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意见和建议
5.1 产业发展建议
从全球范围来看,人工智能领域自2010年起迎来了一段技术快速成长的时期,这一趋势保持至今并仍将继续。
中国、美国和日本成为目前这一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三个国家,但在2010年之后的发展趋势却各不相同。美国在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之后,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逐渐放缓;而日本在2010年后并没有迎来明显的增长,反而逐渐呈现出技术发展停滞的态势。我国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总体上来看,我国在2010年之后始终保持着技术成长的态势,而专利申请量的快速增长期稍滞后于美国,在最近几年才有突飞猛进的增长,从整体趋势上来看,这一势头仍将保持。近两年我国已经成为这一领域专利申请的重要驱动力。
但是,从PCT申请情况来看,美国仍然稳稳占据着这一领域技术输出领头羊的位置。而我国在这一方面优势尽失,PCT申请数量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与之相应的,国内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数量虽然逐年递增,甚至已经可以与IBM、微软、谷歌等知名公司比肩,但是在海外的申请数量却严重偏低。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虽然专利申请整体数量巨大,但是高质量、高价值的专利申请数量相对较少。对于我国在这一次技术革新中能否走在前列,整个行业仍然需要面对巨大的考验。
从各技术分支的专利申请情况来看,无论是全球范围还是我国,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都是申请量最高的两个应用领域。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自然语言处理在最近几年的申请量虽然仍在快速增长中,但申请人数量已经趋于稳定,预示着这一方向的技术发展已经逐渐进入平稳期。而计算机视觉和图像识别方向的申请量和申请人数量近几年均有大幅度增长,可见这一方向仍处于技术成长阶段,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重要的技术增长点。
5.2 企业发展建议
总体而言,国内的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发展欣欣向荣,处于技术快速成长的阶段。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国内企业专利申请量迅猛增长,研发投入必然是巨大的。为了更好地做好专利布局,在此次技术革新中占得先机,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发中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首先,我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尚不成熟,美国、日本仍然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因而要注意对国内外专利公开文献的利用,避免重复的技术研发投入,同时也可以及时获得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其次,企业在提高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也需要逐步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利申请,注重对于高价值专利技术在全球的合理布局。
再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申请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大学和科研院所,尤其是在机器学习和基础算法、自然语言处理方向,企业可以通过与这些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合作,促进科研机构专利成果转化,同时减少研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
另外,前文的很多数据都反映出一个同样的问题,2017年的专利申请在国外很多都没有公开,导致2017年的数据不全而在趋势上有所下降,但我国的专利申请却不存在这一情况。这与近两年国内很多企业惯于要求提前公开甚至要求加快审查不无关系。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大部分专利申请与技术生命较短的互联网相关技术不同,在专利审查过程中,要求提前公开反而弊大于利。专利技术提前被公众所知,有可能成为竞争对手研发的跳板,成为企业自身技术研发的不利因素甚至技术障碍。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十八个月保密期,对相关技术进行完善和进一步研发,真正利用好专利这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