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行业研究 >>金准人工智能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金准人工智能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报告

前言: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历经探索、高速发展、洗牌,进入后成长期转型升级阶段。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391.3亿元。行业在2016年迎来洗牌期: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


巨头入局形成第一梯队,“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不断涌现,成为发展重要趋势。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随着巨头入局,逐渐形成以阿里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中国生鲜电商平台的两条发展路径:向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生鲜网购仍以水果为主品类,高频刚需引流作用明显。32.0%的用户表示最经常购买的生鲜品类为水果;各平台差异化发展,除水果外,京东在海鲜水产和冷冻食品品类具优势。综合电商平台是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86.1%的用户表示经常在综合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生鲜食品导流作用明显,75.6%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用户对生鲜网购整体满意度较高;京东生鲜各维度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优势明显。


用户对创新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尝试意愿较强。潜在用户尝试在创新模式消费的意愿高,49.0%的潜在用户尝试意愿在8分及以上。创新模式客单价更高,54.0%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超过200元。创新模式满意度较高,59.5%的用户对创新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在8分及以上,90.9%的用户表示未来将继续在创新模式消费。


一、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概览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迅速增长

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2016-2017年市场迎来洗牌期,大量中小型生鲜电商或倒闭或被并购,市场遇冷;但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入局,不断加码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投资,并带来了一系列创新模式,使得生鲜电商市场重振活力。2017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历程

历经探索、高速发展、洗牌,进入后成长期转型升级阶段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历经14-15年的高速发展,在16年迎来洗牌期: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新变化

消费者:愈加关注品质和健康,生鲜消费进入品质时代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曝,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意识越来越高,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愈加重视产品质量。中国网络消费者协会在3月份的调研数据显示,70.0%的消费者在购物时优先考虑产品/服务的质量,64.4%的消费者考虑价格;在生鲜领域,对商品质量的重视表现得更为明显,57.0%的用户表示在选择生鲜电商平台时最看重食品安全,价格为第二考虑因素,占比约为11.8%。用户对品质和体验的高要求,将促使生鲜电商平台更加严格地选品、把控供应链、创新经营模式。


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新变化

消费场景:由单一的网络购物向多元体验转变

随着消费者对品质需求的提升以及市场从业者的探索,生鲜食品的消费场景逐步多元化,由单一线上或单一线下渠道,逐步演变为线上线下渠道融合,消费者生鲜消费方式的选择愈加多样化,购买愈加便利,用户体验也越来越好。



生鲜电商产业链图谱

生鲜电商供应链:采购、冷链、仓储

生鲜产品供应链任一环节均会影响最终用户体验

供应链能力是生鲜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商品优质稳定的关键。生鲜保质期短、易损耗的特征使得冷链物流在生鲜的运输和配送中尤为重要,物流成本在生鲜电商的成本结构中占比巨大。随着行业的发展,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建设,深入产业链。

生鲜电商模式:大而全与小而美并存

巨头入局,创新模式不断

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早期以地域性垂直类生鲜平台为主,随着巨头入局,市场格局发生了一系列变化:①从综合实力来看,形成以天猫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②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超市+餐饮”等创新模式涌现。

生鲜电商模式各有优劣

两条路径:向供应链布局越来越深;距离消费者越来越近

综合生鲜电商:京东生鲜

自有物流和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助力飞速发展

2016年1月,京东成立生鲜事业部,独立发展生鲜业务。京东的生鲜业务目前已经形成B2C+O2O的立体格局,结合物流供应链的优势,可以实现覆盖地区次日达,保证了生鲜商品的品质和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京东与永辉超市、沃尔玛等线下零售企业达成战略合作,投资天天果园等生鲜企业,多方布局,进行全渠道销售,增强生鲜供应链的把控能力。流量优势和供应链优势助力京东生鲜飞速发展,后来居上,成为生鲜电商市场领头羊之一。

垂直生鲜电商:易果生鲜

生鲜电商平台向生鲜综合运营商转变

易果生鲜于2005年成立,为中国第一家生鲜电商。易果的生鲜体系目前包括三大部分:易果生鲜电商平台、易果供应链、安鲜达冷链物流。易果的发展优势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与阿里的深度合作,易果生鲜是天猫超市生鲜频道的独家运营商,阿里为易果带来亿级流量和平台支持;二是全渠道的建设,向生鲜综合运营商转变,联手国内外优质生鲜公司,提升供应链能力;三是安鲜达冷链体系的建设,安鲜达目前全国订单处理能力达到 20 万单/日。


“超市+餐饮”创新模式:盒马鲜生

树立零售新业态标杆

盒马鲜生是新兴零售商业模式的开创者,定位中高端用户,主打产品生鲜和即时餐饮,门店面积多在5000平米左右。线上线下业务高度融合优势互补,线上销售占比约50%。线下用户强体验为线上服务背书,进行引流。同时,线下门店前店后仓,承担前置仓功能,保证配送时效的同时降低成本。生鲜+餐饮的模式筑起线下壁垒,餐饮体验一方面能增加用户在店

内逗留的时间,同时也方便临期生鲜产品的处理,降低损耗。


创新生鲜超市:7FRESH

精益的工匠精神打造品质消费场景,重构生鲜消费标准

7FRESH是京东在其无界零售布局指导下的生鲜落地项目,瞄准在消费升级道路上的新中产阶级,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模式,集“超市”与“餐饮”于一体,围绕“吃”的需求,打造品质消费场景。在7FRESH的品类设置中,75%左右为生鲜产品,采用产地直采+优质品牌供应的模式,标准化选品。

商业模式:7FRESH采用前店后仓模式,为用户提供线下体验的同时,满足其生鲜上门的即时需求;超市配送,固定的覆盖区域和稳定的配送路线也将提高传统电商模式下的配送效率。在线下体验方面, 7FRESH也采用了很多的智能科技,例如智能购物车、魔镜系统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识别用户的购买决策全过程,更精准地描绘用户消费行为指导零售运营。线上APP围绕用户进行个人定制,最大限度实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


二、中国生鲜网购用户消费行为洞察


中国生鲜网购用户以一二线城市为主

京东生鲜不断开拓一二线城市以外市场

冷链是影响生鲜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C端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目前覆盖区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由此生鲜网购用户也主要以一二线城市用户为主。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网购消费者中一线城市用户占比41.4%,二线城市用户占比40.4%;在省市分布中,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为生鲜网购用户数量最多的地区。此外,京东利用物流优势,不断开拓一二线城市以外的市场,其运营数据显示,从2017年1-11月京东生鲜的销量同比增幅来看,三线城市增长最快,同比增幅接近400%。

受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用户为主力人群

整体生鲜网购用户与京东生鲜用户均集中在26-35岁年龄段调研数据显示,大学本科学历的生鲜网购用户占比超过一半,为66.4%,硕士博士占比9.6%,大学专科18.8%,生鲜网购用户普遍学历较高。年龄方面,26-35岁的用户占比最多,为57.6%。京东生鲜用户同样以26-35岁用户为主,占比达45.0%。教育程度高的年轻用户为生鲜电商平台的主要消费人群。

中产阶级家庭用户为线上生鲜消费主力

个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3.6%

从收入状况来看,个人月收入在5001-8000元的用户占比最多,为30.5%,个人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3.6%。从婚姻状态来看,68.8%的生鲜网购用户来自已婚有子女人群,10.3%来自于已婚无子女人群,由此可见,中产阶级家庭用户已成为线上生鲜食品消费的主力。

综合平台为用户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

创新模式消费频次相对较高

艾瑞将近两年兴起的“餐饮+超市”的生鲜模式称为创新模式,在用户网购生鲜常用的渠道分析中,综合电商平台为网购生鲜最常用的渠道,超过八成的生鲜网购用户经常在综合电商平台生鲜频道购买生鲜食品,综合电商平台流量优势明显。外卖平台、整合线下超市的平台、创新模式三个渠道用户相对较少,但消费频次更高,每周在创新模式消费至少1次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整体用户的占比高达68.1%。

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

家庭月收入越高,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越高

调研数据显示,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与家庭收入正相关。随着家庭月收入的增高,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也在不断升高。家庭月收入超过3万元的用户中,每周网购生鲜食品的频次为4次或以上的占比高达36.8%。

水果是最受网购用户欢迎的生鲜品类

除水果外,海鲜水产和冷冻食品也是京东生鲜的优势品类

在生鲜网购用户的消费行为中,水果是最受欢迎的品类,32.0%的生鲜网购用户最经常购买水果。牛奶乳品和蔬菜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受欢迎的品类。根据京东运营数据,水果也是其销量最高的品类;此外,除水果外,海鲜水产、冷冻速食也是京东生鲜的优势品类。

水果、蔬菜的消费频次相对较高

从消费频次来看,超过半数的生鲜电商消费者网购水果或蔬菜的频次达每周一次及以上,其中高达29.5%的网购过蔬菜的用户每周会在电商平台购买2-3次蔬菜;而牛奶乳品、冷饮冻品等则属于相对低频的购买品类。

101-200元为生鲜网购单均消费集中段

51-100元为第二单均消费段

从消费金额来看,生鲜网购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金额大多在51-200元之间,其中39.5%的用户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101-200元之间;30.0%的用户平均每笔订单的金额在51-100元之间。


18:00-21:00是生鲜食品的消费集中段

用户根据需求的即时性选择不同的平台购买生鲜食品

从消费时间来看,生鲜网购用户购物的活跃曲线在09:00-12:00和18:00-21:00出现波峰,这两个时间段分别对应午餐前和晚餐前的使用时段,用户可能选择这两个时间段网购午餐和晚餐所需要的食材。京东生鲜用户消费的第一段高峰期和整体用户基本一致,第二段高峰期时间为晚间21:00-22:00,相对靠后。艾瑞分析认为,京东生鲜B2C模式目前主要为次日达,用户在平台购买即时性晚餐食材的需求较小。

生鲜食品引流作用明显

超七成用户在网购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

生鲜食品引流作用明显,75.9%的用户表示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会购买其他品类的商品。其中日用百货等高频需求是用户在购买生鲜食品时最常购买的品类,有69.2%的用户会在购买生鲜食品的同时购买日用百货。京东销量数据显示,网购生鲜食品时关联购买的TOP3品类为饼干蛋糕、纸品湿巾、衣物清洁,也是以零食及日用品为主。

方便是用户网购生鲜食品的主要原因

能够直接配送到家、品类丰富对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

调研数据显示,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最主要的原因是方便,选择比例为63.8%。能够直接配送到家和品类丰富也是用户选择网购生鲜食品的重要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58.9%和53.6%。

生鲜网购用户对生鲜平台整体较为满意

用户满意度集中在8-10分的高分段

整体来看,生鲜网购用户对生鲜平台的满意度较高,34.4%的用户对生鲜平台的整体满意度为8分。

生鲜网购用户对品类丰富度最满意

京东生鲜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优势明显

艾瑞调研数据显示,生鲜网购用户对整体生鲜网购各个要素的满意度均在7分以上,对品类丰富程度的满意度最高,平均分为7.66分。从京东生鲜与行业整体对比来看,其各个细分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最为明显:行业整体物流配送方面的评分较低,为7.33分;京东生鲜的物流得分则高达8.32分。

九成以上用户愿意继续网购生鲜食品

配送速度慢和品质问题是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因

高达91.0%的用户表示将继续通过生鲜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仅有2.3%的用户表示不会继续在生鲜电商平台购买生鲜食品。配送速度慢和商品品质差是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网购生鲜食品的主要原因,选择比例分别为39.3%和38.5%。

用户期待更快速的配送体验

45.5%的用户希望配送时长在1小时内

配送时长方面,用户期待更快速的配送体验。30.7%的用户希望能在几个小时内收到商品,28.8%的用户希望在30分钟至1小时收到商品,16.7%的用户希望能够在30分钟以内收到商品。

生鲜网购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较强

30.7%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8分

生鲜网购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较强,整体推荐意愿的平均分为7.7分。30.7%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8分,17.1%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9分,14.9%的用户推荐他人使用的意愿为10分。

“超市+餐饮”生鲜消费创新模式受青睐

创新模式用户属性:高收入高学历用户占比更多

从用户属性来看,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高学历、高家庭月收入的人群占比均高于整体生鲜网购用户,与创新模式中高端消费者的定位相吻合。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78.2%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80.7%的用户家庭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其中家庭月收入在10001-15000元的用户最多,占比达28.2%。


创新模式客单价更高

半数以上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单均价超200元

从消费金额来看,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明显高于生鲜网购整体,超过50%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的单均价超过200元。其中,19.1%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消费单均价超300元,而这一比例在整体生鲜网购平台仅9.8%。34.9%的用户在创新模式的客单价在201-300元之间,仅有17.0%的整体生鲜网购用户客单价在这一区间。


水果、乳品是创新模式最受欢迎的品类

在创新模式购买水产品、肉禽蛋及蔬菜等品类用户占比更高

与整体生鲜电商平台相同,在创新模式下,水果、牛奶乳品仍是最受欢迎的品类。在体验过创新模式的用户中,20.4%的用户在创新平台最经常购买水果。从两者的对比来看,用户在创新模式下购买水产品、肉禽蛋、蔬菜、熟食烘焙及冷饮冻食更多,10.9%的用户在创新模式最经常水产品,最经常购买肉禽蛋及蔬菜的比例分别为9.6%与13.3%。

用户对创新模式整体较为满意

满意度与整体生鲜网购基本持平,高评价用户占比略多

用户对创新平台整体较为满意,59.5%的用户对创新平台的满意度评分在8分以上。从平均分来看,用户对创新模式与生鲜网购的满意度基本一致,平均分均为7.7分。从占比来看,用户对创新模式评价较高,评分在9分或10分的用户占比略高于生鲜网购。

九成以上用户愿意继续在创新模式消费

品类丰富度及门店消费体验是影响用户继续消费的重要因素

超过九成的用户表示将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购买生鲜食品。用户不确定或不会继续购买的主要原因为商品品类不够丰富;其次,客流量较大导致门店排队时间长带来的不便体验也是导致用户不愿意继续在创新模式平台消费的重要原因。

潜在用户对创新模式的尝试意愿较高

尝试意愿在8分及以上的用户占比接近一半

没有在创新模式消费过的用户未来尝试消费意愿的平均分为7.3分,评分在8分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49.0%,接近一半,其中尝试意愿为9分的用户占比达11.9%,潜在用户对新模式的尝试意愿较高。

线上线下融合成生鲜电商发展重要趋势

围绕零售核心,优势痛点互补

对于生鲜销售而言,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核心都是零售,线上线下只是外在表现方式,当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各种渠道的融合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中国生鲜电商发展趋势

阿里 京东争相布局新业态


日前,京东7FRESH正式开业,它的目标很简单,就是在生鲜行业中与阿里巴巴的盒马鲜生一决高下。往大了说,这也是马云“新零售”和刘强东“无界零售”的较量。在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大举“北伐”之际,京东在自己的大本营北京亦庄也扎下了“马步”,两者的竞争在北京市场上短兵相接。


如果盒马鲜生的超市+餐饮创新模式已经让人大跌眼镜、倍感新意,那么走进7FRESH,相信会带给人更多惊叹。其实本质上7FRESH与盒马鲜生十分相似,都有一样的前店后仓的模式;都有一样的“悬挂链”系统,用于连接前台和后仓;都有一样的3公里半径内30分钟送达服务。


不同的地方是,7FRESH的装修风格显得更高大上,还有就是京东给7FRESH配备的“黑科技”设备,如智能购物车,即自动跟随顾客,不用手推,能够显示水果等的产地、甜度等详细信息的“魔镜”以及身份识别、摇一摇结账等,俨然是京东科技创新的展示厅。7FRESH的运营对京东生鲜乃至整个京东平台形成有力的线下补充,成为京东零售矩阵中的重要线下阵地。据悉,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生鲜事业部总裁王笑松给团队定下了目标:3-5年内做到全国线上和线下最大的生鲜销售平台;5-8年内将京东生鲜规模做到上千亿元。


相较于京东的咄咄逼人,先一步尝鲜新零售的盒马鲜生的优势在于,除了在线购买外,盒马鲜生还提供全新的线下体验,既是超市、菜市场,也是餐饮店,其经营模式以及服务都已经历了磨合期,并且经受住了消费者的考验。另外就是盒马鲜生已经开始全国布局,提前占据有利位置。当前盒马鲜生已经完成7个城市25家门店的布局,并计划于2018年再在武汉、成都、广州、福州等主要二线城市开店,加速抢占新零售市场。


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入局,生鲜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愈加紧密,创新模式不断涌现。虽然像7FRESH、盒马鲜生等创新生鲜店商存在着竞争关系,但从生鲜电商发展角度看,这是行业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有专家分析,生鲜电商行业通过竞争和洗牌,活下来的企业有可能迎来爆发式增长。“受政策大环境、用户渗透率上升、模式确定、标准化程度提高、仓储冷链物流技术的发展等因素影响,2018年将会成为生鲜电商转亏为盈的黄金年。”


新零售引领生鲜电商创新


经历了2015年的高速发展,2016年的资本寒冬和行业洗牌,2017年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又是大浪迭起的一年。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16年生鲜电商整体交易额约900亿元,比2015年的500亿元增长了80%,而2017年延续了这一高速增长,预计整体市场规模可以达到1650亿元。


近日,有市场研究机构对2017年的生鲜电商行业进行了分析和梳理。速途研究院通过对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配合用户调研,发布了《2017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分析讨论了该市场发展趋势;艾瑞咨询发布了《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消费洞察报告》,分析显示,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生鲜电商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016年国内生鲜电商市场快速增长,交易额达900亿元,但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却不到2%。随后,企业倒闭、供应链断裂等消息频出,一时间让行业前景黯淡。然而随着新零售的布局及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为生鲜电商注入了新的动力。

2017年可以说是新零售的元年,对生鲜电商来说,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开始加码生鲜供应链及物流等基础建设,并谋求多种创新模式以打造核心竞争力。阿里、京东、美团、腾讯等巨头纷纷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无人零售、创新便利店、超市+餐饮等全新业态备受追捧。


从生鲜电商平台融资情况也可看出,新零售将是引领生鲜电商发展的风向标。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12月份,每日优鲜宣布旗下的无人零售业务“便利购”已经拆分出来,独立运营,并获得了2亿美元的A+B轮融资,其中腾讯领投A轮的5300万美元,这也是腾讯第三次投资每日优鲜,此前每日优鲜已经完成了5轮融资。便利购已经实现18000个点的完全覆盖,经营水果,零食、冷热饮、餐食等。无人便利店的扩展,意味着零售已经覆盖到生活的“最后一米”,为用户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易果生鲜在2017年8月完成了天猫投资的3亿美元,此前阿里巴巴及天猫对易果生鲜已经进行了4轮融资,也是阿里布局新零售的一步,未来天猫与易果生鲜会进行更多合作。盒马鲜生在2016年3月获得了阿里巴巴1.5亿美元的A轮融资,盒马CEO侯毅指出盒马的精准定位是,依据目标消费群体需求,融合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零售模式,为消费者创造有价值的便利、品质生活。盒马的模式也成为新零售发展的一个样本。

新零售的一大趋势就是线上品牌逐渐布局线下渠道,使得线上与线下渠道有机融合,形成全渠道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场景化的运用及布局,让更多的流量来源于线下,然后再把线下的流量引入线上。不过,动辄上亿的投资,和上千亿的目标,面对万亿元规模的生鲜市场,这注定是寡头垄断的游戏。


提高用户体验推动消费升级


随着生鲜电商购物模式的推广和普及,越来越深入人心。如2017年11月的数据显示,生鲜电商领域月活用户规模达到1227.44万,TOP10生鲜电商活跃用户数普遍提升;按月度统计,人均启动次数达到9.31次、人均使用时长0.53小时,两者分别较上月增长了12.61%和18.57%,用户粘性有所提升。伴随着市场交易额的持续增长、高频率的消费、用户的刚需让不少企业在生鲜电商行业布局。线上线下相结合,提高用户体验,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囤货量,已经成为行业新的发展趋势。


多场景布局持续深化,运营区域不断拓展、会员业务升级成为生鲜电商运营关键词。相较于生鲜电商发展初始阶段的烧钱铺市场,现在各家电商更加注重生鲜消费生态的搭建和新零售的场景布局,不再盲目通过烧钱模式开拓大而全的市场,而是区域化的精细运营,上到企业端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成本,下到会员体系升级提升用户粘性以及搭建综合性购物平台成为现阶段生鲜电商运营的着力点。


调查显示,为提高用户体验,目前的生鲜电商平台多为自建物流,用户线上选购,一线城市短距离大都实现了两小时内送达,其中盒马鲜生更是提高到了3公里内半小时达。这得益于商品拣货、打包、配送等都是依靠智能识别,大大提高了操作速度,而在配送上,冷链物流技术更是功不可没,相信未来的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将成为高效且必要的技术支持。


线上线下融合成趋势


通过分析近两年的行业发展和变化,不难发现,在经历一系列的洗牌动作后,一方面,一大批中小型生鲜电商企业或倒闭或被并购;另一方面,巨头入局,不断加码冷链物流和生鲜供应链投资,拥有全产业链资源和全渠道资源的企业将愈发具有优势。


面对近在咫尺的无界零售,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意识到,仅做好线上已不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于生鲜消费多样化、多场景、多入口的需求。这就倒逼着生鲜电商们加快创新步伐,为线上寻找线下支点,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成为生鲜电商的一门必修课。


目前行业正在逐渐形成以阿里和京东等综合生鲜平台为主的第一梯队,像7FRESH和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创新业态会越来越多,线上线下融合会愈加紧密,成为生鲜电商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未来随着网购的增速放缓,传统电商瓶颈将显现,新零售必将促使消费全面升级。各大巨头的入场以及在新零售方面的布局会让生鲜电商行业重获风光。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