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金准数据 对国庆旅游趋势的分析报告

金准数据基于今年国庆中秋长假全国旅游市场情况,对旅游特征与趋势进行了如下分析。


一、收入、消费与假期


·居民消费十分之一花在旅游上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上半年旅游统计数据报告》,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5.3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3.5%。国内旅游收入2.17万亿元,增长15.8%。对比国家统计局的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国内旅游收入增速是上半年GDP增速6.9%的2.28倍,是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6.1%的2.59倍,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3%的2.16倍。


金准数据注意到,从人均消费看,上半年国人国内旅游人均花费855元,而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834元,相当于国人消费支出的近十分之一都花在旅游上。如果加上出境游,这一比例会更高。说明国人越来越愿意在旅游上消费。


·长假依然重要,8天占全年的14%


从近十年的数据看,国庆黄金周旅游人次持续快速增长,在旅游业中的占比很大。2017年国庆中秋长假,预计旅游市场将接待7.1亿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收入将达到5900亿元,同比增长12.2%。从人次看,一半中国人将以旅行的方式度过长假。


2017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预计48.8亿,旅游收入4.4万亿元,国庆长假人次、收入占比将超过13%、14%。


因此,集中的长假对满足国民旅游权利、推动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有积极作用。


二、谁更热衷在黄金周旅游消费?


·60%可能性是女性


女性成为黄金周出游主力,黄金周预定携程跟团游、自由行、邮轮、当地玩乐等产品出游的游客,60%是女性。


·60%可能性是80、90后



消费能力强、体力充沛的31-45岁(占比33%)、19-30岁(27%)人群成为黄金周出游主力军,占比达到6成。


·42%可能性是家庭为单位


黄金周出游的人群中,以家庭为单位占比最高,大多数家庭愿意花费重金犒劳孩子(32%)、孝敬父母(10%);其次是和朋友一起出游放松身心(22%);一些情侣则把黄金周当成了远走他乡度过二人世界的绝佳机会(20%);也有人选择独自上路,一个人看风景(6%)。


·70%可能性在手机APP预订下单


金准数据分析认为,我国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程度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国庆长假也成为“手机上的黄金周”。携程跟团游、自由行、邮轮、签证等订单统计显示,有超过70%的在线旅游者通过APP下单而不是网站。如果加上机票、酒店、火车票、门票,比例更高。除了预订,在行程中旅游者也通过APP随时购买当地旅游产品或者查询求助。目前,携程APP累计下载量已经达到30亿。


三、哪些省市的“出游力”、消费力更强?


• 50%可能性是来自二三线城市


今年十一,哪些地区的市民最热衷外出旅游?黄金周“出游力”排行榜显示,出游人数排名前20的城市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西安、天津、长沙、重庆、厦门、昆明、合肥、贵阳、青岛、济南、郑州、无锡。


上北广深依然是十一旅游的主力军。成都、杭州、南京、厦门、武汉、天津、西安在内的16个城市跻身出游“新一线”城市,特别是西部中心成都在出游规模上接近一线城市。西南、西北的几个中心城市西安、昆明、长沙、贵阳游客增长达到50%到100%。


• 出境游人均超过9000元


从客源地人均消费来看,2017年十一黄金周,通过携程预订跟团游、自由行产品,国内游人均费用超过3000元,出境游人均超过9000元。


人均消费最高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沈阳、广州、大连、福州、深圳、武汉、成都、天津。与收入水平基本成正比,北京、上海两个“超一线”城市十一出游人均消费达到六七千元,与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出境游消费更是超过万元。除此以外,杭州、南京、温州、无锡等长三角城市、青岛、广州等东南沿海城市消费水平较高。


四、目的地偏好:中国游客从日韩转向东南亚


• 40%可能性选择出境游


携程跟团游、自由行产品的统计显示,59%的游客选择国内旅游,41%选择出境游。


• 50%可能性是选择这十个省市


国内旅游度假哪里最受欢迎?根据携程旅游预订出行数据,省(直辖市)一级目的地中,北京、云南、海南、浙江、广西、福建、湖南、四川、上海、广东将接待最多游客。


• 8%的可能性选择去北京


哪些城市将呈现人山人海?今年旅游者预订携程度假产品到达国内340个目的地城市,预计接待游客最多的城市将包括北京、上海、杭州、三亚、昆明、厦门、桂林、成都、张家界、贵阳。有8%的游客选择去北京,分别有6%的游客选择上海、杭州。


• 出境游客预计600万人次


长假对出境游也非常重要。预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我国出境游客预计超过600万人次。占全年出境旅游人次1.27亿的5%左右。


从携程旅游度假产品的订单看,在2017年国庆期间我国游客到达全球88个国家、1155个国内外城市。国家数量从去年的68个增加到了88个,增长近29%。长假旅游者到达全球更多新目的地。


·70%去亚洲地区旅游


根据携程跟团游、自由行、邮轮等出境业务数据,2017十一黄金周人气排名前二十的出境游国家(地区)依次是:泰国、日本、新加坡、越南、美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中国台湾、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俄罗斯、澳大利亚、柬埔寨、加拿大、意大利、马尔代夫、德国、英国、阿联酋、斯里兰卡。


约70%中国游客在亚洲地区旅游。其中,东南亚的比例最高,超过45%,其次是港澳台地区、东亚地区(日韩)。东南亚占据前10名的目的地中的6个。


黄金周出境游泰、韩、日三足鼎立局面打破。中国赴韩国旅游降幅最大,预计同比降下降七成左右,赴韩游客以自由行为主。东南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20%去泰国人气最高


泰国是最热门的目的地国家,黄金周有20%的游客选择泰国。据统计,预计将有超过20000人预订携程泰国度假产品国庆出游。由于今年泰国打击低价团,纯玩团和自由行成为黄金周赴泰游主流选择。主要景点为曼谷、普吉岛、清迈等。


·三分之一选择去免签落地签国家


2017年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大幅提升,根据外交部门的统计,对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落地签国家和地区达65个,相比去年国庆的57个增加了8个,增幅达到14%。


今年国庆人气最高前十大的免签、落地签目的地是: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俄罗斯、柬埔寨、马尔代夫、阿联酋、斯里兰卡、毛里求斯、尼泊尔。


五、黄金周消费升级:中国游客的新趋势


·44%出境游选择自由行 周边国家以自由行为主


金准数据认为,跟团游依然是我国出境游的主要形式,国庆长假,有45%的游客选择,特别是以家庭形式出游,以及年龄较大的游客倾向于选择团队游。二三线城市选择跟团游的比例也较高。国庆最受欢迎的前十大跟团游目的地国家是:泰国、印度尼西亚、美国、越南、俄罗斯、意大利、新加坡、澳大利亚、柬埔寨、阿联酋。


44%游客选择自由行,主要群体是80、90后以及情侣、蜜月旅行的游客。据携程统计,国庆假期,日韩、港澳台、东南亚海岛,中国游客自由行的比例超过跟团游。人气最高的自由行目的地是:中国香港、普吉岛、新加坡、东京、马尔代夫、大阪、清迈、沙巴、巴厘岛、冲绳。


·11%选择定制旅游


定制旅游成为中国游客特别是中高收入阶层出境游的新选择,今年国庆,订单占比约11%,同比增长200%。亲子(32%)、情侣夫妻(24%)、朋友同事(15%)、带父母(11%)出行的比例最高。根据国庆携程数以万计定制订单中的需求,今年黄金周旅游者最关注的十大关键词是:“私密”、“特色美食”、“避人潮”、“专属导游”、“无购物”、“慢节奏”、“老人小孩”、 “深度游”、“特色酒店”、“著名景点”。


·88%选择5钻、4钻产品


消费升级是今年出境游的一大趋势,游客更愿意把钱花在体验上,在吃住行游等方面追求品质与个性化。入住高星级酒店、行程体验升级的高等级产品最受欢迎。国庆长假,选择携程5钻、4钻度假产品的比例达到88%,其中52%选择4钻产品,选择5钻产品比例占到36%,选择3钻的比例12%。


•新目的地进入中国游客视野


摩洛哥、土耳其、阿联酋、捷克、芬兰、奥地利、德国(60%)、越南、柬埔寨、意大利成为2017年十一出境游十大黑马目的地,增速达到50%以上。其中前8个都是长线国家。中欧、北欧、中东、东南亚更多目的地被中国游客选择。


·中国游客关注点转向行中服务:最关注美食、交通、景点、购物


中国出境旅游者特别是自由行游客,最需要哪些服务?根据携程行中服务产品“微领队”大数据统计以及预测,出境游用户咨询求助最为集中的问题是:交通15.9%、景点17.0%、美食18.7%、购物10.0%。其他热点问题还有:天气4.4%、出入境1.4%、外汇1.5%、行李额0.5%、可携带物品1.4%。有意思的是,“结伴”也是旅游者一大的需求,为此携程微领队提供了“旅途结伴”和“全球聚会”等服务。


出境旅游者的服务需求和预订行为正在从行前转向行中。通过微信群或者APP提供即时服务的“微领队”,也成为出境游的“标配”。据统计,2017年“微领队”服务的游客突破1000万,服务的反应速度也提高了以“秒”为单位。

天凉好个秋 南半球享受温暖阳光( 九)

证监会:打好内幕交易查处“组合拳” 推动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证券日报9月30日——9月29日,《证券日报》记者从证监会获悉,目前A股市场中多层、多级、多向传递型内幕交易日渐增多,内幕信息在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多种熟人圈多链条“爆炸式”传递,形成一批“窝案”“串案”,涉案人员数量及金额也随之攀升。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内幕交易查处力度,打好专项执法行动与常规案件查办的“组合拳”,尤其针对传递型内幕交易隐蔽复杂的特点,将强化与刑事司法机关的有效衔接和紧密配合,推动与纪检监察、国资监管等部门的综合防控体系建设。

    当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指出,内幕交易严重侵蚀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侵害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以泄露、打探内幕信息为主要特征的传递型内幕交易,进一步延伸了内幕交易非法牟利链条,掩饰了靠内幕信息炒股的违法本质,助长了打探消息、投机炒作的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市场秩序和市场参与者的投资信心,严重损害资本市场功能作用发挥,历来是各国证券市场监管执法的打击重点。


    据初步统计,2016年以来正式立案调查的内幕交易涉案主体中,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从事内幕交易的占比约为30%,通过亲友、同学、业务伙伴等关系获取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的占比近70%。

    高莉表示,较之内幕信息知情人直接从事内幕交易行为,传递型内幕交易更为隐蔽复杂,信息扩散范围广、速度快,影响和危害更为严重。从传递对象上看,内幕信息传递“群体化”“裙带化”特征明显,从法定内幕信息知情人的直系血亲向其他近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蔓延,还出现了知情人向商业合作伙伴、子女就读学校校长、开办企业所在地党政干部等利益相关方泄露内幕信息供其牟利的案例。

    高莉指出,一些市场机构和个人也抱着“一夜暴富”的侥幸心理,蓄意打探内幕信息并非法牟利,涉案主体类型更为多样。从内幕信息类型上看,从前几年的“重灾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领域,扩展到“高送转”“股权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决策”“重要合同签订”“重大损益发生”等多个领域、多个环节。

    据高莉介绍,从传递范围上看,伴随传播渠道多元化尤其是网络社交工具的普及,多层、多级、多向传递型内幕交易日渐增多,内幕信息在亲属圈、朋友圈、同事圈等多种熟人圈多链条“爆炸式”传递,形成一批“窝案”“串案”,涉案人员数量及金额也随之攀升。

    高莉表示,针对内幕交易出现的上述特点、趋势,证监会强化“大数据”筛查异常交易线索,本着“零容忍”“全覆盖”“无死角”的原则,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并于今年7月份集中部署专项执法行动第三批案件集中查处内幕交易行为,尤其重点打击传递型内幕交易,坚决遏制泄露“内幕”、打探“消息”、非法“交易”的恶习,有效引导懂法合规、价值判断、理性投资的理念和氛围。

天凉好个秋 南半球享受温暖阳光( 八)

中秋阖家邀明月美食不缺席 12种应季传统美食不可辜负(三)

我国开通全球首条量子通信干线 成功实现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人民日报9月30日——29日,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当日,结合“京沪干线”与“墨子号”的天地链路,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了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这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已构建出首个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9日下午,在“京沪干线”北京控制中心,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使用量子加密视频会议系统,分别与合肥、济南、上海、新疆等地成功地进行了通话。随后,白春礼又通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奥地利地面站的卫星量子通信,与奥地利科学院院长安东·塞林格进行了世界首次洲际量子保密通信视频通话。在通话中,塞林格向我国科学家近期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的一系列卓越成果表示祝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在量子领域的深度合作。

“京沪干线”项目于2013年7月立项,由中科院统一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项目建设主体承担,整个项目建设周期42个月。建设期间,“京沪干线”项目组突破了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高速高效率单光子探测、可信中继传输和大规模量子网络管控监控等系列工程化实现的关键技术,于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


建成后的“京沪干线”,实现了连接北京、上海,贯穿济南和合肥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并通过北京接入点实现与“墨子号”的连接,为未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迈出坚实的一步。

“京沪干线”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健伟院士说:“‘京沪干线’全线路密钥率大于20千比特/秒(kbps),可满足上万用户的密钥分发业务需求,已实现北京、上海、济南、合肥、乌鲁木齐南山地面站和奥地利科学院6点间的洲际量子通信视频会议。通过这条线路,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阿里巴巴集团也实现了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等应用。”

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据悉,未来将以“京沪干线”为基础,推动量子通信在金融、政务、国防、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建立完整的量子通信产业链和下一代国家主权信息安全生态系统,最终构建基于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量子互联网。此外,京沪干线的建成和开通也将吸引和培育一批量子保密通信领域的上下游企业,使量子保密通信产业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9月橡胶期货暴跌纪实:“妖胶”!一个月跌22%

华尔街见闻9月30日——“橡胶人称妖胶,多少英雄豪杰倒在石榴裙下。愿这位兄弟在天堂不再烦忧!”

今晨,一位驰骋期货圈20年的大佬发出上述感叹。

本周一则噩耗传遍期货市场:橡胶圈资深人士付晓军在上海跳楼身亡。这个令人震惊的事件与近期橡胶期价暴跌不无关系。

9月6日,橡胶期货在触及五个月高点后持续下跌,跌幅达22%。

9月28日,期货市场开盘不久,橡胶便告跌停,主力合约跌幅达7.01%,不仅创年内最大单日跌幅,更创下近11个月以来新低,总共流出4.7亿元资金。

无独有偶,中国橡胶期货暴跌潮蔓延到了亚洲其他市场,9月28日东京期胶下跌了6%。

实际上,今年2月15日以来,橡胶期货价格已开启下跌通道,主力1801合约跌幅超过40%。

有关期货界资深人士对华尔街见闻指出,橡胶是价格弹性非常大的投资品种,本次暴跌不排除是大资金方借助供大于求进行对决的结果。


橡胶“原罪”:价格弹性大

一位期货圈资深操盘手对华尔街见闻表示,本轮橡胶期货大跌并不奇怪,因为橡胶与其他大宗商品有着明显不同:价格弹性较大,容易暴涨暴跌。

华尔街见闻综合各方资料,发现有如下原因:

1、需求缺乏弹性。由于橡胶本身长周期特性,如果种植企业想通过扩大橡胶种植面积以提高产量,最少需要7年才可收割。也就是说,在当期到第6年这段时间,天然橡胶总供给量是不变的。换言之,橡胶需求减少的幅度小于价格减少的幅度。

2、难以做现货议价。由于中国天然橡胶进口渠道分散,下游厂家洽购缺乏长远性和盘算性,洽购单多数也比拟小,很少集团采购,无法进行现货议价,这导致上下游用胶企业随时面临波动。

3、橡胶的中间贸易链较强,比较容易积累隐性库存。美尔雅期货化工分析师邓鹏星指出,期货大跌后,套利盘在基差走强后释放大量套利现货冲击现货市场,但多头无意在期货市场上高价接货,基差走势依然偏强,那么还需要挤出套利货。

4、天然橡胶主要产地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四个亚洲产国,出口量占全球份额90%,因此天然橡胶上游并不在中国,供给侧改革也没有惠及这个行业。


引爆暴跌的“导火索”

东南亚橡胶主产国减少出口计划突然“流产”,供给端过剩压力徒增,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暴跌导火索。

9月15日,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部长会议仍未达成减少橡胶出口计划的协议。

由于主产国今年开割面积保持增长,且四季度主产国将迎来割胶旺季,但5、6月份时泰国南部主产区的雨水偏多,这又有利于旺产季胶树产胶,无疑增大了橡胶供给量,形成巨大的市场利空。

此外,9月份的橡胶期货暴跌也与商品期货市场的调整回调格局有关。

近两个月,整个市场陷入供给与需求逻辑不断摇摆的状态。8月经历了周期品先是大跌,之后受到冬季限产预期因素的推升后走高。之后,9月中旬,官方公布了低迷的8月宏观数据后,黑色系、能化品种价格出现回调。


值得注意的是,9月投资者对环保限产理解发生重大变化。中金公司的研报如此描述:9月11日开始路演之初,投资者几乎将环保限产和工业品价格上涨划等号。而到了路演后半程,环保限产政策落地依旧严厉,但商品期货价格却迅速下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环保限产有“供需双杀”的效果。

此外,商品市场遭受的利空也和美元汇率端紧密相连。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偏鹰派,同时宣布10月开始缩表,美元由弱转强的趋势对商品进行一波反噬,投资者情绪悲观。而今年国内期货市场格局就是人民币涨商品涨,人民币跌商品跌。

上海交易所为防范国庆节期间外盘波动和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上调了各大交易品种的保证金比例,天然橡胶期货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比例由16%调整为21%,涨跌幅度限制由7%调整为9%。

这些因素都成了国庆假期前橡胶期市“大逃亡”的导火索。


供给端“相对过剩”

相关数据显示,从供需基本面来看,今年橡胶供应增长超过5%,而需求增长可能不到3%。国内橡胶格局呈现供给端相对过剩,需求端不够强劲。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天然橡胶进口数量也远远高于去年。今年1-7月进口天然橡胶同比增长24.81%。国内的天然橡胶产量也好于去年,今年1-7月份中国天然橡胶产量同比增长5.45%,去年同期天然橡胶产量为31.4万吨。

对于供给没有明显收缩的原因,美尔雅期货化工分析师邓鹏星认为,橡胶的上游与供给侧和环保题材相关性较弱,上游主产区在东南亚,没有类似国内去产能以及环保限产政策。

海胶集团东橡投资控股(上海)有限公司研发副总监李星指出,云南边贸的橡胶量从六月份开始释放,相对而言供应增加比较明显。而六月份进口利润开始改善,从滞后性角度来推断橡胶进口量在8-9月份得以增加。

从需求端看,天然橡胶主要的下游应用领域中,70%用于轮胎、胶管胶带、鞋材各占10%,剩下10%的需求集中在电动车、摩托车、自行车车胎、以及其他橡胶制品和乳胶制品。

汽车市场“旺季不旺”,今年前8个月,在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了4.7%和4.3%,销售增速已从去年20%以上回落到5%以下,可见对轮胎的需求大不如前。

天然橡胶的另一大需求市场——工程机械,虽然今年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比如7-8月重卡销量连续刷新当月历史新高,但数据放大了真实配套市场需求。因为重卡市场属于配套市场,只占天然橡胶25%的比例,不代表整体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受环保政策等压力因素影响,橡胶助剂、炭黑等原材料供应受限导致轮胎厂商开工率下滑。

监测数据显示,9月第一周,国内轮胎企业半钢胎开工率为65.72%,同比下降6.38%,其中山东地区轮胎企业全钢胎开工率仅为57.48%,同比降幅超过12%。

值得注意的是,橡胶库存压力大也助推了市场暴跌。东证衍生品研究院指出,今年青岛保税区天胶库存的下降时点比往年要来得晚,上期所天胶仓单量已经突破37万吨,预计11月合约到期后会有大量到期仓单转成现货流入市场。

对此,对冲研投指出,青岛保税区已经不是天然橡胶主战场了,而交易所库存暴增,创橡胶上市以来的新高,可见盘子的套保压力大,盘子脆弱也是在所难免。

因此,需求乏力导致了盘面去升水的逻辑出现。华泰期货策略研究员陈章柱指出,2017-2019年全球橡胶供应还处于增长中,2017年2月-6月中国整个产业经历了轮胎去库存、橡胶去库存,但是盘面去升水并不充分,如果需求不能起来,后面盘面去升水将成为一个重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