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金准数据分享:创新领域“中国制造”正迎头赶上

金准数据分享:创新领域“中国制造”正迎头赶上

5月5日,中国第一架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中国成功跻身仅有的几个拥有国产大型客机的国家之列,这让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近期发布报告称,美国在产品研发方面的绝对优势使其自二战以来一直在产品创新和商业化领域扮演着全球领导者的角色,而如今,美国的领先地位岌岌可危,中国正迎头赶上。

报告将产品研发分为三个阶段:

“基础研究”阶段:积累科学知识,目标是拓展知识,如探究宇宙的形成、物质的构成;

“应用”阶段:运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以提升人类生存条件,如提高医疗水平、增加农业产量;

“开发”阶段:系统地将知识运用到产品研发中,目标是开发出实用的工具、设备及方法等,如提升处理器的运算速度。

报告称,对“开发”阶段投入的相对不足,是导致美国在产品创新上面临挑战的重要原因。尽管美国在产品研发方面的总投资仍居于全球最高水平,但在研发后期将研究成果转为产品的投入方面,中国在数年前已超过美国。美国将三分之二的研发经费投入到“开发”阶段,而中国在此方面投入了84%的经费。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中国在“开发”阶段的投入增长了20%,而美国的增幅为5%。早在2004年时,美国在此方面的投入是中国的四倍。按照目前的投入力度估算,到2018年,中国在“开发”阶段的投资将达到6580亿美元,接近美国的两倍。


报告称,美国努力发明新技术,而中国等国家正从中“搭便车”,通过将这些创意转化为产品来获得收益。商用无人机市场的蓬勃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出于侦查等目的,美国在上世纪发展了无人机技术,运用了微芯片和续航时间更长的电池。然而,中国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了无人飞行器的性能,使之能够更精确地避开障碍物。该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无人机生产商,并将无人机售给美国房地产商和建筑商,以进行航拍和绘图。

高校与企业之间缺乏合作是阻碍美国产品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高校主要从事基础研究,而企业主攻产品开发。在推广最新成果方面,高校做得远远不足。即使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其目的也是生产特殊产品,而非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此外,由于不愿与竞争对手共同分享研究成果,制造商之间的合作不够顺畅,且制造商也不愿与供应商共同建立能够降低成本、推广技术的行业标准。


而中国企业与高校在产品研发上的合作远超美国。在美国,私营企业对高校研发经费的贡献不足5%;而在中国,该比例高达34%。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