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一场“挪款”13亿的闹剧,便是半个乐视帝国融资术

一场“挪款”13亿的闹剧,便是半个乐视帝国融资术

当下,乐视进入战略收缩期,最为难受的时候。


各种负面,离职的、欠薪的、挪用的、卖地的、停止收购的等等,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差钱的问题。


细细品读了周航那份乐视挪用了13亿易到款项的文章,别有一番滋味。不过考虑到目前周航加盟的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这份看似为人请命的申诉文,更像是一份“投名状”。



当然,乐视和易到的联合声明,更是深有韵味。


当然,分析动机,不是本文的重点。蛇打三寸,这次周航出手之狠,恰在大规模的司机和用户的钱,被挪用走了,涉及大规模的群众利益问题。


欠资本家的钱,是小事;可欠人民大众的钱,关系社会稳定,这是大事。


这是问题的关键。


不过,这从财务融资的角度也说明一个问题,乐视系开始挪用“预付款项”了。


本文梳理一下,这些年,乐视创始人的都用那些的资本腾挪手段,为自己融到资金。


一、


贾跃亭,90年代入读山西财专就读于财务管理专业,笔者查阅了一下,这是一所山西非常好的财经类专科学校。那个年代,财专在各地比较受欢迎,属于没考上大学的人,完美选择。


但这已经非常不错了,类似的潘石屹也是一所河北大专——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的。


这些年创业后,入读了长江商学院EMBA。随着企业成长,贾跃亭经常展现他财技惊人的一面。


二、


在前面的一文中,我总结了乐视这些年的乐视融资术:


1、股权抵押融资,先前的各种股权融资:


2、压挤供应商的资金,前段时间的供应商欠款风波;


3、挪用控制子公司的资金,这次易到用车;


4、其他外力注资,如孙宏斌的投资;

5、战略性收缩,例如裁员、卖地卖资产等等行为;


最开始,贾跃亭通过运作,让乐视网上市,在度过“令XX 案件”静默期后,“王者归来”,开始疯狂融资,尤其是2015年那波牛市。


贾跃亭承诺,将股票套现的钱,无息贷给乐视网。而且一套现就是100亿元,当时说的非常好听,“五年免息100亿元”。


这是直接来自股市融资。


三、


随着牛市结束了。乐视系,各个业务也顺利展开。随后对旗下的乐视手机、乐视体育、乐视影业、乐视汽车等等,去风投机构那里融资。


比如来个A轮什么的,在牛市之后,运用的是股权融资。


除此之外,还积极开展乐视网股权抵押融资,贾跃亭将股票抵押给金融机构,换来资金。


这基本是第一阶段的融资手段,以股权融资为主,债务融资为辅。


四、


其实正常的创业者,如果企业还没有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将是非常难受的。


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发展到现在,应该产生一个小小的现金牛,但是无奈,乐视没有cash cow 这样的核心发动机苗头。


大部分到了这个时候,创业者面对如此,都会让出控股权,继续让企业发展下去。


当然也有很多企业,和机构签订对赌协议,换来继续发展资金。


例如当年的土豆,由于没钱,最后只能合并,让出控股权。类似的例子,国美合并永乐电器,但陈晓后面搞出“国美事件”。


当然,也有对赌赌赢了的,例如蒙牛、京东,这些都是胜利者。


此阶段,企业的非常脆弱,很多企业都死掉了。


五、


除此之外,剩下的继续坚持的,多半依靠强大的业务现金流,通过挤占供应商的资金,变相获得资金。


例如早期的京东,依靠电商行业账期的问题,由于强大渠道能力,疯狂的推迟账期,获得无息资金。

明显,乐视手机也是类似,欠这个供应商的屏幕前,欠那个供应商的钱。账期一拖再拖。


学过波特的五力模型都知道,能够挤占资金,源于你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对上游和下游的掌控力。


显然,京东能够挺过那个阶段,是因为电商3C大家电行业,就此一家。而这个渠道非常重要。


乐视手机呢?显然不是这样的。小米、华为、魅族、OV,等等,说白了,乐视不具备强大的挤占能力。


危机爆发迟早的事情。


六、


除了上游供应商的资金,还有下游消费者的资金啊。


如何挤占呢?答案就是预期消费和卖期货,两种手法。


预期消费:乐视的各种充值活动、办会员等;


卖期货:乐视的超级汽车;


假如乐视没发生什么危机,我估计乐视的超级汽车,又给乐视续命一波。


很多创业公司,例如特斯拉也是这样的,产品成型后,开始卖期货。现阶段很多产品众筹,都是这个模式。


预期消费和卖期货,获得资金。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