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委外资金爆发规模性赎回 影响将会如何?

委外资金爆发规模性赎回 影响将会如何?

多家银行掀起的委外赎回潮来得迅疾而猛烈。


短短一个月时间,先有证监会出台针对委外定制基金的相关规定,又有银监会连发8道文出手整治,监管双管齐下之际,委外业务受到冲击,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各类银行纷纷赎回委外资金。


银行委外赎回规模较大。按照21世纪经济报道所称,仅某国有大行从某家基金公司处赎回的委外规模就达近百亿元,市场甚至有该行“大举赎回委外近千亿元”的传闻。


国泰君安固收覃汉团队称,自年初以来,委外累计赎回规模超过千亿,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赎回体量最为汹涌。


这场罕见的委外赎回潮究竟会对债市、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委外市场格局会否重塑?……一起来看看业内人士的分析。


会否引发股债抛售?


委外赎回会否引发债券抛售,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短期利空债市


分析认为,短期债市将受到明显负面影响。


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称,在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过程中, 银行整体风险偏好下降,委外需求回落对信用债明显不利,尤其低评级信用债受到的负面冲击更大,若后续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共振,仍不排除低评级、高风险债券遭遇集中抛售的可能。


中信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明明研究团队认为,可能出现短期债券抛售:


银行委外业务主要的操作模式是通过加杠杆持有信用债,在考虑委外面临赎回的背景下,短期可能造成机构债券抛售。万亿级别的委外资金回归银行流动性体系,势必将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冲击。

招商证券固收徐寒飞团队则认为,负面因素冲击的影响应该不是“刚刚开始”,而是“趋于结束”,债券市场未来很有可能重回上涨轨道:


第一,10-5金融债收益率曲线出现了“倒挂”迹象,是利率见顶的标志。从历史数据来看,2013年出现过两次“倒挂”,一次是钱荒初期,一次是利率头部,我们认为,本次“倒挂”应该是出现利率头部的信号,历史经验表明未来长端收益率上升的幅度最多在20bp。第二,宏观层面的“周期幻觉”破灭在即,基本面因素对债券市场形成支撑。工业品价格的大幅下行会刺破“周期幻觉”,叠加监管政策加速和银行行为调整导致的金融总量跳水, 企业的库存、投资以及生产都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未来半年经济增长超预期下降风险。第三,机构风险偏好下降和风险资产价格内生调整需求,会带来资产配置结构效应,以债券为主的避险资产需求会大幅上升,这也在支撑债券市场的上涨。


前方炮火听起来很猛,但是实际的负面冲击很可能正在接近尾声,过度悲观的预期会修正(不排除收益率会有创新高的风险),经历了“头部”的充分换手和洗筹之后,债券市场重新回到“上涨轨道”是大概率事件。

大规模赎回潮?


多位分析师认为,债市不会发生委外大规模赎回潮。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强调:


委外浮亏一定程度制约了赎回规模,对于业绩的衡量取舍,使得赎回对于债市的影响有一定顾虑。因而,短期对于债市利空作用显著,但不致于造成资金从债市突发性大规模撤回。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固收首席分析师黄文涛也表示,银行对主动赎回委外并未发展成一致行动,当前委外的赎回也主要集中于比较容易赎回的基金,预计大规模赎回潮不会出现。


2013年的“暴力”去杠杆会否重现?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认为,同样是去杠杆,本轮的债券与当年的“非标”具有不同的状况,监管层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因此:


相较于2013年打击表外非标业务失控性扩张而严控流动性,“暴力”去杠杆,当前则是逐步抬升资金价格的“温和”去杠杆。

在该团队看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


2013年时部分机构通过滚动融入低价短期限资金,配置长期限高收益“非标”产品。以各种信托受益权、资产管理计划等为代表的“非标”资产不易二级市场转让,也没有公开易得的市场价格,故不易发生自我加速的价格崩盘。一旦金融监管当局收紧流动性,该类杠杆机构的短期限资金融入发生滚动困难,但由于“非标”无法转让,该机构要么接受任意高价借入资金,要么只能违约。这就是2013年去杠杆过程中隔夜资金利率可飙升至30%以上的原因。


而目前只能选择温和去杠杆。金融机构通过期限错配杠杆配置的主要资产是债券,去杠杆若操之过急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如果金融监管当局去杠杆过程中收紧流动性幅度过大,杠杆机构短期限融入资金无法以可接受的利率滚动接续时,将选择出售债券,这将打击债券二级市场价格并引发所有存量债券的估值下调。如果债券基金或“委外”计划的客户为了避免损失而进行赎回操作, 将进一步加剧债券抛售规模,导致市场连锁下跌,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

因此,明明团队认为:


本轮监管引致委外规模性赎回仅是中长期流动性回归银行体系的体现,并不会引致债市系统性风险。当前金融监管当局会选择逐步推升市场利率水平、“温和”去化银行系统杠杆、但避免利率波动性过高的策略。

会否冲击股市?


深圳商报援引独立经济学家徐阳称,由于大多委外投向固定收益产品,对债市的冲击更大而且长远,而对股市的冲击应该是短期的。


东部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委外资金绝大多数投向固定收益类比如债券,当然也有极少数投向权益类资产。近期市场的下跌不排除与部分银行收回委外资金有关,毕竟有些委外资金投向了打新基金和部分权益类产品。在委外资金回收下,部分基金专户持有的个股可能受到一定的冲击。


委外拐点?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认为,从监管的力度和趋势来看,委外业务基本上已经行至拐点。


过去两周的监管风暴令业内形成共识:新增的委外资金预计将大幅收缩。


中国证券报援引业内人士认为,银监会与证监会两大管理部门针对委外投资的监管新政,一方面首次鲜明地确立了收缩委外投资、缩降商业银行投资杠杆的立场;另一方面,加大了通过公募产品对接委外资金的难度。预计委外投资规模会大幅收缩,部分受托的非银机构将面临长周期“失血”。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