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2万字看完腾讯最纯粹的一届WE大会:从黑洞、虫洞到克隆猴

2万字看完腾讯最纯粹的一届WE大会:从黑洞、虫洞到克隆猴

腾讯还有梦想,因为腾讯还有WE大会。


5年来,腾讯从全世界邀请了几十位难得一见的科学家不远万里来到北京展览馆,比如去年邀请的剑桥大学教授、著名宇宙学家霍金(视频演讲),不想成为绝唱。前年邀请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引力波领域领先专家Barry Barish去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一定程度上,WE大会成了某种风向标。


其他还有NASA“新视野号“任务负责人、行星科学家Alan Stern,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计算专家、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斯坦福大学神经学教授、老年疾病研究专家Tony Wyss-Coray……


据统计,在过去的5年里,有近60位来自全球的顶尖科学家在WE大会上进行了演讲,覆盖了太空探索、生命科学、深海探测、人工智能等几乎所有正在改变人类未来的科学领域。


今年的WE大会尤其纯粹,过去五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企业加塞儿进来,但今年邀请的7位演讲嘉宾都是纯粹的科学家——自然集团总编辑除外,没有 一位来自企业。据说今年也有企业想参加,甚至包括腾讯内部的一些所谓的科学家问能不能要一个演讲,但都被腾讯负责WE大会的人给拒绝了——干得漂亮——他们拒绝的理由很简单,这是一个科学的大会,尤其今年腾讯似乎加大了对基础科学的关注。包括马化腾日前在知乎上的提问所涉及的话题就是基础科学,而腾讯随着架构调整,也能看到其对基础科学的倾斜。


WE大会始于2013年,Way to Evolve的缩写,马化腾参加了第一届,是在深圳举办的,他当时说:“这个论坛和会议跟我以往参加的很多行业的会议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我们很少谈商业或者公司之间的竞争,我们谈的是一种对未来如何用科技改变人类生活、如何解决我们现在可能想不到的未来的的很多问题。”


这个精神一直被沿袭至今。


从第二届开始,WE大会移师北京,马化腾虽然再也没有参加过,但这就是其中的科学之处——他来了会或多或少的夺取一些镁光灯和焦点——这个大会不需要马化腾为其站台,有科学家就够了。


2018年11月4日,在一场小雨中,北京展览中心迎来了第六届WE大会,今年的主题叫“雅努斯之门”,雅努斯是古罗马双面神,腾讯希望以此寓意人类将从遥远的过去中窥见未来。


今年的8位演讲者包括与Barish(2016年参加过WE大会)一起获得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加州理工学院荣誉费曼理论物理学教授Kip Thorne、欧洲航天局(ESA)科学与探索高级顾问Mark McCaughrean、合成生物学权威专家/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覃重军、腾讯首席探索官David Wallerstein、施普林格·自然集团总编辑Philip Campbell、中科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Lisa Randall、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研究所所长/精准医疗领先研究者Joel Dudley。


其中,颇为意外的是,覃重军和蒲慕明两位中国科学家的演讲赢得了现场最多的掌声,这在以往的WE大会上是难得一见的,尤其覃重军幽默的谈吐和对科学的态度让原本被虫洞、黑洞烧脑烧得头昏脑胀的观众感到一阵轻松。


按照惯例,我会把八位演讲者的演讲精华提供给各位,同时,由于11月3日虎嗅和其他一些媒体已经对今天的部分演讲者进行了采访,我也会适当的加进来——WE大会对我来说最痛苦的事情是,每位嘉宾的演讲都足够单独出一篇,而我却要把他们的演讲浓缩成一篇。对各位而言,倒是省却了点开8个链接才能看完所有演讲的麻烦。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