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化教育
文章列表

文学共享还是版权至上?互联网档案馆面临英国版权危机

英国作家协会(The Society of Authors)近日表示,互联网档案馆(Internet Archive)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非法扫描图书并上传至其开放图书馆(Open Library)供大众借阅的行为已涉嫌侵权,若不及时停止,协会将不得不采取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互联网档案馆于1996年在旧金山成立,定期收录并保存互联网上发布的内容。此外,该机构还收集了成千上万的数字图书,通过开放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借阅,尽管其中一部分书籍版权已经失效,但仍有大量图书仍在版权保护期内,包括作家AS·拜厄特(AS Byatt)、凯特·阿特金森(Kate Atkinson)、希拉里·曼特尔(Hilary Mantel)、威廉·博伊德(William Boyd)、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以及伊恩·班克斯(Iain Banks)的作品。


据互联网档案馆网站显示,该组织早在2005年便开始进行图书数字化业务,“并非每个人都有条件去到藏书丰富的公共或学术图书馆,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为公众提供数字版本的图书。”如今,档案馆通过其书籍扫描和驱动程序,每天在全球28个地点对1000本图书进行扫描,并称其终极目标“是让全世界每个人都能读到所有人类出版的作品”。用户一次最多可以借阅5本图书,借阅时长为两个星期。


作为超过一万名英国作家的代表,协会希望互联网档案馆能够“立即停止向公众提供未经授权的扫描书籍借阅服务”。此外,协会在一封公开信中表示,在英国,所有的书籍扫描和借阅行为都必须得到版权所有者的授权。尽管如此,英国的用户目前仍可以从开放图书馆借到实体书的扫描副本。“这是赤裸裸的版权侵犯,开放图书馆在没有得到作者许可的情况下,便擅自将他们的作品放到网上,甚至没有支付任何稿酬……这在英国绝对是违法的,我们呼吁对方立即停止这种做法。”


作为此次被侵权的作家之一,希拉里·麦凯(Hilary McKay)也在公开信上签署了自己的名字。就在本月,麦凯凭借小说《云雀战争》(The Skylark's War)获得了科斯塔儿童图书奖,她表示:“就算没有这些明目张胆的盗窃行为,作为一名儿童作家,要想维持生计也已经十分艰难。这样的情况已持续多年,我相信许多同行都和我有着同样的遭遇。每当出版商发出删帖请求,新的网页就会迅速出现。我告诉自己要学会慷慨,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奉献作品、财富和时间,但至少我还能够自由掌控它们。我建议互联网档案馆建立一个‘选择性加入’的机制,列个名单,看看究竟有多少作家不介意自己的作品被免费使用,甚至连最起码的署名和致谢都没有。我想,这个名单应该不会太长。”


对于麦凯的说法,同样是公开信署名者之一的特蕾西·雪佛兰(Tracy Chevalier)表示赞同:“我之所以签名,是因为我非常担心一个打着图书馆名义的组织,正试图将盗版行为合法化,并向全世界的读者提供盗版书籍。真正的图书馆,是不会拒绝向出版商和作者支付报酬的。此外,在英国,读者每一次的借阅,都能为作者带来8.52便士的公共出借报酬收入。然而,开放图书馆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反而在未经任何授权的情况下,对大量实体书籍进行非法扫描,这是无数作家的劳动成果,但他们却从未获得过相应的报酬。长此以往,我们将不得不寻求其他的谋生途径,许多写作者已在挣扎度日,这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特蕾西是一名女性作家,著有小说《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英国作家协会同时指出,由于收入大幅下滑,许多作家正面临着经济上的窘境。此外,开放图书馆的行为不仅有可能摧毁电子书市场,使作者更难依靠他们的工作谋生,还会损害英国实体图书馆的利益。协会表示,如果在2月1日之前没有收到互联网档案馆的答复,他们将立即采取措施,确保开放图书馆中的书籍在英国无法下载。如果后者继续未经许可进行图书扫描,那么协会将“代表全体成员,考虑采取法律手段来保护作家的合法权益,阻止这种做法”。


继美国作家协会(Authors Guild)对开放图书馆的行为明确表示指责后,英国作家协会也表示:“如果有必要,我们将就版权侵犯和诉讼费用提出赔偿。”


互联网档案馆表示,人们似乎误解了他们的做法。发言人指出,“作为一家图书馆,我们与广大作者、出版社和书商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坚持以负责可控的方式购买及出借图书。”同时他也强调,互联网档案馆曾经参与签署图书馆数字借阅立场声明,该声明指出,出于“合理使用(fair-use,著作权法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的原则,图书馆可以对图书进行数字化并供其用户借阅,但前提是出借数量必须与数字化之前的藏书数目相同(也就是说,如果一本实体书已被借出,那么读者就不能再借阅它的电子副本,反之亦然)。


这一立场得到了作家联盟(the Authors Alliance)的支持,他们认为这是“站在数字作品收藏及传播的角度上,对图书馆版权法进行的一次诚意满满的解读”。但美国作家协会对此并不买账,指责这样的做法“既不受控制也不合法”。而英国作家协会则表示,“在英国,这种行为绝对是违法的, ‘合理使用’的情况并不存在。”

用户需求庞大,BAT深度布局动漫产业

根据金准数据发布的《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中国动漫行业总产值突破1500亿元,到2020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其中,在线动漫内容市场规模近150亿元。另外,《2018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显示,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3.5亿,在线动漫用户量2.19亿。

庞大的用户需求为动漫行业发展提供广阔市场空间,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将动漫产业视作撬动资源、抢占竞争优势的切入点,深度布局动漫产业。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教授、动画制片人高薇华分析,互联网公司大举进入动漫产业,一方面是看到了行业市场基础庞大,聚集了大量年轻群体,另外动漫行业具有长线产业模式和持续生命力、市场潜力,在上下游整合延展方面的能力比一般影视文艺作品更强。


腾讯:建设以二次元IP为核心的生态圈


腾讯是很早就布局动漫的“重要玩家”。从2012年开始提出泛娱乐战略,动漫作为许多重要IP的内容源头受到重视,腾讯动漫的成立生逢其时。


面对当时刚刚起步的互联网动漫市场,腾讯动漫启用了“三步走”战略:把过去习惯看盗版的用户转成看正版;培养用户在互联网场景下的动漫阅读体验;打造基于内容用户的社群。


成立初期,腾讯动漫首先找到日本集英社、小学馆等海外头部动漫机构合作,一举拿下了《火影忍者》《海贼王》《龙珠》等11部头部作品的授权。从2014年起,腾讯动漫加大对国产动漫的布局,尤其是对原创漫画的扶植,先后签约了使徒子、小新、郭斯特等一批优质作者。之后还吸引南派三叔加盟,对漫画脚本改编创作,监制创作漫画《代嫁丞相》。在持续加码创作力量和原创内容作用下,腾讯动漫打造了《狐妖小红娘》(点击量137亿)《一人之下》(点击量170亿)等多部头部动漫IP,受到市场欢迎。


为帮助创作者更好地接入腾讯资源体系,腾讯动漫启动了“微光计划”等一系列项目,从收入分成、现金奖励、推广扶持和反盗版支持等方面,保障签约作者的利益、扶植创作人才,也为腾讯平台聚集了更多优质内容资源和创作力量。


如今,腾讯动漫平台在线连载动漫作品总量27000部,签约作者数超过700人, 逾1000部作品漫画点击率过亿, 200部以上漫画作品阅读量过10亿,超过20部动画作品播放量破亿。


在腾讯内部除了腾讯动漫,涉及动漫二次元业务的部门还有QQ动漫、腾讯视频、企鹅影视、腾讯影业等。腾讯内部各平台之间打通资源、联合运营,比如腾讯动漫和腾讯视频合作,每年以不低于5部的作品数量共同孵化IP;腾讯动漫与阅文集团合作,将知名小说IP打造成漫画作品。


新近由QQ动漫升级而来的二次元社区“波洞星球”,又在开掘社区和UGC内容,帮助用户参与动画内容创作,实现IP孵化;开发周边衍生品、IP手游、出版物等二次元产业下游产品,完成变现。


腾讯深入动漫产业上下游,其投资版图涵盖了动漫内容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等众多板块,具体如《一人之下》背后的动漫堂,以及使徒子的徒子文化等。


据《综艺报》统计,腾讯投资的动漫CP工作室、创作者超过37家,主要通过腾讯视频、腾讯动漫以及阅文集团来投资布局。其中,腾讯动漫投资的工作室有10多家,投资金额过亿元。阅文集团也投资了近10家动漫公司,主要改编自家优质网文IP。2017年,阅文集团自制的11部动漫开播,《全职高手》《斗破苍穹》等头部IP改编的动漫作品颇受欢迎。

在腾讯的投资版图中,不得不提其与B站的合作。作为二次元领域一股重要势力,B站在用户群体和社区文化上有着先天优势,影响力与日俱增。2015年,腾讯2亿元投资B站,2018年10月腾讯又斥资3.176亿美元现金增持B站,持股增至12%,成为B站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就互相开发片库,动画项目的采购、参投和自制,建立深度联合机制,同步投资机会。腾讯与B站联合,必将加剧动漫市场的马太效应。


随着动漫市场价值递增,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加上平台希望完成用户迭代,吸附更多年轻用户,互联网平台越来越倚重动漫行业。


2018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副总裁殷宇明确表示,未来腾讯重点关注三个内容板块——资讯流(信息流)、电竞和二次元。


2015年,腾讯正式提出“二次元经济”的概念,并提出商业模式。2018年,腾讯发布全新的“新文创”战略理念,将更系统地关注IP文化价值构建。在二次元产业,腾讯的运营理念是培育以二次元IP为核心的生态圈,通过孵化和培养PGC内容以及打造UGC创作工具,最终帮助潜力IP实现商业变现。


腾讯公关部门表示,动漫作品的商业化主要分为前端商业化与后端商业化,前端商业化主要是内容付费,后端商业化则主要指由版权开发等形式获得的收入,包括影视化、游戏化以及衍生品开发和跨界合作等。


2016年,腾讯动漫开启漫画付费业务;2017年取消网页和手机端App包月服务,国漫作品改为与网文模式相同的按章节付费;随后引入“等就免费”模式,用户等待一定天数可以解锁该模式下的付费作品。通过多元付费探索,腾讯动漫既照顾到了受众市场,也有力扶持了优质作品。据介绍,2017年,腾讯动漫给予漫画作者和工作室的付费阅读分成8000万元。


在动漫IP转化方面,腾讯动漫知名IP《一人之下》和《狐妖小红娘》开启了影视和游戏联动计划。《一人之下》衍生出的时尚潮牌“人有灵”,于2018年11月正式上线后,创下腾讯动漫限量服装周边售卖的最快纪录。

2018年9月30日,腾讯宣布调整架构,原本分散在不同事业群的二次元相关业务被整合进新成立的平台与内容事业群(PCG),此举无疑对腾讯发力动漫业务,布局新文创的生态链提供了助益。按照腾讯公关部门的说法,腾讯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对动漫业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更好地提供高质量、有价值的内容,有助于丰富和提升平台的用户价值,是平台对用户的“磁力石”;另一方面,各平台之间联动也大大激发了内容的传播效力,成为内容流转的“放大器”。


爱奇艺:影视加持


全产业链布局二次元经济


继综艺、电视剧、电影之后,动漫成为爱奇艺的又一重要内容板块,自制动画以及番剧成为平台未来长期布局重点。


在爱奇艺方面看来,泛二次元市场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泛二次元人群的付费能力逐年增强,受众市场不断扩大。这一受众群体多为95后、00后群体,年龄多数为24岁以下,他们将成为未来电视剧、电影、综艺的主要消费群体。


2010年创办之初,爱奇艺就上线了动漫板块。作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动画内容分发平台,爱奇艺动漫频道目前拥有众多动漫作品,包括国产动漫和海外经典动画片,均具有正版版权,并提供“高清”和“超清”视觉体验。


爱奇艺漫画频道于2016年上线。据爱奇艺公布的数据,目前漫画频道累计用户数超过2亿,月活跃用户数5000万,累计推出了《爱在西元前》《为卿解铃》《猎梦少女》等超过3000部漫画作品。

2018年2月,爱奇艺动漫App上线,“平台上线的内容覆盖80%以上全网头部漫画作品”;6月,爱奇艺动漫App升级,在漫画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更丰富的动画内容。


在整合动画、漫画业务过程中,爱奇艺通过投资控股,及与海外头部动漫公司合作,为平台吸引了大量优质内容和内容供应商入驻,包括投资翻翻动漫,签约知名漫画家米沙的原创漫画作品《隐世华族》等。2018年5月,爱奇艺启动“晨星计划”为优秀的创作人和制作团队提供资金支持,从源头上保证头部动画内容的创作。


为保障平台动漫IP的孵化能力,爱奇艺向产业上游挖掘,深度布局轻小说领域,与轻文轻小说、不可能的世界、SF轻小说、轻之文库等平台组建“轻春联盟”,与日本最大的轻小说网站DeNA达成IP共享合作,从优质轻小说中开发有潜力的动漫作品。


爱奇艺从2017年开始探索优选动漫内容付费的商业模式,2018年向二次元用户推出“FUN会员”,深挖二次元优选内容的市场潜力,提升其商业价值。


尽管姗姗来迟,爱奇艺在动漫领域“野心”不小,其旨在通过对内容源头的布局,打造包括轻小说、漫画、动画、漫改网剧、漫改网络大电影、二次元直播、游戏、二次元社区等在内的全产业链生态。


“在漫画领域,我们是后来者,我们的优势是影视化加持,对平台自有以及联合运营的优质版权快速影视化。”爱奇艺动漫事业部总经理李菲曾表示。


为此,2017年爱奇艺启动“苍穹计划”,帮助漫画IP更好地转化为网络大电影和网络剧,打通二次元与三次元之间的产业边界。“苍穹计划”第一期10部网络大电影陆续制作完成,第一部影片于2018年4月27日在爱奇艺上线,首周播放量近千万。在2018年爱奇艺世界·大会上,“苍穹计划”第二期启动,计划改编10部精品网大,6部精品网剧,并在爱奇艺独播。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耿聃皓在2018爱奇艺FUN盛典高峰论坛期间的采访中提到,不管是“苍穹计划”,还是“轻春联盟”,爱奇艺都希望挖掘合适的IP与合作方进行影视开发,再通过爱奇艺分账系统共享IP商业化价值。“一个IP可能是从二次元领域诞生的,我们希望未来它影响的是二次元或者三次元的用户。”


阿里系:大文娱资源聚力动漫IP


2018年,阿里文学投资了两家动漫公司极光动漫和神居动漫。北京极光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与众多国内人气网络作家和新锐漫画家签约,拥有不少人气小说改编的漫画作品,如《妙手小村医》;神居动漫主营业务为原创动漫IP孵化、跨界商业动漫项目、政府教育教材动漫化项目,其在影视化、动漫周边衍生品开发和付费阅读等方面均有成功实践。神居动漫还曾将阿里文学两部头部IP作品《圣祖》《诸天纪》改编成漫画,其中《圣祖》上线四话人气即破2000万。投资动漫公司,使得阿里文学在网络文学IP动漫化方面更有优势。


阿里大文娱体系中,阿里影业和优酷均在动漫领域有所布局。2015年,阿里影业曾启动全球青年电影人发掘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投入10亿元聚合产业资源扶持年轻力量,其中就涉及打造动漫人才孵化机制。包括漫画、动画、设计、特效等领域在内的各类人才,均有机会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2017年,阿里影业还与专为迪士尼生产各类动漫形象服装的公司美盛文化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在电视节目营销、衍生品业务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推广美盛文化制作的动画《星学院》系列产品。


近两年,阿里影业投资了不少动画影片,国产动画电影包括《咕噜咕噜美人鱼2》《暴走吧!失忆超人》《未来机器城》等,联合出品了好莱坞动画电影《丑娃娃》。2019年大年初一,阿里影业主投、主控的动画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也将上映。

另一边,优酷动漫的业务纵深布局初成体系,形成了合制、版权、IP商业化三大模式,并以K12(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缩写,意即基础教育)为界点,划分出少儿(0-12岁)和动漫(12岁以上)两大类别。

针对少儿低幼动画市场,优酷推出小小优酷App,并与央视动画、韩国CJ集团以及英国Fremantle等动画内容提供方展开合作,为小朋友提供多样化动画内容。


动漫方面,2016年1月,优酷启动动漫“创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支持动漫产业持续孵化国产动漫精品内容。优酷参与出品的原创3D动画《少年锦衣卫》取得不错成绩。作为一部包含热血、青春、悬疑等元素的3D武侠动画,《少年锦衣卫》广受欢迎,在优酷的播放量已突破3亿,豆瓣评分8.2。


背靠阿里,优酷在动漫产业的布局上具有天然的电商和衍生品开发优势。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动漫中心总经理廖怀南在2017年中国网络文化产业年会的动漫论坛上提到,动漫和电商有着天然的融合性,商业价值潜力巨大。反之,从电商的消费入口到内容端的创新能力,内容质量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以优酷与左袋创意2017年联合出品的原创动画《艾米咕噜》为例,动画片热播的同时,优酷围绕这个IP的授权涵盖了图书、舞台剧、主营活动、酒店、玩具、消费品等各种领域,授权带来的效益和营业额超过3亿元。


梳理发现,BAT各家的动漫布局路径有一定共性。高薇华表示,互联网公司在动漫产业布局的思维是将资源整合到自己平台下,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以及为行业提供产能支持的创作力量整合;拉动平台流量,培养受众习惯、增强用户黏性;深耕内容,建立商业模式,实现精品IP的转化和衍生开发,使IP商业价值最大化。

当下,国产动漫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加速整合产业链上资源的BAT等互联网公司占据绝对优势。它们在动漫领域的持续发力,将推动中国动漫生产方式、内容质量、用户规模、发行模式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吸引更多资本入局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国际化进程,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台湾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台湾作家林清玄已过世,享年65岁。林清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曾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 他也是台湾地区最高产的作家之一,获得过诸多文学奖,曾被列入“当代散文八大作家”。


林清玄的散文大多从身边的事物出发,取材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话题,语言淡雅平实,具有德育和审美价值,多次被收入中小学教材中。《和时间赛跑》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同时被收录为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百合花开》被选入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沪教版六年级下册,背景板六年上册等。《桃花心木》被选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等。 《可以预约的远方》《送一轮明月》《少年游》分别出现在苏教版、长春版和高中语文读本中。不仅如此,林清玄的散文《心灵上的百合花》《梅香》《好雪片片》等也多次出现在中考和高考的试卷中。


就在昨日上午,林清玄还发表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条微博,“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


科幻作品是如何帮助读者理解气候变化的?

灾难片《后天》剧照

2140年,两个小孩正在曼哈顿中心区域第六大道和百老汇大街的路口玩浅水冲浪。如果你对这个路口有一点了解,你就会知道这儿离美国现在的海岸线还有一段距离。但在金·斯坦利·罗宾森(Kim Stanley Robinson)的小说《纽约2140》(New York 2140)中,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了15.25米,淹没了曼哈顿的地界。纽约现在变成了超级威尼斯,水上巴士在纵横交错的运河上航行,人们不得不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里学着生存。


罗宾森2017年的这部气候变化小说是众多关于被淹没的国家、风力发电乌托邦和伤痕累累的大都市的作品之一。外交家起草了回应气候危机的全球性措施,工程师正在努力生产出更优质的太阳能板,作家也找到了自己的角色——讲述罗宾森所说的“下个世纪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作家才可能帮助世界各地的读者理解我们身处的环境。


在金·斯坦利·罗宾森的想象中,曼哈顿不再由纵横的街道组成,而是运河

与其他因人类影响而产生的灾难来说,气候变化是一个难以令人捉摸的危机。如果现在往河里排放一些化学物质,几天后你就能看到死鱼的尸体,但你怎么能看到释放二氧化物所带来的影响?2018年,联合国气候科学家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人类正在走向末世,谁能想象这会是什么样呢?


这就是小说起作用的时候了:小说把重点放在未来的多样性和各种故事上,让抽象的数据变得更容易理解。罗宾森说,如果你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受到气候影响的复杂未来世界,他们就更容易去想象。小说让人感受到真实:角色担心后代的福利、陷入婚外情、试图赶上火车,就像是读者的日常生活一样。


抽象的未来


“科幻小说能够让读者换一种方式思考,这是气候变化报告所做不到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文学与伦理专业教授谢利·斯特里比(Shelley Streeby)说,“科幻小说既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未来即将发生的事,也帮他们理解当下。”


现阶段气候小说的数量很难得到一个具体的数字,但确实在逐渐增加。2016年的一篇文章记录了50部专门讲述人为带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其中20部是过去五年间出版的。其中包括约翰·兰彻斯特(John Lanchester)的环境寓言《高墙》(The Wall),这部小说被描述为“同时做到了令人不安和令人愉悦”。


气候小说让二氧化物的排放这类抽象事件更具体 

科幻小说对推断的热爱让这类小说更具独特魅力,谢利·斯特里比说。科幻小说把已经存在的情况扩展到未来,并让角色在其中发展。


比如,我们很难想象全球温度上涨2摄氏度会带来什么影响,而科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涨幅会扰乱地球上绝大多数生命的生活。我们也很难想象,如果不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就会导致类似的结局。科幻小说让我们得以了解现在的情况对未来几十年造成的影响,并让我们去想象2080年的通勤和买面包会是怎样的。


但现如今的趋势与未来的可能不同。每当气候变化出现在主流文化中,尤其是像《后天》和《2012》这样的好莱坞电影中,它们通常都会把气候变化塑造为一种灾难。但大多数关于气候变化的小说看得更远,它们提出的问题是:“危机之后,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未来的希望?


一个可能的答案来自“阳光朋克”(solarpunk)运动,作者通过文字相信一个更好的未来。像萨琳娜·乌里巴里(Sarena Ulibarri)这样的作家,不喜欢反乌托邦小说中的黑暗与失望,反而觉得应该展现一个更公平的世界。气候变化小说在2012年开始得到发展,当时,一家巴西出版社编辑了一个短篇小说集,此后,博客和Tumblr上也涌现了很多类似题材的作品。


“如果近期即将出版的科幻小说中没有提到气候变化的话题,那只能说明这是幻想小说。”萨琳娜·乌里巴里说,她认为作家应该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挑战。


金·斯坦利·罗宾森称他的写作方式是“愤怒的乐观主义” 

因为将要发生的事情有多种可能性,科幻小说作家通常会选择政治批评作为反乌托邦气候写作的另一种选择。在罗宾森的《纽约2140》中,一个角色猛烈抨击政治经济系统,称“世界是一团糟,因为那些混账认为他们可以偷走所有东西,并不为之负责。所以我们要压制他们,找回应有的公正”。


另一个角色问他,现在是否是采取这样行动的成熟时机,他回应道,“现在的时机非常成熟。人们担心他们的孩子,这正是合适的时机。”读者也许想知道,角色谈论的到底是2140还是2018年的父母,这正是科幻小说中优秀的对话应该做到的。金·斯坦利·罗宾森称他的写作方式是“愤怒的乐观主义”:情况确实会变得更好,但人们必须做好准备来迎接剧变。


未来的交叉点?


但有些人要做更多的准备。在科幻小说的历史中,白人男性一直主宰着这一类型,男性科学家和白人探险家是常见的角色设定,女性、原住民、少数族裔的声音一直被边缘化,哪怕他们一直在写作和出版。谢利·斯特里比在她新近出版的著作中写道,和故事一样重要的,是谁在写故事以及故事中有什么样的角色。他认为,在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创作中,在想象力上做到去殖民化是一个关键的任务。


“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从不同群体中获得对未来的不同看法,”谢利·斯特里比解释道,她更喜欢用复数的“未来”,而不是单数,“如果这些故事越来越多,就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答案。”她以非裔小说家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Octavia E Butler)举例,她1993年的小说《播种人的寓言》(Parable of the Sower)讲述了在2020年中期,一名黑人青少年如何在干旱的加州生存下来。巴特勒在她的气候小说中设置了一个黑人女性主角,为其他作者和读者铺平了道路。未来可以是属于女性的,也可以是属于黑人的,巴特勒展示了这一点。


未来可以是属于女性的,也可以是属于黑人的,巴特勒展示了这一点 

和巴特勒一样,原住民、有色人种发声已经不是一件新事了。几十年来,他们都在书写着自己的未来,英国作家、策展人安吉拉·陈(Angela Chan)说,哪怕主流西方文学界才开始注意到他们。现在的社会中,气候变化对边缘人群的影响是不成比例的,通过气候小说想象未来便成了一种抵抗的方式。“人们开始想象未来,因为他们受到了压迫。”陈说。


陈是华裔英国移民之一,她最近在思考的问题是中国科幻作者如何通过气候变化小说来理解当下的现实和未来的挑战。陈谨慎地不从西方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文学:中国的科幻发展很快,《科幻世界》杂志据称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科幻杂志。她更想了解的是,气候小说在为谁发声,它是否可以打开新的可能性。


为了把气候变化作为一种主题,作家都在尽其所能:他们试图讲一个好故事。有时候,当作者在试图解决当下的危机时,文风会带有一丝乐观主义。但即便是有乐观主义的加持,作者也想要让世界知道,至少他们重视。罗宾森《纽约2140》中的一个角色说道,“科学家发表论文,大喊大叫,晃晃他们的胳膊,几个狡猾的科幻作家就生动地写下了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剩余的文明点亮了这个星球,就像是火人节上壮观的烟火。真的。”

Facebook资助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建AI伦理研究中心

政治、司法和高科技:“研究建筑”如何重新定义艺术

伦敦研究建筑中心的领军人物:(左起)罗伦佐·皮扎尼、埃亚·威兹曼、 苏珊·舒普雷、阿隆·施瓦贝和丹尼尔·费尔南德斯·帕斯夸尔

在迷宫般的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里,沿着窄窄的楼梯往上爬,就能到达一个明亮通风的房间,在这里,研究学者、电影制作人、人工智能专家、调查记者和考古学家齐聚一堂,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脑屏幕。这就是“法证建筑”(Forensic Architecture)研究团队的神经中枢,这个团队获得了2018年透纳奖的提名,是奖项争夺的强劲对手(虽然最后夺得桂冠的是酷儿艺术家夏洛特·普罗哲),同时也因为其的一丝不苟的“反侦察”,揭露侵犯人权案件调查而名声大振。


在这个后真相时代,验证至关重要,而浩如烟海的文件资料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必须查验核实。我最近一次去法证建筑探班的时候,研究人员正在将警员随身佩戴的执法相机里的视频片段及延长热成像镜头和一位积极分子所拍的视频片段同步。还有的人正在审核闭路电视监控录像,事关最近希腊一起未侦破的同性恋活动家谋杀案。调查电影制作人罗拉·柏翠丝(Laura Poitras)当时也在现场观摩,《纽约时报》的记者一直在这里,学习如何建立起一个视觉调查部门。目前,还有一个团队正在给芝加哥活动家培训,帮助他们应对警察暴力。


30年前,达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带领着一帮学生策划了独立展览“冻结”(Freeze),大摇大摆地闯入英国艺术史,三十年后,金史密斯学院再次成为了新艺术运动的孵化器。然而当年的年轻英国艺术家创作的主题是自我的、挑衅的、离经叛道的艺术,比如赫斯特漂浮在福尔马林中的鲨鱼,又比如颇富深意的煎鸡蛋加烤肉串。30年后的今天,这所高校所培育的这支团队是多方面的合作,建立在研究和政治承诺的基础上,跨越了建筑、新闻、法律和科技。和所有其他有意思的社会活动一样,法证建筑所创造的究竟是不是艺术还有待存在争议。


2018年特纳奖展览中的法政建筑 

这一运动是在金史密斯学院的研究建筑中心(CRA)生根发芽的,名字也来源于此。研究建筑和建筑设计没多大关系,反倒是和空间政治密切相关,特别是国家和企业如何利用这些建筑来伤害平民和自然环境——比如说巴基斯坦的无人机轰炸,又比如亚马逊雨林的采矿。运用遥感、3D建模和船只跟踪等尖端科技,法证建筑团队收集了许多不法行为的铁证。最后的工作似乎就是像在美术馆里展出一样,摆上国际法庭了。法证建筑整理了2014年以色列袭击加沙的证据,呈递到国际刑事法院;收集了危地马拉种族屠杀的证据,递交到美洲法院;还分析了数百名移民溺死事故中意大利的角色,交给欧洲人权法院裁决。


“我们是对抗性、介入性的。”建筑师、社会活动家埃亚·威兹曼(Eyal Weizman)介绍说。威兹曼是法证建筑团队的创始人之一,该团队也是研究建筑中心衍生出的最高调的一支队伍。现在法证建筑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研究机构,更在研究建筑领域发展成为一门调查性的、以案例为驱动的学科。“我们有个理念,就是真正做到像侦探一样工作。”罗伦佐·皮扎尼(Lorenzo Pezzani)说,他曾经与该团队合作过,现在正在研究建筑中心教授一门关于法证建筑学的课程。


地中海上,“海洋观察”救援船和利比亚海岸警卫队

2005年,威兹曼在金史密斯学院里创立了研究建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生院系,它也逐渐成为了这一新兴领域的培养皿。经过了14年的实验,奇森黑尔美术馆(Chisenhale Gallery)的波利·斯塔普(Polly Staple)说,它已经成长为英国最重要的创新基地了。斯塔普表示,“它开辟出一个独特的位置,和主流媒体和艺术市场所理解的‘艺术’和‘文化’截然不同。”


这不是那种摆在收藏者家里的艺术,不是赏心悦目的绘画,甚至不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研究建筑中心的学生和教职工正满怀激情,对抗着带来暴力与破坏的权力结构,运用各种纪实的、科学的手段,揭露不为人知的故事。他们将自己称为“空间实践者”,而不是建筑师或是艺术家,因为在美术馆里展出的影像片段、图片、装置和书籍作品只不过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教学工作,与专家合作,继续进行手头上的研究。不管是调查全球气候变暖对阿拉斯加“气候移民”群体的威胁,还是澳大利亚移民法案违反人权法的指控,他们的目标都是影响政治风向。


劳伦斯·阿布·哈姆丹正在展示他的“耳闻证言”项目的发现 

最近,研究建筑中心的研究生劳伦斯·阿布·哈姆丹(Lawrence Abu Hamdan)展示了一个概念,“耳闻证言”(ear witness)。2016年,阿布·哈姆丹和法证建筑及人权组织大赦国际合作,对曾经被拘禁在叙利亚赛德纳亚监狱(Saydnaya Prison)里的人进行采访,让他们描述自己听到的东西。在这里,囚犯绝大多数时候都被关在黑暗中,声音也成了一种酷刑的工具。这个合作项目的研究结果在去年已经通过法院诉状递交到一位德国检察官的手中,指控叙利亚政府。在阿布·哈姆丹的展示中,他播放了一些诸如爆米花机、车门和加乃隆意面这样的物体的声响作为音效库,发出拳打脚踢或是鸣枪的声音。


阿布·哈姆丹正全心探索声音,阿隆·施瓦贝(Alon Schwabe)和丹尼尔·费尔南德斯·帕斯夸尔(Daniel Fernández Pascual)二人组成了“烹饪部门”(Cooking Section),致力于透过食物来窥知世界。他们的长期项目“气候午餐”(Climavore)倡导将食物生产和消费过程与气候变化结合起来,并随之调整。去年,这两位艺术家在苏格兰的斯凯岛搭了一个建筑,在涨潮时可以用作牡蛎养殖场,退潮时则是极好的餐桌。在这里,居民、农民、政治家和渔夫便展开了讨论,为遭到破坏的三文鱼养殖产业寻找可行的替代方案。“研究建筑中心让我们受益匪浅的其中一点,就在于我们学会了如何真正与这个领域中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和代理人协调合作。”施瓦贝说。


这个中心的诞生缘起于金史密斯学院缺少专门的建筑学科,但由于这所大学有着实验与社会活动的传统,研究建筑这个项目永远都不会转变成为一门传统学科。“我们有一种感觉,新的社会和政治秩序正在徐徐展开,因此这个时代也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家。”中心的主任苏珊·舒普雷(Susan Schuppli)说。舒普雷当前正在探索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的美学和法律内涵,她手头上的项目“自然为自己代言”(Nature Represents Itself)综合运用了航空、水下、卫星图像和电脑成像模拟(CGI simulation)技术,支持自己的观点:2010年“深水地平线”漏油事件带来的浮油已经相当于一种无相机摄影,当其中碳氢化合物的原子和仰光、海水接触时,就会产生化学反应。


“烹饪部门”在斯凯岛进行的“气候午餐”项目让渔民也加入到讨论中 

最初是威兹曼发起了研究建筑中心,并把它塑造成一个一对一的博士项目,随后便吸引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思想家,比如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Franke)、电影制作人安吉拉·梅利托波罗斯(AngelaMelitopoulos)和艺术家、建筑学家席琳·科德勒莉(Céline Condorelli)。在中心建成的第一阶段,他们把它称作“圆桌一号”(Round Table One),因为当时参与者和嘉宾发言人就聚在一张巨大的圆桌周围展开激辩。他们意识到各自的智识要是汇集到一起,将会成为一个强大且实用的资源库。“圆桌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没有义务生产建筑师,”科德勒莉说,“建筑是一种观察世界的方法论,而这并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


早在那时起,研究建筑中心的毕业生就在各个不同的领域进行了先锋创新。黎巴嫩裔英国相关从业者海伦娜·卡赞(Helene Kazan)正在努力推动扩大国际法,以进一步为冲突地区的人们提供保护。她的视频《胶带敢于:黎巴嫩1989》(Masking Tape Intervention: Lebanon1989)把父亲的厨房作为第一幕。在厨房里,窗户被胶带封得严严实实,为的就是防止内战期间那些炮弹碎屑砸穿窗户,落到屋子里。保洛·塔瓦雷斯(Paulo Tavares)则是把注意力放在了亚马逊地区对土地和人权的践踏。他结合各种植物和树木错综复杂的地图以及原住民的证词,力争证明森林也和公民实体一样,具有合法权利。


海洋是罗伦佐·皮扎尼(LorenzoPezzani)和电影制作人查理斯·黑乐(Charles Heller)的领地。他们共同执行着一个项目——司法海洋学。2011年,他们的项目《左撇子船》也引入了一系列令人称奇的监测工具,记录来自利比亚的一艘陷入窘境的移民船的动态——它在海面上来来去去,漂了两周,附近北约的舰船却丝毫不为所动,最终63名移民在海洋上丢掉了性命。


“这个时代也迫切需要新的社会实践和思想家。” 


在特纳奖颁奖典礼上,法证建筑通过多媒体展示,揭露了以色列警方如何在摧毁一个贝都因村庄的行动中杀害了一名巴勒斯坦教师,事后又掩盖事实。“这个案子被剖析得如此详尽彻底,警方完全怔住了。一群建模师、建筑师、声音分析师如此合作,这是前所未有的事。我们决定专心研究这个案子,是因为我们觉得它足够典型。”威兹曼说。在海量的视频、地图、推文和模型中筛选出想要的信息,对观众来说是一个是难题,但更惊人的还在后头——在这个案子逐渐明朗的同时,人们不可能不因其揪心。正因为这是真实故事,才更加骇人。


当然了,观众和其他艺术家都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哪里有艺术呢?也许我们可以追根溯源,认为研究建筑和60年代的抗议艺术、社会现实主义、关注社会参与的关系美学以及后互联网艺术里的激进主义一脉相承。不过归根结底,如果它不符合传统的艺术观念,这又重要吗?


“法证建筑创造了一种不同的语言,”伦敦当代艺术中心(ICA)的总监斯塔芬·卡尔玛(Stefan Kalmár)说,“这是一套特别的工具,帮助我们理解世界,转变视角。艺术、新闻、纪录片,还是建筑……它究竟该如何归类呢?也许以上全对,亦或许这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我们尚未知晓。”


事实上,展厅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广场,让公众获取证据,了解国家和企业的职权滥用。2017年,法证建筑在德国“卡塞尔文献展”(Kassel Documenta)上展示了他们的调查成果——政府与新纳粹种族主义者相互勾连,在卡塞尔一处家庭网吧中酿成了哈利特·约兹加特(Halit Yozgat)谋杀案。成千上万人看到了法证建筑的展示,这也给德国议会施加了压力,要求他们将法证建筑的调查结果作为证据,在诉讼过程中纳入考量。


“国家和政府自以为他们在某些事件和相关战场上筑起了信息垄断的高墙,但每每揭露一次违规行为,我们就会在这层垄断壁上敲出一道裂缝,”威兹曼说,“他们以为可以通过军事手段、通过意象或是解析来控制这个空间,但我们每一次的突破都将迫使他们改造重组,改变原有的运转方式。”

113部国产动画计划今年上线,百番大战第二季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