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形成冲击的同时,也给部分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宅”在家必然催化在线业务龙头企业的流量激增,从游戏、视频等行业接连出炉预喜消息,到复工后在线办公等行业受到关注,各领域业务向线上渗透的程度更进一步。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疫情期间,是近几年来中国线上业务集体增长的一大重要转折点和窗口期,相关上市或将迎来一波不错的发展机遇。以线上教育为例,受疫情影响教育股走势分化,中国在线教育发展提速。疫情在短期或对线下教培行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中长期而言,考虑到教培行业的刚需性,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各公司长期价值将不会受到影响。在本次疫情的背景下,教育主管部门对于线下课程线上化的大力推动将有助于使在线授课的灵活性及安全性将得到更广泛的认可,我们预计在线教培机构将有望受益于线上教育渗透率的大幅提升。
一、回溯“非典”,探寻当前产业新机遇
1.1 通信技术改变连接方式,提效降本是关注重点
传统沟通、教育以及医疗等需求受到空间、资源以及人员的限制。
“放大过程,破除限制”:通信技术改变链接方式,传播媒介从线上转为互联网,过程无限放大,但是破除传统的空间、地点以及人员的限制,有效提高沟通效率,降低成本。
1.2 借力5G,技术+政策是线上类产品的驱动力
1.3 疫情无碍5G确定性发展
2003 年,我国仍然处于2G 学习时期,技术标准、市场需求以及基础设施仍处于追赶阶段,经过3G 追赶、4G 同步,当前我国已经进入5G 领先阶段,产业景气度也从4G 触底逐步进入5G 景气向上阶段,而且2020 年是网络建设的高峰期,运营商资本开支确定性逐步显现,因此行业的高景气度具备更好的确定性和更久的持续性。
1.4 非典助推加速扩张第一批线上购物人群
阿里巴巴巴to c端交易额飙升:非典限制线下交易途径,人们开始改变购物习惯选择网上交易,阿里巴巴的to c端交易额从非典时期开始迅猛增长。同时,线上购物带动快递产业迅猛发展,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统计,2003年末全球快递市场规模达到了2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5%。
1.5 非典助推电商行业拐点,线上办公、教育、医疗接棒成必选项
非典促进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行业产生拐点:疫情严重期间,为阻断传染来源,聚集性场所、店铺暂时关闭,在封闭环境下,正在萌芽的电商变必选项,随疫情越来越严重对电商、快递行业需求越来越高,在非典阶段逐渐被用户认可并产生粘性,颠覆人们购物习惯。
1.6 疫情助推线上类产品需求稳步提升
二、线上办公,平台类企业迎利好契机
2.1 线上办公:受疫情影响,线上办公直接受益
线上办公、视频会议需求稳步提升:5G的超高传输速率、助推低成本、高效率视频通信的快速崛起;同时阿里钉钉、通讯企业微信/qq企业版、华为welink、字节跳动的飞书等为代表的SaaS办公软件下载量持续攀升。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线上交流的限制,进一步加大对线上办公、线上会议以及视频会议等需求,据智联招聘调研显示,42.3%的公司倾向于继续在公司办公,17.8%的公司倾向于在家办公,5.1%的公司倾向于让员工继续申请休假,还有34.8%的公司尚未决定工作模式。
2.2 线上办公产业现状:产品同质化,视频通讯需求推动流量爆发
云办公是云计算的应用场景之一,云办公的应用主要分为四大类:即时通讯,文档的协作与储存,任务管理,VPN链接。目前市场的主要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提供的服务大同小异。同时根据下载量,在文档协作服务方面有明显短板的阿里钉钉目前局下载量榜首,说明目前的流量爆发主要以视频会议,视频通讯的需求为主。长期来看:云办公的运用,能帮助公司提升办公效率和节约成本,所以未来云办公的方式会成为企业日常办公的一部分。
2.3 线上办公:全方位的办公支持是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冠状病毒的持续影响,为防控疫情,多地政府延后节后返工时间,并鼓励企业线上办公,短期看来,“无接触”的生活和办公模式在2020年上半年会成为主要的社交和办公方式,这也为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
线上办公分为有广义以及狭义之分:广义的线上办公是通过稳定的公用网络,建立一个稳定、安全的连接隧道,支持用户全方位的日常办公需求,包括获取公司内部邮件,访问局域网中文件服务器、数据库等。
狭义的线上办公则是通过控制技术、线上控制软件,对公司电脑进行线上操作。目前绝大多数企业目前仅能实现狭义的线上办公,而线上办公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市场机会,倾向于广义的线上模式。
以华为WeLink为例,目前线上办公主要应用于四个场景: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疫情工作布置,信息收集;医疗卫生单位的线上诊疗;学校学生的线上上课,健康打卡;大企业的视频会议,协同办公。
2.4 线上办公现状:5G的投资增加带动线上办公平台发展
线上办公的爆发式增长,和5G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5G的投资总额不断增加,中国的线上办公评定的市场规模也再逐步增大,在2017年达到了60亿。未来随着5G投资的不断增加,未来的市场规模可能会超过百亿。
2.5 线上办公:平台类企业将是核心受益环节
2.6 线上办公愿景:广阔的市场空间
目前,线上办公在中国仍未普及,截至2018年,全球线上办公人数不到七亿人,而中国只有不到五百万。同时,根据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调查,有线上办公意愿的前三名行业分别为法律,大众传媒,营销广告,随着我国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移动办公未来拥有广阔的空间。
2.7 线上办公愿景:2020市场规模或超百亿
2020年,线上办公的市场规模在百亿以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企业法人有2178.9万家,年增长率将近15%,预测在2020年,我国在第二、第三产业将拥有3000万家企业法人。其中,我国第三产业企业数量增速在4.1%,预计在2020年,第三产业将拥有2460万家企业。
根据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线上办公软件在第三产业的渗透度较高,且受疫情影响,线上办公软件的渗透率有所提高,我们假设2020年在第三产业的渗透率可达20%,第二产业可达10%。同时,假设平均收费在99元每月,2020年的市场规模可达到(2460*0.2+540*0.1)*99*12大约在120亿左右。
2.8 线上办公产业链:流量暴增凸显服务器的重要性
流量的暴增对于线上办公的服务器提出来极大地挑战,钉钉和企业微信在2月3号这一天都出现了集体崩溃,各大办公服务商都在积极扩容。这一趋势将带动上游IaaS的业务增长。根据雷锋网的调查,在年后开工第一周,虽然钉钉在下载量上遥遥领先,但是华为在视频流畅方面却得到了更多用户的认可。由此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见,线上办公未来的资本开支会进一步加大,用于购买服务器等IaaS设备,这将大大利好IaaS板块。
2.9 微软:前瞻布局,功能齐全,强势快速崛起
2018年Microsoft Teams宣布免费,相较于Slack,免费版的Teams拥有无限制搜索和无限制应用整合等优势。据Spiceworks数据统计,显示出微软Microsoft Teams已以21%的市场占有率超越了Slack的15%。目前互联网公司、软件都在积极为春节后复工时的线上办公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海外软件巨头微软也积极布局线上办公,Windows 10操作系统在2020年1月20日左右进行更新,加入Microsoft Teams软件,支持聊天、在线文档协作、视频通话。
2.10 国内百花齐放:线上办公不止于视频会议
一个完整的线上办公系统不仅涵盖本地办公的多数功能,比如发文、审批、归档、文件传输、日程、任务建立及跟踪、资源共享等功能,将这些功能漫游化,适用于移动中的不同的终端,除此以外,更是增加了即时通信、视频会议、考勤打卡、协同文档等专门用于移动办公的特色功能。目前国内办公软件功能逐步丰富,向全方位办公支持的方向转变。
三、线上教育,内容+平台将是核心受益环节
3.1 线上教育:疫情推高在线教育渗透率,在线教育股票应声大涨
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均“在家上学”,截至目前,31省市均已发布延迟开学的通知,各类培训机构的线上课程和集体活动统一取消。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在线教育由此成为必选项,同时新东方在线、好未来、立思辰等线上教育平台,也为支持抗击疫情而纷纷赠送免费课程。
从股价的表现上来看,对于线上教育无疑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期,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使用和体验,疫情之下,线上教育可以极大突破以往获客难、获客成本高的窘境,在线教育和教育信息化或许将迈上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3.2 线上教育:5G技术提高了线上教育效率,更接近线上体验
智慧教学:5G技术的革新将给在线教育行业带来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教育”成为2018年在线教育行业的关键词。人脸识别技术、AI老师等人工智能技术、个性化推荐等云计算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VR技术等均逐步运用到在线教育的场景中,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5G技术加持下,在线教育可以最大化的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真实还原线上的课堂场景。“5G+物联网”,教育装备产业有望升级5G技术作为数字化建设基石,将推动教育装备产业升级,“智能性”和“物联性”兼备。在物联网技术下,教育装备产业将不断升级。
3.3 线上教育:在线教育破冰传统教育痛点
3.4 线上教育:产业链结构趋于稳定,在线教育逐步“刚需化”
目前在线教育主要以直播课和录播课的形式,将个性化的课程内容传授给学生,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弥补传统教育存在的教育资源不均衡等不足和缺陷,随着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进一步推动在线教育“刚需化”转变。在线教育行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先后经历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移动+教育、智能+教育等发展阶段。目前在线教育已经建立起技术支持-内容供应-平台-分发推广四大环节的产业结构。
3.5 产业链环节:内容/平台提供方将是核心受益环节
在产业链方面,在线教育是由传统的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通过技术设备提供方或工具产品提供方的技术支持,以B2C 或C2C平台呈现出来,因此我们认为内容提供方和平台提供方将是核心受益环节。
3.6 线上教育: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迅速增长,2018年突破2500亿元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为2517.6亿元,用户总量在20123万人,预计未来3-5年市场规模增速保持在16-24%之间,增速持续降低但增长势头保持稳健,到2020年全国在线教育市场将达到3807.4亿元,预计在2022年将达到5433.5亿元。
高等学历教育及职业培训作为在线教育的市场主体,占整个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的80%左右,由于成人自控力强、学习目标明确,因此成人是在线教育的主要用户群体,尤其在提升学历、求职、考证等场景中,教育培训需求更强烈,但随着新一代80后/90后父母教育意识的升级和消费能力的提高,K12家长及学生群体对在线教育的接受度正在快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K12教育的占比提升到28%左右,高等教育及职业培训的占比下降到68%的水平。
四、线上医疗,关键能力提供方至关重要
4.1 线上医疗:疫情会加速医疗信息化和应急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疫情未在第一时间及时防治需反思:相较非典时期,我国医疗信息化有质的飞跃,但区域协调不顺、信息交换与共享医疗成果上还存在着严重滞后性,通过疫情防控经验,未来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刻不容缓。
4.2 产业生态:互联网企业入局,生态圈逐步完善
在智慧医疗广阔前景的吸引下,以BAT 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对医疗行业展开布局,其中阿里巴巴创立了阿里健康和“医疗云”服务;腾讯、丁香园、众安保险三方合作打造的互联网医疗生态链已现雏形。
4.3 5G+智慧医疗应用场景
5G在医疗健康领域,主要应用于线上检测、线上会诊和指导、智慧院区等方面,根据覆盖位置不同,分为线上医疗应用场景和院内医疗应用场景。在线上医疗检测类、线上会诊和指导类,可以充分利用5G的高带宽,实现数据、诊断结果以及分析结果等资料的高速传输。
4.4 物联网+医疗:四方联动的服务模式已经形成
智慧医疗正联通医疗各个环节,随之而来的是海量数据的急速增加。IDC Digital预测截至2020年医疗数据量将达40万亿GB,是2010年的30倍。同时数据生成和共享的速度迅速增加,导致数据加速积累。通过高端物联网、传统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有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四方联动跨地区的医疗服务模式已经形成。
4.5 人工智能+医疗:改变健康产业创新生态的各个环节
在智慧医疗的数据导入、数据积累的基础上,人工智能正快速改变着生命健康产业创新业态的各个环节,从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到新药研发等。
4.6 云计算+医疗:实现医疗的云+管+端
云计算带来的计算力和人工智能可以提升医疗整个的速度和精准度,有力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于医疗行业来说,系统之间的交
互协同,数据统一存储归集管理以及数据的融合利用,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4.7 经济发展拉动民众对更高质量、更专业细分医疗服务的需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7年达到了25974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9%。其中,医疗保健占总支出比例达到7.9%,较2016年增长达到11%,增速超过了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国家总体医疗卫生开支占GDP比例继续呈逐年上涨趋势,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6.8%。《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亦提出,到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将达到6张,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4.8 线上医疗:预计2020年达到千亿规模
5G 能提供ms级低时延,支持线上触觉传递和眼球追踪应用,如线上手术。此外,5G 超大的连接能力,能够在医院内外提供大量医疗设备联接,支持24 小时实时健康检测。下一代线上医疗系统将集成各类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医疗影像设备、传统医疗体系等,向新一代集成线上医疗系统发展演变。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线上医疗行业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将突破390亿元。随着资本市场趋冷,赛道选手基本选定,在智慧医疗产业早期融资数量逐渐减少。资本对商业模式相对成熟、流量稳定、资源整合能力强、技术实力强的企业更加青睐。
中美贸易摩擦缓和低于预期。
运营商收入端持续承压,被迫削减建网规模或者向上游压价。
国家对5G、物联网等新兴领域扶持政策减弱,运营商部署5G/NB网络意愿减弱,进度不及预期。
5G标准化和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产品单价大幅提升,商用部署时间推迟。
运营商削减对物联网模组的补贴,削减对5G终端的补贴,导致产业链发展变缓。
5G应用相关技术支持力度不达预期,终端拓展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