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邦人寿”)4月26日发布的年报,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也在此时接受中国内地媒体的专访,阐述了他理解的安邦投资2.0战略。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于北京,初始注册资本5亿元;2009年,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1亿元人民币;2010年,安邦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家保险公司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神秘的公司之一。这包括它的投资和其他更隐秘的部分。
从2014年至今,安邦保险海外并购的脚步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并购项目也颇为广泛,从地产到保险、银行均有涉猎。
10月,安邦保险以19.5亿美元高价收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打响了其海外并购的第一枪,引起巨大轰动。
10月,安邦保险以约2.2亿欧元收购比利时百年历史的保险公司FIDEA,而这是中国保险企业首次收购欧洲保险公司。
12月,安邦保险2.19亿欧元收购比利时德尔塔·劳埃德(LLOYD)银行。
2015年2月,安邦保险以14亿欧元全资收购了荷兰VIVAT保险公司。
2月,安邦保险进入韩国保险市场,斥资1.1万亿韩元收购东洋人寿57%股权,并保持东洋人寿上市地位。至此,安邦保险的海外并购已经横跨欧、美、亚三大洲。
7月,安邦保险以7.5亿英镑附加合作协议的形式竞购伦敦金融城最高建筑苍鹭大厦。
8月,安邦保险竞购日本房地产资产管理公司Simplex Investment Advisors,收购案或超过10亿美元。
9月,安邦保险以1.1亿加元买下位于多伦多市中心70 York Street的办公大楼。
11月,安邦保险集团以15.9亿美元收购成立于1959年的美国上市保险公司信保人寿保险公司,不过,2016年5月,美国纽约金融服务监管当局表示,中国安邦保险集团未能提供当局审核交易所要求的资料后,已撤回申请收购美国信保人寿的计划。3
2015年11月,安邦保险“半路截胡”万豪国际集团,愿以12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喜达屋。此后,双方就报价来回过招,最后将收购总价飙升至约141亿美元。当外界质疑安邦保险以如此高的收购价参与此次投标是否值当之时,安邦保险突然宣布退出。 德尔集团董事总经理张滇曾分析,安邦收购喜达屋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在于保监会,理由之一是,安邦的境外投资已经碰触了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不超过总资产15%”的监管红线。 今年3月,因受到美国国会批评,安邦保险进军美国房地产受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的公司暂停与安邦保险协商在纽约的房地产项目。4月,美国年金与人寿保险商信保人寿公司官方通过美通社宣布,公司将终止与安邦的并购交易,并称其将继续评估其他战略选项。
从财报可以看出,安邦人寿2016年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4525亿人民币,而同时安邦财险资产规模达到了7954亿人民币。这两项相加,安邦安邦保险集团的资产总规模已经达22479亿人民币,这已和老牌保险集团中国人寿非常接近。中国人寿达到这种资产水平用去了20多年的时间,而安邦只用了它的一半。
如果从2004年以安邦的注册资产算起,截止2016年底,安邦保险集团的资产增长了4495.8倍,其每年符合增长率为64%。如果从2011年安邦人寿成立算(因为那之后才算是真正的安邦保险集团),而此后也是安邦保险集团的爆发增长期。这家公司的资产规模增加了249.7倍,每年符合增长率为300.16%。
这真是太惊人了。
不过投资者可以看到,这并不代表安邦的利润情况,2016年,安邦人寿的净利润是151.15亿元,同比反而减少20%。安邦的资产规模增长主要部分是靠保费投资实现的。
就像安邦保险集团董事长吴小晖2015年在哈佛大学讲演中所说的,安邦力求成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单单安邦人寿海外保险资产达9000多亿元,占总资产比例超60%。
安邦的海外投资是从2014年开始的,其中最著名的是,2014年10月6日,安邦宣布以19.5亿美元(约合12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这家酒店被认为是纽约的重要地标建筑,而且其涉及金额巨大,所以在当时成了各个媒体的头条。
安邦的海外投资项目的特点是,在欧洲和亚洲购买保险公司和银行,在美洲(美国和加拿大)安邦的投资方向更多的是房地产项目。这和美国监管者对本土金融机构被外资收购一向保持谨慎态度有关。
安邦对欧洲和亚洲金融机构的收购事件主要集中在2014年到2015年。
期中比较著名的有2014年10月13日宣布收购比利时FIDEA保险公司,这成了国内保险公司100%股权收购欧洲保险公司的首个案例。其后,安邦又于2015年2月16日与韩国东洋人寿签下并购合同,投资约63亿元人民币,17日又以约121.5亿元的价格收购荷兰VIVAT保险公司。
这几家公司就是在媒体采访吴小晖的报道中被专家表扬的几家盈利状况转好的保险公司。期中,东洋人寿在2016年,保费收入达到6.7万亿韩元,同比增长逾57%,在韩国保险市场上增速排名第一。同时,实现净利润2297亿韩元,是东洋人寿自成立以来的最佳业绩。
2014年12月16日,安邦保险以2.19亿欧元价格收购比利时百年银行德尔塔·劳埃德银行(Delta Lloyd Bank)。收购这家银行成为安邦企业文化展示的一个案例,吴小晖在2015年的哈佛演讲中,说欧洲员工热泪盈眶的就来自德尔塔·劳埃德。
在美国和加拿大,就像我们前边所说的,安邦主要投资房地产和酒店——其实安邦曾经提出过收购美国保信人寿公司,但是美国监管部门并不信任安邦的共赢理念,拒绝了这项交易。除了华尔道夫酒店,2015年9月安邦以1.1亿加元买下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70 York Street办公大楼,作为进军加拿大市场地标物业的开始。而在2016年5月,安邦又大手笔赢得了温哥华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标3A级办公大楼Bentall Centre的三分二股权,投资额也是超过10亿加元。
离现在时间最近的, 2016年11月底安邦提出以10亿加元收购养老地产公司Retirement Concepts。如果交易成功,安邦除了可以获得加拿大的24家养老“社区”,还将收获到进入BC省医疗看护服务系统,与政府建立紧密联系;其他未开发优质土地的未来扩张权利;积累养老行业运营经验未来复制到国内市场,还能进一步奠定其作为加拿大中资第一“地主”的身份。当然,这项也将是安邦投资2.0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由于交易的金额超过了6亿加元的审核临界值,因此交易必须经过联邦政府的详细调查。
安邦大规模的海外收购,并不见得都有非常高的投资收益。但是,作为一家巨型投资机构的资产配置,也许你应该关注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不能不说,在人民币相对贬值的通道中,安邦大规模海外投资相当的先知先觉。
在内地和香港资本市场上,安邦更多的是通过二级市场成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投资者,而进入这些公司的通道一般都是安邦保险集团相关公司发售的投资理财产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招商银行、万科A、民生银行、金融街、金地集团等12家上市公司。
这些公司被市场称为安邦概念股,他们中大部分是质地优良的蓝筹上市公司,行业集中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产领域。安邦的进入时间集中在2014年到2016年中间。在这个时间段,正是中国经济决策层从收紧流动性到对整个经济体施以比较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阶段。
安邦购买中国上市公司的标准基本遵从了吴小晖所说过的,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而市净率在1以下。在这种标准下,即使市场估值并没有变化,只靠那些公司的内生增长,安邦也能获得不错的收益率。
安邦与一些更具有侵略性保险公司不同,他们似乎并没有强烈的成为进入上市公司野蛮人的兴趣。一般来说,他们在十大股东列表中更多的排在第三到第四位,单个主体持有股份比率超过10%的极为少见。
而且这种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参与在2016年底之前基本结束了。这和金融监管层所推行的监管风向非常贴近。
从市场表现看来,安邦是聪明的投资者,他善于把握机会、控制情绪,并且总是那么棒。如果普通投资者可以真切的体会到安邦投资者的真谛,肯定也能获得很好的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