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行业研究 >>金准产业研究 视频物联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金准产业研究 视频物联市场研究分析报告

前言

随着深度学习的出现,传统安防产业正加速向视频物联转型,非智能时代下的安防项目主要任务是将画面转换为视频并进行存储,智能物联时代下安防厂商利用视频数据的能力也随之提升,新增了将视频图像转化为二维数据标签、并进一步还原为三维世界信息的能力,可在此基础上开发新应用,基于大数据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

在转型过程中,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由“硬件为主、软件配套”转变为“软件为主、硬件为辅”,业务重点发生变化。根据IHS数据,全球传统安防产业的市场规模超3000亿美金,而视频物联是一个数倍于传统安防产业的庞大市场,空间更广阔。

一、视频物联,安防新形态

传统安防产品种类很多,主要有视频监控、实体防护、防盗报警、报警器等产品。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占安防产品市场5成左右,主要由安防摄像头构成。安防摄像头经历了模拟、数字、网络、高清的升级过程,目前在向AI智能方向发展。

实体防护:实体防护市场主要包括人力安保、防盗门、防盗窗、防盗锁等服务或者产品。

楼宇对讲:主要应用于高层住宅小区,可以实现访客、住户和物业管理中心相互通话、信息交流。包括对讲器、门口主机、分机、终端机、管理机等产品。

出入口控制:主要应用于社区、写字楼的进出口,分为车辆管理与人流管理两类。主要包括停车场管理系统、车位引导系统、门禁、道闸、折叠门、收费管理系统、通道管理、岗亭等。

 

安防产品分类

 

2018年中国安防产品占比结构

现在,传统安防产业正加速向视频物联转型。

 

视频物联时代的产品品类

安防行业安防下游应用广泛,根据产业特点可分为政府端、商业端、SME市场三大类:

政府端:包主要用于公安治理、交通监管、司法等方面。

商业端:需求分散,按照行业可以分为文教卫,医疗,能源,金融等。

SME市场:主要由小商铺、小企业、家庭安防构成。

安防产品在各应用行业占比

1.1细分行业产品形式

平安城市:是由公安部牵头,为了维护社会安定和谐而建设的特大型综合性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嵌于各地具体的安防项目中。

金融行业:包括ATM机安保、银行大厅监控、银行柜台监控、银行周边监控等。

智能交通:车速监控、车牌号识别、电子警察、交通卡口、交通流量统计、公安交通集成指挥系统。

工厂/园区:安防监控、生产监控、员工人脸识别、防盗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电子巡更系统。

楼宇/物业:社区安防监控、业主识别、防火报警等。

教育/学校:校园安防监控、校园周边监控、学生识别门禁、电子围栏等。

卖场/零售:商场防盗监控、防盗门、防盗箱等。

医疗:安防监控、患者状态监视等。

能源/环保:厂区安防监控、设施工作状况监视、电子围栏、防盗设施、信息保护系统等。

电力/水利:安防监控、电子围栏、厂区周围环境监控等

司法监狱:报警系统、音视频监控、门禁系统、对讲系统、会见管理系统等。

其他新兴领域:无人机、视觉机器、无人仓储物流、无人商超等场景。

视频物联时代下,下游应用的变化:

不变:下游应用范围大致相同,同样可以分为政府、商业、渠道

变化:决策权上移或后移;下游应用的覆盖广度与深度均有显著优化(如新增智能看护等新需求)

 

下游应用变化

1.2行业特征的变化

1、从孤立、非智能走向互联、智能。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在传统安防时代,关键词是看得清,核心是记录;在视觉物联时代,关键词是看得懂+连接,核心是赋能。

 

行业特征的变化

 

2、从安全防护到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

 

行业特征的变化

 

在商业模式上,传统安防主要有以下三种:

政府端:政府端安防市场主要以项目招标的形式实施,由中标方直接对接政府部门,向各类软硬件厂商采购所需硬件、软件,并负责设备的安装。项目规模差异较大,从几十万至亿元波动。中标方主要有通信运营商、安防厂商、安防集成商构成。

商业端:商业端的服务形式主要包括两种:1、文教卫等事业单位:与政府端类似,多以项目招标的形式,项目集成商负责投标以及向上游采购软硬件。项目规模与单位的规模相关,小学的安防项目规模在几十万至上百万左右,大学的安防项目规模则在数百万以上(如中国药科大学2019年平安校园预算610万元)。2、其他行业:由项目集成商提供集成服务与安防厂商直接提供安防系统解决方案两类形式构成。项目规模较大,一般在百万级以上。(邮储银行四川分行安防项目规模345万元)。

SME市场:家庭、小商铺:以零售为主,通过商场、电商等平台直接购买,自行安装或者技术人员上门安装。摄像头的价格与性能有关,在150-4000元左右。自行安装与集成商安装价格差异较大,如中型超市的自行安装大概7000元(仅需硬件费用),安装商报价20000以上。小企业:以安防集成商为主,由安防集成商提供解决方案,搭建安防监控系统。企业规模越大,系统价格越高,一般在几十万左右。

而在视频物联时代,商业模式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具体表现在:招投标模式继续,同时联合开发等新合作模式占比扩大,现在与运营商的合作更多;与下游客户的互动方式逐渐变化,软件端的粘性更强。

 

商业模式的变化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析,在产业链价值上,传统安防时代:上游为设备零部件厂商,包括图像传感器、芯片、存储、镜头、视频算法等。芯片价格决定产品成本;中游为安防产品软硬件厂商、工程商(集成商)、运营商等厂商。安防中游市场,国内安防工程:安防产品:安防服务价值占比为6:3:1,国外市场安防服务价值占比相对较高;下游包括使用安防设备和系统的各个应用行业。海外市场受国际形势影响大,国内市场以平安城市、智能交通、金融、文教卫等行业应用为主。

 

产业链价值的变化

而在视频物联时代:上游:AI芯片价格成为决定整体成本的关键因素;中游:软件产品和服务环节价值占比进一步提升;下游:应用范围进一步拓宽。

 

行业壁垒的变化

定量看,传统安防行业规模:

全球市场:安防行业产值规模在3000亿美元以上,整体增速维持7-9%。

国内市场:规模在8000亿元以上,增速10-15%。

海外市场:规模在10000亿元以上,增速5-10%。

▲安防行业规模

定性看,传统安防行业未来仍会持续增长。安防行业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稳定,2014~2019年间全球增速稳定在5~10%,国内增速稳定在10~15%左右。传统安防行业可看成是整个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份保险,安防支出可比保费支出,会长期、稳定且持续的存在。根据wind数据,2019年我国寿险、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2.28/1.16/3.10万亿,过去20年CAGR分别为18%/17%/20%,长期维持稳定且持续的增长。

 

分领域的项目金额(单位:万元)

视频物联是未来物联网未来最重要的数据入口之一,下游需求扩张至数万亿元,且新需求源源不断地涌现,其中商业端天花板提升幅度最大。

 

视频物联

 

二、视频物联国内市场

国内的安防市场总体来说有三大特点:1、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安防市场,安防产业规模约8260亿;2、国内安防产业以视频监控为主导,视频监控规模约1400亿;3、中国市场向视频物联转型节奏领先全球。

 

国内安防市场

 

国内视频物联产业结构拆分

产业画像——过去政府主导,未来商业端兴起。传统安防,政府工程推动为主,商业端渗透率处于低位,民用市场尚未兴起。安防龙头的国内营收季度增速与政府在安防领域的投入呈现正相关关系,可以验证国内安防产业增长动力主要来自政府需求。

未来,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测,视频物联产业兴起后,AI化场景下大企业需求边际改善,商业端需求有望成为产业发展主驱动力。

 

国内两大龙头营收结构

现在,安防智能化方案多样化,前端、边缘或云端方案并存,但目前整体AI渗透率仅为个位数。随着国内海思等厂商推出高性价比ASIC芯片,加速安防产业向视频物联转型。

 

国内厂商近期推出的安防AI芯片

下面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别从政府端、商业端和渠道端三方面来分析未来安防视频物联的趋势。

2.1首先政府端,公安+交通将构成主要市场

政府端主要包括公安、交通,还包括司法等其他行业:公安占比较大:需求偏维稳。2001年开始建设,一二线城市设施相对完善,主动力来自以雪亮工程、新型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政府项目;交通占比较小:需求偏基建。渗透率低于公安,同样靠政府类项目拉动,未来增速更高。

 

国内政府端安防市场下游分布

国内政府端安防市场的迅速发展,依靠政府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中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安防行业快速成长始于2003年平安城市工程;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等政策渐次落地,持续推动安防建设。

 

全国公共安全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平安城市、智慧城市、雪亮工程

现阶段:雪亮工程、新基建等轮番拉动。

雪亮工程:整体空间在1400亿左右。2017年“雪亮工程”项目数705个,2018年290个,2019年381个,目前渗透率较低(约50%),预计仍需4~5年时间基本完成建设。

新基建: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快新基建建设力度,新基建中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都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这些技术的加速发展将为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雪亮工程项目市县区及建设模式占比地级市层面的典型雪亮工程项目

存量替换需求。前端存量替换:全国3.5亿个摄像头,存量空间较大;视频监控设备寿命一般为5年,政府端一般3~4年更快。

整体系统升级替换:国内对安防设备的利用方式较原始,仍以人工方式处理视频为主;进行软硬件一体化升级,可大大提高用户效率,于5秒内实现人工30天的工作量。强化中心控制设备,升级安防系统也带来大量替换需求。

智能化升级需求。智慧安防首先落地政府市场,长期看千亿市场空间。AI有望为安防带来质的改变,由被动监控变为主动分析,由事后处理变为事前预警;传统安防系统中前端价值占比近30%,智能化升级后AI摄像头占据大部分成本;长期看,政府端视频监控将100%替换为AI设备;短期看,受限于高成本,大范围普及尚需时日,目前渗透率仍在个位数;国内AI芯片龙头计划20年H2推出升级版安防ASIC芯片,价格有望下探至10~20美金,相比英伟达TX系列GPU芯片100美金量级的ASP,海思新产品的发布将助力安防产业的视频物联转型进程,并有望从政府端拓展至商业端。

视频监控AI渗透率加速提升

近期招投标数据逐步回暖,全年有望稳增长。

政府端需求逐步复苏:总体逻辑:政府招投标项目的减少主要由于国内去杠杆以及疫情导致需求滞后释放。随着政府财政政策逐步转向积极,叠加新基建带动需求释放,预计下半年政府端需求有望迎来反弹。数据验证:我们统计的2020年前5月政府安防项目招投标额同比均下滑9%,与一季度相比已有明显改善(20Q1招投标金额分别同比-19%/-29%),我们预计2020年全年政府端保持稳健增长。

政府安防项目数量月度统计

政府安防项目金额月度统计

2.2商业端:从安全防范到效率提升,企业数字化升级

 

视觉物联时代商业端变化

商业端:以零售业为例——传统模式下市场空间。

单店模型:便利店:100m2便利店×2路普通摄像头/100m2=2路摄像头/店(约600元),配套设备有交换机、硬盘、显示器等(约1000元)。便利店面积在30~150m2,平均单店价值量约在1500元左右。超市:1000m2超市×2路普通摄像头/100m2=20路摄像头/店(约6000元),加上配套设配(4000~6000元)。超市面积在500~6000m2,平均单店价值量约2万元左右。购物商场:根据产业调研,大型商场的安防设备需求在8~14元/平米。购物商场面积在0.6~10万m2,平均单店价值量约50~70万元左右。

门店数量:便利店(12万)+超市(10+万)+商场&购物中心(约1万家);理论市场空间:便利店(~2亿)+超市(20~30亿)+商场&购物中心(50~70亿)=~100亿;渗透率:较高。

中国便利店现状

所以,AI升级时代市场空间也可以很容易测算,如下图。

AI升级时代市场空间

另外,在教育、工厂、制造、溯源监管、物流、煤矿冶金、石油石化、电力行业视频物联也有着很大的升级前景,尤其在B端有广泛应用,大部分领域渗透率正处于从0到1的过程,潜在市场空间可观。

视频物联潜在空间

2.3在渠道端:针对SME客户,龙头占据主导

渠道端市场特征:客户类型:主要针对家庭及小微企业客户(如商超);销售模式:可分为线下、线上推广渠道,目前仍以线下为主。线下渠道即第三方经销商,如零售商的卖场;线上渠道即淘宝、京东、自营电商等;厂商布局:海康威视等厂商拓展渠道端市场时,以主品牌和创新品牌双管齐下;市场空间:目前渠道端整体空间约400亿元(视频监控口径),其中海康、大华占据大部分市场;根据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测算潜在市场空间在千亿元以上,若考虑视频物联转型,实际空间更大。

 

国内民用安防厂商布局

国内渠道市场规模测算

需求升级:从单品到套装/方案,从纯硬件到软硬件结合(云服务等),AI及IoT需求兴起。龙头布局:海康推出海康云商,大华推出大华渠道,推动渠道市场的云化、数据化、可追踪化,加强对经销商管理,进而实现渠道行业的规范化;同时搭配线下分仓仓储渠道,更适应现代物流方式,帮助下游客户实现快周转,整体将更具有规模效应。

目前国内安防企业发展主要有两个特点:集中化和智能化。

安防行业现状

疫情冲击下,龙头厂商有望加速整合市场。2020年3月15日,全国安协合作互助联盟与中安网邀请全国安防企业参与《2020年企业复工复产》问卷调查,共回收205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七成企业Q1订单减少,供应链尚未完全恢复。根据问卷调查反馈,1)需求端:受疫情影响,除了红外测温等抗疫产品紧俏外,其余安防产品销售情况均有所下滑,有73%的安防企业表示Q1订单减少,仅有10%的企业表示订单未受影响。2)供给端:30%的企业表示产业链尚未恢复,供应链生产受较大影响,53%的企业表示供应链生产部分受影响。此外,受物流运输、人工成本等因素影响,部分原材料开始出现涨价现象,54%的企业表示原材料有涨价情况,涨幅在10%~30%范围之内。

安防厂商面临不同程度压力,或将引发新一轮洗牌。疫情影响下,安防厂商面临多重压力,1)需求延迟释放,订单同比减少,营收增长动力不足;2)项目停工导致前期垫资难以及时回收,部分安防厂商现金流紧张;3)下游客户对红外测温、智能化需求增加,对安防厂商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我们认为,行业内规模小、创新能力不足的厂商或将加速退出安防市场。

2020年新冠疫情先在国内爆发,后又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已成为较为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安防厂商全年业绩预计将持续承压。在此背景下,良好现金流是支撑厂商顺利渡过“寒冬”甚至阶段性提高份额的重要能力。龙头厂商资金实力雄厚,有望顺利穿越行业底部,同时保持份额甚至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

目前,竞争格局的逻辑更多的转向“软件”布局。项目化、定制化方案的行业特点:要求多层次软件布局,强调不同软件的组合能力;场景化、碎片化的行业应用特征:合作伙伴赋能有限,VS手机大单品;中台能力重要性凸显:软件的组件化,组件的可复用性;同时不能放弃定制,研发下沉。

视频物联厂商典型业务架构

供应链方面,为应对海外供应链不确定性,安防龙头积极备货:

2019年海康威视新增近55亿存货,其中关键零部件备货周期在1~2年;

大华股份同样积极对关键元器件备货,2019年存货中原材料账面余额新增6.8亿元。

供应链情况研究:前端摄像头产品:基本实现国产替代,AI芯片基本具备国产化能力;安防镜头的采购:以国内的舜宇光学科技、联合光电、福光股份等为主;CMOS传感器的采购:国内豪威科技(韦尔股份)、格科微等,高端部分来自索尼等;编解码芯片的采购:IPC芯片以海思为主,ISP芯片以富瀚微为主,国内厂商均占主流;电源管理芯片的采购:以TI、安霸等国际厂商为主,海康大华正积极导入非美国供应商;新加入的AI芯片:实验室阶段主要采购自英伟达GPU,目前国内的海思、寒武纪等厂商已可提供替代的SoC产品方案。

中后端产品:安防龙头携手供应链厂商积极研发替代方案;DVR/NVR芯片:供应商以海思为主;存储硬盘:安防主要采用机械硬盘,主要采购自希捷、西数,可采用高成本SSD方案替代;服务器CPU:公司目前服务器以x86架构为主,CPU供应商主要为Intel;国内厂商兆芯、海光正研制x86架构CPU,目前已有产品落地,性能上较国际大厂仍有距离;华为基于鲲鹏920芯片推出泰山服务器(ARM架构)。

 

供应链拆解——前端摄像机

 

供应链拆解——AI摄像机、DVR/NVR、服务器

 

国产替代趋势

三、海康威视

海康威视是由“浙江海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01年正式成立,最初公司持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权,另外百分之四十九的股权由龚虹嘉持有。海康威视主要生产符合视频监控市场的产品。它将其年收入的8%用于研发。

在技术上,海康新架构特点是组件复用,效率提升。

组件:能独立完成某项技术或业务任务的软件单元,以可复用为目的进行软件的组件化拆分和设计,包括基础环境组件、通用服务组件、共性业务组件和行业业务组件。

构架:组件集成和运行的基本环境,满足不同业务场景提炼的海康域见和海康云远两大构架已逐步成熟,支持了大量软件产品和定制化应用的开发。

目前,海康威视在统一软件技术架构的开发模式下,软件产品中组件复用率达到93%,平均每个产品新增组件数仅为5个。

 

海康威视统一软件技术架构

 

组件复用的两种方式

3.1海康威视的短期驱动力政府回暖、红外爆发、商业端韧性足

政府端需求回暖:受益于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关需求逐步回暖,我们统计的2020年前5月政府安防项目招投标额同比均下滑9%,与一季度相比已有明显改善(20Q1招投标金额分别同比-19%/-29%)。

疫情背景下红外测温需求猛增:2020年受到疫情冲击,全球安防需求受到抑制(国内率先复苏),与此同时红外测温需求猛增,国内往年不足千台,而预计今年出货量达15~20万台(含出口)。

商业端需求具备韧性足:一方面,垃圾分类等新兴应用场景出现,带来增量需求;另一方面,商业端需求转变为企业效率提升,驱动单项目ASP大幅提升,预计商业端增速高于国内整体市场。

3.2 AI替换和创新业务高增长将是其驱动力

AI:AI产品单价逐步降低后,渗透率逐步提升,若渗透率达到35%,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长期看政府端有望100%覆盖,商业端也将逐步渗透。

 

海康威视中期驱动力

 

海康威视创新业务

3.3长期驱动力是基于视觉的智能物联转型

发展趋势:随着AI、IoT、大数据技术渗入摄像头,安防行业边界不断模糊,视频大数据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安全防护领域,逐渐应用到非安防领域(如商超、酒店、银行等),基于视觉技术的智能物联市场逐步成型。

市场空间测算:基于视觉的智能物联产业空间远大于传统安防,预计未来将超数万亿元

竞争格局:传统安防龙头与跨界企业纷纷涌入,短期内双方在竞争中前行,目前两类公司业务边界逐步走向清晰,长期来看安防龙头与科技巨头将合作共筑视频物联生态。海康威视作为传统安防龙头,在算力、算法、数据等关键领域积累雄厚,有望在转型过程中持续领先。

 

四、大华股份

除了海康威视,国内另一大安防巨头是大华股份。大华深耕安防领域18年,已从最初的视频压缩板卡研发制造商发展为以视频为核心的智慧物联解决方案提供商,连续十年荣获安防十大品牌,稳居安防业龙头地位。

大华股份状况

业务占比:17年之前分为前中后端,17年开始采用解决方案与业务分类。

毛利率对比:19年比海康低4.9%,差距逐步缩小;

净利率对比:与海康差距维持在10%左右

作为全球仅次于海康威视的安防龙头,持续深化传统安防布局,受益龙头优势公司国内外市占率持续提升。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推动的内部改革也为公司“稳安防”提供了良好的人力和制度基础。

在驱动力上,大华同海康威视。短期看政府端回暖+红外爆发+商业端韧性足,中期看AI替换+创新业务高增长,长期看视觉物联转型。
大华股份驱动力

结语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目前,安防的触角已经延伸到交通、家居、教育、医疗、城市级应用等领域,逐步形成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平安城市、安防+人防、安防云在内的新兴市场。可以说,物联网对安防行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传统安防企业通过“物联网”寻求更多元化的发展,旨在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而视频物联更是给安防行业插上了翅膀,物联网通过前端的感知系统采集,经过传输网络的数据汇总,进而实现海量感知数据的应用。同时也促进安防系统逐步从单纯的安防监控向行业安全化和可视化管理方面进行转变,系统架构也从简单孤立的系统向与业务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管理平台进行演变。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