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和俄罗斯在圣彼得堡谈完了,油价在API库存的支撑下也涨起来。说起来,俄罗斯本身就是OPEC减产协议的奠基石,如果没有俄罗斯的首肯和鼎力支持,减产早就夭折了。但是厄瓜多尔退出减产表明减产本身依然让产油国失血,那么俄罗斯还有耐心继续承受减产的损失吗?
在减产协议的背后,俄罗斯参与减产不仅仅是减产30万桶/日这么简单。去年11月前,该国正在不断打破苏联解体后的产量纪录,因此减产协议意味着俄罗斯放弃了产量增长。
俄罗斯今年上半年的国际收支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这个情况可持续性并不好。而除了国家层面,具体的油企业对增产是内心痒痒的。减产对俄罗斯原油工业的业绩影响很显著,对占俄罗斯原油产量40%的俄油而言,就有一大串“绿地”项目(即新开发的项目)卡在最后的完井阶段,减产协议的延长又把投产日期延后了9个月。
俄油大老板、俄罗斯总统普京的重要盟友谢钦,对OPEC本来就不怎么感冒,其在宣布延长减产协议后几天就对投资者说,这个协议最多给了市场喘息的机会,但是由于美国页岩油在填补市场空白,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解决办法。
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卢克石油和鞑靼石油等公司的高管也依然在维持减产,但是他们的“保留意见”也越来越大声了。他们加到一起,就意味着俄罗斯原油工业对减产协议已经不耐烦了。
谢钦等人看起来比较悲观,是因为美国页岩行业的第一板斧其实是天然气,俄罗斯在2014年以前就与美国页岩行业正面硬抗过,比沙特早得多。天然气市场的肉搏在新千年后就开始了,2010年美国超过俄罗斯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后,俄气被迫暂停了大批的开发计划,眼睁睁地看着美国天然气进入了欧洲这个自留地。
而在现在,从5月的产量数据(目前可得的最新数据),俄罗斯原油产量较去年10月降低2.3%或25.6万桶/日。比承诺的30万桶/日要少,但是已经比很多人预料的要多了。
其中俄油贡献的绝对数量最多,不过几大油企的减产比例都差不多,俄油、卢克和俄气石油公司分别是2.5%、2.7%和3%。唯一的例外是俄油旗下的Bashneft,仅仅减产了0.8%。
但是减产并没有转化出多少收入。巅峰时候,俄罗斯每年要从原油出口上赚2500亿美元,但是2016年只有600亿美元。今年第一季度油价还不错,同时依靠打压进口,俄罗斯勉强拿下了230亿美元的经常账户盈余。问题是,俄罗斯的消费品大规模依赖进口,打压进口不可能持续很久,因此这个盈余积累不下来的。
俄罗斯央行在6月中旬就表示,减产没能提振油价是中期内对经济的关键风险因素。原油收入占据俄罗斯财政收入的40%,而俄罗斯股市市值前十的公司里面,有6家是能源公司。然而现在市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了。
俄罗斯油企业的市盈率只有5左右,接近历史估值区间的低值。而专注于俄罗斯的股票基金正在减少持有的大油企的持仓,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在6月下跌了4.5%。再加上特朗普那面焦头烂额,俄罗斯同西方缓和关系的可能性渺茫。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还能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