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扩大金融开放后,评级机构标普和惠誉均有意扩大在华业务。
标普有意在华成立独资子公司,惠誉则在申请执照,在中国境内独立运营。
如果上述两家机构的申请获批,将成为首批在中国境内独立运营的国际信用评级公司。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重要的服务性中介,对受评对象信贷违约的风险作出判断,包括上市公司、证券公司、基金、银行、债券、政府等。
目前全球有三家主流评级公司,分别为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公司垄断了评级市场90%的业务。
中国拥有全球第三大规模的债市。央行数据显示,截止今年4月底,中国债市托管余额达到77.7万亿元(12.15万亿美元)。
中国债市进一步对外开放,境外机构参与境内评级的细化规则也已落地。去年6月,中国宣布在服务业领域取消“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的外资准入限制。
今年3月27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发布一系列文件,宣布将接受外资评级机构的注册申请。
标普寻求在中国境内新设并运营独资公司,标普大中华区总裁Simon Jim在一份声明中称,相信此举有助于标普在与当地法规契合的前提下,发展适合公司业务和客户需求的模式。
Simon Jim称,相关筹建工作将“逐步”展开,但拒绝透露时间表。标普将结束与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的合作,2008年,标普与该公司建立技术合作关系。
对于独立牌照申请计划,惠誉发言人称,“惠誉在中国拥有完善的业务网络,并致力于支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监管的变化给予了我们一个机会,让我们重新考量如何更好地为当地和全球资本市场服务。”
另一大型评级机构穆迪表示,穆迪愿为中国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我们认为NAFMII近期发布的规定是有利于市场发展的又一举措,目前我们正在研究适宜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