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金融科技 >>两面针:“牙膏大王”溃败 沦落快捷酒店

两面针:“牙膏大王”溃败 沦落快捷酒店

“一口好牙,两面针。”曾经,伴随着这句经典的广告语,两面针牙膏走进了家家户户,销量仅次于有外资背景的上海中华和广州高露洁,在国产品牌中长期当着“老大哥”。


如今,这句广告语变成了记忆,两面针牙膏从货架上悄悄消失,市场份额也早已被挤出前十名。这支拥有40年历史的“国民牙膏”似乎迷失了,走着走着,就走出了家庭,走进了小宾馆。



2018年前三季度,两面针虽然有8.95亿元的营收,但是扣非净利润为-1517.52万元。面对扣非净利润亏损这种场面,两面针可能已经不会脸红了,因为这已经持续了13个年头。


从时间上看,两面针的发展是与改革开放同步的。1978年,柳州市日用化工厂分离出牙膏车间,单独组建了柳州市牙膏厂。同年,国内第一支中药牙膏诞生。1980年,新厂建成。那个年代,日用品稀缺,两面针发展迅猛,靠一支牙膏打响了民族品牌,1985年产销量突破了1亿支。


那时候的两面针,沐浴着改革的春风——中国人从匮乏中走出,开始追逐新兴的消费品牌;市场上也没多少竞品,到处都是可以野蛮生长的空白。甫一上市,两面针牙膏就成了畅销品,公司也趁热打铁加大宣传。电视台、报纸、歌曲、群众来信、公交车手绘、街头小剧场……那个年代可以打广告做宣传的“新花招”,两面针玩了个遍。


此外,两面针也制定了开放灵活的销售策略。1983年前后,两面针决定:对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失予以补足;如果客户进货太多造成积压,两面针承诺可以退货;对于销售终端自身造成的残次品,可以协商折价回收。


销路疾速扩大,销量节节攀升。2001年,两面针牙膏年产销量突破4亿支。截至这一年,在本土牙膏市场上,两面针已经连续15年产销量夺得第一,成为当时牙膏市场上名副其实的国产霸主,被评为“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


2002年和2003年,两面针的业绩达到了巅峰。2002年,两面针的净利润达到5152万元,扣非净利润也高达3225万元,两面针牙膏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16.30%,坐稳了国产牙膏中的“头牌”。2003年,两面针营收达5.86亿元,扣非净利润也达到了2794万元,只牙膏这一项主营业务,当年就创造了4.43亿元的营收。


柳州市牙膏厂改制十年后,2004年,柳州两面针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行业内第一家给资本市场讲故事的企业。


上市当年,两面针营收同比增长-2.90%,扣非净利润下滑速度更是惊人,为-77.02%,而净利润仅微增0.20%。负增长的颓势延续到2006年的时候,直接变成了亏损。2006年,虽然有4.04亿元的营收,但是扣非净利润为-1.08亿。此后,两面针的扣非后净利润连年亏损,一直持续到现在。从2006年到2017年,两面针的主营业务累计亏损额高达12.43亿元。


鼎盛时期,两面针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中华和高露洁两大具有外资背景的品牌;可如今,前十大品牌中已经找不到两面针的踪影,市场占有率也已跌破1%,令人唏嘘。

其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