,提高产品品质、丰富表现形式。期待VR让世界更精彩,让文旅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