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发自动驾驶技术方面,通用的表现可以用“激进”来总结,但其成果也很突出。
2月1日,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机动车辆管理局获取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16年12月-2017年11月进行的人为干预间隔里程测试中,通用Cruise以1214英里的平均行驶里程,超越百度、英伟达等自动驾驶汽车,仅排在Waymo(平均行驶5596英里)之后,名列第二。
为衡量自动驾驶系统的可靠性,加州政府要求企业在公共道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并提供为期一年的行驶里程和人为干预的间隔里程。在特殊情况下,需人类司机接管自动驾驶系统的职责。报告显示,Cruise汽车的行驶里程是为127516英里,共出现105次人为干预情况。
通用以收购实现“弯道超车”
相较于Waymo和特斯拉,通用进入自动驾驶领域的时间相对较晚。
2016年,在意识到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后,这家美国排名第一的汽车生产商以5亿美元投资Lyft,在美国联合建立自动驾驶汽车综合网络,为用户提供专车服务。
之后,通用汽车又宣布成立一个无人驾驶汽车和电动汽车团队,希望加快研发速度并增加产品数量。
同年3月,通用以10亿美元收购了旧金山自动驾驶初创公司——Cruise Automation,从而在这个新兴产业立足。
2017年10月,通用宣布将收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传感器公司Strobe,以加速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的研发,并降低传感器成本。Strobe自主制造的激光雷达传感器,是自动驾驶车识别周围环境的关键传感器之一。业内人士表示,正是传感器成本的不断下降外加精度的上升使得自动驾驶车生产规模化具有可行性。
2017年12月,通用宣布了自动驾驶汽车计划,并对投资人称其将于2019年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投放一系列自动驾驶出租车,以应对来自其他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企业,比如Waymo的竞争。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通用从成立研发团队到真车上路测试,其发展速度不免让人惊叹。
通用自动驾驶汽车超预期落地
从目前的成果来看,通用自动驾驶汽车的落地速度远超预期。
2017年9月,通用发布了一款自动驾驶汽车,号称是“全世界第一款大规模量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当时在加州,已经有30多家公司获得牌照对自动驾驶汽车进行上路试验,不过通用推出的不是测试车,而是成品车,将能够通过生产线进行大规模制造。
Cruise Automation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Kyle Vogt表示,从一辆参加展览的原型车,到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成品车,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仅仅4个月后,1月12日,通用汽车宣布已向美国联邦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准备在2019年投放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用于公共网约车服务。据通用方面介绍,新车无需驾驶员、方向盘和踏板,就能实现安全驾驶。如果获得上路安全许可,通用的这款无人驾驶车将在2019年开始服务公共网约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离不开高精地图系统。而搭载新一代 Super Cruise系统的2018款凯迪拉克CT6,已在美国和加拿大上市。据悉,这套系统就采用了高精地图解决方案,以保证实际使用时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