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 MCQUEEN
史蒂夫·麦奎因 1930-1980
好莱坞明星里最会开车的,赛车手里最会演戏的。
史蒂夫·麦奎因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著名的硬汉派影星之一。说起麦奎因,浮现在脑海的影像大概就是:惊险刺激的赛车场面、无所畏惧的淡定神情、卷曲的头发、叼着半截烟卷、穿着懒散的T恤衫和牛仔裤,看似不修边幅,对整个世界也不屑一顾。
在麦奎因的众多作品中频频出现驾驶赛车和摩托车的镜头,荧屏硬汉成全了一代又一代的经典车型《:大逃亡》中捧红了 Triumph TR6,《警网铁金刚》带热了福特野马,《勒芒》成全了保时捷917和法拉利512。
电影《警网铁金刚》中,麦奎因驾驶一辆1968款野马Fastback在三藩市街道上轻松漂移,这也成为电影史上最真实、最著名、时间最长的追车镜头。坡道迭起的街道一如极富表现力的赛道,大马力倒车,坡路疾驰,小街急转等画面真实,质感饱满。整个过程没有配乐,只有福特野马和道奇charger的马达声,足以让人血脉偾张。
RICHARD NOBLE
理查德·诺贝尔 1946-今
我们要感谢那些不满于现状的人,是他们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
文森特·梵高曾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常人很难理解理查德·诺贝尔,为什么有人如此追逐速度感,激进、偏执,甚至不惜生命。
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理查德·诺贝尔是活跃于陆地极速纪录挑战界的名人,曾经在1983年10月4日,驾驶以一具劳斯莱斯亚文式喷射引擎(Rolls-Royce "Avon" Turbo Jet)为动力的速度挑战车“ 推进二号”(Thrust2),在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城北200英里的黑岩沙漠中,以往返各一趟1英里区间内平均车速1019.47公里/小时的成绩,拿下当时的世界陆地极速头衔。要知道,有多少人为了拿下陆地极速的纪录,而没能活着回来。
1990年通用电气(GE)出品了J-79涡轮喷射引擎,技术支持使突破音障成为可能。诺贝尔迅速募集资金、组建团队。恰逢结识了曾服务于英国军方的首席空气动力工程师朗艾尔。两人携手合作研发出新一代的速度纪录挑战车——Thrust SSC超音速车,于1997年打破了曾经被自己保持的世界陆地极速速度,打造了1227.985公里/小时的一公里区间世界陆上极速纪录,这是世上首度在陆地上打破音障的壮举,该纪录保持至今。
ANDREAS NIKOLAUS "NIKI" LAUDA
安德里亚·尼古拉斯·尼基·劳达 1949-今
命运跟他开了个玩笑,然而他把命运吓了一跳。
曾执导《美丽心灵》的著名导演朗·霍华德在2013年上映了一部赛车手题材的竞技电影《极速风流》(Rush),故事取材于真实故事,讲述了在20世纪70年代效力于法拉利车队的奥地利赛车手尼基·劳达和迈凯轮车队的詹姆斯·亨特在赛道上演生死时速激烈竞争的故事。
取得辉煌成就的赛车手有很多,3次摘得F1车手冠军也不止尼基·劳达一人,但并非所有的车手在险些命丧赛场之后,还能有勇气迅速返回赛道。嗜车如命已经不足以形容尼基·劳达,他对于赛车事业的专注和投入是令连疯子都为之战栗的。
1976年作为卫冕冠军效力于法拉利车队的尼基·劳达原本一帆顺风,在前6场大赛中四次赢得第一、两次赢得第二,卫冕看起来只是个时间的问题,然而命运跟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德国纽博格林赛道上,尼基·劳达驾驶的赛车在飞驰中突然出现故障,撞上高速驶来的其他赛车,在被救出之前,尼基·劳达已被严重烧伤,在医院接受急救时情况一度恶化,甚至有牧师为他举行了临终祈祷。
疯子是不会向命运低头的。为了尽快重返赛场,尼基·劳达放弃了深入治疗,仅仅进行了一些简单必要的外科手术以让眼睑恢复正常工作。六周之后,当劳达带着累累伤痕,神奇般地重新站回了赛场时,所有人都惊呆了。即使在已经错过了两场比赛并退出了最终场日本大奖赛的情况下,尼基·劳达仅落后亨特1分,屈居亚军。虽败犹荣!
而那场事故的大火也给劳达的脸上留下了难以修复的大面积伤疤,而后他在公众面前总是习惯性地戴着那顶帕尔马帽子来遮挡旧伤,这也成为了他的显著特征。那些刺眼的伤疤,就如同图腾一般,标榜着一个执着的赛车手是如何战胜恶魔,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去致敬他毕生最热爱的事业。
AYRTON SENNA
埃尔顿·塞纳 1960-1994
用血肉之躯弥补赛车自身的不足。
都说赛车是刀尖上的舞蹈,塞纳生前曾多次表达对死亡威胁的不屑一顾“:如果死亡降临,那就让它突如其来、彻彻底底的,我可不愿在轮椅里残度余生。”从某种残忍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或许是遂他心愿,但却难免无情。
1994年的F1赛季命运多舛。第一站,塞纳取得巴西英特拉哥斯赛道的杆位,可是在领先的情况下赛车意外滑出了赛道。第二站塞纳依然拿到杆位,却在发车时被哈基宁撞出赛道,再次退出比赛。第三站是声名狼藉的伊莫拉赛道,正式开赛前,事故即接二连三地发生:先是巴里切罗受重伤,排位赛中RATZENBERG撞车导致颈椎折断身亡,直至塞纳的赛车以300公里/小时的高速撞上了防护墙,命丧伊莫拉,他没有尼基·劳达那般幸运。
“迈出第一步时,我就已知道这一切。”
TSUCHIYA KEIICHI
土屋圭市 1956-今
《头文字D》主人公藤原拓海的原型
由土屋圭市个人监修的漫画及动画《头文字D》恐怕影响了一代年轻人对车的态度,主角车AE86也是土屋的最爱,他本人就是漫画中主人公藤原拓海的原型。
没有显赫背景,也从未受过正规赛车驾驶训练的土屋,完全是仗着个人的天赋和勇敢,跟随“山路暴走族”苦练驾驶技巧。凭借这种野路子出身,锻炼成长为一名职业赛车手。在1999年拿下法国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不分组总排名亚军,是日本车手在该赛事里取得的最高成就。
土屋擅长以高速甩尾增加弯道速度追上对手,被车迷戏称为“甩尾派掌门人”。而这样高超的技术都是从午夜飙车生涯中练就出来的。更极限的是,土屋曾经特意选在雪季的碓冰山道上做驾驶训练,该山路以多变的一百八十四个弯道著称,即使是正常天气的路面情况,难度也颇高。土屋借助雪季湿滑的道路环境,掌握动态且训练自己挽救失控的技术,横移过弯体验失控临界点的刺激,进而玩出了自己的风格,一方面凭借天赋,一方面是过人的胆识。
NAKAI SAN
中井啟 1968-今
众声喧哗,唯他视改装保时捷为一场修行。
RWB(全称RAUH-Welt BEGRIFF,意为进化风冷保时捷至一个狂野、极限的境界),看似平凡简单的三个英文字母,背后却是一个男人20年来对于梦想的不懈坚持。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大红大紫,主理人中井用“匠人”独有的坚持,亲手赋予了无数辆老款保时捷第二次生命,或许他认为,这是他来到这世上最大的价值与使命。
RWB打造出的暴力机器的特征很鲜明:宽体包围、外抛翼子板、巨大宽边轮毂以及大胆的配色。然而,每一辆RWB又是独一无二的。中井启相信,“每一台车都有着自己的灵魂,一半是与生俱来的,另一半则是它的主人所赋予它的。”所以在改动每辆Porsche 911之前,中井都会坐一会儿车主开的车,与车主进行平等地沟通,静静地了解他们的性格、脾气、情绪和对于车的憧憬。然后,中井会带着他的信念,用作品去告诉别人他眼中这个世界的样子,他的情怀和态度,追求与执念。
身处这个浮躁的年代,我们总爱说匠人匠心。专注地追逐打磨自己的技艺,不懈地追求完美,这只是工匠精神的表面最粗浅一层。真正的匠人内心是绝对平静而安定的,即使世界再嘈杂喧哗,他们也是不紧不慢地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心如止水,宠辱不惊,只专心做好眼前这一件事。真正的匠人都是孤独的,他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呼朋引伴,唯有低着头,在时光中砥砺前行。
KEN BLOCK
肯·布洛克 1967-今
炫技达人,他把漂移玩出了花儿。
如果仅论赛事成绩,或许肯·布洛克(人称砖叔)还不够资格入选我们这篇“汽车史上最酷15人”的榜单,他自2005年亮相美国拉力赛,驾驶斯巴鲁Impreza WRX STi拿到了该年度的最佳新人奖,次年收获该项赛事的亚军。此后积极参加的大大小小的汽车拉力赛,包括WRC,美国拉力锦标赛,X-Games XVI等等,肯·布洛克尽管耀眼,但毕竟在高手云集的赛车圈,他还谈不上万丈光芒。
但肯·布洛克的身上贴满了标签,他擅长玩花式漂移,热爱极限运动,除了赛车手身份,身兼越野摩托车手,并且是滑板和滑雪界的传奇人物,而且创办了风靡世界的潮牌DC,受到热爱运动的年轻族群的追捧。
肯·布洛克或许不是成绩最突出的一个,却是最会做营销和自我营销的。在后期的拉力赛之路上,他的战车永远贴着DC公司的品牌Logo,每一次出镜都穿着DC服装,戴DC版Monster棒球帽。在视频大潮开始席卷互联网时,2008年起砖叔即正式开始制GYMKHANA系列视频,通过大量的漂移、8字绕桩等高难度驾驶动作进行大肆炫技,引来无数关注。之后,他每换一辆战车都会拍一个视频。
2016年第8季GYMKHANA车技秀视频在Youtube获得了超百万的点击量。视频里,砖叔驾驶全新福特Fiesta ST RX43拉力赛车横扫迪拜各大经典景观,调戏多款百万超跑,上演了一场以富豪世界为练车场的拉力赛车高调炫技的视觉盛宴。
无疑,肯·布洛克很享受这个互联网的时代,他在其中如鱼得水。这个时代成就了他,抑或是他本就属于这个时代。
MICHAEL SCHUMACHER
迈克尔·舒马赫 1969-今
如果你只比别人强一点,他们会嫉妒你。但如果强很多,人们就会奉你为神。
如果你只比别人强一点,他们会嫉妒你。但如果强很多,人们就会奉你为神。如果中国观众只能叫出一个赛车手的名字,那么一定是舒马赫,其大名鼎鼎程度甚至妇孺皆知。在F1赢得6个世界冠军是一个神奇的纪录,其他大大小小赛事但凡舒马赫参加,即不会空手而归。为了获胜,舒马赫曾在赛道做过不少疯狂、危险的举动,经常强硬阻挡其他车辆,这种过激的行为也一度成为人们的争议焦点。比如1994年澳大利亚站,在舒马赫被黑旗禁赛后,希尔连续取胜在积分榜上的排位迅速提升,车神的冠军宝座岌岌可危。到了关键的第35圈,舒马赫不慎擦撞护墙,车身受损。希尔见机欲在下个弯道超越,而舒马赫情急之下将赛车切向希尔,两人相撞双双退赛。通过这么玩命的方式保住冠军,大概是只有疯子才有的求胜心。
一生与魔鬼共舞,舒马赫能得以平安退役,是少有的幸运儿。但命运真是顽皮,从职业生涯幸免于难的车神,却在退役后因滑雪发生事故,严重受创。后续的多种苏醒、恢复意识,甚至康复的传闻都被一一否认,也再也没有媒体拍到过舒马赫近况照片。我们只祈祷一代车神能顺利康复。
ELON MUSK
埃隆·马斯克 1971-今
梦想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因为特斯拉(TESLA),埃隆·马斯克被大家所熟知。但他拥有的另外一家名为SpaceX的火箭研发公司同样将他置于全世界的焦点。而看似并无关联的两大科技领域却是源于埃隆·马斯克在大学时的畅想,难得的是,他的天马行空的梦想,竟然都被实现了。
很多所谓的励志故事为了鼓励年轻人都会讲这样一段毒鸡汤:与那些伟大的创业家一样,埃隆·马斯克在斯坦福大学的日子只有两天,就毅然退学投身到了互联网创业。然而这些鸡汤故事没有提到的是,在进入斯坦福大学之前,埃隆·马斯克已经在宾尼法尼亚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和经济学的双学士学位,为他日后走进互联网领域奠定了一定基础。所以这个故事教育我们,听故事不要只听一半。
关于埃隆·马斯克的发家之路大抵是这样的:1999年埃隆·马斯克成立了一家在线金融支付公司X.com。同年Confinity公司推出了他们的在线支付产品——PayPal,次年X.com与Confinity公司合并,PayPal让埃隆·马斯克赚了一大笔钱,足以为他的火箭梦和电动车梦买单。如果你不够了解PayPal,那么它的理念被马云带到了中国,命名为支付宝。所以,说到这里,你该知道埃隆·马斯克有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