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
首页>>文章列表
文章列表

文创让生活处处是“诗与远方”

5月19日,观众在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上参观。

上海大剧院打造微缩江南园林,宣传原创昆曲《浮生六记》。

 

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演艺及文创产品博览会5月19日至22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办,文创产品首次被纳入中国艺术节的大框架之中,充分展现了文化艺术领域跨界融合的无限可能,也成为上海市民参与中国艺术节的最佳体验之一。


  在705家参展机构中,文创机构达到458家,占总数的65%。文创机构带来的5757种文创产品,涵盖了文博、非遗、演艺衍生品和旅游等多个品类。参观者不仅能购买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创产品,还能欣赏到24台来自各省份的推介演出,涵盖舞剧、歌剧、戏曲等各艺术门类。各展区还推出了很多非遗工艺展示、互动体验。


  首次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5家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文化文物单位展区,充分利用高墙、宫门、斗拱、屋檐等建筑元素,让参观者感受到传统技艺的魅力。“网红”故宫博物院带来102种、972件近年研发的文创精品和新品,“故宫口红”“神骏水果叉”等爆款限定款产品吸引了不少专业粉丝。


  在国家博物馆展区,说唱俑钢笔、“马头鹿角形金步摇”坚果礼盒等通过IP授权和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合作的产品,也很受参观者喜爱。国博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副总经理陈曦介绍说,2018年国博直接IP授权年收入突破千万元,撬动市场规模突破5亿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创产品分为“文博纳新”“壮美锦绣”“民族繁花”和“匠心筑梦”四大篇章。其中,广西壮锦山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带来了以“壮族花崇拜”为精神内核的米洛甲系列文创产品,围绕壮族传统花卉纹样进行设计开发,曾被提名“2019年环球设计大奖”。马尾绣小方包、花山岩画大方巾等不仅集艺术性与实用性为一体,还透着浓浓的民族风和潮时尚,短短两天,产品几近售罄。


  园林是文化创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海大剧院的展位上,一座用多种绿植打造的微缩江南园林格外引人注目,林中还有精致的茶壶、茶杯和盖碗,环绕园林铺展着宣纸,上书大剧院出品的原创昆曲《浮生六记》的唱词。该项目负责人顾琰介绍,《浮生六记》将于7月上演,他们以该剧为灵感,设计推出了“浮生”系列文创产品莳绘金彩手工盖碗和竹丝扣瓷茶具,在本次博览会上首发。作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授权主题展区的参展机构,上海大剧院有意开发《浮生六记》IP,推出帆布包、马克杯、香盒等剧目周边产品,将昆曲、园林等传统江南文化元素整合推送,融入文创爱好者的日常生活。

华为操作系统最早今年秋面市,荣耀20系列发布

苹果更新2019款MacBook Pro:最高八核处理器,优化蝶式键盘

金准产业研究 区块链技术研究报告

前言

随着区块链行业的蓬勃发展,多种公有链、私有链和联盟链出现,由此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个问题:链与链之间如何互联互通?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梳理了跨链的含义、意义和关键问题,回顾了跨链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主要的跨链模式。

跨链是通过连接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资产、数据等的跨链互操作,跨链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跨链资产互换和跨链资产转移。2013年之前,区块链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单一区块链。2013年以来,跨链技术蓬勃发展,跨链的几种主要模式相继被提出。实现跨链的两个关键问题分别是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和跨链交易验证。哈希锁定模式利用哈希锁和时间锁能够保证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即只有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和哈希条件交易才能够完成,从而实现跨链资产互换。对于相互独立的两条区块链而言,为实现跨链资产转移,不得不依赖于外部第三方进行信息交互,根据第三方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公证人机制和中继模式。在公证人机制下,第三方负责数据收集和交易验证;在中继模式下,第三方仅负责数据收集,交易验证由目标链完成。总体而言,跨链技术在过去几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的项目层出不穷。现有的跨链相关项目中,基于侧链/中继模式的项目占比最高;基于哈希锁定的闪电网络自主网上线以来节点数量、通道数量和网络容量不断增长,技术可行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通信协议簇(通过规定一系列通信数据格式与协议规范等实现区块链接入)类项目未来能否成为主流跨链方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业界对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接受度。但是目前跨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和广泛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外除了跨链本身的技术形态演进,跨链技术未来的发展也与跨链技术的应用模式密切相关。

一、跨链概述 

1.1 什么是跨链

跨链(cross-chain),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连接相对独立的区块链系统,实现资产、数据等的跨链互操作。

跨链的主要实现形式包括跨链资产互换和跨链资产转移。跨链资产互换指将一条链上的资产兑换成等值的另一条链上的资产,每条链上的资产总量不变。跨链资产互换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

Alice用1个BTC交换Bob的50个ETH,互换成功的结果应该是Alice的ETH地址收到Bob的50个ETH,Bob的BTC地址收到Alice的1个BTC。

跨链资产转移指将一条链上资产转移到另一条链上,原链上的资产锁定,另一条链上重新铸造等量等值的资产,每条链上的资产总值发生变化,但两条链的资产总值之和不变。跨链资产转移的一个简单例子如下:

Alice将BTC区块链上的1个BTC转移到ETH区块链,则BTC区块链上的1个BTC被冻结,ETH区块链上新生成50个ETH。

1.2为什么跨链

突破底层公链性能和功能瓶颈。随着区块链网络的快速发展,性能逐渐成为制约区块链发展的重大瓶颈,通过将部分事务处理转移到侧链或链下能够提升区块链网络的性能。部分功能创新也可以通过侧链实现,从而保证主链的安全性。

实现跨链互操作。单一的区块链系统相对封闭,随着区块链技术的迅速发展,链与链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逐渐凸显。金准产业研究团队分析,跨链互操作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跨链支付结算、非中心化交易所、跨链信息交互等。

1.3跨链发展历程

2013 年之前,区块链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单一区块链。2013年以来,跨链技术蓬勃发展,跨链的几种主要模式(公证人机制(Notary schemes)、侧链/中继(Side chains/relays)、哈希锁定(Hash-locking)相继被提出。

2013年5月,Tier Nolan在Bitcoin Talk论坛提出了“原子转移(atomic transfers)”,原子转移又称原子交换(atomic swap),指构成一笔完整跨链交易的子交易同时发生或不发生,不存在第三种中间状态。该方案经过改进后成为跨链的一种主要模式,即哈希锁定模式。

2014年10月,Block Stream首次明确提出侧链的概念,锚定式侧链(Pegged Side chains)利用双向锚定(two-way peg)机制,能够实现加密资产按照某种汇率在侧链和主链之间转移。2016年12月,Block Stream进一步提出了强联邦侧链(Side chains with Strong Federations),通过引入由多方控制的多重签名地址减少延迟并提升互操作性。

2015年2月,Poon发布了闪电网络(Lightning Network)白皮书,基于哈希锁定实现资产BTC链下交易。

2015年10月,Inter ledger Protocol白皮书发布,基于公证人机制实现不同账本间资产的转换。

2016年5月,BTC Relay基于中继实现BTC到ETH的单向跨链连接。

2017年,Polk adot和Cosmos提出跨链基础设施中继平台方案。

1.4跨链关键问题

实现跨链的两个关键问题分别是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和跨链交易验证。通过保证跨链交易的原子性能够实现跨链资产互换,具体实践中主要依靠哈希锁定实现。跨链资产转移还需要进行跨链交易验证。

跨链交易的原子性是指跨链交易要么成功,要么失败,不存在第三种中间状态。一个完整的跨链交易由多个子交易构成,子交易分别发生在不同的区块链系统中,彼此相互独立,跨链交易的原子性要求保证一笔子交易成功后,后续的子交易也能够成功,或者后续的子交易失败,前面的子交易能够撤回。

跨链交易验证指对另一条链的交易进行验证。验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易已经被写入账本并且满足最终确定性,二是进行跨链数据传递,一条链能够验证另一条链的交易状态。

二、跨链的主要模式

通过哈希锁定能够保证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对于相互独立的两条区块链而言,为实现跨链交易验证不得不依赖于外部第三方进行信息交互,根据第三方的工作范围可以分为公证人机制和中继模式。

在公证人机制下,第三方负责数据收集和交易验证。

在中继模式下,第三方仅负责数据收集,交易验证由目标链完成。

2.1哈希锁定:跨链资产互换2.1.1提出背景

哈希锁定源于原子交换,最早的应用是BTC的闪电网络,闪电网络提供了可扩展的微支付通道,通过将部分交易转移到链下进行解决区块链网络的交易拥堵问题。

2.1.2基本思路

简单而言,哈希锁定模式利用哈希锁和时间锁保障跨链交易的原子性,即只有满足一定的时间条件和哈希条件交易才能够完成。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哈希时间锁协议)是原子互换协议的具体实现。

哈希锁:Alice对密钥a进行哈希运算得到H(a),并将函数H和H(a)告诉Bob,Bob利用H和H(a)验证Alice提供的密钥的正确性。

时间锁:以BTC系统为例,BTC时间锁的实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绝对锁定,即回撤交易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不生效,另一种是相对锁定,即相对某个时间或事件锁定交易。

HTLA(Hashed Time-Lock Agreements,哈希时间锁定合约)是HTLC的泛化协定,由Inter ledger提出。在该协定下,任何中心化或非中心化账本无论能否支持HTLC,均可利用HTLA实现跨链资产互换。

2.1.3案例:闪电网络

闪电网络针对BTC网络提出,其主网已于2018年3月15日上线。2018年3月20日,闪电网络受到DDOS攻击,200多个节点被攻击下线。闪电网络主网上线以来节点数量、通道数量和网络容量不断增长,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根据Bitcoin Visuals数据,截至2019年4月24日,闪电网络节点数量超过4200个,通道数量超过38000个,网络容量约为575万美元。

闪电网络的两种主要协议分别是RSMC(Revocable Sequence Maturity Contract,序列到期可撤销合约)和HTLC(Hashed Time-Lock Contract,哈希时间锁协议)。RSMC的作用是鼓励交易双方尽可能久的利用通道进行交易,对于主动终止通道的交易方进行惩罚,即主动终止通道的一方资金到账时间更晚。HTLC的存在使得交易双方之间即便没有支付通道,但是只要能够找到一条支付路径即可实现交易。

(1)创建交易

Alice和Bob通过闪电网络转账,双方各拿出0.5BTC,构建一笔保证金交易Funding Tx,输出需要Alice和Bob多重签名。此时,双方未对Funding Tx签名,交易不广播到区块链上。

Alice和Bob分别构造Commitment Tx:Alice构造C1a和RD1a,Bob签名后交给Alice;Bob构造C1b和RD1b,Alice签名后交给Bob。双方均完成对commitment Tx的签名并交换后,再对Funding Tx进行签名。

C1a的第一个输出需要Alice的另一把私钥Alice2和Bob的多重签名,第二个输出为给Bob0.5BTC。RD1a为C1a第一个输出的花费交易,输出给Alice0.5BTC,此类型交易带有sequence,作用是阻止当前交易进块,只有前向交易C1a经过sequence个确认才能被打包进区块。

由于C1a和C1b花费的是同一个输出,故这两个交易中只有一个能被打包进区块。若Alice广播C1a,则Bob立即拿到0.5BTC(C1a的第二个输出),而Alice需要等C1a得到sequence=1000个确认,才能通过RD1a的输出拿到0.5BTC。同理,若Bob广播C1b,则Alice立即拿到0.5BTC,Bob需要等待C1b得到sequence=1000个确认,才能通过RD1b的输出拿到0.5BTC。

(2)交易更新

RSMC更新过程如下:Alice向Bob支付0.1BTC,双方创建新的Commitment Tx,即Alice创建C2a和RD2a,Bob创建C2b和RD2b,此时需要废弃掉无效的状态C1a和C1b。

Alice将Alice2的私钥交给Bob,表示Alice放弃C1a,承认C2a。RD1a中sequence的存在使得Bob可以在Alice违约后有一定的时间实施惩罚交易,即如果Alice违约,Bob能够修改RD1a的输出给自己,即形成交易BR1a,Alice将面临失去全部保证金的处罚。

这种机制使得双方都会选择删除旧的状态,广播更新后的状态。

(3)交易关闭

按照最终余额构造Commitment TX,无需设置多重签名和构造惩罚交易等。哈希锁定模式实现了跨链的资产互换,每条链上的资产总量不变,只是资产持有者发生了改变,跨链资产转移需要保证跨链交易的真实性,因此涉及到实现跨链交易验证的两种模式:公证人机制和侧链/中继模式。

2.2公证人机制:依赖第三方验证交易

2.2.1提出背景

2015年10月Inter ledger Protocol(ILP,跨账本协议)白皮书发布,这一协议由Stefan Thomas和Evan Schwartz创建,其目的就是让跨账本交易变得更加方便,瑞波随后引入了这一协议。之所以称为跨账本而不是跨链,是因为该协议不仅支持非中心化的区块链账本,还支持银行等机构的中心化账本,是更广义的“跨链”。

2.2.2基本思路

由一个或一组节点作为公证人进行数据收集和交易验证。公证人同时跟踪两条链的状态并告知对方,交易双方完全依赖于公证人验证和实现交易。

依据公证人的构成和签名方式,公证人机制具体分为三类。公证人可以由一个或一组节点充当,由一个节点作为公证人即为中心化公证人机制,在由一组节点作为公证人的情况下,根据各个节点的签名方式不同分为多重签名公证人机制和分布式签名公证人机制。

中心化公证人机制:单一节点或机构充当中心化公证人。中心化公证人机制是相对比较简单的模式,与传统的两个主体通过第三方间接交易类似,公证人同时兼容两个或多个系统,其优点在于处理速度较快,技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这种方式的问题也很明显,即中心化的公证人的安全风险。

多重签名公证人机制:多个公证人在各自账本共同签名达成共识。这种机制弱化了中心化公证人机制的中心化问题,安全性相对更高,前提是交易链需要支持多重签名功能。

分布式签名公证人机制:与多重签名公证人机制的主要区别是采用了多方计算的分布式签名。对于跨链交易,系统仅产生一个密钥,密钥以碎片形式发送给每个公证人节点。

2.2.3案例:Inter ledger Protocol

Inter ledger Protocol最初是公证人机制的代表,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哈希锁定的理念。在该协议下,处于不同账本系统的发送者与接收者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连接者进行跨账本交易,连接者提供转发数据或资金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通过为跨账本交易的参与方提供资金托管,只有在分类账收到接收方已经收到资金的证明时,才会将相应的资金发给连接者,同时保证当连接者完全执行协议后将会收到来自发送者的资金。交易托管与执行分为两种方式,其中,“原子模式”是由参与者选出一组公证人来协调交易;“通用模式”无需公证人,通过参与者给予激励以及反向执行指令来确保安全支付。

2.3侧链/中继:目标链自行验证交易

2.3.1提出背景

2014年Block Stream 首次明确提出侧链概念。2014年10月,Block Stream发布白皮书《Enabling Blockchain Innovations with Pegged Side chains》,首次明确提出侧链的概念,按照白皮书中的定义,侧链是验证来自另一条区块链的数据的区块链,通过双向锚定(two-way peg)机制,加密资产能够按照某种汇率在侧链和主链之间转移。

侧链提出的背景:BTC 创新与安全的权衡。一方面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创新开始出现,Ethereum、Bit shares等带来的智能合约和非中心化应用广受人们追捧,反观BTC则需要在性能和功能等众多方面做出提升,但是出于安全考虑,BTC的创新一直相对保守;另一方面竞争通证和山寨通证的大量出现也引发了BTC核心开发团队对于开发和市场碎片化的忧虑。侧链(side chain)能够在保证主链安全性的条件下,实现性能和功能方面的扩展,成为BTC的理想选择。在这种情况下,Adam Back、Matt Corallo等BTC核心开发者共同发起成立了Block Sream公司。

2.3.2基本思路

侧链/中继模式下,目标链不依赖于第三方进行交易验证,而是自行验证来自发送链的数据,具体的验证方式有所不同,如BTC-Relay是通过SPV(Simple Payment Verification,简单支付验证)进行交易验证,Cosmos是通过节点签名数量。

2.3.3案例:BTC Relay

BTC Relay是ETH上的一个智能合约,通过存储BTC区块头验证BTC交易。由于BTC区块链的交易信息以Merkle tree的形式存储在区块头中,BTC Relay可以利用SPV机制验证BTC交易。BTCRelay的功能实现依赖于Relayer提交正确的区块头数据,及时提交正确的区块头数据的Relayer将会得到奖励。BTCRelay通过相对简单的设计实现了ETH用户能够创建依赖于BTC区块链事件的智能合约,但是BTCRelay只实现了BTC到ETH的单向跨链。

2.3.4案例:Cosmos

2016年6月,JaeKwon提出了Cosmos,支持各种区块链接入与互操作。Cosmos由由Hub(枢纽)和Zone(分区)两部分组成,分区采用Tender mint共识,可以支持多种区块链,同时分区数量可以扩展。分区之间通过枢纽遵照IBC协议(Inter Block chain Communication Protocol,链间通信技术规范)进行交易,IBC协议定义了区块链注册、数据包格式、交易类型和数据包交付确认流程等内容。

Tender mint共识过程与BFT类共识类似,开始时节点对新一轮的区块进行提议,合格的提议区块在预投票(Prevote)环节获得2/3以上投票则进入预认可(Precommit)环节,再次获得2/3以上的预认可后即获得正式认可(Commit)。

2.3.5案例:Polka dot

2016年11月,Polka dot白皮书发布,提出了一种异构的多链架构,支持多个高度差异化的共识系统去中心化、去信任地进行互操作和访问。Polka dot网络由中继链(Relay chain,负责协调链间的共识和交易)、平行链(Para chains,负责收集和处理交易)和转接桥(Bridges,负责连接其他异构的区块链)组成。

网络中的四类参与方包括验证者(Validators,负责验证平行链的数据)、收集者(Collator,负责采集平行链的数据并提交给验证者)、提名者(Nominator,为验证者提供押金和信用背书)和渔夫(Fisherman,负责举报和证明恶意行为)。

Polka dot跨链交易信息传输的简单过程如下:

(1)平行链A上的收集者收集交易并验证交易的有效性,将交易打包进区块;

(2)验证者验证其收到的只包含有效交易的区块,并支付一定押金;

(3)在提名者为验证者支付了足够的押金后,广播该区块到中继链;

(4)验证人对中继链区块达成共识并将平行链A的交易信息传输到平行链B。

结语

总体而言,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跨链技术在过去几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的项目层出不穷。现有的跨链相关项目中,基于侧链/中继模式的项目占比最高;基于哈希锁定的闪电网络自主网上线以来节点数量、通道数量和网络容量不断增长,技术可行性得到了较好的验证;除了上述的三种跨链主要模式,还有一类项目通过规定一系列通信数据格式与协议规范等实现区块链接入,这类项目称为通信协议簇类项目,这类项目未来能否成为主流跨链方案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业界对于相关标准规范的接受度。

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目前跨链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和广泛应用,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一方面跨链所面临的技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区块链的类别和技术复杂度等不断提升,导致对于跨链技术更迭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跨链技术发展与跨链技术的应用模式密切相关。除了跨链本身的技术形态演进,跨链未来的进一步发展也依赖于跨链应用模式的构建和发展,随着区块链行业应用的逐步落地和不断丰富,对跨链的需求将不再局限于交易。

芯片产业人才困境:去年800万本硕博毕业生,仅3万入行集成电路

 

中国芯片产业在崛起的过程中,人才缺口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于燮康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曾经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一个数据,目前中国芯片的人才缺口大概在30万。5月18日下午,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才智分论坛上,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秘书长徐伟进一步谈到人才缺口问题,他表示,如果说现在集成电路的人才缺口是30万,那么未来随着芯片需求的增加,人才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他以一组数据对比道:2018年全国本硕博毕业生数量超过800万人,但集成电路专业领域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3万人进入本行业就业。


徐伟表示,近年来中国有几十条在线的芯片生产线,芯片设计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增加,这推动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大人才缺口的问题,“不管哪个层面的人才,现在都缺”。


记者了解到,在才智分论坛上,不少嘉宾也提到了半导体人才培养的校企联动问题。从学校到企业,如何才能培养出企业适用的人才?


人才缺口会继续加大


中国芯片产业必须自强,但半导体人才稀缺也是共识。于燮康透露,目前国内芯片行业人才缺口达30万,遍布行业内的方方面面,包括设计研发人才、企业管理领军人才、每道工序的制造人才等,还包括操作工人、封装工人、设备协调工人等。


5月18日下午,徐伟在“才智分论坛”上表示,截至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从业人员规模在40万人左右,这些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有33万人左右,占总从业人数的80%左右。这些人员中,集成电路产业从业人员总体学历较高,无论是技术企业,还是芯片制造、封测、设计等,本科学历占到绝大多数,其次是硕博。


但40万人的规模难掩缺口,徐伟介绍:“每年800万本博硕毕业生,真正进入集成电路行业的有多少?3万人!所以如果说现在缺口是30万人的话,很快这个缺口会更大。”


据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统计,2018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4688亿美元,同比增长13.7%。从地区来看,2018年中国增速最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2019世界半导体大会上了解到,受近期“华为事件”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不少分析师及协会人士预计2019年全球半导体的增长将会放缓甚至衰退,但大家对2020年全球半导体的行业形势却十分看好。


多位出席世界半导体大会的业界人士认为,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将大大提升对芯片的需求,这是半导体未来的增长动力所在。


赛迪顾问副总裁李珂告诉记者,去年中国大陆已经是全球半导体第二大产能分布地区,仅次于中国台湾。再有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大陆就会成为全球半导体最大的产能集中地。


“我们简单算一下,如果3年以后,可能需要70万左右就业人员,需要的技术人员就是60万左右。从整个技术人员(需求)的增加和我们现在盘点出来的人员(对比),有一个巨大的缺口,而且现在每年补充进来的新生力量还不够。”徐伟表示。


人才从学校到生产线有差距


徐伟指出,正是由于人才缺口巨大,国内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在想方设法吸引人才,部分企业甚至出现恶意抢人的情况。在与国内半导体企业人士攀谈中,记者也了解到,国内部分半导体企业确实人才流动性比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5月18日下午的“才智分论坛”上,多位演讲嘉宾还提到,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马上“派上用场”,需要在行业锻炼一段时间,才能真正融入企业,成为企业适用人才。


针对这种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在观众提问环节,一名来自深圳的大学教师提到了暑假培训的价值。他说,在企业调研的时候,一些集成电路企业并不太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的学生进入项目,认为他们还没来得及进入角色就要再回校上课。


对此,芯恩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资深副总裁季明华回答称,他此前在某半导体巨头公司工作时,公司也接受过很多暑假实习的学生。但是学生进来后,企业老师却不愿意教他们,说是涉及企业秘密,学生也反映没有学到东西。因此他现在公司的做法是,在青岛开放一条不涉及公司机密的生产线,让学生进行锻炼。


澳门大学AMSV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余成斌则提到了澳门的半导体产学研经验。据他介绍,澳门培养半导体人才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就是针对企业所需技能,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在徐伟看来,高校向国内半导体产业源源不断输送着人才,社会化的培训则加速人才成长,企业自主培养才是长远之道和发展之道。只有上述三个环节相辅相成地联动,才能更好地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发展。

趣头条Q1亏损6.88亿元,CEO李磊辞职

北京时间5月21日凌晨,趣头条发布了截至3月31日的201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趣头条第一季度净营收为11.18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人民币2.364亿元增长373.3%;净亏损为6.882亿元人民币,而上年同期的净亏损为3.026亿元,亏损率为61.5%。


对于亏损,趣头条首席财务官王静波解释称,趣头条一直注重有效的成本控制,公司的净亏损率已经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128.0%下降到2019年第一季度的61.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亏损率从91.5%下降到55.2%。此外,趣头条的用户积分成本占收入比例也是在下降的,该比例已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81.4%降至2019年第一季度的51.9%。“我们认为未来几个季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王静波称。


此外,针对营收,他表示,目前趣头条的收入已经达到一年前近5倍的水平。然而,与往年一样,第一季度是广告行业的传统淡季,因此公司净营收和每日活用户日平均收入环比均有所降低。


好的方面是,财报显示,用户数据方面,本季度趣头条的月活数量终于突破1亿大关,达到1.1亿,相比2018年同期的2800万增长297.4%,相比上一季度的9380万增长18.7%。日活方面,本季度的平均日活数为3750万,相比2018年同期的1130万增长231.5%,相比上一季度的3090万增长21.4%。其中,日活用户平均每日使用时长为62.1分钟,相比2018年同期的32.5分钟增长91.1%。


趣头条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谭思亮表示,未来,趣头题将持续推进差异化的内容战略,大力发展小视频以应对用户对此内容形式快速增长的需求;其次,针对创新项目米读,谭思亮计划在第二季度推出自有的作者平台以构建其自有内容生态。


“我们继续吸引顶尖人才加入并推动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从内容到广告的精准推荐能力,我们所有产品的开发都依赖这些核心技术,从初步数据来看,我们最近开始测试的新短视频应用进展顺利。”谭思亮补充称。


最后,本次财报趣头条还公布了一条重要的人事变动,即CEO李磊辞职。


截至发稿,趣头条股价盘后一度跌超10%。

从上海到威尼斯:四位艺术家的中国驻地体验和艺术创作

 

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中国元素,除了中国馆以外,还在另外一个地方能够看到。


那就是位于军械库展区、在主题展和国家馆之间的一个四人联展“Swatch FACES 2019”。参展的四位艺术家皆曾参与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艺术家驻留项目,在这座位于上海外滩的百年饭店生活、工作。为鼓励艺术家之间的创意交流互动,作为第58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主要合作伙伴的斯沃琪邀请各国舞蹈家、音乐家、摄影师、电影制作人、作家、画家、概念艺术家等创意人才在此旅居创作三至六个月。


“Swatch FACES 2019”对参展艺术家的选择,不再像2017年该项目所要求的那样局限于强调他们与上海的联系——虽然我们仍能够在部分艺术家的作品中看到某种中国叙事,但此次联展中的作品总体上呈现出更多元丰富的面向,特别是对艺术家在与陌生环境的互动中发展形成的自我意识与思考有了更清晰的指涉,隐约呼应本届双年展的大主题“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May You Live In Interesting Times)。


美国艺术家Tracey Snelling曾在十年前和八年前两次来中国参加过艺术家驻留项目,因此和其他旅居和平饭店艺术中心的外国艺术家相比,她对中国曾经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有更浓厚的兴趣。“我觉得中国很有趣,因为在我看来,那么多不同层次的东西在这里同时发生。”



美国艺术家Tracey Snelling

她将自己在上海和重庆观察、参与和记录的事物放入了影像装置作品《上海/重庆/火锅/混音带》。一栋栋微缩小楼嵌入“魔方大厦”,墙面和窗户皆是她在游历过程中捕捉、收集到的图像和录像,反映了她在中国的个人经历(比如她曾与朋友一道喝酒的福州路酒吧、在人民广场附近的一家纹身店)。与此同时,艺术家还悉心收集了一系列充满“当地风味”的物件植入作品中,比如东方明珠塔的微缩模型、青岛啤酒易拉罐、折扇……它们与影像、霓虹灯和大红灯笼一道构成了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图景。


现场有中国观众在窃窃私语,不舒服地抱怨这又是一个外国人拿刻板印象来描述中国的例子——“这是九十年代的中国吧,现在的上海哪有这样的!”我们可以指责这是一个来自发达国家的外来者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国的某种居高临下的凝视和猎奇体验吗?Snelling告诉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她无法声称自己理解中国,但中国城市变化速度之快的确令她对“旧事物”更加敏感:


“我总是觉得过去的事物比新的事物更有趣。和十年前、八年前我看到的上海相比,而今这座城市的改变是如此巨大。但总的来说不仅仅是中国,所有地方的旧事物、有待发展的区域对我来说都更有意思——它们就是对我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那里的人也更有趣,所以我会看很多东西。同时我也试图去抓住那些行将消逝的地方,这令我很伤感,比如说十年前我去过重庆的某个地方,我拍摄了视频,也放在了这件作品里,如今那个地方已经不在了。”



Tracey Snelling作品《上海/重庆/火锅/混音带》


在作品中直接展现中国元素的还有龚颖颖。因为在欧洲的求学、生活经历,这位出生于1990年的上海女孩对记忆、身份、符号和语言等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令她反过来以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文化背景。为此,她暂时放下了自己的摄影专业,一心投入文字研究及其视觉呈现中,“文字有很多东西可以研究,图像还是很自我的一种表达方式。文字可以更深入地研究,跟学者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中国艺术家龚颖颖


在此次展览中,她展出了一块长方形的黑布,布的边缘绣着意义不明的图案,围成了一个圈。据龚颖颖介绍,这件作品的灵感来自“女书”,一种由湖南省南部村落的妇女创造的文字体系,它仅在女性群体中流传,是专供妇女之间交流的私密文字。出于对“女书”的兴趣,她曾在当地做过田野调查。2018年,龚颖颖在和平饭店艺术中心驻留期间发起了一项圆桌刺绣活动,邀请观众刺绣她们自己的女书字符——这些字符是参与者自行创造的,它们的意义或许永远也不会有第二个人知晓,但这一集体创作的过程背后亦是对女性社群和女性联结的肯定与颂扬。


她展出的另外一件作品由四个透镜组成:站在透镜的左边,可以看到四个汉字;站在透镜的右边,则可以看到四个假名。观众从左到右移动,就能看到从汉字到日本假名的“演变”。汉字原本是用来记录汉语的表意文字,但日本人却创造出了使用完全异质的汉字来表述日语的方法,即舍弃汉字原有的意思,成为没有意义的音标文字,即假名。有研究认为,假名是平安时代日本贵族女性根据汉字草书创造的一种简化的书写风格,被用于创作和歌以及女性之间的私密交流。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东亚女性如何在处处受限的父权环境中努力发声、努力反抗的珍贵样本。



龚颖颖作品《演变》

来自韩国的Dorothy M. Yoon则在作品《神奇此刻》(This Moment Is Magic)中融入了强烈的个人色彩。七年前,她被诊断出罹患癌症,化疗缓解了她的病痛,并最终如奇迹般令她痊愈,这段经历构成了她创作这件作品的灵感——七件由韩国传统色构成的条纹娃娃裙是她想象中的“魔法女孩”的战服,能够抵御一切邪恶;她将同时展出的24件刺绣称为“魔棒”(Magic Stick),其中的12件刺绣图案取材自东方的十二生肖,另外12件刺绣图案取材自西方的十二星座。


“我去了医院,及早发现了癌症,如今我已经完全痊愈了,我感觉如获新生。我的艺术改变了我对痛苦的记忆,将之转变为面向未来的幻想和魔法。希望我们生活中的这些魔法瞬间能够永恒,我们都应该吟唱,‘神奇此刻!’”她说。

 


韩国艺术家Dorothy M. Yoon


Dorothy M. Yoon作品《神奇此刻》

西班牙艺术家Santiago Aleman是此次参展的唯一一位男性艺术家,他创作了一件有着现代抽象风格及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传统形制的绘画作品《左》(Levo)。这是一幅由14幅小画组成的多屏联画,极简的色块显得冷静自持,艺术家仿佛完全遮蔽了自己的声音与想法,留待观众自行体会。



西班牙艺术家Santiago Aleman及其作品《左》

在被问及如何挑选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时,策展人Carlo Giordanetti表示,艺术家本人是否有趣、其作品是否能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产生联系是他的首要考虑:“比如说Dorothy的作品,她使用了很多布料和刺绣工艺,反映了韩国文化。Jessie(龚颖颖)关注的是中国和日本的手作传统。Tracey虽然来自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她关注上海的生活,呈现了一样非常强调手工的作品,我很喜欢这一点。对我来说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至于Santiago,我喜欢他作品中的颜色和质地,而且你可以看到他是一名画家。在这个数字艺术无处不在的时代——到处都是影像艺术、摄影艺术、生物艺术——我想要展现由人之手创作出来的作品……我认为他们的作品启迪人心、充满力量,让我思绪万千,因此我想要展现给公众。”他说。


与此同时,Giordanetti也认为四位艺术家的作品与本届双年展的大主题“愿你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遥相呼应。“我认为大主题非常开放,如果你是一位艺术家,你就是有趣时代的一部分,你本人,就是有趣时代本身。”他说,“这同样也是因为他们的个人故事。Dorothy在治疗过程中找到了内在能量,创造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对她来说那就是一段有趣的时光;Tracey观察中国人生活的方式很有趣;Jessie和女人们围着桌子一起工作显然有一个时间的维度,而且那段时光充满了感情;Santiago从天主教堂获取了灵感,在抽象而色彩分明的作品中让人感到飞升进入一个更高的维度,这也是一种回归自己的根并将之转化为一种不同的东西的有趣方式。”


自2011年11月开业以来,该项目已接待了32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居艺术家。Giordanetti也向界面文化透露了驻地项目的选拔标准:“当我们收到申请时,我们主要看三个方面:你过去做过什么,有过什么成就;你目前在做什么;你为什么想来上海,来上海想做什么。”他笑着表示,他们虽然充分尊重艺术家的意愿,但也不是一个仅仅为了满足艺术家游历陌生国家意愿的“旅行社”。“在有一份申请里,我看到非常美丽的作品,但我发现艺术家表示自己想来上海仅仅是因为他没来过这里。他很诚实,对此我很欣赏,但这对我们来说就不那么有趣了。”


不过,Giordanetti强调了艺术家一旦入选,就会充分享有创作的自由,即使是他们最终完成的作品和在申请材料中描述的完全不一致也没有关系,“他们无需被自己当初写在申请表上的目标所限制,对我们来说,这更多是一种了解艺术家的方式。”


随着这一驻地项目的发展,Giordanetti注意到申请者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家的身影,入选的中国艺术家不仅成为了其他初来乍到的外国艺术家的“英雄”,帮助他们更快适应陌生的环境,也在这个项目中得到了自我反思、自由创作的难得机会。“我记得有一位中国艺术家特别有趣,他父母在中国,他在美国,但他不想一回国就回家面对父母,他希望先在中国找一个地方适应一下,然后回家,我发现这一点很有趣,因为这是一个家庭问题!对他来说,上海和平饭店是他形成一个新身份的第一步。”


申请艺术家的人数越来越多,其身份背景日益多元,这也拓展了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对“艺术”的定义。Giordanetti发现,许多西方申请者有表演艺术背景,他们对中国的舞蹈和身体行为既好奇又陌生。为此,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将其中一件工作室改造成了舞蹈室,以容纳表演艺术家的加入。


整体而言,外国艺术家在来到上海后或多或少都会经历某种文化冲击——这座紧张剧烈、节奏感飞快的城市甚至会给部分艺术家带来类似瘫痪的强烈感受。“如果你来自纽约,只要你习惯了这里的语言,那你就会感觉还好;但如果你来自一个小城市,特别是来自行事风格更缓慢的拉丁美洲国家,这里的生活会令你震惊。”尽管如此,Giordanetti认为上海经历对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特别是当地丰富的材料——布料、塑料、陶瓷等等——能够给予艺术家无尽的灵感。“很多艺术家在这里获取灵感,然后创作出了全新的作品。”


在该项目之外,斯沃琪还在英国艺术家Joe Tilson90岁生日及艺术创作历时70周年之际邀请他在绿园城堡展区的户外区域创作装置艺术作品《THE FLAGS》。这件装置由Tilson的作品《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中的三幅放大组成。Tilson曾于1964年代表英国参加第32届威尼斯双年展,从1949年起,他就经常旅居威尼斯。在《威尼斯之石》中,他描绘了自己钟爱的威尼斯教堂外墙、石板上的几何图案和铭文手迹,色彩明快并带有历史沧桑感的斑驳笔触。



英国艺术家Joe Tilson创作的装置作品《THE FLAGS》