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5年钢铁行业发展状况
2015年对于钢铁行业来讲,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年。这一年,钢材价格创出世纪新低,行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粗钢产量出现了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钢材出口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创下历史新高。
金地毯研究团队从钢材市场的表现来看,认为2015年钢铁行业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钢材价格下跌远超市场预期,价格创世纪新低。2015年钢价下跌之惨烈堪称历年之最,全年价格创下世纪新低,截至12月31日,综合价格指数较年初价格下跌幅度高达31.2%,远超市场预期。从月度均价来看,仅3月份小幅反弹23元/吨左右;从季度价格来看,各季末较季初价格均为下跌,今年二季度更是创下了历年来季度下跌幅度之最,往年的旺季反弹再难觅见。
全年仅出现四波小幅反弹:一是3月中旬受新环保法实施以及北京申奥环保组监管进一步加强导致钢厂减产、停产现象增多而出现反弹;二是4月底受铁矿石价格走强影响而反弹;三是7月下旬,受淡季钢厂检修、9月份抗战阅兵引发环保限产等炒作因素的影响而反弹;四是12月中旬以来,因钢厂减产、期货走强以及基本面企稳而出现反弹。
分品种看,板材价格跌幅大于长材。与2014年的“板强长弱”相反,2015年板材的表现要弱于长材,主要是由于作为板材主要消耗大户的汽车行业以及造船行业等景气度均较差,而由于国家基建的发力,导致长材的表现略好于板材。
分地区看,华东、华北、东北跌幅最大。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供给相对集中,导致供过于求的情况较为严重;而西南、西北地区的钢产量相对有限,同时交通不便给资源的自由流通带来一定困难,部分品种甚至出现短缺,整体表现相对抗跌。
钢价的下跌幅度超过其他大宗商品。从2015年大宗商品市场的表现来看,除化工、橡塑、造纸外,其余行业几乎是一路下跌。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率先跌破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点,跌幅远远大于其他大宗商品。
期货价格的跌幅大于现货价格的跌幅。对比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下跌幅度可以发现,螺纹和热轧期货价格较年初下跌幅度分别为30.3%和39.6%,明显超过了现货价格的跌幅。
2015年钢价大幅下挫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全球经济面临复杂形势带动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暴跌。2015年以来,面对美联储加息、国内经济转型、全球股市动荡的复杂形势,市场在纠结中再度探底,美油一度跌破40美元/桶,创下6年来新低;嘉能可陷入危机,钢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均跌幅较大。而原油和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又对经济构成新的下行压力,在中国进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短期仍难见好转。供需双双下降,需求端的下降远超供给端。2015,尽管供给端出现了多年来首次下降,2015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8.038亿吨,同比下降2.3%。消费端的下滑更为明显,全年粗钢表观消费量7亿吨,同比下降4.2%,行业供大于求的态势依然严峻。
钢材生产成本大幅下移。2014年以来,铁矿石产能开始集中释放,四大矿山当年的新增产能达到1.9亿吨,国内矿石港口库存长期位于1亿吨以上,铁矿石的基本面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过于求,供给格局发生根本变化。而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中国生铁产量增速也逐步下滑,即新增的钢铁产量难以完全消耗新增的铁矿石产量,矿石价格在供求关系的转变下大幅下跌,全年价格跌幅达39.4%;而煤焦和废钢的价格也下跌达33.3%和45%,导致生产成本大幅下降。
粗钢产量为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2015年,由于国内需求持续疲软,钢材价格不断下探,钢厂经营惨淡,不得不削减生产降低损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1-12月,全国粗钢产量8.038亿吨,同比下降2.3%,为1982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下降。
钢材出口量同比大幅增长。据海关统计,2015年1-12月,中国累计出口钢材1.12亿吨,比去年同期增加19.9%;其中9月份当月的出口量更是达到了1126万吨,创下单月历史出口量之最,同比增幅高达32.1%。保持这样的出口量有利于缓解国内市场的供需矛盾,但同时也使得中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2015年针对我钢铁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多达37起。
进口矿价下跌明显,外矿配比持续高位。由于进口矿价格下跌明显,低位波动,相对国产矿具有比较优势,因此钢厂对进口矿的采用意愿较强,外矿的配比持续保持在高位。据Mysteel调查,2015年,烧结矿中的进口矿配比达持续保持在85%以上,其中300-400万吨企业外矿配比最高,全年外矿配比在90%以上,3-5月,配比甚至高达97%,之后随着铁矿石价格的上涨而有所下降,11月底降至91%。
钢铁企业亏损严重。中钢协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额达531.32亿元,101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中51家亏损,亏损面达50.5%。由于市场持续疲软,钢铁企业和用户资金都处于偏紧状态,钢厂负债率持续攀升,以唐山松汀和山西海鑫为代表的多个钢厂出现停产现象。
二、钢铁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5年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钢铁行业多年高速发展累积的问题和矛盾越发凸显,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市场无序竞争不断加剧。
1.产能过剩加剧企业恶性竞争
近年来我国钢铁产能利用率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70%左右,远低于合理水平。特别是2015年企业普遍出现亏损,部分企业为保持现金流和市场份额,过度进行低价竞争,甚至低于成本价倾销,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2.企业退出渠道不畅导致僵尸企业大幅增加
2015年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70%。部分企业已资不抵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但由于资产庞大、就业人员多、社会影响范围广,企业资产处置、债务处理困难,一次性关停难度大,退出渠道不畅,仅能依靠银行贷款维持生产,最终沦为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拖累整个行业转型升级。
3.公平市场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企业自律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有的企业生产经营中采购销售不开发票偷税漏税;有的企业假冒优质企业产品,无证生产销售,低价争抢市场;有的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环保偷排漏排,扰乱市场秩序。
4.钢铁企业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
2015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但由于钢铁被明确为产能过剩行业,绝大部分企业仍然融资贵,续贷困难、授信规模压缩、涨息和抽贷等问题突出,少数企业因限贷、抽贷已出现停产现象。8月份人民币开始贬值,汇兑损失进一步增加企业财务压力。
5.铁矿石价格下跌加剧国内矿山企业经营困难
2015年进口铁矿石到岸价格大幅下跌,10月份以后维持在40美元/吨左右,远低于国内矿山生产成本。国产铁矿在与进口铁矿成本竞争中处于劣势,大部分矿山企业已出现亏损,部分停产。自有矿山的联合企业优势逐渐消失,甚至成为企业经营负担。
三、对于2016年钢铁行业的展望
展望2016年,金地毯研究团队认为全球经济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求下滑仍是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具体看来,得益于国内消费和投资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复苏的可能性较大;欧洲经济内部有希腊债务危机,外有难民及恐怖袭击事件,仍面临多重潜在风险;日本经济面临增长放缓和通胀下行的局面,短期仍面临挑战;新兴市场没有明显复苏迹象。中国经济的主基调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2016年钢铁行业需求端出现明显改善的希望不大,行业能否好转更多地要看供给侧收缩的情况。随着钢铁需求增速放缓,以及企业盈利的恶化,减产将是行业的必然选择。预计2016年国内粗钢产量下降5.0%-5.9%降至7.6-7.7亿吨。
目前,全球尤其是中国仍处于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后量化宽松带来的“超级循环周期”的尾声。钢铁、铁矿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产能仍在持续释放。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来看,新一轮的下跌从2011年开始,2015年出现加速下跌态势,原油和铁矿石的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下跌,必然对经济构成新的下行压力,在中国进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短期仍难见好转。在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产量和消费纷纷达到峰值,而需求下滑严重,供求关系难以好转、成本支撑减弱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钢材价格将再创新低。具体来讲,金地毯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化解产能过剩将促进僵尸企业退出
钢铁行业作为化解产能过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领域,2016年国家将集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可有效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速度,助推市场出清,为行业未来发展腾挪出更多市场空间。
2.企业仍有较大经营压力
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短期内市场仍将供大于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需求放缓的背景下,钢材价格难有大幅回升;铁矿石等原材料降幅减弱,价格基本接近底部;新《环保法》执行后,企业环保成本将普遍提高;企业融资成本短期内难以有效降低,人民币贬值、呆坏账风险等也将加大企业财务成本。
3.钢材出口难度加大
我国钢材出口近两年高速增长,国家取消含硼钢出口退税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附加值钢材产品出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成本优势,国内企业仍会积极寻求出口,预计2016年我国钢材出口总量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但受贸易摩擦压力及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下降影响,出口阻力较大。
四、钢铁行业的投资机会
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方式,钢铁行业将进一步化解过剩产能1-1.5亿吨。2016年1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强调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推进行业结构优化、脱困升级,将坚持用法制和市场化手段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会议宣布将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严控新增产能两方面加快去产能进程。一是以更加严格的安全、环保、质量、能耗等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限期退出,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等主动退出产能。在近几年淘汰落后钢铁产能9000多万吨的基础上,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二是严控新增产能。严格督查落实国家2013年有关停止备案新增产能钢铁项目的决定。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
专项资金、债务处理、人员安置等配套政策逐步落地,供给侧改革将推动钢铁产能出清国务院已经核准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2016年1月2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征收。假定钢企人员工作年限为15年,产能若减少10%、20%、30%,则需要经济补偿金分别为186.01亿元、372.03亿元、558.04亿元。金地毯团队预计2016年可征收562.37亿元,专项资金将按规定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给予奖补,钢企分流人员的安置资金有了基本保障。
钢企债务问题有望通过多方式得到解决。钢铁行业2015年11月负债总计4.41万亿,中钢铁工业协会101家重点钢厂2015年10月底资产负债率达69.42%,负债规模为3.37万亿元,其中银行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分别达9820.76亿元和3602.10亿元。此次会议强调的配套措施包括支持金融机构做好呆账核销和抵债资产处置、完善不良资产批量转让政策;支持保险资金等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并购重组、发展相关产权交易市场等。
供给侧改革是钢铁行业2016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重点关注高弹性、低估值和转型三类标的在供给侧改革推动下,随着退出方式、专项配套资金、债务处理、人员处置相关配套政策逐步落地,钢铁行业过剩产能有望加速“出清”,供给侧改革将是钢铁行业2016年最重要的投资主题之一。
供给能否恢复长期取决于产能是否退出,短期则由盈利是否有效改善决定。长期问题不是几个月就能解决,而短期盈利也正在快速恢复。受此影响,此前主要制约行业供给端回升速度的小型及大型钢厂高炉产能利用率开始回升,供给上升通道正在形成。过去两年钢价持续下跌、股价持续上涨,而今年1季度钢价上涨、股价下跌,板块对于盈利改善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当然,2016年经济开始寻底,波动重现,行业之间的分化也开始缩小,而景气是最好的防御,即便估值并不具备优势,博弈中也可保持乐观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